白居易题新居寄元八赏析翻译
咏松的古诗词白居易
![咏松的古诗词白居易](https://img.taocdn.com/s3/m/847a9fddee06eff9aff807a2.png)
咏松的古诗词白居易咏松的古诗词白居易松树,并不像柏树那样笔直挺立,庄重肃穆。
不像榕树那样枝叶茂盛,绿阴如盖。
也不像桂花树那样翠绿,闪烁着油亮的光泽。
但是,松树却有坚强的高贵品质,这是其他树都没有的。
下面是咏松的古诗词白居易,欢迎参考阅读!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春题湖上》唐·白居易带雪松枝翘膝胫,放花菱片缀毛衣《池鹤二首》唐·白居易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放言五首·其五》唐·白居易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白居易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长相思·九月西风兴》唐·白居易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唐·白居易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栽松二首》唐·白居易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晚桃花》唐·白居易不见千年鹤,多栖百丈松《秋蝶》唐·白居易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夜归》唐·白居易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代迎春花招刘郎中》唐·白居易轩昊旧为侣,松乔难比肩《送毛仙翁(江州司马时作)》唐·白居易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赠王山人》唐·白居易停杯一问苏州客,何似吴松江上时《池上小宴问程秀才》唐·白居易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池上作(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地也)》唐·白居易唯忆夜深新雪后,新昌台上七株松《新雪二首(寄杨舍人)》唐·白居易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唐·白居易赤城别松乔,黄阁交夔龙《题赠郑秘书征君石沟溪隐居》唐·白居易王事牵身去不得,满山松雪属他人《酬王十八、李大见招游山》唐·白居易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齐物二首》唐·白居易松际雪相映,鸡群尘不侵《刘苏州以华亭一鹤远寄,以诗谢之》唐·白居易西轩草诏暇,松竹深寂寂《禁中寓直梦游仙游寺》唐·白居易回临山月声弥怨,散入松风韵更长《嵩阳观夜奏霓裳》唐·白居易竹密无空岸,松长可绊舟《宿池上》唐·白居易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夏日独直,寄萧侍御》唐·白居易松窗倚藤杖,人道似僧居《晚亭逐凉》唐·白居易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同钱员外禁中夜直》唐·白居易寒松无妖花,枝下无人行《邓鲂、张彻落第》唐·白居易花纸瑶缄松墨字,把将天上共谁开《送萧炼师步虚词十首,卷后以二绝继之》唐·白居易铺沙盖苔面,扫雪拥松根《新居早春二首》唐·白居易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种柳三咏》唐·白居易草讶霜凝重,松疑鹤散迟《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唐·白居易貌将松共瘦,心与竹俱空《偶题阁下厅》唐·白居易水巷风尘少,松斋日月长《题施山人野居》唐·白居易松身为外户,池面是中庭《偶吟》唐·白居易风竹松烟昼掩关,意中长似在深山《长安闲居》唐·白居易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罢府归旧居(自此后重授宾客归履道宅作)》唐·白居易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题李十一东亭》唐·白居易色求桃李饶,心向松筠妒《有木诗八首》唐·白居易九龙潭月落杯酒,三品松风飘管弦《从龙潭寺至少林寺,题赠同游者》唐·白居易人间老黄绮,地上散松乔《冬初酒熟二首》唐·白居易云生座底铺金地,风起松梢韵宝铃《题法华山天衣寺》唐·白居易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秋日怀杓直(时杓直出牧澧州)》唐·白居易松下行为伴,溪头坐有期《山中问月》唐·白居易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玩松竹二首》唐·白居易腹空先进松花酒,膝冷重装桂布裘《病中诗十五首·枕上作》唐·白居易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喜雨》唐·白居易风雪折劲木,涧松摧为薪《续古诗十首》唐·白居易门前少宾客,阶下多松竹《秋居书怀》唐·白居易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唐·白居易檐间清风簟,松下明月杯《友人夜访》唐·白居易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题清头陀》唐·白居易好是幽眠处,松阴六尺床《小院酒醒》唐·白居易坐饮白石水,手把青松枝《续古诗十首》唐·白居易枭鸣松桂树,狐藏兰菊丛《凶宅》唐·白居易移床避日依松竹,解带当风挂薜萝《池上即事》唐·白居易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寄题盩厔厅前双松(两松自仙游山移植县厅)》唐·白居易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唐·白居易家池动作经旬别,松竹琴鱼好在无《履道池上作》唐·白居易附:描写松的优美句子1、春天,雪松显得更是苍翠,它披着融融的春光,吸吮着甜甜的春雨,在春风里翩翩起舞,时时向我们展示它那婆娑的身影。
古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赏析
![古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659c61fab069dc502201a3.png)
古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赏析《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前言】《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是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
诗人驰骋想象,描绘出明月在天、绿柳拂地的两幅画面,抒写他对结邻之后的情景的美丽憧憬:在明月的清辉之中,“三径”那几株青松会显得格外苍郁深沉,那夹径黄花也不减其清芬淡雅。
还有那两家同饮的一池清水,闪着鱼鳞般的银光,那池边春风吹拂的杨柳,细软的长条轻轻地蘸着池水。
【注释】⑴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
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
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⑵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
⑶墙东:指隐居之地。
《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
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⑷身:自己。
⑸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风韵犹存”句。
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⑹“绿杨”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诗人想与元八作邻居。
⑺犹:尚且,还。
⑻伴:陪伴的人。
⑼岂得:怎么能。
⑽可独:哪里止。
⑾长:通“常”,往往,经常。
【翻译】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鉴赏】诗的前四句写两家结邻之宜行。
“墙东”、“三径”和“绿杨”,都是典故。
“墙东”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事见《后汉书·逸民传》),“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都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绿杨”一句,则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欲与元氏卜邻之意。
这四句说:“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同,都渴望隐居生活而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5e8b54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4.png)
2024~2024学年度其次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留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按題号在答題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流水不仅倒映着山,也在修改着山。
一座山在水的倒影中变得朦胧,_________,变得松软,仿佛随波荡漾。
水也因山的存在而更加幽深,更加纯净。
山与水互为镜像,使彼此的美学特征更加凸显。
山水是中国绘画艺术中不行分割的两种___________,成为一个画种的名称,也成为一种审美______________。
A.模模糊糊成分原形B.影影绰绰元素原型C.模模糊糊成分原型D.影影绰绰元素原形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提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B.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杜甫《咏怀古迹》)C.好花不与香人,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姜夔《鬲溪梅令》)D.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3.对下列对联所写人物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B.写人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D.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李清照)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两句诗是至理名言。
不过灵感的培育不必限于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道子生平得意的作品为洛阳天宫寺的神鬼,他在下笔之前,先请斐曼舞剑一回给他看,在剑法中得着笔意。
《唐之韵》解说诗词
![《唐之韵》解说诗词](https://img.taocdn.com/s3/m/4a12103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1a.png)
《唐之韵》解说诗词1.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写松树的诗句古诗大全
![写松树的诗句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a200a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3.png)
写松树的诗句古诗大全1、《松树》唐代元稹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
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2、《南轩松》唐代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3、《和答诗十首·和松树》唐代白居易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4、《戏题松树》唐代皎然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
5、《庭前有松树》宋代于石庭前有松树,百尺盘虬龙。
材大不适用,偃蹇霜雪中。
五陵年少儿,种花不种松。
寄言傲霜雪,何似媚春风。
松有千岁根,花无十日红。
众人逐时好,君子惟固穷。
6、《戏题松树》唐代皎然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
7、《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唐代白居易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8、《题张老松树》唐代宋之问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
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
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
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
9、《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唐代杜甫老夫清晨梳白头,玄都道士来相访。
握发呼儿延入户,手提新画青松障。
障子松林静杳冥,凭轩忽若无丹青。
10、《新秦郡松树歌》唐代王维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心相忆,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亭亭迥出浮云间。
11、《新秦郡松树歌》唐代王维青青山上松。
数里不见今更逢。
不见君。
心相忆。
此心向君君应识。
为君颜色高且闲。
亭亭迥出浮云间。
12、《小松》唐代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3、《书院二小松》唐代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14、《咏史·郁郁涧底松》魏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白居易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赏析翻译
![白居易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赏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b1b4d7abe23482fb4da4ce6.png)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唐代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洲。
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
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这是一首兰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兰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仍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吺吅,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吅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唐朝白居易古诗十首
![唐朝白居易古诗十首](https://img.taocdn.com/s3/m/6cb1e9d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f.png)
唐朝白居易古诗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唐朝白居易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冒宠已三迁,归朝始二年。
囊中贮余俸,园外买闲田。
狐兔同三径,蒿莱共一壥。
新园聊铲秽,旧屋且扶颠。
檐漏移倾瓦,粱欹换蠹椽。
平治绕台路,整顿近阶砖。
巷狭开容驾,墙低垒过肩。
门闾堪驻盖,堂室可铺筵。
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
市街尘不到,宫树影相连。
省史嫌坊远,豪家笑地偏。
敢劳宾客访,或望子孙传。
不觅他人爱,唯将自性便。
等闲栽树木,随分占风烟。
逸致因心得,幽期遇境牵。
松声疑涧底,草色胜河边。
虚润冰销地,晴和日出天。
苔行滑如簟,莎坐软于绵。
帘每当山卷,帷多带月褰。
篱东花掩映,窗北竹婵娟。
迹慕青门隐,名惭紫禁仙。
假归思晚沐,朝去恋春眠。
拙薄才无取,疏慵职不专。
题墙书命笔,沽酒率分钱。
柏杵舂灵药,铜瓶漱暖泉。
炉香穿盖散,笼烛隔纱然。
陈室可曾扫,陶琴不要弦。
屏除俗事尽,养活道情全。
尚有妻孥累,犹为组绶缠。
终须抛爵禄,渐拟断腥膻。
大抵宗庄叟,私心事竺乾。
浮荣水划字,真谛火生莲。
梵部经十二,玄书字五千。
是非都付梦,语默不妨禅。
博士官犹冷,郎中病已痊。
多同僻处住,久结静中缘。
缓步携筇杖,徐吟展蜀笺。
老宜闲语话,闷忆好诗篇。
蛮榼来方泻,蒙茶到始煎。
无辞数相见,鬓发各苍然。
2、《见萧侍御忆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年代:唐作者:白居易琢玉以为架,缀珠以为笼。
玉架绊野鹤,珠笼锁冥鸿。
鸿思云外天,鹤忆松上风。
珠玉信为美,鸟不恋其中。
台中萧侍御,心与鸿鹤同。
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骢。
昨见忆山诗,诗思浩无穷。
归梦杳何处,旧居茫水东。
秋闲杉桂林,春老芝术丛。
自云别山后,离抱常忡忡。
衣绣非不荣,持宪非不雄。
所乐不在此,怅望草堂空。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3be993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4.png)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翻译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唐代〕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译文
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
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注释
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
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
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
墙东:指隐居之地。
《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
第 1 页共2 页
侩牛自隐。
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
身:自己。
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
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犹:尚且,还。
伴:陪伴的人。
岂得:怎么能。
可独:哪里止。
长:通“常”,往往,经常。
第 2 页共2 页。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0a309af78a6529657d5387.png)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 分)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
②咸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
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
(5分)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二、8.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
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1d24ce1ed9ad51f01df2d1.png)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阅读答案和翻译赏析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和宗简都在朝廷供职,宗简在长安购置了一所新宅,诗人很想与他结邻而居,于是作这首七律相赠。
②《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
”题目:(1)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结合简要分析。
(4分)(2)诗人为什么“欲与元八卜邻”?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用典。
“三径”,语出“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指代隐士居住的处所。
“绿杨”一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达欲与元氏卜邻之意。
含蓄而又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品行的高洁和友谊的纯真,富有诗意,启发想象。
(2)心迹相近,结伴而居经常见面共赏美景希望能得佳邻安居希望两家世代交好注释⑴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
他是白居易的诗友,两人结交二十余年。
卜邻,即选择作邻居。
⑵心迹:心里的真实想法。
⑶墙东:指隐居之地。
《后汉书·逸民传》:“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
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⑷身:自己。
⑸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风韵犹存”句。
这里借指隐居的地方。
⑹“绿杨”句: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诗人想与元八作邻居。
⑺犹:尚且,还。
⑻伴:陪伴的人。
⑼岂得:怎么能。
⑽可独:哪里止。
⑾长:通“常”,往往,经常。
译文我们平生志趣相投,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
我们结邻后,一轮明月,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
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结邻之后,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5届初三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5届初三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92f37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7.png)
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2025届初三复习统一检测试题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每一次成功,都需要无数次失败的 ,没有任何一次成功是的,经历过点点滴滴大大小小的磕绊,成功会一步步走来。
A.磨练一气呵成除非才B.历练顺理成章只有才C.锤炼水到渠成既然就D.锻炼理所当然如果就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姨外婆一如既往....地微笑着,用她的语言让我这个以苛求语言著称的写作者茅塞.(sài)顿开。
B.木炭提供.(gōng)的热气则通过地下空气管,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中。
C.亲人永决..,痛苦难耐,但在人前总要礼数.(shù)周到,做好场面上的事。
D.宾宾有礼....的客人知道,衣着.(zhuó)打扮不能分散人们对花的注意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消愁》这首歌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再加之毛不易深情的演唱,更让人沉浸..其中。
B.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
C.渝菁中学新校区教学楼设计巧妙,息息相通....,不管你从何处进入,都能到达你要去的地方。
D.2018年平昌冬奥会,BBC第一时间报道了武大靖夺冠消息,报道不吝溢美之词,直言不可思议....。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题元八溪居原文翻译
![题元八溪居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0c62ee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06.png)
题元八溪居原文翻译
题元八溪居原文翻译
题元八溪居
白居易〔唐代〕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译文
溪水潺潺,雾气茫茫,两岸树木密密层层。
途中的风景依次迎面而来。
秋叶间依然有红红的杜鹃绽放,初秋的花朵只看到洁白的芙蓉。
躺下休息,耳边好像传来千年仙鹤的声音;举杯共饮,杯中好似倒映出五老峰的影子。
更令人感动惭愧的是主人殷勤热情的留客心意:鱼肉鲜美,饭食精细,酒味醇香浓郁。
注释
元八:元宗简。
一说应为“元十八”。
元十八即元集虚,河南人,隐于庐山,是白居易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字居敬,有《元少尹文集》。
白居易有《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等作品,可知他们是多年要好的莫逆之交。
岚(lán):是山林中的雾气。
漠漠:形容弥漫的状态。
次第:依次。
逢:迎面而来。
踯躅(zhí zhú):即杜鹃花,春天开红花,故称“红踯躅”。
芙蓉:此处当指木芙蓉,落叶灌木,又称木莲,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
千年鹤:据《搜神后记》载,汉辽东人丁令威,学道成仙后化鹤归来,落在城门华表柱上,有少年欲射之,鹤乃飞鸣作人语说∶“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
五老峰:庐山胜景之一,庐山东南部五个山峰的合称。
愧:惭愧。
殷勤:殷实热情。
伤大宅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伤大宅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a82107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e.png)
伤大宅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伤大宅_白居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伤大宅唐代白居易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
累累六七堂,栋宇相连延。
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
洞房温且清,寒暑不能干。
高堂虚且迥,坐卧见南山。
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攀枝摘樱桃,带花移牡丹。
主人此中坐,十载为大官。
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忍不救饥寒?如何奉一身,直欲保千年?不见马家宅,今作奉诚园。
译文哪一家盖起了豪华的宅第?红漆的大门开在大道旁边。
高大的房屋梳齿般排列,高高的围墙在外面曲折回环。
六七处堂屋一座挨着一座,梁栋和屋檐相互联接伸延。
造一座这样的堂屋费钱上百万,那郁郁勃勃的气象上凌云烟。
幽深的内室冬暖夏凉,即使严寒酷暑也不能侵犯。
高大的堂屋宽敞亮爽,坐着、躺着,都可望到南山。
环绕走廊的是紫藤的藤架,台阶两旁有红芍药的花栏。
攀下树枝来采摘樱桃,带着花去移栽牡丹。
主人在这所华屋中安坐,一连十几年都做着大官。
厨房里有出不完的腐败肉,库房里有用不尽而绳串朽坏的'钱。
啊,哪一个能传达我的意见,问一个问题,在你们一家人中间:难道社会上没有贫穷卑贱的人?怎么能忍心不去救济饥寒。
为什么只图供养自己,就想保得住富贵千年?你可曾见到昔日马家的住宅,如今已成为废弃的奉诚园!注释甲第:古代皇帝赐给臣子的住宅有甲乙等级之分,甲第是赐给封侯者住的。
栉比:像疏齿一样排列,多而密。
累累:一个接一个的样子。
郁郁:繁盛的样子。
洞房:深邃的内室。
虚且迥:空旷而且深远,宽敞高爽之意。
红药:即芍药花。
贯朽钱:钱积得很多,长期不用,以致串钱的绳子霉烂,故称贯朽钱。
将:传达的意思。
直:就。
奉诚园:原为唐司徒马燧旧宅,以豪奢著名。
简析此诗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秦中吟十首》的第三首,一作《伤大宅》。
诗人心系百姓的困苦,在诗中对豪门显贵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身为朝廷大臣不思躬身节俭,却竞相攀比,广造豪宅,完全不顾人民的饥寒困苦,竟异想天开想“保千年”富贵。
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的意思
![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78afa1871fe910ef02df878.png)
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的意思“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乡子·何处倚阑干》,其古诗全文如下: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
须着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注释】⑴南乡子: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以咏南中风物为题。
有单调双调两体。
⑵集句:辑前人或别人整个诗句以成篇什(诗、词、对联)。
⑶“何处”句:此句出自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倚:凭靠。
阑干:同栏杆。
⑷“弦管”句:此句出自杜牧《怀钟陵旧游》。
⑸“蝴蝶梦”句:此句出自崔涂《春夕》。
蝴蝶梦:比喻虚幻之事,迷离、惝恍之梦境。
《庄子·齐物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⑹“依然”二句:此句出自杜甫《九日兰田崔氏庄》。
依然:仍旧。
强:勉强。
自宽:自我宽解。
⑺“明镜”句:此句出自李商隐《戏赠张书记》。
明镜:喻月光。
红颜:特指女子美丽的容颜。
⑻“须着”句:此句出自韩愈《遣兴》。
须着:必须。
⑼“蜡照”句:此句出自李商隐《无题》。
金翡翠:有翡翠鸟图样的帷帐或罗罩。
⑽“更阑”二句:此句用李商隐《碧城》三首之二的末句。
更阑:古代谯楼计时,一夜五次敲钟鼓,从初更到五更。
阑:残,尽。
【翻译】没有什么地方了,我能凭靠栏杆。
如月正圆似的,高楼里传来器乐的声音。
迷离梦中家在万里之外。
仍旧地,年龄大了,可忧愁又到来了,只好勉强自我宽解。
借着月光照照歌女的容颜。
必须把人间真境比作梦间虚境,要看穿社会人世。
蜡照的光一半罩住帷帐。
夜到尽头了,盖上绣被,焚着盘香独自一人睡觉了。
【赏析】上片写歌妓老大时的命运与心态。
“何处倚阑干”,劈头一句就道出了词中老大歌妓没有什么“阑干”可依靠的处境,就是说她失业了。
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389ef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7.png)
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原文及翻译赏析
履道新居二十韵原文: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
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
门闭深沈树,池通浅沮沟。
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
篱菊黄金合,窗筠绿玉稠。
疑连*** 洞,似到白苹洲。
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
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
移榻临平岸,携茶上小舟。
果穿闻鸟啄,萍破见鱼游。
地与尘相远,人将境共幽。
泛潭菱点镜,沉浦月生钩。
厨晓烟孤起,庭寒雨半收。
老饥初爱粥,瘦冷早披裘。
洛下招新隐,秦中忘旧游。
辞章留凤阁,班籍寄龙楼。
病惬官曹静,闲惭俸禄优。
琴书中有得,衣食外何求。
济世才无取,谋身智不周。
应须共心语,万事一时休。
诗词作品:履道新居二十韵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
青龙的诗句
![青龙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f8172d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9.png)
青龙的诗句不思朱雀街东鼓,不忆青龙寺后钟。
——《新雪二首》白居易青龙冈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
——《题新居寄元八》白居易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白居易白鹿原东脚,青龙寺北廊。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白居易丹凤楼当后,青龙寺在前。
——《新昌新居书事四十韵,因寄元郎中、张博士》白居易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杜甫天寒白鹤归华表,日落青龙见水中。
——《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简李公二首》杜甫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古风其二十·昔我游齐都》李白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
——《东鲁门泛舟二首》李白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李白举手何所待,青龙白虎车。
——《早望海霞边》李白青龙山后日,早出海云来。
——《送殷淑三首》李白纯著青衣青队伏,青旗青马作先锋,木阵号青龙。
——《兵要望江南·其六·禳厌第二十四》义净有气青龙并六合,钱财仓库定无疑,多获彩缣持。
——《兵要望江南·其四十二·占(京本列第十七)六壬第二十八》义净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
——《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元稹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皇包世度。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李商隐东有青龙西白虎,中含福星包世度。
——《无愁果有愁曲北齐歌》李商隐白鹭沙洲晚,青龙水寺寒。
——《送关小师还金陵》皎然白马时何晚,青龙岁欲终。
——《赠终南山傅山人》姚合光浮云盖青龙转,香透椒花白兽开。
——《奉和御制岁日二首·正仗临轩万国来》徐铉闻师行讲青龙疏,本寺住来多少年。
——《题僧院》张籍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题青龙寺》贾岛久交应真侣,最叹青龙僧。
——《青龙招提归一上人远游吴楚别诗》岑参青龙夭矫盘双阙,丹凤褵褷隔九重。
——《灞陵道中作》韦庄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全诗翻译赏析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140b1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5.png)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全诗翻译赏析“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这两句是说,待到菊花盛开,家酿的美酒成熟的时候,我和你无牵无挂地开怀畅饮,一醉方休。
今日欢饮仍不尽兴,且约秋日再来痛饮。
见其闲适、悠逸之情。
出自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菊黄:农历九月是菊花开放的时候,因称九月为“菊月”,也可叫做菊黄时节。
②陶然:无牵无挂。
1.梦得:诗人刘禹锡,字梦得。
沽酒:买酒。
后期:后会之期。
2.犹:还,尚且。
3.十千:十千钱,言酒价之高以示尽情豪饮。
4.七十欠三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六十七岁。
5.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
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穷:寻根究源。
经史:满腹的经论才学。
6.清吟:清雅的吟唱诗句。
7.菊黄:指菊花盛开的时候,通常指重阳节。
家酿:家中自己酿的酒。
8.陶然:形容闲适欢乐的样子。
参考译文少年时尚不知为生计而忧虑,到老来谁还痛惜这几个酒钱?你我争拿十千钱买一斗好酒,醉眼相看都已七十只差三年。
闲来征求酒令穷搜经书史籍,酒醉聆听吟咏胜过领略管弦。
待到菊花黄时自家的酒酿熟,我再与你一醉方休共乐陶然。
翻译:年轻时尚且不担忧生计,到老来谁又会吝惜几个酒钱?我们一起买来名贵的酒,举杯共饮;两相对看,你我距七十岁都只差三年。
闲饮中,我们征引经史文句以行酒令;醉意中,我们吟诵诗句,胜过那管弦之乐。
等到秋后菊黄,家酿的美酒熟了之时,我和你再一醉方休,共享那陶然之乐。
赏析《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首联写人生不同时段的感受;颔联、颈联明写“醉听清吟”对饮的乐趣,暗含对政治上遭冷遇的不满;尾联紧扣题意,作者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
尾句的“一醉一陶然",既表达了作者对挚友的深情厚谊,又表现出作者在现实面前的哀伤和愁苦。
《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841dc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4.png)
《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全文翻译注释赏析白居易诗选望驿台白居易系列:白居易诗选|白居易诗集白居易诗选望驿台1【原文】靖安宅2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3思家。
【注释】1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白居易《酬元九东川路诗》中又有嘉陵县望驿台,即望喜驿。
2靖安宅:元稹在长安靖安里的住宅,在长安城南,是元妻韦丛久居之处。
3居人:指韦丛。
客:指元稹。
【译文】靖安里的家中,韦丛凝望着窗前的柳树;元稹身处的望驿台畔,春花凋落,飘落地面。
夫妻远隔的两地,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散。
家中的妻子思念著宦游在外的丈夫,异乡的丈夫也同样思念著家中的妻子。
【赏析】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东川,其间写下了题为「使东川」的组诗。
在长安担任左拾遗和翰林学士的白居易随后写下了《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作为与元稹的和诗,本诗是《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中的第十一首。
全诗采用了与所和元稹原诗相同的平起仄收式,与原诗不同的是,《望驿台》一下笔就使用了工整的对仗句。
这种手法使诗具有了整饬之美,加强了表达的力度,同时也是内容的需要,可以表现出两位主人公情感的深厚和相思的缠绵,使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而结尾处散收,又使诗的结构于严谨中有变化,增加了声情之美。
《望驿台》的中心思想在「思」上,全诗的内容围绕着「思」层层展开。
「当窗柳」写闺中盼归之思,「扑地花」写驿旅望乡之思,都是以景传情,并不写出「思」字但思念之情已现。
而后「春光尽」三字,将两处相思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
到最后一句,主人公含蓄克制的相思之情终于爆发,用两个思字,把前三句所含的意蕴一举点破,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最高点。
精选白居易的诗词代表作5篇鉴赏翻译
![精选白居易的诗词代表作5篇鉴赏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68056b5767f5acfa0c7cd97.png)
钱塘湖春行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古诗简介《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822年(长庆二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825年(宝历元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即西湖。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
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
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
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
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十分自然。
翻译/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上栖息,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观刈麦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诗简介《观刈(yì)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新居寄元八唐代青龙冈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
冷巷闭门无客到,暖檐移榻向阳眠。
阶庭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
莫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
这是一首关于:的诗翻译赏析个人作品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
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
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
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
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
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
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
对大历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创作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品风格语言优美、通俗、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轶事典故爱恋湘灵白居易11岁那年,因避家乡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
之后在那里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了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
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诗名为《邻女》,追叙了十五岁的湘灵,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
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和《长相思》。
由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
但是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攀不上白居易。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
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了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封建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无奈,便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
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门户大于一切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
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
在近8年里,母亲再没让白居易和湘灵见面,也不允许他提起湘灵。
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
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
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但未结婚。
这首诗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
樊素小蛮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
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
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
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
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
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
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
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
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
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
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
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
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
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
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
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
骆力犹壮,又无虺愦。
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
一旦双去,有去无回。
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
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
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
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
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
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
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
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家酿名酒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
”。
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心瞩洛阳贞元十五年,白居易从江西浮梁县到洛阳省母。
贞元二十年二月,白居易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
长庆四年五月,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满,不想去长安,打算回洛阳隐居。
便将自己剩余的俸薪,又加上两匹马作价的钱,在洛阳履道里,买下原散骑侍郎杨凭的旧宅。
实现了他“但道吾庐心便足”的夙愿。
不久白居易又奉召出任苏州刺史。
宝历二年他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
太和元年,他奉使到洛阳,与皇甫镛、苏弘、刘禹锡,姚合交游。
太和三年,白居易57岁,罢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四月到洛阳,长期住在洛阳龙门东山香山寺,至直18年后终老。
正象他自己所说:“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白居易71岁时,他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
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白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太和六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
开成元年,白居易自编《白氏文集》65卷,共诗文3255篇。
藏于洛阳圣善寺钵塔院,为后人研究唐代的社会情况和诗歌创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史料。
他留下的3000多首诗中,讴歌洛阳的就有800多首。
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
《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在白居易的笔下,人们了解了洛阳的美容,对洛阳更加热爱。
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会昌四年春,白居易已73岁了,他还到赵村观赏杏花,写了《游赵村杏花》诗。
会昌五年,白居易和在洛阳的6位年过70的朋友,组成7老会。
后来95岁的僧人如满和136岁的李元爽,也参加了7老会,号称“九志图”。
他们饮酒赋诗,在诗坛上传为佳话。
会昌六年八月,白居易与世长辞。
临终前,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
家人依照他的遗嘱,将他埋在龙门东山琵琶峰上。
人们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在琵琶峰上对其墓加以扩建,建成了“白园”。
整个白园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布局结合地形,峰回路转,曲径通幽,依山筑房建亭,高低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