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读书笔记完整版
读书笔记:《必然》凯文凯利-重点内容摘录
![读书笔记:《必然》凯文凯利-重点内容摘录](https://img.taocdn.com/s3/m/25253551c77da26924c5b0d4.png)
读书笔记:凯文·凯利《必然》重点内容摘录一、形成1.任何事物均需“维护”和“升级”。
因为我们/物品(因为互联网)对外界越来越依赖,不重视升级有可能最终会造成“创伤”级别干扰/系统性风险。
因此,“升级”是一种卫生措施。
在升级过程中,我们难免成为菜鸟,因此必须学会虚心。
2.网络的价值在于用户的生产而非网络运营商,即,价值(网络内容)的创造又复归给了普通人的激情和兴趣。
【总结】我们已经到了很难预测未来如何变化的时代,但未来却每天都在变化,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保持虚心,像“菜鸟”一样每天学习。
我们不应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
但未来所有变化,必然存在于互联网。
一切时间(过去和未来)、空间(线上和线下)都将被联通起来。
现在,只是变化的开始。
二、知化——对象被赋予认知的能力1.人工智能不是造大机器,而是将“电气化”了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东西进行“知化”。
2.我们想要的,更准确说,不是智能,而是智慧,我们不希望它(人工智能)有意识,而是希望它能够专注、专恒、专门化,更像专门化的智能软件。
3.另一方面,它可以有不同于人的思维方式,做我们人类思维不擅长做的事情。
研究多种智能类型要比创造绝顶聪明的人工智能更明确。
我们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人类做不了的事,而非比人类做得更好。
人工智能应该被称为“异类智能”。
【总结】人工智能是将日常生活之物“知化”的过程,我们并不希望它拥有人类的思维,而是希望他能专门化或做我们无法做的事情。
但无论如何,人工智能都将使人改变,从质疑自己的价值开始(如工作被取代),但乐观看,正因为这样,我们才会逐渐探索新的价值——不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部分。
三、流动互联网可以对几乎一切进行无障碍复制,因而无法复制之物才有价值。
这些东西的共同特征是“原生性”。
其特征包括: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获取免费,但解释收费)、易获取性、实体化(体验)、可赞助(参与感)、可寻性。
同时,其他固定的产品因为开放流动将可以被以一点点的成本被普通用户创造成新的产品,从而使创造本身的地位颠覆。
最新《必然》读书笔记资料
![最新《必然》读书笔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8aaaab576a20029bd642d97.png)
《必然》读书笔记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最快、最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
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四轮汽车出现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
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
《必然》分成了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动词的现在分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
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
第1章形成1.万物都不会长存。
水分会锈蚀金属,空气会氧化防水膜,润滑油会蒸发——有什么是不会坏掉的呢?很显然没有。
2.未来的科技生命将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而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
在未来,新事物源源不断地被我们发明出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
如果你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带来“创伤”级别的干扰。
3.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
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也因此没有机遇存在。
第2章知化1.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2.人工智能廉价、强大、无处不在,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越多人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会变得越聪明,它变得越聪明,越多人就会使用它,当它更聪明时,就会有更多人使用它。
3. 再过10年,谷歌将拥有一款无可匹敌的人工智能产品。
必然读后感
![必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835d201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1.png)
必然读后感必然读后感必然读后感1距离凯文·凯利出版《失控》已经二十三年,书中很多预言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这个影响了乔布斯、沃卓斯基、斯皮尔伯格的男人,继续以其深邃的观察力、强劲的预见力为我们描述科技发展,我们即将面对的未来。
作者将新书命名为《必然》,明知会引起读者的质疑,但他相信“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的方向”。
我们就生活在日新月异的当下,跟随作者去梳理一下这些变化,以一种警醒明智的态度去面对未来。
书中描述的不是未来的某种状态或者是最终结果,作者总结了十二个动词。
这十二个持续的动作,每一个都正在发生着,而且有足够的理由这些趋势至少将会持续三十年。
科技发展是一种迅猛的潮流,这些将会是日益凸显的力量:形成(Becoming)、知化(Cognifying)、流动(Flowing)、屏读(Screening)、使用(Accessing)、共享(Sharing)、过滤(Filtering)、重混(Remixing)、互动(Interacting)、追踪(Tracking)、提问(Questioning)以及开始(Beginning)。
大致浏览就会发现,一些词汇我们并不陌生,正是我们所能感受的趋势,一些词汇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等待我们去理解。
1在“形成(Becoming)”这一章中,作者强调一个我们所忽视的现象:科技产品正在以加速的方式升级,我们必须保持不断学习,同时还要接受自己是一个菜鸟的状态。
在不停地追赶与创造中,我们会见证更多的新鲜事物的诞生。
“知化(Cognifying)”讲述的就是现在最热门的人工智能将会达到廉价、可靠、工业级数字智能在一切事物背后运行,但是我们将追求的是一种“人工智慧”,即:机器取代人类现有工作,帮助人类构想有意义的新工作。
“流动(Flowing)”是指互联网便捷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输,复制品的流动创造了数字经济。
但是有8种原生特征决定了物品的价值:即时性、个性化、解释性、可靠性、获取权、实体化、可赞助、可寻性。
《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_4000字
![《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_4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7986e17fab069dc512201e6.png)
《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_4000字《必然(KK三部曲·展望)》读后感4000字必然(KK三部曲·展望)[作者序]作者以12章12个词统领全篇,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
12词提纲挈领的代表了作者对未来趋势所做观察的12个关键词,到底什么是必然?凯文凯利说,我所说的必然是另外一种形式。
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
作者很大的一点不同在于,他把科技当做人性化的,甚至把科技当做第七种生物形态,因而作者不认为科技完全取决于人的意志,科技一旦产生,就有了自身的意志,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
然而作者并没有完全否认人的选择对科技方向的影响,科技并不是完全自发形成发展的。
科技发展的方向,渗透了人的影响。
譬如,因特网的形态——由网络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是一种必然,但我们所采用的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是必然。
事物的不断变化不仅仅意味着“事物会变得不一样”,它也意味着流程——变化之引擎——比产品更重要。
第1章形成Becoming所谓形成就是事物尤其是科技设备的不断升级,形成就是事物总会朝着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
现如今我们的手机,电脑和平板等设备的升级越来越快,各种软件的更新越来越频繁。
不断升级已经变成维护科技系统健康的一种日常方式,重要到这已经成为主流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和部分软件应用中的自动功能。
而这造成的后果是,无论你使用一样工具的时间有多长,无尽的升级都会把你变成一个菜鸟——也就是说,你会变成笨手笨脚的新用户。
科技的动向推动我们永远追求“新”,但“新”总是转瞬即逝,在永不停歇的变化中被更新的事物所取代。
满足感因此不断从我们的指尖溜走。
作者举的例子十分幽默,强盗变成敲诈犯,而敲诈犯变成腐败政府的速度或许还会更快,因为这一切都能让强盗们的收入最大化。
凯文凯利还强调了用户生产内容爆发的趋势,当你目睹在21世纪最初10年的开端里,5000万个博客几乎瞬间爆发出来、每秒钟都有两篇博客发布出来的场景之后,就会感慨这有多么震撼了。
凯文凯利的《必然》读书笔记(通过了解未来30年科技的轨迹来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
![凯文凯利的《必然》读书笔记(通过了解未来30年科技的轨迹来指导企业努力的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b1ffdb2deefdc8d376ee32f7.png)
“屏读”冲击领域的顺序
书籍→图书馆→视频→游戏教育→改变所有
书 籍
书籍被拆分成单独的页面甚至是片段,可重新编排成新书
图 书 馆
第一步:纸质变电子 第二步:每本书每个字交叉深度链接
未来
未来,我们将永远不会远离各种屏幕,屏幕将会成为我们
10
开始 BEGINING
12
形成
网络会像电一样,成为一种低水平的持续性 存在,永远开启,暗藏不现
“形成”的根源
定义 形成
开始出现的时候伪装成别的东西,没有办法发现,只有慢慢长大的时 候,突然发现原来是另外一种东西,比如:网络的形成、手机
我们察觉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为我们并不认同这个方向 我们倾向于从旧事物的框架中来观察新事物,使它适应我们已知的事物
流动
成功不再源自掌握内容,而是掌握新出现的 流动性,因为未来内容全是信息流
“流动”的根源
固定、罕见
流
开始时耗费了大量专业实验,创造出来宝贵的产品
动
免费、无处不在
的
四
最早破坏来自杂乱复制,量级达到一定程度变成日用品
个
流动、分享
阶 段
第二阶段破坏是产品结构,拆解、重组
开放、变化
信息流成本减低,业余者用很少专业知识创造新产品
《必然》
科技是人类的催化剂,生
活中每一项显著变化的核心都是某 种科技带来的
本书将目前变化的状态进行了 梳理,并阐述了塑造未来30年的
12种必然的科技力量
轨 迹 1 2 种 科 技 力 量 并 非 命 运 , 而 是
,他们提供的不是我们将去
方 向 往 何 方 的 预 测 , 而 是 在 不 远 的 将 来 , 会 向 哪 些
凯文·凯利《必然》的读书笔记3000字
![凯文·凯利《必然》的读书笔记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b88da9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9f.png)
《必然》的读书笔记一、引言《必然》是美国著名科技作家凯文·凯利的代表作之一,其内容涉及科技发展历史、未来趋势和必然性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将在全面评估《必然》内容的基础上,撰写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读书笔记,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部书的主题和内容。
二、科技发展的必然性在《必然》中,凯文·凯利探讨了科技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科技的发展受到人类自身的需求和决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所制约。
不管是过去的历史还是未来的发展,科技都将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这种必然性是不可逆转的。
三、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凯文·凯利在《必然》中还深入探讨了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而且也会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科技的普及和应用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甚至会重新定义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在这种互动关系中,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四、科技对未来的影响另外,在《必然》中,凯文·凯利也对科技对未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认为,科技的发展将会带来未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从个人生活、社会组织到全球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将受到深刻的影响。
未来的社会将更加科技化、信息化,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整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紧密而复杂。
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发生的。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凯文·凯利在《必然》中提出的观点,我个人持有积极的态度。
科技的发展确实是必然的,而且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面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学习、创新,使自己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
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六、总结和回顾通过对《必然》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科技发展的必然性、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科技对未来的影响。
《必然》读后感
![《必然》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b841a0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c.png)
《必然》读后感《必然》读后感未来30年世界是啥样?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啥样?社会发展趋势是啥样?凯文·凯利撰写的《必然》将告诉你答案。
这本书不仅预测未来30年世界发展趋势,还能升级你的思维模式,颠覆你的三观,对应对未来的挑战很有借鉴意义。
未来的世界是流动的,也是互联互通的,不流动的东西就是“坏”的东西,很快就被抛弃。
数字经济就是这样运转在自由流动的复制品河流中。
计算机时代由单个的桌面批处理文件演化为浏览页面的链接,现今又发展到信息流为单位的云端。
流动的时间也在变化,由批处理到日清月结,再到现在的实时模式。
在这个平台上,变化和形成成为一个事物存在的常态化和具体表现形式。
未来的事物是共享的。
包括信息、技术、财富、时间、精神、健康、文化、想法等。
资源的及时使用和复制的特点,使人们更加重视使用权,弱化所有权。
资源的复制和共享使产品和服务变得更加廉价,廉价的价格进一步弱化了所有权。
信任将会是最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它不可复制,只能用时间慢慢积攒。
超强链接和无边界网络使组织的集权中心化演变为越来越扁平化、个性化、平等化。
网络的人工智能不断地升级演化,变得越来越聪明,人的大脑和机器相互连接相互融合,成为彼此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使人脑与人工机器共生共存,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屏读将会无处不在,也将会是我们阅读、思考重要的载体和方式,屏读机器能观察我们的情绪,解读我们的所思所想,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互通互联的网络平台上,每天将会产生无数的信息流,需要经过各种技术手段过滤掉,才使得我们短暂有限的生命更有效率。
大量的信息需要阅读,因而人们的注意力将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
有用的高效的信息流流向哪里,人们的注意力就会跟踪到哪里。
因此,赚钱的机会就流向哪里。
重混将是今后最有创造力的来源。
网络信息资源的极其丰富、廉价、及时、共享等特点,使每个个体都会借用别人的资源通过拼接、修改、混合、提升、改造,在很短的时间里捏合成新的产品和创造。
凯文凯利——《必然》的120条书摘
![凯文凯利——《必然》的120条书摘](https://img.taocdn.com/s3/m/fbf263bbdd3383c4bb4cd2a3.png)
第1章形成●万物无一会长存下去。
生命的本质,似乎主要是维持。
水分会锈蚀金属,空气会氧化防水膜,润滑油会蒸发——有什么是不会坏掉的呢?很显然没有。
●如果你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带来“创伤”级别的干扰。
●不在心中制造待以填补的缺憾,我们就无法拓展自己,更无法拓展我们的社会。
我们正在拓宽我们的边界,也在拓展存放自我身份的容器。
这过程会痛苦不堪,其中定然会有泪水和伤痛。
●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
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也因此没有机遇存在。
●变化因此是一种能自我掩盖的动作,常常会在我们回顾过去时才显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我们倾向于从旧事物的框架中来观察新事物。
我们当下对未来的展望,实际上会曲解新的事物,好让它适应我们已知的事物。
●有时候,我们察觉不到“形成”的方向,是因为我们并不认同这个方向。
●我们会更经常地相信那些不太可能的事情。
所有事物都在流动,而新的形式将会是旧事物的融合,这种融合与旧有的那些远远不同。
通过努力和想象,我们可以学习更加清晰地辨识前方,不再盲目。
●这些用户创造出的频道在经济方面毫无意义。
制作它们的时间、能量和资源来自哪里呢?答案是:来自受众。
只有40%的网络内容是以商业形式创造出来的。
支撑人们创造其余部分的,不是责任,就是激情。
●畅想未来30年,网络会变得怎样激动人心时,我们不免首先想到网页2.0——就是更好的网页。
但是2050年的网络不会是更好的网页,它会变成别的东西,和今天网络的差距就像是最初的网络和电视的差距一样。
●过去30年已经开创出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可以建造真正伟大事物的坚固平台。
但即将到来的将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将会成为他物。
而最酷的东西尚未发明出来。
第2章知化编者注: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很难想象有什么事物会像廉价、强大、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那样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读《必然》有感
![读《必然》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e846a4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b.png)
读《必然》有感
《必然》是一本历史启示录,让人们明白时间随着进步而前行,变革是不可避免的。
从书中,我学到了两个重要的道理:一是定量的变革,二是普遍的进化。
定量的变革是指,决定历史发展的不仅仅在于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宗教家;而是通过一小步一小步的小改动,将复杂的人文社会的构成明晰可循。
书中举出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如宗教改革时的《圣经》发行、印刷术的发明、天文学的发展等。
至于普遍的进化,就是科技驱动和文化塑造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
书中对此也进行了讨论,文明化带来的改变比赛变量,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受到了抬高。
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种“全球性”的现实,促进各国相互融合,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也越来越活跃,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所有的变革都受到普遍的推动力。
结语:总之,《必然》是历史的一次闪光,作者以他的眼光把历史的曲折变化放在可理解的视角,以实际的例子和论点,让我们用定量和普遍的视角看待历史的发展,学习变革的规律,更好地预测未来。
《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读书笔记
![《必然》-作者凯文凯利--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55cf00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a.png)
《必然》前言《必然》的作者是凯文凯利,美国人,他头上那可是顶着的无数光芒万丈的光环,比如说“互联网、科技预言家”“硅谷精神之父”“影响了乔布斯”,他是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教父、被称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预言家、更是马化腾、王小川、张小龙所崇拜的“硅谷大神”,他的著作被誉为“科技界的圣经”。
《必须》是凯文凯利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把整个人类科技看成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再告诉我们这个生命体演化过程当中的发展趋势。
要理解KK的话,必须开一次脑洞,我们过去总是以为,人是世界的主体,技术是我们的奴隶。
可是,万一反过来了呢?其实技术才是主体,人只是它达成目标的手段呢?这样的思考角度像不像之前的人类简史里说的,到底是人类驯服了小麦,还是小麦驯服了人类呢?科技本身就是一个生物,而我们人类只不过就是喂养它长大的奴仆罢了。
科技他就和婴儿一样,我们不知道它哪一天学会站立坐卧,不知道他哪一天会情窦初开,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一定回来,必然而然。
第一章形成Becoming读必然不能忘记,科技是一个生命体,它是一种生物。
在时间上越后演化出的生物,越复杂的科技,那么他的存在度就越低,他分崩离析的速度也就越快!并且这个速度是以加速度的形式在不断递增的。
生命的本质,就是维持。
那现代科技的产品如何维持呢?方法就是不断不断的对其进行升级。
因此,越复杂的工具就越需要我们的照料,需要升级的速度也就会越来越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形成,你的电脑和手机的操作系统,随时随地的都在要求你对他进行升级,你正在使用的所有软件和所有的APP,只要连接上网络,他自己就会进行更新,有时候你根本就不需要知道他们进行了这个操作。
而很多时候,这些升级之后你能明显的感觉到他更好用了吗?并没有吧?但是,如果你胆敢拒绝每一次小的升级,那么他累积起来最终就会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带来“创伤”级别的干扰。
所以,如果我不提醒你,你不会刻意的去做,但是你随时随地都在做,甚至是被动的在做,根本不可能停下来。
《必然》读书笔记
![《必然》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b420629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d2.png)
《必然》读书笔记《必然》读书笔记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必然》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然》读书笔记1千年之后,当历史学家回溯过往时,会认为第三个千禧年的开端是一个古老的绝妙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地球上的居民首次把自己与一种巨大的事物相连。
未来,它的规模将会继续增加,但是如今,你我正生活在经刚刚苏醒的时刻。
未来的人会羡慕我们,希望自己也能亲眼见证它的诞生。
这些年里,人类开始用微小的智能主没有生气的物体变得活跃,把它们纺织进云端机器智能这张大网中,并将数十亿心智与一个超级心智相连。
穿上聚拢的过程将被当作这个星球上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重要、最复杂也是最令人惊叹的事件。
用玻璃、铜和电磁波组成神经,人类这个物种开始将所有地区、过程、人口、人工制品、传感器、事实和概念编织成一张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巨网。
在20xx年,150亿设备接入了一个大型“大脑回路”之中。
任何一个设备包含100万——400万晶体管。
人类大脑约有860亿神经元,比霍洛斯少了4亿倍。
谁在编写代码,让这个全球化系统发挥作用并取得成效呢?答案是人类自身。
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无尽地上网浏览或给朋友发东西只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我们每点击一次链接就强化了霍洛斯大脑中某个节点的功能,其实就是在为他编程。
以如今的技术普及速度看来,我预计到20xx年,地球上每个公民都将使用这个平台。
高度的知化会让我们现在从事的最智能的事情看上去十分蠢笨。
“奇点”是从物理学借用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一个边界,越过边界一切都是不可知的。
在流行文化中则有两种版本:“硬厅点”和“软奇点”。
“硬奇点”指的是未来将由超级智能的胜利所奠定。
事实上,人工智能将会引导自身以级联的方式无限加速生产,使得每一代更聪明的智能都比上一代生产得更快,直到人工智能变得极端聪明,用上帝一般的智慧解决一切现在问题,从而把我们人类远远地甩在身后。
必然读书笔记读书文摘
![必然读书笔记读书文摘](https://img.taocdn.com/s3/m/069bdd6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a.png)
必然》读书笔记第一篇:什么是“必然”?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
那,难道未来还有什么“必然”?凯文∙凯利说,有。
要理解凯文∙凯利的话,必须开一次脑洞——我们过去总是以为,人是世界的主体,技术是我们的奴隶。
可是,万一反过来了呢?万一,技术才是主体,人只是“它”达成目标的手段呢?这样脑洞大开的时刻,几百年来已经好多回了:• 第一次是哥白尼,他说,别扯了,人类居住的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康德说,别想了,真实世界人类永远也理解不了;• 达尔文说,别傲娇了,人不过是猴子变的;• 爱因斯坦说,别想更快了,光速就是极限;• 弗洛伊德说,别做梦了,你的潜意识才是主人,人就是个傀儡;• 道金斯说,别颠倒了,基因才是真正的乘客,人的肉体只是个车厢。
……几百年来,我们受这种打击多了去了。
这回,凯文∙凯利又要给我们来一下狠的。
《必然》这本书的核心意思是——科技本身是一个物种。
和微生物、植物、动物一样。
而我们人类,只是喂养它长大的仆役而已。
“我所说的必然是另外一种形式。
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种特定方向。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数学原理会青睐某些特定的行为。
”站在这个角度,理解什么是“必然”就容易了。
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必然”是人类未来的“命”。
而具体事物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样子,是“运”。
命由天定,运由自造。
科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不知道它哪天学会站立坐卧,不知道它何时情窦初开,但是我们知道,这一天一定会来。
凯文∙凯利说:“譬如,因特网的形态——由网络组成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是一种必然,但我们所采用的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是必然。
因特网可能是商业化的,而不是非营利的;它可能是国家的,而不是国际的;它也可能是私密的,而非公开的。
”“长距离传输语音信息的电话系统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四轮车辆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即时信息是必然的,但推特不是。
”《必然》这本书,我曾经说它是“为人类未来30年的科技进步做了一次掐算”。
【读书笔记大全】凯文凯利《必然》读书笔记预言未来三十年
![【读书笔记大全】凯文凯利《必然》读书笔记预言未来三十年](https://img.taocdn.com/s3/m/18081bfaff00bed5b8f31db6.png)
【读书笔记大全】凯文?凯利《必然》读书笔记??预言未来三十年未来以来,只是尚未流行。
《必然》分成了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动词的现在分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
从这十二个词的选择就让人感到了一种生命成长的感觉,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这种成长过程的参与者,随时随地都在参与。
第一章:形成。
是在告诉我们网络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未来30年,大部分优秀的产品都还没有被发明,但一切都在形成,我们都拥有着最佳的开始时机!第二章:知化。
机器正在慢慢被我们人类赋予知化能力,将来可以替代人类做很多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而且做的更好,不用担心机器会替代人。
围棋领域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会学习的机器人已经开始形成。
第三章:流动。
“流”的产生让原来很多商业模式垮台,但又会催生出很多新的盈利点。
一个开放、变化的世界让很多事情都会变成可能。
第四章:屏读。
人们未来的生活会被各种大大小小的屏幕包围,屏读的出现会改变人们生活以及思维的方方面面。
第五章:使用。
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平台协同以及“云”会成为人们使用模式的改变方向!第六章:共享。
分享,协作,由一个个个体组建成一个庞大的集体,会帮助我们学得更快,工作得更好!第七章:过滤。
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如何筛选会成为困扰我们每个人的问题。
其实很多公司都在做了,比如我们买东西会看好评度,通过我们的浏览习惯,一些网站会定向给我们推荐你会购买的物品等等,这里也有无限商机。
第八章:重混。
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再利用,生成新的事物。
重混产生的事物越多,就说明原有的东西越有魅力!比如说《西游记》,不用解释大家也能想明白!第九章:互动。
不能够给人很好的互动体验的东西迟早会被淘汰掉,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的产品才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比如我们的课程,如果没有好的学生体验,迟早是死!第十章:追踪。
你在网络上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有可能被追踪,我们也在不断地追踪着我们自己,包括其他物体。
罗振宇必然读书笔记.doc
![罗振宇必然读书笔记.doc](https://img.taocdn.com/s3/m/459e6b53cc175527072208b2.png)
罗振宇必然读书笔记篇一:罗振宇公关误区学习笔记罗振宇公关误区学习笔记公共事业管理2011133126刘琦公关关系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立足于双方都满意的双向沟通,通过可靠的文字和适当的表现来影响公众的看法,即通过恰当的沟通改变公众的态度。
公关的目标:使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保持和谐,从而在公众中建立长久和稳定的信誉误区1:窗帘陷阱打开窗帘:光芒四射,关上窗帘:可以把很多不想被外人知道的细节遮盖。
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秘密不再是秘密。
窗帘模式失效在《窗帘陷阱》中,他提到,我们这一代人在经历着三种改革的冲击,一是政治经济全球化,二是互联网时代,三是中国跨越式的发展改变了全球格局,我们是亲历这一代的幸运儿。
而正是因为剧烈地变革,同样在改变着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中国历来都是“关起门来说话”的,任何主体可以选择将信息紧闭或者开放,可以选择肆意褒扬或者删除负面报道,然而,互联网的全民覆盖已经去除了这一窗帘,现在的信息渠道更像是个筛网。
筛网模式有两个效应1,当信息量超过筛网的网孔就会被筛网阻断,即到达消费者的只是些关键字,或许扭曲了事实。
2,筛网模式下难以保密或是泄露了事实,不胫而走的信息背后,可能是内部的员工或者是互联网上的口碑,因此,想再向公众隐瞒已经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了,古人说的“慎独”在考验我们,只有在自己独处时候所做的事情,才是你真正的自己,表里如一。
因此,媒体公关要真实,要诚信。
切莫忽略的窗帘幻觉,以为自己拉上窗帘别人就不知道我们的秘密,就如同皇帝的新衣,自欺欺人。
这要求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
误区2 花篮陷阱:吹捧型广告不再好使换位思考成就销售奇迹,要明白产品到底是走向哪里的,从消费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供给者的角度。
商品成为全新的文化载体为什么我们需要用需求者的角度去重新整合我们的商品世界?1.只有从体验经济的角度上去塑造一个产品,它的溢价空间才是大的。
物美价廉不再是产品的唯一标准2.体验经济中,需求没有上限。
必然凯文凯利读书笔记
![必然凯文凯利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f7e801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7.png)
必然凯文凯利读书笔记《凯文凯利KK三部曲全套3本书籍必然+科技想要什么+失控凯文凯利KK三部曲全套3本书籍必然有凯文凯利新书《必然》怎么样《必然》,凯文·凯利(Kevin Kelly)的新书,全面介绍了科技这个新物种的基百因特征、所思所想、行为规则和未来走向。
虽然可以容易地在网上找到碎片化的以上内容,但是正如本书所提出的纸质书相比于电度子内容的优势,这本书的优势在专于权威和系统。
《必然》是凯文·凯利“观察·反思·展望”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中文版先于英文版出版,前两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在中国出版后,曾引属起很大反响。
怎样解读凯文·凯利的《失控》《失控》简介:作者凯文.凯利(KK),出版于1994年,这本写于20年前的大部头融汇贯通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经济学、组织理论、艺术等多个学科,并对科技、社会和经济等领域的未来图景进行了预测。
书中KK从来不是给出“拍脑袋”式的臆断,而是通过翔实的例证,严谨的逻辑娓娓道来,结论自然是水到渠成跃然纸上。
同时,值得称许的是,KK预测的许多概念在20年后的今天,已然成为现实,如云计算、3d打印、博客、维基等大众智慧的兴起等等。
展望KK描绘的全人类的未来,我们是相信呢,相信呢,还是相信呢(正文)我对本书的见解还十分粗浅,甚至可能有些地方由于个人专业以及理解所限会有偏颇或谬误;咱们群内高手云集、藏龙卧虎,希望各位高手不吝指教。
也仅以此次分享作为抛砖引玉的一个石块,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本书的关注和更多的朋友来分享对本书的精深见解,则是我最大的愿望。
在我正式开始之前,先简要介绍下《失控》的两个特点:其一,全书共24个章节,50万字,内容涵盖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博大精深,且章节之间看似相对独立,实则有丝丝缕缕的联系和很强的逻辑性,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要从中切割出部分而不影响整体连贯性和逻辑性实属不易;其二,本书的另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是,丰富翔实的案例,所有的推理和结论都是以大量的案例为基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整本书是一个华丽的王冠,案例就是王冠上的耀眼的宝石,切除案例只看结论难免枯燥乏味、甚至平淡苍白。
《必然》读后感500字
![《必然》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f4ec867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a.png)
《必然》读后感500字案例一: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架上也四五年了,这周终于有勇气读起来。
我一直以为这本书不容易懂,但一直是我错了,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大开脑洞。
未来是什么样的,如今我们生活在互联网中,无处不在的智能,到处都有的信息。
我们生活在一个网里,散发着自己的信息,接受着其他人的信息。
这本书有十二章,每一章都是围绕一个关键动词展开,从互联网的视角看未来,给我无穷的想象力。
每一章都给我一个新的概念,比如说知化复混开始屏读流动形成……而对于那些我熟悉的概念,作者则是深化解释。
我曾以为的人工智能仅仅是AI虚拟现实,但作者拓展到触感听觉视觉等方面,并且描画未来人工智能的时代是什么样的。
我本以为信息追踪只是简单的信息记录,作者延伸到形成个人的生活流,记录你的一切包括输出输入身体状态轨迹浏览踪迹。
十二章有十二个概念但我觉得每个概念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彼此相连又彼此不同。
这本书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给我一种脑洞大开的觉悟感,同时也开始期待未来的世界。
案例二:书中提到3个非常重要的观点:(1)形成(becoming):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东西都在变成别的东西,都在形成一种不一样的东西。
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跟未来真实的世界比起来,会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我们新一代年轻人来说,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永远接受新时代赐予我们的新事物。
什么样的人算老了?并不是他的年龄到了某个时候算是老了,而是他开始停止接受新鲜事物,停止去学习,只是对过去的事情念念不忘。
(2)智化:我们人类负责的是方向,而人工智能帮我们具体实施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做。
我们接下来人和机器人的关系会更复杂,同时一种循环出现的模式值得我们注意。
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收入水平如何,都将反复经历机器人替代人的以下七个步骤。
①机器人干不来我的工作,也特别高兴;②它有很多事情都会,但我做的,它肯定不会;③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它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吧;④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来不出错,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⑤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那工作吧,那工作本来就不是人干的;⑥哇,机器人真在做我以前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儿多了,工资还高;⑦真高兴,机器人绝对干不了我现在的工作。
《必然》读书笔记共53页
![《必然》读书笔记共53页](https://img.taocdn.com/s3/m/716cf0c652d380eb62946dde.png)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必然》读书笔记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然读书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必然》读书笔记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人类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在改变,在当下,能最快、最激烈地促进这些改变的,就是科技。
而这些改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又在我们预料之外?举例来说,互联网全球化是必然的,但选择哪种网络不是必然的;四轮汽车出现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必然的;移动电话的发明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必然的……在《必然》的描述中,未来是霍洛思(Holos)的世界,所谓霍洛思是全体人类,计算机,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各种智能设备,各种传感器靠着网络紧密连接起来的世界。
而如今正是这个时代的开端,这种紧密的联系开始有了一定的雏形,一个巨变的时代开始形成,而这个时代的开端就是凯文·凯利所说的形成(being)。
《必然》分成了十二章,每一章的标题都是一个动词的现在分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以及开始。
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
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
第1章形成1.万物都不会长存。
水分会锈蚀金属,空气会氧化防水膜,润滑油会蒸发——有什么是不会坏掉的呢?很显然没有。
2.未来的科技生命将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而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
在未来,新事物源源不断地被我们发明出来,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全力掉队的菜鸟,永无休止,无一例外。
如果你拒绝进行不断的小升级,那么积累起来的变化会最终变成一项巨大的更新,大到足以带来“创伤”级别的干扰。
3.没有不适的世界会停滞不前;某些方面过于公平的世界,也会在其他方面上不公平得可怕。
乌托邦中没有问题可烦恼,但乌托邦也因此没有机遇存在。
第2章知化1.知化,即“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2.人工智能廉价、强大、无处不在,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越多人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就会变得越聪明,它变得越聪明,越多人就会使用它,当它更聪明时,就会有更多人使用它。
3. 再过10年,谷歌将拥有一款无可匹敌的人工智能产品。
我的预测是:到了2026年,谷歌的主营产品将不再是搜索,而是人工智能。
4. 一类特定的心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为出色,在其他方面就会有所欠缺,这也是现实世界遵循补偿的法制,因此我们能制造的人工心智将会是为专门任务而设计。
知化中最重要的机械产品不是某样事情比人类做得更好,而是能做人类完全不了的事情;最重要的思维产品也将不是比人类想得更快、更好,而是能思考人类无法思考的事情。
5.我根据人类和机器人的关系把工作分为四大类,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机器人将怎样取代人类:①人类能从事但机器人表现更佳的工作;②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③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④(刚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第3章流动1.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
自由流动的复制品已经在互联网这个全球通信系统的本质中留下了烙印,网络技术需要的是没有约束的复制,复制品必然流动。
在这个全新的网络世界里,任何可以被复制的东西都会被复制,而且是免费。
2.我们已经从日清日毕模式转换到了实时模式。
给别人发信息的时候,我们希望立刻就能收到答复。
花钱的时候,我们也希望我们的银行账户能立刻结算。
推论下去,想在实时中运转良好,所有事情就必须流动起来——这至关重要。
3.流动性带来了新的力量:重要的不是复制品的数量,而是可以通过其他媒体链接、处理、注释、标记、突出、翻译、强化一份复制品的方式的数量。
同时,流动性进一步释放了创造力。
4.经济社会里信任是不能被复制的,信任必须通过时间积攒得到,我们更喜欢和信任的人打交道。
所以,信任是一种无形自唱,它在复制品泛滥的世界中具有的价值越来越高。
第4章屏读1.屏幕占据了我们的口袋、行李箱、仪表盘、客厅墙壁和建筑物的四壁。
2.屏幕文化是一条由微博、摘要、随手拍照片、简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构成的河流。
全世界的年轻人每天能用手机写下5亿条段子,无论他们正在求学,还是已经工作。
屏幕数量的增长在继续扩展人们的阅读量和写作量。
3.我们已经有了平板电脑、电子书和手机。
其中手机最让人吃惊。
长久以来,专家一致保持着这样一种观点:没人想在巴掌大的小屏幕上阅读。
但他们错了,而且错的十万八千里。
我和很多人都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读书。
实际上,我们还不知道可以读书的屏幕到底可以做到多小。
书不再像是一种人工制品,而更像是映入你视野的信息流。
被人批注、标注、标记、收藏、总结、参考、链接、分享、传播,才是这种书籍长久以来真正想要的。
数字化能让这些书籍实现“夙愿”,而且做到的还能比“夙愿”更多。
4.屏读首先会改变书籍,然后会改变图书馆;之后,它会给电影和视频动手术;再之后,它会瓦解掉游戏和教育;而最终,屏读将会改变每件事。
在不远的未来,我们一天的生活将会是:从醒来就开始屏读,到上班再到闭上眼睛睡觉前一秒都会在屏读。
第5章使用1.优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却不拥有任何出租车辆;脸谱网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媒体平台,却不创造任何内容;阿里巴巴作为最有价值的零售公司,却没有存库。
当下以及不久的将来,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
2.在我们向使用权靠拢并远离所有权的长期进程中,有五个深层的科技发展趋势起着推动促进的作用:①减物质化;②按需使用的即时性;③去中心化;④平台协同;⑤云端。
(1)大多数现代产品都在经历着减物质化: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的平均重量已经下降了25%。
各种功能的家用电器也在变得更轻。
我们所需投入的物质总量在减少,这说明我们在用更少的物质创造更大的价值。
(2)当“优步”广为人知的时候,类似的这种按需“使用”模式正在一个接一个地冲击着数十个其他行业。
(3)从中心化的组织向更为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转变的后果是,每一个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必须更快地流动起来,以保证整体在一起移动。
(4)最富有的以及最具破坏性的组织机构几乎都是多边平台,比如苹果、微软、谷歌、脸谱等公司。
所有这些企业巨头都借用第三方供应商来增加其平台的价值,并且普遍开放应用程序编辑接口的使用来促进和鼓励他人参与进来。
(5)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云端崛起的下一步就是将不同的云端结合成一个“互联云”。
如同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互联云则是云端的云端。
3.使用权将逐步取代所有权。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对事物的使用将会胜过对其拥有。
例如:共享单车、优步快车,未来“名牌包包、服装、甚至一个高档烤箱”等,我只是这一季喜欢使用,过季后便不喜欢不使用了,所以没必要拥有,没必要浪费资源,占据空间。
第6章共享1. 共享经济:分享,协作,由一个个个体组建成一个庞大的集体,会帮助我们学得更快,工作得更好!2.随着人们协同程度的增加,群体从只需最低程度协同的共享起步,而后进步到合作,再然后是协作,最终则达到集体主义。
每一步发展都需要进一步的协同。
3.分享是数字社会主义中最温和的表现形式,但这样一个动词却是所有高级水平的群体活动的基础。
它也是整个网络世界的基本构成成分。
当个体们为实现一个更大目标而共同工作时,群体层面的结果就会涌现出来,这也就是所谓的“合作”。
社区的集体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贡献者个人力量之和。
——整体优于部分之和。
4.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将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
任何可以被共享的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共享。
第7章过滤1. 平台利用强大的计算能力会对我们的大量行为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以期能够及时地预测我们的行为。
通过对10亿条过往购买记录的相关性计算,他们的预测会相当有先见之明。
例如,你在“当当”网上购买了10本书,“当当”会根据你历史的记录推荐给你,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它书籍。
2.就如何过滤和该过滤什么而言,我们还处在初级阶段。
未来的发展空间要广阔得多。
例如广告商和平台的人工智能系统会针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和不同的时间,当然是寻求最理想的位置、最理想的时间插放最理想的广告,并且以最理想的方式、最理想的频率做出反馈。
这些强大的计算技术可以并且也将运用到万物联网的各个领域。
未来的30年中,我们在教育、运输、医疗和零售领域都能看到大规模定制的出现。
3.然而,只接触那些你已经喜欢的东西是有风险的,你可能会卷入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漩涡,从而对任何与你的标准存在细微差异的事情都视而不见,即使你原本会喜欢它。
在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的注意力。
第8章重混1.重混,即“对已有事物的重新排列和再利用”2.将早期简单的媒介形式与后期复杂的媒介形式重新组合,产生出无数种新的媒介形式。
新的媒介形式自身将会被重混、分解,并在未来的几十年里重组成数百种其他的新形式。
例如将《人民的名义》中“赵东来”这个人物单独拿出来,再写另一部前传后传之类的。
3.书籍文字我们可以检索,例如检索到一本书中所有出现过的“帽子”的词语。
未来视频也可以像谷歌搜索网页一样检索,并找到某个具体镜头,例如找到所有出现过“帽子”的镜头。
4.除了可检索性以外,媒介中正在发生的另一项变革为“可回放性”。
在未来,沉浸式环境和虚拟现实也必然会具备返回先前状态的功能。
实际上,任何数字产品都将具备撤销和回放功能,就像它们都会具备重混的功能。
5.在未来的30年里,最重要的文化作品和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将是重混现象发生最频繁的地方。
但凡有价值的创作物,最终将不可避免地以某种形式转化成其他东西。
人们当然永远可以获得1997年J·K·罗琳发表的那个版本的《哈利·波特》,但不可避免的是,在未来几十年里会出现1000本根据她的原版图书创作出来的同人小说。
发明或作品本身越有魅力,也就越可能被其他人所转化,而且这一过程也越重要。
第9章互动1.”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
2.用不了十年,当你体验尖端水平的虚拟现实显示器时,可无需戴任何眼睛及穿戴设备。
你的眼睛会被蒙蔽,以为自己正在通过一个真实的窗户观看一个真实的世界。
那个场景会是明亮的,没有闪光,没有肉眼可见的像素点。
你将会十分确定地感觉到那就是绝对的真实世界,只不过它并不是真的。
3.现场感会将用户带入虚拟世界,但是虚拟现实设备的互动效果才是维持用户体验的要素。
随着我们与自己制造的设备之间的互动持续增加,我们将更加关注人造品的形象化特征。
设备和我们的互动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们的体验也会更棒。
4.在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期限中就能“扰乱”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平台是个人电脑。
移动电话是第二个平台,它们都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引发了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变革。
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