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教学设计】《原始居民的生活》(北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居民的生活》

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苏凤

◆教材分析

本课知识内容主要依据考古发现而非文献记载,因此课文中图片文字资料对勾勒原始居民生活状态和理解原始农耕文化有重要作用。学生参与对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遗存文化的研究和比较,寻找图中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体会文物研究的过程、结果和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通过观察文物,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2.通过对河姆渡氏族和半坡氏族遗存文物的研究和比较,初步形成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和分析考古遗址遗迹、出土文物,学习运用真实确凿的历史材料说明史前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法。

2.结合《中国原始农业区域分析示意图》,了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历史地理特征,初步认识地理环境对原始居民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在劳动成果中体现的智慧和淳朴的情感,以及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贡献。

【教学重点】

原始农业的产生和、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教学难点】

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培育和制约作用。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一、导入新课:

北京人是如何生存并获得食物的?

学生:北京人为了生存,可能需要十几个或几十个结成群体,共同劳动,分享采集和狩猎来的食物,过着艰苦的群居生活。

(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课知识,对本课知识的导入)

二、学习新课:

(一)原始农业的产生

1.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神话传说?

学生:神农尝百草、女娲捏土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嫘祖养蚕、仓颉造字……

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总结:从考古发现了解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通过观察文物,培养分析、联想祖先的生产和生活的能力。

2.看《中国氏族公社主要遗址图》,在中国原始农业区域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中国原始农业产生的具体地点。

学生:黄河流域和长江、淮河流域

黄河流域:粟作农业区

长江、淮河流域:稻作农业区

总结:原始居民居住在村落中,耕种养殖,建房制陶,共同劳作,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国早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长江、淮河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

(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

1.根据生活的地点和房屋的样式,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特点。

学生:浙江余姚:土地肥沃,低洼水多,河湖遍布,气候温暖湿润。

2.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生: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通过观察文物图片,说一说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业是什么样的?

学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可以人工栽培水稻,可以用石器、骨器、木器进行农业生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文物,培养分析、联想祖先的生产和生活的能力。)

4.观察文物图片,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信息?

学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可以制作黑陶。

(三)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根据生活的地点和房屋的样式,想一想半地穴式房屋的特点。

学生:陕西西安寒冷多风,这种房屋挡风保暖,防潮防火。

2.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说出房屋的名称,特点和建筑原因

学生:半坡原始居民:可以人工种植粟,可以用磨制的石器进行农业生产。

4.观察文物图片,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信息?

学生:半坡原始居民:能烧制出样式各异的彩陶。

四、课堂小结:(课件出示)

表格形式让学生填写,把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加以巩固。

五、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六、板书设计:

第2课原始居民的生活

1.原始农业的产生

2.河姆渡原始居民

3.半坡原始居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