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章认知过程(心理学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知过程

第一节注意

一、注意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与特点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过程,贯穿于认识全过程,贯穿于一切心理活动的始终,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

2、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①注意的指向性: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和对象,还表现为心理活动对选择的活动和对象的长时间的保持。

②注意的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应。如:“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两者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没有指向就不会有集中,集中是指向的体现和发展。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在注意某一个活动或对象时,常常伴随特定的心理变化和表情动作。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在注意状态下,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如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往往是“侧耳倾听”。最明显的适应性动作是个体能跟随组织者的思路,配合做各种运算或操作等。这也说明个体正处于积极的有意注意状态。

2、无关动作停止。当集中注意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一切与活动本身无关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会相应减少甚至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在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会变化,一般是吸得更短促,呼得延长。在紧张注意时,甚至会出现呼吸暂时停止的现象——屏息现象。

(三)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

2、保持功能。即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上,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

3、调节和监督功能。即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

(四)注意的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1)概念: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如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来的动物所吸引。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①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变化、新异性;

②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当时的需要、特殊情绪状态、直接兴趣。

2、有意注意

(1)概念: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显示了人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人所特有的。

(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①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目的越明确、越具体,越容易保持。

②合理组织活动。活动组织是否合理关系到有意注意的保持。如有良好工作、生活习惯,就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全神贯注地完成任务。

③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是一种对活动结果的兴趣,有了这种间接兴趣,尽管活动本身鼓噪,但有意注意人能保持很长时间,使人长久地从事这种活动,直到任务完成。

④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外界的刺激物、机体的某些状态(如疾病、疲劳等)、无关的思想和情绪等都可以干扰正在进行的活动,因此,要采取措施,排除干扰。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

两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如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只有无意注意,稍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也不能做好工作。两种注意常交替发生,一些简单的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的重要的活动则必需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初学文言文,不感兴趣,只是为完成任务,这就是有意注意,此后,随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凭兴趣可自然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这时的注意就是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活动目的与任务,又节省注意的努力,因而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兴趣。

二、注意的品质(或基本特征)

(一)注意的范围

1、注意范围的概念

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在同一时间内注意的范围越大,知觉的对象就越多,能够输入更多的信息,有助于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的提高,反之就越少。

2、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①范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知觉对象越相似,排列越集中或有规则,注意范围也就越大;反之,注意范围则越小。

②范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阅读一篇文章,担任编辑任务的人与从

事校对工作的人,注意范围就不一样,前者大,后者小。

③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经验越多,知识越广,就越善于组织所感知的对象,把它们联系成一个整体来感知。

(二)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稳定性的概念

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越长,注意就越稳定(稳定性是注意的时间特征)。如学生在45分钟的上课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于学习活动有关的对象上,司机在开车时将注意保持在观察道路情况上。

注意起伏:要使注意持久地集中在一个对象上,是很困难的。短时间内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摇动)。它是由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秒到12秒。这种现象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而只要注意没有离开当前的对象,注意起伏就不会产生消极的作用。

注意的不稳定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如学生上课时开小差现象。

注意的稳定性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必须具有持续的注意,才能有效地学习。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条件)

①注意对象的特点。维持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事物的复杂和变化程度,简单而无变化的对象,注意集中的时间就短。但任何人的注意都不能以同样的强度维持20分钟以上。

②有无坚定目的。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当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把注意集中于某一对象时,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实际工作和学习当中,如果允许在10—20分钟的集中注意之后,松弛几秒钟,那么注意的稳定性就可保持数小时之久。

③个人的主观状态。一个意志坚强,善于控制自己又能同各种干扰作斗争的人,注意就比较稳定;一个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心情愉悦的人,注意就能持久。

(三)注意的分配

1、注意分配的概念

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教师边上课边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等。是同时,如有先后就不是注意的分配。

2、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是要有条件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司机开车,只有在驾驶技术已经熟练的情况下,才能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汽车前进的道路上。

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注意可以在几种活动上迅速更迭,即所谓的轮流注意。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上,既能做到按讲稿讲课,又能注意观察学生的听课情况,同时还可以板书和掌握时间。

③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如有些演员能够自弹自唱,或边说边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