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6课 将相和(第3课时)|部编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相和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第二课时的内容,加强读说练习。

2、深入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己的阅读,从多角度去发现、领悟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2、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8课《将相和》这篇课文,课文讲了三个小故事,是哪三个?我们请位同学来回答。(学生举手发言)

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2、每个小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如何?

学生1:“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的起因是:赵王得了一件

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了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经过: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在洞察秦王的诡计后,与秦王斗智斗勇。

结果:完璧归赵,赵王封蔺相如做上大夫。

学生2:“渑池之会”的起因是: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

经过:秦王要赵王鼓瑟,侮辱赵王;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用“拼命”来威胁秦王,迫使秦王击缶。

结果:蔺相如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学生3:“负荆请罪”的起因: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

经过:廉颇想要蔺相如下不了台,蔺相如为了避免与廉颇见面采取了避而不见的方法。并说明回避的原因,是为了赵国的利益。廉颇听了后,知错就改,并且负荆请罪。

结果:他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二、新课。

1、深化认识,拓展延伸。

①小组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面两件是因。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都非常爱国。

②说说蔺相如、廉颇是怎样的人?

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忠贞爱国

廉颇:光明磊落、英勇善战、知错就改、忠贞爱国

2、引导学生分段,并概括每段的大意。

①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②小组交流分段情况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第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

第三段(第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3、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顾全大局、注重团结、机智勇敢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深受启发,觉得顾全大局,团结友爱很重要。你们受到启发没有?所以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也要团结互助,只有全班团结一心,才能把我们的班级工作搞好。另外,老师准备了几句名言警句与大家共勉。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四、作业。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阴谋()计同心()力理()气壮无()之宝负()请罪()头丧气攻无不()完()归赵战无不()

2、修改病句。

①秦国最强盛,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②我因为避着廉将军,所以是为我们赵国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