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

合集下载

大陆与台湾语言文字文化

大陆与台湾语言文字文化

(四)台湾生活习俗
放天灯是在纸糊的灯状球体下部点火,利用热空 气上升的原理将其送上夜空。因其形状像一顶孔 明帽,而又称“孔明灯”。相传在台湾已有200多 年的历史。其早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互报平安的 讯号,现在已成为一种娱乐与祈福的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台湾生活习俗
澎湖元霄节的“乞龟”习俗有趣神秘。每年元宵 节一到,澎湖大小庙宇的供桌上,摆放各种各样 的“龟”,有糖和糯米粉捏塑的“祈求平安”的 “芳片龟”;有用线面制成的含有“长寿”之意 的“面线龟”;有以面粉与鸡蛋等原料制成的 “鸡蛋糕龟”;有用黄金打制而成的“金龟”等。 民众纷纷前来祭拜,“乞龟”,即通过祈寿获得 神灵的默许后,“乞龟”人向庙方执事报账,插 香,索得所乞之“龟”,以求得神灵的保佑与恩 赐。
台湾
泥石流 追尾 圆珠笔 桑拿 服务员 一次性 西兰花 群众 总结
大陆
日常用语
早安 午安 晚安 借过 没关系 想怎样 不哩水 帮忙你
窝心
台湾
大陆 早上好 下午好 晚上好 让一让 没事儿 想干什么 不错 帮你忙 贴心
食物用语
台湾 柳丁 凤梨 奇异果 芭乐 花枝 鲔鱼 鲑鱼 优格/优酪乳
(四)台湾生活习俗
台湾还有不少本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较隆 重者如正月初六祭“清水祖师”(主庙在 台北万华清水岩,这一天台湾有盛大隆重 的庆典仪式,以前会连续上演20天的大戏), 3月23日前后是规模盛大的“妈祖祭”,7月 整月的“盂兰会期”(各地轮流做普渡)。
(五)台湾文化盛会
寺庙与建筑 民俗文化与艺术
二、台湾的文化礼义
台湾人的身份证号码 台湾菜的特点 台湾人的性格特点 台湾生活习俗 台湾文化盛会 台湾商务礼仪及忌讳
(一)台湾人的身份证号码

用一个字来区分大陆人和台湾人

用一个字来区分大陆人和台湾人

用一个字来区分大陆人和台湾人(2007-02-02 12:39:53)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所以从长相上是看不出来大陆人和台湾人的区别的。

但是,以我与台湾朋友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大陆人和台湾人的区别,只要几个单字可以搞定。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解释过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念成“汗”的音,其实很多台湾人打了大陆以后很快就和大陆人民打成一片,“和”就是“合”,在这个字上统一起来很快的,所以未必可以从“和”的发音上找到破绽。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另外一些字来确认大陆人和台湾人的区别。

首先,我认为“管”字可以一试。

在所有我们说“渠道”的场合,台湾朋友一般说“管道”。

在这里,所谓“管道”可不是自来水管子,而是抽象意义的联系渠道,比如台湾泛蓝政客们往往自诩他们和北京有联络的“管道”。

还有一个“西”字可供参考,比如台湾官方还在使用“民国x 年”的纪元,但是也往往加上11年换算成“西元”,而不是按照大陆的习惯说“公元”。

接下来还有一个“全”字,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字。

比如我们口中的“保安公司”,到了台湾就是“保全公司”,反正都是“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全”字还有附加功能,比如“17大”可以说成“17全”,您能“厘清”哪个是共产党的大会哪个是国民党的大会吗?台湾人喜欢用“厘”代替“分”,可能是尺度上的区别吧。

以上都是以不同的字来区别大陆人和台湾人,但是即便是同一个字也可以从发音上来区别。

比如说“法语”或者“法国”的“法”字,普通话的标准音是“fǎ”(三声),而台湾朋友的说法是“fà”(四声)。

我和台湾朋友讨论起这个问题,他们却说这个四声的“fà”和那个发“hàn”的“和”也是从大陆学来的,属于老北京话。

台湾朋友这么说也是有证据的,在台湾流传的一些超老的相声段子,比如刘宝瑞的段子,里面说到“法国”时候就是读四声。

唉,没法(fá)子!如果这些单字还不足以区分大陆人和台湾人,那么就只好立一个“专案”了。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爱打架?台湾人为啥把“和”说成“汗”?台湾最早的槟榔西施又是穿什么的?作为大陆人的你,是不是也在好奇这一连串问题的解答?观察者网为您一一解答这些你未必能理解的台湾“风土人情”。

Q: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爱打架?A:“立委”打架已经out了。

台湾媒体人宫铃说,她在“立法院”跑新闻大概有七年时间,所经历过“立委”打架的状况不超过十次。

但她到大陆后,不断地被人家重复问这样的问题,她归结为这是大陆媒体喜欢扩大聚焦。

另外,打架这件事,主要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

现在的“立委”流行趋势是抢主席台——时代变了,国民党籍“立委”目前在“立法院”一家独大,不同党籍“立委”打架拉票已经没有多大效果,所以王道变成了阻止或者拖延法案通过,于是民进党籍“立委”就会占据主席台,这样“立法院”副院长就没办法三读“法案”——“立法院”不动用警察权,就不能强行轰走他们。

国民党籍“立委”也会去抢,为的是主席台不被占领。

总之,这是新形势下“立委”们摸索出来的游戏新规则。

话说回来,有的打架也是“假摔”。

英国《每日邮报》曾披露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幕,原来一些“立委”居然为争曝光率而作秀假打,事前各方商量好程序,冲突当天大家都穿上球鞋,镜头前喊打喊杀,散会后相邀喝茶。

Q:台湾“国考”(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科学发展观”?A:因为这个知识点就在命题大纲里,一点都没有“超纲”。

今年年初台湾公务员考试的“公民与英文”科目第16题:“中共的某项策略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核心并写入党章,这称为何?”答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考题?来看官方解释——台湾几位“立委”说,随着两岸关系趋近,台湾公务员有必要更了解大陆,知己知彼,否则如果分发到“陆委会”上班,如何应对工作?而“考选部”则表示,这也没有“超纲”,去年10月公布公务员考试的公民科目命题大纲,范围即包括“世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与两岸关系”。

涉台规范用语

涉台规范用语

涉台规范用语涉台规范用语是指在有关台湾问题的报道和言论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和规范用语,对于准确传递信息、明确立场和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涉台规范用语的例子:1. 台湾问题:使用“台湾问题”来描述有关台湾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非“台独问题”或“统一问题”,以避免偏颇和争议。

2. 台湾地区: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类为“台湾地区”,以准确描述其地位和政治实际,避免使用“省”、“国”或其他可能引起歧义的词语。

3. 两岸关系:用于描述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强调共同体和相互依存的关系,而非使用“对立”、“敌对”等具有冲突色彩的词语。

4. 一个中国原则: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基础,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一个中国人的一个中国的实际法律地位。

5. 台湾同胞:指台湾地区的居民,体现了大陆与台湾同胞之间的共同身份和亲情关系。

6. “九二共识”:指大陆和台湾之间根据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7. 和平统一:描述大陆对台湾地区实施统一的目标和方式,强调非武力手段、和平协商和对话的重要性。

8. 维护国家统一:指大陆坚决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原则和立场,对于任何分裂行为保持高度警惕。

9. 两岸一家亲:用于描述大陆和台湾同胞之间的亲情关系和相互关联,凸显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和支持。

10. 自由行:指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便利程度,以强调两岸之间人员交流、经济合作的积极意义。

11. 打“台湾牌”:用于描述某些势力利用台湾问题来影响两岸关系和涉及中国内政的行为,在引导舆论时需要谨慎使用。

12. 反分裂国家法:指中国通过的一部法律,旨在防止和制止台湾的分裂活动,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涉台规范用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和场合加以灵活运用,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对于媒体、官员和普通公民而言,正确使用涉台规范用语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的重要一环。

台湾语言面面观

台湾语言面面观

台湾语言面面观汉外10-2班台湾与祖国大陆同源,同为炎黄子孙,同属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大陆移民的后裔,因此在台湾所使用的的语言与文字也是汉语的一部分,但由于各种原因,在两岸分离的几十年里,语言用于与发音有了一定区别,以下是一个交换生在台湾生活的150天里所感知道的台湾语言文化。

(一)语言使用概况在台湾地区,曾经出现和现在所使用的语言包括:汉藏语系(北京话、闽南语、客家语)、阿尔泰语系(满语:清朝官方语言,清代的碑碣常有汉满两文同刻,但事实上在台湾不通行)、南岛语系(泰雅语群、邹语群、排湾语群、巴丹语群)、日本语系(盛行于台湾日据时期,现在人有很多老人在日常使用,且为台湾续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

目前台湾普遍使用普通话,即台湾民众所谓的“国语”,国语的普及率极高,这主要得益于台湾民众在历史上与大陆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国民党在台湾的积极推广;主要方言是闽南语与客家语,同时还有战后从大陆移民到台湾的大陆各地方言,另外还有高山族各部落语言。

台湾地区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但是任采用中国传统的繁体字,与大陆实行文字改革后的简化字有所区别,在这里出版的书籍、报刊、官方文件都是用的繁体,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原因,但台湾人觉得保留繁体就是保留了中华文化。

而随着两岸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增强,两岸这种简繁文字差别在缩小,在台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简体了。

1950年以后,汉语拼音在大陆被广泛使用,一般人都使用拼音读汉字,只是在常用的语言工具书中拼音与注音同时存在,而在台湾地区一直使用的注音符号,这里的小学生在学会汉字书写之前,必须先进行是周左右的注音符号教学,以作为汉字字音的工具,注音符号在台湾推行的十分成功。

还有就是台湾的很多书籍人保留了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排版方式,如一些影响较大的报刊《中华日报》、《中国时报》、《联合报》等依然保留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二)语言运动的发展国语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之后有由国民党接收台湾,可是当时的台湾盛行的是日语和台语(闽南语),很多民国政府的官员几乎无法和普通老百姓进行沟通,因此在1946年后开始在台湾推行“国语”(北京语),下令废除报纸杂志的的日文版,禁止台湾作家用日文写作,这使得当时的台湾人顿时成为了文盲或半文盲,1947年后,带着对日本人对残害过中国人的仇恨,蒋政府开始全面禁用日语唱片,严禁讲日语,开始了所谓的“国语”运动。

2013-09-29 语言文化——两岸译名的差异

2013-09-29 语言文化——两岸译名的差异

语言文化——两岸译名的差异众所周知,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汉语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主要体现在一方特有词语、同词异义等方面。

比如,在台湾,人们通常所说的“土豆”并不是指“马铃薯”,而是指“花生”。

去年8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大部头的《两岸常用词典》,较完整地收录了两岸在词语使用方面存在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由翻译方式的不同导致的词语差异占了相当的比例,其中较为常见同义异形的词语就包括程序/程式、导弹/飞弹、短信/简讯、航天飞机/太空梭、信息/资讯、网络/网路等等。

“software”的译名在此尤其值得一提。

由于这个词一开始就被译作“软体”,因而其他由“-ware”构成的词语也一律成了“…(软)体”,如firmware韧体、hardware 硬体、shareware共享软体、wetware湿体,等等。

其他一些存在译法不同的科技词语还包括blog(博客/部落格)、hacker(黑客/骇客)、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积体电路)、mobile phone (手机/行动电话)、podcast(播客/行动数位广播)、social media (社交媒体/社群媒体)、template(模板/范本)、World Wide Web (万维网/全球资讯网)等等。

在翻译手段的使用方面,音译无疑在台湾使用得较为频繁。

音译词一般较为集中在饮食领域,如波打(port)、玛乳琳(margarine人造奶油)、泡夫(puff)、起司(cheese)、沙拉(salad)、西打(cider)、优格(yogurt)等等。

有时人们也会采用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式,如白脱油(butter黄油)、多纳饼(doughnut甜甜圈)、兰酒(rum朗姆酒)、玛芬蛋糕(muffin松饼)、润丝精(rinse护发液)等等。

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拼音系统,两岸在创造音译词时有时也存在着差异,如Benz(奔驰/宾士)、blues(布鲁斯/勃罗斯)、Hollywood(好莱坞/荷里活)、punk(朋克/庞克族)、yuppie(雅皮士/雅痞)等等。

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念为“汗”?- 翟华

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念为“汗”?- 翟华
每日在清晨7时,在电台担任“国语读音示范”,播讲民众国语读本、国语会话,国民学校国语、常识、历史、各种课本,供学国语的人收听,匡正语音。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学习标准的国音。这位齐铁根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直到现在上年纪的台湾人还能回忆起齐先生娓娓动听的“京片子”,连词“和”读hàn(“汗”)就此在台湾深入人心。顺便插一句,京味小说作家老舍曾经写信给齐铁根先生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性。因为齐铁根先生生长在北平的西山,山下有多家养骆驼的。老舍要把“车夫与骆驼”作为“骆驼祥子的故事的心核”。不了解骆驼的习性,是很难下笔的。他接到齐铁根先生回信,发现如果以骆驼为主写这部小说,自己所得到的一些材料不足调用,于是他决定以他熟悉的车夫为主写小说。
评论(128)┆引用┆阅读(42409)┆圈子┆打印┆有奖举报
文章评论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匿名] enos
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念为“汗”?- 翟华 - 新浪BLOG首页┆精华┆圈子┆美图
东方文化西方语
/m/zhaihua﹥复制 ﹥收藏本页
HOME登录┆注册┆搜索┆帮助
翟华的BLOG
■没事儿穷的色
■nicole的BLOG
■故事的传说
■天天的BLOG
■语笑嫣然的BLOG
■张雨亭BLOG
■冷夜光的BLOG
发表文章
台湾人为什么把“和”念为“汗”?
2006-12-12 08:16:06
我的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中西文化
■想说就说
■四海游记
但是「美」這個字在台灣話中,有許多發音,
有發成類似「水」的音,也有和「米」一樣台語發音,

台湾与大陆不一样的说法

台湾与大陆不一样的说法

1 地名:意大利——义大利柬埔寨——高棉老挝——寮国朝鲜——北韩(大陆民间还有这样说)马尔代夫——马尔蒂夫新西兰——纽西兰悉尼——雪梨戛纳——坎城佛罗伦萨-翡冷翠(美宝小撇步:“翡冷翠”是徐志摩首译出来的名字,个人觉得比“佛罗伦萨”更好听诶)2 食物:橙子——柳丁(美宝小撇步:陶喆把专辑名称取为《黑色柳丁》背后有很特别的意义,他说:“一般柳丁是黄色的,我的黑色柳丁,听起来就知道多新鲜好玩!而且柳丁是台湾省盛产的水果,潜意识说到柳丁就会想到台湾,继而想到华人,而给柳丁灌上黑色,就是象征一种革命,而且希望大家要勇敢去面对现在台湾的黑暗世界。

” )菠萝——凤梨猕猴桃——奇异果番石榴——芭乐章鱼——花枝吞拿鱼/金qiang鱼——鲔鱼三文鱼——鲑鱼御田(这是什么东西?)——黑轮酸奶——优格/优酪r5凉粉——仙草(话说,如果叫做“仙草”的话,就会比“凉粉”卖得要贵,其实是一个东西!)巨无霸——大麦克赛百味(这又是什么东西?)——潜艇堡方便面——速食面蒸蒸糕——状元糕花生——土豆(难以理解)河粉——粿条粉丝——冬粉西兰花——花椰菜冰棒——冰棍薯片——洋芋片空心菜——通菜(广东也是这个说法)巧克力——朱古力(粤语也是这个说法)圣代——新地现场做的蛋卷冰激淋——叭噗3.交通:地铁+轻轨——捷运公交车——公车摩托车——机车(骂人的话之一)自行车(单车)-脚踏车奔驰——宾士救护车-喔咿喔咿(这个是玩《模拟人生》的时候学到的,XDDD)4 学术:幼儿园/幼稚园小学——国(民)小(学)初中——国(民)中(学)本科——大学部研究生——研究所高考——联考班主任——班导班长——班代挂科——被当掉多选题——复选题向量图→矢量图最小公倍——最低公倍两条不平行的直线——歪斜线递推——递回(递回)概率——机率几率正态分布——常态分配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变量——变数经济增长——经济成长纵列数据——平衡纵横数据实物资本——实质资本实际货币余额——实质货币余额全要素生产率——总要素生产率受众——客群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细分——市场区隔渠道——通路/管道大爆炸——大霹雳泥石流——土石流等离子体——电浆研究框架——研究架构知识产权——智慧产权合同,合约——契约情报机构——情治单位司法部——法务部上诉——抗诉(审理过程中对法院的决定、裁定提出)异议——抗告(对法院生效判决的审判监督程序)再审——三审专案组——特侦组5 电脑& 3C相关:复印——影印打印——列印打印机——印表机网络——网路软件——软体程序——程式属性——内容视频——视讯博客——部落格沙发——头香(哈?)打游戏——打电动数码——数位单反(相机)——单眼(相机)(……)鼠标-滑鼠邮箱——信箱收藏夹——我的最爱注销——登出安装向导--安装精灵门户网站——入口网站重装(系统)——重灌(……)刷新——重新整理死机—当机宽带—宽频硬盘——硬碟U盘——随身碟笔记本电脑——笔电我在QQ上叫你,喊你,台湾叫密你网上邻居——网路上的芳邻播放器——播放软体查看——检视上传——上载C盘D盘——C糟、D糟发短信——传简讯(MSN等)发(信息)——丢(讯息)(论坛用语)顶——推(网路用语)楼主——原PO画图——小画家(这个早有耳闻,蛮可爱的叫法。

同一个字,两岸读音居然差这么多?!

同一个字,两岸读音居然差这么多?!

同一个字,两岸读音居然差这么多?!虽然两岸同样都使用汉字,但是因为长期以来的文化差异,在汉字发音上,台湾和大陆还是会存在一些差别的。

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唠唠比较常见的两岸汉字发音的差异,一起来了解吧!“和”作连词的时候,大陆读音为hé,台湾读作hàn那如果用台湾腔唱《我和你》是不是要这样:“我汉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事实并非如此,在很多台湾歌曲中“和”这个字也是唱作hé例如:罗大佑唱的:“乌溜溜的黑眼珠,和(hé)你的笑脸。

”“液”、“腋”这两个字的大陆读音为yè台湾读音为yì例如:小姐姐们化妆时用的粉底液就读作“粉底义”,腋下就读作“义下”那......台湾人要用洗衣液的时候怎么办?“洗衣义”嗯,你的担心很有道理不过台湾把洗衣液叫作洗衣精“拥”在大陆的读音为yōng在台湾的读音为yǒng例如:给你一个大大的拥(yǒng)抱“蜗牛”的“蜗”大陆读音为wō,台湾读音为guā,“包括”的“括”大陆读音为kuò,台湾读音也为guā【例句】周杰伦:“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叫作瓜牛,希望大家会喜欢。

”“垃圾”这个词也很常见大陆读音为lā jī,台湾读音为lè sè。

其实除了台湾,大陆一些南方方言里也有“lè sè”这个读音喔~“发”这个字表示“头发”的时候大陆读音为fà,台湾读音为fǎ除了头发,还有理发等同样是fa音,作为专有名词“法国”的“法”大陆读音为fǎ,台湾读音为fà但是在法律、法官这些词语中,法还是读第三声“俄罗斯”的“俄”大陆的读音为é,台湾的读音为è来来来,跟着小编一起念:“饿罗斯”有没有感觉自己嗲嗲的呢?哈哈哈~“角色”这个词大陆读音为jué sè台湾读音为jiǎo sè例如:“他竟然是这部戏的男主「脚」”其实“角色”最初来源于“脚色”这个词语大陆还有很多人仍然习惯将角色读作jiǎo sè学生党们请注意了啊!考试时这样注音是错误的,会被扣分哟~“差”这个字是超级多音字,在“差不多”、“太差了”这些日常短语里,大陆读音为chà,台湾读音为chā“相”也是一个多音字,“相亲”这个词的大陆读音为xiāng qīn,台湾读音为xiàng qīn“期待”在大陆读音为qī dài,在台湾读音为qí dài“寂”这个字的大陆读音为jì,台湾读音为jí。

我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我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我国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有利因素: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2.一国两制的提出以及成功实践不利因素:1.国际反华势力2.台独分子近代台湾2次与祖国分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割让台湾给日本2.1945年,国民党败退台湾第1次是什么时候因什么原因回到祖国怀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胜利给你一些套话吧有利:1海峡两岸人民同宗同族,同根同源,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2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段提高3近年来海峡两岸人民经济文化政治等交流的日益增多,两岸逐渐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4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施,证明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为和平统一提供了理论依据5一个中国原则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同不利1国外反华势力和敌对分子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希望中国统一,千方百计的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崛起2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希望把台湾独立出去,他们与过外反华势力勾结,阻止国家的统一3海峡两岸长期分离,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不够这只是一些的套话,如碰到此类问题从这些角度去谈,一般来说应该不会偏离太多,但当然碰到一些具体情况还要根据不同的材料去具体分析熊姓的由来熊姓出自黄帝,而黄帝又是伏羲的后裔。

依据众多史料我们可知,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黄帝后裔楚国的历代君王也均以“熊”为姓,这个家族是以“熊”为崇拜物的氏族。

我们知道,从“熊图腾”氏族分支出来的姓氏占现在我国百家姓的一大半,熊姓亦是从“熊图腾”氏族分支出来的姓氏。

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的社会在经济与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几乎丢失殆尽。

以致于现如今就连我们熊姓族人对自己姓氏的来历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

因此,让我们依据历史古籍以及现代的一些考古发现来再现一下熊姓是如何产生的,以此来弥补我们自己造成的遗憾吧!在出土的秦国石碑“诅楚文”中,曾多次提到“楚王熋相”,不但从考古学的角度印证了史书所记载的楚国历代君王均为熊姓的说法,并且也告诉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熊字的篆体写法是上“能”下“火”。

海峡两岸汉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海峡两岸汉语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Vo . 6, o 4 13 N . J 1 .2 1 u. 0 0
海 峡 两 岸 汉 语 的 差 异 及 其 原 因探 析
张 梦 晗
( 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教 育学院 , 江苏 南京 20 9 ) 10 7
[ 关键 词 ] 海峡 两岸 ; 汉语 差异 ; 言政 策 ;去 中国化” 语 “ [ 摘 要 ] 汉语 的分化在五 四新 文化运 动 中就 已埋 下伏 笔, 并随着 国共 对峙局 面的产 生, 国统 区和解 在
汉语 进一 步 分化 以及 两岸 汉语 的差 异产 生 了重要
பைடு நூலகம்影响。
都 为后来 汉语 产 生 分 化 , 生 出海 峡 两 岸 汉 语 的 衍 差异 埋 下 了伏 笔 。 12 97年 国共 第 一次 合 作破 裂后 , 汉语 开 始 出
现分 化 。 国共 双 方语 言 的差 异最 早表 现在 书 面语
宣言》 ) 我 们 应 当将 工 人 阶级 的 先 锋—— 共 产 党 , 织得 更好 , 大 到 工农 群 众之 中去 , 组 扩 吸
白话 文 与文 言文 之 争 , 在汉 语 发 展 史 上 具 有 转 折 性 意义 。这 场争 论最 终 以 白话 文 正式 登上 历史 舞 台, 步人 大雅 之 堂为结 局 , 志着汉 语 进入 了一个 标 崭新 时代 。而这 种 白话 文 , 是 海 峡 两 岸 现 代 汉 正 语共 同的起 源 。但 值 得 注 意 的是 , 新 文 化 运 动 在
[ 者 简 介 ] 梦 晗 , , 苏 徐 州 人 , 京 师 范 大 学 国际 教 育 学 院对 外 汉 语 专 业 学 生 。 作 张 男 江 南
明显 , 最终分别 在 解放 区和 国统 区 , 正式形 成 了汉 语分化 的两种 变体 。 从共 产党 方面看 , 了发动广 大工 农群众 , 为 共 产党人 在革命理 论宣 传上 下 了很 多功夫 。表 现在 语 言上 , 得一 大批政 治 、 事术语 迅速 为寻 常百 使 军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两岸交流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两岸交流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与两岸交流作者:甘露来源:《师道·教研》2016年第08期2014年10月20日-11月3日,我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学院组织的台湾学习培训。

十五天的时间不长,但这次走近台湾,让我对台湾的教育有了一个比较深层次的了解,对于两岸教育文化交流有了较深的认识。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华民族认同包括三个层面:共同的民族渊源,共同的民族文化,共同的国家——中国。

(一)共同的民族渊源,这是中华民族认同的基础距今三千年前,在黄河中游出现了一个若干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心,被称为华夏。

它在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份日益壮大,而且渗入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着凝聚和联系作用的网络,奠定了以这疆域内部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基础,形成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自觉而称为中华民族。

从华夏到汉族再到中华民族的形成,是生活在中国这片广阔大地上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历史进程,是包含了56个民族在内的民族共同体。

(二)共同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认同的纽带文化认同中最核心的认同因素是价值观的认同。

儒家思想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对汉族的价值观影响深远,其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的普世价值观以强调现世生活为基础。

少数民族则多信仰伊斯兰教、藏传佛教等,这些教义虽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了对真善美的肯定。

这种共同价值取向来自于历史中各族长期共享的社会伦理、生活方式和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它能够把不同语言、不同宗教的各族融合到同一个中华民族实体之中。

(三)共同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保障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历史上三分之二的时期是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的,这一现象背后深层的原因则是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中的“大一统”思想。

“大一统”观念对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共同国家的认同。

台湾和大陆汉语使用差别

台湾和大陆汉语使用差别

台湾和大陆汉语的差别虽然海峡两岸的人们多少年来都在使用着我们民族的共同语言—汉语,但由于几十年来的认为隔绝,使得汉语在各自的社会中随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变迁,而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差异。

1.台湾语言的古旧色彩浓重例如:(1)他鉴于学校这几年来包括升学的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以及社会接连发生宋七力等怪力乱神事件,认为有必要在教育方面多用点心力。

(《中国时报》1996.11.28)(2)(通缉犯)并跳下涵洞抢夺另辆机车逃逸,警方扼腕不已。

(同上)按,《论语》中即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而“扼腕”义为“惋惜”,也是由古而来的。

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其中许多后来变成了双音节词,而在台湾,却仍时常取其单音节形式,这也反映了古旧的特色,例如:(3)林老师只好采折衷办法来帮助他。

(《中央日报》1996.11.26)(4)兴建一座具国际水准的观光温泉俱乐部。

(同上)同样的句子中,在大陆就只能用“采取”和“具有”。

2. 语言形式缺乏统一性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台湾语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用字不统一这里有繁简字的并存,如“台湾”的“台”,各种书报上就繁简不一;也有同音替代,如“启程”和“起程”;而更多见的,是某些常用虚词的混用。

比如,结构助词“的、得、地”,三者的使用在台湾也有大致的区分,且与大陆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中却相当混乱,例如;(a)快,好好的享受一番。

(《立报》1996.12.2)(b)自民国廿四年以来中山堂的古朴典雅,简单流畅,蕴蓄着柔和之美,更是活生生地无言教材。

(《中国时报》1996.11.28)(c)(姚高桥)语带玄机的表示,专案小组已掌握重要线索,相信离破案不远。

(《中央日报》1996.11.26)2)表数不统一台湾的表数方式比大陆复杂得多,分数的表达最为混乱,比如以百分之二十二为例,我们见到的就有以下几种书写(排印)方式:a)百分之二十二;b)百分之廿二;c)22%;d)二十二%;e)廿二%;f)22%;基数表达的不统一主要是同一篇文章中经常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第18版有一篇文章,前边有“七千五百万”,后边又有“一0五六位中国人”;《民众日报》1996年12月2日26版有一文,是竖排的,前边出现了横式的“114(毫克)”,隔几行又有“一百四十毫克”,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

《台湾省》PPT

《台湾省》PPT
树种丰富
盛产稻米
盛产甘蔗
丰富的海盐资源
台湾为何被称为我国的宝岛?
台湾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
看看我们耳熟能详的台湾商品
近年来,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台湾人均GDP为20374美元,为世界高收入地区。
富有特色的出口导向型经济
台湾以加工出口工业带动经济发展
“台湾硅谷”—新竹科学园
台湾居民中,汉族占97%,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通用普通话和闽南话。
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信奉妈祖。
台湾与祖国的文化渊源
海峡两岸人们的血缘关系
高山族约占台湾人口的2%
钓鱼岛全称“钓鱼岛群岛”,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被誉为“深海中的翡翠”。钓鱼岛距离台湾基隆190公里,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钓鱼岛
1808年,清朝学者沈复经钓鱼岛赴琉球途中,对钓鱼岛周边情形及方位都有详细目击记载。这比日本宣称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的时间早了76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课下作业:
一:收国东南
组成:
台湾省主要包括 岛、 列岛、以及 岛、______等多个岛屿组成。
台湾
澎湖
钓鱼
赤尾屿
请你说说台湾省主要有哪些岛屿组成?
台湾省东临 洋,西隔 海峡与 省相望,北临 海,南接 海。
太平
台湾
福建


1.请你说说台湾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台湾人为何会讲普通话

台湾人为何会讲普通话

台湾人为何会讲普通话
柯学东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决定派第70军和62军赴台接收宝岛。

当时,许多台胞穿着木屐,家里都有榻榻米,播放
机里放的也是日本歌。

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后积极推行了“国语学习运动”。

据介绍,当时台胞对“国语运动”响应之热烈,是出人意料、感人至深的。

且不说政府免费举办的,就连社会上收费的“国语补习班”,报名就读者也十分踊跃。

学生中,年长者六七十岁,年轻的十几岁;有家庭妇女、职业妇女、职工、商贩和普通劳动者等。

而且,“国语补习夜校”始终不见减员,极少有中途辍学的。

据了解,不到一年时间,台湾同胞就抛弃了日语,讲起了普通话和闽南话。

【总页数】1页(P56)
【作者】柯学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台湾人类学——1965年以来台湾人类学史述论 [J], 哈正利
2.没有人天生就会讲汉语普通话 [J], 张国清
3.用普通话修筑脱贫攻坚的语言大道——从《普通话1000句》到《幼儿普通话365句》 [J], 谷新矿
4.让我们学校的毕业生都会讲普通话 [J],
5.由“会讲普通话者优先”想到的 [J], 高玉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人为什么讲国语

台湾人为什么讲国语

来自: 亦இ团团(没文化好痛苦_(:з」∠)_) 2008-10-21 01:56:32来到台湾,我发现台湾人的普通话,普遍比香港人好。

在台湾,把普通话叫做“国语”。

细细探究起来,其实“国语”一词早已有之。

1902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总教习吴汝伦前往日本考察,见到日本正在推广“国语”,又称“共同语”。

吴汝伦回国之后,提出中国也应该推广国语。

他以为,中国的国语以北京话为基准。

台湾一直沿用国语一词至今。

现在台湾会说国语的人,将近百分之九十。

五十岁以下不会说国语的人很少。

在台湾是怎么学普通话的?台湾中小学都实行“国语教育”,老师用国语讲课,学生要用国语回答问题,所以从小就学习讲国语。

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在台湾会讲国语的人并不多。

那时候,台湾人主要讲方言——闽南话和客家话。

此外,那就是日语。

从明朝以来,大批福建人移民台湾。

他们讲闽南话。

如今,台湾最多的是闽南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三。

闽南话成了台湾最主要的方言,称为“台语”或者“台湾话”。

后来,来自广东(主要是广东梅州一带)的移民也大批移居台湾,他们讲客家话。

如今在台湾,客家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二。

台湾的原住民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少数民族,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

原住民讲南岛语言。

除了闽南人、客家人、原住民之外,还有占总人口百分之十三的外省人。

外省人来自中国大陆各省,大部分都会讲国语。

就语言的“沟通度”(最大指数是1.000)而言,据调查, 在台北,国语的沟通度为0.985,接近于1.000,差不多是全民共通语;闽南语的沟通度是0.495,近一半,是次要交际语;客家语则为0.001, 仅是纯粹的族群内用语。

在台湾,大部分人既会讲国语,又会讲闽南语。

这样的“双语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不过,在我“听”来,这些“双语族”所讲的国语,往往带有明显的“台湾腔”。

也有的只会讲国语,不会讲闽南语(主要是外省人),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之十一。

这些人的国语,则带有原省籍的口音。

台湾人和大陆人的语言区别

台湾人和大陆人的语言区别

台湾人和大陆人的语言区别。

2010-07-18 14:08甜酸qq|分类:其他社会话题|浏览1502次比如台湾的土豆就是花生,而大陆的土豆(马铃薯)在台湾称其为洋芋。

大陆人口中的“不知道”,台湾人说出来就变成为“不晓得”。

大陆人的秋裤移到台湾居然摇身成卫生裤。

好像还管面粉叫太白粉,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炒米粉------->炒粉番茄--------->西红柿卤蛋--------->鸡蛋冷气--------->空调番薯--------->地瓜土豆--------->花生公车--------->公交车拜拜--------->烧香蒸蛋--------->炖蛋视讯--------->视频滑鼠--------->鼠标做好--------->搞好烤肉--------->烧烤健身--------->锻炼10亿--------->10个亿吃宵夜------->吃夜宵洗面乳------->洗面奶(让我脑袋有种遐想= =)洗发精------->洗发水司机先生----->师傅**********单位***********几坪--------->几平方米半斤=八两---->半斤=5两黄金(两)----->黄金(克)身高180公分-->身高一米8体重60公斤--->体重120斤还有好多好多很有趣的~呵呵讲不完~差异蛮大不过两边人都能懂意思提问者评价谢谢评论|12其他8条回答2010-07-18 14:40sihoya|六级左边大陆,右边台湾。

土豆马铃薯花生土豆娃娃菜大陆妹笔记本电脑笔记型电脑硬盘硬碟闪存随身碟程序程式鼠标滑鼠一次性筷子环保筷博客部落格日志网志留言我们说顶台湾说推意义,涵义意涵渠道管道很多了,随便一想大概这么多吧评论|12010-07-20 10:55尘世萧声|五级上面说的很全了我补几个不知道我们也会说不晓得出自四川方言中国大陆台湾繁体字正体字(据台湾网友反映他们很多人也叫繁体字)摩托车机车公交车公车短信短讯电子信息电子讯息49年后出现的很多新东西两岸隔绝发展两边的叫法,绝大多数不同(网络用语除外)但多数还是可以听懂的(像上面说的民众,群众。

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杂谈之语言上的一致

台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杂谈之语言上的一致

要说两岸⽂化、习俗上的⼀致,⾸先得数语⾔上的⼀致。

在台湾把普通话称为“国语”,这本⾝就反映出台湾同胞对祖国⼤陆的国家认同感。

在台湾“国语”⼴为流⾏,即使在偏僻落后的⼭区也是这样。

要说两岸相同的⽂化习俗,最直接的体现是语⾔的相同,正是因为国语的存在,所以两岸之间毫⽆语⾔障碍,成为加深两岸感情的基本纽带,成为促进两岸交流的主要因素之⼀。

台湾流⾏的还有闽南话、客家话。

到本世纪初,随着台湾社会和经济⽂化的发展,⼈们迁徒频繁,族群分布有了很⼤的改变。

在台湾说闽南话的约占57.1%,说客家话的约占21.4%,讲原住民⽅⾔的约为2%,其余则讲其它汉语⽅⾔。

⽆论是闽南话,还是客家话,都是由⼤陆移民带到台湾并流⾏于台湾的。

台湾话中的福佬话、台湾话、台语,均属于“闽⽅⾔”中的闽南话。

闽南语的发源地不是在福建,⽽是在黄河、洛⽔流域,俗称“河洛话”,这是因为西晋时中原⼀带的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姓为避战乱南下,在⽆名江边定居,并把这条江定名为“晋江”,以⽰不忘⾃⼰是晋朝⼈。

这样也把河洛话带到福建,并演变为闽北、闽中和闽南三种⽅⾔语系。

在闽南⼈移民台湾后,⾃然把闽南话带到台湾。

令⼈预想不到的是,原先说河洛话的地⽅早已不说河洛话了。

在台湾位居第⼆的是客家话,客家话源于⼴东梅州、潮州、惠州等三州地区的客家⼈。

既是“客”则也是来⾃中原腹地,为避连年不断的战乱,携家带⼝南下,直到明初才在南⽅定居。

客家⼈移民台湾稍晚于闽南⼈,台湾开发较早的西部和中南部地区已有闽南⼈占据,因此客家⼈只能到开发相对晚⼀些的北部地区和内地半⼭区。

在他们的定居圈内,客家话⾃然成为基本语⾔。

正是因为闽南话源于河洛话,客家话和闽南话的相互影响,因此,闽南话和客家话保持着⼀些“汉⾳”和“唐⾳”。

汉字也是两岸共同使⽤的⽂字。

在岛内,汉字是的⽂字,从篆⾪楷⾏草,到电脑中⽂使⽤,仓颉创造的字成为两岸共同的⽂化⼯具。

要说两岸⽂字上有何差别,则⼤陆的简汉字多⼀些,台湾的繁体字多⼀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馆友“智者1111”:您好!您的馆藏文章“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3年12月5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社会/财经”下“社会杂坛”类别的精华区。

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360doc个人图书馆关于台湾的十个半懂不懂:为何把"和"说成"汗"文章来源: 观察者网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爱打架?台湾人为啥把“和”说成“汗”?台湾最早的槟榔西施又是穿什么的?作为大陆人的你,是不是也在好奇这一连串问题的解答?观察者网为您一一解答这些你未必能理解的台湾“风土人情”。

Q:台湾“立法院”为什么总爱打架?A:“立委”打架已经out了。

台湾媒体人宫铃说,她在“立法院”跑新闻大概有七年时间,所经历过“立委”打架的状况不超过十次。

但她到大陆后,不断地被人家重复问这样的问题,她归结为这是大陆媒体喜欢扩大聚焦。

另外,打架这件事,主要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

现在的“立委”流行趋势是抢主席台——时代变了,国民党籍“立委”目前在“立法院”一家独大,不同党籍“立委”打架拉票已经没有多大效果,所以王道变成了阻止或者拖延法案通过,于是民进党籍“立委”就会占据主席台,这样“立法院”副院长就没办法三读“法案”——“立法院”不动用警察权,就不能强行轰走他们。

国民党籍“立委”也会去抢,为的是主席台不被占领。

总之,这是新形势下“立委”们摸索出来的游戏新规则。

话说回来,有的打架也是“假摔”。

英国《每日邮报》曾披露令人啼笑皆非的内幕,原来一些“立委”居然为争曝光率而作秀假打,事前各方商量好程序,冲突当天大家都穿上球鞋,镜头前喊打喊杀,散会后相邀喝茶。

Q:台湾“国考”(公务员考试)为什么要考“科学发展观”?A:因为这个知识点就在命题大纲里,一点都没有“超纲”。

今年年初台湾公务员考试的“公民与英文”科目第16题:“中共的某项策略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为核心并写入党章,这称为何?”答案:“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考题?来看官方解释——台湾几位“立委”说,随着两岸关系趋近,台湾公务员有必要更了解大陆,知己知彼,否则如果分发到“陆委会”上班,如何应对工作?而“考选部”则表示,这也没有“超纲”,去年10月公布公务员考试的公民科目命题大纲,范围即包括“世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与两岸关系”。

Q:为什么台湾人将“和”说成“汗”?A:因为都是同一个人教的,还是位老北京。

二战后国民政府光复台湾,赴台重建机构时,发现几乎像走进一片异域——被日本统治了半个世纪,岛上居民多穿木屐行走,大部分人除了讲闽南话,就是日语。

于是1945年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台湾后,强势推行“国语运动”。

从1946年5月开始,每天早上六点,广播电台会播放“国语课”——来自北京的齐铁根说国语,来自福建厦门的林良将其翻译为闽南语。

当时的学校教师现听现学现教,使广大的学生也能及时学到国语。

这位齐铁根当时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师级人物,直到现在上年纪的台湾人还能回忆起齐先生娓娓动听的“京片子”,连词“和”读hàn(“汗”)就此在台湾深入人心。

上世纪90年代,老舍的儿子舒乙访问台湾,他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把连词“和”字念成hàn(“汗”),于是好奇地询问为什么。

当时台湾作家何欣解释说:“这是齐铁根先生在电台上教的,他的话就是法律,怎么教就怎么说了。

”舒乙大笑,说:“齐先生使劲使过分了。

”就这样,由于台湾和大陆的隔绝,台湾人说的国语,大陆人反倒听不懂。

Q:为什么结婚离婚都要换身份证?A:因为身份证上有配偶信息。

身份证在台湾叫“身分证”,和大陆的类似,正反两面,正面包括照片、姓名、性别等基本信息;背面包含父母的姓名、婚姻状况(若已婚,则包括配偶姓名)、役别(编者注:即服役的类型)等等。

所以,结婚了,身份证上加多一个人的名字,要换证;离婚了,需要去掉TA的名字,得再换一次证。

至于为什么要将父母和配偶的名字写在身份证上,一大理由是,可以防止已婚人士冒充未婚去诈骗。

但是,在2008年5月23日之前,其实身份证上有没有配偶信息不重要,骗子依然可以拿着身份证去骗婚,原因就在于台湾法律此前认定婚姻的标准:在这之前,两人只要举办过公开婚礼,并且有两名公证人,就能认定已经结婚。

至于去民政部门登记与否,不重要。

换句话说,如果有人结婚了,故意不去民政部门登记,那TA 的身份证上配偶一栏,也是空白。

而且TA恰好能拿身份证去骗婚,“看,我单身哦!”这是承袭自民国早年的法律,当时宗族势力要比地方官衙有影响力。

好在这个bug已经被打上了补丁。

现在台湾认定结婚的标准,和大陆一致了。

要不然,以下这些小概率尴尬还会重现:夫妻结婚多年没登记,到了要离婚分家产,法官为了认定两人的婚姻情况,必须传来证婚人,调取当年举办公开婚礼的资料,才能搞清楚两个人到底结没结婚……夫妻已儿孙绕膝,一查身份证,婚姻无效,法官都搞不清楚这一大家子人是不是“黑户”……Q:为什么台北的士十年不涨价?A:因为没多少人坐。

根据一家国际服务机构公布的2012年出租车服务调查结果,以干净度、司机对当地环境熟悉度、安全性、出租车普及率等指标来评分,台北计程车服务位居全球第七。

请问,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首先,台北的计程车竞争充分,在这个开放市场,计程车的牌照免费发放。

台北目前有出租车公司(车行或合作社)1000多家,而只要有六年以上出租车公司驾龄、三年内没违规记录,个人就可甩开公司单干,自己申请牌照——开车的人多。

其次,台北的交通十分发达,捷运四通八达,任何一个捷运站点都有公交车作为接驳车,加之私人拥有的110万机车和60多万私家车,出租车空间被挤占得很小,台北从五年前到现在,登记在册的计程车数量都稳定在三万多辆,甚至略有点供过于求——车多。

再次,政府对出租车采取扶持的政策,不管对公司还是对司机,都不收税费,不过司机收入并不高,台北的士1.2公里起步价新台币70元,已十年没涨了——竞争这么激烈,还敢提涨价?所以,这时候,还不把自己的车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谁愿意坐?Q:最早的槟榔西施穿什么?A:T恤配牛仔裤。

首先,槟榔西施并不是遍地都是,主要分布在大型卡车来往的公路两侧。

而且,台湾南部和北部的槟榔西施,装束的开放程度也不一样。

一位来自宜兰的中德混血儿安妮,从南到北推广她设计的辣妹装,过去几年来,包办了南北槟榔西施服。

她设计出三代欧美护士服,衣长刚好盖住臀部,而且衣服上还有“机关”—例如由胸前开到裤底的那道拉链,台湾北部的槟榔西施只拉到露出乳沟,但南部的槟榔西施却能拉到腰下。

但其实最早的一位槟榔西施的着装是以小清新著称——T恤配牛仔裤。

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台湾故事。

在经济起飞的1976年,南投草屯镇双冬里与日月潭之间的公路特别繁忙:一边是附近的台中港开港,工程卡车日夜川流不息,另一边的南投,本就是槟榔的传统产地。

当时卖槟榔主要是妇女的活计,一户人家循例在路边开槟榔摊,奇怪生意就是不好。

于是家长突发奇想,召回在外打工的三姐妹回家卖槟榔,反正在外当女工每月不过5000元新台币。

第一个站在街边的槟榔西施,就是这家的姑娘谢秀枝——年轻女孩来卖槟榔,司机们大呼赚到,口耳相传要来这里买,街头巷尾的生意都被抢走了,从此大家不是把女儿推出去卖槟榔,就是雇年轻的小姐来卖,带起了一股卖槟榔就比女生年轻的风潮。

到最后,变成了“比谁更敢脱”的比赛。

Q:为什么台湾奶茶要加珍珠?A:因为菜市场卖“珍珠”。

各地都有奶茶,但在奶茶里加入珍珠,却是台湾创造。

关于它的发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带有浓郁的人情味。

台中人林秀慧,从小喜欢吃台湾小吃粉圆。

她的父母亲曾在菜市场摆摊做生意,她上国小时,每逢假日就到菜市场帮忙。

当时市场里让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可以从一位“粉圆伯”那里吃到一碗口感滑Q的粉圆,从此嘴馋时,自己就会动手煮一锅粉圆。

后来她进入一家茶行工作,就把小时候喜欢吃的粉圆加入奶茶中,这种最初只流行于同事与街坊之间的“私房茶”,后来偶然碰到一家日本电视台前来采访,终于吸引了生意人的注意。

第二种说法是,台南一家茶馆的创办人从菜市场的粉圆得到灵感,发明了奶茶。

后来两家还为珍珠奶茶的专利权打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但无论如何,珍珠奶茶的灵感,都来自大众化的菜市场。

奶茶在台湾有多大众?2004年台湾“国防部”想筹钱买军用装备,提出的口号之一,就是“一周少喝一杯珍珠奶茶”。

Q:台北市很多小巷以大陆城市名字命名,如柳州路、长沙路、桂林路等,那为什么没有北京路和西安路?A:因为有北平路和长安路。

Q:台湾夜市为什么有那么多小吃?A:因为很多是从大陆带过来的。

台湾接收了南撤的国民党,但并没有为他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当时百废待兴,经济贫瘠,这些外省人只能自力更生,凡能创造生活收入的经营模式都零散地上了街头——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夜市小吃都可以在大陆找到原型,比如饶和夜市的“抄手”。

又由于台湾的气候四季如春,适宜的温度让摊贩能全年度经营,小吃摊成为得以长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当然,台湾的小吃不全是从大陆来的,比如有一道“甜不辣”,即油炸猪肉、鱼肉、蔬菜等,其实它来自日本料理“天妇罗”。

而“甜不辣”、“天妇罗”,都是葡萄牙语rápido的音译,意思是“快一点”,葡萄牙的传教士将这种以油炸快速处理食物的方式传入日本,日本又将它带到了台湾。

Q:夜市为什么没城管?没城管,小贩怎么管?A:警察集中管理无证小贩在夜市里,随便走进一家店,会发现老板展示的营业照竟超过半个世纪,这个摊位地点,也已使用了几十年。

如果把时间倒回最初,小摊们刚形成时其实也是脏乱差,违章经营的流动商贩很多,不好管理。

后来当地政府介入了——承认它们是城市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容许它们的存在,但不放任自流。

于是政府划定区域、摊位、经营范围,予以保护和管理。

一旦划定区域,建立信用档案,让流动摊贩有了“家”,再违章经营便被重罚;再者如果信用档案被抹上污点,以后各种手续的办理就会受影响,甚至被“驱逐出境”,于是当夜市渐渐成型后,那些无证的流动摊点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

小摊另一种合法的经营模式是“临时摊点”。

比如大陆观光客常去的高雄六合夜市,它形成于每天的下午四点——白天是车水马龙的大马路,4点之后封闭,变成步行街,迎接从四面八方“流窜”而来的流动摊贩车,一直营业至凌晨两点收摊。

环卫工清扫马路,早上接着通车。

台湾没有城管,小摊的管理者——警察对小贩的管理,主要集中于无证经营的“游击队”小贩,但方式一般是警告和教育,然后睁一只闭一只眼——每个小贩都有自己的逃亡路线,警察留足逃跑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