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三观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青少年三观教育

现在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及道德等不同层面表现,同时,他们也正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想与行为的困惑,感性与理性的徘徊与抉择。他们优点突出,个性鲜明,这些问题是由家庭中的个人中心地位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所致,大学中的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必须给以科学的引导和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走出个人成长的困境,使他们能够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发挥大学教育主体性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三观”教育

(一)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对大学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一切充满了未知,可能每个人刚刚还未走进校园事就已经在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应该如何度过?如何的不让自己在大学的时光里虚度光阴,尽可能的学到最多的东西,改变自己。如何处理好学业与其他方面的关系?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对于大学里学习方式方法,有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应刻苦努力,争取好成绩,提高专业文化素质;有点同学认为各门功课能考试及格即可,不必跟自己太较劲,有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凭兴趣学,跟着感觉走,在他们看来,学习应是一种感性、也很自我的事情;也有不足百分之一的同学对学习感到非常厌烦,他们认为学习的很多东西在出了校园之后是用不到的,实践出真知。

他们认为在学校里的这几年大学生应尽快增长书本之外的能力,成为“社会人”,学会与人交往、沟通,多参加活动,接触社会,积累各种人生经验,课程学习倒是次要的,差不多就行;还有一种则强调大学课程学习及专业文化素质的重要,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中之重,而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则次之,有精力或感兴趣再去关注。两种不同的认识取向导致他们对大学

生活的理解和安排有所不同,当然,最后自己得到的东西也不同,反正都是认为自己生活很充实。

总体而言,重视课程学习,同时会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加自己的阅历,多锻炼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更重要的人占大多数,因此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但学业不理想的大学生也自有他们的困惑与苦恼,那就是学业成绩直线下降,甚至出现补考,在家长或老师面前逆反、厌烦学习,但在他们看来,重视与人交往、沟通,多参加活动,接触社会,积累各种经验也比较重要。

(二)大学生面对的现实与困惑

当前在学校里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对他们有干扰的东西也多,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其次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多数同学用“茫然”或“迷茫”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现状,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大学生活与自己想象中的有很大差距,这些同学对目前的大学生活没感觉或不满意。

谈到对本科四年大学生活的设想及规划,少数同学表示对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计划,部分同学没有想过做出具体的规划,也有少部分的同学认为凡事不必强求。事实上许多大学生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四年的大学时光和学习目标,认识不明晰,方向不确定,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我们将其归结为大学生角色转换不适应反应,此时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处于可塑性阶段。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原有的“考上大学”的生活目标已经实现,新的奋斗目标尚未建立;自己想象中的理想化的大学或大学生活与实际体验到的有距离,由此产生失落感。

二、理想、责任与道德

(一)人生理想与个人目标趋于务实,体现自我,重视精神世界

进入大学以后同学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也有少数的同学认为“满足于过得去”更加符合实际。大多数的同学认为人生的理想与个人目标

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认为人生的最大快乐是发展自我,实现梦想;有部分的同学认为其人生目标是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选择以“财富”作为其人生奋斗目标,并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与能力。有人认为幸福的家庭是最大的快乐;有部分同学认为“享受生活”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发展自我、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对社会作贡献。

(二)自我认知定位准确,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影响较大

针对影响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障碍这一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意志力不强、不肯吃苦、有依赖心理、无远大志向、欠缺社会责任感等等自身原因;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只有少数人提到,大多数同学是从剖析自我的视角来看待问题。

关于影响同学们确立人生理想与目标的诸多因素中,按选择比例高低顺序依次排在前几位的为“社会现实”、“父母家庭”、“学校教育”、“同龄人影响”等,其中“同龄人影响”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前几项。相比较而言,社会现实和家庭因素对青年学生人生目标及价值观的影响力已远远超出了“学校教育”。

(三)道德品质水平较高,宽容与奉献精神有待提高

考察大学生生活中的道德观,我们感到,同学们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道德价值理念,他们中许多人的道德品质水平也较高,但同时也存在言语和行为的不一致、不协调问题,即知与行之间会有偏差。同学们普遍认为诚信、宽容、助人、奉献精神是当代社会应提倡的美德,也是青年人立足社会的基本素质。大多数同学认为一个人讲诚信“非常重要”或“重要”。大多数同学表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人,并能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在谈到当代青年人有待进一步加强的方面,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首先是“宽容精神”的培养,其次是“奉献精神”,此外还有“合作精神”、“钻研精神”及“实干精神”等。在大学中大学生基本没有生活上的压力,思想较开放,

日常生活中彰显个性,有时群体中的协调与合作会面临一些障碍。他们认为“宽容”与“奉献”的特征正是他们价值观中的薄弱环节,他们希望别人给予自己更多一些宽容和奉献,同时,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懂“宽容”、讲“奉献”的人。

三、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远大理想,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总体而言,大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人生,其个人价值观与社会核心价值取向一致。但存在一种倾向是不容忽视的,即少数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个人学习目标不明确,过于平俗化,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吃苦耐劳精神不够,自我发展可能因此受到阻碍,最终会影响大学生个体成长和成才。

(二)明确人生目标,尽快实现角色转变

部分大学生离开了父母的看管,贪图自由享乐,有迷茫感,对于进入大学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准确的认知,往往随性而为;一些大学生在对待学业与第二课堂等方面的关系上不能够妥善处理;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等问题,也是大学生中比较典型的现实问题。大学生面对的这些问题是由家庭中的个人中心地位和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所致,大学中的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必须给以科学的引导,第一时间帮助他们走出个人成长的困境,使他们能够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

(三)发挥大学教育主体性作用,促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社会现实和家庭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当前学校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力不足。要认识到当代大学生思想与认识的“可塑”性,对大学生“知行不一”问题,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引导大学生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与担当能力培养,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以及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