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后

合集下载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有感做好课堂的引路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寒假有幸拜读了徐洁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作为一名信息科技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用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0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生信息,并进行精心引导。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一个个活泼的生命。

一、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从过去“填鸭式”的课堂中摆脱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从一个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以及学生共同活动的参与者。

从新知识的获得到知识的巩固,从问题的探究到解题技巧的形成,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进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展开讨论甚至争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活动交流中尝试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脑,参与讨论,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为此,在课堂上,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首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思考、自主地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各类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求新的精神。

二、创设环境,乐于学习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

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它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创设兴趣性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

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通用5篇)把课堂还给学生篇1[教学案例]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出发,积极探索,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演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在文章中插入艺术字》一课,我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堂上,我首先把学生带入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中,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展现漂亮的艺术字,这些字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带有阴影效果,有的带有三维效果,学生们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字,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师,这么漂亮的字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能学会吗?”“我想做出别的样儿,行吗?”学生们的声声提问,道出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教学内容,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探讨,提出:“你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的不一样?”这一番话真的起了作用。

“学会多少就汇报多少”,不拘一格,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由空间;“看那组同学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则具有挑战性,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教室里呈现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热烈交流的景象,学生的精力都高度集中在解决问题上。

看书时,同学们神情专注,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讨论时,有的学生边说边操作,有的还指点比划,唯恐被人听不动;交流时,各小组同学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仿佛他们就是小小电脑专家。

自学后的自由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单击‘插入’菜单,选‘图片’中的‘艺术字’调出艺术字库窗口,在窗口中选一种式样,单击‘确定’,出现‘编辑艺术字’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然后单击‘确定’在文章中就出现了漂亮的文字。

”有的说:“老师,我不是那样做的。

那样操作太麻烦,我发现工具栏中有一个图标,它是插入艺术字小按钮,我一单击它,就出现艺术字库窗口,这样很方便。

”有的说:“我按alt+i,弹出插入下拉菜单,也可以找到图片—艺术字。

课堂教学反思 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反思 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反思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要打造属于学生的课堂,曹培英指出首先要确立“40分钟都是学生的”这一时间观念;其次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有所加、有所减;另外,教师还要在课前准备阶段多做研究、在上课互动环节多做尝试,打破教师话语霸权,真正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

问题根源——对学生潜能估计不足。

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问题上,其实早已形成几点共识。

目前大家都普遍同意几种理念,包括“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属于学生的”“把时空还给学生”“打破教师话语霸权”。

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往往会出现偏差。

“顾虑学生耽误时间,担心学生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甚至迷信教师讲解等,这都造成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被教师挤占。

”曹培英分析指出,“出现这种问题有一个根源,就是‘对学生的潜能估计不足’。

事实上,只要学生真正在读、在想、在做、在活动,又怎么会耽误教学时间呢?实在是教师的‘说’耽误了学生很多时间。

”时间法则——减少、控制教师支配时间。

确立“40分钟都是学生的”这一时间观念之后,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课堂教学时间加减规律”。

曹培英老师指出,一节课的时间是个常数,教师支配的时间越长,学生支配的时间必然就越短,反之亦然。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时间的支配有三种基本方式:教师支配、学生支配、师生共同支配。

因此。

把时间真正还给孩子的出路在于减少、控制教师支配时间。

以数学教学为例,这是一个动静交替的复杂、多向的过程。

教学中有意义的沉默能给师生的教与学带来“增值”效应:学生需要经常静下心来进行理性的思维、分析,老师也需要这样的“缓冲”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对教学及时进行调整。

其实,增加属于学生的“沉默”益处多多。

让学生在“沉默”中自学。

课堂中适当的“自学”(自学课本、自学例题)就是留给学生一个静的空间,从而也给学生以宽广的思考和创造空间,并使课堂呈现出错落有致、虚实相生的灵动的艺术效果。

学生们可以利用这种“间歇”充分咀嚼、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或者去回忆、思考、联想,也可以进行实际训练,学生们通过这种有益的“小憩”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心理上、精神上的准备。

课程标准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原话

课程标准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原话

课程标准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原话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课程标准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引言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向他们传授知识。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作者:赵飞马来源:《湖北教育·政务宣传》2024年第01期学校恪守的教学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法教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前提条件是学生有路径、有方法来展开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以达到课堂效率的最优化。

要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就必须在课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精心备课并充分预设学法,给学生自主学习铺平道路。

所以,“把时间还给学生”需在三个环节上的“精细化”上下功夫。

一是平时精细化储备专业知识,重点在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倘若当教师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随时输入学生,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無穷的乐趣。

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教员的,也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岗位上要不断地学习,储备专业的岗位知识,这里的“岗位知识”除了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包括岗位上必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梳理学科的知识系统是从事本学科教学的基础工作,然而,怎样贴近学情,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很多教师的短板,导致了课堂出现了“满堂灌”的现象。

“满堂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惰性思维等现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认真研究学生和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研究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制定出一套旨在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方案,这才是“把时间还给学生”的前提条件。

二是课前精细化制作教案和学案,重点在学习方法的研究与预设。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只有把教的最优化和学的最优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教学最优化。

”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特别重视落实“学的最优化”,切实探究“学的最优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而这个途径与方法在备课中的具体体现就是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法预设。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

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

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

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

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

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

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二、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差异教师要从主演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这并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而是教师的作用和职能发生了改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摘要】在当今社会,学生的时间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讨论了如何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状态,让他们明白自主学习的意义。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动力,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论部分强调学生需成为时间的主宰,回归学习的主人地位,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应该明白,掌握时间管理的能力是实现个人目标和追求成功的重要一步。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关键,也是促进他们终身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旦学生掌握了时间管理的技能,他们将会更加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生,时间管理,主人,学习,被动,自主学习,学习效率,学习动力,全面发展,时间主宰,学习习惯1. 引言1.1 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一个学生如果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时间,就能更好地安排学习、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充分利用每一刻宝贵的时间。

时间管理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一个能够自我管理时间的学生,更容易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良好的时间管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减轻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平衡学习和生活。

通过合理地规划时间,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提升自己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控自己宝贵的时间,才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提升。

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学生将会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迎接未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1.2 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意义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责任意识,让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将更加主动地探索知识的世界,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改变教学方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势在必行。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在教研、备课活动中推行了“同课异构”式的教研备课模式,并对新老师进行合格课的考核。

为此,我也走进了不少老师的课堂,听了很多老师的课。

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大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气氛沉闷,整堂课都是老师在侃侃而谈,按照预计的教案表演着。

所谓的师生互动,也就是简单机械式的一问一答,学生主动参与的少,看不到思维碰撞的火花。

与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大的差别。

我们老师口若悬河的讲解,得来的却是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及部分学生的厌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低效或无效的教学呢?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

名声鹊起的杜郎口中学的做法让我深受启发,一个几乎快要撤并的学校一下子成了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子,他们的最主要的做法就是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把舞台让给了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变教为学。

那么如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老师必须转变观念,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目前我们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

老师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行。

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那儿也不放心让学生做。

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也不高。

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哪还敢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

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

殊不知这恰巧就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

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这美妙的音乐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

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协调。

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

反之,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

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读后感《把课堂还给学⽣》读后感 当品味完⼀本著作后,⼤家对⼈⽣或者事物⼀定产⽣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把课堂还给学⽣》读后感1 与⼀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有幸拜读了徐洁⽼师的新书——《把课堂还给学⽣——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徐⽼师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教学⽅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成,再到巧⽤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时代变⾰课堂,显⽰着徐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读完之后,我⼼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命,是⼀种预设,更是⼀种精彩的⽣成。

作为⼀名历史⽼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命,⽤精美的故事情节包装45分钟,善于及时捕捉学⽣信息,并进⾏精⼼引导。

要想让学⽣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就要让学⽣以主⼈翁的姿态活跃在课堂上,使课堂⽣活成为师⽣共同创造的美好时光,如此,理想的课堂,才能成全⼀个个活泼泼的⽣命。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语⾔:让深度学习真正发⽣,让学⽣真有成长;要关注学⽣的学业,更要关注学⽣的⼈⽣;课堂是⼀种⽣命存在的⽅式,要道法⾃然,要⼤道⾄简,要⼤道归⼀……⼀句句,⼀字字,都荡涤着我的⼼灵,洁净着我的⼼灵。

⼀、真诚,发⾃内⼼ 这应该是教师课堂评价的出发点,也应该是所有教育的出发点,虚情假意,数⾏应付,这样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教学,反⽽会弱化教育功能,矮化教师形象,淡化师⽣关系,⼀时应付却后患⽆穷,以诚相待,以⼼交⼈,真诚地评价学⽣,才能打动学⽣的内⼼,让学⽣感受到⽼师眼中有⾃⼰,从⽽进⼀步激发学⽣的激情。

⼆、始终抱有期望 众⼈皆知的⽪格马利翁效应,让我们对期望有了绝对善意的期待,学⽣是发展中的⼈,⼀切尚未定论,教师的积极期望是激发学⽣潜能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将⽼师的期望信息传递给学⽣,引起学⽣共鸣,并转化为学⽣的⾃我期望,长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环。

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

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人们经常都在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确实是不无道理。

在课堂上给足学生时间,把课堂时间最大化的让给学生,这也算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细节,把握好这个细节,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甚至是高效性的很关键的一个因素。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个道理谁不懂啊?太“小儿科”了吧?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肯定有很多,但关键不是懂得就可以了,而是要切实的做到。

可惜在课堂上,又有多少老师能真正做到呢?现代课改新理念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能起宏观的组织作用,起主导和点拨作用。

其实,这就是在叫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特别是在现代课改新实践中,课堂教学实行“自学”、“探究”、“展示”、“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的模式教学,更是体现了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再不是老师的表演场所;课堂时间是学生的时间,再不是老师的占据阵地。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把课堂时间最大限度的让给学生呢?首先,老师要真正做到改变观念。

不要把自己当成知识的传声筒,却把学生当成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受器。

要相信学生,要敢于放手。

不要把整个课堂统包统揽,把课堂统包统揽,不但自己累死不偿命,对学生也是无多大收益的。

其次,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讨论和展示。

一、给足学生的自学时间。

自学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思考,发现问题,自主领悟,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老师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

有的老师刚刚布置完任务,学生恐怕相关内容都还没有读完,就慌慌张张的开始提问,并解决问题了。

就说语文吧,如果脱离了文本,就谈不上思考解决任何问题。

就算只是记生字,理解词义,结合文本和语境来识记理解也比死记单个的字词容易掌握得多,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

所以,给够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学习任务,比你老师读几遍,讲几遍都更有用。

不要担心时间不够用,如果知识没有经过学生的大脑,你就是讲得再多都等于零。

当然,为学生拟定恰当、合理的学习任务,估计好相应的自学时间也就是很必要的了。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

浅谈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深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现在人们说的最多的话题,也是素质教育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所以我们要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

因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自主发展的场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场所。

为了使学生的自主性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而要真正成为一种探究、发现、创新、成功的体验的历程。

【关键词】课堂;改革;还;学生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1-127-01学生是什么?学生是生命,但他是不成熟的、还没有完全社会化的生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他是还做不了主,做不好主的主人。

学生的生命激情需要释放、需要飞扬,但同样需要控制,需要改造。

学生需要主动学习,自我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完全自由的学习。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需要园丁一样,不要园丁,花将非花。

学生需要老师,正如花在努力生长的同时需要园丁的劳动一样。

在课堂上,必须要让学生在自由的天地,学会飞翔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就要从学生的身上去考虑怎么个“还”法。

我就此浅谈几点个人的想法:1、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时间,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

坦率地说,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进后,情形与以前有所不同,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作者:夏慧敏来源:《新课程·下旬》2018年第12期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老师陶维林先生在《从“把时间还给学生”说起——在华中师大附中听课有感》一文中讲道:“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原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练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要把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来观察、来归纳、来探讨、来交流、来参与举例、参与定义、参与创造……让他们来表演、来张扬。

教师不要去占、去争、去抢,而是参与到学生的活动当中去。

”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工具,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教会学生使用学习工具,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因此,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去使用工具,提高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一、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教学依然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是以教代学。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自己仅仅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该摒弃老旧观念、丢掉老旧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规划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不断地运用说话方法、阅读分析、写作等,让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能够被充分地消化吸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分析占的时间比最多,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阅读分析方法阅读、分析课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自学的目的,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把课后时间还给学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在一整天的高强度学习下,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休息调整,不能一味地为了教学就紧压学习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得不到充分休息,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质量。

相反,如果教师科学地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学生不仅能够充分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做更多有利于学习的事情。

因而,将课后时间还给学生是很有必要的。

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内外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陈丽芳(镇原县庙渠乡庙渠小学,甘肃庆阳744509)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而在今天,新课程改革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地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

我们一再地高呼新课改、高效课堂。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更应该放手课堂,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知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能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但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老师恨铁不成钢,以为在课堂上讲的越多学生就会学得越多,学得越好。

很多老师披着教学改革的外衣,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齐刷刷的用着多媒体手段,却走着“填鸭式”的老路。

甚至(而且)在这条老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说我自己吧,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已经站了五个春秋。

在这五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每天认真看教案书,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我自认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感觉自己做的还不错。

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甚至有点糟糕。

我有时候甚至有点心灰意冷,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比例。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通过认真审视自己,总结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保姆,把学生当成了三岁小孩子,2015年任教四年级数学时,我每天上课上得很费劲,学生也学得很累。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而我,却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蠢事”。

一节数学课,一道解决问题,我生怕学生听不懂,反复的分析讲解,反复的强调,反复的板演。

面对52名学生,有时候讲得嗓子都哑了,有些好学生甚至听得烦了厌了。

但总有那么十几个学生还是什么都没听懂。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一、简介《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部由当代教育专家李镇西所著的教育教学随笔,围绕“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主题,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主题《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主题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我的看法和理解在我看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具有以下优点:1. 实践性强:作者李镇西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阐述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这一理论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2. 思考深入:作者在书中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讨,为读者提供了更为深入的思考角度。

3. 启示性强:书中所提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作者传递的信息和思想主要包括:1. 学生主体性是教育的核心:作者认为,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只有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2. 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强调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

3.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育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4. 个性化教育的倡导:书中强调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如何适用于当今社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创新驱动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2024年《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一本由蔡元培撰写的教育理论著作,其出版于1922年。

该书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即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发挥主体作用,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虽然此书曾经发表多年,但它的观点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以下是本人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心得体会,总结成____字。

1. 纵观教育史,教育的核心一直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百年前提出这样的观点,可见蔡元培的前瞻性和独特性。

他认为,学生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

他们应该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并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2. 《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了学生的活动性。

蔡元培主张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学习,例如提问、讨论、实践等。

他认为,只有在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这一观点十分重要,因为现代教育中存在着过度讲授和被动学习的问题。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蔡元培主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应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育。

这一观点同样也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不能将学生都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要求来教育,而是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4. 蔡元培还提出了要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这一观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5.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强调了教师的角色。

蔡元培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传递知识的工具。

教师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和价值观。

这种教师的角色定位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来说同样十分重要。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后感(原创版4篇)目录(篇1)1.引言: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2.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4.结论:课堂的成功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正文(篇1)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未来的基石,而课堂则是教育的主要场所。

但是,现在的课堂似乎越来越变得单调乏味,学生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

这就引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地参与进来,享受学习的乐趣呢?首先,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然而,这种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相反,如果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参与,那么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也更有动力去探索知识。

其次,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被视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观点。

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助手。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提供学习资源,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总的来说,课堂的成功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

只有当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地享受学习的乐趣,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

目录(篇2)1.引言:课堂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如何让课堂更加高效、有趣,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书的主要观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3.理解和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具体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5.结论:只有将课堂还给学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后
我从教已有十余年,在些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以及为了这个目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承担怎样的角色。

然而探索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我看了一些老师的上课过程后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时,发现课堂总是做不到高效,学生总也不能快乐地学到知识。

我试着去调查课堂总做不到高效的原因,发现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我想也应该是问题的原因所在吧: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主旋律
“填鸭式”的教学就像是喂小孩吃饭,教师不管小孩能不能吃下,只是一个劲的喂下去,终于把自己认为要喂给孩子吃的都喂完了,可最终学生会因自己的不爱吃或吃不下而出现反胃的现象,学生开始将所学的统统“吐”了出来,这样的课堂不仅没有营养价值可言,甚至会危害到学生的发展。

我知道每个老师的心都是好的,都是想着为学生,想把自己知道的统统填进学生的心里。

然而因为方式的不当,结果变得适得其反。

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仍旧存在
一节课只有45分钟,然而这45分钟就全成了老师的“表演秀”或是“一言堂”。

教师从上课第一分钟讲到最后一分钟,中间没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余地。

教师只管把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全部讲出来,一一写在黑板上,时间久了,便没有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教学相长。

慢慢由于在课堂上学生自身的“缺席”,学生会觉得课堂与自己关系
不大,甚至于没有关系,就这样失去了听老师上课的兴趣,更何谈课堂的高效率呢。

三、用自己的感受替代学生的感受,主观臆断教学内容
有些老师常常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的感受是这样学生的就一定也是这样。

比如自己认为简单的内容就以为学生也是这样想,自己认为难的内容就以为学生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感受。

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出现了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对知识不考虑学生实际情况自行安排,主观臆断。

不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情感。

有时候老师以为简单的东西,实际上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学好,时间长了,造成问题的积累,致使部分学生因学习困难,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功快乐,应而讨厌对数学学科的学习。

有时老师以为很难的就一个劲的讲,其实或许这个并不是学生该学习的重点呢。

这样学生就会被老师繁琐的讲解弄得疲惫和糊涂。

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去改变的,然而过去的我并没有发现一套适合的教学模式。

不过庆幸的是,课改的春风已沐浴到我们的课堂,这个学期,我县教育系统进行了“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大改革,教师开始利用导学案上课。

顺应这样的趋势,我校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革:教师变教案为导学案,将全班学生分小组排位,以便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最终达到快乐学习的高效课堂。

在这样一次课改的浪潮中,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让转变角色以适应这样的改革呢?教师在利用导学案上课时究竟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接下来我将就此谈点我的想法。

∙指路明灯不可缺,教师应是引导者
如今的课堂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再是“填鸭”的主人,不能再是“一言堂”的主要表演者,而应把主人或主角的位置还给我们的学生。

然而在这我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说教师的地位就无足轻重了,教师就可以全权撤出课堂了,这样是十分不可取的。

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依然十分重要,只不过转变了身份,变成了指引学生学习、前进的引导者了。

学生毕竟知识、阅历都不如老师,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知识体系还没有形成和完善,这个关键的时刻更需要像灯塔一样的老师为他们指引前方的路,而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在活跃的课堂上,教师要适时进行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价值观的科学性。

∙真正融入学生当中,教师应是参与者
在课改的浪潮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好伙伴,应该是和学生平等的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上级。

加入教师只是站在一旁冰冷的指引,那么学生们会与这样的老师关系开始疏离,久而久之就不愿听这样老师的指引了。

因为小孩的心理是喜欢并愿意接受与他们亲切,并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的伙伴式老师。

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多多走进学生,参与他们的话题和交流讨论之中,一起探讨知识,这样的交往过程,学生会慢慢走进你,开始信任你,最后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以及你所教的科目,接下来在兴趣的指引下你将看到可喜的变化,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中当人什么角色对学生和课堂的效率影响都很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应摆好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正实现让每一位孩子在快乐中学到东西的理想。

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是引导者,是参与者,做好这些,我们提高课堂效率、乐学乐教的目标将不再是一个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