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南歌子·懒拂鸳鸯枕翻译赏析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南歌子》赏析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南歌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6ce5c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9.png)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南歌子》赏析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原文: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薄荷叶,薄荷叶。
旧天气,旧衣服。
只有当你的感觉和你的老家不一样的时候。
译文天空中的星星在移动,世界笼罩在烟雾中。
凉爽的秋天从枕头里出来,枕头上的床边点缀着诗人洒下的泪水。
他无法忍受秋夜的寂静和寒冷。
他站起来换衣服,问其他人晚上过得怎么样。
当他拿出绣有翡翠莲花和金莲叶的床垫衣服时,当他看到这些东西并想到它们时,他感到更加悲伤。
想想过去,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衣服,但是沧桑过后的心情不再像以前一样。
注释秋天:转向银河,转向东南。
何其:“其”,语助词。
见前苏轼《洞仙歌》。
翠铁和金品:用金翠的莲藕图案作为衣服的妆容,这是下一句“旧衣服”的形容词。
“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
在衣服上用细线缝连花饰,不见针脚叫“贴”;以金饰物叫“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制成。
《诗歌、歌曲、语言和词汇释义》第六卷:“旧家族仍说,在过去,家族是一种量词。
”这个句子在引用的例子中。
赏析这首歌《南歌子》的年代不得而知,但从表达对国家崩溃和家庭失踪的仇恨来看,它似乎是在流亡江南后创作的。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
“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
“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
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
“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
“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
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话充满了“酷生活枕垫泪”。
直到没有过多的腹泻。
枕垫的清凉不仅是秋夜的天气,也将孤独和悲伤转移到物象上。
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
![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f65212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74.png)
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南歌子全词翻译赏析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译文] 江边有了灯火,行人渐渐上路了,一弯残月还带着三星挂在天边。
[出自] 北宋秦观《南歌子》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注释:“南歌子”来自《南都赋》中的“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白鹤飞兮茧曳绪”一句。
玉漏: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
迢迢:形容漫漫长夜。
银潢:即银河。
三星:星宿名。
译文:黎明时分,夜漏将尽,漫漫长夜即将过去,天亮前银河逐渐暗淡西斜。
清晨被邻鸡催醒时,宿酒尚未全醒,朦胧中听到漏声迢递、看到银河西斜,真的是害怕天亮了,就要分别。
衣臂上染有昨夜留下的脂粉,衣襟上落满了昨夜伤别的泪水。
水边沙上,早起的行人已经三三两两地打着灯笼火把在匆匆赶路,天宇之上,繁星已经隐没,只有一钩残月带着三星寂寥地点缀着这黎明时分的苍窘,照映着早行的人们。
赏析:这首词写一对恋人春宵苦短怕天明的情景,表现他们深怕分离的情爱思想。
词的上片起首两句,写一对恋人分别之时的`感受。
“玉漏”,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
“迢迢”,形容漫漫长夜。
“尽”,谓漏水一滴一滴地快滴完了,天快亮了。
“银潢”,即“银河”。
“淡淡横”,谓天亮前银河西斜了,不再那么光亮了。
这两句皆是描写天黎明前的景象,透过景象写出离人对长夜已尽,离别在即的心理感受。
接着“梦回”两句,写昨夜由于借酒浇愁喝得多了,人从梦中醒来了,酒尚未全醒,到黎明为邻鸡啼醒时,看见天亮了,又要分别了,于是便有恋人觉夜短“怕天明”之感了。
词的过片“臂上”两句,从衣臂上染有昨夜留下的脂粉,衣襟上落满了昨夜伤别的泪水,从而写出夜里一对恋人伤离的情景。
这两句与周邦彦“泪花落枕红绵冷”句意颇有相似之处。
即借枕绵泪冷写昨夜伤别。
词的歇拍“水边”两句,写在水边的灯火下,已经有了在赶路的行人影子,天空只剩下了一钩残月和几颗星星,在点缀着黎明的天空。
古诗词原文鉴赏
![古诗词原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ac57880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7c.png)
古诗词原文鉴赏古诗词原文鉴赏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词原文鉴赏1南歌子〔宋〕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释】(璞如子)①疏雨池塘见──疏雨:零散飘落的细雨。
此句描写:零散飘落的雨点,只有在池塘水中溅出的波纹上才看得到。
笔在细微之处独见功夫。
②微风襟袖知──细微的风丝儿,只有衣襟与袖口能够感知。
此句与上句对仗,依然是在景物细微之处落笔。
③阴阴夏木啭黄鹂──阴阴:浓荫。
夏木:泛指夏天的树木。
啭黄鹂:黄鹂啼啭。
此句静中有动。
④立移时──立:停立。
移时:片刻,一会儿。
⑤扶头──原指入醉后以手掺头之态,又指味浓醇烈的酒。
后来“扶头”二字常被诗人用来说酒。
⑥难逢敌手棋──难以逢遇与自己堪称敌手的人下棋。
⑦日长偏与睡相宜──夏日天长,正好与没事睡觉相适宜。
偏:恰好,正好。
相宜:相适宜。
【赏析】(赵木兰)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
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
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南歌子》便是一例。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见”,知觉的意思,可与第二句的“知”字互证。
疏雨飘洒,微风轻拂,一派清爽宁静。
这景致并无多少新奇,到是“见”“知”二字颇见功力。
作者不仅以抒情主人公的视角观物,而且让大自然中的池塘观物,池塘感到了疏雨的轻柔缠绵,于是池塘也有了生命力。
便是主人公观物,这里用笔也曲回婉转,不言人觉,而言袖知,普普通通的景物这样一写也显得生动形象,神采飞扬了。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李清照《南歌子》赏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李清照《南歌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29f02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8.png)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李清照《南歌子》赏析李清照宋词名篇《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夜色已深,星河微光。
暑气渐渐消退。
帘后女子和衣而卧,不知道梦到了什么,眼泪打湿了枕席。
惊醒后起身准备脱去外衣就寝,忽然有些恍惚:这是几更天了?锦袍上青线绣成的荷花看上去比原来小了,金线缝制的莲叶也不再闪耀,显得有些稀疏。
这天啊,还似旧时一样,衣服也还是旧罗衣,为什么感觉却如此不同了呢?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啊。
易安居士的词,虽然字字精炼,但是并不深晦,常以口语入诗,而且她也是抓住日常生活动态小场景进行描写,所以于理解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就直接白话翻了过来。
其实和原作相比,这种翻译也是可有可无的。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种口气和语言,我们今天在很多场合,都是可以脱口而出,并且借助易安居士的词,提升自己对时移世易感叹的逼格。
李清照是从细微处入手,写大时代变化的高手。
也正因为如此,这样一个婉约词人,一个莺莺燕燕的创作者,却能契合两宋大时代变化,并被后人一致认为是“爱国词人”。
这份评价虽然有些时代特色,但也证明了个人小情调和社会时代大情怀其实是可以相得益彰的。
在破败、颓唐、危难的社会形势下,能将作品的文艺性登峰造极,关联上社会性的诗词达人,中国历史几千年,大概也就李家这么两位,一位是情感宗师李商隐,另一位就是易安居士了。
当然,他们在进行诗词创作的时候肯定没想到这么多,所谓“时势造英雄”是也。
回头来看李清照这首《南歌子》,其实并没有蛮多好讲解的。
这是她南渡之后,失去丈夫,孤独空床时期的作品。
其实是在忆甜思苦,却也算是云淡风轻。
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
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另有单调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韵;双调五十二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双调五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等变体。
李清照《南歌子》赏析
![李清照《南歌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de4b029e314332386893a6.png)
李清照经典宋词《南歌子》,美到心碎的精选古诗词《南歌子》宋·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历来的悼亡诗词,多为伤悼亡妻而作;李清照这一首,则是抒写因丈夫赵明诚亡故而引起的凄凉情怀。
在写法上也与一般悼亡诗词多回忆对方的贤淑品性、音容笑貌乃至共同生活时的某些细节有别,纯从自己方面着笔。
它以时间的推移转换为贯串的线索,以“旧时衣”为触发情感的主要契机和上下片连接过渡的枢纽,集中抒写死生契阔的寂寞凄凉之感与物是情非之慨,在悼亡诗词中别具一格。
起两句写景富于远神。
表面上似写抒情主人公在帘幕低垂的居室沉思遥望,渐觉星河的转动。
而对看吟味,却隐隐传出一种时间不断流逝、空空人寂依旧之感,一种天上人间,悠悠生死别经年的意蕴。
一“转”一“垂”,一动一静,时间的流转推移与永恒的空寂凄清造成对照。
接下两句即直接抒写帘幕中人的感觉、情绪与行动。
“凉生枕簟”不仅暗示深夜无眠,且透出失侣者心头的凄凉感。
是因凄凉而“泪痕滋”,还是因“泪滋”而觉“凉生枕簟”,不必泥定,亦互为因果而已。
由“凉生枕簟”而有解衣就寝之行动。
“起解”句点醒以上所写均为帘幕中人和衣独卧,直至中宵的情景。
“聊问夜何其”,一“聊”字正透出心绪之索寞无聊,如此长夜不眠,想必经年重复了。
夜如何其夜未央,心头的凄苦亦如长夜之未有已时。
下片纯从“罗衣”生出。
用贴翠与销金工艺制成的莲蓬与藕叶图案,是罗衣上的花饰。
“莲”“藕”均象征着爱情好合,最易引起对往日佳偶间美满爱情生活的联想,而今正成了触绪增悲之物。
这就自然要引出结拍两句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耿耿星河的秋凉天气依旧,销金贴翠的华美罗衣依旧,但景是人非,物在人亡,往日夫妇欢聚时一切温馨美好的情事都成了一去不复返的幻梦。
前两个“旧时”,反跌出后面的“不似旧家时”。
在词里,这也许是最朴素无华的本色语,貌似平淡,实则感情极为浓至、沉痛。
李清照《南歌子》的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南歌子》的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885704ad51f01dc381f1c9.png)
李清照《南歌子》的翻译及赏析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译文] 想起旧事,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衣衫,只是经历了沧桑的心情,不再和从前一样了。
[出自] 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注释: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何其:“其”,语助词。
翠贴、金销:用金翠的藕莲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词。
“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
在衣服上用细线缝连花饰,不见针脚叫“贴”;以金饰物叫“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制成。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
”其所引例中即有本句。
译文:天上星河转移,人间烟幕笼罩。
秋凉从枕席间透出来,枕上褥边,点点斑斑是撒的泪痕。
难耐这秋夜的清寂与清寒,起身更衣,问夜已几何。
取出那件贴着翠色莲蓬、金色荷叶绣样的褥衣,睹物而思情,更加伤感。
想起旧事,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衣衫,只是经历了沧桑的心情,不再和从前一样了。
赏析: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
“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
“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
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
“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
“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
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
至直泻无余。
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
“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5d7b42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b.png)
南歌子·扑蕊添黄子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南歌子·扑蕊添黄子_温庭筠的词原文赏析及翻译南歌子·扑蕊添黄子唐代温庭筠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译文拈一点花蕊妆点眉上额黄,轻轻地吹拂着小花,把它插满发髻上。
十五的月儿照亮闪光的屏风,映出枕上的绣鸳鸯,陪伴着孤独的少女,洒下一片深情的银光。
注释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南柯子“”风蝶令“。
《金奁集》入“仙吕宫”。
有单调、双调之分。
此词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扑蕊:谓取花蕊以增额黄之色。
蕊,花蕊。
黄子:即额黄,古代妇女额间点黄。
又,古妇女面也用上的花靥饰之。
呵花:用口吹吹花朵,写戴花的动作。
翠鬟(huán):头发所梳的形状。
翠,形容发色光润青黑。
鸳枕:绣有鸳鸯的'枕头。
映,汤本《花间集》作“暗”。
三五夜:十五月圆之夜。
芳颜:青春、美好的容颜。
创作背景温庭筠与古代绝大多数文人士子一样,也曾怀着强烈的功名之心,从军出塞,游历大江南北。
但因为恃才不羁,触怒了上层社会,为其所不容,造成了他仕途不顺,屡遭失败。
他常常与放荡子弟一同出入酒肆青楼,冶游于花间柳畔。
于是以那个时代各阶层女性为题材创作了大量作品。
此词即为其中之一,反映的是闺中妇女的生活与情感。
其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赏析这首词写女子月夜的相思之情,以女主人公的严妆丽容以及鸳枕明月为衬,表现其孤栖与寂寞。
起拍二句,从最具有女性生活特征的化妆着笔,写出女子年轻貌美的形象。
“扑蕊添黄子”,谓取花蕊以为面饰。
古人制作化妆品,多取材于自然,所以将黄色的花粉作为额黄妆的饰品。
“呵花满翠鬟”,说吹花后把花满戴于发髻之上。
接下三句,转换抒写角度,不再写动态的人物,转而写静境中的感情世界,情致也变得深婉。
“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对芳颜。
”三五之夜,则月欲明矣,则思愈炽矣。
于是乎,对芳颜,扑蕊、呵花以自消遣。
女子被封闭在闺房内,阗然独处,无人相问,只有鸳枕、屏山相伴,尤其是十五月圆之夜,更觉无限孤独寂寞。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df12f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5.png)
南歌子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歌子词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歌子词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前言】《南歌子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组诗作品。
这是两首乐府词,从内容上看属于情诗,在语言修辞方面,表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注释】①一尺深红:即一块深红色丝绸布。
古代妇人之饰;或即女子结婚时盖头的红巾,称“盖头”。
曲尘:酒曲上所生菌,因色微黄如尘,亦用以指淡黄色。
此处意谓,红绸布蒙上了尘土,呈现出酒曲那样的暗黄色。
②合欢桃核:是夫妇好合恩爱的象征物。
桃核,桃为心形,核同合音,可以像喻两心永远相合。
皇甫松《竹枝》:“合欢桃核两人同。
”而合欢桃核有两个桃仁,借“仁”谐“人”,亦可以象喻“心儿里有两个人人”。
此便取义于后者,故日“终堪恨”。
③里许:里面,里头。
许,语助词。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杨诚斋云:“诗固有以俗为雅,然而须经前辈镕化,乃可因承。
……唐人‘里许’、‘若个’之类是也。
”元来:即“原来”。
人:取“仁”的谐音。
【翻译】这首词,在艺术方面,采用比兴、暗示、谐音双关的手法,加强了抒情效果。
但从词的整体意境看,仍然是“意伤于太尽”(张戒《岁寒堂诗话》),缺乏余韵远致。
像“天生旧物不如新”、“里许元来别有人”这样的内心触悟,也过于直浅了些。
【赏析】“一尺深红蒙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首二句,感物起兴。
眼见一块原来是极鲜亮的红丝绸,却因蒙上了灰尘,颜色变得暗淡了,旧如“曲尘”,而这“一尺深红”的丝绸,好像不是一般的妇人之饰,很可能它就是女子新婚时用过的方幅红绸“盖头”。
这“一尺深红”,应是女子眼中的不寻常之物,她一直把那约一尺宽的红绸作为自己婚姻的象征,看到红绸,就引起对幸福的憧憬。
《唐宋五代词·敦煌曲子词·南歌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唐宋五代词·敦煌曲子词·南歌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https://img.taocdn.com/s3/m/a219593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1.png)
《唐宋五代词·敦煌曲子词·南歌子》翻译原文赏析评点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敦煌曲子词·南歌子》敦煌曲子词敦煌曲子词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
分明面上指痕新。
罗带同心谁绾①,甚人踏破裙②。
蝉鬓因何乱③,金钗为甚分。
红妆垂泪忆何君。
分明殿前实说,莫沉吟。
自从君去后,无心恋别人。
梦中面上指痕新。
罗带同心自绾,被狲儿踏破裙④。
蝉鬓朱帘乱,金钗旧股分⑤。
红妆垂泪哭郎君。
妾是南山松柏,无心恋别人。
注释①罗带同心:用丝带编织成的同心结,寓男女永结同心的意思。
②甚人:什么人,谁。
踏破裙:因脚步急促而不小心踏住罗裙,将其扯破。
窦梁宾《喜卢郎及第》诗:“晓妆初罢眼初瞤,小玉惊人踏破裙。
”③蝉鬓:唐代流行的一种发式,鬓发梳理得如蝉翼,故名。
④狲儿:口语中对猴子的叫法,又称“猢狲”。
⑤金钗旧股分:古代情侣常在离别时将一对完整的钗饰分开,以作为纪念的信物。
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鉴赏这两首《南歌子》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前一首用男子的口吻提出一连串问题,而后一首则是女子一一回答男子提出的所有问题,这实际上是使用了“盘歌”的形式。
中国民间有男女对唱,假设甲盘问乙,这种形式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类似的表演形式在唐代被称为“问头”,它也被引入了敦煌曲子词,这两首《南歌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前一首词写丈夫归家时,发现红色的帘子下面斜射出一个人的影子,于是对妻子发问道:“你在和谁讲情话啊?你的脸上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被捏过的指痕? 又是谁将罗带绾成同心结系在了你的身上?你的裙子是被谁踩破的?蝉鬓为什么变得那样乱? 金钗又为何分成了两半?好好的妆容因为流泪而花了,你是在想念什么人?给我明明白白地在这里说清楚,不准沉默不语。
”丈夫一口气连续问出这么多问题,可见他对妻子的不忠已经不是一般的胡乱猜疑,而是有几分确定的了。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用第一问'斜影朱帘立,情事共谁亲’,回答第五问'蝉鬓因何乱’,章法整中有散。
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
![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2d55c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c.png)
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吕本中《南歌子》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南歌子吕本中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旅枕元①无梦,寒更②每自长。
只言江左③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注释①元:同“原”。
②寒更:寒夜的更声。
③江左:江东,这里泛指江南地区。
参考译文将近黎明时分,穿过山间驿路,踏过溪上板桥,只见斜月西隐,寒霜满地。
行过乱山深处,只见在那野人篱落旁,一枝盛开的金菊,赫然点缀在残菊丛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们重阳佳节已至。
夜投旅舍,孤寂难眠,寒夜的更声阵阵传来,让人更感长夜难捱。
平时总听说江南山水奇绝,风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却丝毫唤不起心中的激情,心里所想的却是那正被金人铁蹄蹂躏的故乡,有家难归的满腔悲凉油然而生。
创作背景吕本中在宋高宗时做过中书舍人,因主张政治清明,收复失地,得罪秦桧,这首词就是他后在流徙途中写成的。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旅途风光景物与感受的小令。
词人作此词时不但有一个时令背景(重阳佳节),而且有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北宋灭亡后词人南渡,流落江南)。
正是这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使这首词具有和一般的羁旅之作不同的特点。
上片为旅途即景。
开头两句,写早行时沿途的风景。
天上还挂着斜月,就动身上路了。
驿路上映照着斜月的寒光溪桥上尚凝结着一层晓霜。
两句中写词人自己动作的`词只一“度”字,但第一句写斜月映路,实际上已经暗含人的早行。
两句意境接近温庭筠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意境,但温诗前面直接点出“客行悲故乡”,吕词则情含景中,只于“驿路”、“晓霜”中稍透羁旅之意。
此外“晓霜”兼点时令,为的是下面提出“残菊”不突然。
欧阳修《南歌子》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欧阳修《南歌子》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a27bd1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5.png)
欧阳修《南歌子》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导读:这首词,没有清朝词论家们所看重的微言大义,没有所谓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有的,是词人三言两语之中,所勾画出来的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一个聪慧玲珑,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子。
南歌子欧阳修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工夫。
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注释]①南歌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春宵曲》、《十爱词》、《南柯子》、《水晶帘》、《风蝶令》、《宴齐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梦》等。
②凤髻金泥带: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的发髻。
③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④入时无:赶得上时兴式样么?时髦么?⑤怎生:怎样。
译文头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成发髻,手持如掌大的龙形玉梳。
夫妻相扶含笑走到窗边。
喜欢说“眉色深浅赶得上潮流吗?”妻子依偎着丈夫摆弄笔管,初次试描刺绣的花样。
轻易地耽误了刺绣的时间,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赏析]此首爱情词,写新婚夫妻的甜密。
特殊之处是该词脱去一般相思离别或花前月下寄情之陈规,通过新婚女子的特殊妆梳和深情的语言及动作表情等的描写,活现了新婚少妇对丈夫的一片纯情,以及其对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珍视和向往。
全词以生活的顺序,表现新妇在闺房向丈夫示爱的细节,人物动作性强,神态毕现,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这是北宋欧阳修的一首小词,写一女子的慧黠可爱。
这首词,没有清朝词论家们所看重的微言大义,没有所谓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有的,是词人三言两语之中,所勾画出来的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一个聪慧玲珑,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子。
很多人在解释这首词的时候,都把这位女子,定位为新嫁娘,想来是受了“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的影响。
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此胶柱鼓瑟。
何况,从词中的语气,那雅谑的成分,远远大于唐诗中新嫁娘的小心谨慎——她分明笃定了自己的画眉深浅入时,却偏偏要问,她知道这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4ff10bedaef5ef7ba0d3c3c.png)
南歌子·脸上金霞细唐代:温庭筠原文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欹枕覆鸳衾。
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译文脸上映出朝霞的点点金光,春色在眉间翠钿处徜徉。
斜倚在凤凰枕畔,凝视锦被上的鸳鸯。
帘外晓莺唱着幽婉的歌,似知我思君的一片情肠。
注释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南柯子“”风蝶令“。
《金奁集》入“仙吕宫”。
以温庭筠词为正体,单调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金霞:指帐中的妆饰物灿烂生辉,光彩照人。
一说指两颊妆色匀称,有光泽,若彩霞状。
又说指额头之饰物,即额黄。
细:清淡。
古代女妆有浓淡二种。
翠钿(diàn):唐宋女子的一种面饰,用绿色花钿粘在眉心,或制成小圆形贴在嘴边酒窝的地方。
钿,即花钿,用极薄的金属、彩纸等剪成各种小花、小鸟、小鸭等形状的饰物。
欹(qī)枕:斜靠在枕头上。
欹,一作“倚”。
鸳衾(qīn):绣有鸳鸯鸟图形的彩色锦被。
帘:一作“俨”。
百啭(zhuàn):形容声音宛转动听。
啭,一作“转”。
赏析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之情,词人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把相思之情写得非常含蓄,极尽深婉缠绵之风格。
起拍两句,写女主人公卧于金帐中的神情,通过对面部的刻画表现出来,看似平淡闲适。
接着“倚枕”句笔锋暗转,写女主人公倚枕独眠,烘染感情,透出她的孤寂与思恋。
“隔帘”二句,写闻莺而惜春,闻莺而思人,再次拉大反差,加重女主人公女主人公的悲哀。
时已暮春,黄莺百啭,引起了女主人公的惜春怀春之情,更感念情人的深情厚意。
“感君心”三字,将相思之情点明。
从“覆鸳衾”到“莺百啭”,是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恐此期间,相思正苦。
此词前两句抒情不露痕迹,次两句若隐若现,末句直吐衷肠。
全词除运用象征、触景生情的手法来表达深婉的相思之情外,还有直接剖白“感君”的心曲,但此“感君”之心依旧隐约,不可捉摸,达到一种欲露不露、若隐若现的艺术效果,给读者以无限联想的空间。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93826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0.png)
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苏轼《南歌子》原文及赏析1原文: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
淡云斜照著山明。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似流水、伴人行。
赏析:本词作于嘉佑八年癸卯,1063年。
年25,在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任。
是年二月,公以事至长安,三月过宝鸡斯飞阁,重游终南。
前两句传神,将变幻莫测的天气一笔勾出,始有“乌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再而雨过天晴,天高地远,云淡风轻。
想必这应该是夏天时节。
马蹄踏过,“细草软沙溪路”,皆为细软之物,马蹄声自然轻微。
三名词连用,利用列锦手法,无一连词或介词,纯名词排列,却与“枯藤老树昏鸦”有异曲同工之妙,衬出旅者心情之轻快。
下阙基调却一变,由轻快转为低沉忧伤。
卯,十二时之一,今五时至七时。
卯酒即卯时所饮之酒。
古时赶路之人一般五更天前动身,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即是最好注脚。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月未下山,路上晨霜冷冷,可见起身之早。
然而本词旅者起身更早,因为卯酒都已喝到醉了又醒,“梦不成”,整晚又都难以入眠。
至于是因为失眠而想借酒浇愁还是想醉酒而入眠,只能靠读者去想象了。
从上阙前两句的描述中可知此时大概已是黄昏,也就是说旅者已经走了快一天了,身累心更累,何处是归途仍遥遥无期。
“蓝桥何处觅云英”,谓秀才裴航于蓝桥会仙女云英事。
唐裴铏《传奇·裴航》云:长庆中,有秀才裴航,行于湘汉。
同行樊夫人,国色天姿,航欲求之,夫人与诗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宫,何必崎岖上玉清。
”后经蓝桥驿侧近,因渴甚,遂下道求浆而饮,会云英,以玉杵臼为礼,结为连理。
方知云英为仙女、樊夫人则云英之姐也。
蓝桥,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蓝溪之上。
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此处旅者的情感是伤感的,美好的事物(我的心上人)无处寻,唯有多情空流水,伴随这漫漫孤苦之旅。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985465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7.png)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赏析及翻译3篇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赏析及翻译1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宋朝李清照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
凉生枕簟泪痕滋。
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译文天上银河星移斗转,人间夜幕低垂。
枕的透出丝丝秋凉,眼泪浸湿了的子。
起身解下罗衣,姑且问问:“夜已经到什么时候了?”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缝成的莲叶也稀疏了。
天气如旧时,罗衣如旧时,席有人的心情不似旧时了!《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注释南歌子:又名《断肠声》等。
一说张衡《南都赋》的“坐南歌兮起郑舞”,当系此调名之来源。
而李清照此词之立意,则与又名《肠断声》相合。
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枕簟(diàn):枕头和竹的。
滋:增益,加多。
夜何其:《诗经·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夜已经到了什么时候了?”“其”,语助词。
翠贴、金销:即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
情怀:心情。
旧家:从前。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
”其所引例中即有此句。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赏析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以对句作景语起,但非寻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铸其中。
“星河转”谓银河转动,一“转”字说明时间流动,而且是颇长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可知。
“帘幕垂”言闺房中密帘遮护。
帘幕“垂”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
“星河转”而冠以“天上”,是寻常言语,“帘幕垂”表说是“人间”的,却显不同寻常。
“天上、人间”对举,就有“人天远隔”的含意,分量顿时沉重起来,似乎其中有沉哀欲诉,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
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悲怆,字面上虽似平静无波,内中则暗流汹涌。
古诗南乡子·画鸭懒熏香翻译赏析
![古诗南乡子·画鸭懒熏香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723d54050876323012125a.png)
古诗南乡子·画鸭懒熏香翻译赏析
《南乡子·画鸭懒熏香》作者为宋朝诗人晏几道。
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鸭懒熏香。
绣茵犹展旧鸳鸯。
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
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
梦魂随月到兰房。
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
便是无情也断肠。
【赏析】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
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
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
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
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晓;如今独卧空床,细挑银灯,却难以熬到天亮。
下片开拓出一个梦中境界,笔法可谓奇诡。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思念的人果然在梦中出现了。
可惜梦中欢会仍然短暂,“残睡觉来人又远”,只是迷糊了一小会儿,就做了个美梦,觉儿小,梦也短,一睁眼,那人又走远额。
然而,尽管只是梦中仓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无情之人也得断肠。
何况我辈多情之人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译文
![《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ad323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3.png)
《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译文
《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译文
南乡子
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
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
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译文
孙长江
乘坐彩舫,渡过莲塘。
桨声起,歌声杨,惊飞塘中睡鸳鸯。
游女们体香暗透,依偎相伴,春心荡漾,窃笑不止。
怎奈娇羞腮凝丹,竞相折取团荷叶,托词遮阳以遮面。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一幅“南国水乡图”,清新淡雅,趣味盎然;有声有色,声色交织;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细品咂,这一切竟然是在寥寥30字的方寸之间完成的,非大手笔谁能如是?词中的八个意象,彩舫、莲塘、棹歌、鸳鸯、游女、团荷和晚照,似一浪高过一浪,在读者的心头轻轻滑过,留下的却是不灭的'影像,这已经令人称奇,更妙处,“竞折团荷遮晚照”——一个小小的细节,便将游女们的绰约之姿、娇媚之态、闲适之怀,抒写得淋漓尽致!。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南歌子》赏析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南歌子》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f8ad7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c.png)
【宋词精选】宋词精选《南歌子》赏析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天上星河转回,人间帘幕雕。
凉生枕头簟泪痕滋。
长生殿罗衣聊起反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旧时天气旧时衣。
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译文天上星河转移,人间烟幕笼罩。
秋凉从枕席间透出来,枕上褥边,点点斑斑是词人撒的泪痕。
他难耐这秋夜的清寂与清寒,起身更衣,向他人问起夜已几何,而当取出那件贴着翠色莲蓬、金色荷叶绣样的褥衣,睹物而思情,更加伤感。
想起旧事,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衣衫,只是经历了沧桑的心情,不再和从前一样了。
注解星河:银河,到秋天转向东南。
何其:“其”,语助词。
见到前苏轼《洞仙歌》。
翠贴、金销:用金翠的藕莲花样作衣上的妆饰,为下句“旧时衣”的形容词。
“翠贴”、“金销”,即为张贴翠、销金,均为服饰工艺。
在衣服上以细线缝连花饰,不见踪影针脚叫做“张贴”;以金饰物叫做“销金”,此指衣上花饰用金箔或金线做成。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旧家犹言从前,家为估量之辞。
”其所引例中即有本句。
赏析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详,但从抒发国破家亡之恨来看,似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转回,人间帘幕雕”,以对句作景语起至,但非奇怪景象,而存有深情锻造其中。
“星河转回”曰银河旋转,一“转回”字表明时间流动,而且就是颇短的一个跨度;人能关心至此,则其中夜无眠所述。
“帘幕雕”言闺房中密帘浅坑。
帘幕“雕”而已,此中人情事如何,尚未可知。
“星河转回”而冠上“天上”,就是奇怪言语,“帘幕雕”表说就是“人间”的,却显出不同寻常。
“天上、人间”对握,就存有“人天连绵不断”的涵义,分量顿时沈重出来,似乎其中存有沉哀Exhilarate,词一起笔就先声夺人。
此词直述夫妻死别之感伤,字面上虽似平淡并无波,内中则暗流滚滚。
前两句蓄势“凉生枕簟泪痕滋”一句。
至直泻无余。
枕簟生凉,不单是说秋夜天气,而是将孤寂凄苦之情移于物象。
“泪痕滋”,所谓“悲从中来,不可断绝”,至此不得不悲哀暂歇,人亦劳瘁。
温庭筠《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赏析
![温庭筠《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79fe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7.png)
温庭筠《南歌子》古诗原文及赏析
《南歌子》
懒拂鸳鸯枕,
休缝翡翠裙。
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作者】:
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人。
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仅国子助教。
少负才名,然屡试不第。
又好讥讽权贵,多犯忌讳,因而长期抑郁,终生不得志。
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
艺术成就远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
其词题材较狭窄,多红香翠软,开“花间词”派香艳之风。
有些词在意境的创造上,表现了他杰出的`才能。
他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
其诗辞藻华丽有《温庭筠诗集》,《金奁集》,存词70余首。
【赏析】:
此首,起三句三层。
“近来”句,又深一层。
“为思君”句总束,振起全词以上所谓“懒”、“休”、“罗”者,皆思君之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南歌子·懒拂鸳鸯枕翻译赏析
《南歌子·懒拂鸳鸯枕》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
其古诗全文如下: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前言】《南歌子·懒拂鸳鸯枕》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
全词仅五句二十三字,以拙重之笔写闺阁之情,是温词中以重笔写闺情的代表作。
【注释】⑴南歌子:词牌名。
一作“南柯子”,又名“风蝶令”、“春宵曲”。
原唐教坊曲,《金奁集》入“仙吕宫”。
⑵“懒拂”三句:懒得去抹拭鸳鸯枕上的灰尘,也不去缀缝裂开了的翡翠裙,罗帐里也不再燃香炉熏烤。
翡翠裙:绣有翡翠鸟的裙子,与第一句“鸳鸯枕”对文。
罗帐罢炉熏:不再以炉香熏暖罗帐。
罢:停止。
熏:古时围炉燃香料,熏烤衣服和被帐等物,取其香暖。
【翻译】无。
【赏析】这首词写女子对男子的相思。
全词五句都是写一个“思”字。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三句,写昔思之苦;“近来心更切”写近思之切;“为思君”写为谁而思。
在写昔思之苦时,作者描绘了三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鸳鸯枕因久置未用而积满灰尘;积尘而又“懒拂”,一是说明鸳鸯枕仍无用处,二是暗示所思之“君”尚未归来,三是表现了思君不至时颓丧的精神状态。
翡翠裙而“休缝”,也曲折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女卫悦己者容,悦己之人不在,也就无须用翡翠裙来妆扮自己了。
罗帐熏香,表现了昔日柔情蜜意的幸福生活情趣,“罢炉熏”说明恋人去后,这种情趣已不复存在了。
这三句说明女主
人公元无心料理枕帐裙饰等琐事,从而充分表现她那相思时的无聊情绪,这是使用睹物思人、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写的是抽象的感情,但给读者以具体的感受。
“懒”、“休”、“罢”三个动词,在这三句词中所表达的意思是一层进一层。
“懒”,疏懒之意,含义较轻;“休”,表示停止的意愿,比“懒”的语义稍重,意思进了一层;“罢”是表示终止的一种决断、果敢语气,比“休”的语义又重了一层。
通过这种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把闺妇对久客不归之“君”的怅望之情,表现得十分具体。
后二句是对前三句的补充,说明百无聊赖的原因,也是更进一层地直抒思念之情。
“懒拂”、“休缝”、“罢炉熏”这些都是昔日思念之“切”的心理表现在行为上,而近来的思念,只用一个“更”字,就说明了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昔日。
这种艺术手法,其妙有三:第一,在意脉上使词意曲折层深;第二,在文意上做到言简意赅;第三,在结构上层层相扣。
由此可见,这个“更”字的内涵是较为丰富的。
末句“为思君”一语,一是点明了所思之人,二是总括了昔思之苦与近思之切的种种痛苦感受,三是交代了全词的主旨。
“思”字为词眼,是全词的抒情线索,在篇末出现,成为点睛之笔,在构思上颇具匠心。
这首《南歌子》词正如陆游所评:“语重工妙,可追配刘梦得《竹枝》,信一时杰作也。
”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也说七首《南歌子》词“有《菩萨蛮》之缔艳,而无其堆砌。
天机云锦,同其工丽”。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