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三).53页PPT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解读
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 地理课程设置
选修(选修Ⅰ)模块:选修Ⅰ学分分解为选修 ⅠA、选修ⅠB和选修ⅠC三部分:选修ⅠA是 列入高考命题范围模块所对应的学分;选修 ⅠB是全省学校统一开设供学生选择的模块所 对应的学分,学生至少获得12个选修ⅠB学分; 选修ⅠC是由各学校视条件开设供学生选择的 模块所对应的学分。
一、什么是课程
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
二、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 的几次大改变
自建国以来,我国正式颁发并实行的有关普通 高中的课程计划主要有1 6个 基本可以体现历史演变的有5个,分别颁发于 1952年、1981年、1990年、1996年和2000年
二、建国以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经历
(四)评价建议 1.评价原则 2.评价主体 3.评价内容 4.评价方法 5.学分认定
四、新课程高考方案(2007年) 新课程高考方案(2007年广东省 宁夏自治区 Nhomakorabea谢谢
四、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 地理课程设置
选修ⅠA:选修ⅠA4(地理选修模块4《城乡 规划》 );选修ⅠA6(地理选修模块6《环境 保护》 ) 选修ⅠB:选修ⅠB3 (地理选修模块3《旅游 地理》 );选修ⅠB5 (地理选修模块5《自 然灾害与防治》 ) 选修ⅠC:选修ⅠC1 (地理选修模块1《宇宙 与地球》);选修ⅠC2 (地理选修模块2《海 洋地理》 );选修ⅠC7 (地理选修模块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
浙江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方案 解读
嘉兴市教育研究院 陆秀良
2006.8.21
一、什么是课程
(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即社会改造。
版地理导学同步湘教浙江专版必修三课件: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1.图示大洲基本的地形特征是
A.以平原为主,海拔低,地势低平
√B.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自西向东,山地、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D.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平均海拔居各大洲之首
解析 根据该大洲沿40°N的剖面图的地形特点,可以判断出该大洲为亚洲,
由此可确定其基本的地形特征。
12345
解析 答案
探究导引 阅读自主学习中“亚洲地形河流示意图”和“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
意图”,思考下列问题。 1.亚洲地形对河流有何影响? 答案 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大河顺地势由中部向四周呈放射状奔流。 2.亚洲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亚洲面积广大,大陆轮廓完整,使亚洲具有广袤的内陆地区,海 洋的影响相对较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亚洲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大陆性强。
解析 答案
(3)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水__稻__种__植__业___,与该农业地域类型密切相关的 气候条件是_热__量__充__足___、__降__水__丰_富___。
解析 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及区位分析。乙地位于泰国沿海地区, 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题干要求分析气候条件,即从光照、热量、降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特征 ①季风 气候显著。亚洲的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最广。 ②气候的大陆性强。与同纬度地区比较,亚洲年温差 大 ,高纬度地区的 内陆更为显著。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除 温带海洋性 气候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外,其他 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四、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1.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东亚、南亚和 东南亚 是人口密集区; 亚洲有六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解析 图中E水域为黑海,属于陆间海; F水域为里海,大部分位于中亚,属于多 国共有;G水域是咸海,是内陆湖,含盐 度较高,不能引水灌溉;H水域为贝加尔 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教学指导意见解读课件 湘教版选修3
①从总体上给予把握,以多发性的、危害程度大的、涉及面 广的、影响深远的我国自然灾害为案例,并从时间、空间两 个维度上来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②采用专题比较、综合比较、中心问题比较、纵向或横向 比较等方法,突出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四分。
三、教学指导意见说明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 了解层次: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趋势。 理解层次:认识自然灾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的空间差异。 开展层次:结合实例,说明造成自然灾害损失地域差异的地理 背景。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四分。
了解层次: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和趋势。 要求:得出“自然灾害损失时间不同、损失不同,近40年
加以评价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四分。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根本内容 ▲只要求学生指出生活中常见的旅游资源实例,选择
一些主要的开发条件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四分。
二、对“标准〞要求的把握
●分析旅游景区的根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初步学会对旅游 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效劳设施进行规划设计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九点 四分。
第三节 旅游规划 了解层次:了解旅游规划的根本目标;
了解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 了解旅游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分析,了解旅游规划的目标〔确保旅游资源 的持续利用;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加强法制建设,提高 管理水平〕;
②采用案例分析、归纳概括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旅游规划 的组成要素〔六个方面〕。
▲注意“初步〞二字 ▲把注意力放在综合分析的思路、规划设计的根本做法上 ▲切不可要求过于标准,过于专业化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三PPT课件
通过以地质年代顺序为线索,梳理出生物进化链和环 境演化链,知道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之间的联系。
如:“生物的光合作用,改变了大气的性质”; “陆地扩展和海陆变迁”。
第4页/共50页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3. 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人地协调发展 的必然要求。
谢谢您的观看!
第50页/共50页
第14页/共50页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
3.了解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和特征。
能说出主要自然带的名称、主要分布区和特征
第15页/共50页
教学指导意见:
发展要求: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分异规律, 解释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特征。
第16页/共50页
必修Ⅰ“活动”的分析与教学处理
一、 对教材 “活动”设计的剖析
第22页/共50页
二、对“活动”类型的再分类
4、实践型
如P69“活动”:“调查当地的一家工矿企业,分 析其工业‘三废’的排放情况,讨论该企业对环 境的影响程度。”
第23页/共50页
二、对“活动”类型的再分类
5、知识归纳型
第80页
第24页/共50页
三、 “活动”的教学处理
1.合理安排 “活动”时间
3、“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从地质历史 时期来说明该要素产生的影响。
第3页/共50页
教学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指全体学生在必修阶段都要达到的要求。
1.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
能说出地球生物发展的各个阶段名称,并能根据演化进 程进行排序。识记地质年代中五个“代”的名称。
P66“阅读”和P67“活动”作为正文。
(完整版)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与2012比较)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注----黑色:2012版和2014版相同;蓝色:2012版,红色:2014版改变)地理学科必修学分学习序列安排(括号内数字表示教学课时数):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91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必修《地理II》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节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必修《地理III》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亚洲第二节认识地区第三节认识地区第四节区域差异第五节 区域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为例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第三节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为例不作考试要求。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不作考试要求。
2014版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上)本“指导意见”以章节为单位,分“课标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按章直接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摘录,便于教师检索。
“教学要求”以章节为单位,提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帮助教师把握教学尺度。
必修模块“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三部分,其中“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学习中必须要达到的要求,为学业水平考试必考题的考试范围;“发展要求”则是部分学生模块学习能达到的较高要求,列入高考选考加试题的考试范围;“说明”是对教学深度和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中的课时分配、教学方法等仅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参考。
高中地理学科必修学分的三个模块为《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共6个学分,108课时时(按每课时45分钟计)。
说明:《地理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必修部分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必修《地理Ⅰ》始业课一、教学要求二、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
2.教学方法教学中可以简单介绍地理学科的发展情况、高中地理课程主要学习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学习地理的方法和学业评价作简单说明。
教学中还可以列举一些事例,说明地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内容1.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要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3课时完成,新课课时建议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四节1课时。
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含新旧课标对比)
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8
选修Ⅰ-2 区域发展…………………………………11
选修Ⅰ-3 旅游地理…………………………………14
环境保护…………………………………18
附 录……………………………………………………… 22 附录 1 新、旧课标内容标准与本教学指导意见内容
标准的比较………………………………………………… 22 附录 2 选修Ⅱ各模块主要教学建议………………31
点,树立人地协调观,以及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
1. 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表 2 地理 2 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建议
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建议
2.1 运用资料,描述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说明影响人口分
人口分布、迁移的特 布的主要因素;
点及其影响因素,并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 理容量。 2.2 结合实例,解释 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 特征,说明合理利用 城镇空间的意义。 2.3 结合实例,说明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 上的体现。 2.4 运用资料,说明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 程和特点,以及城镇 化的利弊。 2.5 结合实例,说明 工业、农业的区位因 素。
选修Ⅱ中的旅游地理或环境保护,各试点省市根据实际
情况,将两者中未在选修Ⅰ-3 学习的模块,作为此选修内容。
二、具体内容Biblioteka (一)选修Ⅰ-1 自然地理基础
本模块的内容,依据新课标选修 I-1 自然地理基础的“内
容标准”确定,并与现行教材必修一中的相关内容对应,主
要包括三个方面:地球运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
变化的影响,并说 响;
明人类活动与地
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Ⅲ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特点
对工业发 展的影响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 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 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 欧、南欧的捷径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料的 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栏目 导引
位置
德国西北部,莱茵 河下游支流鲁尔河 与利珀河之间
交通
莱茵河纵贯南 北;铁路、公 路密集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 展的影响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认识地区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 的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气 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 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关系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 境特点 2.阐述区域自然环 境的整体性 3.分析区域自然环 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 关系 4.阐述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策略
市场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 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 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 工业的发展
栏目 导引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因素
特点
对工业发 展的影响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 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 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 生产成本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埋藏 煤炭 较浅,煤质好,品种多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东 北部洛林铁矿区,后期 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其 都较近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 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 富的水源
栏目 导引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012· 高考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 年 11 月 4 日, 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 该地建风 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A )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doc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教学指导意见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浙江省普通高屮地理学科第一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便于广大教师更好地把握《高屮地理课程标准》,规范高屮地理教学,特制定本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章按“课程标准内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戸编写。
“课程标准内容”是教学的n标源头,采取按章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主要提出学生学习应达成的三维H标和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教学要求”按节采用表格形式,分为“基本要求”、“发展要求”和“说明” 三部分。
“基本要求”是指全体学生在必修阶段都要达到的要求;“发展要求” 指有条件的学校或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在必修阶段逐步可以达到的要求,并非全体学生都应达到。
对地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既定的能力层次来制订,并以行为动词来提示。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而的要求,采用体会、认识、感受、感悟等心态词汇,以明确这一维度的要求。
“说明”部分主要指不宜拓展的内容(留待选修学习)、超标准的内容、建议删除的内容、限定深广度的内容等,对学生学习提出指导性建议。
“教学建议”是按章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教学H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
“教学建议”不是刚性要求,而是一个导向。
本“指导意见”采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力图对关键问题做出简要说明,让教师在使用过程屮有较大的发挥空间。
必修《地理I》必修《地理I》着重讲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自然环境的组成、口然环境屮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 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在知识n标上,要求学生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z间的相互关系。
在方法与能力H标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浙江新高考》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Ⅲ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地形平坦 、____________ 光照充足 、____________ 生长期长 。与美国棉花带相 __________
比,制约我国新疆棉花产区发展的主要农业经济因素有
交通运输 技术装备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题目要求将我国新疆棉花产区与美国棉花带对比, 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 我国新疆棉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干旱, 降水少, 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且多位于地形平坦的盆地 地区。 新疆棉区距我国东部棉花消费区较远, 科技和机械化水 平低。 2.从图中获取信息
水运 (3)水文:五大湖(冰蚀湖)和密西西比河,_____________ 便利。
栏目 导引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3.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 常用的有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 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 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见表格)
玉米带
中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降水集中、热量充足
栏目 导引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认识国家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认识国家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和首都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 主要特点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 征 (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6)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 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归纳区域的自然 环境特点 2.阐述区域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3.分析区域自然 环境与人类活动的 相互关系 4.阐述区域可持 续发展的策略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与2012比较)
浙江省普通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备注----黑色:2012版和2014版相同;蓝色:2012版,红色:2014版改变)地理学科必修学分学习序列安排(括号内数字表示教学课时数):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91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等教学活动。
说明:建议新课教学时间为84课时,其余机动课时用于学科开展知识铺垫、研究性学习、 评价等教学活动。
模块 教学内容及新课课时时数总课时数地理Ⅰ始业课(1)第一章(8)(3)第二章(14) 第三章(5)第四章(5)机动(3)(8)36 地理Ⅱ 第一章(4)第二章(7)第三章(7)第四章(5)机动(13)36 地理Ⅲ第一章(22)第二章(8)(6)第三章(5)机动(1)(3)36必修《地理Ⅰ》 始业课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学科,了解高中地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地理学科的独特视角和地理学科的独特研究方法。
3.了解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4.了解地理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了解学习地理学科目的是正确处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5.了解高中地理学习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发展要求说明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基本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收集和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
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发展要求 能根据收集的材料,描述太阳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删除)说明基本要求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发展要求 收集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删除)说明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基本要求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浙江省高中地理地理信息技术入门教学分析课件 湘教版
/home.htm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
/geography/index.shtml (国家地理频道)
区域经济 学习资源
• 1.著作
• 乔木编著.振兴东北.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年
• 齐建珍等著.资源型城市转型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
高 中地 地理 理信
及 三 息 技 教术 学入 分门 析
华教国全
东育家国
师部课地
大国程理
资 源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家 考 试 中 心 命 题 专 家
标 准 核 心 组 成 员
教 学 研 究 会 副 秘 书 长
副 院 长
一、教学方法分析
• 案例分析教学方法 •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 活动教学方法 • 地理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方法(TW)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 系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体 系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期刊
生态环境与保护(月刊).北京
中国国家地理(月刊).北京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双月刊).武汉
3.网站
(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网)
/stxh/index.html (中国生态学学会)
/index.html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 生活方式的影响
选择学生熟悉或材料详实的某地理区域(如鲁尔区的复苏), 引导学生从区域开发初期、成长和成熟期、衰落期,分析三 个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劳动力 就业、人们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状况,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 原因,归纳出资源和环境在各个阶段对区域发展的不同影响。 归纳总结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中国轻工业信息网)
浙江省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接的思考共29页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必修模块)高一地理(下)必修《地理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一、课标内容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7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表: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略)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课标内容1.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3.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责任。
二、教学要求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5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2课时。
2.教学方法(略)必修《地理Ⅲ》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一、课标内容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6.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要求1.1 认识大洲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本章建议用22课时完成,课时分配如下:第一节5课时,第二节4课时,第三节4课时,第四节5课时,第五节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