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改革和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银行对公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

银行对公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

银行对公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在当今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银行对公业务作为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面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和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拓展对公业务,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市场分析1.1 客户需求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客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对公客户更加倾向于一站式金融服务,要求银行提供更多便捷、高效的服务。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银行的对公业务部门获取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不同的资金管理和融资需求。

1.2 竞争形势银行对公业务市场竞争激烈,除了传统银行之外,还有众多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在这个领域展开竞争。

传统银行要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发展壮大,需要制定有效的发展策略。

二、发展思路2.1 多元化产品服务银行应结合对公客户的需求,推出更多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不仅提供传统的存款、贷款服务,还可以开发一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如供应链金融、财务咨询服务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2.2 优质客户关系银行应注重建立和维护优质的客户关系,通过定期的沟通和服务,加深对公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和黏性。

同时,可以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留住优质客户,提升客户忠诚度。

2.3 技术创新应用银行可以借助科技创新,提升对公业务的智能化程度。

例如,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简化办理流程,提高效率;还可以开发智能风控系统,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等。

三、具体措施3.1 完善服务体系银行可以加大对公业务部门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

3.2 拓展市场渠道除了传统的柜面服务外,银行还可以通过线上渠道、手机银行等方式拓展对公客户的服务渠道,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3.3 加强风险管理在开展对公业务过程中,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控制不良资产的风险,提高资产质量。

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指导教师:职称:姓名:学号:班级:年级:专业:年月日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与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化调整、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银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进入行业调整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有待转型,而交易银行具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收益稳定、触角延伸范围广等优点,符合轻型银行的运营特点,能够使得商业银行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带来稳定的存款,是重要的存款、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且交易银行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触角还可从企业自身扩展至该企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的闭环全链条结算和融资服务,有利于扩展客户基础,积极发展交易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优化发展模式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交易银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交易银行在我国仍位于起步时期是的当前关于交易银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可以丰富交易银行业务问题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交易银行的概念、特点、国外实践、发展意义以及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其次,基于SWOT法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再次,本文以中信银行为例详细论述了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的理念与实践;最后据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交易银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交易银行;商业银行;中信银行With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deepening of financial reform, the banking industry will enter a stage of high risk and low return, a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be transformed. Transaction banking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w risk, light capital, stable income, high customer loyalty, etc., so fit in with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bank. Transaction banking brings commercial banks a stable deposit with relatively little cost , and drives large financial resources with less capital investment, so transaction bank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capital consumption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avings, income and profit. And transaction banking makes the service tentacles of commercial banks extend from the core of the enterprise to the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 to provide one-stop closed loop chain settlement and financing services, which is conducive to expanding customer bas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action banking has become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major commercial bank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norm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Under this background,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onduct research on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 are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re is less research on transaction banking, so this paper can enric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 of transaction banking.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i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ummary to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eign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transaction banking, and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China; secondly,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China's bank transaction development; thirdly, based on the case of CITIC Industrial Ban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practi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action bank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abov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nsaction banking.Key Words:Transaction Banking; Commercial Bank; CITIC Bank1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研究内容 (1)1.3研究方法 (1)2交易银行的基础理论及发展现状 (2)2.1交易银行的概念 (2)2.2交易银行的特征 (2)2.3交易银行的国际实践 (2)2.4发展交易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现实意义 (3)2.5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3)3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 (3)3.1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优势(strength) (4)3.2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劣势(weakness) (4)3.3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5)3.4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挑战(threat) (5)4我国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的案例分析——以中信银行为例 (6)4.1中信银行简介 (6)4.2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现状 (6)4.3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4.4中信银行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建议 (9)5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业务的建议 (9)5.1构建高效运作的组织构架,明晰业务部门职能定位 (10)5.2强化科技支撑,建立强大的IT支持系统 (10)5.3建立专业的交易银行经营管理机制 (10)参考文献 (10)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结构化调整、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银行业在新常态背景下进入行业调整期,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有待转型,而交易银行具有低风险、低资本占用、收益稳定、触角延伸范围广等优点,符合轻型银行的运营特点,能够使得商业银行以相对较少的成本带来稳定的存款,是重要的存款、收入和利润来源,而且交易银行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触角还可从企业自身扩展至该企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一站式的闭环全链条结算和融资服务,有利于扩展客户基础,积极发展交易银行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优化发展模式的重要策略,在这一背景下对我国交易银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交易银行在我国仍位于起步时期是的当前关于交易银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可以丰富交易银行业务问题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关建议,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交易银行、加快结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议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

金融监管政策日趋谨慎、利率市场化政策出台、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第三方支付侵占金融市场、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等,多方因素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相叠加,宏观经济告别两位数增长,高投资带动高增长的模式面临转型,市场有效信贷需求增速放缓,银行体系风险不断集聚,金融生态环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对公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最主要的利润来源,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

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感受,从经营模式、营销方式、人才资源管理和内部构架等方面论述了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把握环境变化,助推银行对公业务转型之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问题应对策略前言银行对公业务包括企业电子银行、单位存款业务、信贷业务、机构业务、国际业务、委托性住房金融、资金清算、中间业务、资产推介、基金托管等等,通俗点说就是“对单位的业务”。

[1]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多变,金融监管政策日趋审慎,金融脱媒速度加快,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

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放缓、净息差面临进一步收窄、资产质量压力巨大、减值损失准备增加、利率市场化程度加深、监管力度增强、同业跨业竞争加剧等多方负面因素叠加,商业银行面临着最为严峻的形势。

市场竞争日益残酷,市场准入逐步放宽,竞争主体不断增加,直接冲击现有金融格局;混业经营不断深化,市场被非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瓜分;互联网企业跨界经营,对银行传统的渠道、客户和业务带来新的竞争压力。

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主要的利润来源,长期以来都是商业银行间争夺的焦点。

[2]一、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经营模式陈旧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这种经营模式是在长期国内金融市场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形成的。

在传统的“卖方市场”下,商业银行的产品只要及时进入市场就有利润回报。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1.对公业务存在的问题1.1 人力资源不足对公业务具有很高的技术和专业性,需要专业的银行工作人员去管理和处理各类业务。

但是,目前银行中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首先,人力成本较高,银行需要承担高昂的人工成本。

其次,银行在聘用人员时,难以招到足够的高素质人才,往往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这些问题都对对公业务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2 内部业务流程繁琐对公业务处理过程繁琐,需要处理的环节较多。

客户往往需要提交多份资料,这些资料需要不同的部门进行审核、查询、复核等。

而这些部门之间的流程也往往比较复杂,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这种繁琐的流程,往往导致银行处理客户业务的时间长,客户的负担变大。

1.3 对公业务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许多银行对公业务产品都呈现出同质化的趋势,缺乏创新和差异化。

同质化的对公业务产品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难以为银行带来重要的效益。

因此,银行需要寻找新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对公业务模式和推出差异化的对公业务产品,提升对公业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对公业务策略研究2.1 建设专业团队银行需要通过建设专业团队,提升对公业务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银行应该优先聘请和培养专业的对公业务人才,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提升计划,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质量。

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素质,银行可以提高对公业务的服务水平和效率,增加客户的忠诚度。

银行需要改善对公业务的流程,提高流程的效率和速度。

银行应该借鉴外国银行的经验,采取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简化对公业务的流程,提升办理业务的效率。

此外,银行应该对业务流程合理进行拆分,逐步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起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

银行需要不断挖掘新的业务领域和方向,并推出创新的对公业务产品。

银行可以加大对核心业务领域的投入,例如企业信用贷款等,推出能够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考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考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思考论文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在全新的国内外金融背景下,积极致力于创新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法则和现代商业银行运作规则,积极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社会化服务功能。

当前,曾被看作身份象征的银行卡已走入普通人家,据统计,1999年底,我国的发卡银行已达20多家,发卡量达到2亿多张;消费信贷正全面开展并已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POS机、自助银行、网络银行也方兴未艾。

金融业务创新应该是金融创新的核心内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主要部分也属于业务创新。

70年代末80年代初,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期权和互换作为四大金融创新。

此后,金融衍生工具更掀起金融创新的新浪潮。

然而,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新产品和工具上的创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方面。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当今高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步伐的加快,如何进行业务创新将成为新的热点。

一、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1、资本业务创新。

在“巴塞尔协议”公布以前,各国的资本充足条件大不相同,一般在2%—7%之间波动。

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分别为4%和8%,这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而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较低。

因此,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和措施:一是增加资本投入扩张股本规模来增加核心资本,具体可以鼓励那些效益好、经营稳健、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公开发行A股、H股、红筹股等,通过上市来募集股本金。

二是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增加附属资本,具体可以发行7—10年的债券来筹集资本。

2、存款业务创新。

各种新型存款有共同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日益增加,功能趋于多元化;二是可以在限额内透支;三是存取无一定期限;四是活期与中长期可以互相转换。

二是注重存款的可转化性。

既增加客户的收益又增强流动性,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

商业银行发展论文一、引言商业银行是指由私人或者股份制银行经营,以谋取经济利润为主要目的的金融机构。

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金融支持,更是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

然而,在金融市场体系愈发完善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伴随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战略方向和风险防范也与日俱增。

为此,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探讨其发展趋势和策略。

二、发展历程中国最早的金融机构可以追溯到1908年的京织银行、1912年的交通银行,但这些机构主要面向外国资本和的特殊群体,对国民经济的支持不大。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全民所有制经济体系,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发展迅猛,为了满足其资金需求,国家在一些金融机构基础上成立了多数国有商业银行,如工商、建设、农业、中信等。

其中,工商银行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第一家银行,还是自治区级单位中首家成立的银行,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为“支援后方建设,支援对外援助”这一国家重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系逐渐开放与市场经济接轨。

1984年中央决定开办新的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于1985年建立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开发银行,它们的出现,使我国金融业进入了多层次的金融体系阶段。

1994年,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金融”的指导思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银行业也开始走向市场化,并开始出现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银行业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强,我国银行体系不断优化和发展,相继推出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商业银行。

随后,随着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的崛起,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三、现状与问题随着金融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商业银行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竞争环境和挑战。

商业银行论文范例(优秀4篇)

商业银行论文范例(优秀4篇)

商业银行论文范例(优秀4篇)商业银行论文篇一从玉溪辖区23家商业银行(其中地方法人机构12家)情况看,发现政策调整前后商业银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变化不明显:2015年2月末,玉溪市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在商业银行款项为19028万元,仅占各项存款的0.16%,较政策调整前2014年末减少1921万元,减少10.1%,商业银行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政策调整前后均为零。

从财务会计视角分析:(一)资产业务方面从玉溪辖区看,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为保险类金融机构,资金比较充裕,政策调整前后,辖区无一家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向商业银行提出过贷款申请,这也是玉溪辖区商业银行拆放给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款项政策调整前后均为零的原因。

但从全国看,辖区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通过货币市场向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融出了资金。

如,2015年2月末,玉溪辖区2家全国货币市场成员通过逆回购方式向证券期货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融出资金余额21.29亿元,加权平均利率5.54%,资金归属于买入返售资产统计科目。

(二)负债业务方面1.资金价格是影响商业银行拓展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负债业务的关键因素。

在一般性存款利率受管控,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放商业银行款项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虽然暂时不用缴存存款准备金,但相比一般性存款而言,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可以自行约定存款利率,在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偏高,玉溪辖区23家商业银行中仅5家机构有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

从测算看,以2014年末农村合作银行吸收6月期1亿元的个人存款为例,利率为3.03%,需缴存14%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资金收益率为1.62%),其余部分收益率至少要3.30%才能覆盖资本成本,即每吸收1亿元3.03%的个人存款成本,可以吸收0.86亿利率为3.30%的同业存款,2014年全年6月期日均Shibor利率为4.86%,吸收同业存款比吸收基准利率定价存款实际成本高156个bp。

在实际操作中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还要抬高存款利率,意味着尽管考虑了同业的不缴准优势,成本仍然偏高。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论文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论文一、金融网络化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不直接承担或不直接形成债权债务,不动用或很少动用自身资产,以中介人或人身份为社会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的活动中,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而是扮演中介或的角色,业务的发生一般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额也不受中间业务的影响。

金融网络化为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可以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网络银行,其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网络技术,网络银行的出现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手段。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过程充分证实了金融网络化的促进作用,从80年代开始,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代表的非利息收入占银行全部收入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到90年代初,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由30%上升到38.4%,英国从28.5%上升到41%,日本银行业也从20.4%上升到35.9%,这一时间段正好是发达国家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普及推广的时候。

近年来这一趋势有加速的态势,美国花旗银行以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为代表的中间业务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只占总利润的20%.中间业务已与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共同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繁多,分类方法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结算类、类、担保类、金融创新类中间业务及其他中间业务。

结算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收付有关的业务,如各类汇兑业务、出口托收及进口代收、信用卡业务等: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经营管理上职能和优势,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引起的有关业务,如发行承销和兑付政府债券、代收代付业务(包括工资、社会保障基金发放、各项公用事业收费)、委托贷款业务、政策性银行和国际金融机构等贷款业务、资金清算、其他银行银行卡的收单业务(包括外卡业务、各类销售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向客户出售信用,或为客户承担风险引起的有关业务,如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包括备用信用证业务的担保类业务、贷款承诺等:金融创新类中间业务是指由商业银行从事与衍生金融工具有关的各类交易引起的业务,如金融期货期权、各类投资基金托管、各类基金的注册登记认购申购和赎回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等;其他中间业务是指除上述业务以外的各种中间业务,如各类见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主要包括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金融信息咨询、企业个人财务顾问业务)、企业投融资顾问业务(包括融资顾问、国际银团贷款安排)、保管箱业务等。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思考及建议

力和效率。
标准化操作
03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范,统一业务处理流程,减少操作风险。
人员培训与激励
培训计划
定期为员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指导,提升员工综合 素质。
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 神。
人才引进
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为银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为现有员工提 供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以留住人才。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使决策更加高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专业化团队
设立专业部门,如企业金融部、机构金融部等,提高业务的专业 化水平。
部门协同作战
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协同效应,提升整体业务效率 。
流程再造
优化业务流程
01
简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引入新技术
02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升业务处理能
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将对公业务向国际化发 展,拓展海外市场。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回顾
国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对公业务,以适应 市场的需求并提高竞争力。
转型的关键要素
国有商业银行需要从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人才队伍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与联系,提高客户黏性,增加 客户忠诚度。
风险管理转型
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应对能力。
提升风险意识
加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培训,提高整体风险管理水平。
强化风险监控
加强对各类风险的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事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商业银行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并且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其中,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

然而,在对公业务方面,中国商业银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对公业务的规模过小大多数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主要包括存款、贷款、信用卡等,这些业务的发展都需要依靠客户的数量及其业务的规模。

但是,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中,客户数量及业务规模偏小,且仅由少数的大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解决策略:提高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中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1.加强对客户的开拓和拓展,提高吸引新客户的能力。

2.深入挖掘现有客户的潜在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3.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关注,积极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开拓和拓展小微企业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问题二:对公业务服务水平不高在对公业务方面,银行的服务水平是企业选取银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在中国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中,服务水平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会影响企业的选择。

解决策略:提高服务水平1.加强对客户的服务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质量。

2.优化对公业务流程,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3.增加对公业务渠道,建立简单快捷的手机银行、网络银行等服务渠道。

问题三:对公贷款风险较高对公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中国商业银行在对公贷款方面也存在着较高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解决策略:降低风险为降低对公贷款风险,中国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企业的贷前调查,详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市场情况,评估贷款风险。

2.对贷款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高风险企业加强管控,适当减少贷款比例。

3.加强对企业的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摘要】:当今世界,又快又好地发展经济是每一个国家的首要任务。

而金融体系作为我国目前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与改革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状况,其中占主体地位的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更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头戏。

【关键词】:商业银行改革发展问题措施前景一.我国商业银行的定义及分类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将部分负债作为货币流通,同时可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种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它以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汇兑结算为主要业务,并以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主要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范围极广,最能全面反映银行的基本特征。

商业银行主要分为四类:(1)中国人民银行是通货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一般特征。

(2)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建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

(3)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处于主体地位的金融体系(4)其他商业银行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历程19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为钱庄和票号。

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作为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开始营业.20世纪30年代,统治旧中国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以“四行二局一库”为主体的金融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由中国人民银行“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即中国人民银行既办理存款、贷款和汇兑业务的商业银行,又担负着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中央银行。

1969年9月将中国人民银行并入财政部,成为财政部所属的二级机构。

从1977年至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体系重构阶段(1977—1986年)197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恢复了其独立的部级单位的地位。

从1979年初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分设出了主管外贸信贷和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从财政部中分设出了主管长期投资和贷款业务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1981 年底又成立了负责接受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及其他资金转贷给国内企业的中国投资银行。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问题及其策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对公业务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银行盈利的重要来源。

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相应的业务发展策略。

本文将分析中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对公业务存在的问题1.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银行业的竞争加剧,商业银行对公业务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各类银行纷纷加大对公业务的布局,争夺客户资源。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2. 风险管控难度大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涉及金额大、风险高的特点,风险管控难度大。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信贷违约率上升,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服务体验需求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企业对银行的服务体验要求不断提升。

传统的柜台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企业对更高效、便捷、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对公业务发展策略建议1. 优化产品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应不断优化对公业务产品和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可以通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服务。

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出风险管理工具,帮助企业降低经营风险;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帮助企业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2. 加强风险管控,提高资产质量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公业务的风险管控,提高资产质量。

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严格控制信贷风险。

可以加强对客户的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及时发现和应对信贷风险。

3. 提升科技应用,增强服务效率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公业务科技化的投入,提升服务效率。

可以通过建设更加智能化的风控系统,提高对公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推动金融科技与对公业务的深度融合,推出智能供应链金融、智能信贷等服务,提升服务的智能化和便捷度。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调整。

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需求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业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并满足客户的需求。

本文将围绕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展开研究,探讨商业银行如何通过创新转型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现状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面向企业客户的金融创新服务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如供应链金融、电子商务金融、跨境融资等业务不断涌现;二是商业银行通过与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加大对公业务数字化、智能化的建设力度;三是商业银行通过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如信贷、理财、资产管理等业务的融合创新,为企业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

二、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尽管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分银行在对公业务转型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定位和战略规划,导致业务发展不够顺利;二是与大型科技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合作难度大、风险高等问题,影响了业务的推进;三是部分银行在开展综合性金融服务时,存在着业务融合不够深入、服务体验不够良好等问题,客户满意度不高。

三、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转型发展模式研究1.加强创新能力,推动对公业务数字化发展商业银行在对公业务转型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推动对公业务的数字化发展。

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加大对科技企业的合作力度,共同研发金融科技产品,提升对公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对公业务的操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2.构建全方位的金融生态圈,实现对公业务的综合发展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的金融生态圈,实现对公业务的综合发展。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拓展对公存款业务的思考和建议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拓展对公存款业务的思考和建议

新形势下商业银行拓展对公存款业务的思考和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对公存款业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的竞争日益激烈,对公存款业务已成为银行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深化对公存款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创新产品和营销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保持业务的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企业对外部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对公存款业务也在不断扩大。

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优化服务,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提高对公存款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公存款业务的拓展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问题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拓展对公存款业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对公存款在银行存款业务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于银行的稳健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传统的对公存款业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力。

1. 面临着存款增速放缓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加大对公存款业务拓展力度,寻找新的增长点,确保稳健发展。

2. 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商业银行需要加强风险控制管理,防范对公存款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客户资金安全。

3. 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商业银行需要结合科技创新,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对公存款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4. 对公存款业务的拓展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存款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为银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对公存款业务的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商业银行需要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大力度拓展对公存款业务,提升服务水平,赢得客户信赖,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是商业银行拓展对公存款业务的重要环节。

银行对公存款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对策探讨

银行对公存款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对策探讨

银行对公存款业务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思路、对策探讨存款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失去了存款,就等于失去了主阵地,失去了竞争力,既谈不上提高效益,更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对公存款又是链接结算、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担保承诺、财务顾问等金融产品的纽带,也是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基础。

一、目前我行对公存款拓展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行在抢抓对公存款工作中,虽建立健全了考核、管理和激励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并加大了公关工作力度和宣传攻势,成功拓展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客户,有力地促进了对公存款业务的发展,但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一)对公存款业务基础不够稳固。

对公客户整体规模大,有价值客户群体小,是目前我行对公客户结构主要特征。

对公存款客户中大多数是散、小客户,存款含量低,结构单一。

截至2010年8月末,对公客户4216户。

普通客户(1万元以内)3244户,占比761>.94%,普通客户中零余额客户1615户,占全部普通客户近二分之一;而中端客户(10-500万元)441户,占比仅为10.46%。

(二)客户经理综合素质与市场操作的矛盾。

市场在变化,客户需求在变化,同业竞争手段也在变化,这就对一线的客户经理、营销拓展人员在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捕捉信息的敏感性、营销技巧的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更加全面的要求。

当前我行的部分客户经理缺乏市场观念,尚未完全摆脱坐等客户的思维定式,往往靠面子、靠关系拓展客户,而不是靠产品、靠服务来营销客户,无法适应多元化服务的需要。

(三)营销拓展层次与市场对接的矛盾。

在细分市场、细分客户、依据客户贡献度大小来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背景下,系统性、源头性客户却一直是各家银行营销、拓展的重点,石化、电力、能源、交通等系统性客户资金已形成集团总部统一管理。

在市场份额重新再分配的格局下,往往通过上层营销来争取系统性、源头性大客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展对公存款业务的思路和对策(一)转变经营理念,主动贴近市场。

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化 的市场环境 和 目益激 烈的市场 竞争 的 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提供 了机遇 。 加快商 着银行 的经营模式 , 进而对 公业 务实际的
必 然要 求 。
业银行对公、 【 务发展 , 是应对 高速变化 的 绩效和 市场 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环境 和 同益激 烈的市场 竞争的必 然
媒 现 益加剧、 第i方支付对金融 市场 r l 要 关 注 于 产 品 及 时 进 入 市场 , 便 有 了必
分 销 渠 道 ,运 用 广 一 告和摊广公共关系 ,
的侵 占 、 金融 客户 对 金 融 产 品和 服 务 的需 要的利润回报 , 而企业 的现实和潜在需求 无 疑 这 些 都 说 明 商 业 银 行 在 定 程 度 I : I 银 行 引入 了市 场 营 销 观 念 , 求望观 多样化等情 况的出现 , 加强营销 并 不 是 银 行 关 注 的 重 点 , 因 此 商 、 似 国 际 先进 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对公营销业务存在 发 展 , 但是相 对 1 外 资银 行 , 总 体 水 卜
仍 然 相 对 落 后 。在 传 统 的计 划 经 济 条 件
的 问 题
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策
收 录 日期 : 2 0 1 3年 1 0月 9 日
( 一) 营销 观 念 陈 旧 。 “以产 品 为 中心 ” 下, 银行作 为政府 的阡 } 属物 , 无 需 考 虑 经 是商、 【 银 行 传统 的经 营 模 式 , 在 当 前 的 经 营 理 念 , 银 行 通 常 以 自我 为 中心 。随 着 金
管理 已经成 为各 家 商业银行 竞争获 胜的 “ 以产品为中心 ” 的经营模式得 以形成 。 而 和客户需求相 比, 还存在较大差距。

银行对公业务的开发与管理方法

银行对公业务的开发与管理方法

银行对公业务的开发与管理方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银行对公业务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公业务的开发与管理方法对于银行的运营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银行对公业务的开发与管理方法,以提高银行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对公业务开发的重要性对公业务是指银行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机构进行的资金往来及金融服务。

对公业务是银行在实现自身利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资金结算和金融风险管理等服务。

对公业务的开发对于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增加银行的收入来源,提高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二、对公业务开发的策略1. 市场分析与定位银行在开发对公业务之前应进行市场分析,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以便制定适宜的开发策略。

通过定位不同的市场细分,银行可以重点开发与该市场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解决方案。

2. 产品创新与优化银行需要根据对公客户的需求特点,开发和优化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提供高效的支付结算产品、灵活的融资方案、定制化的理财产品等。

同时,银行还需要关注产品的不断创新,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金融工具。

3. 渠道建设与整合对公业务的开发需要借助多种渠道,如柜面、网银、手机银行等。

银行应根据客户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渠道,并进行渠道整合,以提高客户的便利性和满意度。

三、对公业务管理的方法1. 客户关系管理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反馈。

同时,通过定期拜访重要客户、组织交流会议等方式,加强与客户的沟通,提升客户满意度,保持客户的忠诚度。

2. 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在对公业务管理中,银行需严格遵守合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防范风险。

银行可通过风险评估、授信审查和贷后管理等手段,提高贷款回收率,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3. 团队建设与培训银行应加强对公业务团队的建设,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分享经验等方式,提高员工对于对公业务的理解和应对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论文范文—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研究

论文范文—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研究提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客户需要的是非标准化的综合性需求和一揽子金融服务。

要满足对公客户的金融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对公理财业务的发展。

本文简要分析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理财;研究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对公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不同客户或者客户群的经营服务需求,将客户关系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组合管理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方式。

定位于为公司、机构、集团等类型客户提供专业化投资理财服务,投资范围横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对公理财业务是银行对对公客户财务资源的全面规划服务。

商业银行在分析客户发展战略,了解客户财务资源的基础上,从帮助客户做好现金管理入手,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营运资金管理、财务价值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服务。

一、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的意义(一)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可以通过发展对公理财业务增加其服务项目,对客户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起到优化资产、负债业务的作用。

因此,商业银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提高竞争能力、谋求更大发展的手段。

(二)发展对公理财业务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商业化的重要途径。

不断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和建成“一流的批发银行,一流的投资银行、一流的零售银行”的发展愿景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对公理财业务发展,实现对公业务转型。

为了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监管部门一方面对银行的自身经营、盈利、风险防范等诸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逐步开始鼓励银行的综合化经营。

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在新兴金融机构市场中抢占先机,加快对公理财业务发展的步伐。

(三)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受到严峻考验。

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开展和优化

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开展和优化

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开展和优化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的开展和优化【摘要】随着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其先进的管理方式、多样化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我国银行纷纷进行金融创新,却收效甚微,存贷差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因此,如何有效的开展对公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开展和优化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经济危机后,我国一度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该措施有效遏制了下滑的经济形势,但我国商业银行的隐形债务和不良资产也逐渐攀升。

资本约束、外资银行的强力竞争、金融脱媒、客户需求多变等因素导致了我国金融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经营模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努力开展新业务,但尚未取得明显成效,各项新业务与欧美商业银行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存贷差仍是其最主要的利润点。

因此,信贷业务经营的好坏,仍然是关乎我国商业银行前途的关键。

二、商业银行对公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一)营销能力不高。

作为银行门面的营销部门,是银行营销环节中的主要参与部门。

其往往在完成银行所布置的对公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余,忽略了对信贷业务的营销拓展。

主要体现在营销不合理、缺乏责任心、职业素养不高、缺乏对信息的有效捕捉、工作效率不高等方面。

(二)财务资源的分配欠合理。

银行业务部门在对员工进行内部业绩考核以及绩效分配的时候,忙闲不均的问题一直存在。

工作量过大、经常加班的同志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合理的倾斜,对营销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个人还未匹配相适应的奖励。

这些问题都影响着营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三)高素质人才难以为继。

高素质人才是每个公司竞相追逐的优势资源,也是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

同行之间的竞争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业务部门人才的竞争,银行需要的人才为业务性强的复合型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下,交易是按照市场安排来进行的,专才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如何深化对公业务转型,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促进对公业务稳定发展

如何深化对公业务转型,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促进对公业务稳定发展

如何深化对公业务转型,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促进对公业务稳定发展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削弱了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缩减了商业银行的利差空间,使传统的对公业务经营和盈利模式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面对新的形势,我行必须加快推进对公业务的转型,在对公业务的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和服务水平上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构建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机制和服务流程,保持对公业务盈利能力的持续增强,实现整体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企业对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的需求,包括对公司存、贷款产品以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产品组合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些都为银行拓展公司业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以下对对公业务营销转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一些措施,及如何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促进我行对公业务的稳定发展。

一、商业银行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必要性1.直接融资工具的多样化对对公业务营销提出更多挑战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

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的单位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

直接融资的形式有:买卖有价证券、预付定金和赊销商品,不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货币借贷等。

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具有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和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收益大等优点。

直接融资工具影响了我行传统业务的总量和结构。

导致贷款增长速度减慢,总量减少。

我行的负债具有短期化倾向,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使一部分原本存在于我行的资金流向了收益较高的资本市场。

2.推进对公业务转型是转变传统盈利模式的必然要求传统的经营模式使盈利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我行必须尽快提高公司业务的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够在利差狭窄的市场中通过创新和转型及时发现商机、捕捉商机,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并有效控制风险,从而巩固和扩大收益,拓宽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摘要:对公业务依然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尤其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型企业直接融资不断增加、小企业日益成为银行贷款新增主力的新情况下,如何不断创新对公经营模式,保持组织模式应有的张力,是当前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和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论证了对公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目标,最后给出了一些改革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2006年开始,根据世贸协议我国金融市场对国外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可以向境内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这使外资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并且外资银行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新颖的服务模式、优质的产品创新能力,对国内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而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成效,国内银行的存在形式不再局限于政策性银行和专门银行,各种商业银行纷纷出现,丰富了市场环境,也增加了银行对公市场的竞争强度。

还有,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良好成效,企业整体实力和发展规模得以提升,并且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依赖度下降,对银行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增多,对公客户的流失率明显提高。

在这种新的市场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新
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成为摆在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新课题。

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商业银行业务构成中,对公业务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对公贷款是产生利差主要部分,对公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影响巨大;(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来源于对公业务;(3)公司客户的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最重要基础,这些存款因为多属于企业日常经营周转资金,多是以活期存在,资金成本较低,更有利于利差的产生,增大银行收益。

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在探索和推进对公业务组织架构、运行体制等经营模式的调整、优化和改革,从根本上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改造,再次梳理和重新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建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流程架构。

如果说国有商业银行前期的不良资产剥离和股改上市是在政府指导下以建立明晰的金融产权结
构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目的,是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的客观需求。

那么,如今的对公业务经营模式改革则是在经营管理市场化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自发的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价值创造力为目的,是其经营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

过去的市场是卖方市场,卖方市场的特点是面对所有的买主,
大量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大众化营销观念,曾经有过它的辉煌,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今天的市场形势是买方市场,企业已经变主动为被动,纷纷采用市场细分营销策略,不断提高竞争力,提升市场份额和产品覆盖率。

多年来,商业银行一直将“大众营销”和“市场占领”作为其经营重点。

设计出的产品具有标准化特点,不可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标准化的产品也很容易被其他银行效仿。

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对公业务营销理念提出挑战,客户参与程度的提高对对公业务营销方式提出挑战。

对公业务改革的要求和目标
目前银行纷纷提出了对公业务重心上移的改革内容,对公业务的重心上移,是指对公业务的客户营销、准入、评估、评价、授信、贷后管理及客户关系维护等经营管理重心,由经办行或县支行逐步上移到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

这就对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改革提出了一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纵向提升经营重心,将对公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等职能上移到二级分行或一级分行。

对于小企业业务,二级分行要设立中小客户服务中心,直接经营。

二是横向整合城市综合型支行对公业务,根据城区经济发展状况、客户分布情况及综合型支行的经营特色、管理能力、经营优势,合理确定综合型支行的功能定位、经营范围、布局和数量,形成城区分行对公业务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是强化内部协调,发挥联动优势。

对于同城多个分支机构服务同一客户的,城市分行应加大协调
力度,明确主办、协办机构的分工职责,建立共同服务客户的利益分配和考核机制,实现整体竞争优势。

通过改革需要实现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城市主城区经营大中型对公客户的支行等机构,减少因经营对公业务的城区支行过多而导致的内部消耗,同时与经营重心上移相适应,将分散在不再经营大中型客户的城区支行、负责大中型对公客户营销和服务的客户经理,集中到整合后经营大中型对公客户的城区支行,使有限的客户经理资源集中配置,提升对大中型客户的集约化经营水平。

另外,大中型对公客户业务量大,而且许多客户跨区域、集团化经营,这些客户的风险特别是信贷风险也比较集中和难以识别,对这些客户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防范要求比较高。

通过对城市分行对公业务经营资源的整合,切实推行对大中型对公客户授信业务的平行作业,提高对大中型客户风险的识别、分析、判断、防范能力,加强对大中型对公客户信贷风险的管理。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改革和发展对策分析
商业银行在充分把握自身对公业务现状和发展趋势基础上,追求对公业务的更好发展,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加大自身人才培养力度,健全薪酬激励机制
从银行的长远发展来说,商业银行靠高薪吸引同业优秀人员的做法不是对公业务发展的长期人才战略,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实现不同部门员工间的岗位流转,为对公业务人员提供长期发展空间,才是人才与经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道。

薪酬激励机制的健全,为
员工进行业务创新和业务拓展,提供了实际物质基础,既利于保证对公业务人员的稳定,又能吸引其他部门优秀人才走上对公业务岗位。

同时,信息化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为客户经理更好的服务于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客户经理能够更好的发现企业经营的特点和需求方向,进而更好的服务客户。

2、建立科学的营销体系
商业银行应在服务业“客户中心主义”营模式下,树立“客户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的对公业务营销理念,这个理念反映了四层不断递进的内涵:第一、客户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只有优质的客户才能够带来财富,银行要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对优质客户的服务上;第三、客户成为最大财富的关键是要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银行应当不断创新适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这个营销理念指引下,商业银行需要倡导全面服务、团队服务、亲和服务和专业服务的营销文化。

全面服务是建立健全对公业务的全面体系,既有本币业务,又有外币业务;既有境内业务,又有境外业务;既有传统业务,又有网络业务;既有一般业务,又有特色业务。

团队服务是商业银行总分支行各级机构,从行长到普通员工都是客户经理。

采取立体对接、饱和渗透的市场营销策略。

与此同时,倡导关系经理、客户经理和产品经理等的紧密合作。

推进对客户的优质服务。

亲和服务是银行把所有的产品整合起来,推出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实现个性化和针对性。

3、对公业务条线部门设置建议
为提升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对大中型客户的营销服务能力,建立小型企业专业化经营模式,建议a行采取公司事业部的对公业务营销模式。

公司事业部组织架构遵循以下原则:实现全行公司业务的集中经营,上收对公经营人员,做到二级分行对公服务集中管理。

进一步推进大中型信贷客户经营重心上移,与风险条线专业化项目评估中心建设相匹配,将对公业务及产品管理与经营全部上移至二级分行及以上层面,以任务型团队为运作载体,由二级分行及以上层面对公业务条线承担对公业务的经营与管理的双重责任。

支行客户经理作为任务型团队的成员负责对公客户维护的日常事务
性工作,在此前提下对支行对公业务的职责定位进行重新明确和细化。

同时,进一步加强小企业经营中心规范化建设。

严格按照总行小企业经营中心模式做到岗位明确、职能完善、分工清晰。

在公司事业部的统一管理下,重视客户需求、突出产品优势、强化渠道建设,提高风险控制力,通过统一集中的服务支撑和考核,使全行客户经理能够发挥集中优势和更大作用,全面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公司事业部机构组织架构情况:公司事业部下设n个公司客户经营部、小企业经营中心、公司产品服务部、对公交易结算部。

支行网点作为两大事业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接受管理。

小结
对公业务是商业银行发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其平稳良性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外部市
场经营环境发生了不同以往的变化,对公业务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固守于传统惯性思维和经营模式的对公业务发展之路是不利于商业银行整体发展,只有顺势而为找准问题所在,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积极应对才是商业银行新形势下对公业务发展的良性轨道。

参考文献
[1]胡红业.我国金融脱媒现状与动因分析[j],理论探讨,2010(3)
[2]农卫东.我国商业银行公司业务转型思考[j],金融市场,2008(6)
[3]金国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探寻[j],现代商业,2010(6)
[4]薛平.关于提高中间业务竞争发展能力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