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七课题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 第七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  第七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七年级历史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学案课堂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契丹政权和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2.掌握辽宋战争及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内容及影响。

3.认识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对民族间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辽、西夏的兴起和北宋的关系【学习难点】正确评价澶渊之盟及北宋与少数民族的和与战【自主学习】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兴起:(1)背景。

①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族的_______________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2)发展: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

(3)10世纪初,契丹首领__________________建立政权,都成在______________。

(4)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___________ ,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的发展:(1)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

(3)巩固政权: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_________。

3、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占领________________ ,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______________(3)______ 时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____________措施(4)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宰相_______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在____打退辽军双方议和,签订”_________________”。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__________ .影响:“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教训和启示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提醒我 们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也提醒 我们要注重发展经济,提高人民
生活水平。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还提醒 我们要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
融合。
04
辽、西夏与北宋的科技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农业科技
农业工具
辽、西夏和北宋时期,农业工 具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如犁 、锄、镰等,提高了农业生产
西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也较 为发达。西夏的文化受到了汉族和藏 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党项文化。
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存在一些战争,这些战争主要是由于领土争端和民族矛盾 引起的。例如,北宋曾与西夏爆发过数次战争,但最终以和谈结束。
和平
尽管辽、西夏与北宋之间存在战争,但它们之间的和平关系也是存在的。例如 ,北宋与辽曾签订澶渊之盟,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辽、西夏与北宋的贸易往来
贸易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贸易往来 是频繁的。这些贸易活动不仅包 括商品交换,还包括文化交流和 人员往来。
交流
通过贸易往来,辽、西夏与北宋 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同时 ,这些贸易活动也促进了不同民 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例如,北宋的诗 词和绘画对西夏的文化产生了影响,而西夏的佛教文化也对 北宋产生了影响。
融合
通过文化交流,辽、西夏与北宋之间的文化逐渐融合。这种 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艺术方面,还体现在语言、服饰、风俗 等方面。
03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影响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 10世纪初
西夏 11世纪 前期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汉族 赵匡胤
(宋太祖)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辽太祖)
党项族
元昊
都城 开封 (东京)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
王朝的冲突加剧。
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
使节。
战:宋好太采宗 取即 防位 御后措,施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 “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澶渊,之从盟中签华订民后族,发边境展上的长远利益 来看,澶渊“生之育盟繁使息辽,宋牛人羊民被野得,到了相对稳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促进了民族融合。
2.西夏议和原因:
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 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的损失,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3. 协议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 议和作用:
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小结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辽概



宋澶
的渊

之 盟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 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 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 打退辽军。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 1.契丹族
• 2.党项族
1.契丹族
契丹族: 游牧在北方的民族,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 等生产活动 国号: 辽(有时称契丹)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时间: 10世纪初
定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契丹武士
治国措施:
•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 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2.党项族
党项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国号: 大夏,史称西夏
建立者: 元昊
时间: 11世纪前期 定都: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元昊
治国措施:
•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 法律 •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 创制西夏文字
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 一片恐慌
澶渊之战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 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
澶渊之盟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具体内容
即为岁币
• 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和平局面
课后习题
• • • • • • •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课后习题
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①积极: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②消极:
和议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赋税负担, 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检测提升
B 1、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 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C 西夏政权的党项羌人的后裔。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阿保机 B. 阿骨打 C. 元昊 D. 朱温
8、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搜集了“契丹的兴起”“党项族建西夏
D ”“澶渊之盟”“宋夏议和”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导入新课
北宋时期“贵羊贱猪”成为社会饮食风尚, 羊肉地位突出。到神宗时期,宫廷每年食用 羊内高达四十三万斤之多。北宋东京市场上 以羊肉为原料的菜肴有“旋煎羊”“批切羊 头”、“软羊”等数种。
—— 《北宋东京饮食文化研究》
问题思考:北宋吃的 羊肉从哪里来?
一、契丹族与辽的建立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游 牧民族。9世纪后期 ,契丹已经有了先进 的农耕、冶铁和纺织 等产业,开始建筑房 屋、城邑。
西夏政权信息:
时间:11世纪前期 建立者:元昊(大夏皇帝) 民族:党项族 国号: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李元昊
1003—1048年
西夏王陵 元昊
李元昊在全国上下实施剃发令、造西夏文字、 修宫室、迁新都、建官制、定兵制等一系列变 革。在政治体制上,模仿宋朝官制模式设立军 政管理组织。
西夏货币
“辽”抑或“宋”?
材料11:(宋辽之间)每年贸易总值,仅河北地区,就逼近百五十万贯,对宋 来说,每年可以获得四十余万的利润。而这种利润的收益,大致可以补偿宋在岁 币上所受的损失......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和平
尽管存在战争,但三方也通过缔结和约、互市等方式进行和平交往,如澶渊之盟 等。
经济交流与文化融合
经济交流
辽、西夏和北宋在经济上存在互补性, 三方通过贸易、朝贡等方式进行经济 交流,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
文化融合
在文化方面,三方互相学习、借鉴, 形成了文化上的融合现象,如辽朝的 “番汉分治”政策就体现了对汉族文 化的吸收。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民族团结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基础,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 盛。
加强制度建设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保障,只有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 久安。
注重经济发展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 重要支撑,只有注重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 夏与北宋的并立
目录
CONTENTS
• 辽朝的兴起 •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 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西夏与北宋的灭亡 • 本课的总结与启示
01 辽朝的兴起
CHAPTER
契丹的起源与崛起
契丹族起源
建国背景
契丹族源于东胡鲜卑,是鲜卑宇文部 的一支,早期以游牧和渔猎为主。
CHAPTER
党项的起源与崛起
党项族起源
党项族源于青藏高原的羌族,在 唐朝时期逐渐发展壮大。
党项的崛起
唐朝末期,党项族在今青海、甘 肃一带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重要 的政治力量。
西夏的建立与扩张
西夏的建立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 帝,建立西夏王朝,定都兴庆府(今 宁夏银川市)。

七下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下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宋太祖晚期,辽、宋关系友好。
一、辽的兴起,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二)辽与北宋的战、和
1探、究北:宋对辽用兵
请结97合9年北,宋宋的太治宗国在措施消,灭分北析汉对,辽结用束兵了失五败代的十原国因的?分裂 割据局面的同时,决定乘胜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对辽
用兵。其结果是……
弊端
解除大将兵权,重文轻武
造成军队战斗力低下 (积弱)
学以致用
1、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
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
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
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并立状况的是( )
学以致用
②内三容州):,辽双朝方撤撤பைடு நூலகம்兵,;此宋后朝凡给有辽越岁界币盗贼。逃犯,
③评彼价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
得创筑城隍。
③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
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④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材料一: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绢20
消极: 万匹。 材料二对:于澶北渊宋之来盟说以,后澶,渊双之方盟在是边一境个地屈区辱开的展和贸约易,, “岁币”加宋重用了丝北织宋品人、民稻的米负、担茶。叶等,换取辽的羊、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随着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热播,杨家将的故事
更加深入民间,它反映了“澶渊之盟”订立之前争战的
两个政权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金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的示意图是( C )
金辽 北宋
北宋
西 夏

西 夏

北宋

西北 夏宋
A
B
C
D
8、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D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③汉、契 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 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 C ()
3、A.宋市与舶辽使、宋与B西.夏宣订政立院和议C后.,榷对场双方D产.生十的三主行要影 响是( A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4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B)
➢ 资料三:辽圣宗时萧太后(萧绰)倚重汉官韩德让 ,与北宋结好,”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元昊任 用汉人为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管制,兵制,法律 ,并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
除此之外,辽和西夏还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重视儒学、铸造货币、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材料题
1.(1)请你填出图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2)图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
价一下这一途径。 (政权的并立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
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 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

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的服饰发型
契丹鸡冠壶
契丹圆盘
契丹货币 “天朝万顺”
辽的制度建设
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元)脱脱等《辽史》
四时捺钵——辽代的政治制度之一。每年春夏秋冬四季,辽朝皇帝都要到各地巡 视和从事渔猎活动。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的行帐,皇帝出猎 时,朝中官员随行在捺钵与南北面大臣商议国事。
所发展。
北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 宋 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阅读教材,找出党 项族兴起的过程
4、西夏的生产生活状况
元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 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文字
西夏壁画(服饰)
西夏瓦当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契丹族和党项族 的生活生产状况 与中原有什么战争 宋真宗,继续战争,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宋真宗
寇准
澶州 开封
宋打退辽军
辽与宋议和 宋给辽岁币 澶渊之盟
澶州之战 的结果如
何?
宋朝在以屈辱换取苟安。此后长时间内,宋辽 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
——范文澜《中国通史》
此后很长时间,宋辽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此后,辽宋作为兄弟国,宋岁书辽银十万两, 捐20万匹。自是两国不交兵120年。
5、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 争)”。这说明( A )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感谢欣赏
在北宋与辽、 西夏的边界开 设贸易场所, 榷(que)场。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化。
北宋的疆域
北宋的疆域包括今天的中国华 北、华东和华南等地。
北宋的政治制度
北宋实行的是一种封建制度, 以皇帝为核心,设立了各种官 职和机构。
北宋的文化
北宋的文化非常繁荣,成为了 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著名的
宋词就是起源于这个时期。
02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景
CHAPTER
辽的崛起
契丹族的发展
辽国的疆域扩张
崛起。
西夏的疆域
西夏的政治制度
西夏的文化
西夏的疆域包括今天的 中国宁夏、甘肃、青海
和内蒙古等地。
西夏实行的是一种封建 制度,以国王为核心, 设立了各种官职和机构。
西夏的文化深受汉族和 藏族的影响,形成了独
特的西夏文化。
北宋的简介
北宋的兴起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 朝代,由赵匡胤建立,定都开 封,继承了唐朝以来的中原文
三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01
02
03
04
辽、西夏与北宋的贸易 往来频繁。
北宋向辽、西夏出售丝 绸、瓷器等手工艺品。
辽、西夏向北宋提供马 匹、药材等特产。
经济交流促进了三国经 济的繁荣发展。
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影响
辽、西夏与北宋在文化上互相影响, 取长补短。
辽、西夏受北宋文化影响,推广儒家 思想,发展教育。
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 宋的并立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辽、西夏与北宋的简介 •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景 • 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 辽、西夏与北宋的历史影响 • 辽、西夏与北宋的文化遗产
01 辽、西夏与北宋的简介
CHAPTER
辽的简介
01
02
03
04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探史明理
探究三: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 原因是什么?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 均衡的产物;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 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探史明理
探究四:汉唐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战中有 明显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 了呢?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速读课本内容,查出北宋,辽,西 夏“三兄弟档案”,完成表格。
政权名 称
北宋
建立民 族
汉族
建立者
赵匡胤
建立时 间
960年
都城
汴京
辽 西夏
契丹 党项
耶律阿保 10世纪


元昊
11世纪 前期
上京 兴庆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原族居:辽河
上游,游牧;后学 农耕定居
总而言之,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 合。
北宋、辽、西夏的战与和
探究一: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 共同之处? 探究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何不同?
探究三: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 是什么?
探究四:汉唐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战中有明显 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了呢?
探史明理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B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
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 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我来判断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 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的。( )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阅读课本P33--34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契丹政权的建立
①时间:
②建立者:
③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2.西夏政权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④国号:
⑤巩固措施:
要求:认真默读课本P33-34.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上述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辽、西夏统治的共同点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契丹族与党项族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活动二辽与北宋的和战(3分钟)
阅读课本P35页,勾画出问题答案
1.北宋各时期与辽的关系
2.澶渊之盟。

七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既可以体面的撤退,又达到了掠夺中原财富的目的,增强了辽 国的经济实力.
再也不用打仗了,可以安心放牧种地了,还可以和汉人做生意。
唉,虽然屈辱了一些,可是我换来了和平 朝廷赔了那么多,我们的负担更加重了!不过,总算不用打仗了!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 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 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
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 为事,略与汉同。 ——《续资治通鉴长编》 西夏铜牛 经济:学会农耕,发展农业
观察下列文字材料和图片,说说契丹族、 党项族和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辽代货币
西夏货币
钱币:均为圆形方孔钱
观察下列文字材料和图片,说说契丹族、 党项族和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辽代文字 文字:仿效汉字,创制文字
手工业、建筑:瓷器和建筑的造型都有汉族的风格
辽、夏对宋发动的战争是( ) A. 兄弟之战 B. 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辽、夏对宋发动的战争属于( A. 正义战争 B. 非正义战争 )
西夏 辽 (党项族)(契丹族) 元昊 阿保机 兴庆 上京
北宋(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
辽、西夏对北
宋的战争是短期的,
辽统 治者
既可以体面的撤退,又达到了掠夺中 原财富的目的,增强了辽国的经济实力.
再也不用打仗了,可以安心放牧种地 了,还可以和汉人做生意。 唉,虽然屈辱了一些,可是我换来了 和平 朝廷赔了那么多,我们的负担更加重 了!不过,总算不用打仗了!
辽国 百姓 宋统 治者
宋朝 百姓
整个中华民族
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看,澶渊之盟后辽宋边境 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 文化交流,促进了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 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精品课件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上京 东京 兴庆
“争战—和议”
治国措施:
•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 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2.党项族
党项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大夏,史称西夏
元昊
11世纪前期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元昊
定都:
元昊:拓跋氏,是北魏皇室鲜卑拓跋氏之后,远祖拓跋思恭,在唐朝时因 功再次被赐李姓。
治国措施:
•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 法律 •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 创制西夏文字
西夏货币
西夏铜牌
2.辽与北宋的和战
· · ·澶州东京 Nhomakorabea宋真宗
寇准
辽 西夏
“澶渊之盟”
(1005年)
北宋
“澶渊之盟” 的影响: 辽宋在很长时间内保持着和平局面。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西夏的建立及与北宋的关系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1.契丹族与党项族
2.辽与北宋的和战 3.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契丹族: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游牧在北方的民族,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等生产活动
辽(有时称契丹)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10世纪初
契丹武士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1)建立者:元昊
(2)定都:兴庆
(3)与北宋的和战
西夏武士
· · ·
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A.两国交战
宋夏和议
· · ·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

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07: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07: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07:第7课辽、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Vol.007
本课学习目标
契丹族、党项族的发展,辽、西夏的建立时间与建立者辽与北宋之间关系的变化,西夏与北宋之间关系的变化本课思维导图
本课提纲笔记
注:
1.《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参考教材为人教统编版(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初中历史教材。

2.《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为个人学习记录笔记,仅做参考,如有疏漏错误之处,请留言指出。

3.《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学习笔记为含谦原创整理,相关图文
源素材来源网络。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精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重要知识点总结
【思维导图】
【必背重点】
政权名称建立时

民族建立者都城
与宋的战与

政权示
意简图
契丹
(辽)916年
契丹

耶律阿保

上京
1004年澶州
之战;
1005年宋辽
议和,
史称《澶渊
之盟》
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开封)
西夏1038年
党项
族元昊兴庆
1044年宋夏
议和
宋辽、宋夏
议和的积极:议和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消极:宋朝要向辽和西夏交纳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主备人课时:序号:时间:
学习目标:
1.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并能简单认识我国的民族关系。

2.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说出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的主要功绩。

学习重点: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战争的性质和议和的积极作用;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

教学设备:多媒体
(标注*部分内容是A层同学完成内容,B层同学可以选做)
自主学习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辽政权的建立:???
(1)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并制定了契丹文字。

(2)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史称西夏。

他仿效宋朝制度创立了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和战
1 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从此加剧了辽与北宋的冲突。

宋神宗时发生了澶州之战,双方签订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2)“澶渊之盟”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订立的
内容是什么怎样认识它的影响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认识宋夏之间的和与战”归纳整理:
五、我的问题与收获:
拓展练习:
1、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它是北宋战败后于辽达成的盟约
B、盟约中有辽撤兵的内容
C、北宋答应给辽“岁币”
D、盟约签订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3、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
A、削弱了契丹势力
B、维持了长期和平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加速了北宋灭亡
4、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
A、市舶使
B、宣政院
C、榷场
D、十三行
5、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
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
6、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
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完成7、8题
7、反映的是北宋与()关系
A、西夏B、辽C、女真D、南宋
8、上题引用苏辙的那句话,能体现出()
A、辽宋开国以来一直和睦相处
B、宋辽实力均衡
C、北宋人民负担大大减轻
D、统治阶级为百姓谋利
9、辽、夏吸取南下劫掠遭抵抗的教训,进而推行()
A、扩军备战
B、用严酷刑罚镇压
C、破坏被占领地区经济
D、“以汉制待汉人”
*10、阅读下列材料: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0 请回答:辽、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政权学习产生什么历史作用
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