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
统编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A.清明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D春节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1
5.(2019安徽模拟)下列三幅图片中的内容共同反映了我国北宋( D )
图一 宋代大相国寺
图二 河南禹州宋代 图三 《清明上河图》
墓葬歌舞散乐壁画
A.城市的快速发展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市民生活的丰富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
属于( )
A.汉赋 D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12
7.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在明代以后被
誉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A )
①马致远 ②关汉卿 ③白朴 ④郑光祖
⑤辛弃疾 ⑥王实甫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
(1)元曲包括
、
和
,是一种综合性的艺
术。
散曲
杂剧
南戏
(2)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其代表作是 《
》。明代
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是汉关卿汉卿、
、窦郑娥光冤祖
和
。
马致远
白朴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4
三、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概况: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 编年 体的通 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2.地位:《资治通鉴》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 和司马迁被称为“史学两司马”。
目录
首页
上页
下页
5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知识梳理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12课的知识梳理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统一全国: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二、隋朝的繁荣1.隋文帝的统治:改革官制、法律,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水利建设。
2.隋朝的商业繁荣:长安、洛阳成为商业中心;水陆交通发达,陆路有“丝绸之路”,水路有“海上丝绸之路”;长江、黄河、淮河、钱塘江为水运主要航道;商业都市很多,洛阳、长安、江都等最为繁华。
3.隋朝的手工业: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手工业十分发达。
4.隋朝的对外关系:与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都有广泛的往来。
三、隋朝的大运河1.开凿的原因: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开凿时间从605年开始,到610年基本完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3.大运河的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隋朝的灭亡1.隋朝的衰落:隋炀帝的暴政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加上对外扩张和奢侈浪费,导致国家财政困难,社会动荡不安。
2.隋朝的灭亡:618年,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唐朝建立,定都长安。
五、隋朝的历史地位1.隋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隋朝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隋朝对世界的影响:隋朝的繁荣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六、隋朝的科技文化1.隋朝的科技:隋朝的科技水平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发明了雕版印刷术、火药等重要科技成果。
2.隋朝的文化:隋朝的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如杨炯、王勃等诗人和《长恨歌》等文学作品。
七、隋朝的经济制度1.均田制:隋文帝实行均田制,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并规定了土地的占有和使用的规定。
2.租调制:隋文帝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同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3.义仓制度:隋文帝设立义仓制度,以备荒年时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共24张PPT)
D
)
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黄 帝
战 国
汉 《资治通鉴》 五 武 代 帝
1、宋代城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市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 的场所——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有( ) ①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的繁荣 ②经济重心的南移 ③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A. ① ③ B.② ③ C.① ② ③ D. ① ②
A
2、下列文学家中,其作品以风格豪放著称的有( ①李白 ②苏轼 A. ① ② ③ ④ C. ② ③ ④ ③李清照 ④辛弃疾 B. ① ② ③ D. ① ② ④
瓦子
演出
勾栏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瓦子内说书
斗茶
蹴鞠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斗蟋蟀
卜卦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吹口 哨 ︑ 舞 蹈
吹笛 ︑ 宋元时期杂剧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它形成于宋, 击 节 兴盛于元。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 板
技艺。元朝时期,演出活动遍及城乡各地,为 广大民众所喜爱。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二、宋词和元曲
(一)宋词
1.概况:是一种新体诗歌,又称 2.发展:唐朝出现,经五代到 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长短句 ,便于歌唱。
两宋 得到发展,成为宋代
3.词牌:每首词根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常用的词牌
有《念奴娇》《满江红》等。
二、宋词和元曲
4.代表词人: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等。
(1)苏轼:词风
1都市经济发达。 2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3词灵活多变,利于抒发个人的情愫。 4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诗词表达感情。
二、宋词和元曲
(二)元曲
1.概况:元曲包括 综合性的艺术。 2.代表:关汉卿的《 窦娥冤 马致远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件(共36张PPT)
经济发展与繁华的都市生活
城市 发展
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市民阶 层扩大
对文化娱乐 多样性需求
内在 动力
城市商业活 动空前活跃
街道宅巷开店 早市夜市不绝
都市生活的便利
物质 基础
物瓦 质子 文 化勾 生栏 活 丰杂 富剧 多表 彩演
感受宋词 朗诵《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词的特点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 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 歌唱。
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 格式,叫作词牌。
苏轼
宋词的内容变化
辛弃疾
北宋前,大多描写女性伤离 怨别的心境和花前月下的景 色。
从北宋开始,变化较大,风 格多样,内容广泛。
著名词人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 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研读教材:元曲出现于何时? 包括哪些形式? 有何特点?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 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 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舞蹈、 动作、念白融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综合性 的艺术。
著名戏剧家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 剧《窦娥冤》
关汉卿
《窦娥冤》
《• 《窦窦娥娥冤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
早上:在家挂彩灯。 白天:到大相国寺逛庙会,
看皇家乐队演出, 在街上看划旱船表演。 晚上:看灯展。
想一想:这里有猜灯迷活动吗?
你知道以下诗句描述的是哪些节日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中秋节
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 ——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
元宵节 端午节
2、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原因?
七年级初中历史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01知识管理知识点1“推恩令”的实施原因:西汉初,________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
地方上的________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
这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措施:汉武帝采纳________的“________”建议,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________制定封号。
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其他措施:汉武帝还建立________制度,监视13个州部内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作用: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知识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者奉行“________”的政策,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
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________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影响:从此,________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知识点3盐铁专卖目的: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措施:汉武帝把________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
还在全国各地设___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________。
作用:这些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________基础。
知识点4北击匈奴背景:秦末汉初,蒙古高原的匈奴族在首领________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高原,并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由于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________”。
概况:________组建强大的骑兵队伍反击匈奴,在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后地区后,汉军继续北上出击匈奴。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主要表现,知道宋朝就有春节等传统节日,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视频《东京一日游》,了解北宋东京这一大都市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收集宋词、元曲代表作节选,体会其风格特色,提高鉴赏力。
表格填写,对比史学两司马的作品和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宋元时期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
宋词和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
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认识文学源于生活,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
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瓦子和勾栏;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播放微视频《东京一日游》,让学生了解北宋东京的繁华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北宋东京会出现这样的繁华景象?二、新课内容展示(20分钟)1. 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10分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的繁华景象,包括市场、商业活动、传统节日等。
引导学生了解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探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宋词、元曲的特点及代表作家(10分钟)介绍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如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等。
展示宋词、元曲的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关汉卿的《窦娥冤》等,让学生体会其风格特色,提高鉴赏力。
三、课堂活动(15分钟)1. 表格填写:让学生对比史学两司马的作品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成就。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课堂笔记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宋元时期的都市发展1.1 北方的都市- 北方最早发展的都市是洛阳和长安,宋元时期,河北、河南等地也出现了很多繁荣的都市。
- 远古时期崤山文化形成了九州山川图,成为中国最早的地图。
- 百年间洛阳大集盛行,得益于“交通畅达,水陆兼便”的黄河优势。
- 晋商商业网络十分发达,航海贸易也非常繁荣。
1.2 南方的都市- 南方地势平川,水系发达,加上气候温暖,自然条件较好,城市发展也比较迅速。
- 江南以城市化程度最高,其中苏州嘉兴杭州成为“江南三大阔气”如今仍然影响深远。
- 粤东近闽西,福建的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无论在文化还是商业上都十分繁荣。
1.3 合肥、九江等新兴城市- 合肥在宋、吴两宋时期,是一片荒地,元代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都市。
- 九江在元代成为一个州府,后来发展为一个繁荣的都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商人都到九江进行贸易。
二、宋元时期的文化2.1 文化传承- 南北朝时期,避难民心的禅宗、道教、占卜术等在中原地区繁荣发展起来。
- 随着唐太宗的改革,佛道儒三教并行,唐宋时期儒学成为主流,多才多艺的文化人徐再思、苏东坡等都是儒学代表。
- 宋元时期,文化得到了更为繁荣的发展,提出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以及诗歌、文学、书法、绘画等的创作和艺术创造。
2.2 杂集文化- 杂集文化是指将不同学科交叉,不同思维方法融合在一起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也是“宋元理学”的一种文化形态。
- 理学界在承袭传统儒学的同时,大胆吸取道家、佛教、纯阳、心法、初学等各种学术思想,形成全新的、不同于以往的理论体系。
- 宋代王安石、欧阳修、周敦颐、程朱理学等人注重人性,元代李时中、偶得、陈致中等人却将关注点从 theermax文化及为主,提倡“窃论”、“尝鉴”、“刍议”等杂集文化。
2.3 经学研究- 宋代的程朱理学和孟子学派,注重祸福哲学,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初中7下历史第12课教案
1. 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及其特点。
2.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3. 了解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4. 掌握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教育制度。
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2. 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幅古代中国地图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地理位置及历史背景。
二、教学探究(25分钟)
1. 讲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组织和各级官员的职责。
2. 分组讨论,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对比讨论。
3. 学生自主学习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制作PPT进行展示。
三、拓展延伸(15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封建社会的礼仪和教育制度。
2. 学生展示研究成果,交流讨论。
四、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文章,并分析封建社会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了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课件
文天祥(1236-1283年) 文天祥祠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抗元英雄文天祥 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 我们学习?
二、元朝大统一
1. 忽必烈建元朝
2. 元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元世祖采取了哪些发展 经济的措施?元朝社会经济 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有哪些?
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表 现
元大都是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泉州是对外贸易最大港口
议一议,元朝的统 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时民族大融合的有利条 件是什么?表现在什么地方?
条件: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 婚姻,逐渐融合 表现: 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元朝的纺纱机
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城市
元大都平面 复原图
《马可· 波罗行记》记 载了大都的繁荣
泉州古港
泉州古清真寺
忽必烈即元世祖(1260— 1294年在位) ,1271年定 国号为大元,1279年统一 全国。
知识巩固
畅想天地
自己动手
知识巩固
简述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 因及表现。
成吉思汗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政权
1206年 成吉思汗 建立蒙古汗国
2. 成吉思汗和继任者的扩张战争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召开军事会议
蒙古兵头盔 蒙古将士征战图
蒙古兵押送俘虏图
成吉思汗和他的继任者先后灭西夏、 金,降伏畏兀儿、吐蕃,攻占大理。
大理城
三次西征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
2023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里的勾栏瓦舍)前面我们学习了宋代的政治、经济等内容、在经济里,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那么,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
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万千气象的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一)概况1.(多媒体出示问题:宋代都市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
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二)瓦子2.(多媒体出示材料,瓦子的名称的来历)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材料:什么叫“瓦舍”呢?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十九中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3.(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的基本情况介绍)读材料,学生抢答瓦子的基本情况答案提示: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4.(多媒体出示问题,瓦子兴起的原因)结合教材分析讨论瓦子兴起的原因答案提示: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七年级历史下第12课
阅读课本68页内容,动脑思考, 归纳总结:
元世祖在农业、交通运输、 商业对外交往方面方面各采取 了哪些措施?
农业
1、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2、治理黄河。 3、推广棉花的种植。
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 交通运输 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新运河, 开辟了海运。
商业 大都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
的大都市
成吉思汗之死
公元1227年7 月,成吉思汗在攻 打西夏的战争中, 病逝于清水县六盘 山。他临终前向诸 子讲述了联宋灭金 的战略,同时叮咛 诸子在他死后秘不 发丧,以稳定军心, 及避免西夏军因此 而增强反抗的斗志。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 个人?他对蒙古有什么样的贡献?
亚洲人眼中 的成吉思汗
“有人认为,由于有了蒙古 人,人类才第一次拥有了 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强不 拔、勇猛无敌的精神和机 智敏捷的性格却塑造了伟 大的成吉思汗。同样,我 也赞成一些人的评价,网 络还未出现的七百年以前 的蒙古人,却打通了世界 各国的关系,建立了国际 往来关系。” ——金大中
1)1206年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2)建立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 3)创制蒙古文字;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忽必烈
蒙古军队相 继灭亡西夏 和金。1271 年,忽必烈 建立元朝, 定都大都, 忽必烈即元 世祖。1276 年,元军占 领临安,南 宋灭亡。
元朝统一全国 1271年,忽必 蒙古 烈建立元朝, 后定都大都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 管辖澎湖和琉球。 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建立后民族大融合表 现在哪些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宋著名词人:苏轼
北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 并称“三苏”。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 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编年体 通史《资治通鉴》。记载 了从 战国 到 五代 共1300多年的 史实。 与 司马迁 并称“史学两司马”。
朝代 人物
著作
体例
内容
西 司马迁 《史记》 纪传体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
汉
史,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豪迈而飘逸,“……豪放派 ”。
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2.宋著名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间,她的词风 委婉、细腻、清秀。代表作: 《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 觅》
前期:多写自然风光、夫妻感情 后期:充满血泪,反映战乱带来
的灾难,书写忧患情怀。
无忧无虑 开朗活泼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春节
二、 灿烂的 文学艺术
楚辞 汉赋(散文) 晋书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宋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 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 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 形式之一。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苏轼、李清 照、辛弃疾等 。
想一想,
三个著名词人 的风格是什么?
宋
李清照
词 两宋之交
《声声慢·寻 寻觅觅》
特点(或内容)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课件 北师大版
中 心
苏湖地区
景德镇等
汴京
学习目标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 支持的地区. 2、原因: 1 社会的相对安定;
2 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较 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3 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业
1
手工业
2
商业
3
海外贸易
4
原 因
1生产工具改进 2水利的进步 3耕作技术提高 4劳动力大量增加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1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农业与手工 业的进步 2周边民族兴起与强大 3造船与航海技术先进 4政府的鼓励政策
表
现
1铜、铁的质量和数 1城镇的出现; 1蕃客,蕃坊,蕃市 2城市的繁荣; 出现 量居世界最高水平 2外贸港口的出现 2、煤的开采居世界 3市舶司的出现 2水稻跃居粮食产 第一 3纸币的出现 4外贸范围广 3瓷器畅销世界 量首位 1优良水稻品种占城水稻种植普 遍推广 五大名窑 杭州 泉州 广州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七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知识拓展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内容
体例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叙述从战国到 五代的历史
编年体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叙述从黄帝到 汉武帝的历史
纪传体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纪传体),并列为中国史学 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拓展延伸
宋元时期的书法和绘画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D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丰富多彩
3.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 (C )
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
繁华的都市生活——瓦子
瓦舍(瓦子)者,为其来时瓦合,去时瓦 解,易聚易散也。—[宋]吴自牧《梦梁录》
瓦子《清明上河图》勾栏
算命解字 说书
瓦子: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药材
旅店
吹口哨 舞蹈
勾栏:专供演出的圈子
说书
Kuǐ lěi 吹笛子 击节板
傀儡戏 元墓出土杂剧陶俑
吹 口 哨 、 舞 蹈
吹 笛 、 击 节 板
)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2、从文学作品看,宋人恐怕是迄今为止最多情的。试读:“伤高怀远几
时穷?无物似情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这一时期,最耀目的文学体裁是( )
C A.赋 B.诗
C.词
D.小说
3、关于“瓦肆”(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
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12课
唐朝疆域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 中央 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 —管 邻北行省 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的派出机构 —管辖 11个行省
北海
琉 球
澎湖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元朝设立行省的意义是什么?
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空前辽 阔的疆土,尤其是把今蒙古、西藏、 新疆东部及南部、海南岛,台湾以及 东北边远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范围之 内,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 联系,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 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 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与元朝行省制度 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其影响深远。
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 合,主要表现在那些地方?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4、回族开始形成。
民族融合的发展
4、中华民族的大家族里又 增添了一员——回族
从唐朝时就居住在 波斯人 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 人,信仰伊斯兰教,后 阿拉伯人 汉人 和汉族、蒙古族、畏兀 回 儿等互通婚姻,互相融 合,最终形成了这个新 蒙古人 畏兀儿 的民族 ——回族。
小结思考: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 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 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民族 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中外交往频繁。
1.元朝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2.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 A.蒙古族 B.畏兀尔 C.回族 D.藏族 3.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4.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上的正式 行政区,是在( ) A.唐 B.元 C.明 D.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课件 (共32张PPT)
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 60余座,殿堂屋宇四 五百间。该寺每月开 放5次,供“万姓交 易”。大门附近卖飞 禽走兽,二、三门卖 日用杂货,靠近佛殿 的地方经营笔墨,两 廊卖织绣、珠宝等, 殿后交易古玩、字画 和书籍。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 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大 的瓦子,可容几千人。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 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元 时期 的都 市和 文化
1.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瓦子勾
栏,终日喧嚣不已。这种热闹的城
市生活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
2.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宋代高度 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 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开封的普通市 民能做到的是( )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②元宵节看 彩灯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 ④去瓦 子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仅在商 业、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发 达,而且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 彩的景象。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
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市当时 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 国寺,场地宽阔,可容万人,每月 举行多次庙会。寺内外人流如潮, 进行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 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元宵节时, 相国寺的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 队演奏,吸引着众人前来观赏,热 闹非凡。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 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 和南戏。元曲把音乐、歌舞、 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 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代 杂剧作家有200人左右,剧 目600种左右,现存的有150 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优秀课件
“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
马 致 远 郑 光 祖 白 朴 关 王 汉 实 卿 甫
《汉宫秋》 《倩女离魂》 《墙头马上》 《窦娥冤》 《西厢记》
《天净沙·秋思》
你愿意生活在宋元时期吗?说说理由?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学者汤因比 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因而宋 朝是十足的‘东方文艺复兴时代’。 ——宫琦市定《东洋近代史》 13世纪(宋元时期)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 、工艺技术诸领域……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 作蛮夷之邦。 ——法国谢和耐
元 旦
元 宵 清 明
端 午
七 夕
中 秋
重 阳
学习与 探究
瓦子兴起的原因?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 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东京、临安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材料三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 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你愿意生活在宋元时期吗?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英国学者汤因比 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 的普及。 ——宫琦市定《东洋近代史》 13世纪(宋元时期)的中国……在社会生活、艺 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具有一切 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 ——法国谢和耐
Hale Waihona Puke 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
辛弃疾
猜一猜:以下四首 词分别是谁的作品?
品一品:大声朗读 喜欢的作品,谈谈自己 的理解与感想。
作品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024版七年级历史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有了可能性。
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新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在董仲舒看来,天下所有的权力应该归于谁呢? 材料:《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董仲舒传》
“大一统”思想。
天下所有的权力应该归于皇帝。
材料: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 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1. [德阳中考改编]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
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
力”。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
主要措施是( A )
A.行推恩
B.设刺史
C.行分封
D.分郡县
2. [周口商水二模]这一政策的出台,造就了汉武帝时
期“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局面,从而有力抑制
了豪强大贾,并为对匈奴作战提供了强大的财政支
“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 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02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
乘牛车。 ——《晋书·舆服志》
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政治上巩固 了大一统。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 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 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
①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 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②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 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什么叫做“大一统”?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各方面 的统一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 大都市。
- 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 市民阶层的兴起。
-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 开封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瓦子。
- 含义: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 内部设置: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蹴鞠的等。
- 意义:瓦子的出现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反映了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 传统节日。
- 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 春节: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受重视。
元旦前几天,人们就洒扫庭户,准备过节。
除夕夜,百姓要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画,贴“桃符”。
合家围炉而坐,饮酒唱歌,直到天明,称为“守岁”。
元旦那天,盛行燃放鞭炮,穿新衣,往来拜年。
二、宋词。
1. 含义及特点。
-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2. 发展历程。
- 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3. 著名词人。
- 苏轼:- 生活年代:北宋。
- 李清照:- 生活年代:两宋之交。
- 辛弃疾:- 生活年代:南宋。
三、元曲。
1. 组成部分。
-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 著名剧作家 - 关汉卿。
- 生活年代:元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吉思汗铁木真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讨论活动
• 1、元朝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定都在哪? 什么时候完成中国统一的? • 2、文天祥的哪些诗歌表现了宁死不屈的决心和 浩然长存的正气? • 3、元朝建立后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 4、马可波罗是哪个国家的旅行家?他的游记叫 什么? • 5、元世祖建立了怎样的行省制度?目的是什么? 有何意义?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重点难点
• 1、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 2、难点:行省制度。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主要内容
•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讨论活动
• 1、蒙古草原是什么时间统一、建立蒙古国的? • 2、蒙古国第一任大汗是谁?尊称叫什么?他为 什么会得到后人的崇敬?
蒙古族
蒙古人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铁木真统一蒙古
铁木真(1162—1227),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 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取名铁木真。 经过多年征战,最终打败了周围各部落,统一了蒙古。
成吉思汗铁木真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1206年,召开蒙古贵族大会,建立蒙古国,铁木真被 推举为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后追封为元太祖。 蒙古草原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走向了团结和平。
发展交通运输 设立行省制度 设中书省、行中书省 抗元英雄 文天祥
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 《过零丁洋》《正气歌》
《马可· 波罗行纪》
波罗 对外交往 马可·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 元世祖建立了怎样的行省制度?目的是什 么?有何意义?
课外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谢合作
再见
作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回族的形成 唐朝以来,定在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 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互通婚姻,逐 渐融合,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课时小结
人物 年代 事件 蒙古的兴起 成吉思汗 1206年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元朝的建立 忽必烈 1271年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1276年 灭掉南宋,统一中国 重视农业
忽必烈建立元朝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 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 大都,忽必烈为元世祖; 1276年,元朝灭掉南宋。 忽必烈生活于蒙古帝国的黄 金时代。和他的祖父成吉思 汗无疑是两个最显赫的蒙古 人。经过不断的蚕食,建立 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 其疆域北部从朝鲜半岛一直 延伸到俄罗斯西部,南部从 缅甸一直到达伊拉克。他们 的军队曾一路打到今天的波 兰和匈牙利。在此过程中, 他们消灭了当时世界上最强 大的王朝,包括金朝和南宋、 阿巴斯、花剌子模等,统治 了欧亚大部分地区,并对其 他地区形成威胁之势。
蒙古统一全国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1206年建立蒙古国 灭西辽 灭金 忽必烈1271年建 立元朝定都大都 灭西夏 收吐蕃 1276年灭南宋 统一全国 收大理
文天祥抗元 文天祥在元军南下进攻临安 时组织军队坚持抗元。他兵败 被俘,押解途中,吟成《过零 丁洋》一诗,表达宁死不屈的 决心。囚禁在大都时,仍毫不 动摇,写下浩气长存的《正气 歌》,表现出崇高的气节,最 后被杀害。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 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 青史。“汗青”指“史书”。
元世祖发展经济的措施 元世祖重视农业的措施: 禁止圈占农场作牧场。 治理黄河。 推广棉花种植。
成效: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元世祖发展粮食运输的措施: 开凿新运河。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开辟海运。 成效: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大都
通惠河
通州 渤海 直沽
运河: 杭州——大都 海运: 刘家港——直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中 国 历 史
(人教版)
盐城市步凤中学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复习
11、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宋代社会风貌 衣食住行 类别 状况
服饰 宋初节俭后来奢侈;短衣;缠足。 饮食 北方面食为主,南方稻米为主。
住宅 民舍简陋,官宅豪华。
出行 多用牛车;邸店很多。 社会生活 瓦子 城市里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勾栏 专供演出的地方。
民族融合的发展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汉族外迁边疆——开发边疆 主要表现 边疆各族内迁——在中原、江南同汉族杂居 汉化——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 回族形成——信仰伊斯兰教,波斯、阿拉伯 意义:民族融合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中经隋、 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 进入了新的阶段,是在前代基础上的进一步大融合。 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是我多民族国家 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趋势。
元朝疆域和行政区划
岭北行省
辽 阳 行 省 中 大都 书 省
陕 西 西藏 四行 河南行省 川省 江 宣政院辖地 行 浙 江 行 省 湖 西 省 广 行 行 省 云南 行省 省
甘肃 行省
琉 球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讨论活动
• 1、元朝的统一和“民族融合的发展”有什么 联系? • 2、民族融合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有 何意义和作用?
节日 春节(元旦)最受重视。Fra bibliotek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建立过 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 • 2、培养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 3、认识成吉思汗统一并建立蒙古政权 对蒙古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天祥在 反元斗争中表现出的高尚气节。
东
临清
会通河 东平
刘家港 海 杭州
元朝的粮食运输逐步 以海运为主。
马可· 波罗 马可· 波罗,意大利著 名的旅行家、商人,在元 世祖时来华,游历了十七 年,其著名的《马可· 波罗 行纪》记述了许多的中国 见闻,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 方的热烈向往。
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世祖设置行省制度: 目的:为管辖辽阔的疆域,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 中央设中书省:大都及其附近地区,作为全国最高的行 政机构,管理全国的行政事务。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 机构,作为一种军政司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其长官在中 书省的直接领导下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政和司法权。 元政府在福建行省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 事务。西藏自元朝后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地方行政区。 意义: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