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新课导入
当非 亡亡 国国 之之 运君
人教版 七年级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 2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重点) 3 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难点)
知识讲解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知识讲解
表现三:宦官专权。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 公侯驸马途遇内官
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 (宦官),反回避之,且
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 称以翁父。至大臣则并叩
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
头跪拜矣。
全部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
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赵翼《廿二史札记》
“明朕思自宗登年极号十崇七祯年(,1虽62朕8—薄1德64匪4躬),上勤干于天政 事咎,生然活皆节诸俭臣,误但朕生,性致多逆疑贼,直执逼政京能师力。有朕限死, 无法面挽目救见衰祖微宗的于大地明下王,朝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 (1611—1644)
煤山(今景山) 景山公园歪脖子树 景山公园明思宗殉国处
知识讲解 表现四: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东林党争”
知识讲解
表现五: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明朝中叶后,皇帝、王公、勋
戚、宦官所设置的庄田数量之多,
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在占田的
过程中,他们强夺农民的产业,烧
毁房屋,铲平坟墓,砍伐树木,逼
明代《流民图》(局部)
得很多人逃离家乡。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
B. 政治清明
C. 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第17课明朝的灭亡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B.经过C.结果D.影响2.明朝末年,统治愈加腐朽,终于爆发了农民大起义,最先爆发于( )A.陕西北部B.河南中部C.四川地区D.东北地区3.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在陕北的原因是( )①连年发生大旱②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③官府不顾民众死活④宦官专权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描述的是老百姓对明末起义军的欢迎与支持。

“闯王”指的是( )A.陈胜B.吴广C.张献忠D.李自成5.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占领了西北、华北,成为各地起义军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建立起___政权( )A.大顺B.张楚C.西夏D.大元6.李自成建立政权的地点位于今天陕西省的( )A.北京B.南京C.西安D.洛阳7.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导致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这里所说的“明军将领”是( )A.张献忠B.吴三桂C.努尔哈赤D.皇太极8.清朝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蒙古族B.党项族C.契丹族D.女真族9.1635年,(____)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次年,改国号后金为清。

( )A.忽必烈B.努尔哈赤C.康熙D.皇太极10.清兵入关的“关”是指( )A.嘉峪关B.玉门关C.函谷关D.山海关11.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是在( )A.16世纪40年代B.16世纪60年代C.17世纪40年代D.17世纪60年代12.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摘自《杨文弱先生集》材料二(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pdf,含解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pdf,含解析)
材料三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他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 1635 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 年,改国号为清,为下阶段大清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结合材料一、二,说出努尔哈赤的功绩。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 处。
D.李自成
5.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起义军( )
A.进入西安时 B.进入中原后
C.进入成都时 D.进入北京时
6.李自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的时间是( )
A.1628 年
B.1643 年
C.1644 年 D.1645 年
7.下列有关李自成起义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起义军进入中原地区 ②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 ③起义军占领西安 ④起义军进攻北京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8.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 20 年,明朝
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食物
短缺。”该观点是( )
A.正确的
B.不完全正确的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
12.下列朝代、建立时间及其建立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秦朝——公元前 221 年——刘邦 B.西晋——317 年——司马睿
C.南宋——960 年——赵构
D.清朝——1636 年——皇太极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在位 48 年,竟然有 20 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

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的杰出首领是()A.完颜阿骨打B.努尔哈赤C.铁木真D.皇太极2.纪录片《努尔哈赤》讲述了努尔哈赤从出生、成长到起兵,最后兵败宁远、含恨离世的传奇一生。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努尔哈赤事迹包括()①统一女真各部②改女真为满洲③建立后金④推翻明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杀牛羊,备酒菜,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上述是引自《石匮书后集》一书的一段材料,材料中的“闯王”是指()A.陈胜B.刘邦C.黄巢D.李自成4.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历史上,哪一关键因素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皇帝梦”?()A.崇祯皇帝自缢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强烈5.下列表格从某一角度反映了中国几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①是()起义名称口号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①均田免赋太平天国运动有田同耕,有饭同食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A.楚汉之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6.“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一歌谣出现在()A.唐朝末年B.元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前期7.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因为()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8.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

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

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日益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起义频发D.遭遇连年灾荒9.归纳概括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人教新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 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 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 。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 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李自成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 军的主力军。 ①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 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起义军英勇 作战,纵横于 河南、湖广等 10余省。
大金 ,史称后金。1635年,________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 ________
清 。 为________ 2.清军入关:明朝灭亡后,明将________ 吴三桂 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 山海关 交战失利,转战各地,最后 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________ 失败。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B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 则剥树皮而食…… 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 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答:由于天灾人祸,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 生活条件极其恶劣。
2.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是(
D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3.明朝灭亡后,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引清兵入关,夹攻李自成的军队,最后起 义军失败。这里的“将领”是( ) A.张献忠 B.吴三桂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4.1616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课件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17课明朝的灭亡作业课件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8
知识点三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 . 满 洲 兴 起 : 1616 年 , ⑤_努__尔__哈___赤__ 统 一 女 真 各 部 , 国 号 ⑥ __大__金______,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1635 年,⑦__皇__太__极____改族名为⑧____满__洲____,次年,改国号为⑨__清____。 2.明军将领⑩__吴__三__桂____投降清朝,并引清军入关,联合夹击李 自成。最后李自成失败。
17
5.明末农民起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是 因为( C )
A.李自成起义军推翻了明朝统治 B.李自成起义军活动范围非常大 C.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 D.李自成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Nhomakorabea18
6.小王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时间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0
材料三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 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顺政权取代 明朝而处于四面受敌的被动地位。而北京城内的大顺政权正忙于筹备李 自成做皇帝的登基大典,军士们则竞相追赃积财,准备还乡。面临强敌 压境,大顺军心涣散,失败不可免,李自成的“皇帝梦”最终还是断送 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A.皇宫建筑群的庞大 B.明朝军队的不堪一击 C.农民起义军失败的原因 D.清军大举入关的影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5
3.【山东临沂中考】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
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
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3年春部编版七下历史: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含答案解析)

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同步训练1.中国传统文化充满智慧,下列哪些历史事件能够体现出图片中的智慧结论?()C.清军入关、开元盛世D.明朝的灭亡、贞观之治2.“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上诉材料反映的是()A.黄巾起义B.大泽乡起义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3.“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

三月……十八日,进占外城。

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绕而死。

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隋末农民起义B.黄巢起义C.陈桥驿兵变D.李自成起义4.下列图片中①①①①对应的朝代分别是()A.秦、汉、唐、元B.唐、北宋、元、明C.唐、南宋、元、清D.唐、北宋、南宋、清5.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

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A.推翻了明王朝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D.建立大顺政权都城没有设在北京6.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①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①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①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A.①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7.明末流行一首民谣:“朝求升,幕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反映了()A.广大农民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B.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C.各级官吏对民众进行百般盘剥D.明末民族矛盾异常尖锐8.清初名臣张廷玉《明史》:“盗贼之祸,历代恒有,至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极矣。

”,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李自成始终是好的,老百姓都称赞他,因为他代表农民利益向地主阶级造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为大金的是( B )
A.皇太极
C.阿骨打
B.努尔哈赤
D.铁木真
明末大旱和鼠疫
当时除了原有的征税,还加派了对辽东作战的“辽响”、训 练军队的“练响”和镇压人民起义的“剿响”,合称“三响”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李自成起义过程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 主力军。 ①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②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 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③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 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 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 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清。
努 尔 哈 赤
皇 太 极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清兵入关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 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机离京西行, 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答:李自成起义军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拥护的原因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还向 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这些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综合提升 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答:1.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李 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 王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明朝中后期,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社会动荡: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原因
( 1 )主要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2 )直接原因: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4.过程
( 1 )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 2 )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3 )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 4 )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5.结果:1644 年4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

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6.满洲兴起
( 1 )后金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 2 )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7.清兵入关
( 1 )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后,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

( 2 )李自成战败: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明朝的皇帝,有的纵情享乐,把政事交给宦官处理;有的酷爱木工……其中有一位皇帝,他20年不上朝,致使不少机构瘫痪,政事乏力,国势日衰。

他是( C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神宗
D.明熹宗
2.明朝中后期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B )
A.贫苦农民纷纷起义
B.朝政的混乱
C.土地兼并
D.外戚干政
知识点2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3.明朝末年爆发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原因包括 ( D )
①政治腐败②土地兼并③赋税沉重④遭遇天灾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图是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灭亡明朝的人物和时间是 ( B )
A.李自成1643年
B.李自成1644年
C.张献忠1644年
D.吴三桂1644年
知识点3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5.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逐渐崛起。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 D )
A.契丹
B.回族
C.匈奴
D.满洲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材料二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1 )材料一、二中的“闯王”指的是谁?
李自成。

( 2 )材料二中为什么说“近来贫汉难存活”?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严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统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等。

( 3 )“闯王”为什么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

课后巩固提升
1.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A.土地兼并严重
B.皇帝昏庸腐朽
C.奸臣把持朝政
D.宦官徇私枉法
2.明末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针对的是 ( C )
A.宦官专权
B.官员贪赃枉法
C.土地兼并,赋税沉重
D.皇帝疏于朝政
3.“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重科第,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

”发布这份檄文的起义军最有可能是 ( B )
A.张角起义军
B.李自成起义军
C.黄巢起义军
D.陈胜、吴广起义军
4.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

据图可知,他探究的是( A )
A.明朝灭亡的原因
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C.明朝时期的英雄
D.明朝老百姓的生活
5.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的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种植。

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不会灭亡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

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由材料可以得出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D )
A.官府赋税苛重
B.土地兼并导致农民破产逃亡
C.连年天灾
D.阶级矛盾的激化
6.某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明军将领、驻守山海关、引清军入关。

与这几个词有关的人物是 ( B )
A.朱元璋
B.吴三桂
C.耶律阿保机
D.努尔哈赤
7.判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错误的打“×”;正确的打“√”,并加以改正。

【×】( 1 )明熹宗时,朝政全都交给宦官刘瑾,其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改正:“刘瑾”改为“魏忠贤”
【×】( 2 )在明末各支农民起义军中,黄巢的队伍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改正:“黄巢”改为“李自成”
【√】( 3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改正:
【×】( 4 )皇太极建立了八旗制度,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

改正:“皇太极”改为“努尔哈赤”
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第一部分明亡清兴】
( 1 )图1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图2是改国号为清的皇帝,请判断他们是谁。

图1:崇祯皇帝。

图2:皇太极。

【第二部分揭竿而起】
明末的王朝,贪暴黑暗,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政局动荡不宁。

加上能干的边将屡遭排挤陷害,对清作战连年失利,国势大衰。

( 2 )根据材料,归纳明朝衰败的原因。

统治者贪腐残暴,农民起义,对清作战失利。

【第三部分鹿死谁手】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建立后金……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清军趁势入关。

( 3 )材料中后金改国号为清是哪一年?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军建立的政权的国号是什么? 1636年。

大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