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45张PPT)

的统治。
明末大旱和鼠疫
补充资料
原还东饷队和义合的称有 加 作 ” 的 镇当““的 派 战 、 “ 压时三剿征 了 的 训 练 人除饷饷税对“练饷民了””,辽辽军”起。,的 历 变 逐 此 的 点 灾 瘟后 同 、明 冷 年 降 。疫17朝 , 增 雨 整期 期 寒等世处 北 多 量 个至 , 流,纪天 中 、于 方 , 也 明此开明 风 农 直 末启 原 蝗后始朝 沙 业 抵 时中年 气 灾的间 温 、壅 收 秦 期原小中积成汉始中 与 水气冰国日锐以终候国北灾河气气方、甚降来伴持时候,”的随候农鼠续期,旱。最着下显牧疫,此著带、灾与低降万旱时, 天下大乱,狼烟蜂起。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的兴起
努 尔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 哈
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赤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
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
史称后金。国都赫图阿拉(现辽
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1635年,皇太极改女贞族为 皇
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国都 太
在盛京(今沈阳)。
极
努
课堂小结
政治腐败 原因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标志 军攻占北京
明朝 的
灭亡
建国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满洲
皇太极改国名为清
的
兴起 入关 明将吴三桂降清
李自成山海关失利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兴起:我国东北地区的 女真 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国:1616年, 努尔哈赤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3)发展:1635年, 皇太极 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 号为清。 2.淸兵入关(1644年):明朝灭亡后,明军将领 吴三桂 降清, 引清兵入关,并在 山海关 交战中打败李自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原因
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建立政权
明朝灭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后金的兴起 清的建立
清兵入关
评价迁移
1A..明皇朝帝灭昏亡庸的无根能本原因是(B.B政) 治腐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清的建立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 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 打仗,35岁登极,在位 17年,52岁去世,是清 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 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
爱新觉罗·皇太极 1592年----1643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 朝
的 灭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原因 起义的主力军
口号 建立政权 明朝灭亡
后金的兴起
清的建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明 朝
的 灭
李自成起义 推翻明朝
亡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表现 ①政治上日益腐败 ②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影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明朝逐步走向覆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梳理+练习题

第一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7课明朝的灭亡【知识梳理】(按照平时要求,把相关内容在书上逐页做好标记)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84-85页)1.政治腐败(1)时间:明代中后期(2)表现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当时皇室内部又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更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2.农民生活困苦的原因(1)法纪松弛: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2)兼并土地: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85-85页)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1)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2)陕西北部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2.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力量的壮大:(1)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
(2)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1)大顺政权的建立: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2)推翻明朝统治的时间:1644年4月(3)明朝末帝:崇祯(4)意义: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1.满洲兴起(1)女真壮大: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政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3)与明交战①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
②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
(4)清朝建立: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8张PPT)

李自成起义的结果
政治:1、皇权与专制达历史新高;2、首创内阁 制;
3、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王朝。 军事:重修长城。 文化:1、八股取士;2、文人市井小说大发展;
3、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科 技著作众多。 外交: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 阅读和3明、朝葡有萄关牙的攫书取籍澳,门探居讨住明权朝。灭亡的原因, 周一分享会见
_1__6_3__5__年,皇太极改族满名洲知为识_分__子__和__官_;员次。年清,改
国号为______。
吴
清军入关
三
桂
朝鲜书记官成以性:“(吴) 三桂以大寿外侄,颇有材略, 受君命守此城,为敌国所惮。 闻流寇陷京,称以复仇,举兵 入关,名则正矣,既入山海关, 战败以死,则志虽未伸,忠亦 可尚。而先卖其身,击走自成, 自结成合既课走文,,更这无段所话营描,述身了为哪降段 虏史,实为?天作下者之持罪什人么。样”的态度?
材料一 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 “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 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 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 材料二 当时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变 革,农业收入在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GDP中占比中 已经下降到40%左右,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 及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不断上 升。 材料三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认为 整个明代“基本是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大部分 时间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在90%以上”,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 材了料哪一些危在机明?代中期的嘉靖时,通行的社会准则
就已经是:" 贿赂盛行,先朝犹暮夜之私,而今 则白日之攫!大臣污则小臣悉效,京官贪则外臣 无畏。"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17明朝的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知识点: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原因分析、启示
-关键词:清朝建立、社会阶层变动、思想启蒙、政治清明、社会公平
-重点句:明朝灭亡引发思想家对国家兴亡、社会改革的思考,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
明朝的灭亡
一、背景
1.政治腐败
2.社会矛盾
3.外患
二、李自成农民起义
2.均田免赋、免差役。
3.政治影响、社会影响、思想影响。
二、简答题
1.明朝灭亡的原因:政治腐败导致国家机构失去民心,社会矛盾激化,外患不断消耗国家实力。
2.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过程:起兵反抗,提出口号,攻克多个城市,最终推翻明朝。对明朝的影响:加速明朝:加强政治清明,关注民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勇于改革创新。
2.教学评价:课后作业缺乏及时反馈,未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改进措施:
1.教学方法:增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评价:及时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针对多媒体教学的改进措施:
1.丰富多媒体资源:收集更多与明朝灭亡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制作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掌握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提高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2.思维品质: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政治腐败、社会矛盾等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认同:认识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4.价值观:从历史事件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国家兴亡与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特色创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说课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效果与反思
我在本课的讲授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并在 课堂教学中通过感情丰富的语言做铺垫,讲解适可而 止。如果把所有问题都讲尽讲透,就打消了学生思维 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懒于思考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学习,但不可以代替学生学习;要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思考,从而使自己 明白事理,掌握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就需要从 教师的讲授开始。所以历史课堂既离不开教师的讲授, 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回味的时间和实践。
同学们看课本84-85页,
思考: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和影响。
【设计意图】 教师设置问题,先让学生自己带 着问题去看书学习,把学习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主动参与课堂。初步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读图说史
政治腐败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看图说史的能力,学 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研读史料
满清军队进入山海关内、攻占北京这,一开环节始的统设治置中可国以充。分贯彻落实新
课改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
念,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意图: 设置思维导图进行小结,使学生对 本课知识有个清晰的脉络。同时对 课堂中学生想法与表现加以肯定和 表扬,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社会动荡不安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
课堂练习
题来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
难点,通过当堂练习,不仅
固了所学基础知识,而且使
1、下A.列重有文关轻明武朝,灭军亡事原弱因的叙述B不.正大确臣的、是宦(官结A)党生 为 提的 教 供营学 师 依私习 制 据效 定 。果 下得 节课以的及教时学反计馈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是 农民革命史中 一位伟大的人 物。他转战十 余年,推翻了 明朝的统治。
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 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 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一、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 明中期以后,政治腐败的表现有哪些?
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 动荡,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 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 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 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 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 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 ,被称为“闯将”。后来他 Βιβλιοθήκη 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 “李闯王”。
【灭亡原因】
材料 崇祯十七(1644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 顺政权后,即向北京进军。二月入山西,仅在宁武一战,即 破太原等地。三月,大同、宣府、居席降,迫至京师城下。 十七日,官军三大营先降,十八日,守城太监开门献城,十 九日,破皇城,朱由检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李自成起义军能够灭亡明朝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 重,农民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李自成提出“均 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起义军军纪严明,作战 勇敢等。
分组讲述李自 成的历史小故事
【原因】 阅读材料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 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 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明末农民起义为什么首先在陕西北部爆发?农民 起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精品【课件】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 (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联系?
针对土地兼并严重,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闯王受到人欢迎。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要求, 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 人民生活困苦 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
女真壮大,建立政权
•Jva8TLnOtD7!324^&*Jva8TLnOtD7!324^&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 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 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 、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 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 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明《流民图》(局部)
新授
材料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
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
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 鬼哭。 ——《豫变纪略》 材料二: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训遭旱灾的情形: 民争采山间蓬草而……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 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后来服成为起义队伍的领
袖,人称“李闯王”。
新授 “杀牛羊,备酒装,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
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1)(2)(4)D、(1)(3)(4) 5、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 ( C )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宦官
二、材料解析题:
1、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 有赞画于其间。”
(1)上文是什么意思?军机大臣有实权吗?
(2)军机处是谁设立的?有什么意义? 雍正时。 军机处的设立取代了议政王 大臣会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 进一步加强 。
2、 查嗣庭案
查嗣庭是雍正时的礼部侍郎,他在江南 主持科举考试时,出了一道考题“维民所 止”。这本是《大学》中的一句话,却被清 政府说是“维”“止”去了字头,是要砍雍 正的头。查嗣庭飞来横祸,被押入狱,死在 狱中。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众,其家属也被 流放边远地区。
一 一 维 维 止止
、
“胡中藻”案
2、“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1)写这句诗的进士被杀,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2)这种做法叫什么?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
影响是什么?
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A)、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B)、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 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7.君主集权的 强化
女真溯源:
肃慎——挹娄——勿吉 ——黑水靺鞨—— 女真——满洲
(商周——隋唐——明清)
本课历史线索:
后金 清 清军入关 (1616年) (1636年)(1644年)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赫图阿拉 沈阳(盛京) 北京
一、满洲的兴起
生活地区:我 国 东 北 兴起时间: 明 朝 后 期
二、清朝的建立 建立者:
皇太极
时 间:
1636 年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 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 是清太宗。
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 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 的统治。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 沈阳,后改称盛京。 1636年,皇太极称帝, 改国号为清。
1616年,努尔哈 赤在此建立“大 金”政权,史称 后金。
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时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最为严重。
1 、《明史案》 文字狱事例:
浙江富户庄廷龙修订前人遗著,取名《明 书》。书中叙述清朝入关前的史实,使用明朝年 号,并且保留了一些明朝将领抗击后金的事迹, 触怒了康熙帝。参加编写、刻印和销售这部书的 70多人全部处死。此前,庄廷龙已死。清政府下 令挖开他的坟墓,劈棺戮尸。李令晰为《明书》 作过序,被处死。明史案受株连的江南名士达 200 多人。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
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
2、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 的议政王大臣 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怎样的权力, 它对皇权有威胁吗?
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一 经决定,连皇帝也不能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它不仅使内阁形同 虚设,最主要的是它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大兴文字狱的后果:
1.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2.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 思想。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清朝文字狱和秦朝焚书坑儒 畅想天地 有何异同? 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强化专制皇权;
2、影响相同: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手段不同:一个是焚书坑儒,一个 是大兴文字狱。
这两句诗是写景的,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 为“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 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 才,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便把他处死 了。
臣为雍正帝时的进士,雍正八年十月, 有人告发臣的两句诗“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有反叛的意思,认为臣 是“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 不道.”结果,朝廷判臣斩立决,并烧毁了 臣的所有文稿。冤啊„„
列表比较秦朝 西汉明朝清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朝代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文字狱
知识点回顾: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努尔哈赤
一、满洲的兴起
统一女真各部、 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
二、清朝的建立 皇太极
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1636年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 2、大兴文字狱
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 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耶律阿保机 完颜阿骨打 元 昊 成 吉思 汗 (契丹,辽政权); (女真,金政权); (党项,西夏政权); (蒙古,蒙古国)。
1.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政权,推动本民 族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满洲的兴起 君主集权的强化 清朝的建立
军机处设立
文字狱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后金的建立者 (A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
2、改国号为清的是( B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
3、军机处是谁在位时设立的?( D )
A、努尔哈赤B、皇太极C、康熙D、雍正
4、清朝文字狱以哪几位皇帝在位时最残酷 ( B )(1)顺治(2)康熙(3)雍正
1644年,清 军入关,迁 都北京。
皇太极的主要功绩:
1.发展生产、改革内政、 重用汉人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2. 1636年称帝,改国号 为清。
假如你是清朝统治者,你将 采取哪些措施统治这个幅员辽 阔的多民族大国呢?
明朝君权的加强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1)改革行政机构: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 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3)实行八股取士。 2、建文帝加强君权的措施? 措施:实行削藩。 3、明成祖进一步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哪些? (1)迁都北京 2)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消藩。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军机大臣职责:
跪受笔录,传达皇帝的旨 意。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军机处设立的意义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 主集权的进一步强 化。
军机处的设 立,提高了 办事效率, 有好处。
设立军机处,官员们什 么都得听皇帝的,他们 的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 神都没有了,一点好处 也没有。
你同意他们谁的说 法,为什么? 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第一种说法,强 调了军机处起到君主集中大权、可以快速下达命令、避 免大臣办事扯皮、拖拉的作风。第二种说法,强调了军 机大臣什么都得听皇帝的,自己没有任何权力,从而便 丧失政治责任感和创造精神。如果将两种看法结合起来, 就更全面、客观了。
清朝的军机大臣与秦朝的丞相在职权上 有什么不同?
1.秦朝的丞相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一定的权力。 2.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只 能跪受笔录,不能独立行使权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
军机大臣的任务 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 旨意,而不能把自己 的意见夹杂进去。
有 述 机赵清 赞 缮 大翼代 画撰 于 , 臣说史 其 而 :学 只 不 。 能 供 军家 传 稍 [ ]
臣乃乾隆六年的进士,官至内阁 大学士,臣爱好诗词,常有感于心境而做 诗句,如“一把心肠论浊清”,奈何乾隆 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 前,是何肺腑?”结果,臣与族人被杀,祸 及师友。无从申辩,谁能还我清白?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
留人。”上面的两句诗是雍正帝 时的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 你认为诗里有什么问题吗?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 设置 内阁和六部 。
2、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3、为加强君主专制雍 正帝设立军机处。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1、军机处的设立
A、雍正帝时设立 B、乾隆帝时,彻底
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
军机处值房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三、君主集权的强化
1、中央政权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 2、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3、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4、为加强思想控制清统 治者大兴“文字狱”
•思想方面: 大兴文字狱
统治者从知识分子词章中 文字狱:
摘取只言片语,歪曲解释,
借题发挥,罗织罪状而兴起 的冤狱。
大兴文字狱
目的: 加强君主专制,从思想领
杰出首领: 努 尔 哈 赤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努 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 史称后金。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 阳,后改称盛京。
努尔哈赤主要事迹:
统一女真各部; 创建八旗制度; 建立后金政权; 迁都沈阳。
努尔哈赤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统一 了女真各部,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 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