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共17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的灭亡》课件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阅读书本P86,制作满洲 努
兴起的大事年表。
尔
哈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 赤
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皇 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 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 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
朝代 统一各部
建国 改国号 都城
元朝 成吉思汗 (铁木真) 忽必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2.经过: (1)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均__田__免__赋_”的口号。 (2)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__大__顺_。 (3)1644年4月,起义军 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__ _崇__祯自缢,明 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 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 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 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 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 当木匠。
我承认我是个 好木匠,不是
个好皇帝。
魏忠贤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 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 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 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 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 “木匠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阅读书本P86,制作满洲 努
兴起的大事年表。
尔
哈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 赤
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皇 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 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 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
朝代 统一各部
建国 改国号 都城
元朝 成吉思汗 (铁木真) 忽必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2.经过: (1)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__均__田__免__赋_”的口号。 (2)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 __大__顺_。 (3)1644年4月,起义军 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__ _崇__祯自缢,明 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明朝 的灭亡 》课件P PT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 说中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 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 起义,是国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 把国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 当木匠。
我承认我是个 好木匠,不是
个好皇帝。
魏忠贤
他自幼就有木匠的天分, 技术十分的好,很多的能工巧 匠做出的东西都不如他。
朱由校整天的和斧子、锯 子、刨子打交道,不仅制作木 器,还盖小宫殿,被世人称为 “木匠皇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PPT课件(共28页)

明武宗
刘瑾
明熹宗
魏忠贤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 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
明 熹 宗 爱 好 木 工 , 成 年 累 月 像 木 匠 一 样 制 作 木 器 , 当 时 内忧外患一 个不少(外有金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朝 政 全 都 交 给 宦 官 魏 忠 贤 。 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起义军英勇作战, 纵横于河南、湖 广等10余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 朝的灭 亡PPT课 件(共2 8页)
材 料 研 读: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 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幕求合,近 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起义
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
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
的主力军。
提出“均田免赋” 的口号,得到广 大农民的热烈拥 护。
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不许妄杀一人,不 得侵占民房,严禁 抢掠,还向贫苦民 众发放钱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 朝的灭 亡PPT课 件(共2 8页)
哪些朝代出现过宦官专权局面? 东汉、唐朝、明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 朝的灭 亡PPT课 件(共2 8页)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政治腐败
表现:
皇 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 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 朝的灭 亡PPT课 件(共2 8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 朝的灭 亡PPT课 件(共2 8页)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8张PPT)

材料一 明人所著《建业风俗记》记载,之前 “富厚之家多谨礼法,居室不敢淫”,而到嘉靖 末年“士大夫家不必言,至于百姓有三间客厅费 千金者,金碧辉煌,高耸过倍”。 材料二 当时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变 革,农业收入在一些发达的欧洲国家GDP中占比中 已经下降到40%左右,以纺织业为代表的工业经济 及以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所占比例不断上 升。 材料三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认为 整个明代“基本是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大部分 时间农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都在90%以上”,
明朝的灭 亡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 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材料 陕西与中原地 区相比十分贫困,万历 之后无年不灾,旱、涝、 蝗、风沙、地震、山崩、 瘟疫等这些人间灾难都 发“生(了李。 自成)不贪财利, 不好酒、色,脱粟粗粝, 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 苦。很能礼贤下士,纳 对人比善李言自。成”和--崇《祯明皇史帝》, 思考 闯王受百姓欢迎的原因。
--《皇权崇拜与古典中国的"逆现代化"》 材料三 夫财也,民之命也,取民之财是取民命 也。今穷天索产,罄地伐毛,尽宇宙间靡有留利。
政治腐败--《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 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 哪些危机?
明万历朝河南进 士、官员杨东明 (1548—1624年) 主持绘制的。 1603年夏,黄河 突发大水,虞城 张堤口决,“齐、 梁、淮、徐广大 地区数十县遭受 大水灾”,1604 年杨东明冒死上 疏且配置全套雕 版14幅画作组成 天的灾《人流祸民图》, 每幅图都配有文
谢谢您的聆听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4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明朝的灭 亡
政治腐败与 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 义
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 清兵入关
材料 陕西与中原地 区相比十分贫困,万历 之后无年不灾,旱、涝、 蝗、风沙、地震、山崩、 瘟疫等这些人间灾难都 发“生(了李。 自成)不贪财利, 不好酒、色,脱粟粗粝, 生活简朴,与其下共甘 苦。很能礼贤下士,纳 对人比善李言自。成”和--崇《祯明皇史帝》, 思考 闯王受百姓欢迎的原因。
--《皇权崇拜与古典中国的"逆现代化"》 材料三 夫财也,民之命也,取民之财是取民命 也。今穷天索产,罄地伐毛,尽宇宙间靡有留利。
政治腐败--《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
结合所学和材料,试着 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 哪些危机?
明万历朝河南进 士、官员杨东明 (1548—1624年) 主持绘制的。 1603年夏,黄河 突发大水,虞城 张堤口决,“齐、 梁、淮、徐广大 地区数十县遭受 大水灾”,1604 年杨东明冒死上 疏且配置全套雕 版14幅画作组成 天的灾《人流祸民图》, 每幅图都配有文
谢谢您的聆听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421.8.4Wednesday, August 04, 2021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课件(共16张PPT)

探究新知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请同学们在《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上标出“大顺”政 权建立地。画一画李自成农民军进军的路线,了解李自成起 义的大致经过。
探究新知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 备酒 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 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 成的起义军? 由于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 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 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不仅秋毫无犯,还向 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探究新知
材料四 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 职此之由。 ——《明清史料》 材料五 ( 明朝后期 )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 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鹊,尽洒鞭扑之血。黄埃 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燐,夜夜常闻鬼哭。 ——[清]郑廉《豫变纪略》卷二 材料六 数年以来,灾警荐至。秦晋先被之,民食土矣;河洛 继之,民食雁粪矣,齐鲁继之,吴越荆楚又继之,三辅又继之, 老弱填委沟壑,壮者辗转就食,东西顾而不知所往。 ——《明经世文编》卷四十四
上述材料分别明朝末年什么样社会现象? 皇帝昏庸,不理朝政和宦官专权体现了明朝后期 的政治腐败。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赋税苛重造 成社会动荡不安,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再加上陕 北连年灾荒直接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探究新知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探究新知
位于现北京昌平的李自成雕像 李自成( 1606 年 9 月 22 日— 1645 年 5 月 17 日),明末 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他童年时 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 1629 年)起义, 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 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 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7课-明朝的灭亡-(修订版).pptx

(2)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 成的起义军?
• 归纳:(1)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 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赋”口 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2) 李自成规定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 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还向贫困民众发放钱粮。(3)起义 军作战勇敢。
• 传统观点无原则地推崇农民起义,把历史上 的农民起义领袖都看作推动历史进步的大英 雄。由于李自成的农民军占领京城直接推翻 了明王朝的统治,所以李自成的“业绩”更得 到推崇。但威名赫赫的李自成只在京城维持 了一个多月即迅速败亡,许多学者都为李自 成惋惜。李自成最终成为悲剧人物。
•三、聚焦主题 合 作探究
(1)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 归纳总结:(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 败,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 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们结党营私, 争权夺利。(2)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 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3)土地兼并严 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4)沉重的赋税, 民众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
满洲的兴起和清兵入关
• 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 其中有创作更有“戏说”。有同学能说出清朝给 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有哪些吗?(留长辫子、 穿马褂等。注意指导同学区分历史和文艺创作, 勿受误导)而建立清朝的是满族。今天的满族是 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 期。(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 少数民族情况,回忆学习过的靺鞨族、女真族的 历史。)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 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 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 (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 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 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 清朝是怎样建立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习明朝的灭亡。
人教版新版七下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共24张PPT)

面的原因,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D )
A.明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明朝,推翻了明
朝统治 B.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使军事形势发生变化
C.明朝政府腐败,统治力量被削弱
D.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力量无足轻重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两个金政权,后人将其
分为金与后金。如果将两个政权进行比较,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都是女真人建立的 B. 建立政权的首领都改了族名
他继称闯王。
明朝末年,农民深受苦难,其中导致农民
流离失所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明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明神宗20多年不上朝
D
C.明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D.朝政混乱,土地兼并严重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
口号 , 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从根 本上反映了 C( A.土地兼并严重 B.赋税负担沉重 )
B)
C.两个政权的创建者都十分有作为
D.两个政权的建立时间相距约500年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 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 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 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明 宪 宗 元 宵 行 乐 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 表现:
皇
大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帝:
臣: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流 民 图
该图反映了明朝朝政混乱,百姓遭受重重 盘剥,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的悲惨情景。
李自成行宫及永昌通宝铜钱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
义领袖,童年时给地
主牧羊,曾为银川驿
卒,后为闯王高迎祥 部下的闯将,勇猛有
识略。高迎祥牺牲后,
A.明末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明朝,推翻了明
朝统治 B.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使军事形势发生变化
C.明朝政府腐败,统治力量被削弱
D.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力量无足轻重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两个金政权,后人将其
分为金与后金。如果将两个政权进行比较,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都是女真人建立的 B. 建立政权的首领都改了族名
他继称闯王。
明朝末年,农民深受苦难,其中导致农民
流离失所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明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明神宗20多年不上朝
D
C.明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D.朝政混乱,土地兼并严重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赋”的
口号 , 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这从根 本上反映了 C( A.土地兼并严重 B.赋税负担沉重 )
B)
C.两个政权的创建者都十分有作为
D.两个政权的建立时间相距约500年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明熹宗朱由校就是那个传说中 的木匠皇帝。他在位期间,外有金 兵的侵扰,内有明末的起义,是国 家最动乱的时期。 但朱由校却不务正业,不把国 家大事当回事,一心只想当木匠。
明 宪 宗 元 宵 行 乐 图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政治腐败 表现:
皇
大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帝:
臣: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流 民 图
该图反映了明朝朝政混乱,百姓遭受重重 盘剥,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的悲惨情景。
李自成行宫及永昌通宝铜钱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
义领袖,童年时给地
主牧羊,曾为银川驿
卒,后为闯王高迎祥 部下的闯将,勇猛有
识略。高迎祥牺牲后,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 (共17张PPT) (共17张PPT)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3日星期五上午10时41分54秒10:41:5421.8.13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10时41分21.8.1310:41August 13, 2021
明朝的灭亡
人物扫描
李自成幼年曾被舍入寺庙为僧, 后来又到地主家放羊。成年之后应募 到本县川驿充当驿卒,备受官府和豪 绅的欺辱。崇祯二年(1629年), 明廷下令裁减驿站经费,李自成被迫 离开驿站。
第二年,陕西灾荒严重,陕北米 价高涨,饥民大批流亡外地,不少人 投奔起义军。李自成遂率领本村饥民 ,投奔高迎祥,号称“闯将”。后来 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明末农民大起义 的杰出领袖。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0:41:5410:41:5410:418/13/2021 10:41:54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310:41:5410:41Aug-2113-Aug-21
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李自成为首的大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严肃军纪,稳定社会秩序。入城前“军兵入城,有敢伤 一人者斩,以为令”,入城后“敢有擅掠民财者,凌迟 处死”;
2.打击明朝的贵族官僚。将宦官司尽行驱逐出城,厂卫机 构一概废除。三品以上文武大官不予录用,严刑追赃, 追赃共得银7000万两;四品以下官员多数授职录用,让 他们自动捐输助饷;
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 一个转折点,也是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明朝的灭亡课件(共17张PPT)

D
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1636 ④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1644
Hale Waihona Puke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5 .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我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
王朝有( )
A.宋、元 B.元、清 C.元、明 D.明、清
B
部编人教 版
骨打的领导下,统一女真各部并建立金,在 1125年和1127年分别灭亡辽和北宋
图中两个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看图学史
看图学史
1616年
努尔哈赤统一 女真,建立大 金,史称后金
1635年
皇太极改女 真为满洲
1636年
皇太极改国 号为清
1644年
吴三桂降清,引 清兵入关,李自
成兵败被杀
清兵入关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 土地兼并、
原 因
阶级尖锐
李自成成 内
为起义主 力军
爆 发
忧
1644年攻 明 克北京, 亡 明朝灭亡
明朝的灭亡
课堂小结
满洲兴起
1636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外 1635 患
1616
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立后金。
清兵入关,吴三 桂、清兵联合败
李自成
课堂巩固练习
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等。
启示
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 以得到哪些启示?
主要原因: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 灾害等。
启示: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 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
原因
课堂笔记
经过
温故知新 起源于东北的女真族,12世纪时在首领完颜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 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历史上 我们还学过哪些农民起义? 都建立那些政权?这些农民起义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 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 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 又 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参考84页第一段和“相关史事” 思考: 明代中后期朝政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
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把持大权 皇室内部:
秦末农民起义、东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 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
明朝腐朽的专制统治,朝政腐败,统治者的暴政,民不 聊生,自然灾害频发
腐败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会对我们
的党和国家造成巨大危害。我们应该借鉴 什么?
• 陈胜吴广起义 • 黄巾起义 •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起义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陕北起义
李 进入 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自 成
攻入 西安 : 建立政权,国号 大顺 。
起 义
攻入 北京 :(1644年)
明朝灭亡:崇祯帝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 276 年) 明将 吴三桂 降清,引清军入关
失败:李自成在山_海__关_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 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 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参考85页第二框题第一段小组讨论: 1、“乱之生也”的“乱”指的是什么?
明末农民起义
2、“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②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根本原因)
③陕北连年灾荒,官府不顾人民死活 (直接原因)
3、“乱”的主力军是谁领导的?
李自成(“李闯王”)
1、参考84页第一段和“相关史事” 思考: 明代中后期朝政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
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把持大权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 2、参考课本85页第一段
• 思考: • 朝政的腐败对社会造成怎样的 影响?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 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1、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
“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C)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2、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B李自成占领北京 C清军入关 D皇太极改国号清
( B)
口对后金作战,加征“辽饷”;借口剿灭农民起义, 加征“剿饷”;借口训练军队,加征“练饷”;合称 “三饷”。三饷的总额大大超过正常赋税。人民怨恨 至极,唱出这样一首民谣:“老天爷,你耳又聋来眼 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进话。杀人放火者享着荣华, 吃素念经的活活饿杀。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 吧!你塌了吧!”
大臣们: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 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 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zhe)骂者, 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明史 刑法志》
回顾所学历史,在哪些朝代出现过 宦官专权的局面?
东汉末年 唐朝后期 明朝后期
问题: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的根源是什么?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皇帝昏庸 大臣党争 皇室争权
统
治
明朝腐 (中后期)来自败社 控制力弱 会 贪赃枉法 动 荡 土地兼并
宦官专权
流离失所
总之,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这些导致: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乱之生也” 。
史料阅读
明朝后期赋税特别沉重,在正常赋税外,明政府借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 , 史称 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 清 。
2.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后,明将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 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 山海关交战失利,转
战各地,最后失败。
(1)明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 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社会矛盾尖锐。 (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3)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 (4)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 历史上 我们还学过哪些农民起义? 都建立那些政权?这些农民起义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 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然 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 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 又 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参考84页第一段和“相关史事” 思考: 明代中后期朝政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
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把持大权 皇室内部:
秦末农民起义、东汉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农 民起义、元末农民起义
明朝腐朽的专制统治,朝政腐败,统治者的暴政,民不 聊生,自然灾害频发
腐败问题如果继续发展,会对我们
的党和国家造成巨大危害。我们应该借鉴 什么?
• 陈胜吴广起义 • 黄巾起义 • 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起义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
陕北起义
李 进入 中原 :提出“均田免赋” 口号
自 成
攻入 西安 : 建立政权,国号 大顺 。
起 义
攻入 北京 :(1644年)
明朝灭亡:崇祯帝 自缢(明朝统治长达 276 年) 明将 吴三桂 降清,引清军入关
失败:李自成在山_海__关_交战失利,最后失败。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 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 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参考85页第二框题第一段小组讨论: 1、“乱之生也”的“乱”指的是什么?
明末农民起义
2、“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 ②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根本原因)
③陕北连年灾荒,官府不顾人民死活 (直接原因)
3、“乱”的主力军是谁领导的?
李自成(“李闯王”)
1、参考84页第一段和“相关史事” 思考: 明代中后期朝政的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
皇帝: 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宦官把持大权 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大臣们: 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 2、参考课本85页第一段
• 思考: • 朝政的腐败对社会造成怎样的 影响?
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 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 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1、大一统王朝屡屡被农民起义推翻,一再印证了
“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农民起义的共同点是( C)
A以民间宗教为组织形式 B带有反对民族压迫的特色
C为反对苛政而举兵
D以平等的口号相号召
2、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B李自成占领北京 C清军入关 D皇太极改国号清
( B)
口对后金作战,加征“辽饷”;借口剿灭农民起义, 加征“剿饷”;借口训练军队,加征“练饷”;合称 “三饷”。三饷的总额大大超过正常赋税。人民怨恨 至极,唱出这样一首民谣:“老天爷,你耳又聋来眼 又花,你看不见人,听不进话。杀人放火者享着荣华, 吃素念经的活活饿杀。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 吧!你塌了吧!”
大臣们: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 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 番人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磔(zhe)骂者, 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
——《明史 刑法志》
回顾所学历史,在哪些朝代出现过 宦官专权的局面?
东汉末年 唐朝后期 明朝后期
问题:宦官专权 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的根源是什么? 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
皇帝昏庸 大臣党争 皇室争权
统
治
明朝腐 (中后期)来自败社 控制力弱 会 贪赃枉法 动 荡 土地兼并
宦官专权
流离失所
总之,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这些导致:
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乱之生也” 。
史料阅读
明朝后期赋税特别沉重,在正常赋税外,明政府借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 大金 , 史称 后金。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满洲 ;次年,改国号为 清 。
2.清军入关
明朝灭亡后,明将 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与清军 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 山海关交战失利,转
战各地,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