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项目引领 措施有序 全力打好呼伦贝尔脱贫攻坚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引领措施有序
全力打好呼伦贝尔脱贫攻坚战
呼伦贝尔市扶贫办
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工作进入了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可谓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呼伦贝尔不断创新机制,探索精准扶贫模式,开辟出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脱贫路径。
一、加强领导,层层抓落实
精准扶贫实践中,呼伦贝尔市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要求,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解决了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目标不准、措施不对路等问题,对识别出的贫困户进行分类施策、量身定做、对症下药,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一)精准识别,“扶持谁”底数清。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6年初,全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2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4个,革命老区旗市5个,3个人口较少民族
自治旗被自治区列为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全市有贫困嘎查村28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经过建档立卡“回头看”,识别贫困人口25660户、61660人,占农牧业人口的7.1%。与过去相比,贫困面大幅缩小了,但现在面对的,是那些底子最薄、条件最差、难度最大的“硬骨头”。
(二)精准帮扶,“谁来扶”责任清。以“453”挂图作战统筹市旗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作战机制,建立市级领导包联旗市、市直部门包联乡镇、旗市领导包联村组的脱贫攻坚领导体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四级示范抓引领推进全市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八个一”引领帮联工作机制,即做到一个旗市区有一名市级领导、一个苏木乡镇有一个市直帮联单位、一个贫困嘎查村有一个旗直包扶单位、一个贫困嘎查村有一名包村领导、一个贫困嘎查村有一个第一书记、一个科级以上干部包五户贫困户、一个贫困嘎查村有一个精准扶贫规划、一个贫困嘎查村建一个好班子。
(三)精准施策,“怎么扶”措施清。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扎实落实“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呼伦贝尔市对识别出的贫困人口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根据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分析,疾病、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占贫困总户数的84.49%,是目前主要的致贫原因。在找准每个贫困家庭致贫原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安排。通过发展生产脱贫33368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9536人,生态补偿
脱贫3072人,发展教育脱贫3886人,社会保障兜底脱贫11798人。积极拓宽精准扶贫新领域,为不同类型贫困人口探索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新路子。
(四)精准脱贫,“如何退”要求清。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确定的“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目标要求,呼伦贝尔市确定2016年6个非重点旗市区脱贫,2017年4个区贫旗市摘帽,2019年2个国贫旗摘帽。为确保脱贫成效精准,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退出评估办法和《旗市区党委政府扶贫开发考核办法》等退出制度,重点把握识别精准度、群众满意度和退出精准度三个关键环节,确保2020年全市脱贫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开拓思维,创新工作机制
(一)扶贫措施精准,扶贫模式前所未有。打破“一刀切”的传统扶贫方式,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逐家逐户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阿荣旗实施“2+8”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扎兰屯市实施九大精准扶贫工程。全市探索出“村企合作共建、产权收益、支部+、互助金扶贫、金融撬动、能人带动、自主创业、众筹引路、菜单式培训、救助模式”等10种精准扶贫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农牧民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支持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
(二)因村派人精准,精准管理前所未有。全市派出市直16
支引领队153个机关事业单位帮联106个苏木乡镇,38名厅级干部包扶194户,市直部门单位627名班子成员帮联533个嘎查村,市直部门副科级以上干部1175人每人落实5户帮扶任务,全市派出390名干部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旗市区选派16360名优秀干部入村入户包扶25660个贫困家庭。做到户找干部清,干部找户清。同时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精准监督功能,按照“一人一码,一户一码”,对帮扶干部进行精准管理,所有帮扶干部的包扶轨迹全部载入数据库,实时监督入户,定期考核包扶成效,解决了“帮扶不到位、措施不到位、进度不掌握、政策不入户、角落走不到、考核不精准”的六大难题。目前全市帮扶干部已上传民情日记9万余条,确保干部入户一次就为贫困户解决一个困难。
(三)资金落实精准,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投入金融扶贫可用贷款和财政资金30.26亿元。今年市级财政投入85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0 %,人均投入是上年的6倍。努力实现“三个全部解决”,即贫困嘎查村集体经济“空白”全部解决;市旗两级设立贫困生救助金,上学难问题全部解决;设立大病救助基金,为贫困人口购买医疗补充保险和大病保险,医疗保障问题全部解决。
(四)问题导向精准,创新意识前所未有。三大平台投入运行,改革成效显著。一是建立投融资平台,筹集资金用于脱贫攻坚。我市今年组建成立“扶贫开发投资管理公司”,正在与金融
部门合作,解决脱贫攻坚所需项目资金。二是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干部包户和资金使用的精准监督,解决真扶贫问题。三是建立社会公益扶贫平台,实现扶贫脱贫需求与社会资源有效对接。
三、探索模式,开辟脱贫新途径
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2016年扶持一批扶贫开发重大项目,推广有利于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的精准扶贫模式,实施“特色产业富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电商扶贫、光伏产业扶贫、贫困户产权收益、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富民、科技文化扶贫、社会扶贫和特殊人群关爱”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已探索出“村企合作共建、产权收益、支部+、互助金扶贫、金融撬动、能人带动、自主创业、众筹引路、菜单式培训、救助模式”等十种精准扶贫模式,成功铺就十条脱贫路径。
(一)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通过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实施“三到村三到户”工程,三年为280个贫困嘎查村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92亿元,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危房改造、劳动力素质提高等重点,项目实施扎实有效,经验做法在全区交流;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信贷资金18亿元,惠及了1293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了29家牛羊肉加工、乳制品加工、畜牧养殖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施金种子扶贫增收工程,借鉴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式,扩大扶贫对象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