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母亲的恩情》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了解母亲的爱和恩情,进而更加珍惜家庭的温暖与幸福。

同时,通过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文技能。

2.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会朗读文章。

3.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包括:•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学习如何描述母爱的特点和意义。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与母亲有关的MV或小视频,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与感悟。

第二步:预习导入1.请学生们打开教材上《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让他们在默读3分钟内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结构。

2.请学生们自己思考,母亲在文中所发生的故事和情感为何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步:阅读与分析1.教师朗读全文,并对一些难懂词汇进行注释。

2.让学生们带着问题继续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情节和细节,最好是分段朗读,规范发音,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

3.询问学生对于母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读出母亲行为中蕴含的情感和激发珍惜母亲爱的情感。

第四步:朗读练习1.请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1-2名同学进行朗读练习,并在朗读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及时互相纠正。

2.针对每一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和提醒,帮助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加优秀。

第五步:写作辅导1.在理解文章和朗读练习步骤中,让学生们学会总结写作的思路和技巧,通过写作的方式对母亲进行表达和感谢。

第六步:课堂展示1.让每个小组进行PT展示,其他同学对于展示进行点评,增加展示的交互性和趣味性。

5. 作业布置1.要求在家完成一份作文,表达自己的母爱情感,呈现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2.原文背诵,熟练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二、教学反思这次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着母亲这个话题开展,让孩子们在逐渐了解母爱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技能。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导语】《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

篇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

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

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二、学情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

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

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9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_23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9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_23

义务教育课程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9、《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文包诗”形式的课文的一般学法,即通过诵读故事理解古诗内容。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进而激发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课文第3段“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两句的意思。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双主互动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多媒体展示图片)说说从这些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是啊!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自古以来都有很多赞美母爱的诗篇。

(多媒体出示古诗)请看这首《游子訡》(全班齐读),这是唐代诗人孟郊在他50岁那年写下的。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跟这首诗有关的一篇“文包诗”的课文《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

2、潜心批读,学生质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3、梳理问题问题预设:1)、母亲为孟郊做了些什么?2)、孟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3)、孟郊为什么要写下这首诗?二、互动学习1、探究问题1)师: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1、2段)师:请默读1、2自然段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母亲为孟郊做了些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深夜缝衣清早送儿)(1)、学习第一自然段师:读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个段中哪句话描写母亲“深夜缝衣”?(用----- 画下来)哪些字、词表现了母亲对孟郊的关爱之情?(用○圈出来)从这些字、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评价)出示句子“夜深了......地缝着。

”...,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师:“深”字说明什么?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时间很晚了,时间很长,很累)师:“一针针一线线”从这个词你又体会到什么?(细、密、认真、用心、仔细)师:谁能读出母亲对孟郊的关爱之情?(指名读,指名评价。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母亲的恩情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母亲的恩情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母亲的恩情
一、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九单元《母亲的恩情》,描写了一个男孩遇
到了许多困难时,母亲无私地帮助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母亲的恩情,从文学素材出发,传递家庭伦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母亲的无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够理解和朗读课文。

•了解母亲的恩情,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

•了解古诗韵文《登高》,初步学会赏析古诗词。

•能够运用想象,写一篇《感恩母亲》的文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听说、体验、观察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组织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情境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思考。

3.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理解和词语理解难度较高,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感,需要采用热情善意的态度,鼓励学生真实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老师引入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主题:。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母亲的恩情》的主题和内容。

2.掌握部分生字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能力目标1.提高语言翻译和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3.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母亲的恩情》的主题和内容;2.设法引发学生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难点1.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悟;2.如何沟通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布置、讲解、辅助卡片、引导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放一首《妈妈我爱你》的歌曲,让学生回忆起和母亲之间的感情,进而为课堂内容引入。

第二步:讲解首先了解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读一遍故事的内容,然后问学生故事中的母亲为何跑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添加一些适当的注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主题。

第三步:辅助卡片制作一些辅助卡片,例如一些词义卡、元音音节卡、练习卡等,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一些词义、发音的理解。

第四步: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母爱”这个话题,同时也提高学生自觉感恩母亲之情。

第五步:回顾课程结束后,可以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给予指导。

同时鼓励学生在家中将今天学到的知识传递给亲友,让他们也可以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标题: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主题:体验母爱要点:1.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2.探究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3.唤醒学生感恩之心。

六、教学评估通过布置习题和随堂测试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具体操作是:1.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练习小组;2.设计各种形式的题目,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完成答题方式,例如有选择题、填空题等;3.在课程结束时,通过随机抽取学生对答案的方式,评估学生本节课程的掌握情况。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9.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9.母亲的恩情

9.母亲的恩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10个生字。

3.大致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课前准备:1.课文范读配乐,生字卡片,图片2.回忆一件妈妈关心自己的事。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4、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恩情缝补针脚几根抚摸迟迟归报答永远孟郊沐浴铭记寸草心(1)指名读生字词(2)说说你有哪些生字读音要提醒大家的?(3)哪些字可以用换部件的方法,哪些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

(4)你已经懂得的词语的意思。

(5)带读、开火车读、齐读(6)去掉拼音读带读,开火读、齐读刚才的字词学得非常好那句子呢?5、指导读好长句子(1)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指名读齐读(2)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师领读指名读齐读)6、把生字词和句子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7、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2、母亲对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3、在回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4、课文里包含着一首小诗,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你还记得吗?《咏华山》《英英学古诗》板书:文包诗五、教学生字1、出示生字黑板补针根抚摸报2、自己先去认读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结构,指名读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点?3、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偏旁和字义有关系)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重点指导书写:“补”提醒“衣”字旁和“视”字旁的异同第二课时。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9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_24

新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9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_24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教学9 母亲的恩情一、教材分析《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

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

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的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使的具体情境。

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

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

作为文包诗这种课型,在教学时,要围绕“文与诗”的联系来进行教学。

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的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

最后一段在前边感情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诗歌并点出了诗歌写成的时间。

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之情。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写“恩、针”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3、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 课件出示有关母亲的图片,听《妈妈的心》小诗感受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

提问:你的妈妈都为你做了哪些事情?2.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我们每个人都沐浴着无边的母爱,从古至今没有改变,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赞美母亲,出示《游子吟》,今天我们走进这首诗背后的故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指导书写“恩”。

3.出示学习任务。

(1)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写“恩、针”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课文,了解古诗大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照课文试着读懂文中的小诗。

2.检查自读反馈(1)我会读:ēnqíng féng bǔ fǔ mō mùyù恩情缝补抚摸沐浴cí ài míngkè yǒnɡyuǎn jǐ gēn慈爱铭刻永远几根yì zhēn zhēn cùn cǎo xīn一针针寸草心chí chí guī shēngjībóbó迟迟归生机勃勃指名读,去拼音读,开火车,多种形式的读(2)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苏教版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苏教版

9、母亲的恩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一个偏旁“寸”。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理解《游子吟》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歌曲《妈妈辛苦了》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后4个生字“恩、补、针、根”,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背诵《游子吟》。

一、导入1.PPT出示:古诗《游子吟》,告诉学生这是唐代一位诗人写的,设置疑问:这位诗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呀?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母亲的恩情》就能弄清这些问题了。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注意“恩”的读音)。

二、自学1.范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听老师读课文,标出小节号。

2. 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把所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三、导学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1)用PPT出示:孟郊、缝补、沐浴、铭记、一针一线、几根、抚摸、报答、迟到、寸草、永远、恩情、注视、慈爱、湿润、光辉、著名等词语。

指名读,正音:“迟、针”是翘舌音,“寸”是平舌音,“恩、针、根”是前鼻韵母,“孟、缝、铭、永”是后鼻韵母,“抚”的声母是“f”不是“w”。

(2)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先同座位讨论一下)这是唐代诗人孟郊感念母亲的恩情而作的一首诗。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
3.课后调查:采访家人或朋友,了解他们心中的母亲形象,整理采访内容,为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做好准备。
4.词汇积累:请同学们在本节课学习的生词、短语中,选择五个,用它们造句,加强词汇的运用能力。
5.情感体验:与家人共同完成一项家务活动,如做饭、打扫卫生等,体验母亲的辛勤付出,并记录下这一过程中的感受。
6.艺术创作:以母亲的恩情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或手工作品,展现母爱的伟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珍惜亲情。
2.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养成合作、分享、互助的良好品质。
5.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家庭、关爱家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课堂讲解,深入分析:针对课文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亲的恩情,体会母爱的伟大。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4.朗读指导,培养语感: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的把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7.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将课堂所学内容与家人分享,让家人了解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作业布置要求:
1.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对待,力求做到最好,体现出自己的学习成果。
2.作业完成后,请家长签字确认,教师将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c.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母亲的恩情》教案范文三篇篇一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

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

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

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二、学情分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

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

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

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三、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母亲的恩情优秀教案(精品)

9、母亲的恩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目标2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母爱资料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掌握一个多音字的读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一、导入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说古代的一位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

1、板书:母亲的恩情2、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谊。

三、初读指导1、课文有5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效果。

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平时翘舌音和多音字。

报答不了指名试读课文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识字。

2、分析字形,扩词,理解字义。

四、描红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见文后练习3。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理解图意。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这首诗。

能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准备:图片。

一、细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孟郊要出远门,他母亲是怎么想的?从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的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一线线地缝。

2、指名读3、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母亲送儿子,会说些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2、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那孟买听了有什么反应呢?他会想些什么呢?(孟郊会想: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所以伤心得要流泪,眼睛湿润了)。

3、看图,谁能说说自己对第2自然段内容的体会。

看母子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舍难分!他们的深厚感情太令人感动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母亲的恩情
---------------------------------------
教学
要求
1.让学生了解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产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古诗《游子吟》。

3.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母爱的伟大,产生热爱母亲的真挚情感。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文中的古诗。

3.继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9 母亲的恩情
唐朝有个诗人,名叫孟郊。

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衣裳。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句导读:省略号表示母亲还想到很多关于儿子的事情,这里省略没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
段导读:孟郊要出远门,母亲深夜还在给他缝补衣裳。

第二天清早①,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她望②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句导读:朗读时感情要真挚,语速稍慢。

]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_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_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_苏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10个汉字,能够背诵《游子吟》。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母爱的伟大,使学生受到启发。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把你从小养育大,冷暖饿饱都牵挂。

你有困难她忧虑,你有成绩她称夸。

人人都说她最亲,世上不能没有她。

每年五月十一日,送支康乃馨给她。

(母亲)师: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母亲吗?你能说说为什么吗?是的,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今天有一位叫孟郊的诗人,要为我们介绍下他的母亲,让我们去看一看2. 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1)指导朗读课题(语气轻柔缓慢)。

(2)ēn“恩情”:深厚的情谊。

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ēn bǔ zhēn gēn fǔ mō bào chí cùn yǒng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2)指导生字的笔顺。

“寸”:横、竖钩、点、“永”:点、横折钩、横撇/横钩、撇、捺、(3)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好自然段。

2. 认读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恩情缝补针线抚摸回报迟到永远感恩弥补分针抚顺报答延迟永生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三、精读领悟1.师:请同学们自己快速的再来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述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篇故事。

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

2.师: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母亲的恩情 苏教版

9 母亲的恩情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2、出示生字、教认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7、比赛读书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四、教学生字五、作业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

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齐读三、学习第三节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2、自由读第三节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名读,齐读这句话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母亲的恩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教学重难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

孟郊要出远门,
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
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扑()漠()什()思()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
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
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