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石油公司比较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冠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影响下,石油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复杂严峻的挑战,石油企业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决策,更好地发挥价值管理作用和产业价值链的协调作用,从而实现投入、产量、成本、收入和利润的合理配比,推动石油公司提升竞争力,实现优质高效发展。

本文选取埃克森美孚、壳牌、BP三家国际石油公司,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三家国家石油公司,采用哈佛分析框架,比较分析石油公司在经营管理上的特点。

哈佛分析框架

1996年,哈佛大学的3位学者Palepu、Healy和Bernard在《经营分析与评价: 有效利用财务报表》一书中,提出了一种从战略高度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从而通过科学预测为企业未来发展指出方向的财务分析框架,即哈佛分析框架(Harvard Analytical Framework)。

与传统的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不同,该框架指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必须联系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环境进行分析,由此提出了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4个模块的财务分析框架。

战略分析

笔者选取最为常见的波特五力模型对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进行比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由Michael Porter于1980年在其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他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5种力量,即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这5种力量反映了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共同影响着产业吸引力以及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决策。

从同行业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主要体现在石油资源争夺和原油市场份额竞争方面。一方面,由于油气资源在地理位置、开采难度和品质上分布极不平衡,在全球油气区块的争夺上,各个石油公司不仅要靠自身实力竞争,还要体现国家力量的博弈。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等产油国联盟,页岩油气技术迅猛发展的美国等石油行业竞争主体,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或技术优势,争夺国际市场原油

份额,改变了世界油气资源供需格局。就中国而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国家石油公司,虽同属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能源公司,但因各家业务侧重点不完全重叠,加之成品油价格由政府指导,相对来说竞争不太激烈。

从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行业的竞争壁垒很高,新成立的公司除非拥有政治、金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否则很难对行业已有竞争者造成威胁。即使是体制机制最为灵活的独立石油公司,例如页岩气巨头切萨皮克公司、页岩油公司惠廷石油公司等,也在新冠疫情和石油资产价格暴跌的双重打击下申请破产,反映出其风险承受能力远逊于行业内老牌的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即使进入石油行业,在发生重大风险时发展可持续性也较差。就中国而言,民营企业已逐渐准许进入石油产业链各环节,形成了多种经营主体并存的格局,但是,由于石油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点,加之在法律准入、探矿权和采矿权方面相对垄断,民营企业进入难度很大,难以承受如此高的风险。

从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来看,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未来全球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石油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会持续下降,天然气及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替代能源对石油公司的冲击将越来越大。

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国由于拥有资源优势,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项目招标往往附加条件较为苛刻,而国际油服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拥有较高的谈判话语权,因此,总体来说,国际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就中国而言,行业主要竞争者都是上下游一体化国家石油公司,产业链比较完整,企业内部定价时基本不存在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情况,企业外部的服务供应商则由于竞争激烈,讨价还价能力较弱。

从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来看,在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因其稀缺性、价值性,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石油行业顾客讨价还价能力较弱。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替代能源的发展,油气资源供需紧张局面有所变化,特别是页岩油气革命带来的巨大突破,使得全球石油供需基本面得到逆转,顾客讨价还价能力逐渐变强。就中国而言,油气需求依然巨大,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顾客讨价还价能力仍然较弱。

通过五力模型分析可以发现,与中国国内油气行业相比,国际油气行业的同业竞争更加激烈、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的威胁更大、供应商与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更强。国家石油公司还需要更好地打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与国际石油公司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主要涉及存货、应收账款、非流动资产、研发费用等,通过对这些关键指标及相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分析,对上述6家公司进行比较。

1

存货分析

石油公司的存货一般包括原油、半成品油、石油产品、天然气萃取液和周转材料等,按照其成品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跌价准备按照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存货相关指标来看,3家国际石油公司存货总额较为相近,基本在200亿美元左右,3家国家石油公司则差距明显,中国的两家国家石油公司近3年均超过350亿美元,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则低于100亿美元。就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而言,国际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的占比都不大,不存在明显差异,除中国石化外,基本都在4%~7%,符合石油行业的特征,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石油作为相对比较稀缺的资源,除非有提高战略储备的要求,一般不会将产品堆积在手里;就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而言,中国石油持续保持最低,2019年达到18.4%,显著低于其他5家公司,主要是由于流动资产较大,其他5家公司基本保持在25%~40%;就存货周转率而言,国际石油公司存货周转率相对较高,基本在12~17,国家石油公司存货周转率则基本保持在6~12,反映出国际石油公司的存货运营效率较高,较国家石油公司具有一定竞争优势。

2

应收账款分析

石油公司的应收账款一般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确认,然后用实际利率法的摊余成本减去坏账准备计量,在有充足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款项时,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从6家公司2017-2019年应收账款相关指标来看,国际石油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显著高于国家石油公司,但应收账款周转率显著低于国家石油公司,说明相对于全球充分竞争的国际石油公司而言,国家石油公司往往因为在国内有较为强势的地位,对应收账款的回收能力更高。

3

非流动资产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