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生物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课件 新人教版

58
兔的呼吸过程: 表示膈向胸腔___运动,胸腔容积___,肺__,结果是___空气。 表示膈向胸腔___运动,胸腔容积___,肺__,结果是___空气。
59
第二章第二节书上实验练习答案
• 实验
1、蚯蚓适于在具有一定温度和湿度变化不大、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中穴居生活。一般昼伏夜出,以土壤中的枯枝残叶等有机物为 食。蚯蚓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2、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有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 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 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将土 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 上来呼吸。
25
饲养和观察蚯蚓
四. 讨 论 1. 蚯蚓衣、食、住、行? 2. 身体分节有什么意义?
蚯蚓的体节和刚毛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
26
饲养和观察蚯蚓
四. 讨 论 3. 在实验过程中, 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4. 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 上来?
27
饲养和观察蚯蚓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1. 器具:玻璃板、棉球、放大镜、镊子 2. 身体圆柱形,分节,前端到环带有13节。 环带占有3节,腹部颜色浅,背部颜色深。 3. 触摸腹部,粗糙。 有刚毛,与肌肉配合运动。 4.体壁有黏液,溶解氧气。
书第15页
幻灯片40
• 身体分节 的意义:
身体分节可以使躯体运动灵活、 自如、转向方便。
34
知识总结
蚯蚓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1. 生活环境:一定温度、湿度、温差变化不大、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2. 生活习性:昼伏夜出。
3. 身体结构:有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1

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的特征。

3.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陆生动物类群、懂得一些简单的分类学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比较水、陆环境的不同,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倡导学生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活动,使学生能应用生物学知识尝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各类陆生动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生机盎然、千姿百态,使学生能确立热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2.通过对大熊猫等稀有、珍贵动物的学习,使学生对野生珍贵稀有动物产生关注之情,让学生知道有些动物已经濒临灭绝,唤醒学生保护稀有动物的意识。

3.通过对大熊猫等珍贵稀有动物栖息地学习,使学生关注动物栖息范围正在缩小,确立要保护动物栖息地的紧迫意识,形成随时宣传保护自然、关注珍稀动物的观念,并要与不法行为作斗争。

●教学重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教学方法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启发式教学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多种陆生动物生活片断的光盘或影像资料或教学软件。

(2)不同类群代表动物的干制标本或净制标本。

2.学生准备:(1)家养宠物或陆生动物图片。

(2)瓶装小活鱼,每组一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总结,实验导入]教师用谈话式和组织学生做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对水生环境进行总结,进而引出陆生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如下引课。

教师:请各小组将本组准备小鱼拿出来,放在课桌上,观察鱼的活动,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鱼不能"站立"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课题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

2.掌握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 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教材25页“想一想,议一议”的情景:青蛙和龟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而龟却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二、问题引导、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25-P28文字内容,独立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圈划出相关答案。

若有疑问,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解决。

学习任务一两栖动物1.观察青蛙的形态特征讨论①青蛙的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的?这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②当你把青蛙握在手中时,你有什么感觉?③比较青蛙前肢和后肢形态上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2.蝌蚪和青蛙的发育有什么不同之处?3.说出青蛙的形态结构特点(从鼓膜、鼻孔、四肢、呼吸、皮肤等方面回答)4.你知道青蛙的生殖特点吗?5.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6.两栖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学习任务二爬行动物1.说出蜥蜴的生活环境。

2.说出蜥蜴的形态结构特点(从身体分布、四肢、皮肤、呼吸器官等方面回答)。

3. 说出蜥蜴的生殖特点。

4.常见爬行动物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5.爬行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三.展示交流,释疑解惑1.青蛙与其两栖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①头部呈三角形,减小游泳阻力。

②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适于潮湿陆地呼吸。

③后肢趾间有蹼,适于游泳。

(2)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①有鼻孔,为陆上呼吸的通道。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蚯蚓生物说课八年级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蚯蚓生物说课八年级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 和资料分析,培养观察、 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蚯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分解者
蚯蚓以腐叶、朽木等有机 物为食,将有机物分解为 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土壤改良者
蚯蚓的活动能够改善土壤 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 肥力,有利于植物生长。
促进生物多样性
蚯蚓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它们的存在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有助 于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蚯蚓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能量的流动,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 重要作用。
05 蚯蚓的利用价值与保护
CHAPTER
蚯蚓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蚯蚓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
蚯蚓通过在土壤中活动,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
排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
02
蚯蚓作为有机肥料
蚯蚓以腐叶、有机残渣等为食,通过消化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肥料,这
种肥料富含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03
蚯蚓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蚯蚓可以作为饲料喂养一些鱼类、鸟类等动物,也可以作为宠物直接饲
陆地上生活的动物蚯蚓生物说 课八年级
目录
CONTENTS
• 课程引入 • 蚯蚓的解剖结构 • 蚯蚓的繁殖与生长 • 蚯蚓与土壤的关系 • 蚯蚓的利用价值与保护 • 学生活动与实验设计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引入
CHAPTER
课程目标与意义
01
02
03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蚯蚓的生物 分类、形态特征、生活习 性以及在陆地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2)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教学设计 (2)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主要降水类型》十分钟片段教学设计长沙市北雅中学杨光唐一、基本说明1模块初中地理2年级七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章节第四章第二节5学时数 10分钟片段教学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刻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

(2)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3)能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并能简要分析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课前提供的学案,学生根据学案的使用说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自主学习任务、知识呈现、诊断评价、课后反思几个学习环节先自主学习,尝试完成课文活动及练习,检测自己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互助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经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互助、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2)教学过程:采用直观教学原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深刻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及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能联系家乡的实际,体验到水资源的珍贵性;从中领悟和培养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降水的形成条件及三种主要降水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2、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主要要素之一,涉及知识面广,理论性强,鉴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降水教材也只选讲有关最基础的知识,而其中的主要降水类型,教材讲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降水的测量方法,由于是十分钟片段教学,本节课只选将了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降水的三种主要类型。

因此本节课设计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创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平台。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难点:①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②掌握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及成因。

(3)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教学活动及学案的设计。

学生:预习教材,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学习环节。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2.两栖动物的特征
〔1〕在学生表述时追问:
关于蝌蚪从何处来、关于成体皮肤辅助呼吸。
〔2〕引导得出结论
〔二〕爬行动物
提问:我们理解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那么龟、鳄这些也能在水中游动的动物为什么属于爬行动物呢?
演示:海龟、鳄产卵和孵化的照片。比照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环境。
提问:更多的爬行动物在陆地环境中生存,有的甚至在干旱的环境下生存,我们来详细研究一下蜥蜴的特征。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正确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络。——波莉亚〔数学教育家〕
初二〔生物〕学科学习指导案
2022年9月21日
课 题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为新人教版版8年级生物上册第5节内容,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场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构造特征,先有的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他们的关系表达了动物进化的方向。表达了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自然进化规律。
讲解:所谓特征,意思就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特点,我们来详细研究一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并看看它们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学习过程
学习内容
学习形式
老师指导
时间
〔一〕两栖动物
1.蝌蚪和青蛙的区别
①蝌蚪和青蛙的区别。〔提示:外部形态、呼吸器官、运动方式〕
②青蛙身体的颜色,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③触摸蛙有什么感觉。〔假如有牛蛙作为观察材料〕
④除蛙外,还有哪些两栖动物,能简单介绍吗?
认识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环保的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
注意:青蛙是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过度类型。
蝾螈
(三)其他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四)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也可以 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以辅助呼吸。
(五)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农田害虫的天敌; 禁止滥捕乱杀。 2、可作药用
二、爬行动物 (一)生活环境 陆生
(二)代表动物——蜥蜴 1、外部形态特点 ⑴头部有颈,可灵活转动。便于在陆地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⑵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爬行; ⑶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保护身体和减少体内 水分蒸发。
(三)其他爬行动物




(四)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自学指导3 P26
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哪些?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一、两栖动物 1、常见的两栖动物:
蟾蜍
大鲵
蝾螈
一、两栖动物
2.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
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 辅助呼吸。
蟾蜍
二、爬行动物
1、蜥蜴的身体结构、呼吸、生殖 • 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的重要原因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的陆地,有时也在水中游泳。
2、外部形态
鼻孔 眼睛 鼓膜
前肢
后肢
有保护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 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又能划水。
3、捕食:捕食农业害虫 4、呼吸: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5、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 6、心脏: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1.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2.用肺呼吸; 3.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 韧的卵壳。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和爬行动物的体温不恒定这两个重点。对于这些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研究,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6.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勇于质疑,乐于实践,关注生态环境,尊重生命。
7.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内容逻辑关系
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比较
-重点知识点: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过程,爬行动物的体温不恒定特点。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是课堂互动方面,虽然我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但有些学生还是显得比较内向,不愿意主动发言。下次我可以尝试更多的互动方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其次,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我设计了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但感觉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以后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种动物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
1.亮点:1.通过引导学习并进展比照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也帮助学生浸透了归纳分析的科学素养。
2.通过互动答题卡统计目的检测作答情况,稳固课堂所学的同时,也能调动课堂气氛。
2.需改良:建议增加一些课堂或课外活动,通过实物实例理解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区别。
〔1〕青蛙是两栖动物,幼体在水中生活,用呼吸,成体可在陆地上生活,靠呼吸,同时辅助呼吸.
〔2〕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瓶.
〔3〕生物小组对该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4〕选择的青蛙必须大小、安康状况根本一样的原因是、
〔5〕实验完毕,青蛙应该如何处理.
10.两栖动物的少数种类生在水中生活,如大鲵、蝾螈等。但绝大多数种类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1〕呼吸最快的是,其次是,最慢的是。
〔2〕你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是:。
〔3〕丙青蛙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4〕三只青蛙大小、体重和活泼程度相似的原因是。
〔5〕通过实验,我们知道青蛙用呼吸,用辅助呼吸。
〔6〕实验完毕后,你认为如何处理这三只青蛙比拟适宜?。
〔7〕青蛙对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
11.蜥蜴比青蛙更复杂,更高等,更适于陆地生活,主要表如今:
呼吸:蜥蜴的肺比拟兴旺,气体交换的才能强。体温不恒定。
卵:有卵壳保护,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的依赖。
4、阅读教材P27的爬行动物,考虑以下问题:①蜥蜴的生活环境在哪?②蜥蜴的颈部有什么特点及作用呢?③蜥蜴的四肢和皮肤有什么特点?④蜥蜴的呼吸器官是什么?⑤蜥蜴的卵有什么特点及作用?蜥蜴的生殖和发育能否分开水?
比拟
青蛙
蜥蜴
所属类群
皮肤
呼吸

2020-2021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全套教案

2020-2021学年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学期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教学目标:1.说出动物生活环境的种类和特点。

2.说出水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常见种类和主要结构特点。

3.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4.归纳出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共同特点。

5.关注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化情况。

重点和难点:重点:1、探究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2、说明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难点:探索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CAI课件(展示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水中生活的各种动物类群、水中自由生活的鱼和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水域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增强直观性);鱼缸、金鱼、气球、吸管、塑料板、剪刀、橡皮筋、针线、钢尺等、鱼鳃结构挂图。

2、学生:预习探究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模拟实验;查找出水体环境的恶化情况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师:录像展示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各种动物,带领学生进入那绚丽多彩的动物王国,去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然后,组织学生填表总结。

生:填表总结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总结。

师:请根据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给它们找个家,然后相互交流。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动物种类繁多,而且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也各不同。

质疑:这些动物都是怎样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的?生: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师:播放录像,水中自由生活的鱼。

质疑: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的生活呢?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像鱼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中呢? 生:开动脑筋,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互补充、完善)师:大家的观点正确吗?就让我们先看一看鱼是怎样生活的。

组织学生观察鱼缸里的活鱼,然后提出观察问题。

(CAI展示)问题l: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水中运动的阻力?问题2: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胸鳍、腹鳍、尾鳍在运动中各起什么作用?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根据提示问题积极动脑思考。

2021年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3

2021年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3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3一、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教学策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注意到教材的编写特点,要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也知道这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建议教师课前要亲自对"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对兔的"观察与思考"等栏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作出相应的处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同时明确要求学生一定要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观虫器、饲养蚯蚓等。

教师应充分注意"陆地生活的动物"既包括在地表生活的动物、在地下穴居的动物,水陆两栖的动物,也包括能在空中飞行但需要在陆地上栖息活动的动物。

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概括出它们适于在陆地环境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共性;同时完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对环节动物和哺乳动物特征的概括。

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建议用3课时完成。

要注意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教学活动并注重实效。

建议每节课前都布置学生课下进行观察、调查和搜集材料;课上再进一步认真观察、对比、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然后进行总结概括。

第1课时,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显着不同。

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认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认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

学习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认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认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了解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2.区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异同;3.掌握主要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2.主要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活习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向学生展示一些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图片,请学生描绘它们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答案示例:哺乳动物有毛发和乳房,并且能够分泌乳汁哺育幼崽。

如熊猫、狮子、大熊猫等。

爬行动物有鳞片并且通常是冷血动物,能够在干旱炎热的环境中生存。

如蛇、鳄鱼、龟等。

2.讲解内容(1)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表被毛发覆盖,分为哺乳类和非哺乳类;生殖方式是体内受精和体内孕育,幼崽通过乳汁喂养等。

如狗、猫、老虎等。

(2)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爬行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体表有鳞片,四肢的构造适合于爬行。

呼吸方式有两种,强烈的适应性让它们能够在严酷的环境下生存。

如鳄鱼、巨蜥、蛇等。

(3)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异同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不同点是:哺乳动物的体表被毛发覆盖,非哺乳动物的体表通常无毛,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哺乳动物的幼崽通过乳汁喂养,非哺乳动物的幼崽则靠卵黄囊营养或卵白囊中的蛋黄囊营养。

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相同点是:都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通过适应性来适应环境,在交配和繁殖方面有一些共同特点。

(4)主要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主要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生态习性如下:哺乳动物:大熊猫、老虎、北极狐、海豚等。

爬行动物:鳄鱼、蛇、龟等。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基本特征、区别和生态习性。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动物的生态环境,从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新人教版
2:丹顸鹤在引吭高歌,猎豹在奔跑,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老虎在行走……
思考回答:
1:两栖动物青蛙垢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成体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
2:沙漠中行走的骆驼;草原上的绵羊……
学生分组讨论质疑
1:陆地环境比较干燥,湿度较小;
2:陆地环境的昼夜温差比较大;
3:缺少水中的浮力;
4:陆地环境中有气态的氧;
生4:陆地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反应。
湿润的土壤中,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有一定温度的土壤中……
按照书本上介绍的方法制作观虫器饲养,具体做法是:两个套在一起的塑料瓶,在里面的塑料瓶壁上扎上一圈能使蚯蚓穿过的孔洞,内圈盛放湿土,外圈盛放比较干燥的土壤,观察蚯蚓的活动区域。
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分小组观察讨论
1:陆地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一般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等。
生2:陆地动物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觅食和御敌。
生3:除蚯蚓外,陆地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昆虫的气管和兔的肺。
3 :靠近环带的是身体的前端,远离环带的是蚯蚓的后端。
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1:有粘液可能与蚯蚓的呼吸有关。
2:蚯蚓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
利于蚯蚓的呼吸,体表干燥的蚯蚓会窒息而死。
使身体的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
可以对比观察蚯蚓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的情况。
具体的内容如下:
(1)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它运动时身体粗细及长短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教案 新人教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教案人教版
课题:陆地生活的动物(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1)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能够阐明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
功能的特征。

(3)说出蚯蚓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
点。

(4)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能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陆地环境生活的特点。

难点:养成通过观察、比较与思考获取知识的习惯。

预习指南:
1、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如看待动物具有角质或;昆虫具有。

2、由于陆地环境复杂多变,所以陆地生活的动物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于和。

3、陆地生活的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1)有防止散失的结构;(2)有支持和的器官;(3)有能在中呼吸的,位于身体的呼吸器官;(4)有发达的器官和系统。

4、蚯蚓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是:蚯蚓体表有黏液,身体由许多组成,靠近身体端有环带;蚯蚓腹部有刚毛,刚毛在蚯蚓运动中起作用;蚯蚓靠进行呼吸。

学习过程设计:
(一)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观察图8,总结陆生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1)陆地环境没有了水中的溶解氧,氧气以气体状态存在于中,出现了用呼吸或用呼吸。

(2)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出现了四肢发达的肌肉,这是支撑体重和奔跑运动的结构。

(3)陆地环境没有了水,变得,出现了、角质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4)陆地环境复杂、危险四伏,出现了非常发达的和灵敏的以对外界刺激做出灵敏、迅速的。

(5)陆地环境没有了水的温和,昼夜温差,出现了温动物。

(二)蚯蚓:
1、蚯蚓的生活习性:在富含的土壤。

以和和为食。

2、形态结构:蚯蚓身体由许多的构成。

靠近前部有一个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称为环带。

3、运动:
(1)运动方式是。

(2)参与运动的结构:、体节、刚毛。

其中刚毛有运动的作用。

4、呼吸:
(1)蚯蚓靠的体壁进行呼吸。

(2)空气中的氧必须先溶解在它体壁的里,渗入体壁,再进入随运输到全身各处,体内产生的也由血液运输到体表再排出体外。

(3)体表有,所以摸蚯蚓的背面有黏滑的感觉。

(4)蚯蚓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在观察实验中要经常用棉花轻擦蚯蚓的体表,这是条件限定的。

5、饲养和观察蚯蚓:
(三)环节动物的特征:
身体由许多构成;都有发达的,能运动;体表可以呼吸。

检测:
1、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特点包括()
①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⑤靠贝壳来保护身体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2、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
A、蚯蚓的刚毛
B、蛇的鳞
C、蝗虫的外骨骼
D、蜥蜴的细鳞
3、蚯蚓的前端区别于后端的标志是()
A、吸盘
B、小钩
C、刚毛
D、环带
4、蚯蚓体节的作用是( )。

A、传递营养
B、运动灵活,转向方便
C、排泄方便
D、保持体温恒定
5、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运动比在糙纸上速度要。

6、夏季大雨过后,常常看到田地里的蚯蚓爬到地面上,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多而且食物缺乏
B、蚯蚓雨后喜欢晒太阳
C、土壤浸水后缺乏空气,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D、蚯蚓承受不了湿土的压力
7、以下的动物中,不属于环节动物的一种()
A、水蛭
B、沙蚕
C、蛔虫
D、蚯蚓32431 7EAF 纯/31622 7B86 箆_927242 6A6A 橪[29921 74E1 瓡32515 7F03 缃39213 992D 餭21437 53BD 厽34217 85A9 薩37873 93F1 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