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习题1

合集下载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教师版)1 练习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4《世界的聚落》(教师版)1 练习

1.世界人口稠密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有哪些?答:人口稠密地区有亚洲东部、亚州南部、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这些地区纬度较低,离海洋较近,气候温和,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小。

2.亚马孙平原人口为何稀疏?答:亚马孙平原由于过度湿热,森林茂密,不适宜人的居住。

有哪些?答:有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还有社会经济因素。

中测聚落。

2.聚落根据其规模大小,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种。

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的分布较为稠密,社会经济活动较为集中,对周围地区的开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分布规模上比城市聚落要小〔大或小〕,分布较城市而言是更加分散〔集中或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者是交通线路分布。

市在环境开展过程中会遇到例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污染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6.聚落的开展一般存在一些开展阶段,城市大多数是由乡村演变过来的。

在聚落的演变过程中,聚落的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更加齐全。

7.在河流的交汇处〔如武汉〕以及河流的入海口处〔如上海〕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聚落,在交通线沿线或交汇枢纽处也容易形成较大的聚落〔株洲〕。

说明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对聚落的影响交大。

后测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C〕B.聚落可以分为城市、集镇、乡村三种根本形态C.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城市一般是由农村演变过来的D.城市与农村相比,其规模更大,功能较少是〔 D 〕A.城市中人口规模较大,主要是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中聚集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边农村的开展有促进作用C.城市居民生活相对拥挤,用地紧张,城市病严重来人口进入,防止城市变得更加用急列城市病中,与人类资源浪费有关是〔 B 〕4.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C 〕市与其处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是相关的B.在河流的交汇处和入海口容易形成大规模城市,因为水源充足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条件较差D.干旱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水源5.以下有关聚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A.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有乡村和城市两种形式B.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读下“聚落景观图片〞,完成6~7题。

《世界的聚落》课时练习

《世界的聚落》课时练习

课时练习一、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世界上居住在城市的人有()A.少数B.大多数C.约有一半左右D.极少数2.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A.土壤肥沃,适于耕作B.地形平坦C.自然资源丰富D.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3.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B.高山地区C.荒原地区D.冰缘地区4.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B.乡村的居民就是从事放牧C.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D.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5.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6.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A.山谷里和河流两岸B.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地形平坦的地区C.十分炎热的森林里D.交通闭塞的地方7.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A.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D.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8.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B.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C.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9.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聚落没有发展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10.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聚落建筑B.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C.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D.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二、读图题下图反应一个村庄演变为城镇的四个阶段和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的四个阶段。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练习题有解析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练习题有解析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读图,四地的聚落景观图片,完成问题.各聚落及其主要的生产方式对应不恰当的是()A. 甲----渔业B. 乙----畜牧业C. 丙----林业D. 丁----种植业2.如图为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当地居民以茶树种植为主业。

读图,完成问题。

该景观的聚落形式及判断理由是()①城市②乡村③从事农业生产④从事非农业生产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古老村落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古村落被发掘并加以保护,其中位于陕西省西安郊的半坡村落遣址是距今6800-6200年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河谷阶地上营建的居住场所。

读“世界古文明发源地及半坡原始村落分布图”,完成问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乡村聚落B. 半坡原始村落属于城市聚落C. 半坡村落遗址有多种研究价值D. 半坡村落遗址应开发与保护并重4.如图四幅图为乡村到城市发展过程的聚落变化,请选出正确的演变过程()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④③②D. ①②④③5.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读图完成问题。

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 地形平坦B. 水源充足C. 陆路交通方便D. 水路交通枢纽6.船型屋是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以竹木为屋架,茅草覆顶,底部架空而成的一种民居形式(如图)。

该民居的营造技艺,入选了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此完成3~5题。

船型屋采用下空结构可能是()A. 防寒、防冻土B. 防雨、防水淹C. 防风、防滑坡D. 防潮、防蛇鼠7.地坑院被誉为“地下四合院”。

河南陕县黄土层堆积深厚,地坑院历史悠久,保存完好。

读图,完成问题。

这种民居反映了当地环境特点()A. 长冬无夏,气温年较差小B. 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C. 气候干旱,缺少木材D. 黄土层深厚,且有直立性8.亚洲地域广阔,传统民居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沙漠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生活习俗【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世界聚落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解答】沙漠地区严重缺水,沙漠边缘地区有地下水相对丰富的地区,聚落相对集中。

故影响其主要因素为水源。

2.【答题】不同的聚落呈现的景观不同,主要是由于()A.劳动生产方式不同B.人种不同C.语言不同D.生活习俗不同【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和差异。

【解答】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生产活动.因此不同的聚落呈现的景观不同,主要是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造成的。

3.【答题】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是()A.荒漠地区B.平原地区C.高山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

【解答】一般来说,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是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农业发达,交通便利,而荒漠地区、高山地区和冰缘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分布少,选B。

4.【答题】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高山地区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C.荒原地区D.冰缘地区【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的分布。

【解答】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河流的平原地区,故答案选B。

5.【答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A.农村B.渔村C.牧村D.林场【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聚落类型。

【解答】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又可以分为:农村、渔村、牧村、林场,“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牧村。

6.【答题】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考查。

【解答】聚落的形成往往是形成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一般来说,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充足和交通便利的地区聚落密集,选B。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世界的聚落》习题

《世界的聚落》习题一、基础题1、“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A、炎热多雨的地区B、寒冷多雨雪的地区C、温暖干燥的地区D、温暖多雨雪的地区2、广东省深圳市原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为小城镇,改革开放后一跃成为著名的大城市。

发生这种变化的自然原因有()A、沿海地区、交通方便B、风光优美、主要靠旅游业C、曾被帝国主义国家占领D、人口少,自然环境压力小3、我国著名历史古城平遥和丽江古城,分别位于()A、陕西省和四川省B、江苏省和云南省C、陕西省和云南省D、山西省和云南省4、黄土高原地区人民传统居住的主要形式是()A、竹楼B、冰屋C、四合院D、窑洞5、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聚落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原因是()①地势平坦②土地肥沃③交通便利④水源充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③④6、西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的原因是()A、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决定的B、为了预防小偷进入民宅偷盗C、为了抵挡当地寒冷的气候D、厚墙是为了减少白天炎热的太阳照射,小窗是为了减少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7、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8、下列哪个聚落不属于乡村聚落()A、农村B、牧村C、渔村 D北京中关村9、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差异B、建筑风格的差异C、风俗习惯的差异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10、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水源充足B、山地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二、综合题说一说“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提高题读图完成下列内容:(1)图中A、B、C表示乡村聚落,分析A、B、C发展的有利因素是:靠近,地形以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沿河流或公路可伸展成状。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课后练习题

湘教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组1. 读图“世界人口纬度、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中低纬地区④中高纬地区⑤海拔500米以下地区⑥海拔2000米以下地区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2.世界人口分布的差异表现为A.热量越充足地区人口越多B.温带平原区人口相对稠密C.陆地面积越小人口越稀疏D.气候寒冷地区,无人定居2. 读“某四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甲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可能是()A.就业困难B.劳动力短缺C.兵源不足D.老龄化严重3.丁国最有可能位于()A.亚洲B.非洲C.欧洲D.南美洲3. 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

读“人类大陆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类大陆”的分布特点是()A.非洲比亚洲多B.西半球比东半球多C.北半球比南半球多D.高纬度比中纬度多2.甲地人口分布较多的原因是()A.距离海洋远B.农业发展较晚C.工业发展较早D.自然条件优越3.丙附近地区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就业困难B.饥饿贫困C.劳动力短缺D.居住条件差二、选择题4. 下列地区中,人口最稀疏的是()A.亚洲南部B.欧洲西部C.极地地区D.北美洲东部5. 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增加③自然资源枯竭加重④环境污染⑤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断减少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三、填空题6. 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________发展相适应,与________、________相协调。

四、解答题7.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大洲、大洋名称:①____洲②_____洲④____洋⑤_____洋(2)图中B、C两处,人口最稀疏的是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D是_________运河。

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 同步练 (含答案)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基础性作业】1.下列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没有差别B.城市里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车辆多,高楼多C.城市里有池塘,还有很多果树D.乡村里车辆、商店、学校多,道路纵横2.我国南方民居的屋顶比较陡,表明该地区可能( )A.气温比较低B.气温比较高C.降水比较少D.降水丰富3.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中,属于我国山西省的是( )A.丽江古城B.平遥古城C.皖南古村落D.威尼斯城【拓展性作业】聚落的建筑形式是一个地区自然环境与文化的一面“镜子”。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民居建筑,最有可能出现在( )A.湿热的东南亚地区B.寒冷的南极地区C.干旱的撒哈拉沙漠D.高寒的青藏高原5.这种聚落建筑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 )A.宗教信仰B.风俗习惯C.气候特点D.地形条件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6~7题。

6. 影响该地聚落总体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地质B.地形C.气候D.河流7.一般情况下,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可能发展成城镇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综合性作业】8.读下面三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聚落可分为和两大类。

图1反映了聚落的特点,图2反映了聚落的特点。

(2)图3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角度分析,其共同点是。

(3)图3所示,A、B、C三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处,理由为。

(4)从上题分析来看,是先有城市聚落还是先有乡村聚落?(5)C处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C处建立一家造纸厂是否合理?为什么?参考答案基础性作业1.B2.D3.B拓展性作业4.A5.C6.D7.A综合性作业8.(1)城市乡村城市乡村(2)乡村沿河分布(3)B B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物的集散,地形平坦开阔,发展空间更大(4)先有乡村聚落。

(5)不合理。

因为C处位于河流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且影响河流中下游水质。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3.4世界的聚落同步练习及答案

度地理七年级上册湘教版3一、选择题1.〔2021•五华区模拟〕下面有关修建与外地自然环境关系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西北亚的高架屋--下层通风防潮,与外地干冷的气候特点有关B.西亚的房屋墙厚窗小--能防风御寒,与外地冷湿的气候特点有关C.黄土高原的窑洞--冬暖夏凉适于寓居,与黄土直立性强和枯燥的气候特点有关D.因纽特人的冰屋--有利于保温,与外地终年冰冷的气候特点有关2.〔2021•通州区一模〕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实质的区别是〔〕A.修建样式 B.消费活动 C.降水多少 D.交通方式3. 〔2021•南漳县模拟〕党的十九大提出〝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目的,以下地域的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长江三角洲地域保管传统的水乡面貌和较为完整的古修建B.北京古城在现代化进程中鼎力撤除四合院和胡同C.香港和澳门由于地狭人稠,增加绿空中积树立高层修建D.西南平原北部地域为了添加粮食产量继续大面积拓荒4.聚落的方式主要包括( )A.乡村与集镇B.村庄与集镇C.乡村与城市D. 城市与集镇5.以下做法有利于维护聚落文明和世界文明遗产的是()A.有人在古修建物上刻写〝×××到此一游〞B.为了招徕游客,在旅游景色区大兴土木,树立大面积的宾馆和饭店C.敦煌博物馆对外轮番开放石窟,限制观赏人数D.某历史文明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修建群6.有关聚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聚落是指只要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仅供人们寓居、生活、休息的场所7.以下哪些天文条件有利于聚落的构成〔〕A.地形坎坷、资源贫乏B.土壤肥美、水源充足C.交通方便、远离水源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8.〝小桥流水人家〞所描画的是典型的〔〕A.我国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B.我国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C.我国西北地域的乡村聚落D.我国青藏地域的乡村聚落9.以下关于聚落维护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维护,将招致无法挽回的损失B.应尽力维护那些具有传统特征的、民族特征的聚落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关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撤除,以利于美化环境10.以下关于维护世界文明遗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部封锁,制止游人观赏B.撤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观赏C.为顺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D.中心是对优秀传统文明的维护11.〝房屋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挺拔〞,这种房屋主要散布在什么地域〔〕A.炎热多雨地域B.冰冷多雨雪地域C.暖和枯燥地域D.暖和多雨雪地域12.形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缘由是〔〕A.居民人口的多少B.占空中积的大小C.休息消费方式的差异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二、13.〔2021•延庆县一模〕暑假里,延庆区的中先生小刚参与了〝行走壮美中轴线,品味魅力北京城〞的研学活动,阅读研学手册中的图文资料,回答以下各题。

3.4 世界的聚落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3.4 世界的聚落 课时练(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11)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人们居住的房屋B.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城市和乡村C.聚落的分布与环境无关D.聚落的大小是稳固不变的2、乡村聚落不具备的特点是()A.比城市出现早B.房屋一般都不很高C.乡村居民点紧靠城市D.古老的乡村聚落具有保护价值3、右图民居特点的作用是()A.可通风散热B.防寒保暖C.防晒凉快D.隔热防潮4、城市建设向高层住宅方向发展的原因是()A.登高远望B.氧气多,灰尘少C.健身运动D.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5、从世界文化遗产中我们不能推出()A.现代文化特征B.历史时期的民风民情C.当时的文化精神D.当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6、关于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密度比乡村人口密度小B.城市与乡村从事的生产活动相似C.城市的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比乡村好D城市的房屋建筑密度比乡村房屋建筑密度低7、下列图示中,哪个最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8、读右图,该地建筑物为尖顶,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风力大 B.气温低C.日照强 D.降水多9、以下地形中分布聚落较多的是()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10、以下聚落演变阶段中,正确的是()A.城市-城镇-村庄B.村庄-城镇-城市C. 集镇-村庄-城市D.城镇-集镇-乡村二、综合题(你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了吗?好好表现哦。

)11、以下三幅图中的房屋都是为了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而建造的,请你将三者的优点分别分析。

12、关注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1976年11月在举行的第一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成员国大会上正式成立,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本次会议之前,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单的景点共有721处,分布在124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文化遗产554处,自然遗产144处,混合遗产23处。

附:2001年12月,我国山西云冈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使我国的世界遗产达到28处,居世界第三位。

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现在江津城区得以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A.人口数量增多B.交通快速发展C.水质明显改善D.气候风调雨顺读“我国某城市简图”,完成下列小题。

2 . 图中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人口C.河流D.工业3 . 在城区内可以见到些带十字架的尖顶宗教建筑,这种建筑与哪种宗教有关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 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A.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B.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C.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D.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5 . 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B.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C.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D.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下图为4处“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 . 图中,以渔业生产方式为主及工业生产为主的聚落是A.甲、乙B.乙、丙C.丙、甲D.丁、乙7 . 城市与乡村根本区别是A.生活方式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消费观念的不同D.住宅密度的不同8 . 有关聚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B.城市基本上都分布于空气流通,少受严寒和酷暑侵袭的地方C.聚落多分布在降水多的雨林地区D.城市的分布对于气候和水源等自然因素存在要求,对地形则不存在要求张欣是美术爱好者,下图是他绘制的上海市与华北某农村素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9 . 关于上海市与华北农村景观差异的正确描述是A.上海市房屋高度比华北农村低B.上海市房屋密度比华北农村低C.上海市公路交通比华北农村发达D.上海市自然景观比华北农村保护得好10 .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差异是A.生产方式不同B.商业水平不同C.人口多少不同D.建筑形态不同11 . 下列有关聚落的正确叙述是A.聚落就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C.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D.富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应加以保护12 . 如图中,属于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民居景观的是()A.B.C.D.读聚落景观图,回答下列各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练):第3章 世界的居民 第4节 世界的聚落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精练):第3章 世界的居民 第4节 世界的聚落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1.[海南]图中四种民居反映湿热环境特征的是( )A BC D2.[泰安]下列民居建筑与其所处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窑洞——贵阳B.竹楼——西双版纳C.吊脚楼——湘西D.土楼——福建3.[长沙]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我国南方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

与之有关的因素是( )A.矿产B.河流C.森林D.土壤4.[湘西]人们会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建造各种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寒冷地区的民居一般墙体厚实B.干燥地区的房屋屋顶大多高耸C.湿热地区的民居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D.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薄、门窗大[安徽]海子的诗中写道:“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

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据此回答5—6题。

5.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A.高大、顶尖、窗小B.低矮、顶缓、窗小C.低矮、顶尖、窗大D.高大、顶缓、窗大6.当地传统民居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风B.排水C.保湿D.除湿7.[济南]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A.地形平坦B.交通便利C.自然资源丰富D.水源短缺8.埃及卢克索神庙是世界文化遗产,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

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神庙的是( )A.控制周围的工业污染B.限制参观人数C.禁止在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神庙雕像上刻写“××到此一游”9.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a B.bC.c D.d10.读下列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1)图1表示____聚落,图2表示____聚落。

(2)从出现的时间早晚来看,____聚落早于____聚落形成。

(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____(填“好”或“差”)。

(4)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环境状况要____(填“好”或“坏”)。

(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____(填“大”或“小”)。

初二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课后练习湘教版

初二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课后练习湘教版

初二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课后练习湘教版
初二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课后练习湘教版
不光愉快的过学期,也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学习。

查字典地理网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课后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自然条件和因素.
2. 探究分析:
(资料)墨西哥的首都墨西哥城市人口已达2021万,该城市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城内有3万家工厂和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大量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据环境保护专家推算,每天呼吸这种空气就等于吸两包雪茄烟.
()墨西哥城属于______聚落.
(2)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风俗习惯的差异
(3)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有方案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______、______相协调,与______开展相适应.
3.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 )平原,距今约6000年.
4.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包括乡村和( )两种主要形式.
5.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和( ).
6. ( ) 是生产力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 ) 的根底上产生的.
7. 聚落的两种根本类型是 ( ) 和( ).
8. 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______,它的主要形式包括______和______.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地理上册世界的聚落课后练习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同步检测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4 世界的聚落同步检测 (新版)湘教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选择题1.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B. 干燥地区房屋屋顶大多高耸C. 湿热地区的民居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D. 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2.黄土高原特有传统民居是A. 四合院B. 窑洞C. 竹楼D. 碉房3.读下图, D处的传统聚落是A. 高脚屋B. 帐篷C. 窑洞D. 墙厚窗小的平顶屋4.下列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组合不正确的是A.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B. 中国黄土高原—窑洞C. 中国南方—平顶屋D. 东南亚地区—高架屋5.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6.亚洲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的活动也各具特色。

下列各地居民生活特点与当地自然条件组合正确的是A. 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住长屋——多地震B. 孟加拉人以船为交通工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C. 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气候湿热D.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着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一一气候寒冷7.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居住形成了A. 乡村B. 城市C. 聚落D. 家庭8.敦煌莫高是甘肃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禁止游人参观B. 控制工业污染C. 在周围禁止修建现代化建筑D. 搬迁到北京9.下列对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是A. 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B. 古代建筑物旅游价值高,要增加开放时间和次数C. 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达的现代建筑,让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D. 有些文化古迹经济价值低,无需进行保护10.北京市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民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下列地区与相应的民居正确的是()A. 北方地区-竹楼 B. 南方地区-蒙古包 C. 青藏地区-碉房 D. 西北地区-四合院11.我国南方地区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A. 接受更多的阳光B. 利于雨水的下泻C. 利于空气的流通D. 利于更快的散热12.世界各地的建筑物因环境而异,不同的建筑物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聚落练习新版湘教版1

七年级地理上册3_4世界的聚落练习新版湘教版1

《世界的聚落》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的居民要紧从事耕耘B. 乡村的居民要紧从事打鱼、砍木、等生产活动C. 乡村的居民确实是从事放牧D.乡村的居民别离从事耕耘、放牧、打鱼、砍木等活动2.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不同B.城市里有很多水池,种了很多果树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等3. 聚落散布比较密集的地域,一样位于()A.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域B.河流上游地域C.高山地域D.丘陵地域4.聚落的形式要紧包括( )A.乡村与集镇B.村落与集镇C.乡村与城市D. 城市与集镇5.下列做法有利于爱惜聚落文化和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有人在古建筑物上刻写“×××到此一游”B.为了招揽游客,在旅行风光区大兴土木,建设大面积的宾馆和饭馆C.敦煌博物馆对外连番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D.某历史文化名城为了建经济开发区,拆掉了古建筑群6.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D.聚落是指仅供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7.下列哪些地理条件有利于聚落的形成()A.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土壤肥沃、水源充沛C.交通不便、远离水源D.气候恶劣、土壤贫瘠8.“小桥流水人家”所刻画的是典型的()A.我国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B.我国南方地域的乡村聚落C.我国西北地域的乡村聚落D.我国青藏地域的乡村聚落9.下列关于聚落爱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爱惜,将致使无法挽回的损失B.应尽力爱惜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彼此作用的结果D.关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10.下列关于爱惜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数封锁,禁止游人参观B.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C.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完全改造D.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爱惜11.“衡宇墙体厚实,室内有壁炉或火炕,窗小或有双层窗,而且屋顶大而挺拔”,这种衡宇要紧散布在什么地域()A.酷热多雨地域B.严寒多雨雪地域C.温暖干燥地域D.温暖多雨雪地域12.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不同的缘故是()A.居民人口的多少B.占地面积的大小C.劳动生产方式的不同D.地形和气候的不同二、连线题东南亚地域四合院北极地域厚墙小窗的衡宇黄土高原水城威尼斯高架屋北京冰屋西亚地域窑洞三、简答题1.你以为下面的做法是不是正确?说出你的理由。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含答案)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能力提高题一、选择题1.下图中最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A.A位于丘陵地区,风景优美B.B位于平原地区,水源充足C.C位于山麓地带,空气清新D.D位于缓坡地带,农业发达2.下列哪些地区不利于形成聚落?A.干燥的沙漠地区B.交通便利地区C.河流沿岸地区 D.地势较为平坦的平原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4.演变至4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的问题有: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 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A.a. b、c B.d、e、f C.a、b、d D.a、b、f5.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光照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降水6.下列地理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水源充足B.地形崎岖 C.交通便利 D.资源丰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A.甲B.乙C.丙D.丁8.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A.甲B.乙C.丙D.丁9.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B.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C.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D.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10.下图中的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A、炎热干旱的沙漠B、终年严寒的地区C、炎热多雨的气候D、地势高峻的高原11.下列民居中,体现气候湿热的是A.东南亚的高脚屋 B、因纽特人的冰屋C、黄土高原的窑洞D、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12.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A.任其自然发展B.应该大力保护C.拆除后建设现代化的高楼D.全部拆除再照原样重建13.在下列大洲中,许多地方保留着较为原始的村落的是()。

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试题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聚落教学目的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开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才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开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聚落分为城与乡村两大类型。

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珍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开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

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详细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老师提出详细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分析、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与乡村有何差异;〔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开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答复,老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一]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在学生理解聚落的概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 练习题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3.4世界的聚落练习题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1.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是()A. 用水方便B. 交通便利C. 地形崎岖D. 气候温和湿润2.我们把乡村和城市这些人们的聚居地统称聚落.聚落主要分布在()A.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B. 高山地区C. 荒漠地区D. 雨林地区3.在“我爱家乡”的主题班会上,小华和小红分别对自己的家乡做了介绍。

小华说:“我的家乡周围有农田、果树和池塘,村里有一条小路通往附近的小镇。

”小红说:“我的家乡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和医院,城里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下列关于小华和小红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华住在城市B. 小红住在城市C. 两人都住在农村D. 两人都住在城市4.聚落的基本类型是A. 平原和山区B. 农村和渔村C. 乡村和城市D. 森林和草原5.下图中四种民居能反映当地寒冷环境特征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A. 水源充足B. 极端干旱C. 资源丰富D. 交通便利7.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 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 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C. 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 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8.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后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 AB. BC. CD. D9.下列地区中有利聚落形成的是A. 地形崎岖、资源贫乏B. 土壤肥沃、水源充足C. 交通闭塞、通讯不畅D. 人口稀少、资源贫乏二、填空题(共4题;共11分)10.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一般可分为________聚落和________聚落两种类型。

11.城市数量________,规模________,________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是聚落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12.世界文化遗产:意大利的________、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岸、巴西的________、中国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山西省的________、安徽省的________和西递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习题
、选择题
1 •世界上居住在城市的人有()
A. 少数
B. 大多数
C. 约有一半左右
D. 极少数
2•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A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B. 地形平坦
C. 自然资源丰富
D. 水源充足(井泉,湖滨,河畔)
3. 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A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咼山地区
C. 荒原地区
D. 冰缘地区
4. 关于乡村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
B. 乡村的居民就是从事放牧
C. 乡村的居民主要从事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D. 乡村的居民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5. 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 城市里有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 乡村里有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 城市里有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 .. 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6.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
A. 山谷里和河流两岸
B.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的地形平坦的地区
C. 十分炎热的森林里
D. 交通闭塞的地方
7•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A. 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 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聚落分布稀少
D. 气候终年炎热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
B.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

C. 世界各地的聚落居民,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
D. 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9. 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
B. 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聚落没有发展
C.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D.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10. 关于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说法正确的是()
A. 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的不断扩大,所有过去的一切旧的聚落建筑都应全部拆除,建新的
聚落建筑
B. 在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中,所有的旧的聚落建筑都要保存下来,作为历史文化留作纪
念,新的聚落建筑另辟新的土地
C.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各个国家自己的事情,与其他国家无关
D. 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填空题
1. 人们居住地在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住在乡村,有些人住在城市,我们把人们的这些
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
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的场所。

3. ________________ 由于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较大的差异。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__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生活习惯、、等不同,聚落在长期发展过
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 风格。

6. _____________ 随着 __________________ 的增长和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 ,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__________ 。

r 与丄旳巧您勺^
十 Jfflt m s 空 JW
7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 &世界遗产可分为 ___________ 、
三、 连线题
A. 东南亚地区
B. 北极地区
C. 黄土高原
D. 威尼斯
E. 北京
F. 西亚地区
四、 判断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画“V
1. 农村的统称叫聚落。


2. 聚落就是人们居住的居所。

3.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
业、服务业等工作。

( )
4.
亚洲乡村人口较少,村落中的房屋较分
散。

( ) 5.
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 )
6.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7.
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有
300多处。

( ) &云南省的丽江老城不属于世界文明遗产。



五、综合题
相互作用的结果。

_____ 以及 ________ 三大类。

① 四合院 ② 厚墙小窗的房屋 ③ 水城 ④ 高架屋 ⑤ 冰屋 ⑥ 窑洞
,错误的画“X” 。


( )
(一)下图反应一个村庄演变为城镇的四个阶段和小城市发展成大城市的四个阶段仔细观察,分析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2)小城市又是怎样扩展成为大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道路和形态有哪些变化?
(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

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二)简答
1 •居民临河分布的现象相当普遍,在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者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宗教寺院一般在什么地方选址?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ABCD 乱 A 4* D 反 D & B 7. A & E 9 C 10. DB
二SSS
部落
2. 劳动生产社会活动
3. 生产景观
4 •地形气候资源
5. 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建筑
6. 人口发展变化
7. 自然环境
&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
三、连线题
A——④B——⑤C——® D——③ E --------------------------- ①F——@
四、判断題
1. X 2・X 艮J 4* X 5. 7 6・ J 亿J 氐X
五、综合题
(一)(1)人口数量增大、密度高,房屋的密集度增大。

农舍、牲畜棚圈发展成住宅区。

(2) 房屋的密集度继续增大,高度增高。

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

(3) 由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变为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4) 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沿海港口等地。

(二) 1 •题中所述地区有利于部落形成与发展的优越的自然条件。

2 •在高山少有或没有部落的地区选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