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第一课时)教案nqnHH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烛之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3、积累文言词句。
教学设计
1、重点
(1)朗读并翻译课文。
(2)烛之武的思想性格。
(3)文言实词的含义和文言虚词的用法。
2、难点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3、课型
多媒体
4、素材
音频、图片
5、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相关故事背景。
3、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秦王威风八面的朝堂,蔺相如轻启三寸不烂之舌,挫败秦王夺璧的阴谋,使宝璧平安归赵;在群儒唇枪舌剑的进攻面前,诸葛亮轻动三寸不烂之舌,折服东吴的饱学之士,使孙刘迅速结盟;在郑国危如累卵之际,老迈的烛之武轻摇三寸不烂之舌,虎狼之师不击自退,铁桶之围不攻自破。
烛之武在剑拔弩张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护郑国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同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一、关于《左传》
《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
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别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解说《春秋》)《左传》《公羊传》《谷粱传》
二、朗读课文
1、播放录音
2、正音
fàn yì zhuì gōng quē qǐ páng
氾南佚之狐夜缒而出共其乏困阙秦杞子逢孙
3、齐诵全文
4、自由诵读
三、赏析第一段
1、齐读。
故事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此之前,郑国做了两件对不起晋国的事。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楚国大败。
2、词句
以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以,因。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驻军。名——动
3、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秦晋围郑
4、秦、晋两国为什么要围攻郑国?
无礼于晋,贰于楚。
5、点拨
此次围郑是晋为了报复郑,与秦没什么利害关系,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两国军队并没有驻在一起,为烛之武分化瓦解工作提供了可能。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对比,又为“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伏笔。
四、赏析第二段
1、女同学朗读本段。
2、字词
犹不如人犹,尚且。
无能为也已已,通“矣”。
许之许,答应。之,代词,这件事(去见秦君)。
公从之之,代词,代指佚之狐的建议。
是寡人之过也之,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3、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临危受命
4、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
“吾不能早用子……子亦有不利焉。”
(1)先自责,“寡人之过也”,情真意切。
(2)后指出灭郑,对他没好处。
5、点拨
郑国决定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佚之狐荐烛之武。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暗写烛之武年轻时没得到重用;“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流露出满腹委屈、牢骚。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并没表现出不满,也没有给予什么安慰、许诺。而是先自责,然后指出灭郑对你无益。一番诚意和透切分析,感动了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去见秦伯。
五、赏析第三段
1、齐读
2、词句
敢以烦执事“以”后省略了介词宾语“之”,指“亡郑”一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名——意动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省略“之”,应为“以之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古今异义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句焉,疑问代词,何。用,介词,表原因。
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古今异义
之,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共其乏困共,通“供”。
朝济而夕设版焉焉,于此,在那里,兼词。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何……之有”,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之一。
既东封郑封,疆界,使……成为边境。名——使动
东,在东边。名——状语
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利,使……获利,受益。
秦伯说说,通“悦”。
3、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说退秦师
4、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君之薄也。”从事理上说,秦、郑相隔遥远,晋、郑是近邻。
故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不但无利,反而因“邻之厚”而显得“君之薄”。
(2)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从事理上说,说明保存郑国,只对秦国有好处。
以利益引诱秦。
(3)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唯君图之。”从事实上说,先说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
晋曾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又进一步分析晋国贪得无厌,晋灭郑之后,必然要侵犯秦国。(4)“阙秦以利晋”最为关键。
六、赏析第四段
1、一个同学朗读本段。
2、字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吾其还也其,表示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亦去之去,离开。
3、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段内容。
晋军撤离。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以乱易整,不武。”
5、点拨
秦国由晋的盟国,成为郑的盟友,风云突变。此时,晋侯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毅然决定撤军。
七、根据故事情节,在文章中找出关键句。
(一)烛之武如何退秦师的?
明确:①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知之矣)
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
④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⑤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二)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
①秦伯说.,与郑人盟.。
②乃还。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吾其.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