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花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花园》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个花园里的花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花园这个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加减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加深对加减概念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加法和减法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加减法的意义;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朵花,让学生观察花的数量,引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新课导入:介绍花园里的花的数量,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3.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花园里的花,引导学生发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花园案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花园-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花园-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花园场景中,认识各种花卉的名称和形态特征;
2.能够通过观察、提问、比较等方式,学习形状的名称,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能够运用所学形状知识,用图形表示物品或景象,并计数。
二、教学重点
1.认知各种花的名称和特征;
2.学习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3.运用所学图形知识表达物品或景象,并进行计数。
三、教学难点
1.学习和认知不同花卉的名称和特征;
2.学习并理解不同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3.进行图形表示物品或景象,并计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进入花园场景,感性认识不同花卉,学习较生动的认识方法。
2. 认知花卉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提问,认识不同花卉的名称和特征;
2.通过比较不同花卉的形态特征,了解花卉的区别。
3. 学习形状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花盆的形状,学习不同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2.让学生分组,互相展示所拿到的不同形状的物品,并介绍其名称和特征。
4. 进行图形表示
1.让学生在思考后,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表示花园中的场景,并进行计数;
2.让学生相互交流、比较,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认知了不同花卉的名称和特征,学习了不同形状的名称和特征,并能够运用图形进行计数和表示物品或景象。
帮助学生更有趣、轻松地学习数学,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花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花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花园》主要讲述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认识四种基本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2.了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3.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4.能够根据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简单的平面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几何概念和空间观念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四种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能够根据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四种基本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学会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形状,能够根据特征对图形进行分类。
2.难点:图形分类的依据和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概念。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实物或图片;2.准备图形分类卡片;3.准备黑板、粉笔;4.准备教学课件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花园-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花园北师大版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将以花园为主题,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详细介绍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花园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花园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花园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花园形状、颜色、大小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花园图片、卡片、彩笔等。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征。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教材中关于花园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知识。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花园的例题,如“哪个花园更大?”、“哪个花园是圆形的?”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花园,包括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然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园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等大小:大小不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一个花园,并描述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征。
2. 答案:学生画的花园,并能够正确描述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和表达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于花园形状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花园,描述花园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分享。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花园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花园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花园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7单元“花园”。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些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剪刀、蝴蝶、风筝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对称性。
2. 概念讲解: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验证对称性。
5. 操作活动: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图形的对称性对称轴:图形的对称轴是将图形分为两部分的一条线,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相同的。
对称性: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对称性。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了对对称性的理解。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对称性的理解和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和探索对称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对称图案、制作对称手工作品等。
同时,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对称性的资料,进行交流和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并针对这些细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补充。
《花园》(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花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花园》这一单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能够理解“边长”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如何测量物体的边长;2.能够识别、理解并运用“面积”这一概念;3.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建造房屋、种植花草需要考虑的面积问题;4.能够掌握概括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包括:1.“边长”这一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面积”这一概念及其运用方法;3.如何运用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包括:1.如何理解“面积”这一抽象概念;2.如何把“面积”这一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教材和练习题等教学用具;2.如有条件,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模型房屋、花草等实物,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进入教室后,让学生快乐地说一说最近亲近自然的经历,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花园。
2. 学习新知(30分钟)2.1 讲解“边长”让学生辩认、触摸、测量几何图形及实物的边长。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发言,探究出测量边长的方法,并加深学生对边长的理解。
2.2 讲解“面积”为学生展示不同几何图形的面积差异,从而启发学生发现和总结出面积这一概念,并探究出计算面积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手工绘制简单图形、用砖、卡片等模拟物体面积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面积的理解。
2.3 运用面积概念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中介绍的种植花草和建造房屋两个实际例子,让学生探究并解决如何考虑面积因素,使用面积的概念解决问题。
3. 练习及讨论(30分钟)根据教材中的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总结,并探究学生们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思路和掌握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记忆,在避免大量重复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
《花园》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教学目标】1.能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画一画、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画图表示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介绍花园里小动物们的只数。
讨论: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有多少只蜜蜂?2.引出问题。
怎么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
问题:怎么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学生画图表示蜻蜓只数和蝴蝶只数的倍数关系,初步体会“倍”的含义。
思考: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画图。
(2)交流画图的方法。
第一种:用√表示蝴蝶,用×表示蜻蜓。
第二种:用△表示蝴蝶,用○表示蜻蜓。
(3)用算式计算。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学生画图表示蜜蜂只数和小鸟只数的倍数关系,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思考:有多少只蜜蜂?(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画图。
(2)交流画图的方法。
第一种:用☆表示小鸟,用○表示蜜蜂。
第二种:用(“9只”)表示小鸟,用3个(“9只”)表示蜜蜂。
第三种:用一个小长方形来表示9只小鸟,用3个相同的长方形来表示蜜蜂。
(3)用算式计算。
注意:因为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3倍,所以蜜蜂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有3个9。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3.什么是“2倍”。
学生独立思考,举例说一说。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2.像淘气那样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关“倍”的问题还有很多,不仅仅是今天学习到的这些,以后,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吧!。
《花园》(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花园》(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花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认识方向”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地图上的方向,学会使用指南针,认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通过实际例题学会判断物体所在的方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上的基本方向,能够正确使用指南针。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判断物体方向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地图上的基本方向,学会使用指南针。
难点: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情景判断物体方向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指南针、地图、PPT、实物道具。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实物道具,创设一个花园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花园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准确地描述花园中各个物体的位置呢?2. 基础知识学习(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地图上的基本方向,即东、南、西、北。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学会使用指南针,并能够判断周围物体的方向。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小明站在花园的东边,他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请问,小明的左边是什么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强调观察角度和判断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提供一个实际情景,要求其他组成员判断该物体所在的方向。
六、板书设计花园方向判断东南西北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笔在地图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并描述一下家周围的方向。
答案:略2. 请结合实际情况,拍摄一张照片,并描述照片中物体所在的方向。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所学知识向家人介绍家庭周边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在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花园作为实践情景,因为花园中的物体布局较为复杂,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目标〗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材分析〗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
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是一所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家长都比较有文化素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学生见识广,知识面比较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
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熟悉这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会自主学习,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花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花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花园》这一单元主要围绕花园中的各种植物,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加减法,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能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加减法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操练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加减法,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描述和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加减法,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操作、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花园图片、植物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植物卡片和加减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花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园中的植物,询问学生:“你们看到了哪些植物?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植物卡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提出问题:“这些植物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的数量关系,进而引入加减法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每组学生互相用植物卡片进行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法算式卡片,让学生进行抢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得到奖励。
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最新经典教案,通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借助几何直观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解决画图表示倍数关系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教学难点:倍数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PPT课件学具准备: A4纸、黑色水笔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我们来看这幅花园图,请你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2、谁再说说图中有哪些小动物?3、通过4只小动物所说的话,你又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探究新知探究一:1、根据蝴蝶和蜻蜓的只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你能画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吗?(找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关注:无名头,看不出份数。
有名头,一份一份的画,每份间有间隔(生1、2无名头和看不出份数,生3、4有名头和份数、间隔)作品对比:引导学生发现生3、4的作品很容易发现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3倍。
表达方式:我用1个什么表示1只蝴蝶,有4只蝴蝶所以我画了4个什么教师评价:表达简洁、准确、完整。
画图清晰。
3、怎样列式呢?探究二、1、根据鸟和蜜蜂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蜜蜂的只数与鸟的只数有什么关系呢?3、请你画图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代表作品:生1:反映出具体数量,第一行9只鸟,第二行27只蜜蜂。
生2:比较概括的画法,一个圈表示9只鸟,3个圈表示3个9只,即27只蜜蜂。
生3:有简化意识,一段纸条表示小鸟只数,3个这么长的表示蜜蜂只数。
小结:这些图都表示的是鸟有9只,蜜蜂是鸟的3倍,也就是3个9相加。
无生3作品:1、我们来看笑笑画的图,你看懂了吗?生:用一段直条表示小鸟的只数,用3个这么长的直条表示蜜蜂的只数。
2、你们觉得这种画法怎么样?简单、清晰3、你能照样子重新画一画吗?4、如果蜜蜂的只数是小鸟的4倍该怎样画?在刚才那幅图上做下修改。
4个95、5倍呢?5个96、怎样列式?9×3=27(只)或3×9=27(只)。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花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花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花园》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为教材,主要讲述了图形的对称性。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教材内容共分为5个小节,分别是:认识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和生活中的对称。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总结对称性的能力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进一步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2.难点: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的运用和实际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的发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总结对称性的规律。
4.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图片、卡片、教具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引导。
3.准备好练习题和作业,以便进行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卡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形的对称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对称性。
同时,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二年级数学上册 花园教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不同的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为相同的结果。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花园中的花朵数量及加法算式。
2. 感受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为相同的结果。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师生活动法、游戏教学法等。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花园中的花朵,引导学生关注花朵的数量。
(2)提出问题:“花园中有几朵花?”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学习加法算式:(1)教师展示花园中不同数量的花朵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算式。
(2)学生模仿教师,自主创造不同的加法算式。
3. 感受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关系,如“1+2=3”,“2+1=3”。
(2)学生通过数一数、画一画、连一连等方式,体验加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 解决问题:(1)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花园中有3朵花,又来了2朵花,一共有几朵花?”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方法,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加法算式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加法算式和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7花园-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7花园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概念:“减法”和“相等”;2.学生学会运用减法的方法;3.学生能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算方法;2.学生学会通过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通过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个方面的知识,对数学概念的认识要比较全面。
四、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教材与教具,包括: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数字卡片、图片等;2.学生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教师介绍本节课内容:“我们要学习的是减法,让我们通过数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有趣的问题。
”;2.教师用下列数学语言介绍减法:“减法就是将一个数中的一部分取走,得到另外一个数的运算方法,叫做减法。
”;3.教师通过数字卡片的演示,来帮助学生了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4.教师提出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他送了1个给小红,问他现在还有几个苹果?”;5.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出问题的式子“3 - 1 = 2”;6.学生在纸上画出3个苹果,画出1个被送出去的苹果,并计算出答案2;7.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另一道例题:“小明有5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多1个,那小红有几个糖果?”;8.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问题的式子“5 - 1 = 4”;9.学生在纸上画出5个糖果,再画出1个被送出去的糖果,最后计算出答案4;10.教师再提出一道试题:“现在知道小明和小红加起来手中有8个水果,小明比小红多3个水果,请你分别列出小明、小红手中水果的数量,再用减法算出小明和小红手中苹果的数量。
”;11.学生在笔记本上写出问题的式子,并利用减法计算出答案;1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解自己列出来的小明、小红手中水果的数量;13.教师用幻灯片演示一些有趣的图片,通过讲解引导学生对减法的认识和理解;14.教师做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都学会了减法,并且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花园》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花园》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倍数关系的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出示挂图,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美丽的花园图,请你仔细观察图,讲给大家听.【出示《花园》插图1】二、玩中学1、说一说.(1)请你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说给你的同桌听.(2)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2、算一算.(1)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板书,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独立解答问题.(2)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理解图意,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各种问题,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3、教师小结.观察一幅图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解决问题.三、学中做.1、(1)圈一圈.☆☆☆☆○○○○○○○○○○○○○○○○○的个数是☆的□倍. □○□=□(2)的个数是的2倍,请你画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个 . □○□=□(个)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再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并正确填写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2、估一估,量一量红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厘米黑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厘米红绳的长度是黑绳的□.□○□=□要求学生先估一估,再量一量,然后填一填,找出答案.3、数一数学生先数一数,再说一说书中的问题.组织交流时,注意学生的思路不同,只要正确的,都要加以鼓励.3、说一说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并列出算式.可以采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题比赛,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计意图:变换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体会理解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四、做中得.实践活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8花园|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8花园|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8花园|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7、8页的“花园”主题。
内容包括:理解和掌握数的顺序,能够正确数数,认识相邻的数,以及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从1数到20。
2. 让学生认识相邻的数,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的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能够从1数到20。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卡片、花朵模型、数轴模型。
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花朵,引导学生发现花朵的数量,并尝试进行数数。
2. 讲解数的顺序:通过数轴模型,引导学生从1开始数数,一直数到20,并让学生理解相邻的数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花园里有5朵红色花朵,还有几朵黄色花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解决一些类似的题目,如“花园里有8朵蓝色花朵,还有几朵绿色花朵?”5. 作业布置: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一些类似的题目,如“花园里有12朵白色花朵,还有几朵黑色花朵?”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园里的花朵红色花朵:5朵黄色花朵:?朵蓝色花朵:8朵绿色花朵:?朵白色花朵:12朵黑色花朵:?朵七、作业设计1. 题目:花园里有15朵红色花朵,还有几朵黄色花朵?答案:15 1 = 14,花园里有14朵黄色花朵。
2. 题目:花园里有20朵蓝色花朵,还有几朵绿色花朵?答案:20 1 = 19,花园里有19朵绿色花朵。
3. 题目:花园里有18朵白色花朵,还有几朵黑色花朵?答案:18 1 = 17,花园里有17朵黑色花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题目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数的顺序和相邻的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乘法问题。
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数学的态度,进一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倍的知识和乘法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看图收集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
学法:动手操作、讲解展示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一、情景创设
引导学生看图。
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花园去玩吗?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幅图,图画上是花园的一角,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发现的多。
(设计思考:用到花园去走走引入新课。
使儿童非常轻松、愉悦的进入今天的学习,创设了教学情境,拉近了师生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
出示挂图让学生自己看图,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提出问题。
同学们看懂图意了吗?你知道该怎样解答你所提出的问题吗?请你自己试着说一说。
(根据图一提问题适时鼓励)
(1)画一画、算一算,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2)有多少只蜜蜂?画一画,算一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目的是培养学生手机信息的能力,然后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题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解决问题
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在活动单上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4.合作探究:什么是“2倍”?画一画,并举例说一说。
(设计思路: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体现了教学思考的开放性)
三、基础巩固
出示活动单的习题:让学生理解图意,自己在活动单上圈一圈、画一画。
订正结果,并让学生上台展示。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一画,让学生从数量上感受和体会倍的关系)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系统的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点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3、4题。
七、板书设计
花园
小鸟是蝴蝶的几倍? 24÷4=6
密封有多少只? 4×2=8(只)
红花是白花的几倍? 8÷2=4
教后随记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花园”这一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有机整合信息,提出比较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练习中进一步真切体会和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这是学习本课的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