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合集下载

解锁心灵密码,关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解锁心灵密码,关注心理健康——主题班会

04 心理健康的维护 与提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保持积极心态
01
02
03
培养乐观态度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 困难,以乐观的态度看待 问题。
增强自信心
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不轻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 响。
寻找快乐
通过参与有趣的活动、与 朋友交流、阅读等方式寻 找快乐,保持心情愉悦。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倾听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积极倾听他人的想法和需求 。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社交层面上的完整和稳定,能够应对生 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包括情感、认知、社交和心理适应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的概 念。
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心理健 康状况。
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01
心理健康对个人的情感、认知和社交能力有重要的 影响,关系到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03 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03 常见的心理问题 及应对方法
学习压力问题
总结词
学习压力问题是学生中非常常见的心理问题,过大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学生焦虑、 紧张,甚至出现睡眠障碍。
详细描述
学习压力问题通常是由于学习任务过重、考试压力过大、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所导 致的。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会合理分配时 间,掌握良好的学习技巧,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情绪管理问题
总结词
情绪管理问题是指学生在面对挫折、失败、失落等负面情绪时,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调节和管理。
详细描述
情绪管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 、积极思考等。

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一、题目1: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后变得很胆小,该如何帮助他克服心理阴影?(人教版)解析:- 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保护的。

家长可以和孩子认真地谈一谈被欺负的事情,表示理解他的害怕。

-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把内心的恐惧、愤怒等情绪释放出来。

- 教导孩子一些应对欺负的方法,例如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告诉欺负者“这样做是不对的,请不要这样”,但要避免以暴制暴。

- 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关注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制止欺负行为再次发生。

二、题目2:孩子考试没考好,非常沮丧,怎样引导他正确对待考试失败?(人教版)解析:- 共情孩子的感受,对他的沮丧表示理解,如“我知道你没考好很不开心,这是很正常的”。

- 帮助孩子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还是考试时太紧张等。

- 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空间,告诉孩子一次考试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例如“这次没考好,我们正好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下次就能考得更好”。

-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提高。

三、题目3:孩子很内向,不敢主动和别人交朋友,怎么办?(人教版)解析:- 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积极社交,给孩子树立榜样。

- 从家庭环境入手,营造温馨、和谐、包容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人际交往是愉快的。

- 鼓励孩子从一些小的社交场景开始尝试,比如先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个招呼。

- 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交技巧,如微笑、礼貌用语等。

四、题目4:孩子对新环境(如转学后)感到焦虑,如何帮助他适应?(人教版)解析:- 提前了解新环境的情况,如学校的布局、课程设置等,然后给孩子介绍,让他有心理准备。

- 陪孩子熟悉新环境,可以在开学前带孩子到新学校走走。

-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新环境中的活动,这样能更快地融入。

- 帮助孩子建立新的社交关系,比如联系新同学一起玩耍。

五、题目5: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怎样让他从心理上摆脱这种过度依赖?(人教版)解析:- 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限制,并严格执行。

教师的读书笔记15篇

教师的读书笔记15篇

教师的读书笔记15篇教师的读书笔记1最近,我在阅读一本书名字叫《不会说话的孩子想“说”什么》。

其中有一个章节谈到“培养快乐、负责、有潜质孩子的5个诀窍”。

在学习这5个诀窍之前,要先了解孩子天生就会使用的9种情绪密码:好奇、开心、惊奇、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

诀窍1,允许孩子充分、合理地表达所有的情绪密码(尽可能不让孩子的情绪受到压抑)。

表示开心、好奇的情绪密码,都是正面的情绪密码;表示苦恼、生气、害怕、羞愧、恶心、厌恶,这些都是负面的情绪密码。

诀窍2,尽可能鼓励孩子多多表达好奇和开心的情绪密码(尽可能让正面情绪充分发挥,及至最大)。

例如,孩子抓起一本图书或是杂志,开始动手撕扯。

如果这本书不是那么珍重,你不妨先观察一会儿,看看孩子对撕扯所发出的声音、撕扯时候的感觉、撕扯本身都有什么反应。

或者你就应扪心自问,孩子是不是在模仿父亲撕报纸的动作。

然后,要让孩子知道,你认可孩子的兴趣,也对此表示欣赏:“这本杂志很棒,对不对?上方的图案也很漂亮,纸张也很棒哟。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撕杂志,那就那另外的纸换下它,同时要跟孩子说:“这本杂志不能够撕,这有一张纸,你能够随便玩。

”诀窍3,排除引起苦恼的因素(尽可能设法消除因其负面情绪的因由)。

有的孩子只要看到戴眼镜的人就会哭,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这种表现,或者对孩子的哭闹不予理睬,这样做会让孩子误以为你没有明白他发出的情绪密码,这样不仅仅对孩子没有帮忙,反而会让孩子越来越苦恼。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够把孩子抱起来,让孩子背对那个人,也能够请那个人把眼镜摘下来,或者还能够问那个人是否介意让孩子玩一玩他的眼镜,以便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诀窍4,用话语帮忙孩子表达情绪密码。

例如,小孩子正因饥饿哭泣时,不好只是喂他,也要花时刻同他说话:“我听到了,孩子,你此刻饿了对吧,我们找点东西来吃吧!”若孩子被汽车喇叭声吓到了,你能够跟他说:“那种声音真可怕,把你吓坏了。

”孩子开心地荡着秋千,你能够用话语增强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的正面感受,能够发出夸张的声音,比如“哇——”的一声,或者说:“你玩的很开心,对不对?”这些语言描述不仅仅对孩子的感觉予以认可,同时也能把孩子身体的感觉用语言描述出来。

杨红樱-破解童心

杨红樱-破解童心
当她看到黛玉教香菱写诗的时候,兴致一下就上来了。香菱不会写,她也不会。黛玉教香菱,也在教她。那一章她不知重复看了多少遍,“我的诗,都是林黛玉教的。”初中时,她每天写一首诗,今天下雨,明天吹风,后天飞雪;今天喜极,明天悲恸,后天委屈……生活的感触,都被写进了诗里。周围的同学关心着怎么入团、怎么应付考试的时候,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写着长长短短的古体诗。
真正让她大红大紫的是以自己女儿为原型创作的《女生日记》,书中通过冉冬阳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女生过渡到女人的全过程。出版后引起了不小争议,被议论最多的是:你既然影响力那么大,为什么不写一个榜样的孩子呢?
杨红樱拿出当老师时候的倔劲儿,相继创作了《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等畅销书籍,书里的主角都是普通孩子。她最钟爱的马小跳,也是一个普通孩子。《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是她创作至今最火的小说,也是她认为能够住进所有孩子心中的角色。
杨红樱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作家,更没想过会和儿童文学扯上关系。她觉得自己小时候很笨,刚进学校,连3都不会写。班上的同学嘲笑她,告诉老师。她原以为老师会骂她,但老师告诉别的孩子:“那是因为她小,等她像你们一样大了,她就会写了。”那时她立志,今后一定要像这个老师一样,对小孩好。她的35本童书里,只有关怀,没有责骂。
“我更喜欢把人性关怀放在首位。孩子是一个人。我们老师骂学生都会用比较侮辱的语言去骂,很大声,让学生觉得抬不起头,动不动请家长,动不动全班念检查,我觉得那是对孩子的不尊重。我会让小孩从小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一个自尊没有受到伤害的人。我那时候前卫可能是在对孩子人性的尊重上。一个人连自尊心都没有了,作为一个人就没意思了。”
人物周刊:比较远的东西指什么?
杨红樱:俗话说画鬼容易画狗难,比较远的就是我们都看不见的、儿童都不知道的东西。为什么今天很多人说文学性就推国外的作品,因为那是儿童完全不了解的。你作为当下作家,要把现实的东西放到今天儿童生活中,比如儿童成长的烦恼,我们在当下的环境中,生存现实和心理现实,怎么反映,怎么引领,不是所有人都敢写的,这非常考手艺。

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技巧

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技巧

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与技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自卑、情绪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一些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沟通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基础。

父母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并且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理解。

在谈话时,要保持真诚、耐心和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与孩子进行愉快的日常交流,有助于孩子建立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

2. 鼓励孩子表达情感情感表达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不要轻易批评或嘲笑孩子的情绪。

同时,给予孩子恰当的情感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情感是被接纳和理解的。

这将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他们的情感问题。

3. 建立稳定的生活环境儿童在稳定的环境中成长可以使他们感到安全和放松。

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稳定的家庭和学习环境,注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关键技巧之一。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寻找喜好的爱好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孩子平衡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消极情绪的积累。

5. 提供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当孩子遇到心理问题时,父母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首先,要真正理解孩子的问题,不轻易下结论或批判孩子。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帮助。

有时候可能需要借助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例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6. 营造积极的学习和成长氛围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压力,这可能造成心理问题的产生。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

精神解脱

精神解脱

走出精神枷锁—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精神解脱)分享故事晓云现在上小学三年级,在她的这个年纪本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但是晓云在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与快乐无缘了。

晓云三岁的时候,她的父母感情破裂,从晓云记事时候开始晓云的父母就一直打打闹闹,每当这个时候晓云就会无助的缩在角落里,任由自己的眼泪落下,她一直郁郁寡欢,怕自己的父母有一天终于会抛弃自己,因此晓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她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而她的父母因为自己的原因一直无暇顾及到晓云。

晓云从小性格孤僻,不愿意与自己的同学来往,而且敏感多疑,更容易受到学业上以及与周围同学关系的影响而陷入到精神压力当中。

晓云上二年级的时候她的父母终于离异,晓云与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

单身母亲的生活永远是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的,她们的生活经常捉襟见肘,晓云的母亲终日为生活奔波,无法给予晓云更多的爱,因此由于无法得到必要的爱以及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晓云的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终于影响到日常的生活。

她的母亲也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开始与晓云进行更多的交流,同时她的母亲联系到她的父亲,他们两个开始联手解决晓云的问题。

他们与自己的孩子促膝长谈,告诉晓云他们对晓云的爱永远不会变,同时请心理医生对晓云进行心理调节。

在父母以及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晓云终于从多年的精神压力当中走出来,开始了自己的正常的生活。

解读故事其实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一生当中,从牙牙学语的幼儿,一直到行将就木迟迟暮年的老者,无时无刻不受到来自自己本身的以及来自外界环境的重重压力,重重打击,小到学生时代一次考试的失利,大到成人之后自己至爱的离世,这些生活中的负性事件往往会使我们陷入到巨大的精神压力当中,不可自拔,而我们的一生就是在与这些负性事件,这些沉重的精神压力不断做斗争的过程。

所谓的生老病死这人生四大悲事,是人生的客观规律,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因此,任何人在自己的整个人生当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陷入到精神压力当中。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该怎么做?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做?心理问题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家长们该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这是一个日益重要的议题。

作为教育专家,我建议家长在遇到孩子心理问题时,应该采取以下步骤,帮助孩子渡过难关,并进一步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1. 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况家长需要明白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并非其个人意志或性格缺陷所致,而是与成长环境、自身经历、社会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家长应该避免指责、否定或嘲笑孩子的感受,而是要以同理心和包容的态度去倾听和理解孩子,承认问题的真实存在,并相信孩子能够克服困难。

2. 寻求专业帮助遇到孩子的心理问题,家长不应抱有侥幸心理或认为自身力量可以解决。

建议诚恳地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尽快对孩子的症状进行评估,并制定出科学的干预方案。

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的的心理咨询机构等渠道寻求专业帮助。

3. 积极配合治疗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家长需要积极配合治疗方案,并鼓励孩子参与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

家长需要耐心、细心地陪伴孩子整个治疗过程,并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治疗进度调整自己的行为。

4. 营造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最主要的场所,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

家长要共同营造积极、安全、充满爱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尽量减少家庭关系紧张、亲子沟通不良等负面因素,为孩子提供安全感的陪伴和可靠的依靠。

5.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其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视。

定期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

帮助和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引导孩子积极面对心理问题,重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6. 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家长自身的焦虑、压力、情绪问题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家长也需要关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并寻求必要的心理帮助。

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孩子,并更好地与孩子共同面对心理问题。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孩子无知,是因为缺乏教育或者家长的教育不合理。

虽然家长都一直在说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素质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心愿,培养听话懂礼貌的孩子,并且一再要求学习成绩。

这种单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知识的匮乏,由此被人们认为无知。

别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模式化、简单化的东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觉其危害,从而不知窒息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年大家接受了一些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就会发现,与外国的学生比较,中国的孩子往往考试成绩不错,但在活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不如外国的孩子。

这种情况跟中国家长轻视个性、创造性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

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会造成一些孩子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

尊重孩子的习惯:一种是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习惯;另一种则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新习惯。

无意识的习惯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

而后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少年时期才刚刚开始。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在他们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

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坏,都不能怪孩子,家长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孩子从小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到了七八岁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家长要尊重这个事实。

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动辄就打骂。

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坏习惯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除了要善待孩子无意识形成的习惯,还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新习惯。

这种习惯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建立意识心理模式形成的新习惯。

这种习惯既延续了无意识的习惯,也集成了现阶段的新习惯。

如果家长在孩子形成无意识习惯的年龄段里,有效开发了孩子的智力,通过引导孩子对感性、形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会在下一阶段新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至于让孩子偏离太远的轨道。

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锁——对一位有自残倾向孩子的教育与帮助

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锁——对一位有自残倾向孩子的教育与帮助

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锁——对一位有自残倾向孩子的教育与帮助案例描述上午第一节语文课,我发下试卷后请同学们自己订正。

小马同学看到分数之后就将试卷揉成一团扔进了课桌抽屉,开始不停地扇自己巴掌,不管我怎么阻拦,他都不肯停下。

小脸被自己打得通红,他又开始用拳头打自己脑袋,时不时地拔自己头发。

我给小马爸爸打了电话,可谁想,小马爸爸竟然说孩子在家也经常这么做,打累了就会停了。

电话这头的我惊讶的说不出话,喉咙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难受。

小马是二胎家庭中的哥哥,父母分工明确,爸爸负责小马的生活学习,妈妈负责妹妹的生活,但是因为爸爸工作忙碌,所以小马从小由奶奶带大。

当小马的作业出现错误,或者考试达不到一百分的时候,他的脾气就会变得很暴躁。

渐渐地,他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觉得自己很笨。

他开始不做作业,作业本上大片的空白,抄写本上凌乱的画图,课堂上心不在焉的样子。

有时候面对老师的批评,还会反复出现自残行为。

我试过很多方法:严肃地跟小马讲道理谈心、反复教育,下课去办公室补作业,甚至吓唬他把他赶出教室等等都没有收到任何效果,似乎这些方法只会让孩子的“发泄”愈演愈烈。

当小马奶奶在教室跟老师道歉,要求孩子放学把作业补完再回家时,他竟然说:“我讨厌奶奶,我不想回家!”二、寻觅良策《寻找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一文中指出:“作为小学老师,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我们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命的烙印,这些烙印,悄悄地隐藏在老师的一句话里、一个动作中。

”我一定要帮助这个孩子,打开他的心灵之锁。

于是,我开始了一些尝试。

(一)微笑赏识破僵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知识和本领,而在于鼓励和唤醒。

”教育不是“灌输”,不仅是“传授”,更是一种用灵魂去影响、去感染、去唤醒的艺术。

我提醒自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唤醒学生的生命成长,在“赏识”中唤醒学生对进步的渴望。

1.坦诚接纳,宽容尊重周五放学后,我请小马留下来,他低着头走进办公室,我微笑着请他来我身边坐下。

看懂孩子心灵密码心得体会

看懂孩子心灵密码心得体会

看懂孩子心灵密码心得体会孩子是世界上最纯真、最无害的存在,他们的内心存着许多深藏的秘密和感受。

作为成年人,我们需要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孩子的心灵密码。

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启发和体会,下面我将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孩子心灵的密码是由他们的行为和言辞中透露出来的。

孩子天真无邪,他们的言行往往是直接表达内心想法和情感的途径。

通过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听取他们的话语,我们能够一窥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比如,当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经常搞淘气、捣蛋时,或许是因为他在家里缺乏关爱或者遭受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在学校里寻求注意力和认可。

我们作为成年人,不能简单地将孩子的行为定性为“破坏”、“捣乱”,而是要从他们的行为中读出他们真正的需要和情感。

另外,孩子的心灵密码往往隐藏在他们的言辞背后。

有时候,孩子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需要我们通过耐心倾听和细致观察来解读他们的心声。

比如,当一个孩子说“我不喜欢学习,我讨厌上学”,这背后可能是他在学习中遇到了困扰或者缺乏自信心。

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到他们的真实需求,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不是简单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指责。

孩子的行为和言辞都是他们心灵的表达方式,通过聆听和观察,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作为成年人,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关怀。

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够建立起和孩子的良好沟通和信任关系。

此外,孩子的心灵密码还需要我们去解读其中的隐含信息。

有时候,孩子并不会直接地告诉我们他们的内心感受,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举动和非言语表达出来。

比如,当一个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和人交流,这可能是因为他遭受了一些挫折或者创伤。

我们需要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和观察来找到他们心灵密码的暗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帮助他们。

最后,理解孩子的心灵密码不仅需要我们的耐心和观察力,还需要我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只有当我们能够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苦痛和快乐,才能够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孩子心理疏导十个方法

孩子心理疏导十个方法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忽视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注,没有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等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才开始后悔。

如果父母再使用错误的教育方式,不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训斥责备孩子,则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对孩子心理疏导的十个方法:01、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非常重要。

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向他们传达您的支持和理解。

鼓励他们表达情绪,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建议和指导。

02、倾听和鼓励表达感受给孩子安全的空间,让他们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困扰。

倾听他们的问题,并确保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被认真对待。

鼓励他们分享,以便你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03、允许孩子自然地表达各种情绪孩子的情绪、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是不加掩饰的。

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

这是孩子心理的一个优势,能让孩子及时发泄各种情绪能量。

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可耻。

只要不打扰别人的正常学习生活,不伤害别人,就没有对错。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这样做。

04、提供情感安全创造一个安全、支持和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他们可以随时依靠和倾诉。

通过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和明确的规则,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并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感受是被接纳和尊重的。

05、让孩子戒骄戒躁骄傲浮躁都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状态。

经常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总以为自己是。

原因是很多孩子都是被父母奉承的,这样的孩子容不得一点点批评。

连对错都听不清了。

所以家长要及时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

骄傲和自信是两个概念,让孩子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06、促进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发展,并认可他们的成就。

避免给予过多的负面评价,而是关注他们的优点和进步。

07、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家长可以通过媒体上一些有用的故事、电影、电视片段来分析剧情中所蕴含的道理,让孩子看到现实社会真实的一面,提高自己承受困难和挫折的防备能力,培养心理平衡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儿童心理疏导方法与技巧

儿童心理疏导方法与技巧

儿童心理疏导方法与技巧哎呀,孩子的心理问题可真是个大话题。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孩子一会儿笑得像个小天使,一会儿又愁眉苦脸的,真让人捉摸不透。

别担心,今天咱们就聊聊一些简单有效的心理疏导方法,让孩子们的心情变得更阳光,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绚烂。

咱们得说说倾听。

孩子们有时候就是需要一个人静静地听他们说话。

就像那句老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有时候他们的心里藏着的小秘密,可能就通过那几句随口而出的“妈妈,我今天在学校...”给你透露出来。

你千万别打断他们,别说“快说重点”,要耐心地听。

你可以做个小动作,比如点头呀,哦呵呵地回应一下,这样孩子就会觉得你真的在关心他。

他们说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可能看起来不太重要,但其实正是他们心里真实的感受。

听懂了孩子的心声,咱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

再来就是游戏。

嘿,谁说心理疏导一定要严肃得像上课?玩游戏可是一种极好的交流方式,像“我是谁”或者“角色扮演”,不仅能让孩子们放松,还能帮助他们表达内心的想法。

想象一下,孩子化身成超级英雄,勇敢地战胜各种“怪兽”,其实是在帮助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孩子的情绪也能慢慢释放,心里的小烦恼也会像泡泡一样破灭。

说到情绪,咱们不能忽视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孩子们有时候不懂得怎么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时候,作为家长的你可以给他们一些建议。

比如教他们用颜色来代表情绪,红色是愤怒,蓝色是伤心,绿色是开心。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通过简单的画画来表达心情。

真是“言语之道不如行动之道”呀!一幅小画,可能就能让你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非常重要。

孩子的自信心就像那小小的种子,需要细心浇灌。

夸夸他们的小成就,不管多小,比如“哇,你今天画得真好!”这种简单的夸奖能让孩子觉得自己特别棒,心情瞬间大好。

而且别忘了,给他们一些小责任,比如让他们帮你递个东西,或者参与家庭小任务,这样能让他们感受到被信任的快乐。

人家说“万事开头难”,可一旦开了头,接下来就容易多了。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家长学校家长学习资)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家长学校家长学习资)

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秘密,破解初中教育难题一、课题背景看到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上初中后,个子长得特别快,很多家长感到欣喜。

但在欣喜之余,又隐隐的感到了一些无奈和紧张,因为孩子开始变得不易管教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更觉得困惑与无奈。

本节与家长共同探讨初中阶段孩子内心的秘密,探讨初中阶段孩子普遍出现的,令父母头疼的现象的破解方法。

二、教学目的1、让家长了解初中阶段孩子心理上的变化2、帮助家长掌握孩子“早恋”、“恋网”、“追星“的原因及引导方法三、教学过程孩子进入初中后,不少孩子变得不那么温顺、听话,令很多家长感到无奈与苦恼。

步入中年的王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心情很沮丧,提及自己正上初三的儿子文辉,王女士直摇头,眼泪都快流出来了,脸上满是痛苦。

原来,一向听话的儿子文辉自从上初中后,就表现得越来越叛逆。

比如说,以前周末,孩子总是和妈妈一起逛书店或看望外婆,或去旅游,而现在,儿子在周末却喜欢一个人在家里玩网络游戏;以前王女士叫儿子做什么,儿子就立刻按要求行动,而现在,儿子对她的话爱理不理,甚至还一脸不快地说:“你别那么啰嗦,好不好”。

弄得王女士的心严重受伤、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到初三了,很快就要中考了,在填报志愿时,王女士和儿子又产生了分歧。

王女士是一所大医院的外科医生,工作稳定,待遇好,因此她要求儿子填报高中,将来报考医学院。

可是,这样的建议却遭到了儿子的强烈抵触,儿子要报考中职,选读汽车修理专业。

这可急坏了王女士。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王女士还是未能说服儿子,反倒换来儿子的抱怨声和重重的摔门声。

王女士心里一片冰凉,想着儿子的我行我素,不听自己的劝告,担心以后孩子的前途怎么办?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想着诸如此类的问题,王女士的心情坏极了,他和儿子间也打起了冷战。

在生活中,类似王女士这样的家长并非少数,这些家长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更不知道如何教育上初中的孩子。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孩子青春期心理上的变化,很有必要探讨初中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一些现象的教育问题。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在面对日益增长的学业压力和社交压力的同时,许多孩子也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

作为父母或者教育者,我们肩负着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责任。

本文将就如何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展开讨论。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

我们应该与孩子保持密切的关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感,并展示出对他们感受的关注。

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们共进晚餐、参加一起的活动以及定期进行亲子对话来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2. 温和倾听当孩子与我们沟通心理问题时,我们需要以温和倾听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感受。

不要轻易质疑或评判他们的情绪,而是尝试理解他们的感受,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使用指责性的语言,而是用鼓励和支持的话语来激励孩子。

3. 教导情绪管理技巧情绪管理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一步。

我们可以教导孩子如何正确管理情绪。

例如,通过呼吸练习、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和焦虑。

同时,我们也可以推荐他们寻求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寻求帮助或者与好友交流。

4. 关注平衡发展除了学业,我们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其他的发展领域。

帮助孩子建立多元化的兴趣,并合理安排他们的时间。

因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也能够更好地调节情绪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

5. 激发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赞扬和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心态。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醒孩子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并鼓励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6. 提供专业帮助如果我们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向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咨询,或者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认识到寻求帮助并不是一种弱点,而是一种勇敢和聪明的选择。

总结起来,教导孩子正确处理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温和倾听的态度对待他们的感受,并教导他们情绪管理技巧。

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家长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
1. 倾听和沟通
家长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2. 鼓励表达情感
家长需要鼓励孩子积极表达情感,不要让他们将负面情绪压抑在内心。

让孩子知道,情感并不可怕,而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

同时,家长也需要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而不是将情感转化为行为。

3. 提供安全感
家长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信任。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长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有家人的支持和保护。

4. 教导生活技能
家长需要教导孩子一些生活技能,如如何处理压力、如何应对挫折和调整心态等。

这些技能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孩子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家长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专业机构,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家长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心理教育课程,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总之,家长需要认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成长为健康、快乐的人。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办?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都是祖国的未来。

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们一般说来局促不安,焦虑、担忧,甚至还内疚自责的情绪涌上心头。

但此时,家长们更应该是保持冷静,积极主动寻求专业的帮助,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一、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家长必须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恐万分。

要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例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

尽量避免情绪化的指责或惩罚,以免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二、积极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心理问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家长不应抱有侥幸心理,也不要试图自己解决。

及时去咨询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三、真诚地交流,建立信任和孩子诚恳沟通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表达自己的关心和爱意。

要让孩子明白,无论发生什么事,家长都会支持和帮助他们。

在沟通和交流中,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评判和责难,用积极主动、安慰和鼓励的语气与孩子交流。

四、创造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家庭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家长要创造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

同时,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尽量避免过度控制或强行干涉孩子的日常生活。

五、指导孩子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对于压力和困难,家长要帮助孩子确立健康的应对机制,比如运动、音乐、绘画等。

帮助和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交活动,结交朋友,学会沟通和交往。

六、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学习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比如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减轻孩子的焦虑和抑郁等。

了解相关的知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为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七、寻求社会支持除了专业的帮助之外,家长也可以寻求社会支持,例如参加家长讲座、参加家长互助小组等。

与其他家长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和鼓励,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应对孩子的心理问题。

有效预防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心得

有效预防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心得

【有效预防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心得】1. 引言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孩子面临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增多,这对其成长和学习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成为了当下亟待讨论和关注的话题。

2. 提前干预,重视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和解决需要从家庭教育下手。

家庭是孩子最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的温暖和和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要注重情感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分的严厉和溺爱,在孩子犯错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引导,让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塑造和引导。

3. 重视教育环境,关注学校教育孩子的学校教育环境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学校教育要关注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能只重视成绩,忽视了解和照顾学生的心理需求。

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同时也需要学校老师和辅导员的关心和指导,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4. 积极参与才艺活动,丰富孩子的生活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

家长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兴趣班、运动、艺术等,让孩子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得到成就感和快乐,同时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避免孩子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和游戏中导致孤独和忧郁。

5. 结语在孩子心理问题的有效预防和解决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长要注重提前干预,关注家庭教育;学校要重视教育环境,关注学生心理需求;社会也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

只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对于孩子心理问题,我们不应该等到出现了才解决,而是要提前预防,让孩子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茁壮成长。

6. 了解孩子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了解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对于预防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至关重要。

儿童心理疏导的7个小方法

儿童心理疏导的7个小方法

《儿童心理疏导的7个小方法》1. 认真听他说,就像打开宝藏盒子一样。

孩子就像个装满故事的小盒子,他想说的时候,咱得好好听。

我邻居家小孩,有次哭着跑回来,说小伙伴不和他玩了,他妈妈就放下手里的事儿,耐心听,孩子说完情绪就好多了,这多重要啊。

2. 给他个大大的拥抱,这拥抱就像神奇的盾牌。

小孩心里难受,比如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像只受伤的小鸟。

这时候你抱抱他,能让他感觉有了保护,不再那么害怕和难过。

3. 用他喜欢的故事来开导,故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

孩子因为考试没考好很沮丧,你给他讲个努力后成功的故事,就像用钥匙打开他心里那扇阳光的门,让他知道失败不可怕。

我外甥就是,听了故事后就有信心了。

4. 陪他玩游戏来缓解情绪,游戏像快乐的魔法棒。

要是孩子和爸妈吵架不开心了,一起玩个他喜欢的游戏,像搭积木或者玩球,在玩的过程中,他能把坏情绪扔掉,像魔法把阴霾赶跑。

5. 让他把情绪画出来,画纸就像他的情绪垃圾桶。

小孩因为宠物丢了很伤心,给他纸和笔,他画的时候,就把难过都倒在画里了。

我朋友家孩子画了和宠物一起的画,画完后心情明显好了。

6. 用角色扮演来理解他,这就像走进他的小世界。

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你和他一起扮演,体验他的遭遇,他会觉得你懂他,就像你走进了他的秘密花园,能更好地帮他。

7. 给他肯定和鼓励,这鼓励像照亮黑暗的小太阳。

孩子不敢上台表演,紧张得像小老鼠。

你告诉他你相信他,夸他勇敢,这就像太阳光照在他身上,给他勇气,他可能就勇敢上台了。

我表妹以前不敢演讲,家人鼓励后就敢了。

这些方法对儿童心理疏导真的很有用,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家长教育手册读后感

家长教育手册读后感

家长教育手册读后感
这本手册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管家,事无巨细地给家长们传授各种“育儿心经”。

从孩子的心理成长,到学习辅导,再到如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感觉每一页都在敲打着我的脑门,告诉我:“你之前当家长当得太糙啦!”
就说孩子的心理这块吧。

以前孩子一生气或者一哭,我就特不耐烦,心想这小家伙怎么事儿这么多呢?看了手册才知道,孩子每个情绪背后都有原因的,就像一个个小密码,需要我们家长去耐心破解。

我这才明白,以前自己的不耐烦可能就像一盆冷水,把孩子想跟我沟通的小火苗给浇灭了。

这可不行,以后得改,要当孩子情绪的“知心大姐姐”或者“暖心大哥哥”,得让孩子觉得他的小世界我都能懂。

学习辅导方面更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以前辅导孩子作业,那就是一场“世界大战”,我喊得声嘶力竭,孩子哭得稀里哗啦。

手册里提到了好多有趣又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强调了鼓励的重要性。

我就寻思,我以前咋净盯着孩子的错误,然后像个炮仗一样一点就炸呢?原来是要多鼓励孩子,就像给小树苗浇水施肥一样,让他们在鼓励中茁壮成长。

我决定以后再辅导作业的时候,把我的“河东狮吼”收起来,换成温柔的鼓励模式,看看孩子的学习会不会像火箭一样“嗖”地起飞。

品德和习惯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以前我总是自己做自己的,觉得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这手册可真是给我一闷棍,告诉我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得用心地在上面画出美好的图案。

从诚实守信到尊老爱幼,从自律自强到乐于助人,每一个好品德、好习惯都得靠我们家长潜移默化地去影响。

我突然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好重啊,就像扛着一座小山,但同时又充满了使命感,我要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一个超棒的人,那得多有成就感啊!。

幼儿园心理疏导案例-帮助孩子排解焦虑情绪

幼儿园心理疏导案例-帮助孩子排解焦虑情绪

幼儿园心理疏导案例-帮助孩子排解焦虑情绪幼儿园心理疏导案例-帮助孩子排解焦虑情绪某幼儿园的小班级里有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平时很活泼开朗,但最近却变得越来越内向,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愿意和别的孩子玩耍。

班主任发现了这个问题后,开始关注小明,并通过一些方法帮助他排解焦虑情绪。

第一步:了解孩子的情况班主任首先找到了小明,并和他单独交流,询问他最近为什么变得这么不开心。

小明告诉班主任说,他最近总是做噩梦,梦见自己一个人被困在黑暗中,出不去。

班主任通过和小明交流了解到,小明最近家庭环境有些紧张,并且在学校里也受到了一些欺负。

第二步:给与孩子安全感为了帮助小明缓解焦虑情绪,班主任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在课堂上加强对小明的关注和照顾,并且多与其他孩子互动,让他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其次,班主任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提升小明的安全感,比如在课堂上给他一个特殊的坐位,让他感觉自己很特别。

第三步:引导孩子释放情绪为了帮助小明排解焦虑情绪,班主任还启发他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情感。

班主任给小明提供了一些画纸和颜料,并鼓励他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通过这种方式,小明能够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释放出来,并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和支持。

第四步:加强家庭沟通为了帮助小明解决家庭环境紧张的问题,班主任与小明家长进行了交流,并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孩子,并给予更多支持和理解。

同时,班主任也引导小明与家长进行沟通,让他们之间能够更好地相互理解和支持。

通过以上多种方法,班主任成功地帮助小明排解了焦虑情绪,并让他重新回到了快乐、积极向上的状态。

这个案例也说明了,在幼儿园心理疏导工作中,班主任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孩子的情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排解情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解孩子的心理密码--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指导孩子无知,是因为缺乏教育或者家长的教育不合理。

虽然家长都一直在说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素质是什么,只是一味地按自己的心愿,培养听话懂礼貌的孩子,并且一再要求学习成绩。

这种单方面的教育,只能造成孩子知识的匮乏,由此被人们认为无知。

别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多少年来,人们对这种模式化、简单化的东西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觉其危害,从而不知窒息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些年大家接受了一些国外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就会发现,与外国的学生比较,中国的孩子往往考试成绩不错,但在活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不如外国的孩子。

这种情况跟中国家长轻视个性、创造性的培养方式不无关系。

人格教育的缺失、薄弱会造成一些孩子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

尊重孩子的习惯:一种是孩子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形成的习惯;另一种则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形成的新习惯。

无意识的习惯在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已经基本上趋于稳定。

而后一种习惯的形成,在少年时期才刚刚开始。

孩子的无意识习惯是在孩子的儿童时期、在他们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形成的。

但不管孩子的习惯是好是坏,都不能怪孩子,家长应该思考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孩子从小形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到了七八岁已经基本上定型了,家长要尊重这个事实。

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一些坏习惯,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孩子身上;不是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去改正和克服,而是动辄就打骂。

这样做不仅是对孩子坏习惯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缺点的纵容。

除了要善待孩子无意识形成的习惯,还要尊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新习惯。

这种习惯是孩子通过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建立意识心理模式形成的新习惯。

这种习惯既延续了无意识的习惯,也集成了现阶段的新习惯。

如果家长在孩子形成无意识习惯的年龄段里,有效开发了孩子的智力,通过引导孩子对感性、形象问题的观察和思考,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培养了孩子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就会在下一阶段新习惯的形成过程中不至于让孩子偏离太远的轨道。

通过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来养成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从而在孩子智力开发上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别总是让生活考验孩子对于孩子缺乏安全感和独立性的情况,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假如无法找出孩子最初的错误,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没有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锻炼孩子怎么能更好地和周围人合作以及怎么能使他更加有勇气地面对生活。

具体做法是:家长应该经常鼓励和允许孩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游戏、玩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

对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家长还要让他们了解到生活的意义。

一旦让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孩子就像是有了打开生活之门的钥匙。

要想拿到这把钥匙,就要鼓励孩子的合作之道,在日常生活及平时的游戏中,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和同龄孩子之间的合作能力,并让他们遵循自己的行为方式做事。

家长要知道,对合作的任何妨碍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如果一个孩子对一门功课不感兴趣,而他之所以上课就是因为这样做能换来老师的喜爱。

当他接近成年后,这种态度也会影响他和社会的接触,尤其是影响他处世的能力,他不会锻炼自己的责任感和独立性,他也就不能应对任何生活的考验。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这样多鼓励孩子:“我们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能够处理好!”“我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也能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没有什么比你更棒,我的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特别呵护每个孩子都需要呵护,只不过不同性格的孩子,对呵护的需求也不一样,有三种类型的孩子特别需要呵护:生来就衰弱或有器官缺陷的孩子、从小受到严厉管教、没有受到过父母关爱的孩子和从小被宠坏的孩子。

这三种孩子基本上代表了不幸孩子的三种处境,这三种特征也可能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出现,最有可能的现象就是:一个孩子他本身有器官残疾,然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缺陷。

所以这样的孩子相比起被父母宠坏的孩子,更需要受到呵护和怜惜。

有这三种缺陷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欠缺感和自卑感,并刺激他们形成超越自己潜力的信心。

所以说,自卑感和超越感是联系在一起的,是人格的两个方面。

过度的自卑感会刺激孩子膨胀的野心,而这种野心有时又会毒化他的心灵,让他永远不安分。

这种野心又与他本身的性格纠缠在一起,并且形成易敏感的性格,并最终走向过度的自卑。

世上有自负的人,也就有自卑的人。

孩子也不例外,所有的孩子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

当然了,这种自卑感会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他会想尝试各种办法来摆脱目前这个状态,缓和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理学中这个现象叫做心理补偿。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一类从未受过关爱的孩子的一些性格共同特征:他们大都在童年受到过恶劣的对待,以至于造成了他们冷酷的性格,对周遭的一切都怀有嫉妒和恨意,他们无法容忍别人幸福,这一类嫉妒者不仅存在于我们常说的“坏人”中,在正常人中也不乏其人。

这种人最可怕的一点就是:他们不仅不能容忍别人比他幸福,连他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甚至连他自己有孩子的时候他潜意识里也会想,孩子的童年别比我的童年好。

其实在当今的社会,最常出现的是第三种孩子:被宠坏的孩子。

我们看过太多的父母溺爱孩子。

曾经有一位溺爱孩子的母亲对我说:“我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关怀,所以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我就在心里发誓,以后一定要给我的孩子最好的东西。

”孩子出生以后,这个母亲坚定地执行了生孩子前许下的诺言。

而她溺爱孩子的后果就是:她的孩子在什么时候都无法无天,直到谁都管教不了,不得不来心理医院看医生的地步。

这位母亲也真正尝到了自食恶果的滋味如果要避免这个母亲的遭遇,相信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是给了孩子很多物质上的帮助,而对心理方面的关注却很少。

不是家长不想有,而是很多家长根本不知道怎么从心理上教育孩子,那么看了以上三种孩子的例子,我们知道怎么做了吧?要当好父母,先学好“个体心理学”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但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更重要的是照顾好他们的心理,尤其是要注意孩子在成长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情感的发展程度。

家长对孩子过多的期待与关注,在孩子上学后容易使孩子产生心理落差,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去火的在学校里大家对他的认同感,这些改变包括学习优秀、恶作剧、调皮捣蛋等。

这时家长要给与孩子正确的引导,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以及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再来判断孩子的行为动机,不能只看表象,否则就不能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对症下药了。

同时这也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产生的问题很多来自家庭原因,而在学校只是暴露出来了而已。

孩子和社会相处的过程就是产生社会情感的过程,社会情感与生活风格是有区别和联系的。

孩子的生活风格主要体现在处理三种关系上:处理和他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自己的职业问题,处理和异性的关系。

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我们能够感觉到一个人一贯的生活风格,如专横武断—善解人意、积极向上—消极应对、贪婪索取—无私分享、专注专一—变化多端……这些风格,有些只是中性的不同应对策略,这其实相当于性格;有些则是社会标准,是大力赞同或极力反对的,这与社会情感相关。

观察孩子对社会的情感,要多看他的行为,而不要看他说什么。

有问题时,不要孤立、单一地看待问题发生的环境。

我认识两个孩子的家长,在对待孩子和学校的同伴打架的问题上,他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个家长说:“他打你,你可千万不要吃亏,一定要胜过他!”自此后,自己的孩子就经常和另一个孩子打架过招,两个孩子都频频受伤。

另一个家长为了稳定孩子的情绪,就先问情况,当她知道另外一个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年龄小时,她说:“做人总得讲个理吧,哪有以大欺小的?”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她又对另外一个孩子说,“不能打人,要做好孩子,你看看,你年龄虽然小,可是个头却比哥哥大,哥哥是打不过你的,但是你要知道打人不是好孩子。

”从此后,两个孩子就再也没有交手过。

第一个孩子的家长不善于研究孩子的心理,只是一味让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本来好斗的两个孩子更加不和谐,而另外一个家长以理服人,最终两个孩子重归于好。

如果家长的教育不到位,学校的教育也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校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环境,尽管有很多优秀学生,但是也不乏“问题儿童”,因此,如果孩子在家庭中没有学会怎么样很好地与人相处,他到了学校也有可能会感到孤立无援。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有性格缺陷,就很容易怪罪到学校,其实根源却在家庭,在于家长自己。

怎样帮孩子打开“陌生社会”的门孩子和成人一样,在他们的生活中也需要处理一些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而孩子对这些问题的基本态度,要比其他任何问题的态度都更能表现真正的自我。

我们先看下孩子的社会关系。

当然了,孩子的社会关系没有那么复杂,他们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就是怎么与周围的孩子相处。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倾向,所以他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和别人“分享”的心理。

独生子女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不宽容。

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愿望会得到满足,即使做错了什么,家长也会原谅自己。

做家长的,最忌讳把孩子的错误转移到自己和他人身上,动不动就说:“是爸爸妈妈不好”,“是小朋友的错。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应该一味呵护孩子。

而是要让孩子首先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错,同时要孩子多体谅别人,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

告诉孩子与人相处不能斤斤计较,如果别人犯了错误,要善于原谅。

当然,真正要想让孩子具有宽容的精神,家长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传。

对成年人来说,拒绝别人都是很困难的事情,何况孩子。

但是,有些事情却是必须说“不”的,身为父母,应该早早教会孩子怎样拒绝。

首先教会孩子哪些事情要拒绝,例如,违背原则的事情;自己不愿干且无意义的事情;仅仅为了维护友情,对自己有害的事情。

不要担心这样做会得罪人,真正的朋友会因此更尊重和喜欢你。

告诉孩子,违背做人原则的事情坚决不做,不用担心别人说你不给“面子”。

朋友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完全放弃自己的追求,一味去迎合另一方的好恶。

所以,学会拒绝,不仅重要,而且很有必要,它帮助你鉴别真正的朋友,保持友谊的本色,维持社交圈子的纯洁性。

当然,教孩子拒绝的态度要温和而坚决,既不能太生硬,又能不给对方企图说服你的幻想。

可以很耐心地告诉他们:“对不起,我有作业,不能去。

”“对不起,我还小,不想交男朋友。

”……成年人都知道,人际关系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所以,融洽、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滋润生命健康成长,可以引导个人潜能的发展,可以帮助人拥有美好生活。

相反,对抗、恶劣的人际关系会戕害生命,压制个人潜能的发展,令人痛苦不堪,境遇不顺。

所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拿捏孩子的心理,让他们养成与世界、与周围环境接触和融合的良好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