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美学精读

唐诗美学精读
唐诗美学精读

唐诗美学精读

中华文明一直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本质特征,意境的最高审美目的也是为了实现“天人合一”,来去自由的人生哲学。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而成的天人合一奠定了意境理论的诞生。《周易》中有“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语,也有“意”与“象”的概念,而作为道家的老庄表现的更为突出,老庄的“浑”之三义在美学意义上的开拓也重新检视了道家意境美学的思想形成史及其体系的建构。庄子提出“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并通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将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描绘的更形象彻底,道家的自然并非是大自然,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天人合一即与道合一。在佛家教义中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点,人皈依佛门,与佛成为一体,摆脱烦恼获得解脱,成佛是佛教“天人合一”的境界。

自从有诗歌,即有意境客观地存在于其中。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的风、小雅、大雅,都有着深浅厚薄不等的意境。儒、道思想主要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对中国文学理论产生影响,物感说主张文学应表现物我交融的情感,言意形神之辩则主张文学作品应贵意不贵言,重神而不重形,儒家的诗言志与交感理论主要从情景交融方面影响了意境理论。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也强调言意形神的关系,并引入“境”、“境界”的概念,到唐代随着佛教的发展以及各宗派典籍的完备,崇尚佛学的士人们从佛学典籍里了解的“境界”理论也较

之前更为系统深入,这些理论对晚唐以至后世意境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交错影响和推动下,并随着诗歌创作经验的积累意境理论产生和形成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理论在五言诗产生、繁荣、成熟的基础上,开始孕育它的审美理论。“诗言志”说这一诗论的“开山纲领”开始有了“缘情”的迫切追求。于是晋代陆机《文赋》第一次铸成“诗缘情而绮靡”这个新语。《文赋》中所谈到的物与我、情与物、情与词等的关系,无疑是适合诗歌创作的。而意境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质变发生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他把情与景、意与象、心与物融合在一起,对意境理论的形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无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术文之首,谋篇之大端。”

刘勰认为艺术构思的过程导致意象的生成。而“意象”生成的过程,也是艺术构思的过程。他明确地提出了“意象”的概念,指的是创作构思时浮在脑际的一种艺术悬想,是客观现实反映在作家诗人脑中所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想象表象,这是意境说的先声。

情景交融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首次提到了“意境”,后至中唐时期诗僧皎然将之发展为意、境相融合的“意境”说,以意境论诗是从唐代诗僧皎然开始的。自此以后,在诗歌创作与诗歌鉴赏中对意境的

含义尽管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情景交融说”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诗人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创造出一种能够激发读者心驰神往的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这是诗歌意境的基本特征。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王国维道出了意境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写“真”。在公元五六世纪之交,我国杰出的美学家和文学理论家刘勰就提出了文学要写“真”的主张,他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昔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故有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机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真实,是一切文学作品艺术美的基础,当然也是诗歌意境美的基础。在诗歌意境的情与景两个要素中,“情为主,景为客”(李渔《窥词管见》)。景是为情而设的,其根本还在于情,因为抒情性是诗歌更为本质的特征。虚情假意的诗歌必无意境可言,只有情真意切,方可创造出动人心弦的意境美来。

诗歌意境是情绪的艺术外化,只有把真切而典型的情绪外化为诗的意境,才能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获得生生不息的艺术生命。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会感受到壮阔、高昂、深挚的送别之情;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就会感受到浓郁的对戍边士兵艰苦生活的同情和悲凉慷慨之情;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会感受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对权贵的无比轻蔑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之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就会感受到对社会下层妇女的深切同情和诗人遭受

政治打击的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情。像这些喷发现实泥土气息而真情洋溢的好诗,在唐诗中俯拾皆是。

虚实相生

虚和实原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在它的影响下,美学领域的虚实理论得以形成,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诗词,特别是中国的唐朝的诗句中都运用了大量的虚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将中国的文学艺术之美推到了最高境界。皎然在诗式中反复提到境或境象,《诗论》中曾论及:夫境象非一,虚实难明。它表达了这样几层含义:(1)境与象,即境界与意象是有区别的;(2)境虚而象实,即意象为有限,而境界则指向无限;(3)意象与境界的奥秘都神秘难明。宗白华解释说:“‘象’是境相,‘罔’是虚幻,艺术家创造虚幻的境相以象征宇宙人生的真迹。”象外,是对具体形象的突破,是对有限的超越,是浩浩乎凭虚御风,飘飘兮遗世独立,心灵升腾起来,消融在一片澄明中,与天地精神往来,体合宇宙自然规律,只有在此瞬间,才能观物之真与精神。梅尧臣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句话里的“如在目前”是指意境创造里的“实”“,见于言外”是指意境创造里的“虚”。《实》是指作品中的景物“,虚”是指由具体的景物诱发产生无限丰富的联想、感悟等,即把客观的景物描写与内在的主观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一个艺术整体。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江天际流。诗的第三、四句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表面看来这两句诗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独特的感受。

诗人是把部全部感情倾注在这个“孤帆远影”之上。诗人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小船,渐去渐远,最后终于消失在天水之间,可是诗人仍然久久伫立,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深挚友情意托付给江水之中,可是“友情”这个字眼在诗句中找不到,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把无形的情诗化为有形的景物,真正做到了虚实相生的余味无穷的境界。

含蓄朦胧

意境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人性情味的艺术空间,所以在意境美的感悟中,诗人通过有限的形象把握世界人生的无限意味之中。诗歌以抒情见长,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创造优美的意境,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思有所得,情有所通,还需以一种含蓄的语言引发境外之味。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张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首诗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含有离别之愁,后两句写未来相会情景,含有欢聚情绪,写离愁是实,写相聚是虚,作者从现实场景跨越时空想到未来,盼望在重聚的未来欢乐的情景。所以虚写未来的欢聚,正是为了衬托眼下的孤寂和思恋,未来的乐,自然反衬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重聚时的乐。诗人把现在的孤寂、思念和未来的欢聚表达的含蓄朦胧,深婉隽永,达到了“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艺术效果,为读者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为读者的鉴赏提供了艺术空间,激发了读者的无限的想象力,达到了读者欣赏唐诗的目的。

诗人在创作中往往采取模糊思维的方式,以便对事物景观的不

确定性做深层次的把握,于是客体在主体思维的掌控下,呈现出一种模糊朦胧之美,实现了从有限到无限的超越。李白《长相思》一诗通过“微霜凄凄”、“孤灯不明”、“花隔云端”、“卷帷望月”等缥缈模糊的意象,在“青冥之高天”与“渌水之波澜”的广阔时空维度中,展开相思追求,作者所苦恋的的究竟是真实女性,还是理想的君王,抑或是更高的精神境界,对诗歌具体意境的追求我们无从得知,只能通过自己的经历体验在诗歌中进行分析理解。

书侧面从意境,空间时间等等角度来分析唐诗之美,让我们对唐诗的脉络有了一个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构建一个框架,有了一个系统化的认识。但本书在介绍唐诗之美时应该举更多的例子来分析篇章,具体分析作品美在哪里,不然太过于抽象笼统,让人无法理解把握。而且很多地方,例如在一些名词上,空间、时间、色彩等这些的解释都过于偏向其他学科,对于唐诗之类的美学精读放在感性而不是理性的基础上那么欣赏的效果会更好,我们能更方便的体悟唐诗的美而不是客观的麻木的去“捕捉”它。

2014101134

中文(1)

王璇

对外汉语精读课示范教案

一、教学对象 具有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留学生。该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个半学期汉语。 二、教学内容 本课型教学内容以语法点学习为主。本课共用两课时。 1、掌握词语 2、掌握语法 3、了解并学会汉语的打电话用语。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语法,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 2、掌握汉语的打电话用语,并能顺利地进行基本的交际。 四、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 的例句,讲解语法点。语法点的讲解按照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的原则 来进行。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讲是为了让学生准确 理解教学内容;练是为了检查学生对输入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 反馈知晓学生是否理解,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或如何继续练习,明确下一步的学 习目标。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二)教学工具 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PowerPoint或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理 解。特别是语法点的练习,可以提供可视化场景,有助于学生中文思维方式的培 养。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你们经常打电话吗? 你们打电话是用汉语还是母语? 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以后,希望大家都会用汉语打电话。 (二)生词 (1)学生轮流试读本课的生词,教师可以适当纠正发音。 (2)教师带读生词,然后讲解生词。讲解的同时进行板书展示,尤其是重点词语。 板书展示要注意汉字的笔画顺序及版面的安排,比如本课的反义词需要成对 展示。 (三)课文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当地纠正发音。 (2)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 (3)讲解一般语法点。 1、你给我打电话了吧?语气助词“吧”在这里表示疑问的语气。 例:田芳回家了吧?你去商店了吧? 她走了吧?你买字典了吧? 2、你不是要上托福班吗? “不是……吗?”是个反问句。强调肯定,不要求回答。 例:你不是要去图书馆吗?我们一起去吧。

初级汉语试题

2009南京大学美国空军短期班(三周)A班阅读试卷 入学考试 姓名成绩 一选词填空Choose words from the word box to fill in the blanks (20%) 1 进门要()鞋,觉得特麻烦。 2 大学毕业以后,我和她没有()过。 3 不()艰苦的努力,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4 我()不相信他能干出这种事。 5 我早就想能有机会到长城去看看,今天这个愿望()实现了。 6 妈妈总是()我要注意安全。 7 他对自己的未来()信心。 8 我还不太()这里的气候,冬天太冷,夏天太热。 9 这半年来,我尝够了人生的(),但是,我觉得自己也在长大。 10 打太极拳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疾病。 二用所给的词语完成句子或对话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or dialogues (21%) 1 那天,我迷了路,()。(只好) 2 刚来中国时,我觉得()。(一切) 3 A:你们班有多少国家的学生 B:我们班的同学()。(分别) 4 A 我的电脑不知为什么,最近总死机。 B ()。(也许) 5 我又累又困,()。(看着看着/听着听着) 6 来中国之前,我()。(一点儿----也不------) 7 A 都快8点了,她怎么还没来啊 B ()。(没准儿) 三连句成段Link the sentences into paragraphs (10%) 1 A 所以说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 B 没有社会生活就不会有语言

C 语言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 D 人在社会生活中跟别人交往需要语言 E 你要想把一种语言学好,就要勇敢地去用语言跟别人交际 () 2 A而是那些像小甲虫一样满街跑的出租车 B 但我要说的是,最吸引我的还不是这些自行车 C 因为我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跟这出租车有关系 D 虽然那满大街的自行车能把我吓一跳 () 四改错句Correct the sentences (14%) 1 她结婚了一个有钱人。 2 中国的大街上到处充满了自行车。 3 这是很当然的事,各国人都会这样。 4 我把房间干净了。 5 听了她的话,我的心里很热乎乎 6 他毛病了,可是他不要去医院打打针。 7 我每天早上在公园里打太极拳和气功。 五情景表达Language and context (21%) 1 你的妹妹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失去了信心,请你说几句话,鼓励他。 (写50字以上的一段话)(11%) 2 你的一个朋友邀请你去她家参加她的生日晚会,你因为有事不能去,又不想让她不高兴。你在电话里怎么跟她说(写50字以上的一段话)(10%) 六阅读理解 Reading (14%) 我有一个好朋友叫力波,他的名字和上海的一种啤酒的名字一样。他跟我一样,大学毕业以后工作很忙,常常要出差。每次他或者我去了很远的地方回来,我都要去他家吃饭,因为他很喜欢做菜,然后就住在他家里。有一天,我们一边喝大量的啤酒,一边谈他的恋爱故事。 他说,有一次,他刚坐上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就发现在对面的座位上有一

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教师参考书(第三版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anguage Points 1.Subtitle:Toxin sniffers,missile jammers,dirty-bomb detectors: The post-9/11security blitz is affecting more than public safety—it’s changing the course of science. Toxin sniffers:毒素嗅探器missile jammers:导弹人为干发射机 dirty-bomb detectors:放射性核弹探测器 全句可译为:毒素嗅探器、导弹人为干发射机、放射性核弹探测器:“9·11” 事件后闪电式的保卫行动不仅影响着公共安全——还在改变着科学的进程。 2.Par.[1]:In the race to prevent future9/11-style attacks—or worse—Washington has marshaled the U.S.science establishment on a scale not seen since Sputnik. 全句可译为:华盛顿以前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以来所未有的规模对美国的科 学机构做了安排。 3.Par.[2]:“A lot of it is security theater technology designed to make you feel better,”says Bruce Schneier,author of Beyond Fear:Thinking Sensibly about Security in an Uncertain World. 全句可译为:《超脱恐惧:明智地考虑变幻莫测世界的安全问题》的作者布鲁 斯·施奈尔说:“这当中有许多都是做表面文章的保安技术,目的是让你感到 更安全。 4.Par.[6]:As the archive of visa applicants balloons,scans of all10 fingers will provide more fail-safe identifications. 全句可译为:随着护照签证申请人的档案急剧增加,对十指全部进行扫描将 使身份验证更加万无一失。 5.Par.[9]:Resembling a sleek outhouse,the$150,000walk-through machine sends a quick blast of air over your clothing to dislodge trace explosive particles. walk-through:(建筑物)从两端都可进入的 全句可译为:这种价值15万美元的从两端都可进入的机器像个造型优美的 户外小屋,它在你的衣服上面迅速地吹过一股气流,从衣服上吹下微量炸药 粒子, 6.Par.[10]:Still,building technology today already seems light-years beyond pre-9/11days. 全句可译为:然而,今天的建筑技术看来已经远远超过“9·11”事件以前的 日子了。 7.Par.[11]: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8.Par.[12]:A cyber-attack on the country’s financial networks or pow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grids could make other means of protecting our physical assets moot. 全句可译为:对国家的金融网或电力和电信网进行的网络攻击,可使我们保 护有形资产的其他手段变得无实际意义。 9.Par.[12]:Developers describe it as a“Google-esque”tool and predict

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及翻译

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及翻译

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材第一单元课文内容及翻译 《Half a Day》 一、①I walked alongside my father ,clutching his right hand.(走在父亲的身旁,我紧紧地抓住他的右手)②All my clothes were new : the black shoes , the green school uniform ,and the red cap.(那时,我穿着黑鞋子,绿校服,戴着红帽子,它们都是新的。)③They did not make me happy, however, as this was the day I was to be thrown into school for first time.(然而,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被送去上学,所以这些衣服并没有给我带来一丝快乐。) 二、①My mother stood at the window watching our progress, and I turned towards her from time to time, hoping she would help.(母亲站在窗前望着我们缓缓前行,我也不时地回头看她,希望会从她那里得到帮助。)②We walked along a street lined with gardens, and fields planted with crops, pears, and date palms.(我们沿着街道走着,街道两旁是花园和田野,田野里栽满了梨树和椰枣树。) 三、①“ Why school ?”I asked my father .“What have I done ?”(“我为什么要去上学?”我问父亲,“是我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

对外汉语精读课教案 《让沉默不再是金》教学教案 一、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 二、教学内容: 1.生词,注重结构,词义,用法上具有汉语特点的词汇。 2.课文,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语言点,重点是语言点的用法及语义的掌握和应用。 4.练习,重点放在语言点的相关练习上。 5.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俗语背后深意。 三、教学目标: 1. 掌握所学生词,特别是重点生词的用法。 2. 掌握并熟练应用语言点的语义用法。 3. 理解课文出现的俗语,并领会作者的心理。 四、教学方法: 1. 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 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 3. 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同学们,早上好!在上课前,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适当纠错,然后,老师领读一遍。再找平时发音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 (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 (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点的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 例如: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 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呀?(生答)

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答案(下)分章节

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下)答案 Unit 2 Exercise A I.Comprehension 1.The distinction between active and passive euthanasia is clear.In the former case,some direct action is taken(for example,lethal injection is given.) to help finishing the patient’s unbearable pain for good,while in the latter,no direct action is taken,merely letting the patient die. 2.The attitude of AMA is somewhat contradictory.First,it states that mercy killing is contrary to what the medical profession stands and also to its own policy.But then it goes on to say that the advice and judgment of the doctor should be available to the patient and/or his family. 3.A lethal injection is one which can“kill”the patient immediately.The author thinks that once the decision not to prolong the patient's agony is made,to give him a lethal injection is the best choice.Otherwise the patient will suffer more rather than less. 4.The most painful thing to do for a surgeon is to stand by and watch a savable baby die because his very duty is to use the scalpel to fight off death. 5.Some people are opposed to all kinds of euthanasia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all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live. 6.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eason to let the baby die is only an excuse.And the real reason is that the child has Down's syndrome because the operation is very simple. 7.No,killing someone is not morally worse than letting someone die.(An example is omitted.) 8.What the doctor does in active euthanasia is only for humane reasons.In a civil case of killing,however,the person acts from the motive of personal gain.That's the main difference.9.Mercy killing and conventional euthanasia are the same thing,because in both cases the passive part the doctor plays is emphasized. 10.The attitude of AMA in its statement is contradictory.First,it forbids mercy killing, but then it goes on to deny that the cessation of treatment is the intentional termination of life.This is where the mistake is made, for the former is none other than the 1atter. Ⅱ.V ocabulary 1.C 2.A 3.A 4.B 5.A 6.C 7.C 8.D 9.A 10.D 11.B 12.B 13:D 14.D 15.B 16.C 17.A 18.D 19.A 20.D Ⅲ.Cloze 1.B 2.A 3.C 4.D 5.C 6.A 7.B 8.A 9.C 10.B 11.D 12.A 13.B 14.B 15.C Ⅳ.Translation A.没有一个年轻人相信他是要死的。青春时期有一种永恒的感觉,使我们能自我纠正,适应一切事物。年轻人酷似神仙。虽半生一晃就过去了,还有下半生带着无限的宝藏给我们储备着,因为前程远大,希望无穷。这个新的时代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一个远大无边的前景展开在我们面前。”我们环顾周围这个新的世界,充满着生命,活跃和不断的进步;我们自身感到朝气蓬勃,精神焕发,紧跟时代步伐。没有任何征兆会使我们预感到有朝一日,自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教师用书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精读 教师用书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U n i t3V e r b a l a n d N o n-v e r b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Unit overview Both Units 1 and 2 mention a key word “communication”.As Thomas Payne points out in Text B of Unit 2, most of us, linguists or non-linguists, have the common-sense notion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human language is communication”. Thus to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language, we need to take a close at human communication. This unit examines this topic from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illustrat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which lays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to the interface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following units. Text A People in different communities demonstrate different perceptions and rules of both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he way they interact is culturally relative in almost every aspect, including when to talk, what to say, pacing and pausing, listenership, intonation and prosody, formulaicity, indirectness, and coherence and cohesion. Text B Some non-verbal behaviors are practically universal and have the same meaning wherever you are (e.g., smiling and facial expressions of anger, surprise, fear, sadness, and so on). But fo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there have also developed great differences and variations in such aspects as eye contact, touch, gestures, and territorial space, etc. Without an awareness of respect and accommodation for people from a different background, these differences are likely to cause misunderstan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two texts supplement each other in that Text A illustrates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oth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while Text B focuses on non-verbal behaviors and addressesboth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Teaching objectives This unit is designe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ir reading skill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critical thinking, intercultural reflection and abilitie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第三版上)课后习题

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第三版上) Unit 4 B. great regret C. great despair D. great disappointment 2. I have nothing but disdain for such a person. A. respect 3. The grass was interspersed with beds of flowers. A. scattered 4. I am sure disease must propagate in such unsanitary and crowded areas. D. generate 5. There was a meager attendance at the council meeting. B. enough C. ample D. haughty A. negotiation B. punishment 7. We can'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he will come after all. B. refuse C. accept D. take C. tied to D. shut on 9. We three were the sole survivors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A. lucky B. fortunate C. blessed 10. I slept through her dull speech. D. imaginative A. letters B. dealings C. writings A. pieces B. slips D. portions 13. The old lady ______ the sweet-smelling flowers into a garland. A. tied C. curved D. twisted B. prudent C. shrewd D. rude A. area B. place C. district A. firing B. lighting D. glowing 17. Sports, and not learning, seem to ______ in that school. A. appear B. occupy 18. Each chess player will have five minutes to ______ his next move. A. hoped C. wished D. wished to B. A word C. Words D. The word Unit 5 1. His beautiful writing is akin to drawing. A. as B. from C. above 2. His knowledge on the subject seems to be on a par with my own. A. different from

博士研究生英语精读教材翻译4-6课(中科院)

第四课科学的事实:如何与基督徒的信仰协调? Scientific Facts: Compatible with Christian Faith? 有人会认为,科学与基督教之间不必要的争斗已在很久之前完满结束。然而,科学家及神学家近年的言论显示他们并不认同这看法。例如, Richard Dawkins ——一位敢言的无神论者——认为「达尔文使成为知性上完满的无神论者变得可能」。在神学界方面,一个基要派的基督徒组织 Institute of Creation Research (ICR) 不断出版反进化论的刊物,其中提及「……爬虫类动物进化成哺乳类动物,是科学上不能接纳的主张」。有趣的是,正如 ICR 过去的出版物都有瑕疵一样,这些言论在科学界比起反基督教的科学家在神学界更广为人知。 科学与基督教争斗的原因可追溯至三个错误。首先,双方的支持者都无法介定「进化」一词。此外,双方都不能接受科学是基督徒世界观的一种产物。最后,双方对科学与神学的限制都产生混淆。 甚么是进化? The American Scientific Affiliation 出版了一本超卓的著作,名为Teaching Science in a Climate of Controversy ,对象是任教高中科学的老师。书中对「进化」有五个解释。微观进化 ( 即在繁殖项目中产生杂交品种,或因适应环境而产生轻微变化的品种 ) 经常发生。宏观进化 ( 即假设人类从单细胞或无机混合物进化而来 ) 的学说并不明显,争议性亦较高。最后,「进化」有时被视为自然主义者的富宗教色彩的信念,认为「人类是无目的及自然过程中的产物」。只有少数人 ( 如果有的话 ) 会否认,随着时间的过去,植物界及动物界会有轻微的变化。相反地,只有少数人会认为人类 ( 以及宇宙中其余的生物 ) 只是随机而来的产物。 当一些生物学家把宏观进化论的假设指为「事实」时,他们会歪曲证据或掩饰事情的真相。生物学家与古生物学家之间,正掀起有关宏观进化论的机制及可能性的辩论。结果是,过份强调宏观进化论反倒成为基要派基督徒群起反对的目标。基于这群基督徒对生物进化学的攻击,生物学家不能专注其理性的研究,反而联盟起来以应付共同敌人。 正如接着下来会讨论的一样,在科学化的伪装下,把科学的假设延伸至神学 ( 形而上学 ) 的世界观是亳无理由的。不论生物进化学家主张甚么假设,只要是在生物学范围以内的,都不会说是谁开始或延续生物过程。同样地,视圣经为科学化文章的神学家正处于错误的诠释之内。现时已有论据指出在创世记创造宇宙的描述中,丝毫没有提及上帝以甚么机制创造宇宙。 现代科学的起源 很多人或会惊讶现代科学其实基本上是基督徒世界观的产物。 Herbert Betterfield 是剑桥著名的的历史学家,他在其著作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 中有力地指出, 16 世纪及之后产生的科学,大都不是新发现,而是思维的转变。正当其它文化对人类历史作出贡献,如印度教引入「零」,以及伊斯兰教教引入「代数」的概念,西方的基督教为科学提供了一套独特的假设。 现代科学的三个假设为: 宇宙 ( 世界 ) 是有秩序的; 有秩序的宇宙可以为人所知; [ 科学 ] 有发掘这个秩序的动机。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教案示例】 一. 教学对象/班级 二. 课型:听力、口语、综合、汉字 三. 教材:名称、第几册 四. 教具:口型图、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 教学内容:词汇数量、课文内容 六. 教学目的、要求:重点词语、语法点;功能目标;技能训练 七. 教学重点、难点:如“了”、“把”、同义词 八. 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时间分配:100分钟 九. 教学步骤/环节/过程: 1. 复习旧课:字、词、语法、课文,写、说等。 2. 学习新课: (1)学习生词:认读、部分词语扩展、用法 (2)讲练课文:听、读、讲、会话、问答 (3)重点词语讲练: (4)语法点讲练:释义、形式、练习 3. 活用练习:综合练习、各类形式的练习题 4. 小结与布置作业: 十.板书设计: 十一. 课后记/思考/评估:成功与教训;值得注意的问题;哪些问题没讲清楚;哪些问题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等。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 2.副词“刚”的用法。 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10℃,早上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 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今天冷还是昨天冷?》 一、教学对象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 右。 二、教学内容 “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 “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共用三课时。 1.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 2.副词“刚”的用法。 3.温度的读法。 4.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有时候早、晚的温度比中午的低l0。C,早上 比中午凉多了。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 2.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 3.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四、教学方法 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语法点。抓住课文中的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 与其他同类教案相比,本教案的特点在于精选与留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句,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真实的环境。另外,同一语法项目根据讲解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五、教学过程(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 1.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 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 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 你在北京感冒过吗? 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 天气干燥刮风下雨疼嗓子舒服感冒早晨夜晚2.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3.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4.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如: 刮风下雨舒服流好好儿 5.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如: 喝渴感冒请假油腻 6.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 (参见本课?练习?第一题?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7.教师带读课文,介绍朗读中语音停顿的基础知识。 8.学生轮流朗读课文。 9.由课文中的“北京的天气”引出“词语替换练习”。 (参见本课?练习’’第二题?词语替换练习?) 10.由课文中的“我让同屋替我请假”引出“句型替换练习”。 (参见本课?练习?第三题?句型替换练习?) 11.口语练习:用本课学过的词语说说自己感冒的感觉。 12.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朗读课文; (3)“练习”中的第十、十一、十二题。

对外汉语初级阅读试卷

汉语阅读一期中测试 命题老师:马欢欢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 (本试卷共4页,3大题,全卷满分40 分) 一、填空题(共5分) 序号汉字拼音泰语翻译 1 乐趣 2 考虑 3 租金 4 书法 5 活动 6 jī huì 7 zhōu mò 8 cān guān 9 wén huà 10 fù jìn 二、根据下面的词语组句。(每题1分,共5分) 1.北京大学汉语在我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朋友我一个有租房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旅行去我常和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课余的我丰富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书馆我喜欢去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每题1分,共30分) (一) 我有一个朋友要租房。昨天我陪他去看了两套。这两套房子都不错,一套离学校比较近,骑车10分钟左右就到了,只是房间小了一点儿。另一套离学校比较远,坐汽车要半个小时,不过房间很大,也很新。 朋友问我哪一套更好。我觉得离学校近的那一套好一些。因为上学很方便。虽然这套房子小了一点儿,但是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都有,而且租金也不算贵。朋友说他也这样想,那里的环境好,买东西方便,银行、邮局都不太远。另外,交通条件也不错,附近有公共汽车站,出租车也不少。 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学校里的学生宿舍住,他说学校里的留学生太多,大家在一起常常说英语、法语,这样对学习汉语没有好处。在外边自己租房,周围都是中国人,每天都有机会练习说汉语,这样汉语水平一定能很快提高。我觉得他说得对,我也想在外租房子。 A.判断题,下面的表述对的打对号(√),错的(×) 1.我陪朋友看的两套房子都很大。() 2.这两套房子中一套离学校近,一套离学校远。()

研究生英语精读教程-翻译

UNIT 1 1. 你对他说的话不能为你这种行为辩护。(justify) 1) What you said to him can hardly justify such conduct of yours. 2. 你认为他会因为同主教的私人关系而免受宗教迫害吗? (immune from) 1) Do you think he would be immune from religious persecution by reason of his personal relation with the Bishop? 3. 你对心理医生的忠告采取什么态度会影响到你是否会再做恶梦。(recur) 1)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e advice of the psychiatrist will affect whether or not your bad dream recurs. 2) Whether your nightmare recurs depends on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e advice of the psychiatrist 4. 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是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失望和失败。 1) The secret to the success of optimists is that they deal with disappointments and failures in a positive way. 5. 悲观主义者往往容易失败,部分原因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预言。(in part) 1) The reason that a pessimist tends to fail is, in part, that a person's opinion about himself is often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2) Pessimists are likely to fail partly because one's perception of oneself is often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6. 在幼儿的性格特征没有来得及发展之前,他们的行为不如大多数成年人的行为那样保持一致(consistent)。一个儿童行为的改变,可能表明他的注意力已因其活动特点的不同而转变。他的兴趣总是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个性坚强、兴趣强烈的人能够坚持把自己正在做的事进行下去,只有重大的环境变化才能干扰其行为的方向和目的。 1) In very young children, before traits have had much chance to develop, behavior is less consistent than it is in most adults. A child's changing behavior may show his changing concern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of his activity. His interest always focuses on the business at hand. The person with strong traits and interests is able to persist in what he is doing. Only a major situational change can disturb the direction or purpose of his behavior. UNITE THREE 尊敬的编辑同志: 非常高兴中央电视台和贵报举办“我与电视”征文活动。我很遗憾地告诉您我是位残疾人。当您看到我的稿子时,一定觉得我的字迹很乱吧。那是因为我的手不能动,多年来一直叼着笔用嘴写字,这些年来,我用嘴写出了一篇篇文章,一首首小诗。 现在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这篇征文寄给您。祝好! 残疾青年王丽 My respected editor, I am greatly delighted that CCTV and your TV GUIDE are inviting us readers to contribute articles on the subject “Television and Me”. But I regret to tell you that I am a disabled girl. My handwriting is bad you’ll know when reading my manuscript. This is because I’m unable to move my hand, and I can write only with “my mouth”. For many years I grip the pen with my teeth and write the way I do. Over the past years I have “mouth-written”one essay after another, and one poem after another. At this very moment my heart is throbbing with great excitement while answering your call for a report also from 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