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课后练习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蜡烛的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变化现象、变化原因以及相关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蜡烛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蜡烛的实验,如点亮蜡烛、吹灭蜡烛等,但对蜡烛的变化原因未必有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变化现象,知道蜡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和变化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蜡烛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点燃和熄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蜡烛的变化现象: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记录下变化现象。
3.分析蜡烛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蜡烛变化的规律,归纳出相关科学知识。
5.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蜡烛的其它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燃烧:点燃 - 火焰 - 烟雾2.熔化:受热 - 融化 - 滴落3.温度升高4.氧气参与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蜡烛的变化同步练习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1蜡烛的变化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面物质的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铁水变成铁块B.火柴燃烧C.树叶变黄D.面粉做成花卷2.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铜钱用的时间长了表面产生绿色物质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C.米饭放了两天变馊了D.蜡烛燃烧变短了3.下列不是二氧化碳特点的是()。
A.无色、无味、透明B.比空气轻,不支持燃烧C.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4.二氧化碳倒在燃烧的蜡烛上会使蜡烛()。
A.熄灭B.燃烧得更旺C.没有变化5.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铜钱日久生成了绿色B.豆子掉在地上脏了C.米饭放了两天馊了6.属于产生新物质的是()。
A.积土成山B.蜡炬成灰C.木已成舟7.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A.食盐溶解在水中B.火柴燃烧C.树叶变黄8.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前者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B.前者产生了新物质,后者没有产生新物质C.两者都产生了新物质9.白糖烧焦属于()。
A.形态的变化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无变化10.下列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B.C.D.11.下列现象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A.蜡烛燃烧B.铁丝折弯C.纸片燃烧12.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比例是()。
A.0.003%B.0.03%C.0.33%13.二氧化碳的性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色无味B.透明C.支持燃烧14.如图:将白糖加热融化最后至焦黑,这一过程有什么变化()。
A.形态的变化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A和B的变化都有15.把蜡烛点燃后生成了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这种变化是()。
A.形态的变化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A和B的变化都有16.蜡烛受热融化的变化叫()。
A.形态的变化B.产生新物质的变化C.A和B的变化都有17.下列变化中,没有产生新物质的是()。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六年级上册科学试题 1.《蜡烛的变化》一课一练 苏教版 无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蜡烛的变化》一课一练一、填空:1、蜡烛燃烧既有()变化,又有()变化。
2、生鸡蛋浸没在白醋中,会发现有很多小气泡,这是产生了()。
3、玻璃破碎是()新物质的变化。
4、食物变坏了是()新物质的变化。
5、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是一种()变化。
6、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 )新物质,如();另一类是( )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 ) 等现象表现出来,如( )。
二、判断:1.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而有些物质始终不会发生变化。
()2.若物质发生变化要产生新物质,一定会发光发热。
()3新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变化得快的一定是没有产生新物质。
()4.蜡烛燃烧时将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发现白碗(片)底部有黑色物质。
()5. 小苏打和白着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0三、选择:2.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
A.蜡烛融化B.铁水变钢锭 C馒头发霉3.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馒头发霉C.白糖加热至焦黑4、下列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生鸡蛋变成熟鸡蛋B面粉做成馒头C溶解盐5、烧开水时有白雾产生这个活动中( )新物质。
A.产生B没有产生6.折纸时( )新物质的变化。
A产生 B.没有产生7 、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干冰灭火器喷出的物质B 海水晒盐 C.酒精燃烧四、连线题。
请将下面各种不同物质的变化按照其类别进行连线。
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人一个生鸡蛋压扁饮料罐产生新物质在碱中倒人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没有产生新物质将白糖加热至焦黑五、实验题:实验证明点燃蜡烛会有新物质的出现。
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习题——第1课时
《蜡烛的变化》第1课时习题一、基础题1.填空(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____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如____;另一类是产生____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____、____、____等现象表现出来,如____。
(2)蜡烛加热后从__体转化为__体,冷却后从__体转化为__体,只是从__发生变化,没有变成____,属于____变化。
(3)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和____,属于__变化。
(4)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生成了一层____,说明蜡烛燃烧有__生成。
2.判断(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综合题1.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类?分别有什么现象?试通过举例说明。
2.设计蜡烛的燃烧实验三、提高题收集生活中这两类变化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1)形态,新物质,蜡烛的融化,新物质,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2)固,液,液,固,形态上,新物质,物理(3)水,二氧化碳,化学(4)小水滴,水2.×√√二、综合题1.物质的变化常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融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气泡或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2.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大烧杯、瓷片实验过程:用火柴将蜡烛点燃,用烧杯扣在蜡烛上,过一会能看到烧杯上有小水滴;然后换一块瓷片放在火焰上,瓷片被熏黑;实验结论:有小水滴说明有水生成,被熏黑说明有烟生成,说明蜡烛的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提高题略。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课后练习
5.蜡烛的变化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采用(加热)(折断)(粉碎)等方法改变蜡烛的形态,通过(点燃)的方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2.小麦经过加工可以得到(面粉);面粉经过加工蒸熟后会变成(馒头),前者,仅仅改变了小麦的(形态),后者不仅仅改变了形态,还生成了(新的物质)。
二、选择题 .
下列现象能产生新的物质的是(3、6、7、9)
(1)水被烧开(2)冰雪化成水(3)木块燃烧
(4)钢铁熔化(5)小麦磨成面粉(6)豆子生成豆芽
(7)铁生锈(8)轮胎磨顺(9)把二氧化碳注入石灰水中三、实验题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和状态;(2)将蜡烛加热;
(3)点燃蜡烛;(4)把蜡烛砸碎;
蜡烛加热:蜡烛软化。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二氧化碳,水蒸气。
蜡烛砸碎:蜡烛变成扁状。
在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物体的形态的是( 2)(4);产生新物质的是( 3)。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蜡烛的变化》习题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蜡烛的变化》第1课时习题一、基础题1.填空(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____的变化,没有产生____,如____;另一类是产生____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____、____、____等现象表现出来,如____。
(2)蜡烛加热后从__体转化为__体,冷却后从__体转化为__体,只是从__发生变化,没有变成____,属于____变化。
(3)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和____,属于__变化。
(4)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壁上生成了一层____,说明蜡烛燃烧有__生成。
2.判断(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二、综合题1.物质的变化有哪两类?分别有什么现象?试通过举例说明。
2.设计蜡烛的燃烧实验三、提高题收集生活中这两类变化的资料并用学乐师生APP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1)形态,新物质,蜡烛的融化,新物质,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2)固,液,液,固,形态上,新物质,物理(3)水,二氧化碳,化学(4)小水滴,水2.×√√二、综合题1.物质的变化常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融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气泡或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的燃烧。
2.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大烧杯、瓷片实验过程:用火柴将蜡烛点燃,用烧杯扣在蜡烛上,过一会能看到烧杯上有小水滴;然后换一块瓷片放在火焰上,瓷片被熏黑;实验结论:有小水滴说明有水生成,被熏黑说明有烟生成,说明蜡烛的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三、提高题略《蜡烛的变化》第2课时习题一、基础题(填空)1.水的三态变化︰水→水蒸气,水→冰,无论水是哪种状态,没有生成____,是____变化。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名校作业
1蜡烛的变化一、填空题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的变化,没有产生,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2.蜡屑被加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冷却后又从液态变成固态,只是在上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和,属于产生的变化。
3.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生成。
二、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产生新物质的是( )。
A.水被烧开B.烟花绽放C.铁水变成钢锭2.把易拉罐压扁、水结成冰这两种变化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没有产生新物质B.物质的成分都发生了变化C.物质的颜色都发生了变化3.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推断蜡烛燃烧后产生了( )。
A.二氧化碳B.水C一氧化碳4.下列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馒头发霉B.火柴燃烧C.盐溶解在水中三、判断题1.煤炭燃烧和蜡块熔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2.石灰石遇盐酸冒气泡和烟花绽放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3.纸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
()4.小麦经过加工可以制成面粉,面粉经过加工后会变成馒头。
前者仅仅是改变了小麦的形态,后者不仅改变了形态,还有新物质产生。
()四、连线题下列变化中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呢?连一一连。
面团炸成油条玻璃杯打碎了树叶黄了没有产生新物质鸡蛋壳浸人醋中冒泡铅笔折断产生了新物质切开的苹果变色棉花纺成线五、实验探究题学完了本课之后,小明自己动手研究了蜡烛的变化现象,下面是他的实验方法: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蜡块。
2.把蜡块放在蒸发皿里加热,发现蜡块。
停止加热,发现熔化的蜡块。
3.点燃蜡烛,把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产生;把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澄清石灰水变,这是因为有生成;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会看到它的底部,这是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的。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问题答案
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中问题解答
第1课蜡烛的变化
1.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P2)
答:蜡块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始终是蜡这种物质。
2.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
(P3)
答: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另一只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3.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
(P3)
答: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4.蜡烛燃烧后产生了什么?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P3)
答: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纸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5.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P4)
答:盐溶解于水: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烟花绽放: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七
最新精选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知识点练习
七
第1题【单选题】
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火柴燃烧的变化是( )。
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蜡烛的变化》是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蜡烛的燃烧现象: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蜡烛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熔点、沸点等性质,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蜡烛的制备方法: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熔化、灌注、冷却等步骤。
4.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蜡烛、显微镜、实验仪器等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评价工具:设计评价表格和问题卡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这表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现象。
4.蜡烛的用途: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熏香、装饰等。
5.蜡烛的环保问题: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碳排放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探究蜡烛的燃烧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探究欲望。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细节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知道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究、勇于表达的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难点: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使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燃烧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讨蜡烛燃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初步认识蜡烛燃烧的化学原理。
4.知识拓展:介绍蜡烛的起源、制作过程等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蜡烛燃烧现象及其背后原理的理解。
6.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其他的燃烧现象,思考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点燃前:固态蜡烛2.点燃后:液态蜡烛、烟雾、火焰3.燃烧过程:化学变化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蜡烛的变化》习题含答案
3.1《蜡烛的变化》练习一.填空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如蜡烛受热融化。
另一类是()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产生()、()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二.选择1、下面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 蜡烛融化B. 钢水变钢锭C. 馒头发霉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 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 白糖加热至焦黑三.判断1、蜡烛燃烧时会生成游离碳。
()2、水的三态变化中产生了新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质都是不断变化的。
()4、化学变化给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带来了便利。
()5、生鸡蛋变成熟鸡蛋是化学变化()。
6、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会有气泡产生。
()四.简答题1、把序号填到表格中。
A.煤燃烧B.铁钉生锈C.大蒜拌黄瓜D.水的蒸发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点亮电灯G.雪糕融化H.水中加白糖2、设计实验: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气体?3.1《蜡烛的变化》练习答案一、填空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二、选择1、C2、B三、判断1、√2、×3、√4、√5、×6、√四、1、产生新物质:A、B、E、没有产生新物质:C、D、F、G、H2、实验器材:干燥的烧杯、蜡烛、酒精灯、澄清石灰水等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蜡烛的变化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采用(加热)(折断)(粉碎)等方法改变蜡烛的形态,通过(点燃)的方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2.小麦经过加工可以得到(面粉);面粉经过加工蒸熟后会变成(馒头),前者,仅仅改变了小麦的(形态),后者不仅仅改变了形态,还生成了(新的物质)。
二、选择题.
下列现象能产生新的物质的是(3、6、7、9)
(1)水被烧开(2)冰雪化成水(3)木块燃烧
(4)钢铁熔化(5)小麦磨成面粉(6)豆子生成豆芽
(7)铁生锈(8)轮胎磨顺(9)把二氧化碳注入石灰水中三、实验题
根据实验情况,回答提出的问题
取一支蜡烛做以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和状态;(2)将蜡烛加热;
(3)点燃蜡烛;(4)把蜡烛砸碎;
蜡烛加热:蜡烛软化。
点燃蜡烛:蜡烛燃烧产生烟,二氧化碳,水蒸气。
蜡烛砸碎:蜡烛变成扁状。
在上述各项中发生的变化,只是改变了物体的形态的是(2)(4);产生新物质的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