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坚持党对国企改革领导 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 着力从根上改 制上破 治上立 为转型综改提供强力支撑
坚持党对国企改革领导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取向着力从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为转型综改提供强力支撑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楼阳生出席会议并讲话林武主持李佳出席4月17日,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在太原召开。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安排部署。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楼阳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国资国企改革是事关山西转型综改全局、事关山西国企长远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和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以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实现重大突破、根本突破,为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提供新支撑。
省委副书记、省长林武主持会议并提出落实要求。
省政协主席李佳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显著优势。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理直气壮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使之成为推动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使山西经济大厦坚如磐石。
会议指出,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国资国企改革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推出相关改革举措,组建成立了一批承载转型使命的新兴领域企业,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迈出新步伐。
目前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最后窗口期,必须敢于涉险滩、敢于啃硬骨头,按照“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的基本要求,全方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上的讲话
在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上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员大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吹响了新一轮深化提升行动的冲锋号。
刚才,董事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一会儿,总经理还要作表态发言,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企改革工作,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牢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国有企业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好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
要坚持效率优先原则,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布局优化、转型升级等工作;要落实公司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壮大一批龙头骨干优势企业;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合理确定年度投资计划,推动投资与效益相统一;要抓好成本费用管控,持续降本增效。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国有企业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把保就业保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使命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是压实政治责任。
市国资委必须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全面加强对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各区县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改革进程。
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上阵,积极参与改革工作,以身作则,带头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严格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
二、突出提质增效,增强改革动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经验总结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经验总结
自2015年以来,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各地区各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改革中不断进步。
在这三年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些典型的经验,对于未来的国企改革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明确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而改革方向则是通过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等手段来推进企业的改革。
各地区各企业在改革中要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方向和目标。
其次,要坚决打破体制机制障碍。
体制机制是国企改革中最大的难点之一,要想推进改革必须坚决打破体制机制的障碍。
在改革中,各地区各企业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式来打破各种体制机制障碍。
再次,要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市场化是推进国企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各地区各企业要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最后,要创新发展,转变经营理念。
创新发展和转变经营理念是国企改革的内在要求,各地区各企业要不断推进创新发展,转变经营理念,适应市场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推进的过程,各地区各企业要坚定信心,加大力度,不断探索和改革,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
- 1 -。
承上启下 :国企改革步入关键阶段
国企改革步入关键阶段从国企改革40余年历程来看,深层次的改革始终围绕治理模式转型与治理水平提升两条主线进行。
从治理模式转型来看,改革的方向是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的转变,逐步实现资源配置、经营目标、高管任免由行政化向市场化、经济化的转变,也就是放权松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从治理水平提升来看,改革的方向是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机制、再到治理有效性的转变,即首先搭建合规的治理结构,然后导入科学的治理机制,最后不断提升治理有效性的过程。
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今后三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阶段。
从“双百行动”等专项工程到三年行动方案,体现的是国企改革的渐进式改革主线,其方向是从顶层设计转变为落实,从试点转变为推广,从探索转变为深化。
今后三年作为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时期,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承上启下。
要在明确改革方向与阶段的前提下,总结国企改革探索中的经验与问题,确立需要延续和解决的关键内容;同时要意识到,改革的深化必将伴随着治理风险的释放,应进一步思考如何在化解诸多风险前提下将深化改革总目标贯彻落实、将试点企业成功经验分层、分类推广。
国企改革的“一体两翼”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点在于“行动”,也就是将改革的总目标和顶层设计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先行者。
在两个“一以贯之”、三个“有利于”等方针的引领下,国企改革实现了一些突破。
在政策层面,我国建立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核心的“1+N”政策体系,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在此之下,围绕现代公司制建设、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国资监管体系构建等核心问题,形成了国企改革的“一体两翼”。
“一体”: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2020年作为三年行动方案的第一年,改革的第一个内容便是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2018国考申论范文:走好国企改革最后一公里
2018国考申论范文:走好国企改革最后一公里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也会在2017年10月份启动,备考之事必须提上日程。
为帮助广大考生快速了解国考、顺利备考,湖南华图教育对历年国考信息进行分析汇总,并且会第一时间发布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为广大考生的国考之航!公司制改革不是追求形式的翻牌,而是要实打实地转换体制机制,与市场经济充分融合,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国企公司制改革终于走到“最后一公里”。
近日,《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工作实施方案》公布,要求今年年底前尚未改制的69户央企全部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
回溯历史,我国不少国有企业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
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后,国企亟待完善体制机制、适应市场经济挑战。
1994年公司法实施,一批企业率先启动公司制改革试点,变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探索形成与市场经济合拍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20多年来,国企公司制改革稳步推进,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的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2%,全国超过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最后需要攻克的堡垒,集中于两头:一部分是国资委监管的大型央企集团,目前101家中央企业中,有69家集团公司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一部分是经营困难、历史包袱沉重的央企二、三级企业。
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不避难点、不留空白,一切奔着问题去,让公司制改革再没有拖下去的理由。
公司制改革是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
通过改制,实现出资人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赋予企业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公司制改革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其他改革项目推进的前提。
落实董事会职权、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部分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试点……一项项备受关注的改革新举措,如果离开公司制改制,都难以推行。
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进 一步 阐明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方 向、 主要 目标和指导 方针 , 明确 了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 的方向。这l年间 , O 在国
年来 , 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 的中心环节 。随 着改革 的深入 , 国有企业实现 了从政府行政机关 的附属 向市场
主体 的转变。这一过程 , 大体经历 了三个阶段 。 扩大经 营自主权阶段 。 这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党 的十 四届三中全会 , 了l年时间。 用 5 改革开放 以前 , 国家对国有企业
的试点 , 调整 了国家与企业 的责权 利关系 , 进一步明确 了企业 的利益主体地位 , 调动 了企业和职工 的生 产经营积极性 , 增强
了企业 活力 , 为企业进入 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 。 这个阶段从党的十四届三 中全 会到党 的十六大之前 , 了1年时间。十四届三 中全会明确 了 用 O
有大 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 , 采取改组 、 、 联合 兼 并 、 赁、 租 承包经营和股 份合作制 、 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 中 出售
小企业。特别是 19 -2 0 年 , 中央 、 98 00 党 国务院带领 国有企业实 施 了改革脱 困3 年攻坚 , 过债转股 、 通 技改贴息 、 政策性关闭破
论
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黧
锄 ≯
. 0 .。 。 。 “ 、
— 0 囊 鲻
迎难而上凝聚力量奋勇争先投身改革
2020年第6期践行“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迎难而上凝聚力量奋勇争先投身改革阴李秋喜国资国企改革事关山西转型综改全局、事关山西国企长远健康发展。
在我省国资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最后窗口期的重要关头,4月17日召开的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对于做优做强国有企业、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三年,汾酒作为改革的支持者、建设者与开拓者,为山西国资国企改革“撕开了口子”,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实现“点上突围,面上破冰”,打造出了国企改革的“汾酒样本”。
2019年末,楼阳生书记对汾酒三年改革实践作出了重要批示,对汾酒的改革成效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为汾酒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站在新发展周期的历史节点上,汾酒将扛起改革重任,争当新一轮山西国资国企践行“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的排头兵。
一、战“疫”道路上要顶住压力,方能拨云见日时不我待抢机遇。
全球疫情影响下,各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白酒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阶段性的低谷期。
大环境经济低迷导致消费萎缩。
这要求企业深入研判消费趋势,清晰产品定位,创新销售模式。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复工复产扶持政策和金融政策。
省委将“四为四高两同步”作为下一步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提出要在“两转”基础上拓新局,在新的起点上谋新篇,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这给汾酒大跨步前进提供了强劲的支持与动力。
慎终如始严防控。
战“疫”枪声响,备战步伐急。
疫情防控初期,汾酒严格落实“五严五防”工作举措,快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应急预案,对疫区返乡、返厂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排查。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期,仍需保持谨慎,坚决防止疫情反弹,直至最后胜利。
化危为机促发展。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汾酒近年来改革成效以及管理能力的考验。
根据汾酒在历次大灾大难面前积累的经验做法,完全有信心战胜新冠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汾酒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实现了精准高质量复工复产。
国企领导励志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心得和感悟。
在此,我要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国企发展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国企的发展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企一直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国企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国企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国企领导,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励志感悟:一、坚定信念,牢记国企使命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国企使命。
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国企发展的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勇于担当,推动国企改革当前,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要勇于担当,积极投身国企改革。
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推动国企转型升级。
同时,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企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创新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国企领导干部要带头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党纪国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我们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于律己,做到清正廉洁,为企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关爱员工,凝聚发展合力国企发展离不开广大员工的辛勤付出。
我们要关心员工,关注员工需求,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最后,我想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我国国企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谢谢大家!。
国有企业“深水区”改革亟需解决的五个问题
68
味着 即使 一个 企业 是 私 有 的 , 但 如 果其 规 模 大 到 足 以形 成垄 断 , 无 论是 买方 垄 断还是 卖方 垄断 , 从 主流
有 的私 有企业 能 够真 正 “自愿 ” 做 到 这 一点 。更 多 的情 况 是 , 私有 企 业 与权 力 结 合后 的对 消 费 者效 用 的“ 合法 掠夺 ” 。借 用新 加坡 学 者 郑永 年 的话 说 , 企 业 就像航 行在 大海 中 的航 船 , 能 否顶 风 破 浪 到达 彼 岸, 关键 不在 于航 船 的主人 , 而在 于航船 的实 际管理 者 。选 择什 么样 的管理 者和 如何监 督管理 者才 是主 人 最应该 做 的 。如 果 一 个 主人 不 争 气 , 那 么谁 做 管 理 者都 一样 。 因此 , 国企 改 革 的关 键 并 不 在 于要 不
霄 2 0 1 3 . 1 2
国 有 企 业 ¨深 水 区 "改 革
亟 需 解 决 的 五 个 问 题
孙 国峰
( 福J , i 、 I 大学 公共 管理 学院 , 福建 福州 3 5 0 1 0 8 )
改 革 与 发 展
[ 摘
要] 面对 改革“ 深水 区” , 国有企业不仅加快 了进 入竞争领 域的速度 , 形 成 了“ 与民争利” 的局 面, 而且一 些 大型 、 特
就如 同我们 可 以认 为美 国对科 技 的巨额投 入等 为知
识经 济和 网络经 济 的兴 起 打 造 了起 飞 的基 本 平 台 ,
生存带来了极大威胁 。这些都给国企改革的正当性
和未来 走 向打上 了很大 的 问号 。面 对我 国改革进 入
但 同样不 能 由此证 明如 微 软 、 苹果 等 的效 率就 是虚 假 的 。因此 , 从 科学研 究 的审慎 角度看 , 我们并 不 能 得 出“ 私 有 制 就 比公 有 制 效 率 高 ” 的普 遍 性 结 论 。 我 们看 到 的是 , 竞争 领域 的 中小 型企业 , 私有 制 的确
改革进入深水区
改革进入深水区深水区是个模糊概念。
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是个比喻。
但是这暗示着改革是有风险的。
什么风险,政治风险:容易引起利益集团或百姓的不满,出现人心不稳社会动荡;经济风险:容易引起经济硬着陆,发生金融危机。
社会本身就像大海和山间的堰塞湖,那些所谓的深水区不是你能躲避的!我们的改革不是非要去亲身趟这些深水,如果这样认识就错了!那要死人的!对待深水的地方,首先要采用科学的仪器去探测,看到底有多深、多宽,是把深水去填上,变成浅水区,还是在里面开发养殖业,或旅游业,甚至打造世界级遗产。
如果维持现状观赏这些深水区,不作为也无大错。
但是现实中,我们国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各级政府管理效率低下、债台高筑、腐败横行,百姓看在眼里明明白白。
怎么解决?很简单,社会上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社会活动形成的,水有源、树有根,找到根本,不管涉及到任何方面的利益,只要抓住对国家发展有利,对百姓服务有利,对民族长远利益有利,就要大胆去做!怕这怕那,别给后人留下千古骂名就行了!我们的很多只顾自己、不老实、藐视百姓利益的官员们要是敢阻挡这个历史潮流,那就等着挨千刀吧!有一种叫帕累托改革,意思就是改革以后大家都受益的那种改进。
以前的改革是帕累托改革,一改革,政府受益,百姓受益,企业受益,大家都欢迎,对改革没有什么异议。
但是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以进入WTO为时间标志开始,改革开始变成不是帕累托改革的改革,改革以后的利益大部分流入国企,政府机关等等地方,老百姓无法享受改革带来的益处,相反生活水平还稍有降低,这时如果真要让大家都能享受到改革的好处,必须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而这时要让他们放掉手中的即得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现在改革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权力监督,国企和民企等等问题,都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所以说,以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现在走到深入区了,稍有不慎,就掉进入溺死了……具体会表现在政治制度和体制,经济,文化和科技上面。
国企改革散文
国企改革:变革之路
曾经,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承载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希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企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成为了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
改革,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提出“放权让利”,给予了国有企业一定的自主权。
这如春风拂面,为僵化的体制注入了一丝活力。
然而,改革的路途并不平坦。
放权让利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出现了管理混乱、效益下滑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
股份制改革、公司制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应运而生。
此时的国企,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昔日的计划经济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全球化、市场化浪潮又接踵而至。
然而,正是这一关键时期,国企人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见证了太多故事。
有那些勇于创新、先行先试的改革先锋,他们不畏艰难,带领企业在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行;也有那些默默奉献、坚守岗位的普通员工,他们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企业的变革。
正是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有了国企今天的辉煌。
如今,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许多企业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成为国内外市场的佼佼者。
然而,改革永远在路上。
面对未来,我们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国企改革,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
它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命运,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与沧桑。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书写国企改革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国企改革与发展
国企改革与发展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也迎来了改革与转型的风口。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和外部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制度性问题,例如产权不清、管理腐败等,这些问题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国企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方向。
国企改革的现状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
中国官方透露,国企改革将沿着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方向稳步推进,以增强国企竞争力,提高金融运作效率和表面化程度。
市场化改革是国企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步,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外部引入竞争机制来激发企业活力,加强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纠错能力。
目前在混改方面,国有大型企业的推进较快,但中小型企业改革仍面临较大难度。
国家层面已经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管理。
法制化改革是确保企业规范运作的重要前提,包括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监管等方面。
同时,通过深化国资监管,强化国资管理和战略定位,提升国有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在资源配置、企业战略和业务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国际化是提高国企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随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国企将越来越需要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并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竞争。
防范国有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和资本金融土壤的损失,加强国际物资贸易合作等国际化措施是可行的。
国企发展的推动力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国有企业是国家核心产业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国家的经济安全保障任务。
国有企业在保障国家战略利益、保护民生福利、发挥产业聚集和带动作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国有企业是重要的社会财富创造者,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资本拥有者和供给侧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随着国有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含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了全体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起手定江山——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纪略
独家策划EXCLUSIVE PLANNING独家策划EXCLUSIVE PLANNING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横跨 “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意在用好“十四五”前半段,更好地抢时间,推转型,促突破,此谓起手划江山。
——运筹帷幄之中要完成70%的任务,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此背景下,该如何制定精准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考验各级决策者的智慧。
国有企业体系庞大,情况各异,推进改革不可能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也很难定一个普适性的路线图、施工图。
唯有抓住改革的根本目标,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时间表和路径图。
回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出台的初心,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的表述:此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就是冲着彻底、全面、系统、重构而来的。
近年来,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形成,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统领、以35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领域最系统、最全面、最有针对性的政策体系,有力保证了国企改革有方向、有目标、有遵循。
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发展不平衡、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面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也没有完全攻克,任务依然繁重。
同时,国企改革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这一关键当口,实施一次“大决战”——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就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国家层面出台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之后,各省区市也陆续出台了“地方版”方案。
方案虽然在体系、逻辑上基本依照国家层面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行设计,但也都结合了各地的实际和地方国有企业现实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布实施以来,虽然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定纲领路、成效显著,但是也不同程度存在上面压力大,下面压不实;顶层布局全,系统性强,底层碎片化,接不住;系统部署严丝合缝,实际操作扭曲变形等问题。
浅谈国企改革30年
浅谈国企改革30年风雨历程——法学0902 高舒4098205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转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激发出了强大的企业活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进展,国有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增长。
要实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轧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与影响力。
一、国企改革简要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至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史,回顾这个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86年,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传统的国有企业是委托人即政府垄断了企业近乎全部的剩余权利的奢望,也没有创造剩余产品的积极性。
因此国有企业势必会长期处于了低效率运行状态。
由此不难看出,让渡国有企业的经营权,必然会对经营者积极性产生激励,进而有利于改变过去权力集中与外部化的状况,使企业成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针对传统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经营者缺乏自主权和低效率运行的弊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文件,推动了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
1979年4 月中央工作会议做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决定,同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管理体制改革文件,并在四川省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根据中央政策,政府向企业让渡了生产自主权、原料选购权、劳动用工权和产品销售权等十四项经营权。
经营权的让渡意味着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明显提高。
由于这一过渡性制度的安排,使得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979年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比1978年增长了10.1%,高于1957—1978年的平均增长率。
国家财政收支也从1978年的财政赤字10.17亿元转为1979年的财政盈余135.41亿元。
全面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综述1.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改革集中发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发力在妨碍社会公平与正义之处,集中发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15中文网络搜索分析报告,由电脑根据“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三个关键词的搜索热度自动生成。
从这张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两年来,对中国“改革”相关话题的搜索量出现了成倍的增长。
搜索意味着关注,增长的曲线则代表着不断凝聚的改革共识。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11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几乎每月一次,86个重要文件在会上通过审议,领导小组确定的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各部门完成15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启动,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按计划展开。
2015年12月22日全国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开始实行,1000万困难残疾人和1000万重度残疾人将开始享受国家的专项补贴;12月22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开始实施,16岁以上符合条件城乡居民都可以在户籍地参保;12月22日2.7亿流动人口翘首企盼多年的《居住证暂行条例》开始施行,持有人可以享有教育、卫生、法律援助等六大基本公共服务和七项便利。
在全国率先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山东,城乡居民如今不分身份,统一支付标准。
2015年,备受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出台,从多个维度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方向、任务和措施;2015年,行政体制改革再进一步,行政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企业减负松绑,平均每天有1万2千家新企业注册成立。
2015年,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价格改革挺进到多个垄断行业;2015年,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速,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进入快车道。
国企改革“三要三不要”
国企改革“三要三不要”作者:彭建国来源:《国企管理》2019年第01期彭建国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委员中央企业智库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从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出来之后,究竟發展态势如何呢?总体说,从顶层设计到试点先行,从单项试点到综合试点,从试点探索到全面开花,正在呈现这样一个稳步推进的态势。
然而,国企改革应该说是所有改革中情况最复杂、难度最大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这么难?首先就是思想认识最难统一。
因为国有企业改革现在进入到深水区,而且改革的背后实际上是利益结构的再调整,利益的再分配,现在各个方面情况和利益关系太复杂,所以认识统一难度最大,各方面困惑的东西也最多。
对国企改革的一些重大问题、基本问题及基本思路,需要有个较统一、较清晰的认识。
关于本轮深化国企改革推进的总体看法,目前社会上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叫稳步推进论,即按照中央制定的统一部署,正在稳步推进,这是主流认识。
第二种叫速度缓慢论,一些人认为本轮国企改革调子很高,但是速度慢了一点。
第三种叫操作迷茫论,有人说,国企改革不是今天才开始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开放搞了40年了,过去没搞顶层设计,可以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摸索去改,现在搞了顶层设计之后,有的人却感觉迷茫了、不知道怎么去改了。
他们说,一方面要求深层次的产权制度改革、机制的搞活,要求往市场化方向走;另一方面非常强调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国资监督,严防国资流失,投资经营追责等,看似行政化管理又在加强。
之所以会出现后面两种非主流认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一些人对中央关于本轮深化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没有完全搞懂悟通,如果准确理解、全面把握了,就不会有那些非主流认识。
因此,关于本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央的意图是什么?中央究竟想干什么?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基本思路是什么?精神实质是什么?如果真正回到初心、回到国企改革的基本出发点,那么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对国企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基本问题的认识也就容易统一了。
让改革落地生根《国企改革破冰前行》观后感
让改革落地生根《国企改革破冰前行》观后感近日,大型政论专题片《让改革落地生根》第四集《国企改革破冰前行》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得到广泛好评。
《国企改革破冰前行》全景展现了河南站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战略高度,以省属工业企业为突破口,全面打响国企改革攻坚战。
攻"包袱"之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去产能,让国企"瘦身健体";攻体制之坚,以产权结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三项重点改革为牵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攻党建弱化之坚,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的工作和战斗力。
确保河南深化国企改革实现了行稳致远。
从河南的改革实际来看,作为一个中原大省资源大省,迈开国企改革的步伐是不容易的,感到难度很大,但是看了这个片子,让人对河南又有另外一个印象,就是攻坚克难,没有拉在后面,而走在了前面,同时增强了,人们对于改革的预期,改革的信心。
在化解过剩产能方面就是说,我们要真化解,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而不是化解过剩产量,讲得非常好。
节目里面既展示了改革的成就,又披露了改革遇到的一些困难,难点。
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的改革关注我们的改革,凝聚改革的共识,凝聚改革的力量,把改革推向深入。
国企改革挺近深水区,遇到的都是硬骨头,不仅需要胆量和勇气,更需要本领和能力。
代表省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省管企业的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定期会组织对全省国资、国企系统负责人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处理改革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今天上午的培训中心,大家再次集中观摩学习了专题片《国企改革破冰前行》。
下一步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国企改革的整体部署。
要在混合所有制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这个试点,还有员工持股等等方面,下大力气改出活力改出效率。
国企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设计河南国企改革"路线图",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攻坚合力。
国企改革发展综述
国企改革发展综述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对国企改革发展进行综述,探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和现状国企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进展。
通过深化改革,国企的经营机制得到了优化,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
一方面,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一些制约和挑战,如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国企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仍然不够,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企业的改革进展相对滞后。
因此,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二、国企改革发展的问题和挑战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国企仍然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僵化、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潜力的释放。
其次,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此外,一些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人员安置、利益调整等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和措施。
三、国企改革发展的未来方向为了推进国企改革发展,我国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国企的产权归属,提高经营机制的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
其次,要加强国企的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有效结合。
此外,要优化国企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国企与社会的互动,提高国企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形象。
四、国企改革发展的推进措施为了推动国企改革发展,我国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国企改革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企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发展。
此外,要加强监管,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国企改革走入深水区
专栏小编:欢迎三位专家做客“深度”栏目。
春节前我们做这一期的“深度”,我想还是把话题放到企业上来吧。
经济下行,企业的日子最难过,尤其是央企成为年报亏损重灾区。
据数据统计,有30家央企预计2015年业绩亏损,其中,中煤能源、中海集运和中国重工2015年净利润最高亏损额为28亿元。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改革攻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2016年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至关重要。
那么,企业应怎样去改革,怎样进行转型升级?对此三位专家有何考量?把酒临风:国企改革一直是难啃的骨头,最近有了重大进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国企改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制定的8个配套文件,强化了各项改革之间的协同配合。
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全面提速,针对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各地和各中央企业进一步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国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央企重组整合步伐加快,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集团的联合重组,打造以核电技术创新为核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电投;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中国外运长航与招商局重组组建的两个新的海运集团,优化了资源,增强了竞争力;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电信企业联合组建的铁塔公司,探索出了以共享竞合为核心特征的央企资源整合新模式。
国企改革步入纵深,2016年会有更多的新动作,国企改革也会呈现出新气象。
金玉其中:尽管央企有不少亏损户,也包括我们物流业内的央企,但在栏目主持/陈祥森2016年,国企改革之年国企改革走入深水区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国企改革成为攻坚克难的一项主要目标任务。
搞好国企改革,需要多方协作,牵涉面极广,包括新的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大有效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
这一期“深度”,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就此问题深入探讨,众横捭阖,直抒胸臆。
. All Rights Reserved.庞大的国企体系中,央企贡献了利润的大头。
国企改革规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构建
国企改革规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构建作者:赵莉来源:《财经界·中旬刊》2017年第03期摘要:在当前的国企混改中仍然需要规制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与上世纪90年代“抓大放小”的国企改革思路不同,现阶段的国企混改依托资本市场的股权转让来展开,所以其中所反映出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就隐蔽的多了。
关键词:国企改革国有资产流失措施一、国企改革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国企改革所面临的时代背景:(一)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到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目前的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
从中不难理解,若是改革无法持续往前推进,那么现有的改革成果也会因存在着系统性机制问题,而被“原地踏步”所侵蚀。
再者,公认的改革难点—国企改革,在改革思路上若不乏获得突破,那么就有可能因其经济地位的下降,而使得党的执政地位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撑。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实体经济与过去所经常提及的“三驾马车”经济拉动格局不同,目前从去除过剩产能、优化产品结构入手,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那些资源指向性国企,以及其产品关系国计民生大计的国企。
面对这些国企现有的组织生态,若未能引入外生解释性变量,则难以打破企业在产能上的路径依赖效应。
因此可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国企混改来推动。
(三)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实现形式经济学界在“十二五”期间围绕着“国退民进”的价值判断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认为“国退民进”属于伪命题。
但就学术争论的初衷而言,其根本还是在于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实现形式。
二、当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性原因分析由于国企混改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国有资产流失在目前还不具有实现的环境基础。
但我们需要未雨绸缪,进而防止出现规制上的系统性制度漏洞。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分析:(一)国企股权分配结构所可能导致的原因笔者在梳理学界针对国企混改的有关文献时发现,不少作者认为:可以根据国企的生产类型和所处的市场地位,在股权结构上分别制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持股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资国企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作者:裴佩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第08期
四川历经前5轮改革后,近日出台《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掀起新一轮改革浪潮。
在深入推进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表示,由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
随着改革向深水区日益挺进,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省国资委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给予了深度解答。
进一步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
记者:国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在2013年取得哪些主要成效?2014年的目标是什么?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2013年,33户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资产总额10300亿元、所有者权益297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3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10%、9%;27户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资产总额6000亿元、所有者权益183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5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
2014年主要业务目标是: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增长20%以上、营业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以上。
记者: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大幕已经开启。
此次改革有很多亮点,讨论最多的是混合所有制,请您做个解读。
盛毅:这次改革的新亮点很多。
比如对国企的分类,分为功能型和竞争型,这次我觉得提得更明确。
还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
也就是说在国企参与的重点领域,或者说是国有经济控股的重点领域,我们可以引入民营资本。
其实不是所有领域的国有经济都要独资甚至控股。
既然有不同领域,就应该有不同的国有经济比重。
这是国企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还提出职工持股的问题,虽然过去搞过类似的探索,但总的来讲不是特别成功。
今后肯定要有新的突破,如果没有新突破、新形式,就很难跳出现在的框架。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就是要吸纳非国有资本,职工的入股也是非国有资本的组成部分,这也是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亮点。
我们也明确提出建立资本运营的平台,这有利于国有资本的调整,有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的建立。
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关键是国资定位
记者:其实“混合所有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这么多年过去了,国企改革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展上好像不是特别明显。
盛毅:的确。
前面提到的混合所有制,要进入操作层面还是很难。
有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自身的观念,一旦提到混合所有制,就会想到国有经济的比重要下降,国有资本的控制要减弱,又会回到一些基本的争论。
在具体的操作上,也会遇到更多的障碍。
比如说,如果把好的
项目拿出来搞混合所有制,既然这个资产是质量好的,那为什么要拿这个来搞混合所有制,如果拿差的资产搞混合所有制,那么谁又愿意来参与这个“混合”?所以推动和发展混合所有制,关键还是国资要定好位。
首先要回答哪些可以搞哪些不能搞的问题,要有明确范围,国资和民资不要都讲要控股,都要占主要比重,而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民间资本也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关键是我们怎么把它用好。
还要敢于去创新。
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但这些经验都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操作,我们应该去借鉴。
记者:这一轮改革中,积极探索发展混合制经济会采取哪些举措?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大力支持各种非公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产权多元化。
同时,研究探索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实行企业员工持股的相关政策措施。
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效解决国有资本“一股独大”、活力不强、效益不好等普遍性问题,推进国有资本和非公资本相互融合、携手共进。
未来重点依然是资本优化与合理布局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国资的定位,我们注意到,针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用治理的方式进行了再设计,即从管“资产”到管“资本”。
提出对资本的监管体现了怎样的改革思路?
盛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本次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监管,也体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国有资本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已经建立了,但还不完全适合国企的特点,所以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还需完善甚至还需探索一些新的形式,是否都要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对经营者的考核、选拔、培养是否都要完全市场化才能够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停留在完善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制度这个层面上,实际上国企不完全是这个问题,国企有和一般企业相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但国企一定也有它不同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
比如功能型国企,它不是竞争型组织,是不是就一定需要按照市场化来培植经营者,是不是一定要按照一般企业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些都还需要探索。
记者:当前我省将采取哪些办法来不断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一是探索改组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国资监管由管资产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创新监管体制和方式。
二是该管的坚决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该放的坚决放开,真正做到不缺位、管得住、不干预。
三是对企业进行科学分类,建立实施分类监管的相关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国资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记者:我省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盛毅:四川国企未来的发展重点依然是如何实现资本优化与合理布局,如何让国有资本资源向需要集中的领域集中。
只有国有企业真正搞活了,国有资本的配置得到优化,才能更好地
履行国有经济的职责。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我想只有把这些把握准了,我们才能在一些大的问题上转变观念,才会敢于大胆探索。
现在各地的国资国企改革一个很大的想法就是要做大做强,我觉得这个是片面的。
国企不是把规模做大,但肯定是要做强。
做强做大不是要在一切领域里做强做大,而是在特定的领域里做强做大,这个必须要很好地把握。
记者:今年我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我们出台了《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绘制好我省国资国企改革的总蓝图。
同时,研究制定《实施意见》。
各市(州)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深化改革的方案;针对企业在股权结构、行业领域、功能定位、发展阶段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对国有企业进行科学分类,逐步实施分类考核、分类监管;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通过交叉持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实行开放性重组,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加快上市和整体上市步伐;抓好规范董事会制度和运行机制建设,依法落实董事会在重大决策、薪酬考核、选人用人等方面的职权;积极推动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在竞争类国有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扎实抓好首批省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后备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工作。
探索试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严格任期考核;探索实施与企业管理人员分类管理相适应、选任方式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
在试点企业探索采取股票期权、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建立完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
健全与长效激励相配套的业绩挂钩、财务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约束机制。
(责编:张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