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专练(1)(含答案)98.docx
高考历史热点材料解析题练习大全(历史)
高考历史热点材料解析题练习(60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81年,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
把原来的厘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黔民不再出役力,役银按照丁数和田粮来出,即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赋役银由地方官直接征收。
——《明史·食货志》材料二:“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
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
至直隶巡抚李维钧奏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
……自后丁徭与地赋合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一一《清史稿·食货志》材料三:“康乾盛世”时,中国有记载的人口从1900万猛增到3亿。
100多年的时间,人口增长16倍……边陲地区的开发,高产作物番薯、玉米的引进,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康乾盛世社会调查报告》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赋税制度的异同。
两则材料集中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出现什么新现象?(2)依据材料,概括“康乾盛世”时期我国人口猛增的原因。
参考答案:(1)相同点:均征收银两(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简化税收项目和手续。
不同点:一条鞭法征收土地税和人头税;地丁银将两者合并,废除人头税。
新现象: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发展。
(2)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边疆地区开发;外来农作物的引进;人头税的废除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减少。
2.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关系到国计民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1960年粮食产量变化图(1)分别指出导致图中粮食产量两次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到粉碎“四人帮”以后的1977年,人均口粮还没有达到1957年的水平,全国有1.5亿农村人口的口粮不足。
(2)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
98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专练(1)(含答案)98.docx
高考热点专练(一)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14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7周年,苏联解体23周年。
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
这种观点是()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唯物史观D.唯心史观答案 A解析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可知考查的是文明史观。
2.《全球通史》写道:“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以下能体现作者指导思想的是()A.主张以全球史观研究历史B.否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C.尊重和平等对待各国政治D.研究与推进经济全球化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全球史观”,作者主张以“全球史观”指导研究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且材料本身未涉及政治、经济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多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答案 A解析1500年以前,世界相对隔绝,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
故选A。
4.有人在采访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②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③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④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⑤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A.①②③④⑤B.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 B解析材料说的意思是美国在当今的全球化中如鱼得水,占据优势,②⑤正确;从材料和现实看,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①不正确;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美国不可能无所不能,③不正确;④本身说法错误。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
历史高考热点真题答案及解析对于历史爱好者和高中生而言,历史高考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
历史高考涵盖的知识广泛而深奥,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理论。
在备考过程中,高考热点真题的解析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
本文从历年历史高考真题中选择了几个热点问题,对其答案进行解析,希望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1. 中国近代史热点问题中国近代史是历史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其中的热点问题尤为重要。
以2019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为例,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维新运动的问题。
题目要求分析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意义。
这个问题是对学生对维新运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察。
正确的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维新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起点。
维新运动的发生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变革的机遇。
维新运动中兴爱国团体的崛起,更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其次,维新运动的推进为中国后来的革命奠定了基础。
维新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青年学子投身其中。
许多维新派的活动家后来成为辛亥革命的先驱者,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最后,维新运动使中国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维新派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文化革命,进一步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新篇章。
2. 世界历史热点问题除了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的热点问题也是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内容。
例如,2018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中有一道题目是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问题。
题目要求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正确的答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美国独立战争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立起民主政体的国家。
这种民主制度不仅在美国国内得到了巩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催生了一系列的民主运动和革命,从而推动了北美洲、南美洲和欧洲等地的民主发展。
其次,美国独立战争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
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失败使得其丧失了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权,使得欧洲列强之间的平衡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高考历史热考大题练(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 高考(人教)历史热考大题练(1)李仕才1.(2018 ·河北石家庄二模) 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商人集体的盛行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色。
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拥有好多的经济功能。
以行会为例,经过一致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钱,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址,一致薪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
明清期间的商人组织肩负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誉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
商人组织还常常利用各样社会关系成立信息网络,采市集场价钱、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赢利。
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余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要事情,便招集全领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办理建议拥有必定的强迫力。
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经过联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拥有了必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资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财产阶级工商业社团。
1904 年,清政府公布《商会简洁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建立商会,以后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系。
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 个行帮 1 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 年入会者有32 行 581 家。
商会能够经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建议,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挡,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
”商会的内部结构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公司的代表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假如新式公司代表。
商会开会时“务须赤诚相见,集思广益,各商若有条陈,尽可各抒谈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偏见。
”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能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
”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以外的全国各省区。
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示威、创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1)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明清期间商人集体盛行的原由,并指出商人集体的经济功能。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历史重大事件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是:A. 1914年B. 1939年C. 1945年D. 1949年答案:B2. 以下哪个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A. 拉丁美洲的解放运动B. 罗马尼亚王储被暗杀C. 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D. 阿拉伯世界的解放运动答案:B3. 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A. 孟德斯鸠B. 加缪C. 甘地D. 马克思答案:C4. 以下哪个国家是北约成员国?A. 中国B. 俄罗斯C. 德国D. 日本答案:C5. 中国的五四运动主要影响了以下哪个领域?A. 文化B. 经济C. 政治D. 军事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重大改变。
战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崛起,成为冷战时期的主要对手。
此外,欧洲国家的衰落和殖民地帝国的解体也是战争的结果。
战后,联合国成立,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合作。
此外,战争还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 请列举三个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并简要描述它们的影响。
答案:a. 秦朝统一:秦朝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专制时代的起点。
b. 三国分裂:三国时期发生了长达近100年的战乱,导致了中国的长期分裂状态。
这段历史在中国文化和文学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为后来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c. 唐朝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而开放的时期,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文化艺术繁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三、论述题:请简要论述二战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二战对中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在战争中面临了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给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也是战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人教版高考历史常考知识点练习含答案11.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 既掌管天文术数, 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
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 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2.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小史)掌邦国之志,莫系世,辩昭穆。
”《周礼·春官》“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
”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家族、厚风俗。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3.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
据此可知礼乐制(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B.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C.颁布细密严苛的法.D.统一度量衡和货币5.西汉初年,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
这一举措()“推恩令”“七国之乱”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7、有学者指出: “行中书省是由中央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 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 不敢把政权分散, 要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
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
”由此可见, 元代的行省是()A.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B. 为了监察地方C. 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民族国家D. 为了加强对汉人的控制8、晚清大臣包世臣认为“乾隆、嘉庆之末,英夷两次蓦至天津入贡,骄倨殊甚……目验内地形势”,并据此提醒清廷,英国两次意图觐见清帝未果,游历内地,其有对华作战的可能。
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
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栗、水稻D、饲养猪、水牛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麻丝棉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A、邯郸B、大梁C、临淄D、宛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A、广通渠B、通惠河C、会通河D、胶莱河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1998高校招生历史统考试题(附答案)
1998年高校招生历史统考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栗、水稻D、饲养猪、水牛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麻丝棉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A、邯郸B、大梁C、临淄D、宛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A、广通渠B、通惠河C、会通河D、胶莱河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系列练习0111(共32道模拟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
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
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
这反映出()A.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B.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C.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D.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2.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
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
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3.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
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B.口岸辐射效应显著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4.1865年,上海大英自来火房制成煤气灯。
19世纪80年代,有人记云:“地火皆由铁管通至马路,于是各戏馆及酒楼、茶肆俱可接点。
其灯每盏有玻罩,或倒悬,或直竖,或向壁上横穿,各随其便。
人行其间,真如入不夜城也。
”这一时期“煤气灯”在上海的使用()①与上海是通商口岸密切相关②反映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繁盛③为居民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④开启了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99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专练(2)(含答案)99.docx.doc
高考热点专练(二)(附参考答案)、选择题1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 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 •民为根本C .天下为公D •民贵君轻答案 C解析 亡国与亡天下”的关系对应A ,排除;本 题材料没有 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 统治者的地 位),故排除B 、D 两项。
本题材料主要 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 权利。
2•五四运动90周年前夕,《人民论坛》杂志联合有关单位和专家,以五四精神如何在当代青年中 传承与深化为主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下图是回收的有效问卷018份调研的结果显示。
最能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A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B ・在群众压力下军阀政府释放曹、陆、章C .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A解析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爱国主义。
B 项的表述错误;C 项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进行的;D 项不 能反映五四精神的主旋律 。
3 •在西方文化中,“人文精神”通常是指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而“人文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
下列最能体现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倾向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D •“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答案 B(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 12( )解析A项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普罗泰格拉)的话,排除;B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可选;C项属于宗教改革;D项属于启蒙运动。
4.1980年,当时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蒋经国在回答美国人士提问时说:“大陆是中国领土,凡伤害中国同胞者,皆为中华民族敌人。
”材料表明蒋经国( )①希望共同维护民族利益②希望实现国家统一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④倾向于接受“一国两制”方针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题中材料强调中华民族及其利益的整体性,没有体现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1998高考历史试题答案
1998高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丝绸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项措施?A. 焚书坑儒B. 实行郡县制C. 开疆拓土D. 推广儒家学说答案:B3. 唐朝时期,与玄奘西行取经有关的佛教经典是?A. 《金刚经》B. 《心经》C. 《大唐西域记》D. 《法华经》答案:C4.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三国时期的名将?A. 关羽B. 张辽C. 赵云D. 霍去病答案:D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寻找宝藏B. 展示国威C. 传播佛教D. 建立贸易网络答案:B二、填空题1. 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是《》,它记载了从黄帝到周朝的历史。
答案:《史记》2. 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创立了“心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答案:陆九渊3. 清朝末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答案:孙中山三、简答题1. 请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有教无类”,主张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
他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能力进行教育。
孔子还主张“温故而知新”,认为通过复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此外,他强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2. 描述清朝康熙年间的科举制度改革。
答:康熙年间,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统治需要,对科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首先,增加了科举考试的频率,缩短了考试周期。
其次,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减少了对经典文献的死记硬背。
同时,康熙帝还亲自主持科举考试,提高了科举制度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此外,还加强了对科举考试的监管,严厉打击作弊行为,确保了科举制度的公平性。
3.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答:五四运动是1919年中国发生的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政治运动和文化运动。
它不仅是对西方列强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反抗,也是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一次重大挑战。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整理热点题型(含多套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河北高考专题历史高考模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
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A. 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B. 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C. 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D. 促使对外殖民不断地加剧【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1845年英国圈地运动才逐渐结束;B项从“农业革命”的内容来看,“农业革命”主要发展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这对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是有铺垫作用的,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C选项错误,这与黑奴贸易无关;D选项错误,这对殖民扩张来说没有直接影响。
故选B。
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 洋务运动B. 维新变法运动C. 义和团运动D. 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文字材料“没有好的了,全部坏掉了,必须全部换掉”可知最有可能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
故选D。
3.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 “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答案】B【解析】表中数据显示,经济恢复时期到“一五”时期,实征农业税是上升的,并非始终呈下降趋势,A项错误;“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所以“一五”时期实征农业税有所提高,B项正确;“二五”时期,由于受“左”倾错误影响,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挫折,C项错误;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经过国民经济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D项错误。
高中历史2024届高考热点重点难点题型专项练习(共两组52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题型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
“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
这反映了()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2.(2023·江苏·统考高考真题)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
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3.(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4.(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5.(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
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
这一现象()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6.(2023·湖南·统考高考真题)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
98年历史高考试题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栗、水稻d、饲养猪、水牛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麻丝棉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a、邯郸b、大梁c、临淄d、宛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图略)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a、广通渠b、通惠河c、会通河d、胶莱河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考热点专练(1)(含答案)
高考热点专练(一)一、选择题1.2019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7周年,苏联解体23周年。
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
这种观点是( )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唯物史观D.唯心史观答案 A解析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可知考查的是文明史观。
2.《全球通史》写道:“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以下能体现作者指导思想的是( )A.主张以全球史观研究历史B.否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C.尊重和平等对待各国政治D.研究与推进经济全球化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全球史观”,作者主张以“全球史观”指导研究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且材料本身未涉及政治、经济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多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 )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答案 A解析1500年以前,世界相对隔绝,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
故选A。
4.有人在采访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②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③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④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⑤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A.①②③④⑤ B.②⑤C.②③⑤ D.②④⑤答案 B解析材料说的意思是美国在当今的全球化中如鱼得水,占据优势,②⑤正确;从材料和现实看,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①不正确;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美国不可能无所不能,③不正确;④本身说法错误。
高中历史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高中历史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学习历史,是为了让人吸取教训,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然而高中历史不再是背背书那么简单,关键还是要对专题就行大量的练习。
下面是整理的高中历史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具体内容如下。
高中历史专题训练及答案解析
材料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
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热点专练(一) (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014年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97周年,苏联解体23周年。
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
这种观点是()A.文明史观B.整体史观C.唯物史观D.唯心史观答案 A解析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可知考查的是文明史观。
2.《全球通史》写道:“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
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息在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
”以下能体现作者指导思想的是()A.主张以全球史观研究历史B.否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C.尊重和平等对待各国政治D.研究与推进经济全球化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学理论“全球史观”,作者主张以“全球史观”指导研究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承认文明的多样性,且材料本身未涉及政治、经济方面,故B、C、D三项错误。
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而是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多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
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C.革命史观D.社会史观答案 A解析1500年以前,世界相对隔绝,1500年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全球化的历程。
故选A。
4.有人在采访法国前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②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③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④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⑤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A.①②③④⑤B.②⑤C.②③⑤D.②④⑤答案 B解析材料说的意思是美国在当今的全球化中如鱼得水,占据优势,②⑤正确;从材料和现实看,全球化不等同于美国化,①不正确;当今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美国不可能无所不能,③不正确;④本身说法错误。
5.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等。
其中“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的实践活动主要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 D解析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学习西方的梦想的层次。
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最后上升到思想层次。
由此可推断题干中的“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是指新文化运动。
从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也可得出正确答案。
6.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后,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
”中国近代能够反映这一历史现象的历史事件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较难理解的是①,可联系《资政新篇》来思考。
7.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中国之史,则本纪、列传、一篇一篇,如海岸之石,乱堆错落”,只记载“某日有甲事,某日有乙事”,而不能使后人“鉴以往之大例,示将来之风潮”“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
这说明()A.梁启超注重运用科学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B.梁启超强调修史论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C.梁启超全面否定旧史观,提倡新史观D.梁启超的史学观点为民主革命打下了基础答案 B解析梁启超指出研究历史应使后人“鉴之裁之,以为经世之用”,即强调修史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强调修史要“古为今用”和“以史为鉴”。
8.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使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上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
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答案 B9.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答案 C解析材料中“因为”到“所以”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进了城市近代化。
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新型工厂建立,推动了人口的迁移。
10.孙中山曾称赞某国“今竟一旦将牢不可破之专制国,一举而倾覆之,成立一新共和国,与中国作佳邻焉。
”孙中山称赞的某国是()A.德国B.美国C.日本D.俄国答案 D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该国推翻了专制,建立了共和国,并且与中国相邻,结合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可知,该国应为俄国。
11.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社会群体的角度答案 D解析“知识分子”“绅商”“学堂学生”“军人集团”等,可知其研究视角是社会群体。
12.美国比较现代化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
”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国家“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A.近代工业的起步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C.国内市场的形成D.来自外部世界的挑战答案 D解析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国家一方面受到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另一方面受到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和刺激,也逐渐步入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二、非选择题1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从本质上看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材料一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进程发生明显变化,对此有人写道:“……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安逸自在,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过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
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
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400年之前,哥伦布横越大西洋,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航行到印度西部海岸,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1837年到1897年间,西方确立了它在全世界的优势地位,便是这一进程的圆满结局。
”——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材料三世界文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一种先进文明(资本主义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无论是强势文明还是弱势文明)不得不仿效它……20世纪上半期,有着自己文化与传统的亚非拉国家,在沿着原有轨迹缓慢行进的同时,又受西方资本主义更强烈的冲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并联系中外历史,概括16世纪以后人类文明的进程发生了怎样的明显变化?简述变化的原因。
(2)如何评价汤因比所说的“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3)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今天,你对材料三有何认识?答案(1)变化:欧洲日益崛起,中国开始落后;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人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原因:世界:新航路开辟,加强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等地的联系。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代议制度;工业革命建立了现代企业;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国家开展海外殖民活动;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启蒙运动宣扬人权民主理念。
中国:仍在农业文明时代徘徊。
(2)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
(3)认识:历史上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交流是各个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要用宽容的心态尊重人类社会的不同文明等。
14.辛亥革命早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纭。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
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
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
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
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
简要分析原因。
(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看法。
答案(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
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
(2)原因: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损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干扰。
(3)评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