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

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格式

目录摘要前言第一部分设计总说明书1主变压器的选择1.1主变压器的选择1.2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1.3主变压器形式的选择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2.1原始资料分析2.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2.2.1概述2.2.2接线形式2.2.3主接线的确定3短路电流计算3.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和条件3.2计算结果4电气设备的选择4.1导体和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4.2设备选择5高压配电装置5.1设计原则与要求5.2配电装置6继电保护6.1变压器保护的配置原则6.2母线及各电压等级的保护第二部分计算书1短路电流计算1.1变压器参数的计算1.2各元件参数计算1.3 220kv侧k1点短路计算1.4 110kv侧k2点短路计算1.5 10kv侧k3点短路计算2设备的选择与校验2.1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2.1.1 220kv侧2.1.2 110kv侧2.1.3 10kv侧2.2隔离开关的选择与校验2.2.1 220kv侧2.2.2 110kv侧2.2.3 10kv侧2.3电流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2.3.1 220kv侧2.3.2 110kv侧2.3.3 10kv侧2.4电压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2.4.1 220kv侧2.4.2 110kv侧2.4.3 10kv侧2.5高压熔断器的选择2.6母线的选择2.6.1 220kv侧2.6.2 110kv侧2.6.3 10kv侧2.7绝缘子及穿强套管的选择2.7.1绝缘子的选择2.7.2穿墙套管的选择2.8避雷器的选择总结致谢参考文献。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说明书一、设计目标及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工业生产需求的压床机构。

通过对压床机构的设计,学生需要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设计任务包括:1.压床机构的结构设计,包括压床的底座、上压板、滑块等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压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包括底座和上压板的运动关系、滑块的运动方式等。

3.压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包括对驱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选型和设计等。

4.压床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包括对底座和上压板的刚度和强度进行计算和验证。

二、压床机构的结构设计压床的底座是整个机构的支撑结构,其设计应考虑到机械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底座的形状和材料选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上压板是压床机构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设计应考虑到压力传递、工作平稳性和刚度等要求。

上压板可以采用整体结构或分段结构,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材料和加工工艺。

滑块是实现上压板运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满足工作平稳、拆装方便和耐磨损等要求。

滑块的材料可以选择高强度合金钢或铸铁等。

三、压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压床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主要研究底座和上压板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以及滑块的运动方式。

通过分析运动学特性,可以确定机构的工作行程、机械转换原理和机构的运动速度等参数。

四、压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压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主要研究驱动机构和压力传感器的设计和选型。

驱动机构可以选择液压或气动驱动,根据工作要求确定驱动力和行程。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需根据工作负荷大小和精度要求进行选择。

五、压床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压床机构的强度和刚度分析主要研究底座和上压板的刚度和强度。

通过计算和验证,确定机构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或断裂,且能够承受工作负荷。

六、总结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床机构,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和设计方法,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以及机械的工作平稳性和精度要求。

说明书要求

说明书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求(一)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或论文)课程设计材料的装订顺序为:设计计算说明书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鉴定表、目录、正文。

(二)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或论文、设计报告)撰写规范说明书是体现和总结课程设计成果的载体,一般不应少于3000字。

说明书基本格式正文要求1.课程设计及文本结构内所有各项一律使用A4纸打印。

2.页面按上边距2.5厘米、下边距2.5厘米、左边距2.5厘米、右边距2.5厘米,每页38行(行间距是否为18磅)。

3.说明书的页眉用五号字设置,并在每页的右上角标清页号及全文的总页数。

4.论文正文字体要求:一级标题用二号宋体字加黑;二级标题用三号宋体字加黑;三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加黑;四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字加黑;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每页38行)。

2.说明书(或论文)结构及要求(1)封面由学院统一印制,到教务处领取(包括:题目、所在系、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及时间等项,见附件1。

(2)任务书(3)目录目录要层次清晰,要给出标题及页次,目录的最后一项是无序号的“参考文献”。

(4)正文正文应按目录中编排的章节依次撰写,要求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

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正文应按照目录所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计算准确,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书写整洁。

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6)参考文献(资料)①期刊杂志:作者姓名:《所引用的文章的题目》,《杂志名称》,杂志出版年份,期号。

②著作:作者、编者姓名:《著作名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第几版。

(三)课程设计答辩答辩是课程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答辩可使学生进一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了不甚理解的问题,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圆满地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对于有些课程亦可不答辩,而采用其他形式来考核。

1.答辩资格按计划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并在其设计图纸、说明书或论文等文件上签字者,方可参加答辩。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

西华大学电气信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及要求一份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摘要、目录、正文(前言、总体方案设计、…、结论、总结与体会、谢辞等)、参考文献、附录等。

一、封面:单独1页(见样件)二、摘要、关键词:中文(150~200字)、英文;单独1页摘要应高度概括题目的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成果和结论。

应反映出整个内容的精华。

中文摘要在200字以内为宜,同时要求写出外文摘要,以200个实词为宜。

并要求写出中文、外文的关键词。

①用精炼、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和说明;②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③成果和结论性字句是摘要的重点,论述上要多些,以加深读者的印象;④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部份雷同;⑤既要简短扼要,又要表达清晰,结构合理。

摘要用中、英文对照编写;“摘要”两字加粗,字体用楷体四号字,第一行行头缩进四格,行尾缩进两格,选用小四号宋体字。

关键词一般为3~8个,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各关键词之间用“,”号分隔。

关键词的字体和排版与“摘要”的相同;关键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

(见样件)三、目录:内容必要对应页码号“目录”的字体采用三号宋体加粗;目录中的标题不宜超过三级。

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加粗;二级及其以后的标题用四号字,不加粗。

四、设计说明书正文:正文的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

一级标题用小三号字,编号用1级阿拉伯数字(如:2总体方案设计),字体选用宋体加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编号用2级阿拉伯数字(如:2.1),字体选用宋体加粗;三级标题及其以后的标题用小四号字,三级标题编号用3级阿拉伯数字(如:2.1.3),字体选用宋体加粗。

标题的排列按:①一~三级标题文字均居左顶排,标题与标题间不空行,标题与前段正文之间空一行;②各一级标题之间要换页;③在两级标题连排的情况下,标题间应间隔一行;④在有副标题的情况下,应注意主标题与副标题的关系与比例。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说明书

1 零件的分析说明零件图1.1零件的工艺分析该零件为单件小批量生产。

表面由逆圆弧,退刀槽,外螺纹以及外圆柱面组成,零件图尺寸标注完整,符合数控加工尺寸标注要求;轮廓描述清楚完整;零件的材料为45钢,切削加工性能较好,无热处理和硬度要求。

鉴于上述要求,只需采用粗车和一次精车即可满足要求。

通过上述的分析,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零件图样没有公差带尺寸,故编程取基本尺寸○2将右端面作为设计基准和加工基准。

1.2确定装夹方案该零件为为轴类阶梯零件,没有内孔,因此装夹机构可采用三爪自动定心卡盘。

2工艺方案制定2.1工艺路线的确定加工顺序的确定按从内到外、从粗到精、从近到远的原则确定,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加工较多的工件表面。

结合本零件的结构特点,可从右端开始加工。

○1粗加工R20的逆圆弧----加工5*Ф40的圆柱面----倒角--加工外螺纹直径为50的圆柱面。

○2精加工R20的逆圆弧--加工5*Ф40的圆柱面 ---倒角---加工外螺纹直径为50圆柱面。

○3使用3mm的切槽刀切5*Ф30的槽,切5*Ф40的槽。

○4使用外螺纹车刀车M50*1.5的外螺纹。

○5使用3mm切断刀将工件切断。

2.2 刀具的选择产品名称或代号数控车削实训件零件名阶梯轴零件图号01称序号刀具号刀具规格名称数量加工表面刀尖半径(mm)备注1 T05 45度硬质合金端面刀 1 车端面0.42 T01 93度右手外圆偏刀 1 粗车外表面0.83 T01 93度右手外圆偏刀 1 精车外表面0.44 T03 3mm切槽刀 1 切槽B=35 T02 60度螺纹车刀 1 车螺纹0.16 T03 3mm切断刀 1 切断B=32.3 切削用量的选择2.3.1.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数控加工中选择切削用量时,就是在保证加工质量和刀具耐用度的前提下,充分的发挥机床性能和刀具切削性能,使刀具效率最高,加工成本最低。

粗、精加工时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如下。

○1粗加工时的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首先选择选取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其次要根据机床动力和刚性的限制条件等,选取尽可能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刀具的耐用度确定最佳的切削速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1. 引言课程设计是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档旨在为课程设计提供详细的说明和指导,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进行课程设计工作。

2. 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学习框架,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技能。

具体目标包括:-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

3. 课程设计步骤3.1 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在设计课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要求相一致,并具有明确的可测量性。

学习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3.2 制定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学习活动。

教学计划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学习资源等。

学习活动应设计成富有创意和挑战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3 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进行评估和反馈课程设计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作业、项目成果、实习报告等。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

4. 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实施课程设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 授课讲解:教师将重点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并进行互动讨论和思考;- 实践体验:学生通过实验、实习等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个性化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

5. 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

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 作业/project成果评价:根据学生交付的作业和项目成果,评估其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口头表现评价:通过学生的展示、演讲等口头表现,评估其沟通和表达能力。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的机电一体化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培养我们独立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课程设计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深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概念的理解,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熟悉机械、电子、控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融合与应用。

3、培养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参数计算、器件选型等。

4、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指标,包括运动方式、精度要求、速度范围等。

2、进行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包括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等的选择和布局。

3、完成机械结构的详细设计,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

4、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机、传感器、控制器等器件,并进行参数计算和选型。

5、设计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

6、对设计的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三、系统方案设计1、功能需求分析经过对任务要求的仔细研究,确定本次设计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为一个小型物料搬运机器人。

该机器人能够在规定的工作空间内自主移动,抓取和搬运一定重量的物料,并放置到指定位置。

2、总体方案设计(1)机械结构采用轮式移动平台,通过直流电机驱动轮子实现机器人的移动。

机械手臂采用关节式结构,由三个自由度组成,分别实现手臂的伸缩、升降和旋转,通过舵机进行驱动。

抓取机构采用气动夹爪,通过气缸控制夹爪的开合。

(2)驱动系统移动平台的驱动电机选择直流无刷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轮子连接,以提供足够的扭矩和速度。

机械手臂的关节驱动选择舵机,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抓取机构的气缸由气泵提供气源,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的动作。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供热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居民和企业提供舒适的冬季供热服务。

本工程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目标1. 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

2. 学会设计和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和系统。

3. 熟悉供热工程的施工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

4. 培养学生解决供热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项目内容1. 供热工程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

3. 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

4. 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

5. 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四、项目实施步骤1.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供热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能源的利用方式。

2. 学生进行供热系统的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需的供热设备和系统配置。

3. 学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包括管道的选型、布置和敷设。

4. 学生进行供热设备的选型和性能计算,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

5. 学生学习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包括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查。

五、项目评估标准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能源利用方式,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2. 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热负荷计算和设备选择,设计方案合理性评估情况。

3. 学生能够进行供热管网的设计与施工,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

4.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并进行性能计算,设备选型的合理性评估。

5. 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评估。

六、项目实施时间计划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计划用时4周,每周2次实验课或实践操作。

七、项目预算及资源需求1.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计算机、CAD绘图软件、热负荷计算软件等。

2. 学习资料:教材、参考书、教学资料、实验指导书等。

八、项目成果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一、项目概述本教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旨在为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模板,教师可以详细说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关键要素,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门符合教学要求的课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程内容1.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课程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 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目标。

3. 课程大纲:详细列出课程的各个单元或模块,每个单元或模块包括的主题、目标、内容和学时等。

确保课程设计合理有序,能够覆盖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

4.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授、示范、讨论、实验、小组活动等,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5.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具、实验器材、参考书籍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6. 评估方式:明确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作业、考试、实验报告等。

要求评估方式与课程目标相匹配,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安排1. 课程周期:确定课程的教学周期,包括总学时和每周学时。

2. 教学进度:安排具体的教学进度表,每个单元或模块的学时安排和重点内容。

3. 课堂活动:设计每堂课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保证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4. 作业布置: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布置各类作业,以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明确课程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理解、能力应用、思维发展、实践操作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如考试、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以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评价周期:确定课程的评价周期,包括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言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的基本目的是:1: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基础和其他选修课程的知识。

分析和解决机械设计问题,进一步稳固、加深和扩展所学的知识。

2:通过设计实践,逐步树立真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见,熟悉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计算、绘图以及运用技术标准、范围、设计手册等有关设计资料,进行全面的机械设计基础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分析传动装置的总体方案;选择电动机;传动系统计算;传动零件、轴、轴承、联轴器等的设计计算和选择;装配图和零件图设计;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课程设计中要求完成以下工作:1.减速器装配图1张〔A1图纸〕;2.减速器零件图2张〔A3图纸〕;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题目: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四、传动方案:五、设置参数:原始数据1 2 3 4 5 6 7 8 9 10运输带拉力F 〔N〕250230220210210200220260245240运输带速度V〔m/s〕滚筒直径D〔mm〕300 330 340 350 360 380 380 300 360 320六、设计者具体计算条件1、运输带拉力2200N。

2、运输带速度2.4m/s。

3、滚筒直径340mm。

4、滚筒效率0.96。

5、工作情况:两班制〔8 小时/班〕,连续单向运行,载荷较平稳;6. 使用期限:10 年,每年按300 天计算;7. 工作环境:室内,最高温度35℃,灰尘较大;8. 电力来源: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9. 维修间隔期:四年一次大修,两年一次中修,半年一次小修;10. 制造条件及生产批量:一般机械厂制造,小批量生产。

七、课程设计工作量1. 减速器装配图1 张〔A0 或A1〕;2. 零件图2 张〔高速级小齿轮,低速级〔齿轮〕轴〕;3. 设计计算说明书1 份〔约5000~7000 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版

《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版

西北工业大学课程设计班级:05010903姓名:焦健指导教师:康永刚蒋建军完成日期:2012.9设计任务书一、设计内容1、模具的图样设计1)了解制品的工艺性2)了解制品的生产批量3)了解制品所选用的冲压设备2、确定模具设计方案2)确定模具设计的基本结构3)确定模具所选用的标准件类型4)确定模具中凸凹模的尺寸5)完成模具图样的设计三、进度安排1、第一周:熟悉任务,消化图纸,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前期准备2、第二周:对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拟定设计方案3、第三周:设计模具,绘制图纸4、第四周:编写说明书,做好答辩准备摘要模具设计是上学年课程《飞机钣金成形工艺与原理》的应用延伸。

设计过程从零件的工艺分析开始的,根据工艺要求来确定设计的大体思路。

其开始是确定该模具类型为落料-拉深复合模,计算毛坯尺寸,确定拉深次数,作工艺计算,计算出冲裁时的冲压力、卸料力、推件力,以及拉深时的拉深力和压边力,确定模具的压力中心,选择压力机和确定冲模的闭合高度,最后根据前面所计算出的内容确定模具的凸、凹模尺寸和形状。

设计出挡料销、卸料板、推件装置、弹簧、导柱、导套和模柄等模具的主要零部件,从而完成整个模具的设计工作。

其中模具主要零部件结构设计是这次设计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包含了凹模结构设计、凸模结构设计、凸凹模结构设计、定位零件、弹性卸料装置、钢性推件装置、弹簧的选用、导柱与导套、模柄与模架的选取等重要零部件的设计加工方法和加工注意要点。

这样更有利于加工人员的一线操作,使其通俗易懂加工方便。

本次设计不仅让我熟悉了课本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做到所学的运用到实践当中,更让我了解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和加工实践中应注意的要点。

在此次真正的感受到去设计一个模具的整个过程中,去体会知识与实际、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获益良多。

关键词:落料拉深冲压力冲模闭合高度拉深力1 冷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1.1工艺分析该零件为旋转体零件。

属于大批量生产,是一个不带凸缘的圆筒形零件,且其形状简单、对称,有利于合理排样、减小废料,直线、曲线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范文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范文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 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设计者曹新涛班级2012(机A1234班)学号11213030404指导教师郭艳艳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2016 年12月9 日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内容:1.绘制装配图一张(A1)2.绘制零件图一张(A4)3.编写设计说明书一、概述减速器是一种由封闭的箱体、相互啮合的一对或几对齿轮(或涡轮蜗杆)、传动轴及轴承等所组成的独立部件。

在少数场合也可以用作增速的传动装置,此时称为增速器。

减速器按传动原理可分为普通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两大类。

普通减速器的类型很多,一般可分为圆柱齿轮减速器、圆锥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齿轮一蜗轮减速器等。

按照减速器级数的不同,又分为单单级、两级和三级减速器。

此外,还有立式和卧式之分。

各种减速器在个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齿轮减速器是一种常见的减速装置,它的的特点是效率高、工作可靠、传动比稳定,但其体积较大、结构不紧凑。

二、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和结构圆柱齿轮一级减速器是最简单的一种减速器,用于平行轴间的传动。

图所示减速器的装配图。

本减速器工作时,回转运动通过齿轮轴17传入,再经过齿轮轴17上的小齿轮传递给大齿轮31,经过键30将减速后的回转运动传给工作机械。

因此,齿轮轴17为输入轴,轴27为输出轴。

减速器一般有箱体、齿轮、轴承和附件组成。

本减速器由31种零件装配而成,其零件明细表见装配图。

1.两条主要装配线围绕着输入轴和输出轴有两条主要装配路线。

由于输入轴17上需要安装齿轮直径很小,故将齿轮和轴制成一体,称为齿轮轴。

输入轴17均由滚动轴承22、25支撑。

轴承两端均装有嵌入端盖19、24、16、28,用以固定轴承。

轴从嵌入端盖16、24孔中伸出,该孔和轴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为了防止机体内润滑油渗漏及灰尘进入箱体内,嵌入端盖16、24内分别装有填料15、23。

输入轴17上装有挡油环21,利用离心力的作用甩掉油液及杂质,防止机体内轮滑油溅入轴承。

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课程设计任书 (2)二、电动机的选择 (4)三、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 (5)四、V带传动设计 (6)五、减速器齿轮设计 (8)六、轴的设计及强度校核(输入轴) (11)七、轴的设计计算(输出轴) (14)八、滚动轴承的选择及计算 (15)九、键连接的选择及校核计算 (17)十、润滑与密封 (18)十一、连轴器的选择 (18)十二、减速器附件的选择 (18)十三、参考资料 (19)十四、心得体会 (19)一课题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及要求:机械设计课题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的综合能力。

通过自己动手,可以体会和巩固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同时还能学习如何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有关国家标准及技术手册,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从机器功能的要求、尺寸、工艺、经济和安全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如何设计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课程结束每个学生必须完成:1.一张减速器装配图(用A1或A0图纸绘制);2.齿轮和轴的零件图各一张;3.设计说明书一份(约6000~8000字)。

二、设计题目:设计运送原料的带式运输机所用的圆柱齿轮减速器,具体内容是:1.设计方案论述。

2.选择电动机。

3.减速器外部传动零件设计。

4.减速器设计。

1) 设计减速器的传动零件;2) 对各轴进行结构设计,按弯扭合成强度条件验算个轴的强度;3) 按疲劳强度条件计算输出轴上轴承的强度;4) 选择各对轴承,计算输出轴上轴承的寿命;5) 选择各键,验算输出轴上键连接的强度;6) 选择各配合尺寸处的公差与配合;7) 决定润滑方式,选择润滑剂;5. 绘制减速器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工作图;6. 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已知条件1. 展开式一级齿轮减速器产品。

2. 动力来源:电力,三相交流,电压380/220V。

3. 输送带工作拉力F=1100N。

4. 输送带工作速度v=1.5m/s。

5. 滚筒直径D=250mm。

6. 滚筒效率η=0.96(包括轴承与滚筒的效率损失)。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规范

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标准一、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格式标准装订成册的书面说明书和完整电子文档各一份,说明书统一采用A4纸打印,说明书格式如下,顺序为:〔一〕封面〔二〕索命数正文,包括:1、摘要〔包括中文摘要和英文摘要〕:分别为300字左右,应包括:工作目的、内容、结论、关键词2、目录以上部分以I、II……编制页码。

以下部分根据章节编写序号和页码。

3、主体部分〔不少于12000字,按要求设定页眉页角,要求居中〕主要包括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采用全角符号,英文和数字半角。

每页28行、每行32-35个汉字,倍行间距3.1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

主体部分必须由1页开始。

一级标题之间换页,二级标题之间空行。

3.2序号3.2.1毕业说明书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三号黑体,居中〕××××××××××××××××××××××××××〔小三号黑体,居左〕×××××××××××××××××××××××××〔四号黑体,居左〕××××××××××××××××××××〔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Java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报告书目录
一、设计课题
二、设计目的
三、操作环境
四、设计场所(机房号、机器号或自己机器)
五、设计过程(设计内容及及各源代码板块)
六、本次设计中用到的课程知识点(列出主要知识点)
七、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八、设计心得总结
2.总体设计
本程序是为了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的运行。

利用监听器去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3.科学计算器界面截图:
1)功能描述
1、打开计算器。

首先是标准型的计算器,具有基本的加减乘除,开方等
基本功能。

同时,在标准型的计算器中还可以存储文本框中的内容。

如图1所示:
图1标准型计算器界面
2、在标准型的计算器界面中,进行的运算--加法运算。

如计算
2+3=5.0。

如图2
图2加法功能
3、实现减法运算.如计算:4-2=2.0 如图3
图3 减法运算
4、实现取余运算.如计算 12%20=12.0 如图4
图4取余计算
4.程序整体设计说明
【1】程序中所用到的变量
count、line1、line2、leng、input、input1 【2】代码列表:
import java.awt.FlowLayout;。

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说明书

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说明书

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详细说明书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的课程设计,包括设计目的、设计原理、设计步骤、设计结果等方面。

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加深学生对机械传动装置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原理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是一种通过齿轮传动实现减速的机械传动装置。

其原理是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圆锥齿轮,将输入轴的高速旋转转换为输出轴的低速旋转。

其中,大齿轮为主动轮,小齿轮为从动轮,通过齿轮的啮合,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转速比例。

设计步骤1. 确定设计参数:包括输入轴转速、输出轴转速、减速比、齿轮模数、齿数等参数。

2. 计算齿轮参数:根据设计参数,计算出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数、模数、齿轮宽度等参数。

3. 绘制齿轮图:根据计算出的齿轮参数,绘制出大齿轮和小齿轮的齿轮图。

4. 绘制总装图:将大齿轮、小齿轮、输入轴、输出轴等部件组装在一起,绘制出总装图。

5. 进行强度校核:根据齿轮参数和总装图,进行强度校核,确保齿轮传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6. 制作零件图和工艺图:根据总装图,制作出各个部件的零件图和工艺图,为加工和制造提供依据。

设计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完成了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的课程设计。

设计结果如下:输入轴转速:1500r/min输出轴转速:300r/min减速比:5大齿轮齿数:50小齿轮齿数:10齿轮模数:4齿轮宽度:30mm经过强度校核,该设计方案符合齿轮传动的强度要求,可以实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准确转速比例。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步骤,提高了机械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机械传动装置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说明书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说明书

课程设计完成情况说明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XX学科的发展历程,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XX学科的知识体系。

2.XX学科的发展历程:介绍XX学科的历史发展,使学生了解XX学科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3.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安排相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
一、课程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1.目录
2.设计任务书
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及验算
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及验算
5.飞轮设计
6.设计小结(本设计的优缺点、改进意见和课程设计的体会)
7.参考资料目录
二、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格式(A4幅面)
三、设计说明书书写示例(A4幅面)
四、其他要求
1.设计说明书要求论述清楚,文字精炼,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2.设计说明书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按一定格式书写,采用统一格式的封面,装订成册
3.设计说明书其他格式要求,自行参考《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题目:专用基本技能实践:基于VC的BMP图像二值化处理平台指导教师:陈平职称: 副教授2014 年 12 月 26 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14/15 学年第一学期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专用基本技能实践:基于VC的BMP图像二值化处理平台起迄日期:2014年12 月29 日~2015年1月10日课程设计地点:C304教室指导教师:陈平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4 年12月26日1.设计目的:(1)掌握VC++程序开发平台;(2)掌握对话框模式的可视化实现和按钮消息的响应;(3)掌握应用VC++库函数实现BMP图像文件的打开、显示和二值化处理等功能。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1)查阅相关资料,掌握基于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2)主界面采用对话框或菜单模式,通过文件对话框,打开图像文件;(3)通过控件控制关联,实现BMP图像数据的显示;(4)通过对图像的灰度数据进行有条件的赋值,实现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并显示。

(5)要求3位同学各自实现不同分工。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实物样品等〕:(1)要求设计组的每个成员都要了解设计的要求和思路;(2)编写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三份;(3)要求有正确的运行结果及结果分析。

4.主要参考文献:1王华, 叶爱亮, 祁立学等. Visual C++ 6.0 编程实例与技巧.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2李光明. Visual C++ 6.0 经典实例大制作.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3严华峰. Visual C++ 课程设计案例精编.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4官章全, 刘加明. Visual C++ 6.0 类库大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5张荣梅,梁晓林. Visual C++实用教程.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4.6魏亮,李春葆. Visual C++程序设计例学与实践.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陈清华, 朱红. Visual C++课程设计案例精选与编程指导.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设计成果形式及要求: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书三份软件设计结果6.工作计划及进度:2014年12月29日~ 12月31日:学习VC有关编程方法;20151月1日~ 1月6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实现程序设计;1月7日~ 1月9日: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月10日:答辩系主任审查意见:签字:年月日目录一、设计目的----------------------------------------------------------------1二、设计主要方案及理论介绍----------------------------1三、设计主要步骤--------------------------------------2四、运行结果------------------------------------------6五、设计评述------------------------------------------7六、参考文献------------------------------------------7七、代码----------------------------------------------8一、设计目的:1.掌握VC++程序开发平台;2.掌握对话框模式的可视化实现和按钮消息的响应;3.掌握应用VC++库函数实现BMP图像文件的打开、显示和二值化处理等功能。

二、设计主要方案及理论介绍通过vc实现bmp图像二值化处理图像灰度变换模块图像灰度变换模块实现了彩色图像变灰度格式,灰度图像变彩色格式和二值化操作。

经过分析图像灰度变换功能,得出图像处理的功能模块图如图4.4所示:灰度变换模块二值化图灰度变换模块功能结构图灰度变换类GrayTrans是在基类ImgCenterDib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灰度变换类设计代码如下:class GrayTrans:public ImgCenterDib{public:int m_nBitCountOut; //输出图像每像素位数unsigned char * m_pImgDataOut; //输出图像位图数据指针LPRGBQUAD m_lpColorTableOut; //输出图像颜色表private:int m_imgWidthOut; //图像的宽,像素为单位int m_imgHeightOut; //图像的高int m_nColorTableLengthOut; //输出图像颜色表长度public:GrayTrans();//不带参数的构造函数GrayTrans(CSize size, int nBitCount, LPRGBQUAD lpColorTable,unsigned char *pImgData);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GrayTrans();CSize GetDimensions();//以像素为单位返回输出图像的宽和高void Binary(int threshold=128); //二值化};利用类向导,给相应的控件定义消息处理函数,如下表表2 主要的消息处理函数表序号 ID 号及类名 消息处理函数 函数功能3ID_BinTwoOnBinTwo二值化在picture_sysView.cpp 重载消息处理函数,这三个消息处理函数代码基本相似,共同操作伪代码如下:三、设计主要步骤新建获取文档类中m_dib 的指针,访问当前DIB 数据;判断灰度图像还是彩色图像;分别定义GrayTrans 类的对象,调用相应的函数;建立一个新视图,显示分割结果;建立菜单找类文件名选择ClassView视图,编辑菜单资源选ResourceView视图。

单击File按Ctrl+w打开类向导添加菜单处理函数然后点击Edit Code,直接复制代码就可添加新类CDib类定义在Dib.h中复制代码添加类CDib类中处理函数定义复制代码程序运行,点击File ,选择*.bmp 文件,点击打开,在选择Process →2Value 。

四、运行结果原图二值化处理后的图五、设计评述这次课程设计是以Microsoft Visual C++ 6.0 文档视图编程为基础实现的,这就要求对MFC文档视图操作有一定的了解和操作编程能力,在做课程设计前,我查阅了该方面相关的书籍,对我完成欢迎界面和主界面的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编程中在不同类之间函数参数和变量的传递和函数的调用出了问题,但是理清函数的编译编译顺序和变量的类型这些问题都逐一解决,同时增强了对工具栏,菜单栏的手动操作能力。

另外一点是对.bmp图像处理的实现,数字图像处理关键是算法的设计思想和算法的实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了解到了算法设计的重要性(算法设计是编程实现的前提),提高了自己动手编程的能力和汲取一些先进算法的思想,这对以后图像处理的深入学习大有帮助。

该数字图像界面是基于Microsoft Visual C++ 6.0的MFC多文档实现的,在界面设计上看起来过于单调,界面设计简单,但易于操作; Visual C++ 6.0的MFC对话框的编程是界面看起来更加美观,更接近软件系统,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提高了工具栏和菜单栏的编程实现难度和设计的复杂度,这是今后学习的方向。

六、参考文献:[1] 郑莉董渊张瑞丰,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David J.Kruglinski(美)等, Visual C++ 6.0技术内幕,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3]谢凤英赵丹培, Visual C++ 数字图像处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4]求是科技张宏林,精通Visual C++ 数字图像处理典型算法及实现,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5]刘锐宁宋坤等, Visual C++从入门到精通,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七、代码// DIB.h//添加新类CDib类定义#ifndef __DIB_H__#define __DIB_H__#include "ShowDIB.h"class CDib{public:CDib();~CDib();BOOL Draw( CDC *pDC, int nX = -1, int nY = -1, int nWidth = -1, int nHeight = -1, int Style = 1);BOOL Save( const char *pszFilename );BOOL Load( const char * );BOOL SetPalette( CDC * );// bool Valid;public:int m_BitCount;WORD * m_pWordData;CPalette m_Palette;unsigned char *m_pDib, *m_pDibBits;DWORD m_dwDibSize;BITMAPINFOHEADER *m_pBIH;RGBQUAD *m_pPalette;int m_nPaletteEntries;public:bool ConvertToTwoValue();};#endif// DIB.cpp//添加类CDib类中处理函数定义#include "stdafx.h"#include "DIB.h"CDib::CDib(){m_pDib = NULL;m_pWordData = NULL;}CDib::~CDib(){if( m_pDib != NULL )delete [] m_pDib;if( m_pWordData != NULL )delete [] m_pWordData;}BOOL CDib::Load( const char *pszFilename ){CFile cf;if( !cf.Open( pszFilename, CFile::modeRead ) ) return( FALSE );DWORD dwDibSize;dwDibSize =cf.GetLength() -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pDib = new unsigned char [dwDibSize];if( pDib == NULL )return( FALSE );BITMAPFILEHEADER BFH;try{if( cf.Read( &BFH,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 ) !=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 ||BFH.bfType != 'MB' ||cf.Read( pDib, dwDibSize ) != dwDibSize ){delete [] pDib;return( FALSE );}}catch( CFileException *e ){e->Delete();delete [] pDib;return( FALSE );}cf.Close();if( m_pDib != NULL )delete m_pDib;m_pDib = pDib;m_dwDibSize = dwDibSize;m_pBIH = (BITMAPINFOHEADER *) m_pDib;m_pPalette =(RGBQUAD *) &m_pDib[sizeof(BITMAPINFOHEADER)];m_nPaletteEntries = 1 << m_pBIH->biBitCount;if( m_pBIH->biBitCount > 8 )m_nPaletteEntries = 0;else if( m_pBIH->biClrUsed != 0 )m_nPaletteEntries = m_pBIH->biClrUsed;m_pDibBits =&m_pDib[sizeof(BITMAPINFOHEADER)+m_nPaletteEntries*sizeof(RGBQUAD)];if( m_Palette.GetSafeHandle() != NULL )m_Palette.DeleteObject();if( m_nPaletteEntries != 0 ){LOGPALETTE *pLogPal = (LOGPALETTE *) new char[sizeof(LOGPALETTE)+m_nPaletteEntries*sizeof(PALETTEENTRY)];if( pLogPal != NULL ){pLogPal->palVersion = 0x300;pLogPal->palNumEntries = m_nPaletteEntries;for( int i=0; i<m_nPaletteEntries; i++ ){pLogPal->palPalEntry[i].peRed =m_pPalette[i].rgbRed;pLogPal->palPalEntry[i].peGreen =m_pPalette[i].rgbGreen;pLogPal->palPalEntry[i].peBlue =m_pPalette[i].rgbBlue;}m_Palette.CreatePalette( pLogPal );delete [] pLogPal;}}m_BitCount = 8;return( TRUE );}BOOL CDib::Save( const char *pszFilename ){if( m_pDib == NULL )return( FALSE );CFile cf;if( !cf.Open( pszFilename,CFile::modeCreate | CFile::modeWrite ) )return( FALSE );try{BITMAPFILEHEADER BFH;memset( &BFH, 0,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 );BFH.bfType = 'MB';BFH.bfSize =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 + m_dwDibSize;BFH.bfOffBits =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 +sizeof( BITMAPINFOHEADER ) +m_nPaletteEntries * sizeof( RGBQUAD );cf.Write( &BFH, sizeof( BITMAPFILEHEADER ) );cf.Write( m_pDib, m_dwDibSize );}catch( CFileException *e ){e->Delete();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BOOL CDib::Draw( CDC *pDC, int nX, int nY, int nWidth, int nHeight, int Style ){long i,j;if( m_pDib == NULL )return( FALSE );long vWidth = (4 - m_pBIH->biWidth % 4) % 4 + m_pBIH->biWidth;/*if ( m_BitCount != 8){for (i = 0; i< m_pBIH->biHeight; i++)for (j = 0; j < m_pBIH->biWidth; j++){*(m_pDibBits+i*vWidth+j) = (m_pWordData[i*m_pBIH->biWidth+j] >> (m_BitCount-8));}}else if ( m_BitCount == 16){for (i = 0; i< m_pBIH->biWidth*m_pBIH->biHeight; i++){m_pDibBits[i] = (m_pWordData[i] >> 8);}}*/if( nWidth == -1 )nWidth = m_pBIH->biWidth;if( nHeight == -1 )nHeight = m_pBIH->biHeight;if (Style){StretchDIBits( pDC->m_hDC, nX, nY,nWidth, nHeight,0, 0,m_pBIH->biWidth, m_pBIH->biHeight,m_pDibBits,(BITMAPINFO *) m_pBIH,BI_RGB, SRCCOPY );}else{SetDIBitsToDevice( pDC->m_hDC, nX, nY, m_pBIH->biWidth, m_pBIH->biHeight,0, 0,0, m_pBIH->biHeight,m_pDibBits,(BITMAPINFO *) m_pBIH,BI_RGB);}return( TRUE );}BOOL CDib::SetPalette( CDC *pDC ){if( m_pDib == NULL )return( FALSE );if( m_Palette.GetSafeHandle() == NULL ) return( TRUE );pOldPalette = pDC->SelectPalette( &m_Palette, FALSE );pDC->RealizePalette();pDC->SelectPalette( pOldPalette, FALSE );return( TRUE );}bool CDib::ConvertToTwoValue(){DWORD i,size;unsigned char *p;// 一个二值化程序// 以128为界划分p = m_pDibBits;size = m_dwDibSize - (m_pDibBits - m_pDib);for (i = 0; i < size;i++){if (*p < 128){*p = 0;}else{*p = 255;}p++;}return true;}void CShowDIBView::OnFileOpen() //打开一张bmp图像{static char szFilter[] = "BMP Files(*.BMP)|*.BMP|All Files(*.*)|*.*||";CFileDialog FileDlg( TRUE, NULL, NULL,OFN_HIDEREADONLY, szFilter );if( FileDlg.DoModal() == IDOK &&m_Dib.Load( FileDlg.GetPathName() ) ){InvalidateRect( NULL, TRUE );UpdateWindow();}}void CShowDIBView::OnFileSave() //文件保存{//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static char szFilter[] = "BMP Files(*.BMP)|*.BMP|All Files(*.*)|*.*||";CFileDialog FileDlg( FALSE, "bmp", NULL,OFN_HIDEREADONLY|OFN_OVERWRITEPROMPT, szFilter );if( FileDlg.DoModal() == IDOK &&m_Dib.Save( FileDlg.GetPathName() ) ){InvalidateRect( NULL, TRUE );UpdateWindow();}}void CShowDIBView::OnPROCESS2value(){// TODO: Add your command handler code hereif (m_Dib.ConvertToTwoValue()){InvalidateRect( NULL, TRUE );UpdateWindo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