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二
研究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历史知识点
研究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经济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古代中国经济与文化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经济历史知识点1. 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导,农耕文化深植人心。
农耕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迭代升级,对于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农民在土地开垦、种植、灌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
2. 商品经济:古代中国的商品经济起步较早,主要表现为物物交换和货币的使用。
在商业活动中,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和市场。
丝绸、茶叶、陶瓷等中国特色的商品成为世界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古代中国的经济繁荣。
3. 科技创新:古代中国发展了众多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大大提升了文字工作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都市经济:古代中国的都市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都市经济的兴起使得商业活动更加活跃,物质生活得到了提高。
大城市如长安、洛阳等成为了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历史知识点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的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诚信和孝道等传统美德,并倡导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2. 佛教传入:佛教自公元1世纪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到来影响了中国哲学、艺术和社会伦理,催生了中国独特的佛教文化。
3. 诗词文化:古代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诗词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唐代是中国诗词的黄金时期,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文化财富。
4. 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小说和戏剧成为重要的文学形式,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高考历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二)古代经济一、古代经济发展原因:1、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战国是例外:新的生产关系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各诸侯国为了增强实力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生产关系或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
注意:这是王朝初年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3、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4、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5、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6、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
二、古代经济制度(一)土地制度:1,奴隶社会土地制度:井田制①性质: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名为国有,实为周王所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发展过程:商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周时期广泛实行,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破坏和瓦解。
③实行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
④受田者的义务: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并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分封制的义务:贡献财物并派兵随周王作战)⑤耕作方式:奴隶的集体耕作⑥瓦解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私田大量出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私田主人→封建地主;耕种人→封建农民)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社会的瓦解。
⑦和分封制的关系: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两者是土地和义务的关系)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A.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封建经济发展的表现。
确立于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行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废井田,开阡陌”起决定作用,消亡于1950---1953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即《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
但往往导致土地兼并,与国家争夺土地和人口。
B,封建土地国有制:①均田制(北魏孝文帝开始实行,隋唐沿用。
意义:a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受田者对土地占有权和使用权;b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经济之一,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农民采用传统的手工劳动方式,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如稻、麦、豆等,在农耕技术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如耕作技术、灌溉系统、农作物育种等。
2. 农村社会组织古代中国农村社会组织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农民公社、村落和家族制度。
农民公社是一种基于土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村落是农村居民聚居的地方,家族制度在农村社会起到了维护家族利益和传承家族财产的作用。
3. 农产品交流与贸易古代中国的农产品交流与贸易主要以农村集市为平台,农民将农产品集中销售,在交易中使用以谷物为基础的货币。
同时,随着交通和商业的发展,一些重要的农产品如茶叶、丝绸等开始成为对外贸易的商品。
二、手工业经济1. 工艺技术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以人工作坊和家庭作坊为主要形式,手工业生产中的工艺技术十分发达,如陶瓷、纺织、铜器、漆器等。
古代的瓷器、丝绸、漆器等工艺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2. 分工合作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中存在分工合作的现象,工匠们根据各自的专长负责不同的工序,通过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这种分工合作也促进了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3. 工商业组织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工会、商会、行会等。
工会是手工业工人自发组成的组织,致力于保护工人利益和传承技艺;商会是商人自发组成的组织,致力于促进商业贸易和合作;行会则是由同行业的工匠组成的组织,致力于行业监督和规范。
三、商业经济1. 路线与交通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和运输。
古代中国发展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商业交流和贸易提供了通路。
在交通工具方面,古代中国采用了陆路和水路交通,如车辆、船只等。
2. 货币与市场古代中国商业经济中采用了自己的货币形式,主要是铜币和纸币。
历史经济知识点总结
历史经济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经济古代经济主要指的是农耕经济。
在农耕经济时期,人们主要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取食物和物资,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成员。
在古代,农业是经济的主要支柱,它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消费和交换。
古代的经济活动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人们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生产和消费,几乎没有市场交换活动,交换的对象也主要是食物和日常用品。
在古代经济中,贸易活动也开始逐渐兴起。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贸易来获取他们需要的物品,这也使得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逐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古代的贸易活动主要以东西方的贸易为主,随着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活动的增加,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和经济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古代经济的重要特点是自给自足和生产方式的简单化。
在古代,经济活动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生产方式也相对简单,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的生产工具。
古代社会的生产水平和生产技术相对较低,经济活动的范围也比较狭窄,社会的总产出和经济规模相对较小。
二、封建经济封建经济是在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形态。
在封建社会中,封建主义者通过对土地的控制和剥削,形成了一种以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为主体的生产关系。
封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土地私有制和封建政权的官僚管理。
土地所有权是封建主义者的神圣和与生俱来,土地主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通过土地所有权来体现的。
所以在封建经济中,土地主是封建经济社会的核心和基础。
在封建经济中,土地的使用和利益分配主要以地租和农业产品为纽带。
封建主义者通过对农民的剥削,征收地租来获取丰富的利益,而农民则依靠土地的种植和养殖来维持生计。
封建主义者通过对土地的控制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通过地租和农产品来获取财富,进一步加强了土地私有制的稳定性和封建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封建经济是一种相对封闭和闭塞的经济形态。
在封建经济中,农业生产是经济的主要支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相对较慢,贸易活动主要以自给自足和本地交易为主,市场化程度较低。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历史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涵盖了多个朝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中国古代历史经济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揭示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农业经济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导经济形态,基本农民社会为主体,农业生产是当时经济的支柱。
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如下:1. 种植技术:中国古代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种植技术逐渐改进和完善,如水稻的引种、改良和农业耕作工具的使用等。
2. 农业生产组织:古代中国的农业部门分为自耕农、细作和佃农,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农业生产日益细化和专业化。
3. 农业税负:古代的朝代对农民实行的税法多种多样,有时甚至压得过重,征收方式有以粮食为主的田赋和苛捐杂税等。
二、商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也有较为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其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下:1. 市场与货币:古代中国有繁荣的市场,商品交换的方式主要是商品交换和粮食交换。
货币体系起初以物品作为交换媒介,逐渐演变为使用铜钱和其他货币形式。
2. 商业组织:古代中国的商业组织形式多样,包括行商、商帮、商行等。
这些商业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经济作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
3. 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贸易通道和文明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经济,促进了商品、技术和文化的传播。
三、手工业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与手工业相关的知识点:1. 制陶业:中国古代的陶器制作工艺精湛,制陶业在古代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著名的汝窑、哥窑等瓷器种类享誉世界。
2. 编织业:中国古代的编织业技术非常先进,丝绸和棉布是当时的主要产品之一。
丝绸业在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地位。
3. 金属冶炼:古代中国的金属冶炼技术相当先进,铜、铁等金属的冶炼为古代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财政经济中国古代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与财政经济相关的知识点:1. 赋税制度:古代中国实行多样化的赋税制度,如田赋、兼带课税等,这些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知识提纲: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高考考纲:(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一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①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原始社会后期,“刀耕火种”或“火耕”,使用简陋的石器、木器、骨器,过着“居无定所”的迁徙生活。
②夏商周时期,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知道治虫、除草、沤肥、排水;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生活。
③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可分为集体劳作和个体农耕。
2、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包括耕作技术的发展(垄作法、代田法、耕耙耱技术);耕作制度的变化(两汉一年一熟、宋以后有些地方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工具的改进(耧车、曲辕犁);灌溉工具的发明(翻车、筒车)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郑国渠、白渠、龙首渠、漕渠、坎儿井)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①②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基本生产模式;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经营和难以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③地位作用(评价认识):一方面,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中国古代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到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小农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
例1.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4、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井田制具有农村公社土地关系与领主土地关系的双重色彩。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分考点知识整理
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②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技术,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犁耕技术:西汉出现耦犁,东汉出现一牛挽犁,隋唐出现出现曲辕犁。
水利技术:战国秦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汉代关中创造的“井渠”。
灌溉技术:曹魏的翻车;唐创制了筒车和高邮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4)小农经济的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
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
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考点2、手工业(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特点:官府垄断生产;工艺技术水平高;生产规模大;产品仅供贵族和官府使用;产品主要是武器等军需品和奢侈品。
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冶金: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制瓷: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和粉彩。
纺织:汉代开辟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①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③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④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
高中历史老师招聘必背提纲
高中历史教师招聘必背提纲(人教版)(一)古代部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考点详解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①分封制:A、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B、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C、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D、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②宗法制:A、内容:宗法制核心(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等级制度B、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C、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D、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②神权与王权结合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2、皇帝制度:①内涵(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②影响: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僭越3、秦朝的中央官僚机构①官职设置: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未任命,自掌军权)。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经济知识结构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知识结构工具材料:石、木、骨器——青铜器——铁器春秋战国:铁器和牛耕开始出现生产工具的变革耕作工具汉代:犁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唐代: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翻车(曹魏)、筒车(唐)芍陂(楚)、都江堰、郑国渠(秦)、漕渠、白渠(汉)特色工程:坎儿井(边疆地区)原因:生产工具的进步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稳定性评价:封建社会前期起积极作用;后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井田制(商周),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君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青铜冶炼: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商代青铜冶炼趋于成熟钢铁冶炼: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春秋)、灌钢法(南北朝)冶铁燃料:木炭(春秋)、煤(汉开始,北宋普遍)、焦炭(南宋末开始)丝织技术:黄帝时期发明、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唐发明缂丝技术棉纺技术: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宋末元初)、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元)、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元明)、棉衣成主要衣料(明末)制陶:新石器时代——彩陶、黑陶、白陶制瓷:青瓷(东汉末)、白瓷(南北朝)、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成为瓷都(宋)、青花和釉里红(元)、斗彩和五彩瓷(明)、粉彩和珐琅彩(清)、私营(明中后占主导)、家庭(农业的副业)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春秋战国打破官府垄断的局面;隋唐经济空前繁荣;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元代海外贸易繁荣;明清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农产品市场化,区域性大商帮出现。
隋唐:实行坊市制,受官府严格控制城市的繁荣宋代:打破坊市制,出现草市、夜市、晓市等,城市经济功能加强明清:工商业城镇兴起古代四大经济区:山东(最发达)、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开始超过(中唐后)、完全超过(南宋)“机户出资,机工出力”)重农抑商(产生原因、表现、影响)海禁、闭关锁国: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渐落后世界潮流课后练习:1.2011年9月26日《新疆日报》一文认为:“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道,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出土的各时代文物众多。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二
教师招聘考试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二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商业发展历程1.商业的兴起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2.商业的繁荣宋朝: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⑤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古代商业发展特点①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②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③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④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1.明朝产生①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②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⑤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2.清朝发展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②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4.阻碍因素: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经历了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变迁和演变。
从封建时代到商业繁荣的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制度发展经历了农耕经济、货币经济、商业经济等不同的阶段。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农耕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封建时代的农业制度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地主占有大片土地,农民则以自耕自足为主。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严重不平等,地主阶级剥削农民,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二、均田制唐朝时期,实行了均田制的农业改革。
这一改革通过实现土地的合理分配,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
均田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不公平问题,保证了社会的稳定。
三、屯田制屯田制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农业制度,它在特定地区发展某种特定的农作物或养殖业,以增加农产品的供给和增加国家财富。
屯田制也促进了土地的集中和合理利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四、货币经济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货币经济体系。
货币经济的出现标志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化的出现。
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交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在唐代,货币经济达到了巅峰,形成了以铜钱为基础的货币制度。
五、商业经济商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唐代开始,商业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唐代的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各种商品和货物源源不断地涌入。
商人以市集、商会等形式进行交易,商业经济成为社会财富的重要来源。
六、市场制度古代中国的市场制度也逐渐完善。
各地设立市集,人们可以在市集中自由买卖商品。
市集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人通过市场交易获得利润,市场的繁荣也吸引了更多的商人。
七、官营工坊制度中国古代还实行了官营工坊制度。
官营工坊是由政府直接管理和经营的生产企业,生产各种商品和军事装备。
官营工坊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提供了许多工艺品和商品,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知识点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经济知识点易错点1 不能全面把握小农经济通过该典例可看出,同学们不能很好地把握小农经济,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产生条件(1)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
(2)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
(4)政府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持小农经济。
3.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3)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面对天灾人祸的脆弱性。
4.地位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年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5.影响(1)积极影响①有利于推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古代精耕细作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
②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
③奠定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保障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延续性。
(2)消极影响①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封闭性和落后性,这些特点使之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土地兼并的加剧,人地矛盾日益突出,而在小农经济下,人们只有通过对自然的过度索取来解决这一矛盾,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易错点2 不能准确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古代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历程是重点知识,也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易错易混点,复习备考时可从以下方面来把握:(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
(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
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1、复习本专题内容时,抓住一项经济制度、两项经济政策、三大经济部门、四大经济现象。
(1)一项“经济制度”指土地制度。
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商周)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2)两项“经济政策”指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名称相同点不同点时间目的作用重农抑商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始终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统治基础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闭关锁国明朝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导致中国的落后(3)三大“经济部门”指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和商业外贸经济。
要识记农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发展的一般表现,形成规律性认识。
注意三大经济部门和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加深对中国古代经济的整体认识。
(4)四大“经济现象”指农产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民营手工业的艰难崛起、城市商品经济的突破、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2.运用辩证的方法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既要看到它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明,又要看到它蕴含的使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因素。
3.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的流通,反过来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4.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如中国古代的农业政策与当今“三农”政策的联系、古代的商贸政策与世界潮流的联系等。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知识点归纳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沿袭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本文将从古代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货币经济、税务制度以及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归纳,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一、古代农业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古人对农业经济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农业生产技术:古代农民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耕种,因此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对于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农业技术主要包括灌溉、耕作、播种、采摘等方面的技巧。
2. 地租制度:古代农民需要向地主交纳地租,这是一种农民直接向地主以农产品形式交纳租赁费的制度。
地租制度在古代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产热情和经济收益。
3. 农业税赋:古代中国的政府通过向农民征收农业税赋来维持国家财政。
农业税赋主要包括赋税和粮税两种形式,对于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和军事力量的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古代商业经济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贸易制度:古代中国进行贸易的方式多样,既有陆地贸易,也有海洋贸易。
古代贸易主要以物物交换为主,而货币的使用并不普及。
贸易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2. 商业法规:古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与商业经济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如盐铁法、市舶司等,这些法规主要对商人的活动进行监管和规范,保护商业经济的正常运作。
3. 商业信用:古代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非常重要,商业信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推动商业合作和贸易的扩大。
商业信用主要体现在货物的担保和信用交易的实施等方面。
三、古代货币经济古代中国的货币经济相对较为落后,但也有其独特的发展和特点。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货币的形式:古代中国使用的货币形式主要包括金银、布帛和贝壳等。
货币的使用多样,但普及度不高,直到秦朝才开始广泛流通铸币货币。
古代中国经济知识点
古代中国经济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必胜高考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知识点,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
古代中国经济知识点:商业发展一.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古代中国经济知识点: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主要成就:(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
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高中的历史涵盖了经济、资质、文化等方面,其中经济方面的历史知识是同学们要好好复习的,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历史知识点经济(一)中国古代经济史一、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1、农业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
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
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⑴秦朝灵渠。
⑵汉武帝治河。
⑶隋朝大运河。
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
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⑥海外贸易发达。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经济知识点总结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经济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众多的经济知识点构成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底蕴。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以时间顺序来呈现。
一、农业经济1. 农耕经济: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耕作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从繁华的西周到鼎盛的汉朝,农耕经济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
2. 农具发展: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铁耒的使用和犁耕法的推广,使得土地的开垦和利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 灌溉系统:古代中国人善于利用水资源,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渠道、水车和水车搏浪等,实现了农田的灌溉和水利的合理利用。
二、商业经济1. 经济区域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区域化发展的趋势。
例如,中原地区以制作和贸易业闻名,江南以农业和纺织业繁荣,西南地区以盐业和铜矿业发达,北方以畜牧业和农产品贸易为主。
2. 商业路线:中国古代商业使用陆上和水上交通。
诸如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亚、波斯、罗马等西方国家与中国,促进了东西方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3. 货币与交易:在古代中国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货币,如贝壳、布币和铜钱等。
此外,产生了以市场交易为基础的商业经济活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三、手工业经济1. 丝绸业:中国古代的丝绸业是世界闻名的,丝绸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养蚕和制丝技术,使得中国丝绸成为了珍贵的贸易商品。
2. 陶瓷业:中国古代瓷器的制作技艺非常精湛,从汉代开始,中国陶瓷就开始出口到世界各地。
中国的瓷器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水平,也在经济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3. 铁器业:从铁农具到兵器装备,古代中国的铁器业是支撑农业生产和战争需要的重要产业。
铁器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推动了农业和军事技术的进步。
四、文化经济1.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士人能够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进一步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为经济的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历史学科知识——古代中国的经济考点二
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商业发展历程
1.商业的兴起
商朝时期:“商人”出现,货币为贝壳;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由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时期: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汉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表现:对外贸易发展,出现了许多商业中心
隋唐时期:城市繁荣,城市中“市”“坊”分开,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2.商业的繁荣
宋朝:彻底打破市、坊界限,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
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打破市、坊界限,有早市、夜市);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纸币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明清:城镇经济繁荣,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徽
商和晋商,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
★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①商业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②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③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
④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四.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①产生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萌芽
的必要条件,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出现部门:私营手工业中的纺织业、陶瓷业等
③出现标志:手工工场的出现(即当时“机房”的出现)
④关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⑤目的: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
2.清朝发展
到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表现在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分工更细,部门和地区增多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①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②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阻碍因素:
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
一方面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促使统治者实行一系列抑制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具体表现在:
①国家政策(重农抑商、禁海与闭关政策);②国内市场狭小;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中,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2.原因:
①“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
3.推行目的:
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4.主要内容:
把农业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倍加重视和保护;对商业活动则进行抑制
5.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
①贬低商人地位;②限制经营范围;③重税;④禁止对外贸易
6.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积极作用:
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
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海禁”与“闭关锁国”
原因:
①防范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争②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③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是该政策产生的根源
内容: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危害: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