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 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
【最新审核】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ppt课件3
七言诗
七 七七 言 言言 律 绝古 诗 句诗
五言诗
五五 五 言言 言 律绝 古 诗句 诗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 寄情山水 惜春悲秋 思乡念亲
建功报国 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 思乡怀人 相知相思
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 登高览胜 长亭送别 别恨离愁
— — — — — — — — — ——
独特风格
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 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小结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 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 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这首 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 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城阙: 指长安,送别之地。 五津: 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叙述了两人一留长安,一往蜀州, 将分两地,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
huàn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位姓杜的朋友也是位不得志的知识 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时,彼此的感 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
大意: 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途的人,
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
思之绵绵。
这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杂诗》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的感情。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诗五首》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
诗五首
杂 诗
这原是一组组诗,共三首,教材选的是第二首。全诗以白描手法写来,于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人们常把“他乡遇故知”当作人生一大喜事。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在他乡异地忽然遇到来自故土的旧友,自然唤起强烈的思乡之情。一般说来,短诗尽量避免重言。本诗开篇却连用两个“故乡”:“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看似重复,实则形神毕现地表达了离家游子的欣喜之情。“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观臆测,却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短短十个字,把“我”在特定情境下的感情、心理、神态等刻画得栩栩如生。
所谓“故乡事”,包括宗族家眷、邻里乡情、风物民俗等等,应该很多很多,可诗中只问“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为什么“我”唯独眷恋着“绮窗前”的寒梅呢?人的思乡之情,往往是和那些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事物相联系的。可以这样设想,绮窗前的寒梅与“我”在家乡时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使“我”想起家人朝夕相处的亲情,想起友人围炉夜话时的温馨……这里的寒梅已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事物了,它已被诗化、典型化了,成为一个意象。诗人正是通过“寒梅”这个意象,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了。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真正是“大巧若拙”。这恰恰体现了诗人的功底。
附《杂诗》另两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夜雨寄北
这首诗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
“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第25课《诗五首》课件 语文版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随风一直到夜郎以西那遥远的西
南边地
寄心,让李白与明月融为一体, 明月已成了李白的化身,形影相 随送朋友,通过想象,使明月人 格化,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同情 之情,对当时官僚制度的厌恶
诗 五 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 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
1.芙蓉楼:润州(今江苏 镇江)的城楼。辛渐:作 者的一位朋友。
• 寒雨连江夜入吴, 2.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 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 平明送客楚山孤。 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 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 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
在起伏。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 的花草。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海上掀起巨 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 宇宙吞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 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说在上面可以听到天鸡报晓,看
见太阳初升景色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语文版七上语文课件25诗五首2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留下来的许许多多香烟缭绕的 寺庙,多少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 烟雨之中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 飘动。
主题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对友人的思念和同 情之情。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
(803-852),字牧之,是晚唐 一位杰出的诗人,颇负盛名的文 学家。为区别于杜甫,后人称他 为“小杜”,又将他与李商隐并 列,成为“小李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 随风一直到夜郎以西那遥远的西 南边地
寄心,李白与明月融为一体,明 月已成了李白的化身,形影相随 送朋友,通过想象,使明月人格 化,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表达 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安慰。
诗人眼前可写景很多,为什么仅写
“杨花”“子规”?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进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 的奇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是多么 的高耸挺立。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原文
内加翻译
25〈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
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这里,就有两位这样的儿
童。读懂这两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目录
⏹咏雪————————————————原文
⏹咏雪————————————————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翻译
⏹研讨与练习一、
⏹研讨与练习二、
⏹研讨与练习三、
咏雪①
谢太傅②寒雪日内集③,与儿女讲论文义④。俄而⑤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⑥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⑦。”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⑧,左将军王凝之⑨妻也。
⏹①选自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
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②〔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
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③〔内集〕家庭聚会。
⏹④〔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⑤〔俄而〕不久,一会儿。
⏹⑥〔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⑦〔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⑧〔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⑨〔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
内容预览:
25.诗五首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博士。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七年级语文25诗五首课件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运用典故(用典)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 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 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 了对故人的怀念。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 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 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 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 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 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 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 心情。
品析名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而“千帆”“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 途得意来自百度文库新贵们。
蕴含哲理:以自然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没 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 起来,社会总要向前发展,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前景 无限美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来日绮窗前,
寒梅着花未?
王维简介
• 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 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 外号“诗佛”。开元九年 (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今存诗400余首。“味摩诘之 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 烟雨图》)王维诗书画都很有 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 精通。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 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 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 学的书,这是王维名和字的由 来。
语文版七上语文【课件二】第25课诗词五首
• 看资料总结刘禹锡的人生态度
1.“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 马,废锢十年;后被召还,又因玄都观诗案 ,再次被贬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在政治 上遭受第二次挫折;直至晚年,还被第三次 排挤出朝,先后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长期被贬谪的生活,并没有使刘禹锡屈从于 命运的压力,而是始终保持着激扬奋发的战 斗精神。
积极进取
结合背景探究
1.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一诗中作者又把 这种人生态度体现在哪一 句上?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2.刘禹锡的这两句诗与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所表达出的人生选择有何不 同? 刘禹锡诗句的意思为:在沉没的船的旁边有 很多船竞相驶过,在枯萎有病的树的前头 是万木充满生机盎然的春天。诗人以“沉舟 ”、“病树”比喻自己横遭贬谪,虽怅惘但不 悲观,看到“千帆过”、“万木春”,从自然 现象中,感悟到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对未来充满信心,表现不计个人得失、 开阔豪迈的胸怀。
1、《夜雨寄北》一诗中,哪是现实, 哪企盼、希望? 2、“未有期”反应了诗怎样的情绪? 对不得归的无奈和愁苦 艰难 3、“巴山夜雨涨秋池”既写回归的() 愁绪之多 “涨”改为“满”好不 又渲染了()此句中的 好?为什么? 不好。“涨”字富有动态,既写出了巴山 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 人的愁思之绵绵。
作者用广阔博大的胸襟去劝慰友人,表达了作者 相信真挚友情不因时空改变而改变。
七级语文上册 25 诗五首课件 语文(通用)
•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5月11日星期二2021/5/112021/5/112021/5/11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暂今病沉到怀二巴 凭日树舟乡旧十山 杯听前侧翻空三楚 酒君头畔似吟年水 长歌万千烂闻弃凄 精一木帆柯笛置凉 神曲春过人赋身地
小结
• 这首诗是对二十三年来遭贬生活的总结, 也是对友人赠诗的和诗。表达了被贬多 年,但仍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下
载
观
看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4:57:16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2021/5/112021/5/112021/5/11May-2111-May-21
•
MOMODA POWERPOINT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5/11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七级语文上册 25.诗五首 课件 语文(通用)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专家告诉
•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5月2021/5/112021/5/112021/5/115/11/2021
• • •
感 谢 您 的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5/112021/5/11May 11, 2021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2021/5/112021/5/112021/5/112021/5/11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2021/5/112021/5/11Tuesday, May 11, 2021
春Hale Waihona Puke Baidu里的
杨花愁杀渡江人。
柳絮乱飞,愁坏了渡江的游人。
离别
杨花:飘飞的柳絮。“愁杀”二字,将友 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了极至。
依依惜别的 深情
数声风笛离亭晚,
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鸣。
几声风笛,带着凄清怨慕,飘入离亭宴上正要 分别的友人耳中,更是显出千钧愁情。
君向潇湘我向秦。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1年5月2021/5/112021/5/11p2u0ru2s1. N/5u/ll1a1ia5c/u1lis1/te2m0p2o1r felis ut cursus.
25.《诗五首》(语文版七年级上册)PPT课件
悟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 想感情?
《杂诗》通过描写游子询 问家乡的情况,表达了作 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 情。(思乡之情)
自 由 背 诵 2 分 钟
思考:
对故乡来人的询问,可以 很多很多,为何诗人独问梅花 是否开花?
实战演练
1.花草本是无情物,可作者对寒梅却情有独钟, 思乡 的情感,运 可见寒梅寄托着作者___________ 借物抒情(融情于物) 用的表现手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诗人思念家乡,急切相问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借问梅花,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 来日绮窗前,寒梅 着花未?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注释】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 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时候。 3.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着花未:花开了没有?着 (zhuó),开放;着花,开花。
-----读 准 字 音
杂 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qǐ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 重逢的时候。 却话:回叙。此句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 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 徘徊。
【语文版】语文七上:第25课《诗五首》ppt省优获奖课件
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我却 要往长安而去。 互道一声珍重,各奔前程。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春天里的 离别
依依惜别的 深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王子安集》
王勃(650—676) ,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 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文,触怒唐高宗。 后任虢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 因溺水受惊而死。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 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 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 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评 析】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 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承之, 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 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 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古诗鉴赏指要: 1、论世知人,了解背景生平 2、把握意象,领会思想感情 3、品味语言,揣摩修辞特点 4、体味意境,领悟艺术境界
诗歌中的意象:
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等等。
诗歌中的意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 包蕴着诗人的感情。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诗五首》同步阅读
易: 仕:
5.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 苟 慕 义 强 仁 者 皆 爱 惜 焉
(2) 下面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
选择第
义项。(只填序号)
惜 xī ①爱惜。《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耗:减损。惠:给人好处。)
②吝惜,舍不得。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
2.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二)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 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
③痛惜,哀伤。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6.“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 “往,
到”的一项是( )。
A.由是先王遂诣.亮 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辍耕之.垄上
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7.翻译下面的句子。wk.baidu.com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8.根据文意,联系“望诸君”的注释,谈谈你对韩愈委托董邵南“吊望诸君之 墓”的认识。
。
(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诗五首
郑谷
唐代诗人,字守愚, 袁州宜春人。又以 《鹧鸪诗》得名,人 称郑鹧鸪(zhègū)。 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 表现士大(dà)夫的 闲情逸致,风格清新 通俗。
• 该首诗是诗人在扬州(即题中所称“淮上”) 和友人分手时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 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友人渡江南往潇湘(今 湖南一带),自己则北向长安。
品读、停顿、会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抄)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 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 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秋”字点明季节,烘托出诗人客居 异乡的思乡之情。(抄)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唐)
唐人送别的习俗
1、折柳送别:2、饮酒送别3、唱歌送别
赏析离别诗的方法:
第25课诗五首课件语文七级上-30诗五首
板 书 设
行 路 难
计
金樽美酒 玉盘珍馐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坚冰塞川 大雪满山 闲钓碧溪 忽梦乘舟
长风破浪 挂帆济海
欢乐气氛
怀 才
内心苦闷 不
道路艰险 遇
相信希望
愤 懑
充满信心 不
平
龚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 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面繁荣之际, 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在众人酣歌太 平之际,就指出了危机四伏的前景。 他称当时的社会为“日之将夕,悲风 骤至”,极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 上不受重视,官职卑微,抱负无法施 展。道光十九年(1839),也就是 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已48岁,对 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 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 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 入一个竹筐里。后来共“得纸团三百 十五枚,盖作诗三百十五首也”,这 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那一年 是己亥年。
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伪和诈饰, 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 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2.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 “而无车马喧”呢?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3.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 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
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也就代表 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车马喧” 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诗人归隐田园,虽仍 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 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实 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 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 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 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 调好,就可以处闹市若幽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五首课文全解语文版【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鬓毛衰:耳边的头发疏落。
城阙:城墙和宫殿,这里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个大渡口,这里指杜少府即将赴任的地方。津,渡口。
宦游人: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近邻。
酬:酬答,这里指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弃置:这里指被贬谪。
翻似:倒好像。
侧畔:旁边。
万木春:意思是万木逢春,生机勃勃。
寄北:寄给北方的友人。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杨花:指柳絮。
离亭:驿亭。古人往往在驿亭送别,所以称“离亭”。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⑴贺知章(约659~约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武后证圣初(695)进士及第。授国子四门博士。开元中,累迁至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初,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玄宗制诗赠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不久去世。
贺知章少时即以文词知名,性旷达,善谈说。晚年尤放诞,不拘礼度,尝邀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经常醉后属词,文不加点,动成卷轴。又擅长草隶,人共传宝。在长安时,与李白一见而为忘形之交,称白为“谪仙人”。七言绝句清新婉曲,颇饶韵致。如《咏柳》、《回乡偶书》,均为人所传诵。《全唐诗》编存其诗1卷。事迹见《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隐逸传》。
⑵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
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⑶郑谷,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悟,7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称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县尉。迁右拾遗。乾宁四年(897)任都官郎中,旋告归。卒于家乡别墅。世称郑都官。
郑谷在当时诗名颇盛。他曾修改僧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数枝”为“一枝”,齐己拜为“一字师”。又与许棠、任涛、张□、李栖远、张乔、喻坦之、周繇、温宪、李昌符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郑谷诗反映生活面不广,情感也欠深沉。所以《郡斋读书志》批评他“格韵凡猥,语句浮俚不竞”。但其诗笔调清新,思致宛转,律对中时有警句。绝句如《淮上与友人别》、《席上贻歌者》、《越鸟》、《鹭鸶》,亦复风神摇曳,有悠然不尽之意。尤工咏物,《鹧鸪》、《燕》、《竹》、《海棠》诸篇皆能状物而得其神,《鹧鸪》中“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一联传诵广远,致有“郑鹧鸪”之称。《唐才子传》用“清婉明白,不俚而切”来概括其诗风,是比较恰当的。著《云台编》3卷,因乾宁三年扈从昭宗于华州,寓居云台道观时编次而得名,有明嘉靖年间刊本。另著《宜阳集》,为晚年退居宜春时编成,已佚。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⑷王勃,字子安,绎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勃父福峙,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践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急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稿。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⑸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一作彭城人,自称是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裔,因此也算河北中山人。贞元九年(793)进士。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重要人物之一。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入朝为主客郎中,最后,官至检校礼部尚书。
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尽管他和韩愈、白居易都有深厚的交情,却能在诗歌的风格上保持独立自主,不附合、更不附属于韩、白的有势力的流派。这突出地表现在对民间文学的学习上,他的爱好不仅局限于一般人所熟悉的古代乐府歌辞,而更感到兴趣的则是当时民间所流行的俚歌俗调。他的《竹
枝词》、《柳枝词》就是他的艺术实践。他的诗歌语言干净明快,决无炫博矜奇的地方。著有《刘梦得文集》。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⑴《回乡偶书》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抓住了诗人回乡后遇见故乡人回答的一个场景描写,清新自然。
⑵《夜雨寄北》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⑶《淮上与友人别》
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情景结合,表现了离人的特殊的心境。
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本篇是对白居易赠诗的酬答。从白居易赠诗的末句接过话由,以直陈的笔触回顾被贬二十三年的不幸遭遇,作为开端。尾联以“长精神”自勉,从而点明酬答的题意,收束全篇。中间两联,或用典抒情,或借景达意,尤为精警形象,全诗跌宕起伏,沉郁而不失昂扬精神。
⑸《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这是一首酬答诗,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是酬答诗中的优秀之作。
二、文章脉络
⑴《回乡偶书》
首句点明是回乡之作,“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句中自对,突出了诗人离乡之久,回乡之晚,概括地写出了自己四十多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承接上句,写自己的衰老之感。漫长的岁月,催老了自己的容颜,然而乡音仍然不改。诗人以不改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老而弥笃的乡土之情。
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写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由于久客他乡,家乡的孩子都不认识他,把他当作远方来的客人,围上来有礼貌地加以询问。“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极为精采,只要稍加想象,儿童天真活泼的神态及诗人微微感到惊讶之后不觉有些好笑的感情变化,便会浮现在读者眼前。
⑵《夜雨寄北》
上联:一问一答,透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下联: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的欢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