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及MRI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2020版: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0版: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0版: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最全版)摘要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结直肠癌, 有助于辅助检出和诊断病变、评估疗效和预后并进行随访等,从而使患者受益。

为了规范结直肠癌数据标注,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落地临床,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联合编写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从结直肠癌的定义和影像表现、标注类别和方法、注意事项、标注原则、标注要求、标注人员要求及流程等各个方面达成的共识,有助于提高数据标注的一致性,进而建立鲁棒性好、泛化能力强的人工智能算法模型,提升结直肠癌诊疗水平。

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策3和第5位。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结直肠癌诊疗流程中重要的检查手段并产生了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

在医学大数据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多种疾病的检出和辅助诊疗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

在目前医学影像数据来源不一致、采集方法不统一和图像质量参差不齐的背景下,如何规范地采集数据和标注病变,从而提高算法的鲁棒性和泛化性,未来真正应用于临床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基于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携手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结直肠癌CT和MRI标注专家共识。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 )及直肠癌欧洲肿瘤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 , ESMO )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18 )推荐结直肠癌常规行CT检查评估,直肠癌行MR检查评估,因此本共识分别详述基于CT图像的结直肠癌及基于MRI图像的直肠癌标注方法。

本共识适用于结直肠癌医学影像图像的质量控制、病变检出、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和随访等研究目的,适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对结直肠癌医学影像大数据的高维度挖掘、分析和利用,旨在向广大放射科医师、人工智能算法团队推荐结直肠癌标注规范,期望逐步统一规则,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结直肠癌CT磁共振影像表现

结直肠癌CT磁共振影像表现

肠系膜浸润
肿瘤可侵犯肠系膜,引起系膜增厚、 结节状改变或系膜血管受累。
腹腔转移
腹腔转移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腹腔 内多发结节或肿块,可伴有腹腔积液 。
结直肠癌转移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肝转移
肺转移
肝转移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肝脏内多发 或单发结节,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
肺转移在磁共振影像上表现为肺部多发结 节或肿块,可伴有胸腔积液。Fra bibliotek骨转移
癌细胞可转移至骨骼,引起骨 痛和骨折。
脑转移
癌细胞可转移至脑部,引起颅 内压升高和神经症状。
03
磁共振影像表现
早期结直肠癌的磁共振影像表现
肿瘤形态
早期结直肠癌在磁共振影像上通常表现为肠 壁局限性增厚,形态不规则。
信号强度
肿瘤组织在T2加权像上通常呈现高信号强度 ,与正常肠壁形成明显对比。
肠腔狭窄
无创检测技术
开发无创、无辐射的影像检测技 术,如光学成像、超声等,可以 降低患者接受检查的风险。
05
结直肠癌影像诊断的 临床应用
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
早期结直肠癌的CT表现
在CT图像上,早期结直肠癌通常表现为肠壁的局限性增厚,可能伴随肠腔狭窄和不规则。增强扫描时,肿瘤组织 通常强化明显,与正常肠壁形成对比。
分辨率限制
CT影像的分辨率有限,对 于较小的肿瘤或微小转移 灶的检测可能存在困难。
肠道准备不足
结直肠癌的CT检查需要充 分的肠道准备,否则肠道 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可能干 扰影像质量。
磁共振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检查时间长
磁共振检查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和运动伪 影。
费用较高
磁共振检查相对昂贵,可能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承受。

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胡晓云;周和平;庄振燕;李永琴【摘要】目的探讨MRI与CT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MRI组与CT组,各63例.术后将2组患者病理结果与术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对T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88.89%,CT组诊断准确率为73.02%,MRI组显著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N分期的诊断,MRI组诊断准确率为71.43%,CT组诊断准确率为55.56%,MRI组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与CT相比,MRI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将2种方法结合进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于准确判断疾病程度,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6(031)011【总页数】3页(P1848-1850)【关键词】MRI;CT;结直肠癌;分期【作者】胡晓云;周和平;庄振燕;李永琴【作者单位】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810001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725000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7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胃癌以及肝癌,位居第4位[1]。

目前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以及生物学治疗。

有研究表明,在术前进行准确的分期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2]。

MRI与CT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其作用主要是评价原发肿瘤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3]。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考察MRI与CT在术前诊断与分期中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前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MRI组与CT组,各63例。

结肠癌影像诊断

结肠癌影像诊断
的准确性和效率。
定量分析
人工智能可以对影像数据进行定 量分析,提取肿瘤的特征参数, 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
息。
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型
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模型能够根 据患者的影像数据预测结肠癌的 发展趋势和预后情况,有助于制
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个性化诊疗的发展
精准诊断
随着影像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结肠癌的诊 断将更加精准,有助于实现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02
常用的影像学手段包括X线、超声 、CT和MRI等。
结肠癌影像诊断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和诊断结肠癌对于提高治愈 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诊断能够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 医生更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 、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有转移,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结肠癌影像诊断的常用技术
X线钡剂灌肠造影
通过口服或肛门灌注钡剂,利 用X线检查结肠的形态,是结肠
癌诊断的传统方法。
腹部CT
通过多层螺旋CT扫描腹部,能 够清晰显示结肠肿瘤及其与周 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肿 瘤分期。
MRI结肠成像
利用MRI技术进行结肠成像, 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 助于发现早期结肠癌。
超声内镜
将内镜与超声技术结合,能够 实时观察结肠肿瘤的形态,同 时了解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
结肠息肉
影像学检查可见肠壁局限性隆起,表 面光滑,无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结肠癌与结肠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结肠癌
影像学检查可见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肠壁僵硬,肠腔内肿块,淋巴结肿 大等表现。
结肠间质瘤
影像学检查可见肠壁外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有时可见钙化或坏死等表现。
05
结肠癌影像诊断的局限性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与超声比较
MRI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优于CT,且无辐 射;但CT在显示钙化、骨骼等方面具有优 势。
MRI不受气体和骨骼干扰,图像质量更稳定 ;但超声检查简便、实时、成本低。
与X线比较
与PET比较
MRI在诊断乙状结肠疾病方面显著优于X线 ,X线主要用于消化道造影检查。
MRI与PET结合可进行多模态成像,提供更 全面的信息;但PET在肿瘤代谢和分子水平 成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04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治疗中 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手术前的评估价值
准确评估肿瘤大小和位置
磁共振成像(MRI)可清晰显示乙状结肠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 置,有助于医生制定精确的手术计划。
判断肿瘤浸润深度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准确判断肿瘤浸润肠壁的深度, 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治疗后的评估价值
评估手术效果
MRI可准确评估乙状结肠手术后肠道的通畅性、吻合口愈合情况以及肿瘤残留情况,为医生判断手术效果提供依 据。
监测复发和转移
MRI可定期监测乙状结肠疾病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指导。
05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研究中 的进展与未来方向
为临床医生提供乙状 结肠疾病诊断的影像 学参考。
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乙状结肠疾病诊断 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乙状结肠疾病概述
乙状结肠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包括炎症、肿瘤、憩室病等。
乙状结肠疾病的发病率和危害
02
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影响。
乙状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03
传统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现代医学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其主要包括X光成像、CT(普通CT、螺旋CT)、正子扫描(PET)、超声(B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彩超、三维彩超)、核磁共振成像(MRI)、血管造影(DSA)等,以及集两种技术为一体的PET/MRI、PET/CT、DSA/CT 等,医学影像学既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中。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掘对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标签:医学影像学;发展;诊断和治疗[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medical imaging mainly including x-ray imaging,CT (common CT and spiral CT),PET,ultrasound (B ultrasound,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olor Doppler ultrasound),MRI,DSA,PET/MRI,PET/CT and DSA/CT,it can be used as a kind of adjunctive means for med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but also can be used a scientific research means for the research of life scienc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 mainly depends on the scientific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and the mining of new technology and new equipment is of powerful promotion ro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maging.[Key words] Medical imaging;Development;Diagnosis and treatment隨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的医学影像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进步,各类成像技术层出不穷,各种先进设备齐头并进,并且仍然处于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中,新技术和新设备必将在疾病的诊治及预后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除了肠镜还有什么方法检查肠道

除了肠镜还有什么方法检查肠道

除了肠镜还有什么方法检查肠道
除了肠镜,还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检查肠道:
1. CT(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和进行CT扫描,可以清晰地观察结肠的形态和结构,检测结肠内的肿瘤、息肉等异常。

2. 磁共振成像(MRI)结肠造影:类似于CT结肠造影的原理,通过注入造影剂和进行MRI扫描,可以检查结肠的异常。

3. 双重造影、泡沫造影:这些是无辐射的结肠检查方法,根据肠道的造影效果来观察结肠壁的异常,如息肉、肿瘤等。

4. 便隐血检查:通过检测粪便中的隐血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肠道是否有出血现象,可用于早期发现结肠癌等疾病。

5. 家庭基因检测:通过检测遗传基因中与肠道相关的变异,可预测个体患结肠癌的风险。

6. 透视:通过口服或直肠灌注钡剂,然后通过透视观察肠道轮廓和摄取X线片,可以检查消化道的异常。

请注意,以上方法中的一些对于发现早期肠道疾病可能不够敏感或准确,肠镜仍
然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检查方法。

如果有相关症状或疑似病变,应尽早咨询医生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检查。

肠道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检查新进展

肠道占位性病变磁共振检查新进展

展望(2)
2. “黑腔”技术 由于对结肠病变的诊断基础为 肠壁和肠腔的信号差异.近年来一种“黑 腔”MRC技术:肠腔内为低信号“黑”,但肠壁 在静注顺磁性造影剂后保持高信号,形成信号 差异。钡剂、水、空气或CO2都可用来扩张肠 管。 3.提高MRVE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质量(有赖于设 备和技术的改进)。 4.MRVE与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diagnosis,CAD)技术联合应用,以缩短医生 的读片时间,提高诊断准确性,有光明的发展

普通扫描技术
受检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扫描定位像后, 扫描 True-FISP T2WI和FLASH-2D T1WI序列冠状位 和横轴位,层厚5-8mm,层数约20,脂肪抑制, 应包括全部目标肠管,并保证一次闭气完成,如 发现病变,可于病变处加薄层扫描,必须显示清 楚病变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必要时行矢状位扫描。 然后病人俯卧位,重新进行上述扫描。 如果发现肠道肿瘤,应加扫肝脏。

正常人
病例1 带蒂腺瘤
病例2 多发息肉
病例3 腺瘤恶变
病例4 直肠癌(缩窄型)
病例5 结肠癌(肠腔闭塞)
病例6 结肠癌 肿块型
病例7 溃疡性结肠炎
MR仿真内窥镜的优点
1. 病人检查前准备相对简单。此检查无创伤, 无射线,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纤维结肠镜检查 者。 2. 二维与三维图像联合应用可同时显示肠腔内 外的情况(及肿瘤远处的转移)。 3. 适用于肠腔狭窄或闭塞者,克服了纤维内窥 镜难以或无法达到病变远端的缺点。 4. 可模拟纤维内窥镜和外科手术过程,指导进 行纤维内窥镜检查、外科手,并用于教学。
2 扫描技术(1)
病人仰卧位于检查床上,扫描定位像后, 扫描True-FISP(FS)冠状位和横轴位, 横轴位扫描可加大间距,包全结肠,利 于下一步FLASH-3D序列扫描的定位。 FLASH-3D序列扫描 冠状位,层厚2- 3mm,层数50-60,脂肪抑制,应包括 全部结肠,并保证一次闭气完成,可加 呼吸门控,利于扫描时机的把握。

多参数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参数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多参数MRI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参数MRI(mpMRI)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mpMRI为医生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能够显著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

临床上,CT和MRI是常用的肿瘤影像学检查方法。

然而,单一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误诊率高。

mpMRI可以通过整合多种技术手段,例如T2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MRI)等,从多个角度对结直肠癌进行全面分析,提高结直肠癌的鉴别诊断准确性和分期定量信息的获取。

T2加权成像是mpMRI中最常用的序列之一。

T2加权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DWI可以测量水分子的自由扩散性,它通常用来评估病变的细胞构成、细胞密度和病变的侵袭性。

DCE-MRI可以显示动脉的供血和静脉的回流情况,根据肿瘤组织血管生成的程度和情况,可以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

mpMRI在结直肠癌的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具有突出的优势,在与肛门距离非常近的病变,通过传统的肛门指诊、结肠镜手段等手段难以检测到,这时借助mpMRI便可以更加高效的发现病变。

同时,对于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T1 N0期结直肠癌以低信号表现,而mpMRI可以通过评估病变的弥散性和动态增强成像的灌注度对病变的治疗方案进行选定。

总之,mpMRI是一种更全面、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通过该检查获取更全面的诊断信息,评估病变的恶性程度,指导治疗方案的设计及随访。

在临床实践中,来源于mpMRI的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方案已被广泛采用,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重要方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新进展

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研究新进展
4口服胃肠道对比剂
超顺磁性探针:主要包括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SPl0)、超微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USPl0)和单晶体氧 化铁颗粒(MION)等。SPIO直径40~400 am,由Fe3 04 和Fe。0。组成,外包碳氧葡聚搪,其氧化铁核心由若干个 单晶体构成。USPIO最大直径不超过30 nm。超顺磁性氧 化铁的颗粒大小对其进入网状内皮系统的部位有较大影 响,一般直径较大的SPIO主要为肝、脾的网状内皮系统所 摄入,而USPIO颗粒小。主要进入淋巴结组织及骨髓组织 中。Metz等(12’研究结果表明SPIo颗粒的血中清除率太 快,不适合作为标记组织血管特征的探针。而USPIO的半 衰期较长(1~3 h).增强效果明显,适合作为分子探针。 USPIO中的Feruglose Clariscar是第1个用于乳腺MR临 床试验的大分子对比剂。MION的核心是单晶氧化铁,直
5.1
超顺磁性氧化铁为典型的微粒对比剂,直径为30~
5 000
nm的颗粒。从血液中清除主要由肝脏的肝、脾的网
状内皮系统进行。因此可以作为以网状内皮系统为靶器官 的对比剂应用于肝,脾和淋巴结成像"]。目前使用最多的 Ferumoxides(AMI--25)(Guerbet生产)就是用葡萄糖包裹 的氧化铁晶体。按微粒的大小可分为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 (SPIO)和超小氧化铁颗粒(USPIO)。SPIO基本上显示T2 效应(信号丢失),USPIO则有明确的T1缩短效应(T1wI 上信号强度增加)。此外,USPIO化合物在血液中的半衰 期较长(超过300 min)。可作为一种血池对比剂。由于该颗 粒大小的物质主要经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因而,静脉注射该 类对比剂进入肝脏及脾脏的网状内皮细胞,产生短T2效 应,在肝脏库普弗细胞可摄取对比剂颗粒。由于正常肝脏 存在库普弗细胞,而肿瘤内一般无或少含库普弗细胞,因 而,对比剂能够增加肿瘤与肝脏实质之间的对比。从而提高 肝脏肿瘤的检出率。这种新型化合物还可用于组织灌注成 像和MR血管成像。Ferumoxides是安全的对比剂,无严 重的不良反应。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中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中的作用
幽闭恐惧
MRI检查需要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对于一些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来说,可能会感到不适或恐惧。因此 ,在进行MRI检查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准备,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05
典型案例分析
肿瘤性病变案例分享
案例一
乙状结肠癌的早期检测。通过磁共振成 像技术,医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乙状结 肠壁的增厚和异常信号,进而判断肿瘤 的存在。这种早期检测有助于患者及时 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治愈率。
VS
案例二
乙状结肠淋巴瘤的准确诊断。磁共振成像 可以显示淋巴瘤在乙状结肠的浸润程度和 范围,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炎症性病变案例分享
案例一
乙状结肠克罗恩病的诊断。磁共振成 像可以显示克罗恩病在乙状结肠的特 征性表现,如肠壁增厚、水肿、溃疡 等,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案例二
乙状结肠溃疡性结肠炎的评估。通过 磁共振成像技术,医生可以观察溃疡 性结肠炎的病变程度和范围,评估治 疗效果,指导后续治疗。

结肠息肉
乙状结肠息肉多为腺瘤性 息肉,有癌变风险。
结肠癌
乙状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 道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 现和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乙状结肠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便秘、便血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乙状结肠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磁共振成像(MRI )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损伤等优点,可用于评估乙状结肠疾 病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03
磁共振成像在乙状结肠疾病中应 用
肿瘤性病变检测与评估
早期肿瘤检测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 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研究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CT和盆腔MRI检查,对两组患者T分区、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诊断效果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

结果:在本次实验中,83例检查患者中,CT检查阳性预测值为96.63%,阴性预测值为62.31%,灵敏度为91.14%,特异度为76.65%,准确度为87.76%。

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阳性预测值为94.42%,阴性预测值为90.03%,灵敏度为98.87%,特异度为71.12%,准确度为95.51%。

采用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检查方式,比单纯采用CT检查,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明显更好。

结论: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能够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断中。

关键词: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结直肠癌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大肠癌,是大肠上皮癌症,主要是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及肠道疾病所引发,是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是该疾病在早期并没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因此一旦发现结直肠癌,很多时候都到了中晚期。

所以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确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检测中,所采用的主要是B超、CT检查及MRI检查的方式。

笔者在本文中,主要是将CT联合高分辨率盆腔MRI扫描应用在实验中的患者中,分析研究具体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43岁至71岁,患者平均年龄52.21±3.32岁。

CT及MRI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

CT及MRI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
时采 用 HA T 序 列 进 行 信 号 采 集 , 可 明 显 减 少 运 动 伪 SE 就
影 。
像 ( a nt eo a c oo o rp y MR ) m g ei rsnn e l ga h , C 已成 为 近 年 腹 部 影 c c n
像 的 研 究 热 点 [ ] 1 。 。 检 查 技 术 1 .肠 道 准 备
2 对 比剂 的应 用 .
肠 腔 内对 比剂 的 应 用 为 了 使 肠 管 扩 张 充 分 , 查 时 必 须 引 检 入 一 定 量 的对 比剂 , T C C对 比剂 包 括 低 密 度 对 比剂 ( 气 、 O 空 C z
C TC或 MR C成 功 与 否 与 肠 道 准 备情 况 密 切 相 关 , 良好 的
目前 , 肠病 变 诊 断 的 金 标 准 仍 旧 是 纤 维 结 肠 镜 检 查 , 结 此 外, 有关 结肠 检查 的 手 段 还 包 括 有 大 便 潜 血 试 验 、 字 直 肠 造 数 影、 传统 的钡 灌 肠 等 , 年 来 随着 C 和 MR 设 备 及 技 术 的 飞 近 T I
放射学实践 2 1 0 0年 8月第 2 卷第 8期 皇 i1 — ci , g2 1 , l 5 N . 5 do P at e Au 0— Vo 2 , o 8 r c 0
9 31

综 述

C T及 MR 结肠 成像 的研 究 进展 I
姚 玉唐 综述 兰永树 审 校
【 图 分 类 号】R 1 . 2 R 4 . 【 献 标识 码】A 【 章 编 号 】1 0 —3 3 2 1 ) 80 3 — 4 中 844 ; 452 文 文 000 1 (0 0 0 —9 1 0
且 多 期 相 图像 容 易 鉴 别 腹 部 脏 器 和 淋 巴 结 有 无 转 移 以 及 肠 周

多层螺旋CT和MⅪ对结肠癌术前评估的研究进展

多层螺旋CT和MⅪ对结肠癌术前评估的研究进展
骨 扫 描 可 增 加 辐 射 量 。P E T的功能性成像 与 C T 的解 剖 定 位
联合 提高 了诊 断及 定位的准确性 ,但其 检查费用 昂贵 。MR I
对 骨 髓 有 良好 的对 比度 和 较 高 的 软 组 织 分 辨 率 , 因 此 可 以早 期发现转移灶 [ 2 5 ] o 由 于淋 巴 结 内肿 瘤 细 胞 核 大 浆 少 ,细 胞 外
间隙减小 ,影 响水分子 的扩散运动 ,所 以 DWI B S对 转移性 淋 巴结较为敏感 。D WI B S显示的淋 巴结短轴横径多 0 . 5 c r n , 增大 的淋 巴结多位于肿瘤周 围的脂肪间隙 内。与病理证实 的
转 移 性 淋 巴结 比较 ,准 确 度 可 达 8 9 . 3 %,D WI B S除可 以在 术
的血流信 息进 行定量 分析 ; T 2 WI 利 用 对 比剂 通 过 毛 细 血 管
肠癌 的骨转移检测方法有 多种 ,S P E C T一直被认 为是筛选全 身骨转移 的 “ 金标准 ” ,但 时 间较 长,而且 当骨骼有 陈 旧性 骨折 或退行性 改变 时可产生假 阳性结果 ,另外 ,MS C T全身
检 出 率 。DWI B S对 结 直 肠 癌 原 发 灶 检 出 的敏 感 度 达 1 0 0 %,
显示 高信 号 的黏膜下层 与相对低信 号 的癌肿之 间界限模糊 ; T 2期 ,增强 T 1 wI 表现为肿瘤 明显强化,而固有肌层无明显
强化 ; T 3期 , 显 示 相 对 低 信 号 的肿 瘤 突破 肠 壁 , 与 周 围 脂 肪
述评与综述 E d i t o r i a l a n d R e v i e w
. 4 7 6. 中 国医 学 影 像 学 杂 志

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MSCT与MRI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第l l 卷第1 3 期( 总 第2 0 1 期) 2 0 1 3 年5 月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MS C T 与M R I 在 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 断 中的价值 比较
黄建荣① 陈义波① 周 宇①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比较 M S C T与 MR I 在 结直肠 癌术 前分期 诊断 中的应 用价值 。方法 :选 取 2 0 0 9 年3 月一 2 0 1 0 年1 月 在笔者所 在 医院进行
M S C T及 M R I 术前扫描诊断分期 的结直肠癌患者 6 7 例 ,采用 D u k e s 分期法 ,将两种方法 的分期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及 临床随访结果对照 。结果 :采用 M S C T及 M R I 扫描 将结直肠 癌分为 四期 ,M R I 对T 1 ~ 2 期诊 断敏感度 明显高于 M S C T ( P < 0 . O 5 ) ;而 对 T 3 、T 4 分 期诊断 的敏感度 M S C T 及 M R I 扫描相 比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O . O 5 ) 。MS C T及 M R I 扫描方法诊断结 直肠癌 分期 的准确率分别为 6 6 . 2 %、7 1 . 6 %。结论 :在结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 中 M R I 较 M S C T更准确 、敏感 ,具有较高 的诊断价值 ,更有优势 ,值得 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 M S C T ; M R I ; 结直肠癌 ; 术前分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 R 7 3 5 . 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1 3 - 0 1 0 7 - 0 2

结 直 肠 癌是 常见 的消 化道 恶性 肿 瘤 ,尤其 是 近二 十 年来 结 直 肠癌 的发 病率 在逐 年 增加 ,还有 向老 龄 化方 向发展 的趋 势 ,多 发 病 在 6 O 一 7 0岁 ,并 且 男 性 的 发 病 率 高 于 女 性 。根 据发 病情 况 可 将结 直 肠癌 分 为 四个分 期 ,每 个分 期 有不 同的 病理 变 化表 现 出不 同症状 ,所 以在进 行手 术 之前 准 确诊 断 分 期对 于 选 择最 佳 的治疗 方 案 至关 重 要 。MS C T及 MR I 是 近 年 来 使用 较 为 广泛 的 的两 种影 像 检查 方 法 …。为探 讨 MS C T与

结直肠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准确性研究

结直肠磁共振成像在结直肠癌诊断与分期中的准确性研究
扫描序列
包括T1WI、T2WI、DWI及动态增强扫描等序列。
扫描范围
覆盖全腹部,重点观察结直肠区域。
流程
患者准备(肠道清洁、禁食等)→磁共振成像检查→图像后处理→结果分析。
病理学检查方法及流程
检查方法
对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的结直肠肿瘤进行病 理学检查,以明确肿瘤性质及分期。
取样方法
内镜下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石蜡包埋 、切片。
参数选择包括层厚、层间距、视野、 矩阵大小等,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根 据具体扫描部位和目的进行优化,以 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
图像后处理技术及分析方法
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平滑、增强、滤波等,这些技术可 以改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
分析方法包括形态学分析、信号强度测量、纹理分析等,这 些方法可以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和特征,有助于病变的定性 和定量评估。
05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及临床特征
研究对象
共纳入XX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 XX例,女性XX例,年龄范围XX-XX 岁,平均年龄XX岁。
临床特征
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直 肠癌,其中TNM分期为I期XX例,II期 XX例,III期XX例,IV期XX例。
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
准确性评价指标
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等。
计算方法
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对比,计算各准确性评价指标的具体数值。
结果分析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其中灵敏度达到了XX%,特异度达到了 XX%以上。同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也均较高,表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较好 的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625000 四川,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作者简介:姚玉唐(1985-),男,四川雅安人,主要从事各种影像学检查在结肠上的应用研究工作。

综述CT及M RI结肠成像的研究进展姚玉唐综述 兰永树审校中图分类号!R814.42;R4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0313(2010)08 0931 04目前,结肠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旧是纤维结肠镜检查,此外,有关结肠检查的手段还包括有大便潜血试验、数字直肠造影、传统的钡灌肠等,近年来随着CT和M RI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CT结肠成像(CT co lonog raphy,CT C)、磁共振结肠成像(mag netic r eso nance colo nog raphy,M R C)已成为近年腹部影像的研究热点[1,2]。

检查技术1 肠道准备CT C或M RC成功与否与肠道准备情况密切相关,良好的肠道准备不仅可以较好的避免残留粪便、粪液所造成假象,而且可以充分扩张肠道,使肠黏膜充分展开,有利于显示较细微的肠道结构。

在CT C方面,国外多于检查前1日口服4L稀释的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3,4]。

M acari等[5]通过口服磷酸钠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对比,发现口服磷酸钠能明显减少肠腔残留液体,减少了肠腔内残留液体引起的假阴性,所以部分学者主张应用口服磷酸钠进行肠道准备。

国内一般于检查前2日无渣饮食控制,检查前1日流质饮食,检查前晚口服硫酸镁50~ 100g,并饮水1000~2000ml。

也有检查前晚口服20%甘露醇500ml配加5%G N S1000ml。

由于目前尚无一种完美的肠道准备方法.各种方法均有多少不等的粪渣和液体残留,会掩盖部分病灶和把粪渣误认为病变。

为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 Lefer e等[6]通过粪便标记法(Fecal T ag ging),让患者于检查前48h口服2.1%钡悬液和低渣饮食,使对比剂与粪便混合进行粪便标记,由于被标记的粪便呈较高密度,采用调节阈值或数字减影软件进行区别粪便和病变。

与传统聚乙二醇法对比,结肠息肉检测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达到88%,而传统准备法为77%和85%,特异度明显提高,而敏感度无显著差异,而且粪便标记法使患者的耐受性明显改善,痛苦减少。

Zalis等[7]应用数字减影肠道清洁术(digital subtractio n bo wel cleansing)也能明显帮助识别病变和粪渣,但经数字减影后的结肠内壁会出现羽毛样伪影。

通过计算机结肠黏膜重组,可减少边缘伪影而获得较光整的肠腔内壁影像,目前这一技术优势尚需进一步完善和临床证实。

研究表明CT扫描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 20mg,可以降低胃肠道张力,抑制肠蠕动,减轻肠痉挛,改善肠道扩张,从而提高图像质量[8]。

因此,若无心血管、尿潴留等禁忌证应使用平滑肌松弛剂改善图像质量。

在M RC方面,在检查前1天就要求无渣饮食、流食,在检查前12~20h口服比沙可啶(泻药)和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

M RC检查时口服阳性对比剂有助于避免盲肠部位信号的丢失。

低张的作用主要是抑制肠管的蠕动、痉挛和患者的不适,从而减少运动伪影。

故一般在扫描前5~1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也可肌注1mg胰高血糖素。

但是,Y ee 等[9]报道胰高血糖素的不良反应较大,并不能改善结肠扩张,胰高血糖素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如果使用低张药物的同时采用HA sT E序列进行信号采集,就可明显减少运动伪影[10]。

2 对比剂的应用肠腔内对比剂的应用为了使肠管扩张充分,检查时必须引入一定量的对比剂,CT C对比剂包括低密度对比剂(空气、CO2和脂类液体[11]),等密度对比剂(如水),高密度对比剂(有机碘溶液和稀释钡剂)。

M RC对比剂包括气体、水、硫酸钡和Gd对比剂等。

CT C检查时一般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左侧卧位,经直肠导管(最好为带气囊导管)注入空气1000~2000m l;部分作者通过与平扫对比,使用高压注射器快速静脉团注碘剂.一次获得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加扫平衡期有利于实质脏器病灶的定性,视具体情况而定)图像,发现肠壁强化后有利于较小病变的识别,对肠道准备较差者有利于病灶的检出[12,13];而且多期相图像容易鉴别腹部脏器和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肠周情况,有助于结肠癌的分期[14,15]。

从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对比剂剂量一般为1.5m l/kg左右,通常以2~3ml/s速度注射。

M RC检查时气体可作为一种阴性对比剂使肠腔无信号[16 18],其中CO2是一种较合适的对比剂,可以较快速无害的吸收入血[17]。

T2WI 半傅立叶RA RE不会引起与空气有关的磁敏感性伪影,可用于结肠成像[18]。

水是最便宜和安全的对比剂,由于结肠壁炎症或新生物时其信号类似于水,T2WI难以辨认,因此,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增强T1WI是常规检查序列。

硫酸钡的M R信号依赖于其浓度,一般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 呈中等或高信号。

Gd对比剂为顺磁性对比剂,在T1W I上及中等权重T2W I上均使肠腔呈高信号。

但是,其浓度越高,短T2效应越明显。

有研究[19]表明Gd对比剂浓度在10mM以上利于病灶显示,浓度加大到20mM,翻转角调至大于45∀,T1WI上呈现明显高信号,而在T2W I近似无信号,这样更便于结肠成像。

3 检查体位CT C检查时一般采用仰卧位.也有联合应用仰卧位和俯卧位[20],使肠腔内残留的粪便、液体或肠管内气体再分布,也有利于萎陷肠管的复张,从而区分肠腔内容物和病变,提高敏感度.减低假阳性、假阴性。

M RC检查时为了便于息肉和粪块相区分,一般要求采集仰卧位和俯卧位数据。

4 扫描设备及参数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 SCT)比单螺旋CT 有许多优势,在短时间内可进行大范围高分辨扫描,明显提高了Z轴的空间分辨力,减小容积效应和运动伪影,可以改善3D图像质量和可信性,提高发现息肉和早期癌瘤的敏感性。

CT 的扫描参数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现在层数可达到64层以上,最薄层厚可达到0.5mm。

而且M SCT工作站配备的高级结肠分析软件,不用人工设定阈值,直接把原始图像重组成2D和3D图像,在同一界面联动显示2D和3D 图像,同时标记、测量和放大病变,并配有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 er aided detection,CA D)软件,明显提高CT C图像分析能力,减少了阅片时间和人为的主观错误。

CT C一般采用管电压120kV,管电流70~250mA,球管旋转时间0.6~ 1.5s/周,矩阵512#512,视野30~49cm,螺距0.6~1.5,层厚0.625~1.25mm,重建间隔0.625~1.25mm。

Gelder等[21]采用100mA s的低毫安扫描也达到理想的检测结果.检出∃5mm息肉的敏感度达到90%,甚至30mA s也能达到74%,认为低剂量虽降低了图像质量,但无明显损害敏感度和特异度,用于结肠普查可大大减少致癌的危险性。

扫描范围:包括直肠、盲肠和整个结肠;也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扫描特定部分。

M RC成像序列:灌肠全程有无间隔选择性2D扰相梯度回波(spoiled gr adient echo,SP GR)序列(T R4.9~ 6.0ms,T E 1.3ms,翻转角60∀)监测,每1~2s采集1帧图像。

一旦灌肠液到达盲肠,整个结肠全程扩张后即灌肠停止,再以同一序列采集一次横断面图像,借以制定3D G RE序列和HA ST E序列的采集方案。

在扫描过程中可以通过3D G RE序列的翻转角和H AST E序列的回波时间两个参数来调节影像的信号对比,如果要获得充盈对比剂的结肠和结肠周围脂肪的最大对比,则可将3D G RE序列的翻转角调整到最大;要使肠壁信号最强,则H AST E序列的回波时间在60~80ms。

其余参数选择原则是确保屏气扫描和扫描范围覆盖全结肠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力[19]。

临床应用1 CT C临床应用CT C在结直肠息肉性病变中应用:CT C可显示肠腔内壁和黏膜皱襞,可观察起源于结肠袋内、结肠半月襞近侧面和盲肠内侧壁上的病变(如息肉、肿瘤)等,能较全面地观察结肠肿瘤、息肉等病变的形状、大小和密度等形态特征,结合轴位、多平面重组技术(mult iplanar r efo rmation,M PR)图像可显示结肠壁厚度和肠周间隙情况,鉴别起源于结肠壁内、外的占位以及外来压迫性病变,从而对病变进行准确的定位。

以目前公认的传统结肠镜(conventio nal colo no sco py,CC)为金标准,大多数关于结肠癌高危人群的研究显示对于检测直径∃10mm的结肠息肉病变,CT C具有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直径%5mm的病变,其敏感度较低。

P ickhar dt等[22]对1233例无症状的低危人群中的CT C检查结果与传统结肠镜结果分析.CT C检测直径∃6mm的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85.7%和73.1%,∃10mm的分别为92.2%和73.3%。

对1065例结肠镜未发现息肉的病例.CT C发现具有一个∃6mm 非腺瘤性息肉63例,∃10mm15例。

M aca ri等[23]对68例无症状的普通人群CT C和CC检查结果对比认为:CT C对直径∃10mm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很高,真阴性率也较高(达到89.7%),而对于直径%5mm和6~9mm的息肉不够理想,敏感度分别为11.5%和52.9%。

国内学者李智勇等[24]利用16层螺旋CT进行CT结肠成像获得理想效果,对直径为2~ 5mm、5~10mm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89.1%和100%。

CT C在结肠癌中的作用[25 28]CT C多种成像方法为结肠癌分型提供了依据,仿真结肠镜(v ir tua l colonoscopy)图像从肠腔内观察到类似结肠镜所见的立体图像,可显示肿块表面情况及测量其中心凹陷的深度和溃疡口部的宽度。

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类似钡灌肠的三维图像,可充分显示病灶的长度和整体轮廓。

透明显示技术(RaySum)类似气钡双对比的黏膜像,使肠腔透明显示管壁内表面情况,对浸润型所引起的肠壁狭窄显示明确并可测量其长度。

结合M PR二维成像和原始轴位图像能清晰显示组织密度、肿瘤侵犯肠壁的范围和相邻脏器是否受累、腹腔淋巴结及远处脏器有否转移,为临床对肿瘤进行分型分期提供依据,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结肠炎症性病变,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憩室炎等。

研究表明CT C可以显示结肠壁的增厚,病变累及方位,肠管周围渗出及腹腔脓肿、内瘘等并发症;结合仿真内镜成像,还可以观察结肠黏膜面,了解溃疡的发生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