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试卷讲评语文课件
东城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讲评(课堂PPT)
中人的姓名官位、卒葬年月,死者的家世、生平、事业,
颂扬和悼念墓中人;
5
3.A
3.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碑”的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汉代以前,碑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是实用性的 。 B.根据唐代的丧葬制度可知,碑的价值高于碣。 C.南北朝时,碑文已不再用来纪念过去的人物。 D.现在人们所说的“碑”,可以泛指一切石刻。
17
秦哀公派人推辞说:“我们大王知道您的要 求了,您还是到宾馆(休息),我们将商议此事并告 诉您(结果)。”申包胥答道:“敝国国君流亡在草 野之中,没有获得一个休息的地方,我怎么敢去安歇 ?”靠着宫廷的墙壁站立着哭泣,哭声日夜不断,水 浆也不喝一口,(这样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他 吟诵了《无衣》这首诗,说军队现在就出发。申包胥 磕了九个头才坐下,秦哀公说:“楚国有这样的臣子 还亡了国,我没有像这样的臣子,我灭亡的日子没有 几天了。”于是就发兵援救楚国。
• 评分细则:共4个要点,其中(2)(3)两条主要围绕文字、 书法来谈,算是一个要点;4个要点中,答出任意1点1分, 2点3分,3点5分;
10
7.右图为天安门与纪念碑 的原方案和现方案的对比 示意图,请结合此图与“ 材料二”、“材料三”的 相关内容,指出原方案的 不足。(6分)
11
7、6分。一点2分(部位特点+具体分析),三 点6分。
14
学生常见问题:
• 除第6题所说问题外,其他问题: (1)思路混乱。不分条理,全混在一起说;或者某一点在
前后文中能说上两三遍; (2)观察有误、表述逻辑混乱。如:“碑座太小、低、矮,
不能凸显碑身的庄严高大,或者不能体现天安门的伟大”, 观察有误,表述也有问题,难道碑座高大,才能凸显碑身 高大吗?碑座大小和天安门有何关系? (3)胡言乱语。如:“同原方案不能够突出我国充满活力 的朝气和威严、庄重,与我国当时的建国盛况略有不符”。
北京房山区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房山区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高考语文 北京卷备考讲座
A.在戏剧中,表演是手段,故事才是核心,所以没有 剧本就没有戏剧。
×
尽管戏剧是一种剧场中的表演艺术,没有剧本也可以有 戏剧,但是,文学的参与使思想内涵深化了。
B.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与话剧、歌剧、舞剧不同, 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把中国传统 的诗、歌、舞、乐、技的手段在舞台上综合运用起来, 表演故事,有别于西方的话剧、歌剧、舞剧。
*
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的宇
宙观。
√
“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
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含着宇宙万物,体现了
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
*
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圜丘、
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
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例11·2006北京卷·1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
×
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
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
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
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
也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
脚瞻览一回。
*
①③②一桥西阵东边阵一的片湾南荷绿风塘水,吹岸缓际着缓围岸从着上净青的业青垂湖的杨向芦东苇流来
寂寞未必就是不幸,倒可能是一种磨炼,甚至能使人
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大凡有
成就的人,
。
*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讲评PPT教学课件
(1)《梦溪笔谈》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2)如果你是这位中国专家,你会如何恰当地表达?
不能一味谦 虚,要维护
祖国尊严
很荣幸, 很高兴
互相交流 互相启发
2020/12/11
6
5. C、横渡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 C ①表现其一片忠心,④表现其体恤百姓,⑤表现其为他人 着想
2020/12/11
定语 后置
2020/12/11
9
(3) 满三月,无妻子之请者,尽没有之。(3分) 译文:满三个月,没有妻子儿女询问认领的,全部没收充公。
2020/12/11
10
(4)蕃舶之至泊步,有下碇之税,始至有阅货之燕,犀珠 磊落,贿及仆隶,公皆罢之。
译文:海外入境的船舶停靠码头时有下碇税,初到时有阅货宴, 对他人所赠的犀角珠宝、财物和仆从奴隶,孔公一概拒绝。
2020/12/11
8
重要句子:
(1) 公尚壮,上三留,奚去之果?(3分)
译文:您的身体还很强壮,当今皇帝多次挽留您,您为什么 坚决要辞官呢?(要点:壮,果,疑问句式)
(2) 亲戚之不仕与倦而归者,不在东阡在北陌,可杖屦来往也。
译文:那些不做官和厌倦官场生活回到故乡的亲友,不在东 郊就在北郊,大家可以拄着拐杖穿上鞋子互相往来。 (要点:定语后置,不在……就在……,“杖屦”活用为动词, 语意通顺)
北京高考微写作讲评-PPT
作品)。
• 比喻手法得运用,当然以与教益相关者
为上。
优秀示例:8分
•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得世界 》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得人物,简述这 个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 150-200字。1/10
• ②从《红楼梦》《呐喊》《平凡得世界 》中选择一个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得既 可悲又可叹之处。要求:150-200字。
•
三部文学名著:《呐喊》《平凡得世界》《
老人与海》。
•
要求:赠言要结合人物得经历或特点,不要泛
泛而谈;150字左右。
【说明】结合古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文学经 典中人物形象得理解、评价,用简明、得体得语 言表达观点、抒发情感得能力。(第二层)
• 从表达方式得要求来瞧,
• ①偏重于议论抒情, • ②偏重于记叙描写, • ③偏重于议论。
• “可悲”与“可叹”,可并列,可递进。“ 可悲”意为“令人悲伤;使人痛心”,落脚点 在“读者”对人物性格、命运、遭遇等得感 受与理性思考上;
• “可叹”意为“令人叹息,令人感叹”,可以 就是悲叹、叹惋、慨叹、赞叹等,落脚点也在 “读者”对人物性格、命运、遭遇等得感受 与理性思考上。
要求“简述”,而学生更多得就是“简评”。
• 第13题选文涉及子路、冉有、公西华,故本 题列举时避开。
• 鉴于本题“喜欢”得限定,考生谈“缺点” 时应慎。
• 这样得一段评语,其样貌相当于文学史中得 人物简介。
• 评语依据只能就是《论语》而不能就是其它 艺术作品。
题目三优秀示例 8分
• 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待人谦恭,以孝著称 。她曾经因为要在家奉养父母,拒绝做官。 她倡导信守礼义,坚持学习,曾提出“吾日三 省吾身”得具体内容,即“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她在 孔子弟子中不就是最睿智得,不就是口才最 好得,不就是最有经济头脑得,但她却就是一 个孔子式得知识分子形象,“仁以为己任”, 她曾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人教版北京北京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解析
人教版北京北京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霓虹灯下的哨兵(节选)沈西蒙故事发生在刚刚解放的大上海,三排接受了在南京路上站岗的任务,地痞老七等人,逼迫童家还印子钱。
如果不能及时还钱就要将童家女儿阿香卖到香港,救她的方法,就是让她的弟弟童阿男到码头区走一趟。
阿香知道如果童阿男去了码头,那就有去无回了,她因此到处找弟弟,叫他不要回家。
赵大大得知了此事后,报告了连长。
与此同时,童阿男擅自离开岗位,受到连长和指导员批评,说他忘记了一名革命军人的责任。
童阿男竟脱下军装扬长而去。
指导员路华到童家了解情况。
子夜,苏州河畔。
童阿男家。
海关钟响十二记。
棚户,路灯,大厦的剪影。
阿荣领路华上,后面跟着通信员。
阿荣:指导员,到了,这就是阿男家。
刚好童妈妈拎着小包袱走出。
阿荣:童妈妈,有人找。
指导员,这就是童妈妈。
这位是南京路上的指导员,阿男的上司。
童妈妈:长官!路华:童妈妈,你老人家好?童妈妈:长官请坐。
路华:童妈妈,我叫路华,你就叫我路同志吧!童妈妈:路同志,坐,坐。
这么晚了,同志来有什么事?路华:阿男今天回来过没有?童妈妈:没有。
路华:好像阿香去找过他?童妈妈:是呀。
路华:找阿男干吗?童妈妈:说起来同志不要见笑,我们是穷人家,只指望阿男今晚能回来一趟,想想办法,救救急。
路华:老人家,有什么紧急事情和我讲也一样,我是阿男的好朋友。
童妈妈:有笔印子钱压在头上,日子有些过不下去了。
路华:我这儿有些钱,你看……童妈妈:不,不,怎么能要你的钱,政府已经救济过两回了。
路华:老人家,收下。
这,不是我的……是阿男的。
童妈妈:阿男的?路华:是阿男积蓄下来的津贴费,我替他保存的。
童妈妈:真的?路华:真的,阿男让我带给你的。
童妈妈:(泪珠盈眶)真没想到,阿男他……同志,这是救命钱哪!(跪下)路华:(忙扶起)童妈妈,你不要难过!童妈妈:我……我高兴,啊,请坐坐,我去叫碗馄饨给你吃。
路华:童妈妈,我不饿。
北京空中课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题精析精讲古诗文阅读课件(共32张PPT)
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读通鉴论
它是王夫之阅读《资治通鉴》的笔记,每一节 都是针对《资治通鉴》的某一段史实而发的议论。
史论
词汇量、语法现象《、思维过习惯秦论》: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总结秦王朝迅速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 格上的异同,能对同一个作品的不同阐释提出自己的看 法或质疑。
②文章第四段引用了多个战例,请结合全文简述其用意。 提示1:课内基础经常回顾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查找资料并思考:“桃李”在诗人眼里都扮演着什么角色?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 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阐释作品的情感、形象、主 题和思想内涵,能对作品的表现手法做出自己的评论。
答案示例: ⑴引用北伐获胜的战例与王玄谟失败的事实作对比。 ⑵说明拓拔氏并非不可战胜。 ⑶战争取胜的因素是勇和谋。 ⑷王玄谟失败是因为他只会坐而论兵,缺乏真正的勇谋。
写了什么 想表达什么
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的经世之志、报国之情。(2分) 不同点:①《感遇(其十一)》侧重借鬼谷子形象,突出 自己的才干和志趣。《感遇(其三十五)》侧重正面写诗人 的从军经历,表现自己的勇武。(2分)②《(其三十五)》 还因登高怀古表达了诗人对国运的担忧。(2分)
方法指津
提示1:课内基础不可忽视 提示2:从字里行间寻诗意 提示3:延伸练习拓展提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第四段引用获胜战例对分析王玄谟必败有什么用意? 提出问题:观王玄谟言论风旨,必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ppt
22.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 22.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通观全文 。( 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 ?(2 ①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述树叶的?(2分) 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②从一片树叶中作者获得了哪些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4分) 第一问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第一问考查学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第二问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二问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今年仲夏” 去年初冬”是文中的重点信息,有了“ “今年仲夏”、“去年初冬”是文中的重点信息,有了“今 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容易出现如下问题: 年仲夏” 就等于明白了文章写树叶采用的是倒叙写法。 倒叙写法 年仲夏”,就等于明白了文章写树叶采用的是倒叙写法。可 不少考生忽略了“ 惜,不少考生忽略了 仲夏” 只写了冬写自己的感悟; ①写自己的感悟; “仲夏”,只写了冬-春-夏-秋。写出 明年春天” 更是凤毛麟角。主要原因是, “明年春天”的,更是凤毛麟角。主要原因是,“明年春 只写一点感悟; ②只写一点感悟; 在文中的表述较为隐蔽, 天”,在文中的表述较为隐蔽,“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 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 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 埋在泥土之中了。 严格说来, 摘录文本中的原话。 ③摘录文本中的原话。 ,埋在泥土之中了。”严格说来, 生命的转变、转化的过程。 ①有:生命的转变、转化的过程。 暑天” 夏季”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 “暑天”和“夏季”在逻辑上是属种关系,它与四个季节不 究其原因,没有认真品读题干,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是: 究其原因,没有认真品读题干,题干中的主要信息是:“作 在同一层面,因此可以忽略不写。 在同一层面,因此可以忽略不写 生生不息、生命的轮回等。 ②有生生不息、生命的轮回等。 。 哪些”“ 感悟” ”“、 自己的话” 者”、“哪些”“、感悟”、“自己的话”。如果抓住这些 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态度、 信息,答案就不会“离题万里”、安宁等。 ③有: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态度 安宁等。 信息,答案就不会“离题万里”了。 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 天——秋季——明年春天。
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讲评课件
2007年5月
北京56中学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粗糙 狡黠 罹难 腹背受敌 亘古未有
A. zàoB. cāojFra bibliotekéjié
lí
wéi
fǔ
fù
héng
héng
C. cāo
D. zào
xiá
xiá
lí
wéi
fù
fǔ
gèn
gèn
C 加点字分别读作cāo xiá lí fù gèn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黑体字断句,并翻译划横线的 句子(5分)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公 何 如 曰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 所以为陛下禽也。” ( 1 )断句: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公 何 如 曰 如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⑤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 ⑥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 断案敏捷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 A.张淳在永康任知县期间,面对奸黠吏民,他昼 夜查阅案件。断案效率高,吏民非常佩服。 B.张淳设巧计,佯装松懈,诱巨盗上钩,从而诱捕 了在逃十余年的大盗。 C.张淳对抢米的人,施以杖刑并处死,有效制止了 大旱之年公然抢掠的现象。 抢米人并没有被处死,处死的是个死囚 D.张淳提出对招募的士兵应裁减老弱、保留壮勇 的建议,平息了可能出现的骚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天下主义”的精神内核。 B.一个人如果不注重自身的修养,不建设好自己的家庭,就难以做到“心怀天下”。 C.西方倾向于以斗争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是因为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 D.不以“天下”为立足点的文化自信是相对狭隘的自信,不利于构建良好的世界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手法,突出中西方文化在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B.文章从“天下”理念出发,阐释“天下主义”的三层内涵,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C.文章第三段引用梁漱溟言论,证明“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核心。 D.文章通过分析天下主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表达了对构建文化共同体的思考。
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一)
语文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天下”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秩序的一种原初想象,“天下主义”是以“天下”理念 为核心,由具有普遍性和开放性的世界秩序、价值规范与理想人格构成的思想体系。在 当今全球化语境之下,中国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的自觉自信体现的正是“天下主义”的 精神内核。
④ 文化自信最终体现为一种人格自信。无论是“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还是“以天下为 一家”的价值观,最终都沉淀为个体的精神品格。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 这是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君子”是一个自主自足的动态形象,通过“身-家国-天下”的逐渐扩充延展,人格不断超越并完善。“君子”奉行的“中庸之道”是一种整体的 思维方式,“君子”在行为模式上追求理欲平衡、天人合一、忠恕包容。以“中庸之道”来解 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中庸”不仅仅是 “求同存异”地承认诸多文化存在的正当性,而且要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共建一个互动互补的世 界。
3.【答案】C 【解析】“其世界观不具开放性和包容性”有误,原文只 是说“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 和包容性”,并不意味着西方世界观不开放和包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 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 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 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 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2018 —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 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 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
②文化自信首先是一种“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的自信。《道德经》有云:“修之于天 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天 下”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尺度,是一个最宏大、最完备的分析单位,具有最广阔的容 纳力。面对差异性的多元文化格局,西方文化多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文化视域限于 国家、民族内部,虽然也有关于世界的思考,比如斯多葛学派的“世界主义”等,但其 思考方式是“以国家观世界”,与中国文化的立足点和尺度不同。中国文化的“天下” 蕴含了“天下无外”的理想,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在世界内部是平等共存的;中国文化 依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进路,从“身-家-国”逻辑同构的角度,最终达 到“天下大同”的境界。与西方文化相较,“天下”的世界观更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综合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
⑤ 总之,“天下主义”启发我们以一种新的视野去构筑文明之路,增强文化自信。这种文化 自信既不是孤芳自赏,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旨在创建一个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文化共同体。
(摘编张丽娟《“新时代”与“中国故事”的理论辩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天下观天下”的世界观以天下为思维尺度,其文化视域不限于国家民族内部。 B.“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中“他者”“自我”共生,旨在达到每个家庭利益最大化。 C.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自信的最终体现。 D.“中庸之道”可以消除文化冲突,有助于共建诸多文化并存而又互动互补的世界。
1.【答案】A 【解析】B项“旨在达到每个家庭利益最大化”有误,由原文“‘天下’ 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可知,此 处的“家庭”指“天下”;C项“君子的理想人格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气 质”有误,由原文“中国文化倡导和推崇的理想人格是“君子”,这是 由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气质所决定的”可知;D项“中庸之道'”可以消除 文化冲突”有误,从原文“以‘中庸之道’来解决当今的文化冲突问题, 相较于西方适者生存的斗争模式更具高明之处”可知,是有利于“解 决”,而不是一家”的价值观的自信。中国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伦 理型文化,梁漱溟认为“中国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化重视家庭生活,整个社 会关系是依照家庭关系推广发挥的。“以天下为一家”的价值观实质上是一种关系性伦理,把 “自我”和“他者”看成一体共生的关系。“天下”是一个最大的家,家庭利益的最大化就是 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共同体的善与个体的善是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