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实验操作试卷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共4套,附参考答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共4套,附参考答案).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练习1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探究题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看图回答。

1、把手的运动方式是 ;2、车轮的运动方式是;3、脚踏板的运动方式是;4、小猫的运动方式是 o二、实验探究题这是某组同学设计的轨道图,请你完成后面题目。

1、用文字标明轨道的起点和终点。

2、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小球停滞在A处(如图所示),你该如何修改设计图?3、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A.美观B.简单C.测试过程中,小球滚动流畅三、实验探究题:观察蚕卵1、 我们可以先用 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借助 细致观察。

2、 在观察中发现有白色的蚕卵,且上面有小孔,这是是已经孵化出一 一的卵壳。

3、 蚕卵仔细观察很像,宽约1毫米,厚约0. 5毫米。

4、 蚕卵颜色的变化顺序是:-四、实验探究题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 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

看上去太阳和月球的大小比较1、实验材料及其用途连线:模拟地球视角模拟月亮2、 实验过程(1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o(2 )如果乙和丙两位同学位置不动,甲同学需向(填“前”或“后”)移动距 离,直到看到的 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为止。

(3 )丙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可以采取 或 的办法测量自己和乙分别于甲之间的距离大小。

3、 得出结论是因为,所以看上去,太阳和月亮大小 差不多。

圆纸筒模拟太阳小圆纸片 真实的太阳和月球大小比较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练习2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实验探究题(一)1、 它们的身体形状不同:蚕的幼虫的身体呈 形,蚕蛹的身体呈 形。

2、 它们腹部都有体节,但数量不同:蚕的幼虫有 ___ 个体节,蚕蛹有 体节。

3、 蚕的幼虫变成蛹后,足和 足消失,出现 的雏形。

4、 它们的身体长短不同:蚕蛹的身体比幼虫。

5、 它们身体的颜色发生改变:由 色变成 色。

6、 我们在蚕蛹的身上发现1对 和 的原始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蚕的生长变化》试卷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蚕的生长变化》试卷

三年下科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蚕的生长变化》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蚕的身体是()颜色或()色2、蚕的头较()两侧各分部有着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3、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尾部有()对足。

4、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共蜕皮()4次。

5、蚕生长过程中,()、颜色、()、排便、活动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6、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这叫蜕皮;二、选择题1、通过观察你发现蚕退蜕了几次皮()A、3次B、4次C、5次2、蚕蜕一次皮从入眠到起眠一般需要时间是()蚕平均经历()蜕皮一次。

A、1-2天B、 3-4天C、 4-6天3、蚕身上有足的对数是()A、8B、7C、 94、蚕以桑叶为食,那么蚕的口器是()A咀嚼式 B刺吸式 C虹吸式5、蚕的呼吸器官在身体的()A头部 B胸部 C身体两侧的小黑点6、蚕吐丝前的时候是()A身体白白胖胖 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 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三、判断题1、蚕在吐丝时站着不动()2、蚕在吐丝食欲下降()3、把蚕的头放在水里,身体放在水外蚕不会死()4、蚕用胸足爬行,象波浪式重复前行()5、蚕用腹足把住桑叶,用口器快速铲着桑叶快速咀食桑叶()6、五龄的蚕宝宝长得极快,体长可达6~7厘米,体重可达蚁蚕重量的1万倍左右。

()7、蚕到五龄末期,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8、五龄末期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驱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四实验题。

看图填空1、A的身体结构的名称,2、E是有作用3、F是名称是,作用。

4、G的名称是。

5、H的名称是。

6、D的名称,作用。

答案一、填空题:1、白色,黄色。

2、小,单眼,口器。

3、3,4,1。

3、4次。

5、体长、食量。

6、长出新皮、换下旧皮二、选择题1、B2、A , C 3、A4、A5、C6、C.判断题1、×2、√3、√4、×5、√6、√7、√。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测试“过山车”》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8课《测试“过山车”》试题
27.下列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路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滚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B.小球从高处滑落,经历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C.小球从高处滚落,只经历了曲线运动
28.下列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错误的是()。
A.小球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长,它的速度就大B.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长,它的速度就大C.小球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少,它的速度就大29.描述“过山车”上小球的位置时,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距离
方向
2.
3
3.
起点
方向盘
软尺
4.
秒表
软尺
5.
方向
距离
6.
起点
7.
秒表
软尺
细绳
8.
起点
8
9.
秒表
软尺
快慢
10
.平动
转动
滚动
11
.方向盘
软尺
12
.直线
坡度变大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三、22.B 23.A 24.C 25.C 26.C 27.A 28.A 29.C
34.小球从起点出发向东南滚动20厘米后,再向东北滚动4厘米,又转向西北进入一段长为6厘米 的轨道,向东北滚动2厘米。
35.利用软尺、细绳测量小球通过的距离,利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大,小球在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少,它的速度也就越大。
36.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应该尽可能地抬高轨道起点处的位置并减少曲线轨道。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全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水的凝固现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凝固现象,探索水的凝固规律。

实验材料:1.温度计2.温水3.冰块4.透明杯子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入透明杯子中,准备记录水的温度变化。

2.将温水倒入透明杯中,记录温水的温度。

3.将冰块倒入温水中,搅拌几分钟。

4.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水的温度,并观察水的状态。

实验结果:1.在室温下,温水的温度为25摄氏度,水呈液态。

2.加入冰块后,温水的温度逐渐下降。

3.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开始变成冰块。

4.继续降温,冰块变得更加坚硬。

实验分析与结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温水的温度在接触冰块后会下降。

2.当温度降到0摄氏度时,水会变成冰块。

3.冰块的温度会比室温更低。

4.冰块比水更硬,无法倒出。

实验原理:水的凝固是指水在降温至一定温度时,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当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水分子的热运动能量减小,分子开始互相靠近,形成规则的排列结构,从而形成冰块。

冰块的温度会继续下降,直到达到冰的熔点。

实验应用:1.在生活中,可以利用水的凝固现象制作冰块、冰淇淋等冷食品。

2.在工业生产中,水的凝固现象在冷链运输、制冷设备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现象。

我学会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实验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严谨性和有趣性。

通过实践,让我对科学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练习题)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3.3.影子的秘密(练习题)附答案

3.3.影子的秘密(练习题)一、填空题1.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

2.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 ,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又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3.我们可以利用和做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和来让影子发生变化。

4.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特点。

5. 、和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6.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

7.改变和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二、选择题1.利用手电简和木圆柱模拟影子变化的实验中,手电简和木圆柱分别模拟的是()。

A.光源和挡光物B.挡光物和光源C.光源和影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B.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C.月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有变化3.为了使手电筒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选择的做法不包括()。

A.改变手电简的照射角度B.改变物体的摆放C.打开或关闭手电简光源4.下面()不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屏B.遮挡物C.电源5.下面不是光源的物体是()。

A. 蜡烛B. 月亮C.台灯6.下列关于光源、遮挡物、屏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光源位于遮挡物和屏之间B.遮挡物位于光源和屏之间C.屏位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7.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向光B.背光C.无法确定三、判断题1.没有光照也可以产生影子。

()2.产生影子只要有光源就可以了。

()3.我们可以选用透明物体来产生影子。

()4.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不会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5.改变物体的摆放方式可能会使物体的影子发生变化。

()6.从不同侧面照射同一物体得到的影子都一样。

()7.物体离光源越远,被照射物体的影子越小。

()8.物体影子的形状主要与物体和光源之间距离有关。

()9.月亮、萤火虫都是光源。

()四、综合探究。

用手电筒照射木圆柱,观察影子的变化。

(先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再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1)当手电筒在木圆柱上方照射时,看到的影子在木圆柱的______________。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试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试题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一、填空题1.实验时我们一般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有时候也有发令员。

2.猎豹、兔子和羚羊赛跑,第一名是_________,第二名是_________,第三名是_________。

3.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乌龟先到达终点,说明它在相同的距离内运动得_________。

4.在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快;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物体运动得越慢。

5.在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实验中,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7.在相同的距离内,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_________,说明物体运动得_________。

8.在同一条轨道上,要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用_________测量不同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_________,并记录下来。

至少测量_________次。

9.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_________来比较快慢。

10.测量时间可以使用_________计时。

11.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花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所花的时间越多,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

12.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6秒,他的速度是_________米/秒。

二、选择题13.在测量不同物体运动快慢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应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增加实验的准确性B.计时员和发令员最好是同一个人,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的准确性C.有一组测量数据跟其它组有较大差别,我们应该对它进行修改14.在做科学实验,以下哪一句说法是正确的()。

A.小组内一般分操作员、计时员和记录员,有时候也有发令员B.小组内只有记录员和操作员要观察实验现象,其他人可以不观察C.小组内的所有事务都听组长的,不需要讨论15.小余同学想把新鲜采摘的杨梅送给离他家10千米的朋友,他选哪种交通工具最快()。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一个、回形针若干
我的猜测: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
实验步骤:
1.把磁铁分成四段,标上A/B/C/D/E.
2.用磁铁的各部分去吸回形针并记录各部分吸引回形针的个
数.
观察到的现象:磁铁两端吸的回形针最多,中间为0.
实验结论:磁铁两端磁性最强.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磁铁两极的研究
实验器材:条形磁铁两根
我的猜测:两块磁铁靠近吸引.
实验步骤:
1.把两块磁铁的两端分别标上A/B/C/D,再将它们相互接近,观察结果.
2.用符号“→←”表示相互吸引的情况,用符号“←→”表示相互排斥的情况,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观察到的现象:B和C排斥,B和D相吸,A和C相吸,A和D排斥.实验结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级相互吸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附评分标准)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附评分标准)

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题: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附评分标准)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
实验内容及要求
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现象。

(1)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观察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
(2)实验结束后向评委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供选器材
酒精灯1盏、蜡烛1根(感温油墨)、铁架台1套、火柴1盒、金属条(棒)1根、废物杯1个
热在金属条(棒)中的传递——评分标准
实验时间:10 分钟分值:10 分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实验内容及要求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1)猜测水温高低与水蒸发快慢有怎样的关系,并向评委叙述;
(2)设计实验,证明水温高低是否影响水蒸发的快慢;
(3)向评委叙述温度计的温度测量范围和每一小格的温度值,以及酒精灯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4)看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实验,向评委叙述结论。

供选器材
100毫升烧杯2个、温度计2根、三脚架1个、石棉网1块、酒精灯1盏、火柴1盒、废物杯1个、记号笔1根
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评分标准实验时间:11分钟分值:11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共43个)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共43个)
6、
实验名称
观察前三周凤仙花的生长变化(D)
实验器材
凤仙花植株、记录表
观察步骤
1、凤仙花破土而出的时间。
2、刚出土的凤仙花的样子。
3、刚出土的凤仙花茎的颜色。
4、刚出土的凤仙花叶的样子。
5、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6、凤仙花的叶在茎上是怎样排列的?
观察记录
出土时间
植株的样子(图)
茎的颜色
叶的样子(图)
1、第一对叶子是椭圆形的,表面光滑,没有叶脉。
2、叶子的排列(画图):
7、
实验名称
观察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D)
实验器材
凤仙花植株、记录表
观察步骤
1、现在的凤仙花是什么样子的?将它们的样子画下来或拍下来。
2、描述茎的颜色,测量它的粗细和高度。
3、数一数,植株上有多少片叶子。
4、观察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画一条蚕宝宝
16、
实验名称
观察蚕吐丝前后的变化(A)
实验器材
快吐丝的蚕
实验步骤
1、观察吐丝前蚕的特点;
2、吐丝后蚕的特点
3、蚕怎样吐丝
观察结果
吐丝前的蚕
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食量减退直至停食,身体透明。
画一个蚕茧
吐丝后的蚕
身体短缩,发黄而透明。
蚕怎样吐丝
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营茧场所
其他发现
2、每过2分钟读数一次,并记录。
3、分析温度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温度记录表(参看书本47页)
2、自来水的温度基本没有变化;另外三杯水的温度逐渐下降,一直降到室温为止;与室温的温差越大,温度下降速度越快。

最新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堂练习试题(全册)

最新2020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课堂练习试题(全册)
第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动物的一生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1课时 仰望天空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2课时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3课时 影子的秘密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4课时 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3课时 蚕长大了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4课时 蚕变了新模样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5课时 茧中钻出了蚕蛾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6课时 蚕的一生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7课时 动物的繁殖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6课时 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7课时 我们的“过山车”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8课时 测试“过山车”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1课时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第二单元 动物的一生
第2课时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第5课时 月球——地球的卫星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6课时 地球的形状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7课时 地球——水的星球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第8课时 太阳、月球和地球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1课时 运动和位置
科学(JK)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2课时 各种各样的运动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3课时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4课时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
第5课时 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题可直接打印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题可直接打印

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题可直接打印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可直接打印
实验一:测量物体的长度
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了解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实验材料:尺子、不同长度的实物。

3. 实验步骤:
a. 将尺子放在待测物体的一端,沿着物体的长度方向测量物体的长度。

b. 用尺子量取不同实物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c. 比较不同实物的长度,分析其差异。

4. 实验结果:
| 物体 | 长度 (cm) |
实验二:探究水的沸点
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测量水的沸点变化,了解水的沸点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情况。

2. 实验材料:水、饼干罐、温度计。

3. 实验步骤:
a. 将水倒入饼干罐中,并放入温度计。

b. 将饼干罐放在火上加热,同时观察温度计的指示。

c. 记录下水开始沸腾的温度。

4. 实验结果:水开始沸腾的温度为 100℃。

实验三: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
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2. 实验材料:种子(如豌豆种子)、花盆、土壤。

3. 实验步骤:
a. 将土壤放入花盆中,并在不同盆中分别放入不同条件下的种子:阳光照射、遮光、水浸泡等。

b.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
- 阳光照射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最高。

- 遮光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较低。

- 水浸泡条件下的种子未能发芽。

以上为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题的内容,可供直接打印使用。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练习题)

【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练习题)
故答案为:C。
【分析】不用的动物产卵的地点不同,本题考的是蜻蜓产卵的地点在水里。
10.植物有哪些传播花粉的方式?油菜花是怎样传粉的?
【答案】有靠昆虫传粉的花,叫虫媒花;有靠风来传粉的花叫风媒花;还有以水为媒介进行传粉的花叫水媒花等。油菜花是虫媒花。
【解析】【解答】我们常见的有虫媒花,风媒花,水媒花等。油菜花是依靠昆虫传粉的花,所以是虫媒花。
5.连线
【答案】
【解析】【解答】完全花:油菜花、桃花、牵牛花;不完全花:丝瓜花、南瓜花、柳树花;
油菜种子和凤仙花种子是靠弹射传播的;苍耳种子和鬼针草种子是靠动物传播的;蒲公英种子靠风力传播;莲蓬种子靠水流传播。
【分析】大多数植物的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这四部分组成的,四部分都有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不完全花。
A.在直线轨道中击球,蓝色球的运动路线是直线
B.在直线轨道中击球,蓝色球在做曲线运动
C.在曲线轨道中击球.蓝色球的运动路线是曲线
三、判断题
1.跳高运动是直线运动。( )。
2.从树上掉落的桃子是做曲线运动。( )。
3.无风时,下落的雨滴是做直线运动。( )。
4.直上直下的电梯的运动路线是直线。( )。
8.简述花、果实和种子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在花的结构中,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雄蕊可以产生花粉,雌蕊中有子房和胚珠,胚珠内有卵细胞,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必须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没有雄蕊和雌蕊就不能完成这两个生理过程,也就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解析】【解答】植物开花散播或接受花粉,雌花蕊与花粉结合,花瓣下的子房受精孕育受精卵变成种子,整个子房孕育成果实,所以种子被包在果实里。
【分析】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常识,根据不同的传播花粉的方式来进行区分。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教科版三下)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教科版三下)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教科版三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种子【实验目的】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实验器材】大豆、玉米、花生、蚕豆等种子,持放大镜,镊子、小刀、白纸【实验步骤】1.把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各类植物种子放在白纸上。

2.先用肉眼观察,用手摸一摸,用鼻闻一闻,并记录。

记录设计成表格,可画图可用文字表述观察到的现象(主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使用手持放大镜进一步观察。

①用镊子夹住种子,移动手持放大镜,获得清晰图像,记录观察现象;②固定手持放大镜,移动种子(用镊子夹较好)获得清晰图像,记录观察现象。

调换位置,多次观察并记录现象。

4.猜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剖开植物种子(注意剖开的位置—正中间)。

观察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记录观察后现象。

5.进行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

6.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①两种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②剖开种子的位置。

③注意安全使用小刀。

(二)【章节目录】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能正确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2支红水温度计(0-100℃)、1支体温表、2只烧杯100ml(或玻璃杯)、2瓶热水(热水瓶)【实验步骤】1.选择测量水温的温度计(与体温表作一个对比)2.给准备好的两只100ml烧杯编上号。

①②3.往①号杯内注入约80 ml自来水;往②号杯内注入约80ml刚从热水瓶里倒出的热水(最好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以免学生烫伤)。

4.组织小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各小组测量同一种水的温度有差异。

5.在保证测量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对每杯水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把测量结果记录在如P47页的表格中。

在等待过程中思考:这些水的温度会有变化吗?估计会怎样变化?6.整理好实验器材,填写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教科版 教科新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0分) 1.力的单位是,简称 ,用“ ”表示。

2.人们用 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

在表达与交流的时候,它的成功运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早晨,大阳从 边升起,下午,太阳从 边落下。

4.学习了“地表剧烈变化”这一单元,我还想知道: 。

5.所有关于恐龙灭绝的理论都是 。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6.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 ”表示。

(判断对错)7.描述一个物体,我们只需要说出前后左右。

(判断对错)8.描述物体在哪里,可以说明物体在什么方位,还可以说明距离这个物体有多远。

(判断对错)9.拨动拉紧的橡皮筋,它往复地抖动,我们可以把这种运动方式看成是直线运动。

(判断对错)10.锯木头的动作是往复运动,属于曲线运动。

(判断对错)11.沿盘山公路上山的优点利用斜面原理可以省力,缺点是要多走路。

(判断对错) 12.在跳远比赛测量距离时,必须标出起点和终点。

(判断对错)13.科学家往往采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来研究某一个因素是否对物体产生作用。

(判断对错)14.无烟的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烟不会流动。

(判断对错)15.走的路程长,速度就快。

(判断对错)三.选择题(共20小题,满分40分,每小题2分)16.空中加油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空中一架航空器给另一架或数架航空器加注燃油,使其航程加大,续航时间增长的技术。

如图,飞机A 相对于飞机B 来说,它的状态是( )A .运动的B .静止的C .无法判断17.下列哪种方式比较科学?()A.大量砍伐B.过度放牧C.退耕还林还草18.坐在车里,突然发现路旁的树木向后运动,这说明()A.汽车向后运动B.汽车向前运动C.旁边的汽车向前运动D.汽车停车了19.下列描述人物所处位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红在学校大门口西北方向B.小美在东北方向1米处C.小丽在学校旗杆东南方向2米处20.学校运动会百米决赛中,小明的成绩是17秒,小亮的成绩是16秒,小强成绩是19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文档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试题
(2017年春学期)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33分)
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水。

实验过程:
1、将一定量的水倒入()。

(5分)
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
)的底与壁。

(5分)
3、视线与()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或()时准确读数,
注意读数时()不能拿出水面。

(20分)
4、整理器材(3分)
实验二:用什么方法辨认铁制物品(34分)
实验器材:磁铁、大头针、木块、橡皮、塑料尺、卡纸、铁钉。

实验步骤:
1、预测以上物品是否能被()吸引。

(5分)
2、用磁铁验证,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能被磁铁吸引。

(25 分)
3、整理器材。

(4分)
实验三:辨别没有标记磁铁的南北极(33分)
实验器材:有、无标记磁铁各一块。

实验步骤:
1、指出有标记磁铁的()极、()极。

(12 分)
2、用()标记磁铁的任一端接触无标记(象,再检
)的一端,观察现验另一端,多次验证。

(12分)
3、辨别出无标记()的南极、北极。

(5分)
4、整理器材。

(4分)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