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_朱晓丹
Macroscopic economy | 宏观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68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朱晓丹 郑州大学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本文通过将各种可能原因变量与衡量通货膨胀的 CPI 指数的季度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并且经济增长是以投资的结构性变化和流动性过剩来作为直接影响因素影响通货膨胀的。
因此,如果要控制通货膨胀,即要从投资和流动性过剩两个角度来调节经济,以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的增长。
关键词:通货膨胀;价格指数;经济增长一、研究背景从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一直居高不下,7月份以来,CPI 连续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
2008 年年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1%,并持续居高不下。
民间以切实感受到物价上涨对生活造成的压力。
而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正确分析当前我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从而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
二、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分析(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过大而引起的物价水平上升,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产品”。
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如果实际总需求大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这两种总需求的差额成为“膨胀性缺口”,这种缺口引起了通货膨胀。
非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在实现充分就业之前也会由于需求推动而产生通货膨胀,即在总需求增加时会随着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而产生通货膨胀。
(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指由于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其基本观点是即使没有过度总需求的存在,也会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并认为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上存在的垄断。
(三)混合型通货膨胀。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实际中的通货膨胀往往是包含了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称之为混合型的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
关于通货膨胀的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货币供应量持续扩大,导致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下面将从货币供应、需求过剩和成本推动等角度进行解析。
1. 货币供应增长过快货币供应增长是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当国家或地区政府过度放松货币政策,增加了货币供应量,就会导致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特别是在印钞和铸币技术的进步下,货币供应增长更加迅猛,加速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2. 需求过剩需求过剩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增加,消费需求也随之扩大。
如果供应跟不上需求的增长,市场上的商品就会出现供需失衡,价格上涨。
尤其是在投资热潮带动的需求过于庞大时,通货膨胀的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3. 成本推动成本推动是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生产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关键成本的上涨,企业为了维持利润水平,就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产品售价上涨。
这样一来,通货膨胀就会随之发生。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会对经济、政府和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购买力下降、经济不稳定和贫富差距扩大等角度进行分析。
1. 购买力下降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人们用相同的货币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时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购买力下降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尤其是固定收入人群更加受到冲击。
2. 经济不稳定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高通胀率会引发投资者和企业家的误判和预期不确定性,从而抑制投资和经济增长。
经济不稳定会导致企业盈利下降、失业率上升、投资减少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经济的波动。
3. 贫富差距扩大通货膨胀还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由于通货膨胀期间价格普遍上涨,储蓄被侵蚀,持有货币的人的财富减少。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2010级机械设计及制造二班皇甫青筠1010211212新乡职业技术学院论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我觉得要想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就应该首先明白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它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是一个向来被经济学家关注的词。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
那我们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通货膨胀原因及影响分析
通货膨胀原因及影响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段时间内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造成了货币购买力下降。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当政府或中央银行过于扩大货币供应时,会导致货币过度印制和发行,从而超过了市场实际需求,推动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2.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成本的上升,会引发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而企业往往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
3. 需求推动的通货膨胀:当经济景气度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消费需求上升时,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也会上涨,这样的需求推动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4. 外部因素:如国际市场上商品价格上涨、外汇市场的波动等,都可导致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1. 货币减值: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使人们的储蓄和固定收入贬值。
这会带来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从而对个人和家庭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2. 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使企业和个人面临不确定性,加剧了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
企业难以预测成本和价格,并且消费者难以计划和预测未来的支出和储蓄。
3. 资金流向不利于实体经济: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由于物价上涨,投资者更倾向于投资于金融资产,如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而不是实体经济。
这会导致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困难。
4. 不公平分配财富:通货膨胀通常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因为通货膨胀会增加基本生活成本,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往往无法跟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这会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平等。
5. 国际竞争力下降: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其主要贸易伙伴,那么该国的出口产品将变得更加昂贵,进口产品则变得更加便宜。
这会导致该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损害该国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起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货币供应过度增长、成本推动、需求推动和外部因素。
而通货膨胀的影响包括货币减值、不确定性增加、资金流向不利于实体经济、不公平分配财富以及国际竞争力下降等。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措施,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情况。
一、原因分析1.货币发行量过大近年来,人民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成为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通过投资房地产等资产,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会带来经济统计上的通货膨胀。
3.进口价格上涨随着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涨,中国的大量产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使得进口价格上涨,随之产生的成本上涨也将进一步推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二、影响分析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生活成本的增加,失去购买力,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对国内大多数企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这会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风险,投资者将面临未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
3.社会稳定性降低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降低,许多人生活压力加大,很多家庭会选择更努力地工作,而这也将导致社会不公与犯罪的增加,给社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三、控制措施1.抑制过度增长的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是抑制货币供应,控制货币流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避免产生过度的通货膨胀。
2.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状况。
3.适当提高利率适当提高利率可以增加货币的成本,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避免过度消费倾向,降低生产成本,抑制通货膨胀。
四、总结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不仅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而且令人忧虑。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控制的重要问题。
中国当前通胀的成因、趋势及对策分析
中国当前通胀的成因、趋势及对策分析我国自2007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超过3%以来,物价指标一直高位运行,无论是群众还是政府都感到了CPI上涨带来的巨大压力。
当前通货膨胀具有非平衡性。
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主要集中于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禽蛋、食用油等;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明显,投资过热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抑制;物价水平的上涨导致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降低,形成了人民币对内贬值,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对美元等主要货币出现升值。
中国步入高速通胀时期。
(一)对当前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认识1.过量货币供给是引发通货膨胀的主因。
2008年末的巨额经济刺激政策是本轮中国通货膨胀的起点。
虽然2008年末的经济刺激在很大程度上靠财政性扩张实现的,但是货币创造也成为地方政府支出融资的重要渠道。
经济中出现了过量的流动性。
这些流动性先进入股市,然后是房地产市场,再通过投资支出增加导致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影响总体价格水平。
2、输人性通胀。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美元贬值和全球货币超发是引发我国输入性通胀的根源。
美元贬值致使外部资源类商品、农产品价格上涨,出口产品成本上升;资本的逐利性使贬值的美元不断流向中国,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进一步加大了这种资本的注入,抬高了资产的价格,催生了资产泡沫;同时,为与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和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相匹配,基础货币投放也被动加大,这些都加剧了国内的流动性。
3、内源性通胀。
经济结构失调是引发我国通胀的根本症结所在。
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过程中,产业结构仍是以高能耗的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大量的廉价出口消耗了国内的资源,推高了国内的物价;资源类商品依赖进口,外部资源类商品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物价涨幅;中国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推出的刺激经济复苏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导致国内银行信贷投放加大,重复建设增加,大大增加了货币流动性;同时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收入分配失衡,社会财富总量不足等难以支撑过快的城市化进程,这些进一步加剧了通胀。
浅析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成因_影响及对策
集体经济·中国集体经济·2011·33(11月)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距、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现状;因果;对策自信用货币产生以来,通货膨胀现象就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我国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需求拉动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还有结构性原因。
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
一、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现状从2003年开始,我国实现了连续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和持久的通货膨胀的理想组合,经济发展质量并没有受到多大的质疑。
然而,我国的通货膨胀其实是被种种因素压抑着,没有显现出来。
2007年,伴随着猪肉价格、粮价等物价的快速上涨,当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经历了物价水平的总体上涨:从2007年3月开始,单月CPI 同比增长连续16个月超过3%,而从2007年8月开始,CPI 连续12个月在6%以上运行,2008年2月达到了8.7%。
虽然到了2008年下半年,尤其进入11月份以后,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CPI 大幅回落,PPI 出现负增长。
2009年7月,CPI 和PPI 降至低谷。
但随后开始逐月提高,并在11、12月份又变为正值。
进入2010年后,市场物价同比全面上涨,食品价格涨幅较大。
2010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3%,其中城市上涨3.2%,农村上涨3.6%。
分类别看,食品上涨7.2%,烟酒及日用品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3.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6%,服装、家庭用品、医疗、交通、通信及居住上涨4.5%,衣着下降1.0%,交通和通信下降0.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持平。
浅析我国的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的通货膨胀引言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中物价整体上持续上涨的现象。
通常情况下,适度的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发展是有益的,但过高的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甚至出现经济危机。
本文将对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进行浅析。
1. 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两种。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需求的增加超过产品供应的能力,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供给推动型通货膨胀则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或供给的减少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
在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1 货币供应增加大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往往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央行过多地印发货币,而实际经济增长没有相应提升时,流通中的货币量就会超过市场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1.2 高投资与高消费过度的投资和消费支出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
这种情况下,需求的增加超过了供应的能力,从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
1.3 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包括劳动力成本和生产要素成本两个方面。
当劳动力成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成本上涨时,企业为了保持盈利水平,会将成本提升转嫁给产品价格,导致通货膨胀。
2. 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我国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通常在经济快速增长时,货币供应量增加,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都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促进作用。
2.2 食品价格的波动食品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贡献较大。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和食品需求的变化,食品价格的波动对整体通货膨胀有很大的影响。
2.3 市场调控的作用我国政府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控,中央银行和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通货膨胀。
然而,调控的效果和手段也会对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3. 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少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资产负债失衡通货膨胀导致资产价格上涨,持有现金或固定利率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人会受到实质负债的损失,失去购买力。
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
3、分析目前中国通货膨胀的背景、原因及对策背景:4月以来,食用油、面粉和大米的价格不约而同地上涨了10%~20%,同时,肉禽蛋奶等消费品价格也随之上涨。
北京市米价、面价、菜价及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食用油价格上涨一成,面粉价格涨幅超过10%,北京市场上销售的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产的大米每500克平均上涨6分钱左右。
与此前周期性年末因需求导致物价来去匆匆的上涨不同,这一次物价上涨可能是中国全面通胀的开始。
原因: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对于大宗商品需求不断上升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对粮食需求大幅增加等多种因素影响所造成的,明显不同于以往的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从本质上说还在于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经济活动需要的货币量。
影响因素主要有:(一)贸易顺差及国际资本流入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二)大宗商品进口成本提升及美元贬值,造成了输入型通货膨胀(三)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四)劳动力工资加速上升,加剧了通货膨胀压力(五)投资增长迅猛带来的需求快速增长(六)其他因素:资产价格的上涨,如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的影响;翘尾因素的影响,也就是我国2009 年年尾的价格水平对2010 年价格水平的影响,据统计,翘尾因素对2010 年物价水平的影响效应明显,翘尾因素对全年CPI 水平的影响要达到1.5%以上。
对策:确保物价稳定,是一个国家宏观调控目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因此,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有十分必要的。
(一)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在目前的情况下应从紧,加强控制。
同时提高货币政策的预见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控制信贷规模,加强利率、汇率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加强资金的回收,控制银行的信贷,提高贷款利息,提高法定准备金,减少市场中流通的基础货币。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需求量巨大。
然而,农业生产受到天气灾害、自然灾害和不稳定的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粮食价格上涨。
其次,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此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对物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推动了整体物价的上涨。
其次,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需求过剩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需求不断增加。
由于需求过大,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另一方面,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成因之一。
资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环保要求提高,都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推动物价上涨。
针对中国目前通货膨胀的特点和成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首先,要加强货币政策的调控。
通过适当提高利率和减少货币供应量,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同时,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应加大农业生产、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给。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大农田基础建设投资,提高农作物产量,稳定粮食供应,降低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
同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加强资源保护,降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和推进金融改革,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总之,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需要全面分析其特点和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
只有通过加强政策调控、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才能有效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一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开放,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宏观经济层面成因:1.货币超发: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货币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导致货币超发。
这种货币超发从根本上破坏了市场供求平衡,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稳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加强金融监管,严控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避免过度印钞造成货币超发。
2.外部因素: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策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监测和合作,及时掌握国际经济形势,采取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来应对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政府政策层面成因:1.财政政策不当:财政政策的粗放运用和管理不善可能导致过度扩张,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对策建议:加强财政收支的平衡,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控制财政支出,确保财政政策的稳健性。
2.货币政策失衡: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资金过度涌入房地产等领域,推高了商品价格。
对策建议:加强货币政策的精细调控,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过度流动性泛滥。
加大对楼市的调控力度,遏制房价上涨。
三、供需情况层面成因:1.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旺盛,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提高供给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扩大,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供应,以满足居民需求。
2.供应不足:一些因素影响到生产和供应能力的正常运转,导致商品供应不足,推动价格上涨。
对策建议:加大对生产和供应能力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商品供应,稳定物价。
结论:面对当前通货膨胀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层面、政府政策层面、供需情况层面多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货币供应过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货币供应量逐渐增大,超过了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逐渐增大。
2.需求端的因素:随着我国人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需求过旺会导致产品供应不足而推升价格。
3.成本推动因素: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等因素不断上升,这些成本上升将被企业转嫁到产品价格上,从而推动通货膨胀。
4.国际因素: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际商品价格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都会对我国的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针对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下面是一些对策建议:1.加强货币政策调控:应加强对货币供应的调控,避免过度发行货币,以稳定物价。
2.增加对需求的控制:通过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控制过旺的需求,避免需求过于旺盛导致通货膨胀。
3.加强监管和规范市场行为:对市场行为进行监管,加强对价格垄断、价格虚高等行为的打击,维护市场的公正竞争。
4.提高产能和效率:通过提高企业的产能和效率,增加供应,从而满足市场需求,避免因供应不足而推动物价上涨。
5.稳定原材料价格和成本:稳定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合理调整补贴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避免因成本上升而推动通货膨胀。
6.加强国际合作和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预测和应对全球经济的波动,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国际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冲击。
总之,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需要综合施策,政府需要采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方面措施,全面从货币供应、需求控制、市场监管和结构调整等方面入手,以稳定物价,保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最新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
浅析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解读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中国国宏观经济形势自2009年11月开始由通货紧缩想通货膨胀转变,原材料价格、农产品价格、股价、房价急速上扬。
这些都使人明显感觉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一、中国当前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的含义,就是商品涨价不是因为市场需求出现异常增长,而是因为商品成本现意外增加。
1、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但是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农产品价格的易涨难跌。
由于近年来国内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袭击了多个粮食主产区,市场对粮价价格上涨预期高涨。
截至9 月28 日的数据显示,农业部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5.2%,而农业部菜篮子批发价格指数则同比下降5.1%。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止9 月24 日,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涨幅超出上月。
此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 月上旬和中旬50 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9 月份中上旬,肉禽蛋价格环比继续小幅上涨,而蔬菜类价格则总体下跌,二者呈现两极分化走势。
同比来看,肉禽蛋价格保持高位, 涨幅略有增加,拉动CPI 上涨约0.2 个百分点。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
如何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经济现象,即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通货膨胀对于经济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了解和应对通货膨胀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
首先,供给因素。
供给方面的因素包括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和供给限制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成本的上升加大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物价上涨。
而供给限制型通货膨胀则是由于生产和供给的不足导致产品短缺,物价上涨。
其次,需求因素。
需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需求过多和需求不足。
需求过多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导致需求过热,物价上涨。
需求不足则是指总需求不足以满足总供给,产生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下降。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和生活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降低了人民币的购买力。
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对企业经营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投资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在生活方面,通货膨胀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人们购买商品需花费更多的金钱。
物价上涨还会给人们的消费行为带来不确定性,影响人们的购买决策。
同时,通货膨胀还会导致劳动者的工资实际收入下降,生活负担增加。
三、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在面对通货膨胀时,个人和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个人层面:(1)理性消费:合理规划消费需求,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2)投资理财:寻找更高收益率的投资方式,规避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
(3)多元化存款:将财产分散存放于不同形式的富余资金,规避通货膨胀对财富的损耗。
2. 政府层面:(1)控制货币供应:适度控制货币供应量,防止通货膨胀过度发展。
(2)完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调控政策,稳定经济增长,降低通货膨胀风险。
(3)优化价格监管:完善价格监管体系,防止价格垄断和哄抬物价行为。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持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水平飞涨的现象。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具有多方面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给过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外部因素影响等。
对于治理通货膨胀,我国可以采取多种对策,包括紧缩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加强跨境监管等。
首先,货币供给过度增长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过度印钞、扩大货币供应量会导致货币超发,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在我国,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政府部门为了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放松货币政策,以加大投资和支出规模,引发了通货膨胀。
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第一步就是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避免货币超发。
实行紧缩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控制货币投放量,抑制通胀压力的积累。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到位也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呈现出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的特点,这导致了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应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规范和整顿,防止企业滥发低价产品导致通货膨胀。
第三,外部因素也可能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上涨、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我国物价水平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这些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我国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以降低进口成本,减少通货膨胀的压力。
综上所述,治理通货膨胀需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经济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在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同时,还应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消费升级,提高内需水平。
此外,还需要加强跨境监管,防止外部因素对我国通胀率的影响。
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才能够牢固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论文报告目录:一、前言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三、通货膨胀的成因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五、5个案例分析六、结论一、前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长期的通货膨胀会对经济、社会、国家安全等方面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整体经济运行平稳,但随着国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也在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形势、成因及应对措施,并通过5个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说明。
二、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势近几年来,我国通货膨胀整体走势较为稳定。
但是,2021年以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不断演化,国内生产、物流、消费等多个方面受到巨大影响,我国通货膨胀也随之发生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6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1%,涨幅较5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涨幅在三个月内首度超过1%。
此外,食品等消费品价格持续上涨,也进一步推高了我国通货膨胀压力。
三、通货膨胀的成因1. 市场需求超过供给: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成因是市场需求超过供给。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超过该商品的供给时,就会推高该商品的市场价格,进而导致物价的普遍上涨。
2. 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货膨胀还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有关。
如果一种经济体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商品和服务的供应量没有相应增加,就会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也会推高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当劳动力、原材料和物流等生产成本上涨时,企业生产的成本就增加了,进而将商品售价上涨。
4. 外部因素:除了市场需求和货币供应量的因素外,通货膨胀还可能与外部因素有关。
如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会导致我国部分能源和化工制品价格上涨,进而推高物价水平。
四、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1.政策干预:政府可以采取控制通货膨胀的一系列干预政策。
如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借贷规模;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消费税和所得税的税率,削减消费支出等。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地成因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地成因及其对策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原因包括内外部因素。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供给短缺和结构性原因等方面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货币政策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成因。
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然而,过度的货币供应导致了货币过剩,引发了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主要表现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率等方面。
这导致银行发放的贷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进而刺激了价格上涨。
其次,供给短缺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供给短缺主要体现在生产能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缺乏三个方面。
生产能力不足导致了商品供应不足,市场供求失衡,价格上升。
生产成本上升主要是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这样生产企业就会将成本上涨转移到最终消费者身上,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资源缺乏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供给的不足,长期以来能源和粮食等重要资源的供应都比较紧张,这也推动了价格上涨。
最后,结构性原因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对生活品质和品牌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导致高端产品和高端服务供应短缺,价格上涨。
此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也推动了城市劳动力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物价上涨。
针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应实行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定的货币政策能够限制货币供应量,控制通货膨胀。
要审慎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优化货币供应结构,避免货币过度宽松而导致的通货膨胀。
其次,应加大供应侧力度。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力,通过扩大投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商品的供给量。
同时,加大对资源的开发和调整,确保关键资源的供应稳定,消除供给短缺的现象。
此外,应加强监管和防范措施。
加强监管部门对物价的监管,严厉打击价格操纵和虚假宣传行为。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从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有可能来自四个方面:第一是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即货币发行过多或流通性过剩,货币过多必然导致货币贬值。
第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超过总供给,使得物价水平上涨。
第三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即在需求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供给方面的成本(劳动力价格,原材料价格上升)增加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第四是结构性通货膨胀,即由经济结构变化导致的通货膨胀,这一般是由于技术进步快进而劳动生产力提高速度快的部门,其工资增长自然很快,而落后部门或劳动生产力提高不可能快的部门,在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中其劳动者工资也会相应提高,从而推动落后部门物价水平上涨,形成通货膨胀。
在以上四种通货膨胀中,结构性通货膨胀本应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主因。
因为我们正处于经济加速现代化的时期,在引进技术、学习效应的后发优势下,工业部门劳动生产力迅速提高,相应的农业和服务业(包括政府公共部门),特别是服务业(因为我国近二十年农业生产力提高也非常迅速)的劳动生产力提高较慢,必然导致农业和服务业工资增加幅度高于其产量增加幅度。
虽然反映通货膨胀的CPI指标可能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但是我们此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拉动的,而不是经济结构性变动引起的。
因为我们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东亚金融危机后持续地实行了拉动需求特别是内需的政策。
当然到目前为止,内需特别是最重要的消费需求却仍然没有拉动,占GDP比例越来越低,拉动的只是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导致了经济过热和经济结构失衡。
按照凯恩斯理论,经济萧条或经济紧缩时期,应实行扩张需求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开支(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减税或实行投资津贴。
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外部需求)构成,长期以来我国最主要的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
在资源国有和关键产业国家垄断,从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绝大多数居民收入过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是难以拉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浅析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政策内容摘要: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并不是单一的一般类型,而是具有中国式的特点。
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三大方面来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方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贷款过多,出现大量流动性过剩;出口方面:出口过多,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被动购入大量外汇,导致货币投放量过多;消费方面:居民遵从谨慎性消费观念,整体收入偏低,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预防性储蓄较高,造成流动性过剩。
鉴于学者对通货膨胀特殊成因的相关分析和应对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的建议,以及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相应的货币政策。
我们对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些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通货膨胀出口投资消费货币政策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蔬菜贵了,肉价涨了,食堂的米饭少了、馒头小了、面条细了,我们的生活费很快就用光了······人们开始议论,通货膨胀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十分严重,通货膨胀已是当前的热点问题,不仅向来被经济学家所关注,也备受广大居民的关注。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教授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发生, 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需求拉动通胀——通货膨胀发生于因GDP所产生的高需求与低失业,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胀——今称“供给震荡型通货膨胀”,发生于油价突然提高时。
固有型通货膨胀——因合理预期所引起,通常与物价/薪资螺旋有关。
工人希望持续提高薪资,其费用传递至产品成本与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固有型通货膨胀反应已发生的事件,被视为残留型通货膨胀,又称“惯性通货膨胀”,甚至是“结构性通货膨胀”。
而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但它套不上哪一种通货膨胀的类型,其本质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
当过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商品时,必定会导致物价的上涨。
中国的通货膨胀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引致全面通货膨胀。
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等幅度地全面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
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
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下面我们主要从投资、出口和消费来具体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1、投资方面由于我国长期实行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2003年以来固定投资过热:而且因为我国利率政策长期偏低。
导致银行贷款过多。
进而造成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大量过剩。
2003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猛涨,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9870亿,2007年为137239亿,同比增长24.8%。
现在的势头依然居高不下,最新城镇固定资产统计数据如下:自年初累计已达165870亿。
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
拉动了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导致了国民收入中投资和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
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同时.投资和消费的比例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改善。
快的投资增长会成为出现通货膨胀的动因。
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银行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方面资产价格重估和上涨使得企业进行抵押融资的能力大为增强,促使信贷扩张,银行信贷的扩张又将进一步加剧投机需求,推动股票、房地产等价格的上升,两者相互促进。
另一方面,由于信贷规模过大。
出现盲目投资和资金利用率低,这样会导致市场的需求增加,造成资源的相对短缺和供给的相对不足。
在这两种作用力的共同影响下,会出现价格水平的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
此外,银行贷存利率长期偏低,存款利率低直接导致银行吸收的存款偏少,贷款利率低则鼓励更多的贷款,最终的结果是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速度大于消化资金的速度,大量热钱充斥在股市和楼市,出现流动性的大量过剩。
2、出口方面长期以来我国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出口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导致我国出口过多,出口顺差连年增加,外汇屡创新高。
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强制结售汇制度是指,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
在这套制度里,央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从而形成国家的外汇储备。
),外汇的大量流入,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
外汇储备增加越多。
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
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被动购入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同时相应投放等值的基础货币。
(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有三个渠道:财政渠道、信贷渠道和外汇占款。
当中央银行买进外汇支付人民币时,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随之增加,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导致货币供应量随之扩张,从而导致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难度的增加;也给我国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
下列是我国08年以前的外汇储备规模图示,截至2009年12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399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
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增加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
外汇储备的连年激增,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国际热钱流入。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
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0702,比上年末升值2.56%,截至2010年10月15号,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已降至6.5814。
自2005年7月中央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效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的幅度,也为人民币的升值提供了条件,使得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加强。
在此趋势下,大量国外投机性短期资金纷纷进入我国,企图在人民币升值后从中获得利差,再将其兑换为外币撤离我国。
根据我国现行汇率制度。
热钱涌入后央行要发放相应数额的基础货币进行兑换。
这无疑加大了货币的供应量。
货币投放长期超过经济增长,引发之比贬值,乃至进一步引发物价普遍上涨且涨幅较大。
国外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寻找套利机会。
导致资本市场价格飞涨,通货膨胀加剧。
3、消费方面自2007年5月份以来,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逐月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总体涨幅为8%,2009年为总体还算平稳,到了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迅速上涨,据最新统计知,四月份比上月增长了2.8%,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主要农副产品价格变动及对总指数影响:从相关数据可知,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在2010年保持继续上涨。
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助长了CPI的增长,尤其是蔬菜价格的暴涨。
次贷危机发生后,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绝大部分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亏损,广大中国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也在减少,于是电视,网络,官方发言等都充斥着通缩的声音,但这样的声音还没维持多久,老百姓手里的钱还没享受到通缩时期能多买点物品的权利,才发现通货膨胀早已经随处可见,处处可以感受到了。
菜市场的菜,水果都大幅涨价了,房价也是大幅飙升,很多等着房价下降然后想加入房奴队伍的人也只能在梦中去实现他们的梦想了。
当前许多经济学家把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在消费方面的主要原因归于生产要素成本的上涨。
《通货膨胀与发展转型——宏观经济三人谈》提出[1],从整个宏观面上,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
具体地看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第二,部分生产要素价格体系离市场化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政府管制造成的价格扭曲的状况还普遍存在;第三,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日益增大。
基于以上三方面原因,中国未来将在较长时期面临着要素成本持续的上升的压力。
面对物价的上涨,还有许多经济学家把它归于对有限资源的需求量增大,从而促使了物价的上涨。
《通胀是长期的,反通胀要触及深层次矛盾》一文中提出[2],在中国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自新世纪以来进入到拐点,单产增长率呈停滞状态,但工业化与城市化占地仍在持续,人均收入的增长也不断提升着人均食品消费水平,由此导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开与拉大。
这样食品的需求带动的物价压力在长期内就不是趋于缓和,而是趋于严重,通胀也就会长期化。
我们分析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有是我国的内需不足。
几千年来,受传统生产、生活习惯的影响,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是赚钱难、灾难多、物资短缺,从而形成了重生产、轻消费、喜积蓄的谨慎型消费理念。
同样重要的还有我国普通居民收入过低,两极分化严重,绝大多数人比较贫困。
整体的劳动工资报酬偏低,能源和公用产品、服务价格不断上涨,就业难、收入增长滞后等社会问题,导致了国民积极储蓄、不敢消费的客观现实。
虽然说,物价的普遍上涨势必会带动居民收入的上涨,但是薪酬上涨有梯度效应。
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民企职工工资依次而下,受政策性增资拉动,城市居民人均工薪收入增长10.9%,受益的多是公务员与国企员工;而股息、红利收入大幅增加,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长1倍多,受益者更为偏颇,除了得是投资者之外,还必须是炒股炒房“独具慧眼”拥有大资金获得厚利的投资者。
加上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居民价格承受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微弱。
老百姓出于对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考虑,往往预防性储蓄很高,不敢把手头有限钱大量用于消费。
又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投资渠道狭窄,老百姓只好把银行存款的大部分或全部取出集中投入股市和房市,并换手交易频繁。
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内需不足无疑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与其均衡的货币存量,物价水平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二、有关学者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政策的分析中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推动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成本推动的作用,也有结构性特征,而且还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新特点。
下面将从有关学者做的研究来分析。
学者在《中国式通货膨胀的特点及政策建议》中指出[3],从“价格”出发的通货膨胀成因有:结构性通货膨胀,2007~2008年度,通货膨胀率先在农产品和食品价格上体现出来了,具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