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崇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社科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2016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社科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黄浦区:题尔遐园居序张鼐①缁衣化于京尘,非尘能化人也。

地不择其偏,交不绝其靡;精神五脏,皆为劳薪。

能于此.中得自在者,其惟简远者□②尔遐以治行入官柱下,卜居西城之隅。

数椽不饰,虚庭寥旷,绿树成林,绮蔬盈圃。

红蓼植于前除,黄花栽于篱下。

亭延西爽,山气日佳。

户对层城,云物不变。

钩帘缓步,开卷放歌。

花影近人,琴声相悦。

灌畦汲井,锄地栽兰,场圃之间,别有余适。

或野寺梵钟,清声入座;或西邻砧杵,哀响彻云。

图书润泽,琴尊潇洒,陶然丘壑,亦复冠簪觞咏之娱,素交是叶。

尔遐尝言:“高林受日,宽庭受月。

短墙受山,花夜受酒。

闲日受书,云烟草树受诗句。

”余谓非尔遐清适,不能受此六种。

③然余尝笑人眼目不天,辄浪谈泉石,桎梏簪裾,彼实无所自树乃尔。

夫能自树者,寄澹于浓,处繁以静,如污泥红莲,不相染而相为用。

但得一种清虚简远,则浓繁之地,皆我用得,马头尘宁复能溷我?尔遐读书高朗,寡交游,能自贵重,而以其僻地静日,观事理,涤志气,以大其蓄而施之于用,谁谓园居非事业耶?然尔遐临民,卓然清静,中州人比之为刘襄城、卓太傅,则今日之园居,其又以六月息者,而九万里风斯在下,吾益信京尘之未必不能息人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矣B.乎C.欤D.耶22.第①段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23.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得简远需放开眼界,不甘束缚。

B.“自树”是得简远的关键所在。

C.得简远便能适应官场的污浊。

D.尔遐得简远,于园居中积蓄力量。

24.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3 分)25.评价本文所提倡的“简远”思想的意义。

(4 分)答案:21、B22、官场的喧嚣劳顿23、C24、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尓暇园中清雅与人之轻适,只要内心清虚简远,即使于农藩之官,也能化繁为简,卓然亲近利益百姓的道理,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与上文相照应。

25、本文的简远是指为官之人在险恶污浊的环境中,不与世俗为伍,能“自树”,人在官场,心在远方。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默写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默写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默写【宝山区】(三)默写。

(6分)【任选6空作答,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2.(1),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4),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5)桐花万里丹山路,,(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6)巧笑倩兮,,(《诗经·硕人》)(7)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曹丕《典论·论文》)(8)富润屋,。

(《大学》)12、(1)想佳人妆楼颙望(2)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善假于物也(4)何时倚虚幌(5)雏凤清于老风声(6)美目盼兮(7)不朽之盛事(8)德润身【崇明县】(三)默写。

(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1)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2),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3),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4)霓为衣兮风为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5),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6)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7)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8)青树翠蔓,,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12、(1)玉垒浮云变古今(2)世胄蹑高位(3)梧桐更兼细雨(4)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5)间关莺语花底滑(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8)蒙络摇缀【奉贤区】(三)名句默写(6分)【任选6空。

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13.(1)雾湿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沙行·郴州旅舍》(2),千营共一呼。

(卢纶《塞下曲》)(3)可怜后主还祠庙,。

(杜甫《登楼》)(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6),鸡犬相闻。

上海市崇明区2024年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24年高三一模语文答案

崇明区2023~2024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1)无之以为用(2)背绳墨以追曲兮(3)王羲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2.(1)丙请尽情回忆青春往事评分说明:改例解决“请珍惜机会”的不得体意味即可。

(2)A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3.重大转变或影响总是有关键人物推动4.C5.A6.以反问语句增强辩驳语气,增加论证力度,突出对“常识解释事件”的否定;以绝对化表述突出反驳的气势,给予错误观点不容置辩的否定。

如“根本谈不上”给错误观点斩钉截铁的否定、“自然全是”“自然全不是”的概述绝对而典型,突出以常识解释事件的荒谬、“总是觉得”“简直是”的表述突出了这种解释带来的迷惑性,进而引发思考,强化论证的针对性。

评分说明:论述语言特点“反问语气”“绝对化表述”,1点1分;具体分析1点1分,给满3分为止。

7.参考示例一:我不赞同。

首先,本文对社会学家理解世界的前提有所界定,是“直观常识”,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并通过典型案例中的相关研究验证多个直观常识存在的认识偏差,有针对地论述这类“常识”在理解复杂世界方面的问题;最后再以常识善于事后“解释”事件,导致其预测未来的错觉,突出其不可信。

因此,我不赞同论证缺乏说服力的观点。

参考示例二:我觉得这一观点有一定道理。

本文尽管对常见的“常识”带来的认知偏差进行论述,但仅仅是不完全归纳,并不能否认依然存在给社会学认识带来作用的“常识”。

同时,文章过度强调自然科学实验和数据统计的方法的作用,但是,对其与社会科学的一致性、适切性方面并未论及。

评分说明:评价1分,仅作评价无分析不给分;围绕观点的理由分析,1点2分分。

给满5分为止。

理由角度参考:“常识”的界定、概念界定与观点间关系分析、论证的层次逻辑等。

(二)(16分)8. 本文选取农夫雅各布一家丢失鸡蛋最终抓住盗窃者的小事展开叙述,通过叙述逐步呈现雅各布一家以及哈特利一家的贫穷,由此反映对美国经济危机背景下艰难时世的反思;围绕故事展开,借助看报纸、插叙往事等方式,丰富对人物的塑造,突出了人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由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工人、农民阶层的悲惨遭遇;文中埃德娜对哈特利甚至子女的刻薄、哈特利的高傲以及家人面对杀死狗时的冷漠刻画等,均深刻地揭示出艰难时世对人性的扭曲。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附详尽答案包括作文详解跟范文(可出卷)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附详尽答案包括作文详解跟范文(可出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崇明县2016学年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应用(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1)不应有恨,。

(宋〃苏轼《水调歌头》)(2)位卑则足羞,。

(唐〃韩愈《师说》)(3),断桥头卖鱼人散。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4)舞台上遭逢苦难久别重逢的夫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时可以用《琵琶行》中哪两句诗句来形容这种场景:,。

(5)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两句便化自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在下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痣是一个具有癌细胞的基地,这些癌细胞为什么不能施展它们的魔法与威力呢?这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

内质网能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

当它们发现这些坏家伙后,会立即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

A.这种抗癌机制能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是内质网B.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C.这种抗癌机制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生成D.它们就是人体细胞内的内质网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8题。

(16分)漫说“散文心”沈扬✂前些年在旧书摊淘到一本名为《文心》的书,1934年由夏丏尊、叶圣陶合作撰写并出版,是一本关于国文写作的指导性通俗读物。

《文心》一书在提出用功求学用心作文的要求后,具体到写作的过程,讲述了确定‚中心意旨‛对于写好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指出那种没有‚中心意旨‛的‚信手写来‛不可取,‚随便玩玩的游戏‛作文也不可取。

郁达夫在谈论写作的时候,有‚散文心‛之说:‚我以为一篇散文最重要的内容,第一要寻找‘散文的心’。

‛接下来便以他自己的经验和理解,说明什么叫做‚散文的心‛,也是突出了文章的‚作意‛和‚主旨‛的。

2016年全国1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官方答案)

2016年全国1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官方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1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1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版】

2016年高考语文试卷1及答案解析(新课标全国1卷)【WORD 版】D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

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

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买卖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

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

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

2016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6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丹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一【宝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

(17分)苏廷评行状①(宋)苏轼①公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

公幼疏达不羁,读书,略知其大义,即弃去。

谦而好施,急人患难,甚于为己。

衣食稍有余,辄费用,或以予人,立尽。

以此穷困厄于饥寒者数矣,然终不悔。

旋复有余,则日:“吾固知此不能果困人也。

”益不复爱惜。

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既丰,人将偿之,公曰:“吾固白有以鬻之,非尔故也。

”人不问知与不知,径与欢笑造极,输发府藏。

小人或侮欺之,公卒不惩,人亦莫能测也。

②李顺反,攻围眉州。

公年二十有二,日操兵乘城。

会.皇考病没,而贼围愈急,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

而公独治丧执礼,尽哀如平日。

太夫人忧甚,公强施施③解之曰:“朝廷终不弃,蜀贼行破矣。

”③庆历中,始有诏州郡立学,士欢言,朝廷且以此取人,争愿效职学中。

公笑曰:“此好事,卿相以为美观耳。

”戒子孙,无与人争入学。

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公作诗并讥之。

④闻之,自五代崩乱,蜀之学者衰少,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公始命其子涣就学,所以劝导成就者,无所不至。

及涣以进士得官西归父老纵观以为荣教其子孙者皆法苏氏。

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

然轼之先人少时独不学,已壮,犹不知书。

公未尝问。

或以为言,公不答,久之,曰:“吾儿当忧其.不学耶?”既而,果自愤发力学,卒显于世。

【注】①苏廷评:即苏序,苏轼之祖父。

行状:古文体名,一般叙述一个人的生平轶事。

②输发府藏:袒露胸襟。

府藏:通“腑脏”③施施:形容语调平缓。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凶年鬻.其田以济饥者()(2)会.皇考病没()(3)郡吏素暴苛,缘.是大扰()(4)吾儿当忧其.不学耶()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A.居人相视涕泣,无复生意..,卿相以为美观耳.. B.此好事C.又皆怀慕亲戚..乡党,不肯出仕 D.自是眉之学者,日益..至千余人18.把第①段中的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上海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_____。

(屈原《________》节选)(2)________,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3)王羲之《兰亭集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兰亭的气候宜人。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推动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

①在中华古代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国传统科技不仅自身持续发展②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同时古人也不断吸收外来科技知识,促进传统科技的创新发展④也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深远影响A.①④③②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2)小明近日收到朋友的请柬,发现正文中有一处划线部分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3分)(甲)适逢家父六十岁生日,特备薄酒,(乙)邀请您阖家光临广发大酒店大快朵颐。

(丙)12月18日11点28分恭候大驾,(丁)敬请赏光。

A. 甲B.乙C.丙D.丁()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5分)材料一:①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

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

②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

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

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

2016年 上海高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年 上海高考 语文试卷(含答案)
③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 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
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PF制作 ④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
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 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 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 《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 南山”。
⑥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 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 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 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⑦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 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 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 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克白?”但 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 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 阅读 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7分)
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
①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 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②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 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 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 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 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 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 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 纸堆中,寻到片纸只字就以为至宝。

2016学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学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6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社科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2016年上海高三一模语文社科类古文汇总(含答案)

黄浦区:题尔遐园居序张鼐①缁衣化于京尘,非尘能化人也。

地不择其偏,交不绝其靡;精神五脏,皆为劳薪。

能于此.中得自在者,其惟简远者□②尔遐以治行入官柱下,卜居西城之隅。

数椽不饰,虚庭寥旷,绿树成林,绮蔬盈圃。

红蓼植于前除,黄花栽于篱下。

亭延西爽,山气日佳。

户对层城,云物不变。

钩帘缓步,开卷放歌。

花影近人,琴声相悦。

灌畦汲井,锄地栽兰,场圃之间,别有余适。

或野寺梵钟,清声入座;或西邻砧杵,哀响彻云。

图书润泽,琴尊潇洒,陶然丘壑,亦复冠簪觞咏之娱,素交是叶。

尔遐尝言:“高林受日,宽庭受月。

短墙受山,花夜受酒。

闲日受书,云烟草树受诗句。

”余谓非尔遐清适,不能受此六种。

③然余尝笑人眼目不天,辄浪谈泉石,桎梏簪裾,彼实无所自树乃尔。

夫能自树者,寄澹于浓,处繁以静,如污泥红莲,不相染而相为用。

但得一种清虚简远,则浓繁之地,皆我用得,马头尘宁复能溷我?尔遐读书高朗,寡交游,能自贵重,而以其僻地静日,观事理,涤志气,以大其蓄而施之于用,谁谓园居非事业耶?然尔遐临民,卓然清静,中州人比之为刘襄城、卓太傅,则今日之园居,其又以六月息者,而九万里风斯在下,吾益信京尘之未必不能息人也。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A.矣B.乎C.欤D.耶22.第①段加点的“此”指代的内容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23.对第③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得简远需放开眼界,不甘束缚。

B.“自树”是得简远的关键所在。

C.得简远便能适应官场的污浊。

D.尔遐得简远,于园居中积蓄力量。

24.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第②段与第③段的关系。

(3 分)25.评价本文所提倡的“简远”思想的意义。

(4 分)答案:21、B22、官场的喧嚣劳顿23、C24、叙议结合(先叙后议),尓暇园中清雅与人之轻适,只要内心清虚简远,即使于农藩之官,也能化繁为简,卓然亲近利益百姓的道理,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与上文相照应。

25、本文的简远是指为官之人在险恶污浊的环境中,不与世俗为伍,能“自树”,人在官场,心在远方。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崇明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2016年崇明县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39分)(一)默写(15分)1、去年今日此门中,。

(《题都城南庄》)2、,雪尽马蹄轻。

(《观猎》)3、一鼓作气,,三而竭。

(《曹刿论战》)4、,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5、影布石上,。

(《小石潭记》)(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甲)观沧海(乙)望岳2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和字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3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删选)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

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8、选文作者是(人名),题目中“寄舍弟墨第一书”的意思。

(2分)9、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3分)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4 哈佛北大精英创立A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迄无佳文”,原因是读书不深入。

崇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解答

崇明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解答

2018届崇明县高三一模语文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3)王夫之《姜寨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经.采薇》中“以哀景写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2.按要求选择(5分)(1)他乡偶遇多年未见好友,以下句子最适合表达此时情感的一项是()(2分)A.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B.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C.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词句,最恰当的—项是(. )(3分)其实每种学问都有长久的历史,,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答,你必须明白这些经过,才可以利用前人的收获,免得绕弯子甚至于走错路。

A.许多人都曾经思虑过、讨论过其中每一个问题B.其中每一个问题曾经许多人都思虑过,讨论过C.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经许多人思虑过,讨论过D.许多人对其中每一个问题都曾思虑过,讨论过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7题。

(16分)文学社会学的“摆渡”罗时进①中国古代诗文,从先秦到唐宋是各种文体的萌生、成长、形成阶段;明清诗文自然也有成长,甚至出现显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与回溯、总结相伴的。

也正因为如此,诗文二体迄于唐宋,内部结构方面的问题很多,而至明清则外部关系问题更加突出。

虽然,几乎所有称之为“外部关系”方面的问题在唐宋乃至先唐时代都有,但显然不如明清时代那样全面集中、高度呈现,这不免使人好奇。

而正如文学内部结构具有相关性一样,外部关系问题之丛生往往表现为两种形态:一是链式的,一是树形的。

前者是问题套连着问题,后者是主要问题旁生出诸多问题。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

2016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汇编·文言文二【宝山区】(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

(13分)方竹图卷文(明)李贽①昔之爱竹者,以爱故,称之曰“君”。

非谓其有似于有斐之君子①而君之也,直怫悒傥:姑且)相约而谩相呼,不自知其至此也。

或日:“王子②以竹为此君,则竹必以王子为彼君矣。

此君有方有圆,彼君亦有方有圆。

圆者常有,而方者不常有。

常不常异矣,而彼此君之,则其类同也,同则亲矣。

”然则王子非爱竹也,竹自爱王子耳。

夫以王子其人,山川土石,一经顾盼,成自生色,况此君哉!②且天地之间,凡物皆有神,况以此君虚中直上,而独不神乎!传曰:“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已容。

”此君亦然。

彼其一遇王子,则踈(古同“疏”)节奇气,自尔神王,平生挺直凌霜之操,尽成箫韶驾风之音,而务欲以为悦己者之容矣,彼又安能孑然独立,穷年瑟瑟,长抱知己之恨乎?由此脱之,鹤飞翩翩,以王子晋世也③。

紫芝烨烨,为四皓饥也④。

物之爱人,自古而然矣,而其谁能堪之。

③今之爱竹者,吾惑焉。

彼其于王子,不类也。

其视放傲不屑,至恶也,而唯爱其所爱之竹以似之。

则虽爱竹,竹固不之爱矣。

夫使若人而不为竹所爱也,又何以爱竹为也?以故余绝不爱夫若而人者之爱竹也。

何也?以其似而不类也。

然则石阳之爱竹也,类也,此爱彼君者也。

石阳习静庐山,山有方竹,石阳爱之,特绘而图之,以方竹世不常有也。

石阳将归,难与余别,持是示余,何为者哉?余谓子之此君已相随入蜀去矣,何曾别。

【注】①有斐:有文采的样子。

《诗经·淇澳》中有“有斐君子”之语。

②王子:东晋王子猷。

他雅爱竹子,有“何可一目无此君”之语。

③王子晋:即王子乔,东周人,传说他成仙后乘白鹤升天。

④四皓:指秦末隐居在商山的四位白发皓须老者。

相传四皓作《紫芝曲》,中有“晔晔紫芝,可以疗饥”之句。

烨烨,一作“晔晔”,美丽繁茂的样子。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A.哉 B.乎 C.耳 D.也22.分析文章第②段列举王子晋、四皓事例的用意。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立意解析2016各区一模作文立意解析长宁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①正视痛苦,思考出路如材料所述,痛苦就是痛苦,当我们经历痛苦时,最明智的做法是思考痛苦产生的原因,思考降低痛苦的方法,这样便能从痛苦中收获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体验痛苦,收获财富事实也不尽如材料所言,痛苦本身也可以是财富,它是一种真真切切的体验,代表着仍然鲜活的、拒绝麻木的心灵。

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痛苦的历史。

③规避痛苦,乐享人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学习规避痛苦,或者不沉湎在痛苦之中,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直面痛苦,承担人生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不可规避的,因为它们是伴随责任而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最开始就能预见痛苦,并且敢于直面它,承担起生活的分量。

普陀区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人说坚持做同一件事,坚持10年就能够成功,坚持20年就能够创造出奇迹。

而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同一件事情做了一辈子,依旧平凡无奇。

①做好规划,审慎坚持坚持了多年却没有成功,可能是一开始坚持的方向就有了问题,或者是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所谓“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也有可能是坚持的方式有问题,因为坚持并非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有变化、有创新。

所以在坚持之前应该做好规划,解决掉一些问题:坚持什么,凭借什么坚持,怎么坚持。

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了正确的坚持不代表理所应当就会成功,成功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的,需要把握时机。

③勇于坚持,拒绝盲从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成功不一定是名利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修养上的,这种情况下,坚持住就是一切。

崇明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就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

”然而当代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又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的承认错误,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语文)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6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语文)

上海市崇明中学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语文答案示例分析一阅读 80分(一)(18分)1、(2分)诗乐一体,文辞和音乐//和谐统一,均有高的水准(或呈现美感)。

(2分)2、(2分)昆曲标志着舞台表演艺术的高峰(1分),//对中国舞蹈史有重大意义。

(1分)3、(3分)C4、(3分)D5、(3分)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中雅文化的发展兴盛和昆曲发展兴盛之间的关系(1分),引出下文所讲的文人阶层地位高低是昆曲兴衰的关键(1分),表达了作者对此的痛心、失望、无奈,为下文对雅文化的兴衰沉浮思考蓄势(这句倒可有可无)。

6、(5分)答案示例:昆曲的衰落,是因为雅文化的衰落。

当文人阶层在社会整体中的地位和古典文化的价值衰落时,昆曲便走向了衰落。

(文章内容2分)面对昆曲的衰落,我们应该对昆曲加以保护和传承。

我们应该从提升文人阶层的整体地位,重视文人所承载的古典文化的价值;//同时探寻适合我们本土国情的艺术生存发展之道,比如结合当代多媒体技术,让昆曲的表演形式更贴合时代的需求,让民众对昆曲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开设相关拓展课程,等等。

(3分,可以是较为笼统的举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做法更好)(应该联系文章内容,具体该怎么做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二)(18分)7.(2分)C8.(4分)答案示例:作者从形态、色调、布局、位置等多方面入手,描摹生动,尤重神韵(角度1分)。

//作者写向日葵时用“明亮的珍珠”来表现其耀人眼目,//并着重突出画面的主色调——明亮的黄色,色彩浓烈跃然纸上。

(描写的分析2分)//此外,作者还反复描述自己对画面的主观感受,将向日葵“孤零零”的形态置于“空荡荡”的背景中,渲染出“凄凉”、“孤清”的意境。

(“我”的主观感受2分)9.(2分)梵·高沉醉于色彩世界,因而以浓烈明亮的金黄来传达艺术探索的欢欣;他不善谋生,他的艺术追求无人理会,不被承认,因而画面孤清,令人望之心沉、寂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崇明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7分)神话•思维•创作铁舞①神话是什么?通常我们是这样认识的,神话就是原始时期,人们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

它是人类早期生产力低下的产物,是初民对于宇宙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幼稚的解释,其中有初民的理想追求,富有积极进取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科书上也这样说的。

这从发生学上说无可争辩,但没有从思维本体考虑,它在各种思维中占据何种位置。

说它是最高级别的思维,也许有人不赞成。

我们必须垂直..看。

一个先民考虑的是如何打猎,获取生活用品。

另一个先民考虑,天怎么会下雨刮风,天上有没有神?你说哪个思维层次高,显然是后者。

要不然,神话怎么会是宗教的萌芽、美术的由起、小说的渊源呢?我国的《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保存了多少的神话材料啊,这都是古人高级思维的结果。

至于那些传说,尽管属于集体口头创作的叙事文学,也有相当部分由神话演变而来。

②神话思维的根本特征就是超越现实,这种在原始时期不自觉地把自然力形象化、拟人化而形成的幻想神奇的故事和传说,随着人们对现实社会有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从而降低了一开始就有的最高层面的追问,不再有飞天,追日那样的故事,而热衷于志怪了,这类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千百年来流传不绝。

可以说它们是神话世俗化的表现,是神话思维的末梢,若给神话思维分上中下三品的话,它属于下品,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是在先人那里。

人类童年对宇宙秘密的追问至今仍未被我们超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重提神话思维的意义所在。

③我们今天研究神话,不仅仅是讨论神话的源头和神话的内容,重要的是要讨论它的思维方式,看看这种思维方式于今人还有没有用。

首先要看到神话的思维层次不是低级别的,前面已稍作解说,在此我们再做一些深入探讨。

我们不妨为先人初民的思维层次立一个数轴,第一层考虑的是生存,上一层考虑的是怎样更好地组织部落问题,再上一层可能是家族的繁衍,更大范围的联姻等,这样一层层的上去,最高层就是终极问题了,究天问地,大自然怎么会是这样的,怎么会有风雨雷电,天有多大,地有多广,人的命运由什么决定的,由现实进入虚拟,人的想象力充分打开,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层次。

这是一根竖的数轴,在这根竖的数轴底部再画一条横的数轴,在这条数轴上标上历史年代。

我们就会发现人类社会越朝前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人们越看清现实,现实思维越来越发达,想象的事物越来越清晰,已经无所谓神话了,因而神话思维越来越萎缩,或者说越来越世俗化,尽管其思维方式还存在,但不再是一开始的那种终极性质的。

即使这样神话思维依然处在最高层的,这仅仅是由它一开始处于它的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决定的,事实上人们更多地考虑现实问题。

从理论上讲,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它超越时代现实的思维追求,只是正如赵汀阳在他的《坏世界研究》里所说的,“世界首先是个坏世界,而人们幻想好世界。

人们通过政治去研究坏世界,而通过道德想象好世界。

古代人看重理想,所以把政治学看作理学的一部分,现代人认清现实,因此政治哲学成为了第一哲学。

”这种情况下,神话思维几乎派不上用处了。

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就衍化成志怪一类的,也是专指现实的,再没有向上叩问的动力了。

然而这也许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表现得比较广泛;其实,人类对其童年时的那种追问一直没有停止过,神话思维主要被科学思维所代替,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都是对大宇宙终极追问的表现。

④这么说,神话思维在今天已经无所作为了?也不是。

其实类似志怪类的神话思维末梢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还有些蛛丝马迹,如莫言的《蛙》《生死疲劳》即是;不过在网络小说《鬼吹灯》那样的玄幻小说里还是大量存在的。

而流传在民间的大部分神话都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些神话的内容今天如何发掘?其精神如何体现在叩问未来未知世界的文学作品里,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面对未来的海平面的上涨,未来的机器人时代,我们的文学“创客”该有何作为呢?正如格林小说揭示的,通往善的道路并不真实存在,通往或多或少的邪恶的道路倒有千条万条,因此,今天关注人性的边缘,关注人类未来的命运,乃至拯救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像莫言《生死疲劳》这种借助旧神话思维——生死轮回讲故事的小说,如果能借助人类基因遗传的知识,而产生一种全新的神话思维方式,一定会写得别开生面,令人喜欢。

可以说,这方面的想象力我们的作家还远未打开。

(节选自《解放日报》,有删节)1.第①段中加点字“垂直”在文中的含义是纵向比较(2分)2.第①段中“教科书上也这样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表明上文从发生学角度对“神话”的概念定义具有一定权威性,合理性。

(1分)同时为下文提出自己有关神话思维本体考虑作铺垫。

(1分)3.根据文意,下列有关“神话思维”的表述正确的是( A )(3分)A.神话思维之所以是最高级的思维,因为它体现终极性邪恶追问。

B.最高级的神话思维还在先人那里,体现作者对神话思维的忧虑。

C.科学思维就是神话思维的现实延续,保持对大宇宙的终极追问。

D.神话思维在现代文学中依然保留,势必能让创作别开生面。

4.概括第③段内容。

(3分)神话思维思考问题具有终极性特点,是高级思维;(1分)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科技的发达,现实思维越来越发达,神话思维越来越萎缩;(1分)人类的终极追问逐渐被科学思维替代。

(1分)5.试从神话思维“超越现实的终极性质”角度对以下神话进行分析。

(4分)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

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

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

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

这一神话讲述了拥有神力的盘古持斧凿开天辟地的故事,(1分)它所思考的不是现实的问题,超越了人类的现实认知,(1分)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1分)体现了先民对混沌初开、天地生成的终极性思考。

(1分)6.第④段作者对神话思维在今天的意义价值做了思考,请对此进行探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4分)作者认为神话思维在关注人性的边缘、人类未来的命运、拯救我们的星球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如可以利用人类基因遗传知识创作生死轮回的故事等。

(2分)我认为可以利用核能、风能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探究未来地球能源危机的解决问题;可以利用天文学知识来探究人类对未知的宇宙空间的发现利用问题等。

(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1题。

(19分)湖岸上那棵五针松康剑①那天从深山巡护归来,要乘船渡过二十四公里长的喀纳斯湖。

湖面碧波荡漾,清风送爽。

坐船行至湖面的一道湾处,我习惯性地抬头向湖东岸的悬崖上望去,竟然发现崖壁上的那棵五针松不见了。

起初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没看清楚。

赶忙揉揉眼再仔细看,发现那棵挺拔的五针松竟然连根拔起,横躺在了崖壁的上方。

②于是内心一片悲戚,我那站在悬崖上守望湖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五针松呀,你怎么竟如此不近人情地弃我而去了呢!又是谁将你挺拔的身躯硬生生地从陡峭的山崖上抹去了呢!要知道,这无情的一抹,抹去的可是喀纳斯湖畔一道别样的风景。

③回到护林站,我茶饭不思,辗转反侧,连做梦都要梦到湖岸上的那棵五针松。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棵好端端的松树怎么就会糊里糊涂地轰然倒地,忽然死去了呢?要知道,一棵长在崖壁上的树能生存一百多年,它要经历多少风霜雨雪的磨砺,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死去呢!④但我的眼睛没有欺骗自己,那棵五针松确实是倒在了悬崖上。

我迫不及待想弄清楚的是,让它轰然倒下的,到底是人为的力量,还是自然的作用。

⑤难过了几日,我约了两个同是护林人的伙伴,去看那棵我日思夜想的五针松。

我们沿着湖岸边的林间小道,从喀纳斯湖的出水口向一道湾的崖壁处徒步行走。

这条小道被称为泰加林小道,四周长满了西伯利亚落叶松、五针松、云杉、冷杉和疣枝桦。

在这样的混交林中行走,五针松的形象最为抢眼,它们树干挺拔,树冠婆娑,被称为林中骄子,还拥有一个好听的学名,叫新疆红松。

走在林间小道上,你能听到喀纳斯湖的波浪轻轻拍打湖岸的声音,那声音像音乐,特别有节奏感。

⑥这段路程足足有五六公里长。

起初,我们陶醉在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的风景里,似乎暂时忘记了悬崖上的那棵倒去的松树。

但越往里走,越是感觉到今年湖岸上的这片森林有别于往年。

我们陆续看到一些松树被连根拔起或拦腰折断。

再走不多久,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在快到一道湾处的湖岸边,松林竟然成片地匍匐倒地,惨不忍睹。

要知道,这些松树大的有几百年的树龄,小的也已经生长了上百年。

⑦不用再取证分析,现实足以告诉我们,这些高大无比的松树都是被大风刮倒的。

我们讨论着,要成片刮倒这些参天大树,风的力量和速度会是何等的不可一世呀!横躺在小道上的松树已经被附近的护林人用油锯清理过,可见这些大树被风刮倒已经有些时日了。

好在再往里走,倒木比我们前面看到的明显减少了。

我们刚才激动的情绪才开始慢慢平复下来。

⑧我们攀爬上一道湾处的悬崖上方,这里保存着大量古冰川运动留下的遗迹:羊背石、冰臼、冰蚀凹槽……悬崖顶端上的冰川擦痕虽然经历了几十万年的风吹雨打,但依旧清晰可见。

在冰川巨大无比的力量面前,坚硬的岩石都会被它削峰填谷。

我们眼前宽阔狭长的喀纳斯湖,就是冰川刨蚀作用下形成的冰碛堰塞湖。

在自然界里,冰川的力量往往胜过岩石的坚硬。

⑨站在高高的崖壁上方,我们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喀纳斯湖。

那棵倒地的五针松,就在前方悬崖的边上。

过去,我常常一个人来到这里,独自欣赏湖岸上这棵孤独的松树。

不管是春夏秋冬,无论是风霜雨雪,它就像是一个忠诚的卫士,始终守护在喀纳斯湖的身旁。

它站在高耸峭立的崖壁上,玉树临风,孤傲无比。

喀纳斯湖周围生长着亿万棵松树,只有这棵松树生长在了险峻的山崖上方,因此,它被人记住了。

我曾经站在这棵悬崖上的五针松旁,它的个头足足高出我十几倍,站在它面前,我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这棵树孤芳自赏地站在那里,站立了一百多年,把自己站成了喀纳斯湖边一道不一样的风景。

⑩现在,它却倒在了湖岸岩石的上方。

摧倒它的,不是人为的破坏,不是闪电霹雳,恰恰是来自湖面上的山风。

想当年,这棵树的生长也许正是来自风的作用。

一颗松果被山风吹落在了悬崖上的石缝里,种子接触到了土壤,恰恰又赶上了雨水的滋润。

于是,松果开始发芽,幼苗慢慢长大,是喀纳斯湖水散发出来的潮气,养育了这棵挺拔的树中骄子。

大自然就是如此的神奇无比,一棵树的生长缘于山风,它的死去也因为山风。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生生不灭的因果关系。

⑾好在我们眼前倒下的这棵大树,它周身长满了上百棵松塔①。

或许再过一百年,这悬崖之上会长满密不透风的红松林。

⑿我努力想象着,在松涛之下,那时的湖水还和今天一样,依旧碧波荡漾。

(选自《文汇报》)注释:①松塔:北方一种松树上结的果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