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猫》导学案

合集下载

17《 猫 》导学案

17《 猫 》导学案

17《猫》导学案
17 《猫》导学案
1.认真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地方。

2.借助工具书查准字音,标注在课文相应位置并识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是:目标1、4难点是:目标2、3
[知识衔接]
1.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
2.背景资料
《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文学研究会会刊)第199期上。

它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其内容已经触及到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
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从而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品中主人公我有知错求改和实事求是之心,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的影响。

[学法指导]
1.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一、基础积累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
怅然()相称()忧郁()虐()待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妄下断语:
②畏罪潜逃:
③提心吊胆:
3.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7课《猫》导学案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2. 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3.“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中的“似乎”一词能删去吗?为什么?4.作者笔下的猫性格古怪但又淘气可爱,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逼真地将猫淘气可爱展现在我们面前,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那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从作者的这篇《猫》中你都了解了哪些写作方法?【延伸迁移】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2.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

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

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

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似乎”一词不能删。

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的特别注意,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能十分的肯定,所以用“似乎”一词。

4. 如:总分式;运用具体事例描写猫的性格;拟人手法写出生动有趣;等等。

【延伸迁移】示例:矛盾初期,双方可能都不愿意让步,你最好在过段时间矛盾淡化后,采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去调解。

《猫》导学案 (学生版)

《猫》导学案 (学生版)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1)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______________(2)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_________________(3)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2)犯罪嫌疑人:(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②案发后的表现:(4)真凶是谁?明确:(5)依据是什么?明确:(6)案件定性:5.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明确:6.细读张妈。

(1)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2)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3)张妈:“......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了?”妻:“不是这只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17课《猫》教案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让我感受到了学生的热情和思考。他们围绕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堂上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创作灵感。
4. 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了解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关爱生命。
5.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形成关爱动物、珍惜生活的积极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课文《猫》中运用了大量形象、贴切的词语和句子,如“它俯身下去,用爪子拨弄着地上的草”,“猫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表达,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 课文结构与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谋篇,使文章具有吸引力。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开头、结尾的呼应,情节的起伏等。
7.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课文《猫》,掌握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猫》的基本概念。这是一篇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生活热爱的记叙文。它展示了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合理的篇章结构来表达情感。

第17课《猫》导学案

第17课《猫》导学案

17猫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梳理三只猫的来历、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信息,理解“我”对三只猫的情感。

2.理解“我”何以对不甚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死更加难过。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逗.()缕.()消耗.()怂恿..()怅.然()蜷.伏()虐.待()畏罪潜.逃()2.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

要求:每只猫的故事至少运用第1题中的两个词语。

3.填写表格,概括特点。

郑振铎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请默读课文,找到相关信息,摘录原文或概括,填写下表,对三只猫进行比较。

内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课堂探究1.通过填写表格,你分别看到了三只怎样的猫?请用下面句式说说你的感受,并指出理由。

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2.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各起什么作用?3.你能从哪些句子读出“我”对三只猫的情感?请分别摘录一句写出你读出的情感。

4.请运用句式,说说你从“我”虐猫事件中受到的启发。

句式:对于,我想说:。

素养提升请用400字以上的文字记述一件事,并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作为你记述的结尾。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便……,冤枉……。

想到……,益使我感到我的……、我的……,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dòu lǚhào sǒnɡyǒnɡchàng quán nüèqián2.略。

内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猫》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猫》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猫》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污涩(sè )红绫(líng)怅然(chàng)诅骂(zǔ)蜷伏(quán) 怂恿(sǒng yǒng)惩戒(chéng) 相称(chèn)郁闷(yù)(2)词义蜷伏:弯曲身体卧着。

相称:相符;相配。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惩戒:给予惩罚,使人警戒。

畏罪潜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

潜:秘密地。

2.作者名片郑振铎(1898~1958),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

笔名西谛、郭源新,福建长乐人。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17课《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17课《猫》导学案新人教版

猫【导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以及对我的影响。

2.品味语言,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4.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语言,把握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一课时【预习导学】1.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污涩.( ) 怂恿..()蜷.( ) 伏惩.戒()怅.然()相称. ( ) 忧郁.( ) 虐.()待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①妄下断语:②畏罪潜逃:③提心吊胆:3.本文作者,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合作探究】5.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6.养猫,有欢乐有悲伤。

你能读出这种快乐或悲伤吗?(小组内先交流:读一读,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说一说,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同学评一评,读出了这种情感了吗?应该如何读?然后全班交流。

先看养猫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呢?谁先读?读后师生评议。

)【拓展延伸】7.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两只猫(选段)我家养了一只小花猫,我们叫它小花,它活泼又漂亮。

你瞧,它那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睛闪着绿光,小巧的嘴边还神气地竖着几根胡子。

它全身长着灰褐色的毛,还均匀地夹着白色斑纹。

它翘着棉条似的尾巴,真惹人喜爱!邻居家也养了一只猫,我可不喜欢它。

喏,一张尖尖的脸,大嘴巴旁边有一撮黑歪毛。

除了一双和小花一样明亮的大眼睛,全身上下没有一处让人看得上眼。

它的心情非常古怪,每天早上躲在墙角洞口东张西望,不知道搞啥名堂。

一次,我想摸它,反被它咬一口。

从此,我恨透了它,见到它就打。

可这家伙特别机灵..,老远见到我就一缩尾巴逃得无影无踪,真气人。

我越讨厌邻居家的猫,就越喜欢小花,常常省下好吃的东西喂它。

我爸爸叫我别惯坏了它,要不然,它长大了连老鼠都不会捉。

我嘴上不吭气,心里却说,哪能呢,小花从小就这样伶俐..,长大了准是捉鼠能手。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

课文《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7)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所展现的猫的独特性格和行为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要学会欣赏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应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通过学习《猫》,我们要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和责任感,学会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在于理解并掌握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生动的描写,刻画出猫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这需要我们仔细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写手法,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猫的形象。

难点在于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理解这种情感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领悟文章的主旨。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课文《猫》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猫的_______特点,表达了对猫的_______之情。

2.文章中,作者围绕大猫的性格_______和小猫的_______可爱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二、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老舍先生创作的有(多选):A.《骆驼祥子》B.《家》C.《荷花》D.《四世同堂》E.《茶馆》F.《雷雨》G.《龙须沟》2.“它若是不高兴,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不出。

”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A.因为……所以……B.无论……也……C.之所以……是因为……D.只要……就……三、简答题1.请简要概述课文中作者对猫的观察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2.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描写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请举例说明。

3.在你看来,课文《猫》的主要学习重难点是什么?四、判断题1.课文《猫》中,作者认为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但结尾处又表达了猫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这种描写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猫》导学案(周月星)

《猫》导学案(周月星)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的结构之巧,描写之妙,语言之美。

(重点)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激发学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3.生命是平等的,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一.进门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汉字注音。

()()nüè()待yuán()枉怂恿..怅.()然蜷.()伏惩.()戒2.解释词语怅然:蜷伏: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导语(略)2.介绍什么是说读法。

三.新授1.说猫。

说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

⑴.老师举例范说第一只猫,分别从来历、个性特点、结局三个方面介绍猫。

⑵.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仿照老师说说第二只猫、第三只猫。

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三只猫的结局。

2.说人。

养猫之乐和失猫之痛。

⑴.在文中圈点勾画有关养猫之乐的句子,分析乐在哪里⑵.在相关文段圈点勾画失猫之痛的句子,分析痛在何处⑶.第三只猫并没给我带到快乐,为什么死后我却要比前两只猫要难过得多⑷.对待生命,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3.说文。

语言之妙和结构之巧。

⑴.圈点勾画文中描写三只猫语言很传神的句子,加以品析。

(可以外形描写,动作描写,锤炼词语等角度品析)⑵.品析课文结构之巧。

思考:①文中介绍三只猫的顺序能否打乱②作者写第二只猫亡失了以后,写道“自此,我家妈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亡失之后,却写道“以此,我家永不养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分析三层式的结构好处及全文所采用的结构之妙。

四.小结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其他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五.出门测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的道理。

六.拓展课文的结尾为什么安排第三只猫写在邻居的屋脊上?。

第17课《猫》教案(2024年)

第17课《猫》教案(2024年)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怂恿”“怅然”等。

(2)学生能够概括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并理清文章结构。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对猫的外形、动作、神态等描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作者通过养猫经历表达情感和哲理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视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人性中的偏见和主观臆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人和事物。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分析三只猫的特点和命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对猫的描写如何体现其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3.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线索,即三次养猫的经历和作者的情感线。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如从动物保护、人性反思、社会现象等角度。

3. 帮助学生学会如何避免因偏见和主观臆断而造成对他人或事物的伤害。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 教师出示谜语:“脚穿软鞋捉老鼠,说话好像小娃娃。

头像老虎不是虎,夜里眼睛圆又大。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猫。

2. 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养过猫或喜欢猫,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猫的故事。

3. 教师介绍一些名人与猫的故事,如钱钟书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亦步亦趋随他散步等。

然后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郑振铎的《猫》。

(二)预习检测1. 走近作者教师提问:郑振铎是一个怎样的人?投影出示郑振铎的相关介绍: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 1958年10月18 日), 字西谛,笔名有郭源新、落雪、ct 、西谛等,出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

他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训诂家,景星学社社员。

七年级新教材17《猫》导学案(含答案)

七年级新教材17《猫》导学案(含答案)

17?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比照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比照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一、【自主学习】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展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3.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4、比拟分析以下两个句子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五、【达标检测】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归纳反思】17?猫?导学案附答案:【自主预习】1.zǔ chàng sǒngyǒng quǎn lǚ2. B3.略4. 三局部:第一次养猫〔1-2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次养猫〔3—14段〕:提心吊胆。

第三次养猫〔15—34段〕:假设有假设无。

【整体感知】1.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得意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猫》导学案及答案研究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研究重点】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研究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课堂过程】自学质疑】XXX(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xiāng chèn)。

郁(yù)。

闷(mèn)。

一缕(yī lǚ)。

娱(yú)。

乐(lè)。

污涩(wū sè)怂恿(sǒng yǒng)。

婢(bì)。

女。

蜷(quán)。

伏(fú)。

惩(chéng)。

戒(jiè)。

怅(chàng)。

然(rán)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不清晰,不明朗。

怂恿:鼓动,激励。

蜷伏:弯曲身体,蜷缩。

悲楚:悲伤、愁苦。

惩戒:惩罚、警戒。

妄下断语:没有依据的下结论的话。

逞能:自己的能力。

恍惚:心神不定,模糊不清。

一尘不染: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的东西非常繁多,让人眼花。

秩序井然:有条理,井然有序。

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养了三只猫,通过对比三只猫的不同经历,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流浪猫路边捡回外形黑白相间黄褐相间灰色性情温顺狡猾忧郁地位家里的宠物家里的宠物路边野猫结局XXX被人偷走XXX被车撞死XXX咬死芙蓉鸟后被打死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作者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因为第三只猫的经历最为特殊,也最能表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哲理。

展示提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猫》导学案(表格版)

《猫》导学案(表格版)
摘录或概括填

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内容,填写课后第一题的
与表格,独立元

表格。P100
成。

在书上勾画原

2.点评从来历、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
句,点评批注在

生存状况。可以这样说:
句子旁边。

从 (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 (此
三个小组上台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猫。
展示。合理分
朗读体会,说自
并感知文章结构。补充课后题一表格:我的感情变化。
己的发现。一个

小组上台展示。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
小组讨论形成

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以为“我”
一致观点,①号


冤枉了它吗? “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发言,其他同学 可补充。
1■作者借三只猫的悲剧的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想 要表达什么呢?首先联系背景,看作者自己怎么说。 背景链接: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
展示万案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读完全文。
初 步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
⑥号概括发言
感 知
3.整理字词
学生板演 齐读字词

累 字 词
我觉得这几个字的字形要注意:
⑤号展示或补
这几个字的字音要读准:
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明白: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再次默读
认真阅读写作
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本文与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2、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点;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快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五.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六.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个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学后反思】
作者在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自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课型:讲读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使用说明】
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快速阅读并反复熟读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循序解决学习问题。
2、自主学习,限时完成;相互对学,援疑质理;合作探究,求同存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17《猫》导学案

17《猫》导学案

17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设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以下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例如〕比方,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根底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假设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刚,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猫的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在故事中娓娓道来。

〔教师板书:生命之美和命运之悲〕点拨思考: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比照。

四年级《猫》导学案

四年级《猫》导学案

四年级《猫》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师寄语:动物的可爱、可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老舍作品,掌握本课13个生字及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预习案【使用说明】&【学法指导】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通过预习达到以下目标:1.通读全文,圈画应掌握的生字新词,查字典正音、释义,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理清课文层次,明白作者从几个方面描述猫的性格古怪,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3.完成预习自测题,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处。

4.限时15分钟完成。

【走进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老舍作品甚多,有16卷《老舍文集》问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资料链接】有趣的猫猫的身上有不少学问。

如果你把猫抛到空中,无论你怎么扔它,它最后总是平稳地落到地面。

原来,猫是靠尾巴来保持身体平衡的。

有趣的不光是猫尾巴,猫眼也有一种奇异的功能。

猫眼睛的瞳孔能调节外来光线的强度,白天眯成一条线,到了黑夜就变得圆圆的,看得见极微弱的光。

猫眼在夜间还能放出可见光,蓝莹莹的眼睛,活像两只小灯笼,这是人眼望尘莫及的。

这种光的释放,为猫捕捉老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即使是漆黑的夜晚,它也能清晰地看到鼠的踪影。

猫须也特别有趣。

猫的胡须是和它的生存息息相关的。

猫须除了能显耀出那种“虎威”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衡量能否进出鼠洞的一把尺子。

如果猫在探鼠洞时,胡须左右撞不着洞口,这就意味着它可以自由入洞,直捣鼠窝;若胡子与洞口两边碰撞,它就索性不进,守洞待鼠。

第17课《猫》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3.文体知识:记叙文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重难字词懒惰.( du ò ) 怂恿..( s ǒng y ǒng ) 怅.然( chàng ) 蜷.伏( quán ) 叮嘱.( zh ǔ ) 惩.戒( chéng ) 虐.待( nüè ) 潜.逃( qián ) 污涩.( sè ) 凝.望( níng )红绫.( l íng ) 屋脊.( j ǐ ) 5.词语解释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知识小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chèng)忧郁(yù)捉捕(bǔ)B.红绫(líng)诅骂(zǔ)虐待(nüè)C.怅然(cháng)一缕(lǚ)消耗(hào)D.怂恿(sǒng)咕噜(gū)叮嘱(shǔ)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隔壁懒惰隐约妄下断语B.讨厌安慰安祥若有若无C.冤枉偶然挣扎提心掉胆D.愤恨辨护惩戒畏罪潜逃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猫导学案
导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导学重点:2、3
导学过程:
一、识记积累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一缕()娱()乐污涩()婢()女
怂恿()蜷()伏惩()戒怅()然
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3、作者链接
本文作者__(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4、写作背景: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跳读课文,找出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各自的结局,完成下列表格。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
三、深层探究
1.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填写芙蓉鸟被害案的有关材料案发现场情况:
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1.案发前的表现:
2.案发后的表现:
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2.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3.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4.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从这个冤案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6.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四、语言品析
请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1.第一只猫是“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2.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3.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4.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五、写法探究
本课你收获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写作妙法?
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3.鲜明的对比。

4.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六、拓展提升
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七、课后达标
写一种你最喜欢的动物,重点抓住它的外形和性情进行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