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习题汇编(附答案)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2分)

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

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1分)

答:

3. 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答: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译: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但却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和平安宁、富足快乐,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

B、这种美好境界,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流露,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寄托。

C、这一理想境界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它只是一种空想,但它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D、作者虚构这一理想境界,意在激励受压迫受剥削的人民去为之努力奋斗。

(二)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我能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可爱者甚蕃.(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陶后鲜.有闻

( )

2.我能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我的译文:

(2)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的译文: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

我的理解:

4.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不要求回答理由)

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我的理解:

5.《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答:

(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陋室铭》的作者是,朝人。

2、解释下面句子中指定的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

(3)可以调素琴调:

(4)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与下面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忘路之远近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水陆草木之花

D、处处志之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6、请用原句写出本文的主旨,并说明本文是如何通过设喻来突出主旨的?

答:

7、本文除比喻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

8、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9、《爱莲说》和《陋室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分别说明两篇文章是托何物言何志的?

答:

(三)《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左刻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

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

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

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

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

容寂,若听茶声然。

1、请将文段中的空白处填上诗句。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高可.二黍许.()()多髯.者为东坡

()

如有所语.()神情与苏、黄不属.()诎.右臂

()

3、翻译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4、第一段“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了什么?

答:

5、比较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不同。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__________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___________

②为.宫室、器皿、人物___________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__________

6、摘录本文段中文字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古今在数词的说法上有什么不同。

①苏、黄共阅一手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舟尾横卧一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古今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文字写出了核舟的两点奇妙之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两点内

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

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