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谋臣术的缺失——关于管理幅度的故事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
从诸葛亮的成败看家族企业管理缘起:三国一直是俺们国家人民谈论的热点话题之一,近年来这方面的论坛或讲坛办得不也热乎。
俺们也凑一下热闹!诸葛亮是《三国演义》塑造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在好多人的心目中也近乎完美。
然而和尚觉得他的一生有得有失,俺没有唱反调的癖好,只是按书上的情节论人论事,并以此谈一下企业管理的问题。
正文:出场诸葛亮的出场,罗贯中安排得非常漂亮。
先由徐庶走马荐诸葛开始,接下去一场接一场演了这一出千古流传的“三顾茅庐”。
这里不作详细讨论,诸葛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军师,继而一路高歌到最后的“汉丞相武乡侯”,相当于现在的职场,一应聘就当上了总助,最后当上了董事总经理。
对于当官来说已经是极品了,对于现在的职场也已经是登峰造极了,这方面诸葛亮是成功的!下面要说的是他在蜀国的革命事业上的成败以及是否值得我们参考对照。
从火烧新野到赖借荆州(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这个时期,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试牛刀。
火烧博望坡的略露锋芒,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都成了后人的美谈。
这段时间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每计皆成,滴水不漏。
这个时期,按现在企业可以看成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诸葛亮正确地评估了市场需求,成功地利用了大企业未涉足的市场空白,在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
而且恰恰是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阶段,家族企业在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优势(例如:手续简便、灵活,员工团结、不计私利等等)。
这个时期诸葛亮干得相当漂亮,特别是未出山便已定出鼎分三国的策略,《隆中对》更成了千古名篇!从入西川至七擒孟获(成功的企业兼并与借壳上市)这个时期可以说是诸葛亮大展宏图的时期,一切按他出山前的规划步步前进,成功地与曹魏、孙吴三分天下,并稳固了后方。
这个时期可比企业的兼并发展和借壳上市,特别是刘璋的益州可谓是有优良资产,但管理和形象相对较差的公司,这次成功的兼并让刘蜀公司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和壮大。
并且称帝(相当于上市)。
这个时期虽然是风生水起,高度发展,但已经开始暴露了诸葛亮用人上的缺点以及家庭企业上的人材短缺的毛病,还有就是诸葛亮过分自信的毛病(如留关羽守荆州!)。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
行政管理学诸葛亮不是好领导案例分析答案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诸葛亮是对公司老板忠诚,对下属不信任,个人单兵作战能力超强的主管。
其一,诸葛亮明明知道阿斗是扶不起来的,他依然坚持奉阿斗为主。
他明明知道蜀国有天险可守,却偏偏为了匡扶汉朝江山,统一全国,屡次主动出击叫板魏国,要知道蜀国的面积不过是魏国的三分之一。
这主要源于刘备建国后,并未对这个团体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的塑造,依然主观性叫板曹氏集团。
这样的诸葛亮缺乏战略意识也是体现出来的,既是他的个人志向,但国力差距的现实情况,还是要考虑清楚,多少都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屡次出兵,多数都是后方供给不力、后方不稳导致胜而退兵的事,他都视而不见,执意而行,最终拖垮了蜀国国力。
其二,诸葛亮对下属不信任,总是喜欢用老人。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也就是诸葛亮时代,蜀国的用人情况,都是刘备时代的前朝遗老。
诸葛亮哪有发掘什么人才,就算是重用的马谡,也是错看他人,至于关门弟子姜维,褒贬不一。
三国的后半段,司马懿就说过诸葛亮像个娘们,事事亲力亲为。
在管理中,事事亲力亲为,就是对下属的不信任,自己发掘不了信任的人。
其三,诸葛亮是事务性的管理者,六出祁山,每次都是自己以丞相身份去挂帅,在对孟获的七纵七擒以及六出祁山中,都有不少亮眼的战术操作,诸葛亮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
在现代公司的管理架构体系中,事务性最多的就是主管层级了(部分公司是经理或者总监层级),而真正到了总监、总裁、副总层级的话,事务性的事情会少很多,更多是协调、分配、统筹、调整到实现目标。
最明显的对比就是江东的孙权了,人家那管理是做得稳当当的,朝中的文武班子的搭配也是有条不紊,人才也是源源不断,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哪个不都是文武双全。
当然后面人家安稳惯了,年龄大了,昏庸了,这也是很多领导者的弊端,这个另当别论了。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
诸葛亮不是合格CEO诸葛亮,字孔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神机妙算”的奇才。
他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蜀汉,为蜀汉主公刘备辅佐,成为了一代名臣。
尽管诸葛亮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和伟大的成就,但若以他的行为与管理风格来看,诸葛亮并不适合成为一名合格的CEO。
诸葛亮在管理团队方面并不具备合格CEO的素质。
作为蜀汉丞相,诸葛亮经常独断专行,对下属缺乏信任和尊重。
他常常自作主张,不听取下属意见,导致决策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障。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南征北战时,对姜维等将领的军事行动多次不满意,毫不留情地批评和指责,这种管理风格无疑会造成下属士气低落,影响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诸葛亮在战略规划上的不足也是他不适合担任CEO的原因之一。
虽然诸葛亮有“神机妙算”的美誉,但他的战略规划往往缺乏长远性和全局观。
诸葛亮在对外作战时,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略上的胜利,但他对战争的影响及长期规划未能做到周全考虑。
他常常被局部的战果冲昏了头脑,对整体形势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蜀汉在他任职期间未能改变被动局面,最终导致了蜀汉的覆灭。
诸葛亮对于内部管理的疏忽也是他不适合担任CEO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虽然在政治上表现出了高超的才华,但在社会文化和经济管理上的能力却相对欠缺。
他在治理蜀汉时,往往只关注军事和外交问题,忽略了内部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
这使得蜀汉的经济和民生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最终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不稳定。
诸葛亮虽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誉,但从他的管理风格及决策表现来看,他并不适合成为一名合格的CEO。
他的独断专行、战略规划不足、内部管理疏忽以及沟通和社交技巧的不足,使得他并不具备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领导者所需的各项素质和能力。
所以,诸葛亮不是合格的CEO。
从诸葛亮的失败看领导者的定位
从诸葛亮的失败看领导者的定位作者:楼彧来源:《廉政瞭望》2009年第03期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然而,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集团还是三国中最先破产的一个。
从某种意义上说,蜀汉的霸业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诸葛亮之败,败在错位。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明确领导者的定位。
用人用人之道,是领导才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最理想的境界是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比如马谡,才气过人,有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是个不可多得的参谋人才。
建兴三年,诸葛亮征南中,马谡为其献计:“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
”诸葛亮采纳马谡的计策,七擒孟获,平定南方。
马谡还曾献计离间魏帝与司马懿,为蜀汉暂时除却一心腹大患。
但马谡精于战略,拙于战术,刘备就向诸葛亮说马谡“不可大用”。
然而,诸葛对刘备的话不以为然。
建兴六年出军祁山,令马谡为先锋,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
街亭之败,不仅使蜀汉遭到重创,断送了首次北伐,也断送了一名良好的参谋人才。
街亭惨败,从表面看是马谡无能所致,而实质上是诸葛亮用人不当所致。
而且事后他还反省,斩马谡后哭曰:“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今果应此言。
”他反思的只是把庸才当成了人才用,始终没有明白自己用人失当是失街亭的根本原因。
授权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工作勤勤恳恳,“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以至积劳成疾,过早离开人世。
其精神可嘉,其法则不足取。
西汉时期,陈平任左丞相。
文帝刘恒一日问他,全国一年审决了多少案件,全国一年的财政收支有多少,陈平说:“这些事有人主管。
”刘恒问:“谁主管?”陈平答道:“陛下要了解司法问题,可以问廷尉;陛下要了解财政收支,应该问治粟内史。
”刘恒又追问:“如果什么工作都有人主管,那么你管什么?”陈平答:“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候;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诸葛亮人力资源管理之误
滥用绩效指标
素质要求
滥用效用指标
从考核方法上,诸葛亮滥用绩效考核
战略失策 操作失策 诸葛亮秉承法家思想,从法治角度上讲,这并没有错。但是“ 诸葛亮多次出战都要求下属立下军令状,以示决心。其 其实,马谡死得很冤枉,他扮演了一个替罪羊的角色。诸 苛政猛于虎”,过于严厉而且还会被滥用的绩效考核一旦被用于推 葛亮虽然自贬三级,并总结了自己用人的不当之处,但依然没 卸责任、打击政敌等领域时,其对下属的心理打击将是非常沉重 实胜败乃兵家常事,立军令状说明诸葛亮不能接受失败,同时 有改正,毫无诚意可言。赵云、邓芝在箕谷因兵力悬殊而失利 的,这往往会使下属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追求短期 这也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 ,赵云作为老资格人员被贬,而荆州老乡邓芝未见处罚。李严 目标。所以说,一个具有很强主见或者喜欢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因督运粮草不利而被流放,这很有可能是诸葛亮把军事失利的 的人是不适合在诸葛亮手下工作的,否则一定会很痛苦,这样的 责任推卸给李严督运粮草不利的一场政治斗争。因此,在诸葛 人倒是适合在刘备这样能够以人为本、考核适度的领导手下工作 亮手下的将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即使错了,至少可以 。当然,到曹操、孙权处工作也不错,基本不会因为战败一次而 规避责任。在诸葛亮的管理之下,没有人能够失败得起。 被处以极刑。
不善用人
事必躬亲
诸葛亮人力管理之误
价值观念: 管理观念: (1) “对员工负责”。 丢掉以“长(官)者为尊”的核心的旧的传统价值观念。 (2) “引导员工如何工作”。 (1) 用其所长:把人才放在最能充分显示其才能的岗位 (3) “中心导向”而非中心指挥。 上,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 (4) “共同肩负责任”。 (2) 用其所愿:在服从工作需要和服从分配的前提下, (5)“育才为中心,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尽可能与个人的意愿、兴趣、特长结合,力求个人自 (6) 意识到“下级的具体专长和具体能力应高于上级”。 身价值的实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统一。 (8)“建设高情感的管理场所”而非简单的任务完成。 (3) 用当其时:打破论资排辈、求全、平衡、照顾的束 (9) 要有主动精神,追求“卓越”。 缚,大胆破格破例录用辈分小、资质好的青年人才。 对业绩卓越、时代感强、身体健康的人才,即使到了 退休年限,经审批仍可延期任用。
诸葛亮抱憾一生的7大管理败笔
诸葛亮抱憾一生的7大管理败笔!(泪满襟)人称诸葛亮计无不中,谋无不成,近乎神,可见其地位极高。
然而,历史重顾,诸葛亮作为蜀汉的宰相,在管理上还是犯了当下领导人常犯的管理失误。
三国时期,诸葛亮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鞠躯尽瘁,死而后已”,使他成为功业彪炳的千古名臣。
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几乎计无不中,谋无不成,近乎神,加之他本性谨慎,除“失街亭”、“兵屯渭南”外,很少有人论及他的失误。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主要领导者之一,数伐曹魏,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是封建中国士子“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
诸葛亮一生辉煌,鲜少有人论及他的失误。
然而,为什么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最先灭亡?细读《三国演义》及《三国志》后不难发现,诸葛亮也有不审时度势、穷兵黩武、用人失误等多方面的缺憾。
领导对组织管理的好坏具有决定性影响,是组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目标的领跑者。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诸葛亮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导致蜀汉最先灭亡。
诸葛亮的种种管理失误为现代中高层管理者带来诸多启示。
1战略失误战略是指组织发展的全局方略,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正确的战略是组织走向成功的前提。
诸葛亮在隆中制订三分天下的战略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后荆州战略失误为蜀汉灭亡埋下失败种子。
荆州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其处要冲,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
曹、孙、刘要吞并四海称霸天下,都必需先占据荆州。
诸葛亮以惊人的智慧,绝妙的策划,在赤壁大战中捷足先登,一举夺取了荆州,并以此为基地,随后取得四川和汉中,初步实现了隆中战略,实现三分天下的局势。
然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
当四川吃紧时,刘备授意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心腹关羽,守荆州责任重大,关羽接印,诸葛亮擎着不授,又语重心长地叮嘱半天。
人力资源管理师案例:再谈诸葛亮的失误
⼈⼒资源管理师案例:再谈诸葛亮的失误 “鞠躬尽瘁、死⽽后已!”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刘⽒江⼭,呕⼼沥⾎忠贞不⼆,从《隆中对》到⾚壁之战时的“借东风”,从《空城计》之后的“挥泪斩马谡”到六出祈⼭北伐中原,还与魏国司马懿智⽃⼋卦阵……诸葛亮在其⼈⽣的过程中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然⽽诸葛亮⽆论怎样的丰功伟绩,其结局都⽆法改变刘禅的被俘、蜀国灭亡的事实。
对诸葛亮的评价,历朝历代专家们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诸葛亮虽然智谋超群,然⽽其⼀⽣过程中,对于蜀国⼈⼒资源的经营管理,绝对是⼀种失败的典型!⽤⼈时怀疑降将魏延脑后⽣有反⾻,对其作战中的好建议少有采⽤;失街亭后挥泪斩马谡,虽然严明了纪律但却缺少了⼀位三国中期重要的贤⾂良将(砍下这颗头颅只需要10秒钟的时间,可是不知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培养出这样⼀位重要谋⾂);⽩帝城托孤的李严因为耽误粮草的⽇期⽽被终⾝不⽤;到了姜维时期,竟然是“蜀中⽆⼤将、廖化做先锋!”……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作为⼀代丞相的诸葛亮,在蜀国⼈⼒资源的经营管理上是⾮常⽋缺的。
更重要的是,刘备⽩帝城托孤辞世,诸葛亮以相⽗⾝份,辅佐幼主刘禅治理蜀国,此时其虽为相⽗,实为蜀国不是皇帝的皇帝,摄军政⼤权于⼀⾝,独步于蜀国政坛上,纵横驰骋颇为得志,失街亭后的⾃贬,也是做做样⼦,权⼒丝毫未减,依然在蜀国政坛上叱咤风云。
客观地看,诸葛亮治理蜀国那些年,把蜀国治理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提⾼了国⼒与军⼒,政绩辉煌卓然;但诸葛亮此时也出现了重⼤的失误,埋下了蜀国亡国的祸根:忽视了对刘禅从政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不教⽗之过,刘禅⽇后的腐败昏庸⽆能,⾝为相⽗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
因为缺乏⼈才,诸葛亮事事亲历亲为,在与司马懿的争⽃中最后病归五丈原,导致蜀国权⼒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真空。
刘禅这位昏庸⽆能只知纵情享乐的⼀国之君,便开始把蜀国⼀步步推向了亡国的深渊。
“出师未捷⾝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蜀国灭亡的责任虽然不能全推在诸葛亮⾝上。
2016-04-02_读通鉴学权术:诸葛亮其实不知道如何做领导!
读通鉴学权术:诸葛亮其实不知道如何做领导!【出处】《资治通鉴》第70卷魏纪二【原文】亮尝自校簿书,主簿杨直入,谏曰:“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
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重载,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求皆足,雍容高枕,饮食而已。
忽一旦尽欲以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劳其体力,为此碎务,形疲神困,终无一成。
岂其智之不如婢鸡狗哉?失为家主之法也。
是故古人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故丙吉不问横道死人而忧牛喘,陈平不肯知钱谷之数,云‘自有主者’,彼诚达于位分之体也。
今明公为治,乃躬自校簿书,流汗终日,不亦劳乎!”亮谢之。
【译文】诸葛亮曾经亲自校对公文,主簿杨径直入内劝他说:“治理国家是有制度的,上司和下级做的工作不能混淆。
请您允许我以治家作比喻:现在有一个人,命奴仆耕田,婢女烧饭,雄鸡所晓,狗咬盗贼,以牛拉车,以马代步;家中事务无一旷废,要求的东西都可得到满足,优闲自得,高枕无忧,只是吃饭饮酒而已。
忽然有一天,对所有的事情都要亲自去做,不用奴婢、鸡狗、牛马,结果劳累了自己的身体,陷身琐碎事务之中,弄得疲惫不堪,精神萎靡,却一事无成。
难道他的才能不及奴婢和鸡狗吗?不是,而是因为他忘记了作为一家之主的职责。
所以古人说‘坐着讨论问题,作出决定的人是王公;执行命令,亲身去做事情的人,称作士大夫’。
因此,丙吉不过问路上杀人的事情,却担心耕牛因天热而喘;陈平不去了解国家的钱、粮收入,而说‘这些自有具体负责的人知道’,他们都真正懂得各司其职的道理。
如今您管理全国政务,却亲自校改公文,终日汗流浃背,不是太劳累了吗?”【解析】诸葛亮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是不是一个好领导,不懂的领导的核心所在,是抓人才,抓战略,抓监察。
这个故事,就是最一个做领导的最好的规劝。
一、上侵下权之后造成了不良效果1、身亲其役,不复付任役,劳动,被使唤。
任,信任和任用。
自己做领导却把自己放在一个干体力活和被使唤的层面,让对别人不信任,不任用。
丞相权臣之路(诸葛亮)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陨落五丈原的日子。古人有诗曰:“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年身便死,一生忠奸谁人知?”寥寥28字,道尽了世间知人之难。所以,古人崇尚的是“盖棺定论”,但诸葛亮却似乎是个特例。他去世之后,关于他一生的忠奸问题非但没有“盖棺定论”,相反却引起了无数争议。
许靖和赖恭出现在名单中的原因在于二人在汉帝国士大夫圈子里的名声。许靖是帝国级的名士,其名享誉整个帝国。赖恭乃“荆楚宿士”,素为刘表所重。尊崇他们对于树立蜀汉集团招贤纳士的正面形象十分必要。
庞义和射援二人,一无马超那样的深厚资历,二无许、赖二人那般的皇皇令名,却当仁不让地在名单中占据了第三、第四把交椅,其中原因更为实际:庞义和刘璋父子的交情匪浅,他是代表着蜀汉集团内部收纳的原刘璋集团士人们的利益出现在名单上的;射援属于来自三辅扶风客居益州的东州士人,是蜀汉集团内部重要政治团体东州集团的代表人物。
序
古人崇尚的是“盖棺定乱”,但诸葛亮却似乎是个特例。在他去世之后,关于他一生的忠奸问题非但没有“盖棺定论”,相反却引起了无数争议,以至于到了今天竟然有人口出狂言:“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争议也罢,歪曲也罢,诸葛亮心系朝廷,名高天下,历史自有公断。本期我们特邀历史小说作家谌旭彬先生从全新视觉为你解读诸葛亮的权臣之路。
将上述诸人及其入选名单的因素排除在外,我们即可得到一张蜀汉集团内部较为客观的交椅排序表。占据前四位的依次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黄忠)、法正、李严。
从这张《上汉献帝推刘备为汉中王表》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建安二十四年就已经越过关羽成了蜀汉集团刘备之外的二号人物,关羽其次,法正再次,李严位居第四。章武三年刘备托孤之时,排在李严之前的关羽、法正等人均已去世,李严成为次席顾命大臣、诸葛亮的副手,水到渠成、理所当然。
三国中的管理故事
《话说三国》之诸葛隆重策划在孔明之前其实有很多著名的而且震古今名垂青史的千古宰相。
包括伊尹、姜尚、管仲、张仪、张良、李斯、苏秦,这些人都是在三国时代以前的也就是汉朝以前的名相。
这些人的才智都看成世代枭雄,姜尚独钓渭河,苏秦身六国相印,张良运筹帷幕,这些都是孔明的师傅。
孔明在隆中隐居,其实他是个很清高孤傲的人。
他自比管仲乐毅,没有把抒情张仪看在眼里。
其实我一直怀疑,他的才华无可比拟的,但他的经验如何来的。
20多岁的人靠书本知识,靠隐居世外的磨练就能独揽天下大事,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地方。
三国志上的描述也比较简洁。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诸葛亮是神童从小细读各类书籍,而且从他自比管乐来看,他从小立志的方向就是志在天下。
而且他们有一个小论坛,就是有几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
包括徐庶等,当时的名士都经常在一个群里语音聊天,没事也玩网络游戏什么的。
从此可以有一个解释,就是不入世可以,但不能不读世。
也就是你可以出世潜修,但你不能不去熟悉世事。
三国前期,天下大乱,年年征战,四民不安。
所以人们身处其中恰逢乱世,能有超凡脱俗的造诣也是有可能的,乱世出英雄嘛。
孔明的隆中对我一直称它为千古一策。
几千年后,唯一能和这个千古一策的媲美的就是20世纪30年代的论持久战,这两部都是绝对的战略大纲。
尤其隆中对,从当前的形式,发展的趋势,做了整体的规划。
从近期目标方法、中期目标方法、远期目标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布置。
近期目标,立足荆襄,站稳脚跟;中期目标,联合孙吴抵抗曹操,取西川夺东川;远期目标,仿效大汉帝国开国之主,刘邦据川中看天下,寻机出兵汉中直驱中原。
未出天下,就先画好了天下大势图。
孔明一生都没有把孙吴放在眼里。
孙吴,永远是一个孔明脚下的棋子而已。
但这个棋子也经常给他造成了很多麻烦,这事后话。
孔明始终认定的天下大敌就是曹操。
当时的天下之士无任何人能抵抗孔明,即使司马懿也不行。
孔明在隆中对中,先是将大势分析了一遍,然后将目前的形式和历史沿革都描述了一遍,然后按照实际发展和客观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划。
《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的管理学在《三国演义》中,孔明有被美化的嫌疑,变得不大真实,“多智而近妖”(鲁迅语)。
但是,小说中还是极力从一个理想的管理人员的角度来描述他。
那么,我们不妨抛开历史的真伪,纯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小说中的孔明,书中对孔明成功之处的着墨实在太多,所以在这里决定只从孔明的一次著名的失败——失街亭中来看孔明的不足之处,从而给今天那些因成功而趾高气扬的管理人员敲敲警钟,毕竟美玉微瑕,人无完人。
失街亭是孔明最惨痛的失败,但让可怜的马谡在此事件中负上全部责任确实冤枉。
其实,当一次大规模的集体行动失败时,策划者和执行者都应各负一半的责任。
有人会为孔明辩论说:是马谡没有按照孔明的策划行动才导致失败的。
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但是,马谡按照孔明的策划而行的结果就一定是胜利么?历史无法重复,自然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守街亭的整个过程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结果。
能否指派马谡担任守街亭的领导?我们先来考察马谡的能力结构。
在专业能力方面,马谡主攻谋略学,是一个难得的参谋人员,但在独立带兵出战方面没有实际经验,只做过幕后策划的协助工作;在人事管理能力方面本来还算是不错的,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带兵的作战经历,决定了他在军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兵绝对服从以至崇拜的基础,说明在危急的时候马谡无法以个人魅力稳定军心;他不听王平的再三劝告,说明他不是一个能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好领导;他自动请缨守街亭,并且流露出对司马懿的轻视,证明他既不知己,也不知彼,实在不能说是一个有独当一面才能的管理人员。
所以,作为守街亭这样关键的任务,马谡是无法胜任的,一个人的才能有限,本来也怪不得他,但可惜的是他得到领导的错爱。
真正的错爱!虽然书中再三强调了孔明的不放心,又派了王平作副将。
但是难道孔明不懂“疑人勿用,用人勿疑”的道理么?!如果反过来让王平做全权领导,马谡为随军参谋这样的组合可能更适合本次任务,就这点上,孔明犯了最大的错误:用人不当!与知人善任的要求相差甚远。
趣评《三国演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蕴含的企业管理精髓
趣评《三国演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蕴含的企业管理精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三国里的经典桥段,可是其中蕴藏的的智慧却未必人人知晓,放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同样受用。
诸葛亮自从兵败汉中后,各路将领中只有赵云为折一兵一马。
诸葛亮很是欢喜,拿出五十斤,娟一万匹赏赐赵云。
这时马谡自缚来到帐前请罪,诸葛亮气愤的说道:“今败军折将,失地陷成,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纪,何以服众?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俸禄汝不必挂心。
”马谡哭着说“丞相视我如子,我以丞相为父。
我之死罪,实则难逃。
诸葛亮说道:“我一直视你为兄弟,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你不必多嘱咐,我自会好生照顾。
众将上前相劝,诸葛亮不肯留情,强忍着眼泪,命武士斩了马谡,之后大哭不止。
要说奖励赵云那是理所应当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斩马谡诸葛亮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与马谡关的系非常密切,按马谡的说法是“恩同父子”,按诸葛亮的说法是“义同兄弟”。
其实不管是父子之情还是兄弟之义,都说明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
平日里马谡常伴诸葛亮左右,出谋划策,分析形势,也可以说马谡是最了解诸葛亮之人。
两人既有如此特殊的关系,那么诸葛亮为何还执意将马谡处决了呢?这并不是诸葛亮翻脸不认人,,而是诸葛亮必须执法如山,因为马谡事先立了军令状,“如有差池,乞斩全家”。
如今既然出现了差池,就理所应当要将其斩首。
马谡将诸葛亮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斩首不足以服众,出于两人的交情内心又不忍将其处决。
于是便有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斩了马谡之后,诸葛亮不但亲写祭文,予以厚葬,而且加以抚恤其家小。
这样一来诸葛亮即执行了军法又成就了两人之间的友情。
诸葛亮严于律己,自贬三级。
处决马谡之后,诸葛亮变向后主上表,是自己用人之过,才得以街亭失守。
后降为右将军。
诸葛亮在大败之后还能做到奖罚分明实在是令人佩服。
一般来说,在失败的情况下惩罚该惩罚的人,包括自己是不难做到的,而奖赏该奖赏的人就不容易了。
因为人在受挫折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迁怒的心理,看什么都不顺眼,当然就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了。
管理技巧诸葛亮的故事1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扶助刘禅即了帝位。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兢兢业业,治理国家,想使蜀汉兴盛起来,再行北代。
没料到南中地区(今四川大渡河以南的云南、贵州一带)几个郡倒先闹起来了。
益州郡有个豪强雍闿,听说刘备死去,就杀死了益州太守,并发动周遭各部落也跟随叛变。
这样一来,蜀汉差不多丢掉了西南地区一半的土地。
可是,当时蜀汉刚遭到猇亭大败和先主死亡,顾不上出兵。
诸葛亮一面派人和东吴重新讲和,稳住了这一头;一面奖励生产,兴修水利,积蓄粮食,训练兵马。
过了两年,局面稳定了,诸葛亮决定发兵南征。
诸葛亮在出兵前,曾与刘禅说明出征意图:南中少数民族部落依仗地形险要,离开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
即使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
所以此次出兵,主要在于攻心,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够一劳永逸。
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
不出两月,大部分叛军就掩旗息鼓了,但唯独还剩南中酋长孟获继续反抗蜀兵。
诸葛亮一打听,知道孟获不但打仗骁勇,而且在南中地区各族群众中很有威望。
诸葛亮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
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许活捉孟获。
蜀军和孟获交锋的时候,故意败退下来。
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
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
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
但是孟获不服气,说:“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
然后又问孟获:“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孟获傲慢地说:“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
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
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诸葛亮爽朗地笑了,说到:“既然这样,您就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再打吧!”孟获被释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
但是他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诸葛亮失败的原因,为官者必读之物
诸葛亮的失败:总经理如何正确授权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风范,是封建中国士子‚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是近乎于神的智者。
然而三国之中蜀汉先亡,原因何在?目前学术界有‚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之说,其中观点认为诸葛亮缺乏领导才能是蜀汉败亡的最根本原因,笔者非常赞同。
但笔者认为不善授权则是诸葛亮领导能力的最大缺陷。
他本性谨慎,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最终不但造成蜀汉人才严重断层,‚蜀汉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自己也落得个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悲剧。
诸葛先生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也是悲壮的一生。
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岂能劳累而亡,导致刘备白帝城托孤成空,阿斗将伟业毁于一旦?作为营销总经理在企业的地位如诸葛亮一般,既是最高领导者营销工作的最高参谋,也是企业营销工作的最高指挥者,既制订企业的营销战略规划和实施细则,还要亲自指挥各级营销人员贯彻实施,既是帅才,又是将才,可谓使命神圣,责任重大者也。
从诸葛亮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善授权的主要原因在于:认为只有事必亲躬才是尽职,抓大不放小;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下属不够信任;对下属的能力认识不足;用人不当,授权对象能力不备;过分看重手中权力;不重视下属的能力培养;下属执行力不到位等。
那么如何提升营销总经理的授权能力和绩效,不犯诸葛亮的错误呢?所谓授权,就是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的一种管理方法。
现代营销进入团队制胜的时代,靠一个人的能力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因为一个人无论多么英雄,就算是三头六臂吧,也只是一个人厉害。
项羽虽然厉害但他还是败在刘邦这个打仗不如韩信、计谋不如张良、后勤不如萧何的手里。
所以,业务高手与高级管理者是两种不同的角色,营销总经理作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他必须让整个团队厉害起来。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孔明之死
而与之相对比,曹魏采取的人才策略 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 广纳天下贤才,达到人才的整合效应,用 分工与协作产生更多的“诸葛”,就是说 在公司形成高、中、基三个管理层次:战 略决策层、战术执行层、运营层,让合适 的人做合适的事。
5
孔明之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 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 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 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 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管理幅度:4; 操作人员4096 管理层次:6; 管理者:1365
1
8 84 512 4096
管理幅度:8;操作人员4096 管理层次:4;管理者:605
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量上的反比例关系。 管理幅度起主导作用,即管理幅
度决定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对管理幅度存在一定程
6
一、基本概念
管理幅度: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 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成员的数目。
管理层次:也称组织层次。是指从 组织的最高层到最基层的等级数 目的多少。亦即,直线行政指挥 系统分级管理的各个层次。
总经理
管 理
财务副总 人事副总
层
次
生产副总
●●●
营销副总 研发副总
管理幅度
1 4
16 64 256 1024 4096
度的制约作用。
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的关系
相互制约关系:管理幅度×管理层次 = 组织规模 管理幅度一定,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组织规模一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管理层次一定,管理幅度与组织规模成正比。
锥形结构的缺点
扁平结构的优点
诸葛亮 领导不足之处
诸葛亮可谓是一代英杰,赤壁之战等广为世人传诵之作,莫不显示其超人智慧和勇气。
然而他却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终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留给后人诸多感慨。
诸葛亮虽然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蜀汉仍最先灭亡,这与诸葛亮的领导能力不无关系。
诸葛亮的职业生涯基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担任“军师”角色,从初出茅庐至刘备占领汉中,他基本上处于配角地位,仅从事辅佐性工作;第二阶段是刘备汉中称王至白帝托孤,其间刘备在外,诸葛亮在内,负责制度的建立和后勤供给,扮演的是专业“总经理”角色;第三阶段是“远征总司令”角色,从五月渡泸、南征夷越开始,至病逝五丈原为止,主要负责北伐中原,这一阶段诸葛亮成了负责“业务开发”的“总经理”。
特别是在他全权负责的北伐战争中,他的独断专行很大程度上为蜀汉亡国埋下了隐患。
可以说,诸葛亮自辅政以后,完全处于蜀汉政权的最高地位,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和独当一面的智慧,另一方面也是遵先主的遗诏而辅佐后主,但是,他的权高位重加上建制度所固有的监督机制上的弊端,只能导致朝廷上下惟其马首是瞻,后主刘禅形同虚设。
《三国演义》中第九十五、九十六回是书中极为精彩的一段,写的是孔明与司马懿为争取街亭的一段斗智斗勇的故事。
孔明虽然胸中有百万甲兵,但对人的领导仍存在盲点。
孔明由于直接带领众多的将军,也许是“控制幅度”过大,加上在战事中决策的失误,不但失了街亭,还斩了马谡,可说是孔明一世英明中的败笔之一。
虽然随后用空城计退了司马懿,扳回一役,但是无法弥补他斩将的损失。
在孔明挥泪斩马谡后,大哭不已,当蒋琬问他为何哭时,孔明方谈:“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今果应此言。
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可见刘备死前对马谡的评语孔明并未在意。
如果孔明当时了解刘备临死前的忠言,能给予马谡正确的领导模式,则马谡不死,孔明成功,而蜀国亦不致失街亭,赢非三胜。
内部控制从《失街亭》说起
商场如战场,企业如军队,都是为达成目标而建立起的组织。
战场的厮杀与残酷,比商战来的更血腥和直接,因此从战场说内部控制更会使人印象深刻。
诸葛亮六出祁山,进军到祁山,忽有细作告曰:“司马懿攻破新城,杀了孟达,然后同张合引兵出关,抗拒蜀军。
”孔明大惊曰:“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马谡闻之此事,欣然请命镇守街亭,并立军令状:“若有差失,乞斩全家“。
于是孔明加派王平为副将,令马谡领二万五千精兵镇守街亭。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
马谡不听王平“五路总口下寨”的建议。
一意孤行,执意在山上之绝地安营扎寨,王平苦劝,马谡不从。
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
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
”王平无可奈何,自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
司马懿大军一到,即派张合挡住王平来路,又令两路兵围山断水,蜀兵自乱,乘势击之。
蜀军大败,连失街亭、柳城,无奈之下,诸葛亮使用空城计,退回汉中。
六出祁山,损兵折将,诸葛亮无功而返。
马谡失守街亭,从军事方面已经被人做过了很深刻的分析,我们换一个角度,将其作为企业风险,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分析以下街亭失守的原因。
企业内部控制以“促进实现发展战略”为终极目标,要求遵循5个原则,把握5个要素,其中内部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信息与沟通是重要条件,内部监督是重要的保证。
用内部控制五要素来具体分析:以刘备为董事长、诸葛亮为总经理的西蜀政权,以“匡扶汉室”为终极目标,经过诸葛亮多年的精心运作,已经有效建立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治理架构,西蜀集团从一个不见经传的家族小公司,发展成为地区垄断的超级集团,充分证明了其企业文化是先进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可持续发展的、机构设置是适当的、权责分配是对等的,管理有效的,因此可以证明其内部环境是适应企业发展的。
诸葛亮领导方式的七大失误
诸葛亮领导方式的七大失误诸葛亮是蜀汉最重要的领导者之一,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但其在领导行为上的战略失误、自知不足、不善育才、不当用人、不善授权、赏罚不平、不善纳谏等领导过失,使得蜀汉最先灭亡,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
领导对组织管理的好坏具有决定性影响,是组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目标的带头行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蜀汉政权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臣子风范,数伐曹魏,自隆中出山到秋风五丈原,一个理想的全智全能的几乎完美无缺的英雄形象,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是封建中国士子“为师”、“为将”、“为相”的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化身,在他辉煌的一生中,几乎计无不中,谋无不成,近乎神,而他又本性谨慎,除“失街亭”、“兵屯渭南”外,很少有人论及他的失误。
然而,为什么三国时期蜀汉政权最先灭亡? 细读《三国演义》及《三国志》后不难发现,诸葛亮也有不审时度势、穷兵黩武、用人失误等多方面的缺憾。
本文通过对诸葛亮不当的领导行为进行分析,得出了蜀汉“成也诸葛,败也诸葛”,以期对现在的组织领导者有所启示。
一、战略失误战略是指组织发展的全局方略,是组织实现目标的重大方针与计划,正确的战略是组织走向成功的前提。
诸葛亮在隆中制订三分天下的战略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其后荆州战略失误为蜀汉灭亡埋下失败种子。
荆州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其处要冲,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联吴会,西通巴蜀。
曹、孙、刘要吞并四海称霸天下,都必需先占据荆州。
诸葛亮以惊人的智慧,绝妙的策划,在赤壁大战中捷足先登,一举夺取了荆州,并以此为基地,随后取得四川和汉中,初步实现了隆中战略,实现三分天下的局势。
然荆州“东有孙权,常怀虎踞;北有曹操,每欲鲸吞”。
①当四川吃紧时,刘备授意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心腹关羽,守荆州责任重大,关羽接印,诸葛亮擎着不授,又语重心长地叮嘱半天。
这一动作表现了诸葛亮的忧虑,他清楚关羽的致命要害,把孙刘联盟,北拒曹操的战略方针一再告诫关羽,最后诸葛亮还是听从了刘备的意见,显示出诸葛亮对当时局势估计严重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孔明谋臣术的缺失——关于管理幅度的故事引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
从现代的管理理论来看,诸葛先生的误区就是:作为一名管理人员,究竟能够有效地管理多少下属呢?这就是管理幅度问题。
遥想当年,孔明在隆中的草堂里指着远处的江山为迷茫中的刘备画了一幅图,告诉他这就是你的天下,刘备就此折服,甘拜孔明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
当时的西蜀还只是一个兵不强、马不壮的小公司,行业里也是诸侯割据纷争,局面乱七八糟,孔明立志“扫清天下浊”,攻城掠地,针对市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战役,神机妙算,营销手段变幻无穷;经过一番市场吞并重整,一些小公司被扫荡出局,西蜀的市场快速拓展,胜赤壁、得荆州、取西川、定汉中,盛极一时。
随着市场做大,下属以州、郡等为单位的公司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公司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孔明越来越操劳,军中“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诸如任免一个县官这样的芝麻小事,孔明也要亲自处理。
事无巨细、亲历亲为、日理万机、“夙兴夜寐”。
司马懿评价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同时,孔明对公司人才培养体系重视不足,客观上为将来公司运营出现断层埋下了伏笔,诸如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刚愎丢街亭,不能不说是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责任。
而与之相对比,曹魏采取的人才策略是:“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曹操广纳天下贤才,达到人才的整合效应,用分工与协作产生更多的“诸葛”,就是说在公司形成高、中、基三个管理层次:战略决策层、战术执行层、运营层,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
“用兵不在兵之多寡,在于主将,在于谋臣——而谋臣之术,用兵之法,在于军中组织应该怎样布阵:每个将官能有效管理多少兵士(要设置适当的管理幅度),这样才能用兵得法、布兵有阵——而排兵布阵又受官的能力与兵的能力的影响,即“揣能”——古人之善用兵者,揣其能而料其胜负”。
然孔明是没有机会实施了。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组织结构设计的调节器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是进行组织设计和诊断的关键内容,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两个方面。
纵向结构设计即管理层次设计,就是确定从企业最高一级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之间应设置多少等级,每一个组织等级即为一个管理层次;横向结构设计即管理幅度设计,就是通过找出限制管理幅度设计的因素,来确定上级领导人能够直接有效管理的下属的数量。
本文主要针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诊断方法与工具进行设计与浅析。
一、管理幅度诊断1、管理幅度诊断流程管理幅度诊断流程图 1:管理幅度诊断流程管理幅度诊断流程说明:①.管理幅度统计与曲线绘制:通过幅度数据统计以及进行幅度曲线的绘制,对各层级不同部门的管理幅度的均衡或差异程度进行判定,得出初步诊断结论。
②.影响管理幅度设置的因素诊断:通过定性分析,找出影响幅度设置的主要因素,并通过评分来确定其中的关键与次要因素。
③.组织结构评价:管理幅度是组织结构的一个特征,对幅度的诊断结果最后要落实到对组织结构的评价中,来进一步发现组织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④.经验判定:经验数据能为管理幅度诊断与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⑤.行业标竿对比:通过行业标竿对比,可以知道本企业与标竿企业管理幅度设置存在差异的原因:如下属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以及组织结构设置的差异。
2、各层级管理幅度统计与曲线绘制根据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管理幅度的统计结果,进行管理幅度曲线绘制与初步诊断,这里以某集团公司(“A企业”)为案例,来进行不同管理层级的曲线绘制:A公司管理幅度曲线绘制图 2:A公司管理幅度曲线绘制3、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诊断(1)通过定性分析,找出影响管理幅度设置的因素在管理幅度诊断表中(见表一),可以通过十项影响管理幅度设置的主要因素,对比幅度设置较宽或较窄的情况,来分析企业实际管理幅度现状,对管理幅度的合理性进行判定,并找出幅度设置不合理的主要层级或部门。
表一:管理幅度影响因素诊断表诊断结论(管理幅度)序号因素需要窄幅度需要宽幅度常见现象举例合理偏1 人员素质的影响领导人员或下属能力与经验不足,可以减小控制幅度员工训练有素,能够很容易做出日常工作的决定没有视下属的素质情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管理幅度,造成管控过严或过松2 沟通渠道公司沟通不畅,不能有效的上传下达,进行工作指挥与反馈,需要减小幅度公司目标、决策制度、命令可迅速而有效的传达者,领导可加大幅度工作脱节、扯皮,需要占用管理人员较多的时间进行沟通协调,以敦促工作任务的完成3 工作内容(工作的复杂程度)非常复杂日常的、简单的,如流水线部门的业务划分或领导分工没有充分考虑职能的复杂性的区别4 幕僚运用没有幕僚机构来沟通协调,需要减小控制幅度利用幕僚机构作为沟通协调者,可扩大控制层面如智囊团,参谋机构,助手等设置帮助管理者加大管理幅度5 监控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设有良好、彻底的追踪执行工具、机构或人员者,则可扩大控制层如审计部门、审计机制的建立6 组织文化公司文化中人情氛围较浓,管理粗放X理论:认为员工需要加强监督控制才能有效工作具有追根究底的风气与良好的制度文化背景的公司可加大控制Y理论:假设员工是能够自觉认真工作的如采取“问责制”来追踪工作成效7 所辖地域(员工物理距离的远近程度)地域分散的,或甚至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地域非常紧凑。
如在一幢楼宇里同一办公区如不同行政区域的机构的管理8 需要监管的程度非常需要。
总会出现相当多的问题,需要管理者实施直接监管很少需要。
员工训练有素,能够很容易做出日常工作的决定存在管理幅度大监控不到位,或管理幅度小管理过细的问题,影响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力发挥9 工作饱和度(岗位最少数原则)岗位工作量趋于饱和,大管理幅度,低管理层次工作不饱和导致管理幅度大10 部门设置平衡(不同部门的管理幅度保持均衡)保持各部门之间的岗位数量、职能的平衡,实现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关系有的部门内部岗位设置多,过多人参与部门间的沟通与决策,工作流程迂回、复杂平均评价分值评分规则:幅度偏大:4-5分;幅度偏小:1-2分;幅度合理:3分诊断综合评价(2)管理幅度评价图――寻找关键因素企业里影响管理幅度设置的因素有时很多,一般领导能力与下属能力是主要因素。
但是不同企业、不同部门具体情况会有所不同,因此,找出影响管理幅度设置的最关键因素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因素会成为进一步进行幅度调整的主要依据。
可以通过绘制“管理幅度评价图”来直观的考察关键因素。
其中,在对管理幅度诊断评价中,得分是1分与5分的,是偏差较大、影响幅度设置合理性的关键因素。
管理幅度评价图 3:管理幅度评价二、管理层次诊断1、管理层次诊断流程管理层次诊断流程图 4:管理层次诊断流程2、管理层次职能定位对管理层次的诊断首先是分析企业各层级的功能定位是否清晰,能否体现上下职层之间的合理分工。
各职层主要按下述功能定位来分设:战略决策层、专业管理层、作业管理层。
战略决策层——高层管理,战略规划该层由高层领导人组成,主要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位。
这个职层的主要职能是决策、规划、监控、协调、外联等。
战略决策层分为总经理层与副总经理层,这两个层级的作用在于:设置副总层级管理职能系统,形成专业分工的高层团队结构,进行专业化决策;同时副总参与公司的决策,分散总经理一人决策的风险,并使决策信息能够覆盖公司的职能系统。
专业管理层——中层经营管理层(间接管理层),战术计划该层由职能部门的管理层构成,体现的是职能系统或部门之间的专业分工,包括各部门经理等人员,是介于决策层与基层管理人员间的间接管理层,对公司经营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该层主要职能是组织、计划、传递、沟通等。
专业管理层一般设为一个管理层次,如果超过一层,则需要考虑间接管理层之间能否形成清晰的管理职能与权限分工,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能否拉开差距。
作业管理层――基层管理(直接管理层),运行管理该层包括主管和班组长等,他们直接同员工打交道,是管理层与被管理层之间的桥梁。
主要职能是指导、沟通、监控等。
执行层――基层员工,运行作业该层对公司的运行承担直接的作业职能。
3、管理层次间距诊断如前所述,每一个管理层次的设置都有不同的职能作用,所以需要保持各层次间的合理间距,即通过职层之间的职能、权限分工等方面的清晰划分,以及对人员配置的能力素质要求形成差距,确保指导有方、执行有力、不打乱仗。
管理层次的间距可以设定“管理层次定位表”(见图5)来诊断;表中左侧第一列是影响管理层次的五个主要维度,表中横向是各维度的五个评价等级,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在同一个职能系统里或部门里,各层级管理人员分别在这五个维度方面的定位,来绘制、分析各层级管理人员的定位曲线,以考察、判断各管理层次间在分管的职能的性质、授权范围以及下属的专业分工等维度方面是否保持合理的间距,有否重叠或交叉等现象。
管理层次定位表图 5:管理层次定位表(以A公司管理层次定位为案例)在上表中,对A公司的管理层次进行诊断,公司设有从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长、处长到科长五个层级,从最高决策层到基层执行层之间要经过四层管理监控(副总经理、部长、处长、科长),造成管理层次过长,纵向沟通与审批环节长,影响组织效率。
公司要削减管理层次,但是究竟削减这四个层级中的哪一个层级?通过对这几个管理层次的定位分析,发现处长与科长两个管理层次定位曲线接近,造成职能与权限交叉,上级向下越权,有一个层级只是一个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通道。
因此,需要在处长与科长这两个层级中削减冗余的一个层级。
不同企业的管理层次定位曲线都不相同,下表列示一些常见的层级曲线的定位及其影响:表二:管理层次定位曲线分析管理层次定位分析影响管理层次设计合理(各管理层次的定位曲线应该没有过多交叉,曲线之间保持合理的间距;曲线落在相应的层级定位区间里(决策层、经营层、执行层)或均衡分布在五个等级区间内)层级职能定位清晰,在纵向的管理链条上形成合理的职能分工、授权、监督与指导两个管理层次定位接近(根据不同管理层次的定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型态近似,曲线间的间距小)层级冗余:容易导致有一个层级只是一个信息传递的通道作用,并增加了从决策层到执行层的中间环节容易造成两个层级职能与权限的交叉或重叠容易导致上级向下越权,下级岗位形同虚设上层管理人员兼职下层管理职位(导致上层的层级定位曲线向下级的层级曲线漂移)造成下级部门权力过大,与其他部门间的职权、地位不对等,影响部门间的正常沟通与协作部门管理人员级别比部门级别高,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难以协调并裁决部门间的工作管理层次定位不清(曲线交叉过多;或某一层级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导致曲线向上级或下级层级偏移,存在越级管理,同时曲线向一侧偏移又会造成原层级虚设或兼顾不到)需要对职能不清或权限等进行考察需要对某层级的管理人员素质进行定位并加强避免越级管理上层管理人员与下层职能交叉(曲线在职能维度交叉)容易责权不对等,高层陷于具体事务,没有精力考虑战略层面的工作中层领导没有自主权,疲于请示4、管理层次有效性判定流程各管理层级是否有效,可以通过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判定法则与角度来进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