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建筑选址) 共42页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布局设计、结构选择、结构设计以及构造选择等。
这其中,旨在保证项目质量、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的保护。
一、建筑布局设计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地震的可能影响。
建筑物的平面布局、高层布局及其变化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显著的影响。
在设计时,应尽可能选择对称性较好、刚度及质量分布较均匀的布局形式,避免大开口或者不连续的布局。
二、结构选择土木工程结构主要包括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网架结构,和钢结构等。
根据建筑的用途、规模、地质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最合适的结构类型,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
三、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抗震设计的核心部分。
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工程的经济性、施工性,还应充分考虑到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结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建筑能在小地震时不损坏,中等地震时有限的破坏,大地震时虽可能损坏但不倒塌。
四、构造选择构造部分也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建筑物的节点构造选择、砌体构造的选择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选用的构造方案都应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并进行必要的抗震性能检测。
抗震施工要点一、抗震施工过程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施工程序控制和工序控制,确保结构各部分配合协调。
二、施工的验收和检测对施工的所有过程进行严格的抽查和验收,对于那些重要的抗震构造,还应进行抗震性能的检测和鉴定。
可以采用无损检测、半损检测、有损检测等多种检测手段。
通过以上对建筑工程中的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的描述,我们理解到,抗震设计与施工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公众安全责任的具体体现。
我们希望通过正确的抗震设计与施工,使建筑工程真正能够满足“抗颤抖,安全放心”的需要。
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指南
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指南一、引言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还会导致长期的社会经济影响。
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施工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施工的指南,以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
二、建筑物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1. 充分了解地震活动区特点在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之前,需要对所在地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
包括地震波的频率、加速度、地壳运动特点等。
只有对地震活动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进行合适的抗震设计。
2. 选取合适的结构体系在建筑物抗震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非常重要。
常见的结构体系包括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不同的结构体系具有不同的抗震能力,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结构体系。
3. 确保结构材料的质量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与使用的结构材料的质量密切相关。
在抗震设计和施工中,需要保证所使用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质量,并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4. 有效使用抗震支撑与连接抗震耐震设计中,支撑与连接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合理的支撑与连接系统,可以将地震引起的荷载合理地分散和传递到整个建筑结构中,提高其整体的抗震能力。
三、建筑物抗震施工的步骤与注意事项1.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进行建筑物抗震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设计方案的确认、施工图纸的编制、材料的采购等。
同时,还需要逐级确认施工现场的合理布局和安全措施。
2. 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在建筑物抗震施工中,需要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施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3. 加强质量控制与监管在建筑物抗震施工中,质量控制与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4. 注重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在建筑物抗震施工过程中,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第2章建筑选址与建筑、结构方案.
• 从抗震方面考虑,建设地点选在哪里 比较好?
• 什么样的结构比较有利于抗震?或者 说,什么样的结构不利于抗震?
抗震概念设计:
• “概念设计”是根据实际的经验或试验研究所得到的非常 重要的定性设计原则或工程判断进行设计。
• 是关于设计思想,设计原则,结构体系等方面内容。 • 包括: 场地选择,建筑平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的选择,非
4、软弱地基上的基础应加强其整 体性和刚性。
震害及对策
2.3.4 防震缝
当建筑的类型、体系、体型较复杂时,宜设置防震 缝。要保证缝有足够的宽度,用缝分割的单元为独立的 简单结构单元。
思考题:1、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防震缝? 2、防震缝的宽度要求是什么?
混凝土结构防震缝最小宽度: 房屋高度H≤15m时,最小缝宽=100mm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
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
级不应低于M7.5。 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
2.1.2 有利、一般、不利与危险地段
不同的场地上的建筑震害不同,在建筑选址时,要尽量选 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 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
硬土等。 一般地段: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
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 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 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 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
该地区50年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烈度(大震)
该地区50年超越概率为2%的地震烈度值
多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约低1.55度
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约高1度
三、抗震设防依据及地震影响
设防范围
基本烈度 6 7 8 9度地区
基本烈度大于9度地区,须特殊研究,按有关规定执行。
1-2 震源、震中和地震波
震源:地震发生的部位。不是一个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附近地面运动最强烈,极震区。
震中距:场地上某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将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点连成的曲线。
震源深度(h):震源到地表的垂直距离。
h <70km
浅源地震
h=70-300km 中源地震
h>300km 深源地震
根据弹性理论 纵波波速和横波波速
E(1 ) vp (1 )(1 2)
vs
G
E
2(1 )
E--介质的弹性模量
--介质的密度 --介质的泊松比 G--介质的剪切模量
显然有
vp vs
vp 1.67vs
注意:剪切波速是介质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在地基土的力学性质评 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反映地基强度的指标。建筑抗震规范以剪切波 速对场地土进行分类。
岩层断裂发生时,一般不只是一个断裂,而是由一系列断裂组成 的破碎带。一个部位发生断裂,能量释放,达到平衡状态,其它部位 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还要释放能量。所以一次地震的发生一般都不 是孤立的,伴随着一系列小震。 主震
一系列地震中,释放能量最多一次地震。 前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 余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 主震7.8级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抗震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结构的自重和外力的作用等因素。
本文将着重讨论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分析。
一、背景介绍抗震设计是为了使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安全并减少破坏。
地震是地壳中地下岩石断裂和位移所引起的地面振动,因此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须能够承受地震产生的地面振动力。
二、抗震设计原则1.合理地选择结构系统:不同的建筑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系统,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
2.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抵抗地震力的能力,刚度是指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
设计时应确保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地震荷载要求。
3.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如剪力墙、拉杆、钢筋混凝土框架等。
这些构造措施能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
4.合理地进行地震力计算:根据地震区域、设计地震烈度等因素,采用合理的地震力计算方法,确保设计满足安全要求。
三、抗震设计过程1.确定设计地震烈度:通过对地震区域的研究,确定设计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产生的地面运动强度的度量。
2.确定设计地震力:根据地震烈度和结构的重要性等级,使用相应的地震力计算方法确定设计地震力。
3.进行结构受力分析:根据设计地震力和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等进行结构受力分析,确定结构的受力状况。
4.选择结构类型和尺寸:根据结构受力分析结果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尺寸。
5.进行结构抗震验算:根据设计要求,对结构进行抗震验算。
验算过程中考虑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6.优化设计:根据抗震验算的结果,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通过改变结构的材料、截面形状等参数,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四、常用的抗震设计方法1.静力分析法:根据地震力的静力效应进行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2.弹性动力分析法:考虑结构的动力响应,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
3.非线性动力分析法:考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发生非弹性变形的情况,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件2
地震力学基础
了解地震波的类型和特征,学习地震的基本方程式以及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这些基础知识对于正确进行抗震设计至关重要。
设计规范和标准
探讨国内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并解释和计算相关参数。了解这些规范和标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更安 全可靠的建筑结构。
建筑材料和构件
介绍自然石材、砖、混凝土、钢等建筑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同时讨论柱、梁、 板、墙等常用构件的抗震性能,以及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构件。
结论
在最后一节中,我们将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供您未来的抗震设计工作中参考。
结构体系选择
讨论框架、剪力墙、桁架、拱形等常用结构体系的选择原则。另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组合和优化不同的结构 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抗震设计方法
介绍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抗震设计的基本步骤,并学习如何确定和输入地震动参数。此外,我们还将讨论抗震设 计的细节措施,以确保建筑结构的耐震性。
实例分析
通过对典型建筑的抗震设计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和分享宝贵的见解。这些实 例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抗震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本PPT课件将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地震力学基础、设计规范和标 准、建筑材料和构件、结构体系选择、抗震设计方法、震设计》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为什么学习抗震设计对于建筑师和土木工程师 至关重要。
地震背景和灾害
在本节中,我们将了解地震的起因、影响和造成的灾害。通过深入研究地震背景和灾害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 理解为什么抗震设计如此重要。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详细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汇区域,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震灾严重。
地震带给我国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
1976年的唐山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等都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成为一项根本性的减灾措施。
1我国的地震情况现状我国东濒环太平洋地震带,西部和南部是欧亚地震带所经过的区域,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20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以外的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我国位于6度区以上的城市占城市总数的70%以上,近60%的大城市位于7度及7度以上的地震区。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2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2.1砌体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由于砌体结构房屋的自重大、刚度大、地震时受到很大的地震作用,而且砌体材料抗弯抗剪及抗拉性能都很差,地震下极易出现裂缝。
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结构的布置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优先选取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和承重的结构体系;(2)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基本对齐;(3)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对称均匀布置;(4)当立面差在6m以上,或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或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宜设置抗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
除了上述结构布置要求之外,还需采取一些抗震构造措施。
(1)加强结构间的连接。
如纵横墙的连接,楼板间及楼板与墙体的连接,梁、屋架与墙、柱或圈梁的拉结。
(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设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楼、电梯间四角,楼梯段上下端对应的墙体处;外墙四角和对应转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均应设置构造柱。
建筑物抗震施工方法与结构设计
建筑物抗震施工方法与结构设计建筑物的抗震施工方法与结构设计是建筑行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地震频繁的地区,合理的抗震设计和施工方法对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抗震施工方法与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抗震施工方法1. 土地选择与基础设计在选择建筑土地时,要考虑地震活动频率和地质条件等因素。
需要避免选择处于断层附近、土壤不稳定的地区。
进行基础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2. 结构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在抗震施工中,合理选择结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抗震结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吸收和分散地震能量,减少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3. 结构耐力与整体刚度合理的结构耐力和整体刚度设计能够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形状和用途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梁柱布置、剪力墙设置等。
通过增加结构的刚度和耐力,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动幅度。
4. 防震减灾技术的应用现代建筑领域有许多先进的防震减灾技术可以应用于抗震施工中。
比如使用阻尼器、减震支座等装置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冲击力,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或钢板剪力墙等结构形式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二、结构设计1. 不同结构类型的抗震设计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住宅楼可以采用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而大跨度的体育馆或展览馆通常采用空间结构、网架结构等。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并进行详细的设计计算。
2. 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抗震设计参数的确定也是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些参数包括设计地震动参数、设计地震烈度、结构响应系数等。
通过合理选择和确定这些参数,能够满足不同地区建筑物的抗震需求,提高抗震能力。
3. 结构连接与加强措施结构连接的设计和加强措施的应用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着关键作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全套课件第一部分:建筑抗震设计概述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设施日益增多,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巨大。
因此,如何设计出能够抵御地震影响的建筑结构,是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抗震设计是指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使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稳定,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抗震设计的原则1. 以预防为主:在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地震因素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而不是等到地震发生后才进行补救。
3. 材料选择:应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
4. 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四、抗震设计的步骤1. 地震烈度评估: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地震活动历史和地质条件,评估地震烈度。
2. 结构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建筑类型和用途等因素,进行结构设计,包括结构体系、构件截面尺寸、材料选择等。
3. 抗震措施: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如设置防震缝、增加支撑体系、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等。
4.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设计的实现。
五、抗震设计的未来发展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抗震设计的具体方法1. 静力设计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主要考虑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
设计时,需要计算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并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动力设计法:这种方法考虑了地震作用的动力效应,通过计算结构的动力响应来评估其抗震性能。
动力设计法需要考虑地震动的频谱特性、结构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等因素。
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这种方法以建筑结构的性能目标为导向,通过选择合适的性能指标和抗震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达到预定的性能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具有瞬时性、破坏性强的特点。
为了保障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抗震设计与施工规范成为必要的技术要求。
一、抗震设计1. 地震参数的确定在进行抗震设计前,首先需要确定地震参数。
这包括地震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准地震加速度等。
根据地震烈度、地震分组以及建筑物所处的地震带来确定设计地震分组。
2. 结构设计的选择在抗震设计中,结构设计的选择对于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等。
在选择结构形式时,需要考虑其刚度、强度和耐震性能。
3. 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重要性,对其抗震设防等级进行划分。
一般分为几个等级,如特别重要设防、一般设防等。
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上有不同的要求。
4. 抗震设计的验算进行抗震设计后,需要对设计结果进行验算。
通过对结构的受力分析、刚度计算等,验证设计结果的正确性。
同时,还要进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二、施工规范1. 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符合规范要求的建筑材料是保障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基础。
钢筋的强度、混凝土的质量等,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遵循相关的规范要求。
2. 施工工艺的规范执行施工工艺的规范执行是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混凝土的浇筑、钢筋的焊接和连接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出现质量问题。
3. 节点处理的规范要求在建筑结构的连接处,节点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节点连接的合理性对建筑物的整体抗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中,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节点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4. 抗震设备与装置的安装和使用在一些特殊建筑物中,需要安装抗震设备和装置,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例如,隔震设备、阻尼器等。
在施工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安装和使用。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抗震与结构设计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抗震与结构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抗震和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抗震设计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能够承受和抵御外部力量的作用,而结构设计则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建筑抗震与结构设计,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考虑因素。
1. 抗震设计抗震设计的目标是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具备足够的抵抗力和韧性,以减少灾害损失。
在抗震设计中,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被考虑:1.1 地震力计算地震力是抗震设计的核心概念之一。
建筑设计师需要根据地震区域的地震参数和建筑物所在位置的地基条件,计算出合适的地震力。
通常使用的方法包括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
1.2 结构形式选择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是指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框架-墙体结构等。
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高度、形状以及地基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都是较为常见的选择。
1.3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常用的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木材等。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地震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合理的施工。
1.4 抗震设备和系统在抗震设计中,抗震设备和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增加剪力墙、设置减震器、使用隔震技术等都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设计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抗震设备和系统。
2.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为了确保建筑物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承受荷载并满足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
在结构设计中,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被考虑:2.1 荷载计算荷载是指施加在建筑物上的外力,例如自重、活载和风载等。
结构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相关标准,计算出合适的荷载,并进行合理的布置。
2.2 结构形式选择结构形式的选择在结构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合适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结构设计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悬挑结构和拱形结构等。
2.3 材料选择材料的选择对建筑物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施工(建筑选址)
§3.1 选址问题
3.1.2 有利、一般、不利与危险地段 ?抗规?〔GB50011-2021〕第3.3.1条〔强制
性条文〕明确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 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 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 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 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 严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
响的总体趋势如下; 高出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出反响愈强烈; 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愈大,反响相对减小; 从岩土构成方面来看,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 的反响比岩质结构大; 高出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响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设计对策 1〕符合?抗规?第4.1.8条规定; 2〕针对山区建筑的震害情况,还应符合?抗
3.2.4 典型案例 一、 1972年2月23日南美洲的马那瓜地震
马那瓜有相距不远的两幢高层建筑,一幢 为十五层高的中央银行大厦,另一幢为18层高的美 洲银行大厦。当地地震烈度估计为8度。一幢破坏 严重,震后撤除;另一幢轻微损坏,稍加修理便恢 复使用。 二、北京的中央电视台台址“大裤衩〞
震后撤除了银行大厦 马那瓜美洲银行大厦 马那瓜中央银行大厦
3.1.3 工程选址
海城地震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2〕山体崩塌
岷县地震山体崩塌
北川山体崩塌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3〕边坡滑移
新疆和田地震边坡滑移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4〕地陷〔广元地陷〕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3.慎重对待不利地段 根据表3-1,所谓不利地段,就地形而言,一
建造师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
建造师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与施工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建筑工程从规划到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一系列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本文将围绕建筑物抗震设计和施工的要点进行论述,以确保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一、抗震设计要点在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中,应当从多个方面考虑,以确保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1.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是抗震设计的基础,应当从抗震需求、抗震设计参数、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考虑。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使用合适的材料、保证结构的稳定性与刚性,并根据地震烈度和场地条件等要素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
2. 强度设计建筑物的强度设计是保证其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
应当根据地震活动性质和烈度进行力学计算和强度验算,以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承受相应的力和位移,确保不发生严重破坏。
3. 抗震设防烈度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合理设定不同区域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烈度参数。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震波、地基条件、建筑物形式等因素,确保建筑物在各种条件下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4. 抗震设计验算在设计过程中,应当进行抗震设计验算,通过计算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对结构进行验证。
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正常工作,不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
二、抗震施工要点除了抗震设计外,抗震施工也是确保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建筑物抗震施工的要点:1. 施工材料与工艺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施工材料,并依据设计要求进行正确的施工工艺。
特别是在结构部位,如地基、柱子、梁等,应使用抗震性能优良的材料,并采用适当的加固和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整体稳定。
2.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特别是在关键构件的施工过程中,如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焊接等,应注意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序的正确执行。
3. 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应遵循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
建设工程中的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在建设工程中,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震是自然界不可控制的灾害,并且对建筑物的破坏性极大。
因此,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地震因素,采取适当的抗震设计措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力而不发生倒塌。
建筑抗震设计是指在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地震的力学特点和地震动力学响应,采取适当的抗震设计措施,使建筑物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
抗震设计的主要原则包括: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合理配置结构适应性能、合理选取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等。
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需要借助地震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相关知识,通过严谨的计算、分析和模拟,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
首先,抗震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建筑物所处地理环境。
地震烈度和地震活动性是决定建筑物地震抗震能力等级的重要依据。
地震烈度反映了地震的强度,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因此需要依据不同区域的地震烈度等级进行抗震设计。
地震活动性则反映了地震的发生频率和规模,它是考虑建筑物从设计年限到使用寿命内所可能遭受的地震破坏的依据。
其次,抗震设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系统。
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是建筑物的骨架,直接承担着地震作用力的传递和分散。
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其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结构形式,能够较好地吸收地震力和变形,因此在地震区多采用框架结构。
剪力墙结构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有效地抵抗地震的剪切力。
桁架结构则是一种轻型钢结构,重量轻、变形能力好,在地震区也有广泛应用。
在施工过程中,抗震设计需要得到有效的实施。
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抗震设计知识,能够理解并准确执行设计文件中的抗震要求。
其次,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特别是在混凝土浇筑、钢结构连接等关键部位,要特别注意施工质量,确保连接牢固、不产生裂缝等缺陷。
此外,施工材料的选用也对抗震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选择质量稳定的建筑材料,并且严格按照抗震设计要求进行使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建筑物抗震设计要求
根据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选择 适合的结构形式
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选择 合适的结构形式
根据建筑物的场地条件,选择适 合的结构形式
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
01 选择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材料 02 加强建筑材料的检验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质量
03
采用新型抗震材料,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03
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要求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平面和立面布局,加强构件 连接和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整体性的检验与评估
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进行检验和评估,确保其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
01
结构形式的选择对抗震设计的影响
不同的结构形式具有不同的抗震性能,合理的选择能够提 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02 03
常用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确定合理的地震设防标 准
01
02
根据地震危险性的预测 ,制定有效的抗震设计 方案
03
04
加强地震危险性的分析 ,提高抗震能力
考虑地震动参数的差异 ,合理确定抗震设计方 案
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性
加强建筑物各部分之 间的连接
优化建筑结构,提高 整体抗震能力
合理设计建筑物的支 撑系统,确保整体稳 定性
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对人类 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
目的和意义
通过合理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 坏程度,从而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和发展对于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0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制定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案
砖混结构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保温性能,但抗震性能相对 较差;钢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但易受腐蚀和火灾影 响;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耐久性,但自 重较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案一、建筑抗震设计原则1.安全优先原则:抗震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应确保建筑能够在罕遇地震时保持整体稳定,避免倒塌事故发生。
2.整体性原则:建筑抗震设计应注重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通过整体布置、整体协同与整体增强等措施来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投资和资源消耗,实现经济高效的设计。
二、抗震设计措施1.地震分析:根据地震区位和建筑用途确定设计地震作用,进行静力和动力地震分析,确定抗震设计参数。
2.承重结构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采用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材料,合理布置承载体系,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能力。
3.抗震设计加强措施:根据结构分析结果,对关键部位和薄弱部位进行加强设计,如采用加强柱、梁、节点等抗震措施。
4.防护措施:在地震作用下,采用合理的防护措施来减轻建筑结构的震害,如设置防震设备、减震装置等。
5.适应性设计:根据地震烈度和建筑特点,进行适应性设计,例如对地震烈度高的区域,采取更严格的抗震措施。
1.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根据建筑用途和地震烈度,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使整体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2.加强柱与梁的设计:对于主要承重柱和梁,采用加强设计,增加其承载力和抗震性能。
3.优化节点设计:节点是结构中脆弱的部分,应采用适当的节点设计和钢筋连接,提高节点的抗震能力。
4.合理布置剪力墙:对于剪力墙结构建筑,应合理布置剪力墙,并对其进行加强设计,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5.设置减震装置:在高层建筑和重要结构中,可采用减震装置来减轻地震作用下的结构震害,如阻尼器、摩擦摆杆等。
四、抗震设计方案的实施和监督1.抗震设计方案的实施: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抗震设计方案应得到严格的实施,确保结构施工符合设计要求。
2.质量监督和验收:对于抗震设计的建筑,应加强质量监督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抗震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烈度表
分为1-12度(不同的国家的分度方法不同)
中国地震烈度表
分项: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其他现象, 加速度(水平向)厘米/秒²,速度(水平向)厘米/秒
I度:为无感觉,损坏一个别砖瓦掉落墙体微细裂缝; 河岸和松软土上出现裂缝。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VI (6)度:惊慌失措,仓惶逃出;饱和砂层出现喷砂冒 水。地面上有的砖烟囱轻度裂缝、掉头;加 速度63厘米/秒²。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1.4 工程抗震设防
▪ 1.4.1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 1.4.2 抗震设计方法 ▪ 1.4.3 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 1.4.1 抗震设防的目的和要求
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
第一章 绪论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Ⅸ(9)度:坐立不稳行动的人可能摔跤 ;严重破坏, 墙体龟裂,局部倒塌,复修困难 ;严重破 坏,墙体龟裂,局部倒塌,复修困难;加 速度500厘米/秒²。
Ⅹ(10)度:骑自行车的人会摔倒,处不稳状态的人会 摔出几尺远,有抛起感;大部倒塌,不堪 修复;山崩和地震断裂出现,基岩上的拱 桥破坏,大多数砖烟囱从根部破坏或倒毁; 加速度1000厘米/秒²。
的破裂面被称为地质 断层。一条断层的两 侧可以逐渐地并难以 察觉地互相滑过;也 可以突然破裂,以地 震形式释放能量。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第一章 绪论
断层学说的佐证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犹他州喀那布附近的切过岩层的小而清晰的正断层
第一章 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建筑选址与建筑、结构方案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能量输 入、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 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 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就有可能使设计出的房屋建筑具有 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
§3.1 选址问题
地表破坏直接造成,如地 裂、滑坡、地陷、塌方等。 场地选择来解决(避震 )
地基失效或沉陷而造成, 如软弱地基沉陷、砂土液 化
地基的处理、加固, 选择合理的基础方案及 进行必要的地基抗震验
算来解决。
建筑物各部位联接的破坏, 设计中选择合理的结
造成结构丧失整体稳定、 构方案、合理的布置、
由于对地震作用及结构性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在某 种意义上,概念设计比计算设计更重要。
第三章 建筑选址与建筑、结构方案
建筑选址、规划
根据文件和具体情况确定 抗震设防水准
调整结构方案
抗震设计内容 和大体步骤
根据相应的设防水准进行 地震作用计算
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重力荷 载和其他可变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1)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 筑的影响: ① 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② 非全新世纪活动断裂; ③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 60m和90m。 2)对不符合1)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具体规定见表3-2 。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海城地震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2)山体崩塌
岷县地震山体崩塌
北川山体崩塌
在山区选址时,经踏勘,发现有山体崩塌、巨石滚落等潜在危险的 地段,不能建房。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3)边坡滑移
新疆和田地震边坡滑移
对于那些存在液化或润滑夹层的坡地,也应视为抗震危险地段。
(1)局部地形相关不利地段 1)孤山效应; 2)土质边坡与台地边缘;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3.慎重对待不利地段
根据经验及震害分析,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反应的总体趋势如下; ① 高出地形距离基准面的高度愈大,高出反应愈强烈; ② 离陡坎和边坡顶部边缘的距离愈大,反应相对减小; ③ 从岩土构成方面来看,同样地形条件下,土质结构的反应比岩质结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4)地陷(广元地陷)
地震时的坑道坍塌可能导致大面积地陷,引起其上建筑毁坏,应视为 抗震危险地段。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3.慎重对待不利地段
根据表3-1,所谓不利地段,就地形而言,一般是指条状突出的山嘴 ,高耸孤立的山丘,陡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就场地土质而言 ,一般指软弱土、易液化土、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 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
一般地段
不属于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 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 、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
、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 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位错的部位
§3.1 选址问题
3.1.2 有利、一般、不利与危险地段
《抗规》(GB50011-2019)第3.3.1条(强制性条文 )明确规定:“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 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 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 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乙类.1.3 工程选址
选择工程场地时应着重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选择有利地段
根据《抗规》第4.1.1条规定,对建筑有利的地段主要指稳定基岩 ,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室、均匀的中硬土等。从事工程抗震设 计时,应优先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作为建筑场址。
2.避开危险地段
(1)断裂及其工程影响(发震断裂、非发震断裂) 发生断裂附近地表,地震很可能产生新的错动,其上若有建筑物 ,将会遭到严重破坏。《抗规》第4.1.7条明确规定:
内力组合,截面及节点承载力计算和变形验算
地基承载力验算和基础设计
根据构造要求确定构造细节, 绘制施工图
§3.1 选址问题
3.1.1 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和地基失效
地震造成的地表破坏即为第一章前所述第一、二类 震害。主要有山石崩裂、滑坡、地表裂缝、地陷和喷水 冒砂等。
上述震害单靠工程措施是很难达到预防目的的,或者 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构大; ④ 高出地形顶面愈开阔,远离边缘的中心部位的反应明显减小; ⑤ 边坡愈陡,其顶部放大效应相应加大。
§3.1 选址问题
3.1.3 工程选址
设计对策 1)符合《抗规》第4.1.8条规定; 2)针对山区建筑的震害情况,还应符合《抗规》第3.3.5条规定。 (2)场地土质相关的不利地段 1)平面分布不均匀土层 一个场地内,沿水平方向土层类别发生变化时,一幢建筑物不宜跨在 两类不同土层上,否则将会危及该建筑物的安全。无法避开时,除考虑 不同土层差异运动的影响外,还应采用局部深基础,使整个建筑物的基 础落在同一层上。
第三章 建筑选址与建筑、结构方案
本章应思考的问题:
从抗震方面考虑,建设地点选在哪里比较好? 什么样的结构不利于抗震?或者说,什么样的结构
不利于抗震?
第三章 建筑选址与建筑、结构方案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 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 部构造的过程。根据实际的经验或试验研究所得到的非常 重要的定性设计原则或工程判断进行设计。
造成整体倒塌。
合理的抗震措施解决。
主要承重构件的强度、延 性不足造成局部破坏或局 部倒塌。
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抗震承载力及延性 计算、构造措施保证强 度、延性、构造等。
§3.1 选址问题
3.1.2 有利、一般、不利与危险地段
地段类别
表3-1 地段的划分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