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初中地理八上《3第3节 聚落》word教案 (1)
中图版地理八上《第三章 居民与聚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一、国家和地区
1、世界上有 2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 在除了 南极洲 之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居前六位的是 俄罗斯 、 加拿大 、 中国 、 美国 、巴西 、澳大利亚 。
3、欧洲地中海沿岸的 摩纳哥是面积极小的国 家,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梵蒂冈 。
4、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中国 ,第二的是 印度 , 岛国瑙鲁仅有 1万 多人。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 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 。
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 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及大洋州、印度、美国、 巴西等国。
1、 汉语 、 英语 、 法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阿拉伯语 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2 汉语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5、世界上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社会主义 和
资本主义 两种。
6、中国的外交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和平共处,平等互利。 7、世界上跨部分两洲的国家
国家 所跨的大洲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聚落 中图版
第三节 聚 落
温州市已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商贸、港口 城市,也是浙江南部的经济、金融、交通、文化、科技中心 和经济持续繁荣、社会文明进步、人民生活安康的城市。
放—牧牧村
—捕渔鱼村
伐—木林场
第三节 聚 落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新兴的钢铁工业城市,以资源 开发硕果累累而闻名世界,是我国重要的钢铁、能源 和钒钛基地。
第三节 聚 落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在它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城市辉煌 的历史和君王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遗韵。现代的维也纳,从分离派 艺术馆和青年艺术风格装饰的门楼,到联合国城和百水楼房,无不 散发着迷人的气息。
第3章 居民与聚落
知识目标
• 1、知道聚落的定义和聚落的两种基本类 型——城市、乡村。
• 2、了解聚落的职能类型,认识城市景观和 乡村景观的差异。
• 3、理解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了解社会 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
• 4、认识到传统聚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 产, 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城市和乡村
为避免洪涝的威胁,许多乡村建在高地
乡村聚落多建在水源充足的地方
第三节 聚 落
②世界上一些河流冲积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 利,所以农业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
观察:不同地形中 聚落规模不一样
聚落
第三节 聚 落
③在古代,聚落还承担着抵御野兽和其他部落入侵的功能, 建筑城堡时,非常注重防卫功能。
沙漠地区的村庄
第三节 聚 落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当地的房屋墙厚且窗小。 厚墙减少进入的太阳热量,窗小减小吹进的热风。
寒带地区因纽特人的住所——冰屋
第三节 聚 落
严寒的气候环境和生活习惯。就地取材,建造冰屋。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案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中小学复习资料](1)知道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变化,并知道会发生哪些变化;(2)了解引起聚落发生变化的因素(人类活动对聚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中小学复习资料]举例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引起聚落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要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念。
【教学重点】(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聚落会发生哪些变化;(2)人类活动对聚落变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树立人类社会与自然规律协调发展观。
【教学方法】读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1913年的迈阿密图和20世纪末的迈阿密图[中小学复习资料] 提问:观察两幅图,说说迈阿密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明确:1913年的迈阿密房屋大多低矮,分布零散,周围有大片的农田;20世纪末的迈阿密高楼林立,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到处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
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聚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中小学复习资料]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探究一下聚落的发展与景观的变化是如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二、新课学习(一)聚落的规模变化案例1:提问:1.巴黎最初建立在哪里?为什么当初建在这里?2.从图中找出不同时期的巴黎城区范围,思考巴黎城区范围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回答)明确:1.巴黎最初建立在塞纳河边的西岱岛上,原因是这里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发展农业。
[中小学复习资料]2. 随着社会的发展,巴黎城区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呈放射状扩展。
得出结论1:聚落的规模可以发生变化,人们常常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聚落。
[中小学复习资料](二)聚落的性质变化案例2: [中小学复习资料]1.找一找从1829年到现在一直保留的建筑。
2.观察图C,说出1867年的埃森市是一个以什么职能为主的城市?3.观察图D,说出现在的埃森市与1867年的埃森市相比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 [中小学复习资料]明确:1.代表当地历史风貌的建筑:教堂2.1867年的埃森市是一个以钢铁、机械等门类为主的工业城市。
初中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
初中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初中地理《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对比相关图片,正确描述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教学设计4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聚落》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聚落》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类型、分布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聚落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本节内容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人地关系的基本概念之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聚落的具体概念、类型和分布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分布,能够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居住环境的关注,提高学生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的理解。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图片观察法和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聚落的概念和类型,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聚落的分布,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资料:收集关于不同类型聚落的图片。
2.实例资料:准备一些关于聚落与环境关系的实例。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如乡村和城市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聚落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资料,呈现不同类型的聚落,如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等。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聚落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聚落类型,分析其与环境的关系。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如分析我国南方的水乡聚落和北方的平原聚落,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有何不同?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聚落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初中地理《聚落的形态》教案
初中地理《聚落的形态》教案_一、教学目标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能准确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发展的条件。
2.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读图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和对待城乡差异,初步形成保护聚落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差异。
【难点】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展示:乡村与城市景观。
人类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应出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这些景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题《聚落的形态》。
环节二:新课教学1.聚落的概念【教师活动】展示城市与乡村景观图,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问题。
【问题】(1)什么是聚落?(2)聚落的主要形式有哪两种呢?【师生归纳】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分为城市与乡村聚落。
2.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的差异【问题】(1)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有什么差异?(可从以下几方面比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分布情况,人口分布情况,生产活动类型)(2)城市与乡村在景观上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
【教师归纳】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
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高,但是经济实用,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主要从事农业活动。
乡村居民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
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
3.城市聚落存在的问题【过渡】生活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存在很多的好处,如娱乐活动丰富、信息流通快、教育条件好,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城市存在哪些问题呢?【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生活体会,思考。
【师生总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犯罪率高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聚落课件3 中图版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 差别。
2、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比较乡村、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我们把人们的集中居住 地A——乡村B和城市统C称为
聚落
D
E
F
你知道哪些是城市景观?哪些是乡村景观吗?
❖城市聚落 工业、服务业等
二、聚落与环 境
活动一: 探究环境与聚落位置、分布的 影材料响:
深圳(北纬22°)是中国南部海滨城 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角洲内河网 纵横,海岸曲折,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 平洋。
水资源充足(井、 泉、湖滨、河
畔等地)
交通便利(交 通沿线和交汇 处、沿海港口 等地)
地形平坦
气候 、地质 植被
自然资源丰富 (林、渔、矿 等地)
展 示 提 升 :
活动二:聚落 建筑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结论:
聚落
影响
环境
适应
三、保护世界文化 遗产的意义
皖南古村落
平遥古城
丽江古城
水城威尼斯
巴黎塞纳河岸
谢谢
什么工作?
A.农村——从事种植业
他们又会出现在哪 里?从事什么?
B.渔村——从事渔 业捕捞和水产养殖
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主要是从什么工作?
C.林场——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林业工作
D.牧村——从 事畜牧业
他们主要生活在 哪里?从事什么 工作?
聚落的分类
❖乡村聚落
农村 牧村 渔村 林场
耕作 放牧 捕鱼 伐木
讨论:乡村景观和城市 景观的主要差异?
聚落-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
聚落-中图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钟作慈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聚落的概念并能分类。
2.了解人类在聚落形成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
3.掌握聚落发展的因素和条件。
4.理解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2.人类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3.聚落的发展条件和因素。
教学难点1.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的理解。
2.聚落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教学步骤1.初步认识聚落:“小型的、人口密集的、有固定居住地的人类社会”,了解聚落的分类。
2.了解人类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如水源、交通等条件的重要性。
3.探讨聚落的发展条件和因素,如地形、气候等因素对聚落的影响。
4.理解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如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等。
5.探究聚落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聚落的地理位置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地形和气候条件对聚落的构成产生的影响等。
6.总结聚落问题,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调聚落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堂活动1.群体讨论: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聚落的分类,学生可以讨论不同的观点和提出自己的想法。
2.实地考察:学生到周边的聚落考察,借鉴教材知识进行观察和分析。
3.问题解答:学生在课中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标准1.能正确描述聚落的性质和分类。
2.能理解人类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和影响。
3.能从居住环境、气候、地质、交通等方面分析影响聚落的因素。
4.能够应对的聚落现象,了解聚落的构成和规模对应的特征。
5.能够与地理环境结合,解释聚落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评估方式1.课堂讨论,通过问答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提交作业,通过作业考察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中学地理8年级上册》2.课件和练习材料。
六、教学建议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聚落的概念和分类深入认识,了解人类在聚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聚落的发展条件和因素以及理解聚落现象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聚落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中图版》
《聚落》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设计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聚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设计内容1. 阅读分析:要求学生阅读小说《聚落》,并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读后感。
要求包括对小说主题、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发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 人物剖析: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人物性格特点、行为举止、与其他人物的干系等方面的分析。
要求学生结合小说情节和对人物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
3. 主题探讨: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包括作者传达的思想、主题的表现方式、主题的意义等方面的分析。
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主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创意写作:要求学生根据小说《聚落》的故事情节,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一篇与小说情节相关的短篇小说或者一首相关的诗歌。
要求学生在创作中体现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对文学表达的能力。
5.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小说《聚落》中的某个话题或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最终形成一个共识。
6. 艺术表现:要求学生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场景或人物,用绘画、摄影、音乐等形式进行艺术表现。
要求学生在表现中体现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求1. 作业提交时间:学生需在规守时间内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给老师。
2. 作业形式:作业可以采用纸质版或电子版形式提交,要求字迹清晰、排版整齐。
3. 作业评分标准:作业将根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表达的清晰和准确等方面进行评分。
4. 作业奖惩:对于优秀作业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差劲作业将给予批评和惩罚。
四、作业设计效果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小说《聚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达到教学目标。
初中 聚落 教案
初中聚落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 分析乡村和城市的起源和条件;3. 理解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乡村的形成和城市的起源;2. 聚落的概念。
教学难点:1. 聚落的概念;2. 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图例分析引导法教学;2. 电脑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电脑多媒体展示人类居住的各种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居住的环境;2. 提问:这些图片展示了人类居住的哪些地方?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新课教学1. 聚落及其分类a.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聚落的定义及分类;b. 讲解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c. 介绍聚落的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 乡村的形成和城市的起源a. 引导学生观察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片,分析它们的起源和条件;b. 讲解乡村的形成:过去我国乡村居民几乎全是农民,所以乡村又称农村;c. 讲解城市的起源:城市是人们集中居住、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的地方,城市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3. 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a. 引导学生观察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b. 讲解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资源等因素都会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利用电脑多媒体展示一些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聚落,并简要说明理由;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聚落的概念、分类、起源和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2. 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统一,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城乡差异,保护聚落环境。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聚落环境,分析地理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2. 收集有关乡村和城市的图片,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聚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聚落》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聚落的概念、类型、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聚落,以及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对周围的环境和聚落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聚落的概念、类型和形成发展的因素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聚落的概念,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聚落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聚落的概念和类型。
2.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实例,了解聚落的特点和类型。
2.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实例,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3.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探讨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4.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深入理解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发展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准备作业,巩固学生对聚落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城市和乡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聚落?聚落有哪些类型?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关于聚落的定义和类型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聚落的概念和不同类型。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初中聚落教案
初中聚落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 能够描述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3. 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4. 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重点:1.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2. 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影响聚落的形成原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教学准备:1. 图片: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2. 资料:关于聚落形成原因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会聚集在城市和乡村?引出聚落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1. 聚落的概念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归纳总结聚落的概念。
教师进行总结:聚落就是人们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可以分成城市和乡村两类。
2. 城市和乡村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城市和乡村在景观、建筑密度、道路以及生产方式等各方面都有差异。
3. 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教师进行总结: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形、气候、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交通、经济发展等。
4.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案例,分析案例中聚落形成的原因。
教师进行总结:案例中的聚落形成与地形平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因素有关。
三、巩固练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2. 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问题。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聚落的概念和类型;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发展聚落?引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总结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2. 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善城市和乡村的居住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案例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分析了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初中地理聚落教案
初中地理聚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聚落的概念,掌握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及差异。
(2)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影响聚落的形成原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2)影响聚落形成的原因。
2. 难点:通过分析影响聚落的形成原因,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展示城市和乡村两张景观图片,提问学生图片所展示的景观是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的城市与乡村,进而引导到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 聚落的概念教师活动:让学生直接进行读书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教师总结:聚落就是人们聚居和活动的场所,可以分成城市和乡村两类。
2. 城市和乡村教师活动:展示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
问题:城市和乡村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学生回答,城市是高楼大厦,乡村房屋较矮;城市道路宽且长,乡村道路窄;城市人们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农村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
教师总结:城市和乡村虽然都是聚落,但是他们在景观、建筑密度、道路以及生产方式等各方面都是不同的。
环节三: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几个典型的聚落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因素。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等因素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环节四: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聚落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所选聚落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
最后,每组汇报研究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环节五: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聚落形成原因的认识。
同时,教师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聚落》教学设计5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聚落》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聚落》教材,主要介绍了聚落的形成、发展、类型和分布规律。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知识体系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理解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有一定认识。
但学生对聚落的概念、形成发展及分布规律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类型及分布规律,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形成、发展、类型和分布规律。
2.难点: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聚落分布规律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及分布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图片、地图、案例资料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PPT课件,以便于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PPT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聚落的特点。
2.提问:“你们听说过聚落吗?聚落有哪些类型?”呈现(10分钟)1.利用PPT呈现聚落的形成、发展、类型和分布规律的相关知识。
2.讲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原因,如地形、气候、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3.分析聚落类型的特点,如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区别。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聚落》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聚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聚落》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发展和分类,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说它熟悉,是因为学生们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聚落;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们对于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可能并不是很清晰。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提高他们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他们对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澄清。
此外,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热情较高,善于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对于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有较强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提高他们对人类居住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环境的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教学难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图片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聚落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聚落的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选取两个典型的聚落案例,让学生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和分类,以及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知识讲解:总结聚落的概念、分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聚落》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3《聚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聚落》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居住地的形成、发展以及各类聚落的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人类居住地的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聚落特色,从而增强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但关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以及各类聚落的特点,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聚落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能识别不同类型的聚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2.难点:各类聚落的特点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地理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特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4.归纳法: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系统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和案例分析。
3.准备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聚落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让学生对聚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穿插讲解一些典型的聚落案例,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聚落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学生可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得出结论。
4.巩固(5分钟)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价、补充。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是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节课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聚落,让学生了解聚落的发展历程以及人类活动对聚落景观的影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特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因素以及聚落景观的变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聚落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特点,认识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提高对人类活动地域差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聚落的发展和景观变化,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了解聚落的发展历程和景观特点,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聚落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特点,认识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提高对人类活动地域差异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聚落的基本概念、不同类型聚落的景观特点、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
2.难点:聚落景观的变化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聚落景观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的聚落为例,让学生分析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发展的原因。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聚落景观,引导学生关注聚落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聚落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
比较读图举例讲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在我们四川的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一生中有三大喜事: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
可见,居住问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新课教学]
第三节聚落(板书)
一城市和乡村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并提问: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分为哪两种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也就是人民生活居住的地方。
这个词源于德文,意即居住地。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一般来说,城市的
出现晚于乡村的出现。
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础上产生的。
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承转: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知,人类是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那么,乡村是这样形成的呢?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63页第1、2自然段。
补充讲解:自然段。
补充讲解:人类为了生存,必定希望互助合作和共同生活,由此可以构成聚居。
最早的人类,为了躲避风雨,御寒免晒,逃避野兽的袭击,或凿木为巢,或洞居穴隐。
在漫长的采集和渔猎社会,人类经历过上百万年的穴居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随着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先后起源,出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人类才开始进入分散的乡村聚落阶段。
X-k-b-1.-c-o-m
最初人们居住的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
当时的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落就需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方。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聚落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常见的乡村聚落。
承转:当乡村的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了城市。
讲解:世界最早的城市大约出现在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500年这段时间,差不多与定居农业同时出现。
世界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在城市出现之前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产生了剩余产品,出现了闲余的劳动力。
这部分闲余的劳动力不再从事种植业,而以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目的的手工业为主,于是乡村就演变成为集市。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进一步扩大,集市便发展成为城市。
承转: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那么它们有什么差异呢?
讨论: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3页的两幅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城市和乡村在景观和职能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后,列表比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异。
聚落类型
景观差异
主要职能房屋道路广场农田
乡村低矮稀疏土路无有以发展农业为主城市高楼密集马路有无工商业、服务业等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和乡村之间不但景观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主要职能也不相同。
这就是两者之间最根本的区别。
承转:无论是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都有自己的特色,具备不同的职能,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聚落。
指导学生看书65页的文字和景观图。
想一想,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各自有哪些类型?自己所在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分别属于哪种类型?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总结:在乡村聚落里,既有农业村庄,又有牧民聚落,既有渔民之港,也有猎户之家。
在城市聚落里有的偏重工业,有的偏重文化教育,有的偏重贸易,因此被人们冠以“工业重镇”、“文化之城”、“商贸中心”等美名。
世界上还有许多具备多种职能的大城市,例如东京、纽约、巴黎、伦敦、墨西哥城等。
承转: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其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聚落与环境
指导学生速读课本67、68页,并看图B、C、D、E、F思考:
1、聚落与环境到底什么关系
2、影响聚落的环境有哪些?
3、不同时期影响聚落的环境因素发生着怎样的变化?X-k-b-1.-c-o-m
学生回答后老师做总结:
1、聚落与环境要相适应。
比如,图B中的村落依河而建,是因为这是干旱地区,村落要建在水源充足且用水方便的地方。
图C中的村落为了避免洪涝的威胁,村落就建在高地上。
2、影响聚落的环境有自然环境(如地形、河流、土壤、气候条件等)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在人类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不高的阶段,自然环境对聚落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
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世界上一些河流冲击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
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和冲击平原上。
在人类聚落发展的早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条件对聚落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人们仍然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们建筑城堡时,都非常关注城堡的安全和防卫。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无论城市还是乡村,与外界的联系都更密切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相对较小,而受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日益明显。
例如,大城市更容易出现在交通便利人文荟萃、商业发达的地区。
承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聚落被保存下来了,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聚落。
那么,我们对待传统聚落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
三保护传统聚落
对于传统聚落中开发与保护问题,有不同的观点。
以下是北京城市建设中关于四合院的不同观点和做法。
你的看法如何?
学生角色表演:请四位同学扮演四个不的角色,谈谈他们自己的看法。
角色1:北京城建局领导
角色2:北京某房地产开发商。
角色3:文化局局长
角色4:四合院的老住户
学生活动后老师引导: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因此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目前,有许多传统聚落比如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西班牙的古城托莱多(图H)、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图I)、中国云南丽江古城(图J)。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聚落的定义和分类,了解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同学们对传统聚落一定要有正确的态度。
作业:教材69 页的复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聚落
一、城市和乡村
1、聚落的概念
2、聚落的分类
3、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聚落类型
景观差异
主要职能房屋道路广场农田
乡村低矮稀疏土路无有以发展农业为主城市高楼密集马路有无工商业、服务业等
二、聚落与环境
1、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渐弱
2、经济水平对聚落的影响——渐强
三、保护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