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 恩报桑梓——香港闽籍实业家林树哲先生
爱国爱乡的慈善家 - 新会陈经纶中学
陈经纶先生简介陈经纶,新会区罗坑镇人,1925年出生,自幼随父亲陈瑞祺在香港生活。
陈经纶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爱国爱乡的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被人们誉为“爱国爱乡的典范”、“兴学育才的旗帜”。
现任香港金满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陈瑞祺慈善纪念基金及陈经纶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北京市及江门五邑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
第一章家世及生平天马江边的滩涂上,有一棵古榕树,经300多年的繁衍,形成一片15亩地的榕林地。
这里是一个浓荫蔽日、气根如织的水上林岛,成千上万的水鸟栖息于此,多以鹤、鹳为多。
它们有的朝出晚归,有的暮出晨归,交相轮回,翩翩起舞,好不热闹。
30年代初,巴金游历过这个美丽的小岛,后来写下了《鸟的天堂》一文。
50年后,他又为这个小岛亲笔题名为“小鸟天堂”。
田汉也曾欣然题诗赞誉其景致。
远观江边的古塔、榕林、飞鹤,真有人间天堂之感。
这就是陈经纶先生的故乡—新会。
罗坑地处新会西南,潭江横贯北界。
早在宋末,先人择罗山而居,罗山脚下有一溪水,历代祖先得罗山之山水养育而日益昌隆。
陈经纶祖父澄波公本是新会罗坑镇陈冲乡的一个农民,早年曾在佛山打工,不久转往香港谋生,初时受雇于广盛米行。
由于克勤克俭,约四、五年后,便少有积蓄,随后与人先后在香港、越南海防市合伙开广利米行、广兴米庄、广恒兴米行。
购销对路,经营有方,生意蒸蒸日上,渐渐家境殷实。
事业繁荣后,他首先帮亲友乡民安居家业,然后办夜校扫盲,普及教育,办了不少公益事业。
1914年,新会罗坑因宗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姓氏械斗,千多间民房被焚烧,造成数千乡亲无家可归。
陈澄波先翁与其儿子陈瑞祺即联络本乡旅外侨胞,牵头出钱出力,盖搭大批葵棚安置乡亲住宿,又捐巨资安排生活和恢复生产。
1915年,广东珠江三角洲大水,波及省城的邻县,灾民数百万。
他父子从香港运大米到灾区,救济灾民。
澄波公为人善良忠厚,热心为苦难者消灾解难;对故乡,他有深厚感情,生前常教育子孙说,“邦乡乃家之源,富贵切不可忘之。
陈玉书:情系中华的商界英杰
陈玉书:情系中华的商界英杰添加時期:2012-6-4闽籍香港“亿万富豪”陈玉书,颇具非凡传奇色彩。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陈玉书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是经营景泰蓝发家的,至今还占有香港50%的景泰蓝市场,而且同时经营贸易、地产、工业、娱乐业。
陈玉书祖籍福建仙游,父母都是华侨,他1941年出生在印度尼西亚,少年时代爱好文学,曾梦想过能成为海明威一样的作家。
1960年他跟随家人回国,在广州华侨补习学校里发奋学习。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6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西颐中学任教。
有海外关系的陈玉书,受不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的人格伤害和政治高压气氛,被迫放弃自己热爱的职业,携妻带子远赴香港……50元港币闯香港据说陈玉书1972年到香港时,口袋里只剩下了50元港币。
为养活妻子和女儿,他只能靠打短工维持生计,于是就在填海工地当地盘工人。
为“节省每一个铜板”,他每天一大早就从北角乘轮渡过海到观塘去上班,而且总是坐底下三等舱。
中午,他总是独自一人就着开水啃面包;舍不得买报刊,他就捡别人丢弃的旧报刊来看,从中既学到不少知识,又学会一些广东话。
不久,填海工程结束,陈玉书也失业了,他不得不又一次四处奔波求职,却屡屡被拒之门外。
偏偏在这时,他的妻子又怀孕了,他的经济能力无法再抚养一个孩子,只好找医生给妻子做人工流产,做人流的医疗费都是朋友帮忙凑的。
日后,他回忆起那段生活说:“那真是残酷的人生。
”后来在岳父的帮助下,陈玉书谋到了一份仓库管理员的工作,月薪400元。
第一天上班,他就早早来到仓库,把地板擦得光可鉴人,把工具、台椅放得整整齐齐,尽职尽力地去做好工作。
梁启超有一句名言:“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诚哉斯言。
尽管生活艰辛,陈玉书并没有丧失奋斗的勇气和待人的热诚,而他人生的转折点也由此而来。
有一次,他又失业了,为找工作他在外面转了一整天,天黑走到维多利亚公园坐下来歇一会,他看见一位妇女带着一个孩子在荡秋千,可那秋千总也荡不起来,便走上前去帮助推了一把。
林树哲:催开闽南报春花
林树哲:催开闽南报春花作者:李远荣来源:《环球慈善》 2011年第7期文/李远荣图/被访者提供CFP习近平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于2002年10月12日在一篇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五周年的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香港有超过百万闽籍乡亲,对于将近700万人口的都市而言,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社群。
闽籍人士在香港一向以敬业、守法、低调见称,于商场上长袖善舞。
灿若群星的闽籍企业家,是这个社群中的佼佼者。
在港闽籍人士有着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关心内地家乡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踊跃返乡投资设厂,热心推动闽港经贸交流,同时慷慨解囊于公益,捐资办学修路建医院赈灾,为福建的经济及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1998年,香港南安公会第八届理事会成立,林树哲先生荣任会长。
林树哲先生就是讲话所指“群星”中一颗亮丽的星辰。
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林树哲1949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县(现南安市)官桥。
与新中国同龄。
20世纪60年代末,风华正茂的林树哲中学毕业后,与同学一起被安排到闽中大田县太华乡汤泉村插队务农,继而到大田县上京煤矿当矿工。
他在那里每天起早摸黑,跨过了一道道艰辛的门槛,练就了过人的毅力,为他日后的创业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4年,年轻的林树哲怀揣着梦想赴香港谋生。
有过“以苦为荣”的历练,在人地生疏的环境中,他坦然面对,从底层打工起步,打杂、看仓库、搬运,毫无怨言。
1978年,他和乡亲好友徐伟福、杨连嘉合办“建兴织造厂”。
三人齐心协力打拼,工厂经营得十分出色。
1980 年,南安籍的香港实业家吕振万看重这位小同乡的才华,主动邀约林树哲,建议将自己的南益织造厂和他们的建兴织造厂合并,组建新的南益织造公司。
两家公司合并后,董事长吕振万、总经理林树哲、副总经理徐伟福和杨连嘉四人一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投资祖国内地,并由林树哲全面出掌改组后的新公司。
林树哲先在深圳、东莞为来料加工投石问路,接着回家乡南安县租车间小试牛刀,后来购地建厂生产,不断扩大规模。
闽商励志创业史
闽商励志创业史“闽商” 狭义上指的是福建省商人的简称,广义指以福建、浙南、粤东潮汕地区(因处广东省管辖故不具闽民系认同感)和海外闽民系的从事商业的人们。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闽商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闽商励志创业史闽,是福建的简称。
闽商,即福建商人,一般说,应当包括海内外所有闽籍经商人士。
闽商,作为绽放在世界华商园里的一枝奇葩,以其勇闯天下、爱拼会赢、勤俭敬业、乐善好施……的风采和魅力,已经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
对他们在创业实践中所演绎出来的一幕幕感人事迹、一个个人间奇迹的探寻、了解和研究,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
探宝闽商的真正意义,不只是从经济层面上去领略他们的成功,和所拥有的巨大物质财富。
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上去感悟他们的艰辛,和隐藏着的巨大精神财富,是要在他们身上获得精神上的启示和力量上的激励。
闽商素有勇闯天下的性格,在世界历史上,无数次大大小小的移民潮中,哪一次都少不了福建人的身影。
他们为了生存、为了创业,忍痛割合亲情,割舍虽生穷苦却也温暖的家,走出村庄,走出大山,走出田野,或结伴同行、或只身飘泊。
哪怕是空手无归,甚至客死他乡,也要前仆后继、勇往直前。
福建人的这种义无反顾的闯荡精神,连称霸世界的移民大国——美国也不能不折服,以致有人喊出了“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福建的一个沿海县级市)”。
美国官员曾经错误地认为长乐人的大量移民,一定是当地贫穷落后所致。
后来他们秘密来人考察了福建长乐时惊讶地发现:这里不仅不贫穷落后,而且还是全省仍至全国比较富裕的沿海地区。
美国官员又一次折服了:原来福建人走出去并不是活不下去,被迫去向美国讨求生存的。
而是为了寻找更大空间谋求发展才闯天下的。
改革开放后,福建人这种勇闯天下的精神,又迅速地从沿海蔓延到封闭的山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闽北明溪县的一个仅有六千多人口的沙溪乡,在一位浙江籍上门女婿的带动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陆续走出了二千多人直奔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地区去创业。
桑梓情深哺故里
桑梓情深哺故里作者:严谨小美来源:《荣誉杂志》2012年第11期英永康先生一身正气、富有担当、正直善良是他个人魅力的体现。
所到之处,他都能使人感受到海纳百川般的胸怀、包容事物的气度,以及扶贫助弱的古道热肠,特别是他对家乡江门的反哺之情,使人为之敬佩。
他所担任的各项公职绝大部分都与家乡有关,例如江门市政协委员、香港新界四邑同乡会会长等,展现了一份爱国爱港、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敢于担当,为家乡出心出力英永康先生祖籍新会。
与许多广东江门籍的香港人一样,他心系家乡,支持家乡的发展。
这一点,从他所担当的社团职务上即可了解到。
他担任着江门市政协委员、香港新界四邑同乡会第十六—十八届主席、香港新界四邑同乡会会长、四邑会所有限公司永远名誉副会长、广东海外联谊会委员、元朗区文艺协进会名誉会长、香港台山同乡总会荣誉会长。
毫无疑问,家乡在他心中的份量非同一般。
“转眼五年过去了,一路走来,参政议政的话题也不断地发生变化。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基础。
我们家乡江门地区相比周边发展较晚,于是我们便提议江门在发展过程中,要总结周边地区早期发展不平衡的经验,在环保上多考虑。
江门政府收到我们的提议之后,现引进的大项目无论是经济效益,民生方面,还是城市形象,都有很好的提升。
”面对现有的变化,英永康先生有一股自豪感涌现在心头,“江门市拥有良好的海外关系,同时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对家乡的发展也倍加重视,都抱着造福乡里的良好愿望。
因此,作为政协的我,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加强与家乡领导的交流与沟通,我都十分愿意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把大家关心的事情做好。
”在家乡社团方面,英永康先生亦是其中的活跃份子。
“香港的台山籍同乡对台山的关注十分热切,特别是我们香港台山同乡总会的创会会长陈国超、创会首席监事长陈更、创会理事长陈荣濂等一批爱乡人士,他们弘扬爱国爱乡情怀,组建了一个与家乡联系密切的爱乡社团,努力凝聚海外乡亲的力量,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祠堂落成庆典发言稿
祠堂落成庆典发言稿宗祠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宗祠有多种用途。
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宗祠以作为活动之用。
本文库在此献上祠堂竣工庆典致辞,希望大家喜欢。
祠堂落成庆典发言稿各位宗长、各位嘉宾、宗亲们:大家新年好!今天,喜迎上塘林氏宗祠落成庆典,宗亲们热情洋溢地欢聚在这里,隆冬时节,这里气氛却如同春风扑面,春意盎然。
这是我们合族欢庆的一大喜事,预示着宗族的兴旺发达,更是为地方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我们身为林氏族人,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在这里,我谨代表世界林氏宗刊《天下林家》杂志社向上塘林氏宗祠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向那些为宗祠建设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们道一声辛苦,还要向一直支持宗祠建设的乐心人士说一声感谢。
这是我们永嘉林氏族人的孝心可嘉,功德无量;也是我们林氏族人的聪明能干,团结一心,可歌可表。
此时此刻,我心中充满着崇敬和感动,同时,也有更多的期待。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重视文化建设,我们林氏家族有着三千年以上的文化积淀和文明底蕴,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核心的姓氏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折射了传统文化合群和众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们要努力做到贫富相收、患难相恤、仇怨相忘、庆吊相及、孝慈相劝、友让相尚,使全体族人融合到社会大家庭中,致力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世界林氏宗刊《天下林家》杂志创办2年来,得到了众多有识宗长的悉心指导,并得到了众多热心的宗亲组织、林氏宗亲和社会人士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我还特别让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海南省林氏总会已经购买了30亩土地,即将在海口筹建全球以宗刊刊名命名的五星级的天下林家大酒店,这是海南林氏宗亲对宗刊的信任和支持。
我们欢迎大家踊跃订阅宗刊,给予宗刊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传承祖德、弘扬文化、谱写宗史、凝聚亲缘、促进交流、构建和谐的宗旨,1努力搭建全球林氏文化交流平台,为促进林氏交流、共同发展,为社会进步、构建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继承了长辈爱国爱乡的中国心
CBMAG 中国商人 | 75文/陈元寿 香港盘古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我叫陈元寿,是第三代华侨。
我爷爷陈德发先生于1937年离开家乡福建福清新厝蒜嶺村,漂洋过海来到印尼谋生创业。
我父亲陈子兴先生,出生在印尼。
我在印尼出生,在香港长大,目前在台湾定居,而事业中心在中国大陆。
父亲虽然是印尼籍华人,但他受家庭教育以及在华文学校上学时所接受的是华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很深。
他对我们的教导也是中华传统文化。
父亲要求我们,在家里要说普通话,这样当我2001年回国创业的时候,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很快就能适应。
三代人各有事业父亲对我的教导,我都铭记在心。
他常说:“做人要谦卑,做事情要认真,对长辈要尊重。
”这几句关于做人做事态度的教诲,对我人生观的形成影响非常深刻。
当我开始筹划创业时,父亲再三叮咛:“公司不在大小,关键要能挣钱。
办企业更重要的前提是,要诚信经营,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履行社会责任。
”从此,诚信和社会责任便一直在我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得到贯彻。
我的家族企业可能跟其他家族企业有点不一样。
爷爷、父亲和我虽然都是企业家,但我们三个都是各自创立自己的公司。
爷爷是从事贸易、金融和汽车代理;父亲则是从事摩托车代理、金融、酒店,还有房地产行业。
而我是从事房地产、酒店、餐饮和文化媒体。
其实,我所继承的“家族企业”,是父亲对祖国、对家乡捐赠的公益事业。
爷爷和父亲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密切关注家乡的发展,他们当时并没有回来创业,主要是捐赠,做公益,帮助家乡搞建设。
他们在省内外多个地方,尤其是在福建家乡,捐建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设施,如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地、乡村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设施,还包括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寺庙(如莆田二相祠等)。
其中,父亲为捐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从1980年起至2003年,23年时间累计捐资达八千多万元,这所学校占地四百余亩,在校生规模三千多人,建校至今已培养了近三万名毕业生。
我父亲当时说“多建一所学校,就等于少建五所监狱”。
我的自传林梧桐
我的自传林梧桐1. 林氏名人有哪些林则徐就不说了。
林森:1931-1943年12月年间担任民国国民政府主席。
林伯渠: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领导人之一。
林完,著名政治家,林姓在海外知名最早的人物之一。
林道乾,泰国北大年地区的开拓者和领导人林凤,明朝时期沿海地区的著名人物。
林太卿,日本一位热心公益活动的人。
林相原,马来西亚巨巨富。
林光合和林合父子:是菲律宾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
林迁,马来亚乌矿大王热心公益事业。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名人。
林德甫,文莱富商。
林梧桐,马来西亚赌业大王。
林庆金,马来西亚巧克力大王。
林思齐,加拿大著名学者、富商、社会活动家、慈善家。
林同春,日本企业家、社会领袖。
林训明,巴西黄豆大王。
林良实,马华公会会长。
林绍良,印度尼西亚商界大亨。
2. 林姓氏的古今名人1、林姓出自子姓,血缘始祖相传源自名臣比干,“三代孤忠”的他以忠正敢言而闻名,后被暴君纣王挖心,他的夫人妫氏逃难到今天河南卫辉、淇县一带的长林,生下一个儿子。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赐他儿子林姓,并封在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一带),此人就是林坚。
林姓由他最早发源,后人尊他为受姓始祖。
林坚的子孙后来形成了著名的西河、济南、下邳、晋安、九牧等郡望,还有问礼、九龙、忠孝等堂号,成为林姓最大派系。
史载:殷商太师比干被商王朝纣王所害,正夫人妫(陈)氏甫孕三月,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字长恩(林氏受姓始祖);周武王牧野大战败商军,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旌表比干忠烈,徵觅其后嗣,命闳夭给比干在朝歌南汲境内(今卫辉)封墓,夫人携泉归周。
因泉生于长林石室,周武王赐姓林名坚。
念林坚乃商汤之后先王之胄,且能远避纣乱而不绝其世,乃拜坚为大夫,食邑清河。
后封博陵公,食采二千户,采邑博陵(今河北安平县),故林氏总堂号为西河堂。
2、林姓的另一个起源出自姬姓,是东周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70~前720年)的小儿子姬开,他的子孙以他的字“林”为姓。
赤子故乡情
赤子故乡情作者:丁辉邓丽云陈思琦来源:《荣誉杂志》2013年第05期沈文川先生是一个非常谦虚随和的人,热爱故土,辛勤奉献。
二十多年来,他用行动谱写着一首遊子之曲。
有他参与的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在团结亲友、共谋发展、造福社会的宗旨下不断前行。
“漳州就是我们的根!”沈文川先生虽然身处香港,卻时时心繫桑梓。
漳州,会在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的支持下,在众多的乡贤热爱中,更加和谐富强。
【沈文川先生,祖籍福建漳州,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理事长兼秘书长、香港鼎源工贸公司总经理、香港诏安同乡会创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委员、福建省诏安县侨联会名誉主席、福建省漳州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漳州市对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一直行走在服务乡亲,造福社会,为家乡谋求福祉的路上。
】谦虚随和爱家乡沈文川先生的家乡——漳州,素有“海滨邹鲁”美誉,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居地。
1984年,香港漳州同乡总会成立,从此以後,他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团结乡亲,共谋福祉的道路上。
岁月如梭,多少柔情,经过风雨的洗礼,播洒在故乡的热土上。
而与日俱增的,也正是沈文川先生那份心繫故乡的赤子情。
多年的辛苦付出和对家乡的情深意重都被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08年,沈文川先生就任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负责上下左右的联络、协调工作。
“我们从创会到现在已经28年了。
漳州同乡总会是一个民间的社团组织,我们在会长领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会务活动。
在整个福建社团联会中,是一个市级单位,下面还有8个县级同乡会,几千个会员。
”沈文川先生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漳州同乡总会的构成和属性。
在谈到个人职务时,他谦虚地说着:“我做的事微不足道,只是处理日常工作,协助各项活动的运作,许多德高望重的乡贤,他们的奉献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紧接着,沈文川先生又详细讲解了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的创会宗旨:“我们创会的初衷就是团结乡亲,互相关照,加强互相之间的联谊。
关心国内的形势,特别是家乡的发展,尽我们一点绵薄之力为家乡为社会做些贡献。
云顶创始人安溪梧桐中学投资人丹斯里林梧桐先生生平简介
林梧桐(生于一九一八年二月廿八日,卒于二零零七年十月廿三日)云端桃源开创天地顶尖企业亚洲精英创业精神万世景仰始终如一谦卑处世人定胜天成就大业青山依旧功绩长存史册楷模名垂千古永不言倦凡事亲恭留爱人间家庭模范名声远播贡献国家云顶集团创办人林梧桐,为马来西亚企业成功史谱下独一无二与令人鼓舞的一章。
他在一九三七年赤手空拳来到马来亚,未曾接受高深教育,却以过人毅力创办云顶集团,成为亚洲数一数二的企业集团。
林梧桐是世界最成功的亚裔企业家之一, 众口称誉。
他在四十七岁的时候,将一座荒山发展成为远近驰名的高原旅游胜地。
对许多人来说,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他的生平事迹与价值观念,对众人启发良多。
他不只敢梦敢想,更以勇气与信念实现梦想。
虽然他只接受过小学教育,也不谙英文,但他总是将挑战化为契机。
待人谦卑,深入基层的林梧桐,时机拿捏准确,凡事亲力亲为,展现独特的企业家风范。
他热爱工作,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休假‟这两个字。
难能可贵的是,他谦卑低调,自谦为朴素的传统华裔商人。
林梧桐一九一八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省安溪县,父亲从事菜种买卖。
他排行第五,是家中次子。
十六岁那年,父亲不幸逝世,他被迫辍学,在乡间的路旁卖菜种养活家人。
为了生计,他在十九岁时前来马来亚。
从木匠开始,他转而从事二手机械买卖,将所赚取的利润投入小规模铁矿与种植业务,更创办建发有限公司。
凭着坚定意志与专注的工作态度,林梧桐终于成为A级建筑承包商,完成了许多大型的公共工程。
马来西亚独立后不久,他就获得我国首个水坝建筑工程合约,即耗资一千二百万零吉的槟城亚依淡水坝。
其他主要工程包括耗资五百二十万零吉的吉兰丹哥打峇鲁苏丹耶阿雅布特里大桥、耗资二千万零吉的金马仑水力发电水埧,以及耗资五千四百万零吉的吉兰丹甘姆布水利灌溉工程。
[苏清泉子承父业致富思源报桑梓]
[苏清泉子承父业致富思源报桑梓]永春西部边陲的莲花山麓,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在这里,坐落着一座中学,从校园内传出的琅琅书声,饱含着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
这也是泉州市唯一的村办中学,由当地著名企业家苏新添创办。
它既是脱贫致富的美岭人致富思源的梦想出发地,同时也是苏家回报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和壮举。
如今,儿子苏清泉已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他秉持苏家训诫,谨遵父亲当年的谆谆教诲,自觉承担起作为一个企业家乐善好施、兴村富民的社会责任。
说起苏新添,永春美岭村当地的村民,可谓无人不知。
他曾是永春县一都(公社)美岭村农民,先后担任永春县一都镇美岭村综合场场长、村委会主任、美岭集团董事长及中共第15、16届中央候补委员。
上世纪80年代初,在他的带领下,这个坐落于莲花山麓的美岭小山村的村民们克服重重困难,在村边小溪旁建成一座水电站,修筑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并依托当地丰富的水和森林资源,开始发展林业产业,迅速脱贫致富。
如今,在这位美岭领头雁的带领下,美岭村早已是新建民宅红墙碧瓦,绿树掩映,胜似欧式别墅;学校高楼林立,绿树繁花,商店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昌盛的都市景象。
父亲最经常和我说的话就是,无论是经营企业也好,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也好,都应该遵纪守法。
绝对不能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
现任福建省泉州美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美岭村党委书记苏清泉告诉记者。
而如今的美岭事业能够有今天的景象,与苏新添和苏清泉父子始终严格守着这一原则和底线,诚信经营、遵纪守法,紧密相关。
无论如何,每时每刻,都应该诚信经营、遵纪守法,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有可能长久而持续。
苏清泉说。
勤劳致富,不仅是老祖宗流传已久的名言警句,同时也是苏家一直铭记于心的家训。
1993年,苏清泉刚出任美岭水泥厂厂长。
而当时的水泥厂才刚刚建成,企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
面对这样的艰难局面,他并没有打退堂鼓,反而知难而进。
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突破困局,他索性吃睡都在工厂,与技术人员及时探讨、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汕头潮阳县捐款上千万的
汕头潮阳县捐款上千万的1 周泽荣捐款 4亿广州侨鑫集团潮阳峡山镇桃溪村人2 李焕明捐款1.4亿江苏常州电通集团潮阳两英镇高美村人3 黄光裕捐款1.05亿元北京国美集团潮阳铜盂镇人4 黄俊钦捐款1亿北京新恒基集团潮阳铜盂镇人5 陈桂洲捐1.35亿元汕头东信集团潮阳棉城人6 郑立平捐款超1.1亿潮阳建平集团潮阳棉城人7 陈才雄捐款1.1亿北京阳柳集团潮阳棉城人8 黄鸿明捐款2.1亿广东创鸿集团潮阳关埠镇人9 马介璋捐款1.2亿深圳佳宁娜集团潮阳城田镇家美村人10 马化腾累计捐款 3亿多潮阳城田镇家美村人11 林云鹏捐款1亿深圳盈信集团潮阳人12 黄振达捐款1.4亿汕头联泰集团潮阳达濠镇人13 吴镇明捐款1.4亿韶关市总商会副会长韶关2个水泥厂的老板潮阳铜盂镇人14 姚建辉捐款1.1亿深圳深业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潮阳棉城人15 林小勇捐1.232亿汕头中信南烽地产潮阳棉城人16 肖亮平捐款6000万广州南方石化集团潮阳棉城人17 黄宏生捐款4100万深圳创维集团潮阳人18 陈锡强 8000万深圳新濠环彩潮阳棉城人19 李茂水捐款9000万深圳海岸地产潮阳西胪镇西风村人20 马少福捐款6000万深圳置福投资集团潮阳成田镇人21 靳文龙捐款6000万汕头新万年布业潮阳司马浦镇人22 陈钢民马泽琪捐款7000万深圳冠懋房地产潮阳成田镇人23 马伟武捐款6000万深圳力嘉集团潮阳和平镇人24 连秋松捐款6700万潮阳司马浦镇人25 郑通亮捐5000万珠海联邦集团潮阳井都镇神山村人26 黄丕通捐款4000万潮阳棉城人27 林晋文捐款 3500万广东兴业建设有限公司潮阳棉城人28 郑明升捐款 3000万潮阳峡山镇东溪村人29 黄邦廷捐款3200万惠州泰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潮阳关埠镇人30 萧七妹捐款3000万深圳金锋湖实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潮阳棉城人31 郑桂泉捐款4000万深圳庆鹏集团潮阳陇田镇人32 李亚鹤捐8500万深圳金光华集团潮阳成田镇人33 董明光捐款 3900多万大明国际集团潮阳海门镇人34 赵利生捐款4000万深圳金活医药集团潮阳人35 游德武捐4200万广州宏云地产潮阳河溪镇人36 郑松明捐3500万广东德明投资集团潮阳棉城人37 叶汉成捐款3100万珠海汉业地产潮阳铜盂镇新岐村人38 黄三吾个人捐款4000万汕头市合群房地产潮阳关埠镇人39 姚汉侨捐3600万汕头侨丰集团郑州侨丰投资集团潮阳井都镇人40 苏武雄捐4000万潮阳雅倩集团潮阳峡山镇人41 陈一丹捐款5300万深圳腾讯创办人之一潮阳田心镇人42 周育喜捐款3000万广东雅嘉集团潮阳峡山镇人43 黄光苗捐款4000万深圳中洲集团汕头老潮阳达濠珠浦村人44 姚文琛捐款 2500万上海姚记扑克潮阳棉城人45 姚振华捐款4200万深圳宝能集团潮阳棉城人46 黄光升捐1200万深圳粤华集团,潮阳达濠珠浦村人47 郭泽伟捐2400万广州尚东地产潮阳峡山人48 翁卫彬捐款1500万江西半边天药业潮阳陇田镇西湖村人49 孙少杰捐款2500万汕头锦峰地产潮阳棉城人50 吴汉忠捐款1100万潮阳铜盂镇人51 李科然捐款2100万深圳市风驰热泵技术公司潮阳棉城人52 吴开松捐款2200万深圳东方明珠集团潮阳河溪镇人53 郑定平捐款1200万汕头大印象集团潮阳陇田镇人54 张和豪捐款1300万潮阳棉城人55 陈文华捐资2000万元濠江达濠人56 陈雄铭捐款1000万潮阳棉城人57 李汉贞捐款1000万潮阳棉城人58 陈金兴捐1830万元海南炜楠地产潮阳棉城人59 肖希武捐1000万广西富乐地产潮阳棉城人60 吴秋森捐1000万潮阳棉城人61 王志荣捐1000万潮阳棉城人62 黄振良捐款1000万深圳市华嵘世纪投资潮阳棉城人63 朱蜀光捐1000万深圳市花半里投资集团潮阳棉城人64 马汉荣捐2260万广东新通达钢管厂潮阳棉城人65 郑卓标先生捐1000万潮阳棉城人66 黄贵洲捐款1000万海南省海口市宜欣商业公司潮阳棉城人75 林南光捐1100万海南兆南集团朝阳关埠镇人76潮阳河溪镇西陇企业家捐赠华阳中心路改造1300万元77 林振雄捐1300万潮阳河溪镇人78 潮阳金浦镇郑少鹏、郑镇加、郑卧财先生捐赠扩建梅东学校、修环乡路1927万79 郑明添捐款2030万深圳嘉安达集团潮阳金浦镇人80 黄伟忠捐款2000万深圳市侨鸿盛投资潮阳金灶镇人81 黄勤武捐1050万潮阳金灶镇人82 廖耿清捐 2500万元汕头市三发保健食品潮阳司马浦镇人83 陈楚波捐1000万潮阳两英镇人84 陈伟武捐1800万潮阳两英镇人85 郑有水捐款1000万深圳市金和成投资有限公司.潮阳陇田镇仙家村人86 卓振波捐1100万元深圳市卓佳集团潮阳河溪镇人87 吴金兴捐1000万深圳金城投资集团潮阳河溪镇人88 林玉潮捐1000万珠海美球集团潮阳西胪镇人89 郑志才捐款1200万潮阳棉城人90 珠海市工商联副主席郑志才为家乡教育事业慷慨捐资1200万91 张庆杰捐款1000万汕头潮阳人92 郑汉明捐1000万迪辉集团潮阳司马浦镇人93 郭洪明捐款2000万潮阳西胪镇人94 林庆得捐款1000万惠州德威集团潮阳河溪镇人95 陈敬伟捐款1100万英德柏顺自来水有限公司董事长潮阳棉城人96 周修鸿捐款1500万桂林潮商会长潮阳棉城人97 郑伯祺捐款1000万深圳市祺盛建筑有限公司潮阳棉城人98 马伟鹏捐1900万深圳市鼎能集团潮阳成田镇家美村人99 郑康豪家族捐款约1200万深圳皇庭房地产集团潮阳井都镇神山村人100 马伟强捐款2310万元,广东骋望地产集团潮阳成田镇家美村人101 林佑钦捐款1200万广东飞晟投资集团潮阳仙城镇人102 林辉勇捐款2000万北京永利多地产潮阳人103 林道藩捐款2000万广东松发陶瓷汕头潮阳人104 陈永弟捐款2000万深圳彩虹集团潮阳人105 陈经纬捐款4亿上海经纬集团潮阳陈店镇人。
事业展豪情 慈悲惠桑梓
事业展豪情慈悲惠桑梓作者:廖冬梅张素娟来源:《荣誉杂志》2010年第04期王立文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实业家,是一位真正的慈悲大家,他身上有着一股“雄鹰试翼,志凌九天”的霸气,有着一种“比肩世界,运筹帷幄”的豪情,有着一颗“热心桑梓、奉献祖国”的仁爱之心。
永远扎根,永远沉淀,他仿佛是家乡文明的代言人,见证着家乡的种种,并把文明送给了年青的一代,让文明的种子开花结果。
他曾说过:“只要我王立文还活在人世,只要我的产业还在滚动,我对祖国,对家乡的奉献就不会停止。
”【王立文先生,金龙皇集团董事长,中山市荣誉市民、中山市政协委员(第八、九届)、香港中山同乡会首席会长、香港中山侨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中山社团联合会总监、澳门中山隆都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中山市龙山中学/沙溪理工学校名誉校长、中山市一中香港校友会永远名誉会长等。
】几经辗转几经沉浮王立文先生出生在中山市沙溪镇石门村一个非常普通的小商人家庭,这是一个平凡的开始,而正是这种平凡的乡村生活,磨炼出了王立文先生勇敢、坚强、正直、善良的性格。
最美的童年、学习生涯,给王立文先生留下了最深刻的回忆,让他不管身在哪里,都牵挂着这片热土地。
对故土,王立文先生爱得深沉。
小时候的他活泼、好动、聪明,酷爱篮球,是球场上一名骁勇善战的骁将。
1956年,王立文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山师范学校——这个当时让中山莘莘学子奋斗的目标之地。
当毛主席提出一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被王立文先生知晓时,满身青春活力的他,毅然放弃了众人艳羡的师范学生生活,转战篮球场。
比赛之余,王立文先生还被邀请到一些学校、机关单位、工厂做教练,指导业余队员打篮球、开展田径、游泳等体育活动,可谓桃李遍粤北。
这段与篮球有关的生涯让王立文先生过得十分惬意。
也许是命中注定要他去体验更多的生活方式,而半职业的篮球生涯,只是王立文先生人生中的一个短暂的插曲。
同村兄弟带着的王立文先生小学校长的一封言辞恳切的恳求信,结束了王立文先生那段短暂的插曲,从小就有舍己为人性格的王立文先生忍痛离开了他最心爱的篮球,回到了阔别不久的家乡,代替同村兄弟,在村里小学当起了老师,让同村兄弟去到了另一个高薪的单位就职。
造福桑梓 功垂青史
恩泽桑梓功垂青史——名誉校长方铿家族三十年资教回顾“琅东乡庠出英才,桃李争妍放光彩。
方公仗义彪青史,造福桑梓兴江海。
”八十年代初,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小海镇迎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就是那首童谣里传唱的主人公方公——方肇周先生。
重回故里资教兴业1985年的春天,老先生就回到阔别三十多年魂牵梦绕的故土——小海镇朝阳港村。
在老同学周正国的陪同下,老先生兴致勃勃地来到了他们的母校小海小学,呈现于眼前的仍然是四合院的房子,陌生而又熟悉,依稀还能找到当年上学时的影子。
稳定的社会秩序,淳朴的民风,令他欣慰不已。
但家乡的教育事业、经济建设与飞速发展的时代尚有较大距离,又使他深感不安。
回到香港后,老先生一直在思索该为家乡做些什么。
1986年,方老先生把纺纱的全套设备赠送给家乡创办朝阳纱厂,1988年又捐赠该厂58台阔幅布机。
方老先生不仅崇尚实业,更关心教育,倍爱人才。
1985年他回家乡看望母校时,就捐赠2万元,为小海小学建造了一幢图书楼——方楼。
1987年,方老先生设立了“南通县朝阳教育奖励基金会”,资助家乡兴学。
1990年方肇周先生再次捐助87万人民币,用于改造小海小学。
惊天喜讯传来,海小沸腾了,师生们奔走相告。
1990年6月1日,新教学楼如期破土动工,方肇周却因身体不适未能来这里参加奠基仪式。
大家盼望着等新校舍落成时,方老先生能亲临小海小学,与师生一起见证小海小学旧貌换新颜的那一天。
但是,就在这个夏天,却等来了方老先生溘然长逝的噩耗,他还没来得及在自己捐助建造的新校舍里走一走,看一看,与师生们聊一聊就匆匆而去。
小海小学师生为纪念这位带着遗憾离开的老人,在恩泽园中恭敬地安置了一尊面容温和满目慈爱的方老先生的塑像,园里种有方老先生最钟爱的桂花。
海小师生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在这里进行校史教育,缅怀方老先生捐资建校扶贫济困的功德。
子承父善义举连连1991年校新校舍落成了,方老先生之子方铿先生来了,那一刻他手捧鲜花与母亲及夫人来到方老的塑像前注视良久。
情怀故土 心系桑梓——忆潮商硕彦张树人
情怀故土心系桑梓----忆潮商硕彦张树人袁喜伦提要:张树人(1918—2009),出生于澄海县鸥汀乡。
他热衷家乡教育事业,捐资建校,他大爱、善举的精神,永远留在香港同胞和潮汕乡亲心中。
关键词:张树人;创业研史;以诗铭志;爱国爱梓旅居海外的潮汕人,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对祖籍故乡有着割不断的联系。
正是这种“故乡情结”,使他们情怀故土,心系桑梓,竭尽全力,为故国故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72的贡献。
旅居香港的张树人诗翁,就是一位有大爱、善举的潮商硕彦,一位有着浓浓民族文化情结的儒商。
我因爱好搜集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得悉张树人诗翁是家乡人,是一位久居香港的潮商硕彦,是造诣颇深的摄影家、诗人、文史研究者和文物收藏家。
于是在1998年初冒昧去信,寄到香港《国际潮讯》编辑部,请编辑部的同志转交给张树人诗翁,不久收到他的回信。
尔后他多次与我书信来往并赠书籍给我,感怀殊深,虽缘悭一面,但彼此一直惦记。
创业研史张树人,1918年出生于澄海县鸥汀乡,他幼年在鸥汀度过。
初中时到汕头时中中学读书,该校只教中国古典文学,读了二年便告辍学,出任商行会计员。
①1937年日机轰炸汕头,于是他远赴越南西贡谋生,至1946年日本投降后始来香港。
②在越南十年,工作之暇自修中国诗词,颇有心得。
是时越南的爱国华侨筹组“中国民主同盟”海外机构,被邀参加筹组工作,由此认识郭湘平、王贯一两位先生。
:1946年到香港,而越南之筹组机构也旋被解散,郭、王两人被迫离境,经香港转入潮汕,参加解放工作。
张树人则在香港为他们联络在越南的家属。
同时开始在香港经商,并创办嘉元置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于1975〜1985年任作者简介:袁喜伦(1972—),男,广东汕头人,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会员。
香港白米经销商协调组主席;1977〜1979年任香港潮商互助社理事长。
③在任期间,他带动着潮商们,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63〜1965年,张树人在香港大学校外课程读古文字学(包括甲骨文、金文、说文解字),讲师为饶宗颐教授。
林枝春心系祖国的亿万富翁
林枝春:心系祖国的亿万富翁作者:石岩兰孝义杨蕾孙大光来源:《侨园》2011年第02期新年前夕,记者慕名在辽宁法库县经济开发区采访了一位有着强烈爱国心和辉煌经历的印尼归侨,让我们首先看看下面一组有关他的文字:——当年福建省下海经商的集体企业“第一人”;——投资10亿元,在黑龙江鸡西建设了中国密山至俄罗斯图里罗格国际铁路、中俄保税仓储开发区,该项目被誉为“中俄第一通”;——2003年成为香港和记黄埔在中国大陆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2004年联合在长春竞拍占地120万平方米的净月潭高档别墅项目,被誉为“东北第一拍”;——2006年投资10亿元,建设了东北亚最大陶瓷批发市场“大东北陶瓷城”;——在法库、福清、鸡西、密山等地每年资助高校尖子生、贫困生等数百万元,受助学生千人以上;——与香港和记黄埔于2003年联营建设了深圳观澜高档低密度住宅,并从和记黄埔引进资金25亿元:——辽宁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辽宁省人大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委员,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福建商会名誉会长,沈阳(法库)金宝慈善总会会长,辽宁省侨商联合会副会长等职。
在香港注册成立开宝庆福集团,并投资中国大陆、印尼、俄罗斯等地的全资、合资企业数十家。
——他就是印尼归侨林枝春先生。
难忘过去的经历林枝春先生的祖籍是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福清市。
新年前的一天上午,当我们赶到坐落在法库经济开发区林枝春先生的办公室时,林先生正好送走几位客人。
我们知道,在林先生每天的时间表里,各种事情都排得满满当当:上午在法库,下午可能就坐上飞机去了福建,而第二天,他也可能出现在北方某个城市的会议室里。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瞎忙’啊”。
容貌很年轻的林先生,看上去无论如何都显示不出他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日理万机的生活节奏还是让他那么精力充沛,这不能不说与他小时候艰苦经历的磨难而打造出一副强健体魄有关。
林先生出生在印尼,不懂事时就被接回了福建福清市老家。
当时的中国大陆刚解放,农村还很贫穷。
桑梓情 乐天心
桑梓情乐天心作者:胡焕程晨杨舒霞来源:《荣誉杂志》2010年第11期林玉珍女士是一位在改革开放后,从海南来到香港发展,历经磨难,不断拼搏,逐渐成就事业,走出来一段精彩人生之路的杰出女性;远离家乡,奋斗香江,不论是创业维艰之时,还是事业有所建树之际,故乡始终萦绕在心头,一刻不曾忘怀;因而,她积极参加旅港海南同乡会的活动,尽心尽力回馈桑梓,奉献了一片爱心,收获了欢乐天空。
【林玉珍女士,祖籍海南文昌,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和家人一起来到香港,经过多年拼搏发展,逐渐在香港有所发展,现今进军内地广州、中山等地投资。
现任海南文昌川乡人家连锁店董事长、香港德裕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旅港海南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万宁同乡会名誉会长、广州市人民政府海外顾问等职务。
】拼搏香江,事业发展不忘家乡美丽的海南岛,不仅风光秀丽迷人,而且素来地灵人杰,文化斐然,既有“海南四大才子”和“宋氏三姐妹”之美名,亦是琼剧的发祥地。
而在香港,海南人同样举足轻重,在各个行业发挥着积极作用,挥写着自己的人生激情。
旅港海南同乡会名誉会长林玉珍女士,即是其中的一位。
林玉珍女士,本来在家乡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当改革的春风吹拂大地,人人都争涌外出谋发展,在大思潮的涌动下,她也选择了来到香港。
“当年我在家乡的商业局上班,当时的人们都盼望着来香港,希望走出来瞧瞧,政策允许的,基本上到了香港。
”她如此回忆说。
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林玉珍女士和家人一起来到香港。
初到香港,一切都举步维艰,语言不通,还要照顾三个孩子,生存和生活的重担一并袭来。
她自学广东话,慢慢开始可以与人沟通。
她回忆说:“当时在家里带孩子,也不能出去打工,只能接点手工活在家里做,补贴家用。
”度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后,经过多年辛苦积累,林玉珍女士开设了一家杂货店,专营大米及一些副食等,渐渐地生活有所好转。
后来,她又将店铺扩大,进行批发买卖。
接着她更进一步,进军餐饮业,经营餐厅。
赤子有情 大爱无声
赤子有情大爱无声——记香港联升集团主席庄瑞杰先生庄瑞杰是商业的,也是文化的。
在书写他作为优秀企业家的人生历程时,笔者一直无法忘记他那短暂的教师生涯,以及他眉眼间所流露出的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睿智与淡定。
作为被传统中华文化武装过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尽管不再为人师,他却一直带着中华文化的元素行走于世,除了秉承正直质朴、吃苦耐劳、善良慷慨等优良品质外,还有热爱祖国,心怀故园的大爱。
商业才华与传统美德的交织,庄瑞杰先生的人生呈现出一片令人感动的锦绣。
智慧写传奇如今的庄瑞杰是香港知名的实业家,而曾经,他也在祖国大陆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汲取过营养。
1937年,他出生于古城泉州的一个华侨家庭,父亲旅居菲律宾。
他打小聪颖好学,成绩优异,毕业后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
对他来说,那是人生中一段重要的时光,辛苦清贫,却是无比充实的。
在菁菁校园内,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这一事业让他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对其重要性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深刻认识,也为之后对于教育事业的无私贡献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26岁那年,他意欲从澳门、辗转香港前往菲律宾与父亲团聚,却因经济拮据,无力支付高额的越洋手续费而逗留香港,从此掀开了人生新的页面。
香港这块经济热土,虽然充满机遇,但对于初来咋到的庄瑞杰则更多的是挑战。
为了生活,他找到一份在工厂拉塑料粒的活,从一名教师到起早摸黑从事体力活的工人,他经历了艰难的心理及生理的适应过程。
他扛别人两倍的货物,登别人不愿意登的高层,付出双倍的汗水,也收获双倍的工钱。
白天长时间劳作,晚上还要到夜校教书,每天还早起自学英语。
艰苦的付出架起他通往成功的阶梯。
工人与教师之间游刃有余的角色变换,彰显了庄瑞杰性格中的柔韧与灵动,不经意间亦能读出成就大事业的锋芒。
第二年,他进入国际夹板厂做管理人员,勤奋好学的他不仅很快对新工作上了手,还做得有声有色,深得老板赏识,晋升总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这些工作岗位上的历练为之后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实践经验。
曾宪梓
“有志,有智”了不得——客商代表曾宪梓141601229 郑颖他,靠一把剪刀创业,创立了享誉世界的著名品牌“金利来”,有“领带大王”之美誉。
现任香港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同时,他也是广州中山大学名誉博士、美国爱荷华威思利恩大学政治学博士。
这个人就是曾宪梓。
艰辛创业矢志不渝1934年,曾宪梓出生在广东省梅县的一个贫农家庭。
他小的时候,冬天连鞋都穿不上。
新中国成立后,他依靠助学金念完了中学和大学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系。
1963年,他经香港到泰国,侨居了5年年,又从泰国回到香港。
初回香港时,他两手空空,处境艰难。
为了生活,他甚至当过男佣,为人照看过孩子。
生活的艰难,使他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认真钻研香港的市场状况,发现尽管香港的服装业发达,香港人也很喜欢穿西服,却没有一家生产领带的工厂。
于是,他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的6000港元,又腾出自家租住的房子,办起了领带生产厂。
万事开头难。
起初,他和妻子两人只是用手工缝制低档的领带。
尽管夫妻两人起早摸黑,干得很辛苦,生意却非常不好。
而且在香港人生地不熟,没有固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曾宪梓只得自己出去推销,这期间他受尽白眼和冷遇,但都忍了下来。
有一天,曾宪梓去尖沙嘴旅游区洋服店一带,推销自己制作的领带。
被街头烈日晒得满头大汗的他,拎着两大盒领带,走进一家洋服店。
为了自己的生意,他直接走过去,打断别人的谈话,问老板要不要他的领带。
而洋服店的老板像是见到瘟神一样,马上毫不客气地大声吼叫道:“你进来干什么?出去!出去!滚!”委屈的曾宪梓羞愤至极,他回到家中,左思右想,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受挫的原因。
第二天下午,他衣装整洁,继续来到这家商店,向老板赔不是,为自己昨天的冒昧,老板见到他如此诚恳,心中想,这真是个韩信式的人物,将来必然会大有作为,后来这个老板成为曾宪梓的第一批客户和朋友。
每当谈起这段艰苦创业的过程,他总会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些经历:父亲去世后,所有的重担都压在母亲蓝优妹身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 主 席 等 众 多 社 会 职 务 。 他 在 事 业 有 成 之 际 ,毅 然 决 定 回家 乡 为 人 民 谋 发 展 ,并 创 办
了被誉 为 “ 闽 南 第 一 枝 报 春 花 ” 的 南 丰 针 织 厂 。 事 业 版 图 不 断 拓 展 的 同 时 ,又 不 忘 回 报
家 乡 ,从 而 受 到 社 会 的 广 泛 赞 誉 。 他 就 是 香
他在泉州创办来料加工厂 , 十 多 年 后 , 先 后 投 巨 资 兴 建 蟠 龙 工业 区 、 “ 泉 州 水 上 花 园 ”、 “ 厦 门 莲 花 广 场 ” 等 产
业 , 经 营 范 围 涉 及 针 织 、 制 衣 、机 器 制 造 、 漂 染 、仓 储 、
房地 产・ 、 花 卉 、 娱 乐 等 多 种 行 业 。 如 今 , 南 益 集 团 旗 下 已经 拥 有 4 0多 家 企 业 ,遍 布
哲 还 是 坚 持 在 家 乡 办 厂 ,他 说 : “即 便 是
投 资 条 件 差 一 些 。 我 也 要 回 去 , 那 里 有 我
的 乡 亲 , 我 相 信 在 故 乡 投 资 一 定 能 带 来 高
回报 。 ”然而投资故 乡之路却 不那么顺 利 ,
但 林 树 哲 从 不 气 馁 , 带 领 员 工 攻 克 了 一 个 企业 集 团 。
上世纪 8 0年 代 初 ,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大 潮
汹 涌 ,香 港 的 纺 织 业 也 急 需 寻 找 新 的 发 展 基地 。1 9 8 0年 底 , 南 益 织 造 董 事 会 在 林 树 哲 建 议 下 ,作 出 一 项 重 大 决 策 — — 回 家 乡 投 资 。 公 司 管 理 员 向 他 建 议 , 东 莞 市 场 大 机 会 多 , 不 必 弃 近 求 远 , 毕 竟 南 安 官 桥 办 厂 基 础 比 较 差 。 但 是 一 心 想 回 报 家 乡 的 林 树
又 一 个 难 关 。 南 丰 针 织 厂 在 南 安 基 建 3个 多 月 时 , 就 被 时 任 省 委 书 记 的 项 南 誉 为 “ 闽南 第 一 枝 报 春 花 ” 。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打
做 好 每 件 杂 活 。 他 认 真 负 责 的 态 度 和 踏 实
苦 干 的 精 神 深 受 企 业 管 理 层 的 重 视 , 很 快 就 被 提 拔 到 管 理 岗 位 。 经 过 几 年 出 色 的 工
家 民政 部 授 予 他 “ 最 具爱 心 的外 资企 业 ” 荣 誉 称 号 ; 时 任 党 中 央 政 治 局 常 委 、 国 家
良心 、 责 任 心 、 社 会 的 道 德 心 ” 的 “ 三心”
到 哪 里 , 哪 里 就 有 他 捐 赠 的 公 益 善 款 。 铺 路 造 桥 、 捐 建 医 院 、 扶 贫 济 困 、 慷 慨 解 囊 等 仁 心 善 举 , 受 到 家 乡 父 老 乡 亲 的 高 度 赞 扬 ,在 社 会 各 界 产生 了广 泛 而 积 极 的影 响 。 为 了 表 彰 林 树 哲 的 慈 善 义 举 , 时 任 全 国 政 协 主 席 贾 庆 霖 亲 切 会 见 了 林 树 哲 先 生 ; 国
福 建 、江 西 、广 东 、山 东 、
安 徽 、 湖 北 、 天 津 、 黑 龙 江
等 地 ,年 产 值 达 4 0亿 元 。 香
作 者一 家和林 树哲 ( 右 二 ) 合 影
对联 为 陈文 星 ( 左 二 ) 所 题 赠
港 南 益 集 团 以 雄 厚 的 经 济 实 力成为全国百企侨资之一 ,
突 黄 纵键
林 树 哲
心 系 家 乡 恩 报 桑 梓
香 港 闽籍 实业 家 林树 哲先 生
陈 文 星 陈 欣 荣
海 西 正 春 风 慈 善 进 行 中
爱 心 三 十 栽 树 哲 树 先 锋
作 , 他 在 实 践 中 掌 握 企 业 管 理 与 生 产 的 丰
富 经 验 , 就 开 始 与 朋 友 合 作 办 厂 ,后 又 接 手 吕 振 万 旗 下 的 南 益 织 造 厂 , 从 此 开 始 了
港 南 益集 团董 事 总经 理林 树哲 。
春 华 秋 实 三 十 年
1 9 4 8年 , 林 树 哲 先 生 生 于 南 安 官 桥 , 1 9岁 时 上 山 下 乡 在 大 田 县 插 队 落 户 。 当 过 农 民 ,也 做 过 工人 。 1 9 7 4年 独 自迁 居 香 港 , 先 在 旅 港 实 业 家 吕 振 万 的 织 造 厂 当 货 仓 搬 运 工 , 面 对 被 社 会 歧 视 的 粗 活 脏 活 , 他 依 然 勇 挑 重 担 ,秉 承 着 踏 实 苦 干 的 精 神 坚 持
拼 ,南 丰 针 织 厂 站 稳 了 脚 跟 ,打 开 了 局 面 ,
创 造 了 良好 的 效 益 。
“ 闽 南 第 一 枝 报 春 花 ” 的 盛 开 , 极 大 地
1 2
露 黪 鼎
鼓 舞 了 林 树 哲 率 领 南 益 集 团
回 国投 资 的信 心 。 1 9 7 8年 ,
他 担 任 全 国政 协 常 委 、 中 华 海 外 联 谊 会
理 事 、全 国 侨联 委 员 、福 建 省 侨 联 副 主 席 、
香 港 港 区 政 协 委 员 联 谊 会 会 长 、 香 港 福 建 社 团联 会 常 务 执 委 、世 界 南 安 同 乡 联 谊 会 理 事
自 己 事 业 的 新 天 地 。 如 今 , 南 益 已 经 成 为
其 针织 业 务 在香 港 地 区 名列 第 三 。
“ 林 树 哲 蓝 桥 高 考 奖 学 金 ” 专 项 奖 学 金 , 奖
励 资 助家 乡 学子 。 林 先 生 心 系 桑 梓 , 热 爱 家 乡 。 他 的 足 迹
坚持 “ 三 心”
慈 善 扶 贫
林树 哲 的成 功在 于他 始终坚 持 “ 推 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