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高中政治(必修四)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高中政治 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精品教案 新人教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运动的含义(5)静止的含义(6)规律的含义(7)运动是有规律的(8)规律是客观的◇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足上帝和神创造的(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8)规律的客观性◇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4)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2、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如何以基本事实为基础进行哲学抽象,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4)培养和训练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2)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规律观二、【重点、难点】: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证明2、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上都是物质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物质又运动的,物质的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政治必修Ⅳ人教新课标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29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透析•时政热点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透析•时政热点
古时候宋国有个农夫,种了庄稼后, 便希望能早早收成。每天他到田里时,都 发现那些禾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 使禾苗长得高,长得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于想到一个“最佳 方法”,就是将禾苗拔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 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 “今天可把我累 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 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思考】 农夫的做法为什么会事 与愿违?这中间有什么道理,你能说出 来吗?
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透析•时政热点
3.方法论 (1)必须_尊__重__规__律___,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__背__规__律__。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 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_利__用__规__律___,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透析•时政热点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政治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自主学习•新知突破
合作探究•课堂互动
高效测评•知能提升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课件:2.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判断正误: “天宫一号”只有在特定轨道上绕地球运动才能完成使命。据此判 断: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 ) )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③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提示:①× ②√ ③√ ④× ④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就是唯一特性。(
(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静止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 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 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 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②运动的性质: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和绝对的。 ③静止的性质: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 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 主义和诡辩论。
预习交流 1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则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 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1)谈谈你对《易传》这句话的理解。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提示:(1)日月交替带来时光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 (2)日月运行带来时光推移,说明物质与运动(变化)不可分。 总结: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属性”一般是指事物具备的各种各样的性质。 “特性”是指一事物 具备的、可以使自身和他事物相区别的独特之处。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其运动、变化 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认识运动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2: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优质教案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物质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认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难点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本节课以“认识简单的运动”为题材,让学生理解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并知道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应该按照规律处理问题,做到按规律办事。
活动准备:(1)按学生人数分为四大组,组长负责进行合作学习,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在活动过程中注重个人的展示,做到民主集中的进行本次活动。
(2)角度定位:组员——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组长——活动的参与者、小结者;教师——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
活动主题:认识简单的运动第一步谈谈我知道的运动提示: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能够推动哲学的发展。
而这一个知识点就为我们本次《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同学们可以以学习中所学到的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作为我们探究活动的相关题材,通过我们的讨论得出相关的结论。
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也可以将运动扩大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之处,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但是应结合以下题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问题1:我所知道的运动是。
(归纳出运动的基本形式)问题2:运动是什么东西在动?物质不动行吗?(探索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3:现在老师站在讲台上没有动,对吗?为什么?(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活动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知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懂得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真正意思,进一步来落实课标要求。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2、“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人 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这两种观点 的相同点是( ) A、都认为静止是绝对的 B、不认为运动是绝对的
C、都认为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都认为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 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 事物以名字,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也不能 说”。其错误在于( )(2002年广东 高考题)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 运动
思考4: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
任何 运动 都必 须有 自己 的承 担者
机械运动的载体
化学运动的载体
生物运动的载体
社会运动的载体
思维运动的载体
各 是 什 么 ?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人脑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结论:人的思维 也是运动变化的
自然界是运动变化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 人的思维也是运动变化的
结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 运动和变化之中
思考2:既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 那么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是指什么?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 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 运动(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思考8:火车上的男孩相 对于行驶的火车,他的位 置有没有动? 相对于窗外的景物,他的 位置有没有动? 这说明了什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2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 害为利(如:三峡大坝)
•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 在能制造各种化工产 品(如:晶体胰岛素)
•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 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 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规律的普遍性 规律的客观性
(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到受规律的惩罚。(方法论) (2)在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 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通过改变规律发 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造福人类。(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的普遍性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规律具有普遍性
我们能让太阳西升东落吗? 不能,这说明规律有什么特点
(2)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
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 能被消灭(改造、改变)
③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 性(人们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 到规律的惩罚。)
小苏在行驶的火 车上有没有动?
你能据此得出静止的含义吗?
3、静止
(1)静止的含义:
①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 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 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 某种特殊的运动。
空间位置-保持不变
小胖真的一点 都没有变吗?
未来对房地产的投资很可能降低,更多的是尊重房地产 业自身的规律。房地产业的发展要和城镇化进程相协调, 不能滞后也不能超前,政府要尊重房地产业的规律和地区 差异性的特点,进一步实施好分类调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认识运动_把握规律课件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社会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低
生产关系一定 要适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
保 100 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
能够分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持 80 位置或运动状态相对稳定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 (2)你知道哪些是规律吗?
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 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
百 60 后慢”。 ②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大家都知道,成语“对牛弹琴”是讽刺弹琴者不看对象,白费劲。
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本课的逻辑关系:
世界是物质的
原 物质是运动的 理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方法论)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识记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人与 客观规律的关系。(重点) 3.理解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重难点) 4.能够分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可以认识的。(难点)
自学指导
1.运动的含义、特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静止的含义、特点,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3.规律的含义,特点,以及对应的方法论。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区别
联系
含义
特点
静止是一种不
运 宇宙中一切事 动 物的变化和过
2017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必修4第4课考点二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含答案
考点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知识精讲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原理理解强调误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侧重强调物质离不开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承担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侧重强调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的意识、精神而言的;物质的固有属性是运动,这是从物质的存在状态上讲的。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性质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二规律1.规律的概念(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理解注意: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
特别提醒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方法论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违背规律。
否则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高中政治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想一想: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吗?
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 根本属性。
3.运动与静止
运动
静止
宇宙间一切 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含 事物、现象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
区义 别
性 质
的变化和过 程
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
对的
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观原 ②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
理 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
有的规律。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
方法 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论要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主动适应 气候的变化。
解析:首先,要围绕规律的知识来分析问题;其次,对于 措施的分析,需要从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尊重客观规 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答案: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 规律办事,主动适应气候的变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②要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优化生态环境,造福人类。③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 能动性结合起来。
情景材料探究 1.武汉是汇聚南腔北调的大都市,由于社会交往的需要和 学校教学用语的影响,使得许多武汉孩子更喜欢说普通话。但 是,武汉方言仍然富有生命力。近几年涌现出的许多新词 “‘搞人’‘掉得大’‘装精’”,都带有浓郁的武汉特色。 从哲学的角度,武汉方言的变化体现出物质与运动、运动 与静止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武汉方言新词涌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体现事 物在绝对运动中总是保持着某种相对静止,事物在其自身运 动演变中得以生存和延续。
政治必修Ⅳ人教新课标2-4-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课件(46张)
结论3: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 然的联系
对于规律的理解: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是确定不移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规律是一种联系。但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 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 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结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2)静止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是运动的特殊
状态。材料中“飞机跟子弹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相 等”,这样虽然子弹和飞机都处在运动中,但这颗子弹 相对于飞行员而言,则是静止的,因而飞行员能够抓住 飞行中的子弹。
(3)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
(1)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 殊状态(不显著的运动)。
• 区别:通过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的是现象;不 可以直接感知、只能运用抽象思维去揭示的是规 律
• 联系:规律是现象中稳定的、深刻的东西,现象 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规律要通过现象来表现, 现象和规律统一在同类事物中。现象是人们认识 规律的向导,人们只有认识了现象,借助抽象思 维才能揭示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自然界是不断运动的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
•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名师精讲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含 区义 别 特 征 联系 静止 哲学上所讲的运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动,是指宇宙间一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 切事物、现象的变 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 化和过程 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永恒的、绝对的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 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割裂二者的 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含 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 物、现象的变化和 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 区 义 过程 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别 特 绝对的、无条件的、 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点 永恒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动 联系 中有静,静中有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 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错误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 倾向 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 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 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 (1)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 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 人类。
当堂检测
飞船携带的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为什么? 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止的统一。相对于“龙”货运飞船外的其他物体,充气式太空舱处于 运动状态;相对于“龙”货运飞船本身,充气式太空舱处于静止状态。 可见,飞船携带的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处于既运动又静止的状态, 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议一议 A.红灯停,绿灯行 B.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C.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D.万有引力 E.商品价格与价值的联系 F.苹果落地 G.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你知道以上选项哪些属于规律吗?为什么? 提示B、D、E、G四项反映的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属于规律。A项反映的是规则,C项是主 观臆造的联系,F项是事物规律的现象,都不属于规律。
第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学 习 目 标 1.识记运动、 相对静止、 规律 的含义 2.理解物质与运动、 运动与静 止、人与客观规律的关系(重 点)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 性(重点+难点) 4.辨析实例,说明物质是运动 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 和掌握的事例(难点)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当堂检测
探究点一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探究思考
2016年4月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第八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 “龙”货运飞船。这次任务中除火箭第一级海上回收任务首次取得 成功外,飞船携带的试验性充气式太空舱也成为一大亮点。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我的发现
知识脉络 核心提炼 三个含义:运动的含 义、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 义 三个特点:运动的特点、静 止的特点、规律的特点 三组关系:物质和运动的关 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人 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学 法 点 拨
1.运用比较分析法,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 静止、规律与现象的区别与联系 2.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 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遵循或违背客观 规律的现象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 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 根本不存在的。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想一想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 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这两种观点有何区别? 提示(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正确的。这种观 点是说人可以第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第二次踏进去的河流已经 发生了变化。这既承认了事物是绝对运动的,也承认了相对静止的 存在,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错误的。这种观点 借口运动的绝对性,否认静止的相对性,把事物说成是瞬息万变的 东西,这必将走向诡辩论和不可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