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
【公开课经典课件】《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全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这句是在夕阳的大背景之下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残阳”“西风”,点出时下是黄昏时候,具有 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 “归帆”“酒旗”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 的行旅之人。由萧瑟的自然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 面顿时生动起来。
近观、动静结合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眺、动静
下阕怀古、抒情。借凭吊六 朝遗迹,讽喻当朝统治者不知吸 取历史教训,表达了词人的忧国 之情。
肆
文本分析
赏 析 上 阙
品景
回顾: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
①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②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③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④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⑤色彩——色彩映衬、色彩对比鲜明 ⑥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用典、对偶等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把握比喻、用典、远近结合、动 静结合、借景抒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理解诗人对历史兴 亡的感叹。 3.分析这首词的立意高远之处,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导入
余秋雨曾经说过,中国传统文学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 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 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 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这首词正 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 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 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我国悠长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无 数的伤痛。而我们的前辈先哲们面对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时,都以自 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思索和咏叹,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咏怀古迹的不朽篇 章。如左思的《咏史》、李白的《越中览古》、杜甫的《咏怀古迹》、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等。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繁华竞逐,谩嗟荣辱——《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桂枝香·金陵怀古》选自我们新版教材的必修下册中古诗词诵读中的一篇。
它被放于诵读篇目,所以我想,在讲授的过程中应该把诵读作为打开此词文本解读的一把钥匙。
诵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方式之一。
经过反复诵读赏析,我们不难发现,其词正如周汝昌先生所言“王介甫只此一词,已足千古,其笔力之清遒,其境界之朗肃,两宋名家竟无二手,真不可及也"。
自古以来,登高远望,抒“登临意”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
而王半山的这《桂枝香》,是为个中翘楚。
公元1076年,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任江宁知府。
当时的北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但实际上隐藏着种种危机。
时值深秋,王安石用政治家的敏锐,临江揽胜。
上阕用“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等几个意象,有点有染、有实有虚、远近相交、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画。
词至下片,则开始感叹六朝以来的“繁华竞逐”,空贻后人伤感。
面对秋草凄碧,唯有无尽的嗟叹!可见,词作有着磅礴的历史情怀。
在这里,王安石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责任感和士大夫情怀,以及胸怀天下的改革者的担当和炽烈的爱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吊古伤今"的写作技巧2.体会作者蕴含于词中的深沉感情二、教学重点:知人论世,体会词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情感三、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一位刚毅果敢的北宋宰相,曾一生去尝试改变旧制,即使众叛亲离,却不改初衷。
他被罢相做江宁知府时,登上金陵高处,作者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他从政治家的锐利角度,写下了此词,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他是谁呢?对,就是王安石,下面我们一起走入他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起去品味词人的情怀。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习本词融情于景、怀古伤今的抒情方式。
2.体会词人蕴含在词中的深沉感情。
3.结合本词内容探究情感成因。
4.培养热爱祖国、勇担责任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环节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桂枝香金陵怀古》。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于浔阳邂逅天涯歌女,闻听琵琶弹奏,不禁产生天涯沦落之感;二百六十多年后,熙宁九年,王安石二次罢相,在金陵偶遇秦淮商女,闻听后庭遗曲,不知又会有怎样的感慨?让我们共同走进《桂枝香金陵怀古》一探究竟。
环节二、音频范读首先播放音频范读,同学们注意读音,把握节奏,并思考本首词的主要内容。
(生读)环节三、对比研读《琵琶行》是高一必修上的背诵篇目,同学们非常熟悉。
两首作品均涉及被贬官员于水边邂逅歌女,呈现诸多相似,不妨将两者放置一起对比学习。
请同学们回忆《琵琶行》,结合《金陵怀古》,完成表格。
《琵琶行》《桂枝香·金陵怀古》时地环境节目技艺感想1.何时、何地遇到歌女?《琵琶行》中由“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可知在秋夜、浔阳江边遇到歌女。
《金陵怀古》中由“正故国晚秋”“归帆去棹残阳里"可知在秋日黄昏、秦淮河畔遇到歌女。
2.周边景物有何特点?《琵琶行》中由“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可知环境呈现萧瑟、悲凉的特点。
《金陵怀古》的景物特点主要集中在上阕,同学们注意把握意象,分析意境,初步感受其特点。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清澈的江水绵延千里,如同一条洁白的绸带,连绵的山峦似箭头一般紧密簇拥,苍翠高耸,写景壮丽雄浑。
“归帆去棹"酒旗斜矗”,写出了船只来往穿梭,秦楼楚馆酒旗飘飘,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金陵的热闹繁华。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五彩斑斓的画舫在江面上轻轻飘动,呈现出明丽的特点;一群白鹭从银河般波光粼粼的河面上飞起,给人清新秀美之感。
2023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句中的景色。(2分)运用了 何种手法?(2分)
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 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峭拔。 运用了比喻、色彩对比手法:贴切、形象、逼真、 明丽。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点出时下是黄昏时节,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点
贰 诵
读
感
知
印
听课文朗读,把握诵读节奏
诗文品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 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导入课文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古都一向都是文人墨客 们的垂青之地,它们凝聚着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丰富 内涵。古都如星璀璨,散落在中华大地。而登临怀古之 诗,也不知凡几,照耀着文学的世界。
今天我们将走进怀古诗的世界,感受王安石的兴亡 之叹
统编教材必修下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品景
点明了事件(动作)
用典、比喻
领起 地点和季节、天气 化用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
远观全景描写
近观具体景物描写
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色彩对比鲜明 动静相生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 《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课标要求】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单元目标】1.初读四首诗歌,感受唐诗、宋词、明曲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2.精读四首诗歌,把握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传达的不同情感。
3.研读四首诗歌,从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方面对比阅读,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4学习写作诗评,表达个人阅读感受和见解,积累、丰富、提升诗歌鉴赏经验。
【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属于古诗词诵读单元,、由一首唐诗《登岳阳楼》,两首宋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过洞庭》和一首明曲《游园》组成。
【设计说明】四首诗歌的编排顺序体现了诗歌的发展过程,需要给学生普及诗词曲之间的渊源关系,进而把握这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诗歌样式。
在对每首诗歌进行鉴赏分析之后,找出诗歌间的异同点,进行对比阅读,加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然后用诵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用写作诗歌短评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经验。
第1 课时登临赋诗多悲情:《登岳阳楼》《桂枝香·金陵怀古》群文鉴赏【教学目标】1.精读两首诗歌,从意象、技巧、情感等角度欣赏,运用知人论世、比较等方法,理解诗歌内涵,获得审美体验,发现诗人独特的艺术创造。
2.撰写诗歌推荐词,与同学交流体会,做到有理有据,语言准确。
3.梳理归纳登临诗的文化内涵,探究其原因,尝试创作登临诗。
【评价任务】1.能否叙述诗人生平,语言是否简洁;能否有意识地结合诗句,从意象、技巧等角度赏析,能否表述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情感意蕴,能否对诗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解读,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鼓励个性化、有创意的表达。
2.推荐词是否有自己的观点,评论角度是否恰当,推荐理由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流畅、生动。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从意象入手,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2.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3.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人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培养积极入世的人文情怀。
三、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有这样一个人,他是文人,才气纵横,诗、词、文俱佳,身居“唐宋八大家"之列,名传千古;他也是政治家,怀揣强国之梦,书写了北宋历史上变法图强的亮丽风景。
他就是王安石。
仕途沉浮,他经历了太多的人世变迁。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当金陵遇到王安石,当王安石遇到金陵,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次伟大的相遇吧。
(二)诵读体味1.共同聆听诵读录音。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读音与节奏。
2.学生诵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三)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69年间,家族一门八进士,王安石曾因夜夜通宵达旦读书,被领导韩琦误以为寻欢作乐,而后才解开误会。
苏洵曾经描述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本词是他两次出任江宁知府的其中一时段所书。
(四)品读鉴赏上阕“登临”一句:登临送目,指登高远望。
故国,又称故都,过去的都城,指金陵。
“晚秋"点明季节。
肃,肃杀,草枯叶落,寒气逼人。
“千里”一句:化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此句描绘江与山两大景致。
“千里”见江之长,“澄"见清澈,“练”见水面平静与清亮。
“翠峰"指山之苍翠,“如簇”,可见群山低缓起伏。
簇,本义小竹丛生,此处为聚集之意。
“归帆"一句:棹,一种划船的工具,形似桨。
20234学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桂枝香 金陵怀古》公开课优质课件28张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用典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借古讽今
遥想当年,帝王们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 结绮阁楼,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后人,登临高处,纵观千百年 的历史,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只 剩惨淡寒烟和衰萎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商女还时时 放声歌唱陈朝遗曲《玉树后庭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 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唐·王勃《滕王阁序》
活动一:赏析上片
①描绘了什么意象? ②运用了什么手法? ③勾勒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比喻、用典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远观静景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近观动景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远观动景
壮丽萧瑟的金陵晚秋图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
在斜阳的余晖中,江面上千船万帆 来来往往,酒楼上悬挂着的酒旗在 西风中飘扬着。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水溶溶,波光粼粼,一 行白鹭迎着绚丽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图画难 以完备(地展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桂枝香金陵怀古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沉郁悲壮的诗风。
2.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诗歌重点语句。
3.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学习吊古讽今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听音频);朗诵法(集体朗诵、指定学生朗诵);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对作者进行回顾,识记生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一起欣赏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
(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教综19天速学班1.1元于10月20日开课)1.根据课前预习,大声诵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快慢、停顿、语调、轻重音等),播放音频。
2.学生谈感受。
(明确:雄壮、豪放、有气势,有对景物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感喟。
)(三)深入研读多媒体出示背景: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罢相之后,退居金陵时所写。
当时,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危机。
这首词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
1.指名读词的上片,学生思考:词的上片主要写什么?明确:写景,作者登高远眺所看到的景色,长江(橙江似练)、翠峰、船只(征帆去悼)、残阳、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长江)、白鹭,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秀丽的山河图。
(板书:秀丽山河图)2.紧接上一问:作者登高远眺的时间和环境怎样?明确:晚秋(深秋时节)、天气萧索。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素养目标:1.熟读文本,品味词的语言之美。
2.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3.赏析词中景物描写和用典的手法。
4.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赏析词中景物描写和用典的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对比阅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馀首,唯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周汝昌《千秋一寸心》:王半山的这一阕《桂枝香》,实为个中翘楚。
王安石的这首词,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起领略王安石怀古词独特的魅力!二、自主学习:1.作家作品,写作背景2.诵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注意读音与节奏。
请一名学生朗读,把握好读音和节奏。
三、整体感知齐读。
思考上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上片写登高所见金陵图景,下片抒发引起的感慨。
四、合作探究、品读赏析学习活动一:赏景上阕中词人抓住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金陵图景?请找出你喜欢的写景诗句加以赏析。
1、小组交流2、班内分享3、教师点拨:景物描写的角度、方法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色彩——色彩鲜艳、明丽、斑斓、色彩暗淡、柔和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4、上片小结:用“意象——意境——情感”法:①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比等手法(手法);②通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③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景象);④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说课课件 (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疏登通山 词临意水
天高气爽
箭头, 白色绢布 指山峰的尖峭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来往的船只
天河,这里指长江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
登画山图临难水足,。举目远望,故都金陵正值深秋,天高气爽。奔 腾的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绢,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 如一束束箭簇。来往的帆船在夕阳里穿梭,西风起处,斜 插的酒旗随风飘扬。彩色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在 长江江面上飞起,(这清丽的景色)画图都难以完备(地 展现)。
上片小结
澄江
翠峰
远
残阳
写景(金陵之景)
归帆
酒旗 彩舟
近
白鹭
色彩鲜明 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比喻、借代
疏念通往昔词,意繁竞华相竞仿逐效,叹隋陈妃军后子门兵主寻外临还欢楼城在作头下与乐,,各悲王恨朝相接续连。覆千灭古凭登高临对高此处,
同“漫”,徒然
直到如今
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
解读下片
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①借景抒情,借眼前壮美景色抒发失意无聊之时颐情 自然风光的情怀。 ②借古讽今,借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希 望当权者引以为戒。 ③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
下片小结
抒情(怀古讽今)
门外楼头 后庭遗曲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用典 借古讽今
本词上阕写金陵之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下阙抒怀古之情, 追古思今,叙议结合,用典贴切,寓意深远,写出了六朝的衰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的才华:“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 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十余家,独介 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帆、棹:代指船。 西风:照应上文的“晚秋” 酒旗:卖酒的旗帜。
译:江中的船帆在夕阳里往来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酒楼 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
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景
点拨: 动景,近观,白描。
“归 ”“去”,船家的升帆摇桨的动态感。“归帆”“酒旗” 是暗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行色匆匆的旅人,由自然景 物写到人的活动,使得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凭高: 站在高处。 谩: 同”漫“,徒然、枉然。 荣辱: 偏义复词,耻辱。 译:千古后人,登临高处吊古,纵观千百年的历史,对亡国 者的耻辱,只能徒然慨叹而已。
1.“谩嗟”批判自古以来“凭高对此”者,面对金陵山川只 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站不到应有的高 度,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
知识拓 展
描写景物的方法
时空 (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 (嗅觉 、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动静 (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 (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鲜明、斑斓、柔和)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
点面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和细笔工描
下片:抒情
知识拓 展
怀古诗词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怀古诗词的鉴赏步骤: 弄清史实 → 体悟感情 → 分析技巧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体悟情感
①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 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②追慕古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 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③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 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 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澄江 远 翠峰 征帆、残阳
登临送目 近
酒旗、西风我们 展示了 一幅壮 丽又苍 凉的山
【文本探究】研读下片,思考:
对千古以来文人骚客登金陵山川的 作为,词人持怎样的态度?
作者简介
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 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 帆/去棹/斜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 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 /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 庭》/遗曲。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 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 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 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 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整体感知
自读思考: 1.分别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到词中 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字?为什么?
整体感知
1.分别概括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上阕:登临所见的金陵景象。 下阕:由所见引发的感慨。
2.如果全词作者情感的落脚点浓缩 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用哪个 字?为什么?
叹
因何而“叹”? “叹”些什么?
【文本探究】研读上片,思考:
上片写了哪些景物?在写 景角度上有没有变化?
提示:描写景物的角度
桂 枝 香 金 陵 怀 古 ·
北 宋 王 安 石 ·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 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 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 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 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 (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 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 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 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 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桂枝香》的写作时间一般认为是 在作者二次罢相后退居金陵时,即熙 宁年间。
时空:远近、俯仰、高低、广狭、早晚等
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鲜明、斑斓、柔和、绚烂
点面结合(广狭)
登高远眺的景物
• 描写的景物:长江(澄江似练)、翠 峰、船只(归帆去棹)、残阳、酒旗 (酒家)、彩舟、星河(长江)、白 鹭 • 写景角度上,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 上片写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展示 了一幅壮丽又苍凉的山河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