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经历,读完泪流满面
优秀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感言

优秀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感言优秀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感言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萌生一些新的感悟,这时往往可以写一篇感言将其表达出来。
是不是写起感言来就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优秀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感言1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向这段充满欢笑,充满浪漫,充满豪情壮志,也充满酸涩与淡淡忧郁的学生时代。
想要用更多的语言把它一一描述出来,可是当提笔之时,却发现过往的一幕幕不停闪现,而我自己的手,却什么写不出了……第一次踏入大学校门时孩童般的欣喜,与即将告别大学时那好似暮年回首般的眷恋,第一次牵起伊人纤纤玉手时的丝丝甜蜜,与彻夜回想“我自己们还是很要好的朋友”时的肝肠寸断,第一次站到演讲台时的慷慨激昂,与得知自己闲时随感获奖后那种超然平静,第一次月下憧憬未来美好画卷时的兴奋不已,以及毕业在即,日头下奔波于面试公司时汗流浃背的艰辛。
欲回首,曾经的林林总总,甜蜜与欢笑还有那淡淡青涩的味道,言回首,也只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难以自拔而已。
又回首,那曾经的人,那曾经的夜,那曾经的一切一切。
止回首,深藏过去,遥望远方,那目标是否还依然清晰……又下雨了,今年的沈阳似乎真的很多雨,淅淅沥沥,如丝线从天空垂下,凉凉的感觉打在脸上,那感觉又像是打在心里,冰凉的刺痛,一下一下的敲击。
驻足,仰面,享受最后的痛。
似乎明白了一句话,什么才是痛并快乐着。
但我自己只是冥冥中可以感觉到,却无法用语言完整的表达。
最后一次作为学生走出校门的一刹那,我自己对我自己的青春回忆做了一个告别,将一切的记忆,深深地烙在心灵的最深处。
语言随之尘封,激情随之湮没,欲观星雨夜行山路崎岖峰顶,响私语闪颜有心横跨两岸。
又忆彩烛摇曳松林游戏路丛,止于思愁深锁相见遥遥无期。
优秀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感言21、静谧的天宇,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心目中的世界也许会变得和谐而安宁。
2、一声汽笛,跌落在旷野;无限的惆怅与孤独,在别离的那一刻,一齐从心头滋生。
毕业生自述大学生活的收获与遗憾

毕业生自述大学生活的收获与遗憾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就要迎来毕业。
回首这四年,我心中充满了对大学生活的感慨与思考。
大学带给我许多的收获,也不乏一些遗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自述我在大学中的收获与遗憾,以期对他人有所启示。
一、收获1. 学术成长在大学里,我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学科知识,拓宽了我的眼界。
通过深入学习专业课程,我逐渐培养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并在一些学术研究项目中有所收获。
我认识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2. 交际能力大学是一个庞大的人际网,我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学到了如何在群体中协作。
这种宝贵的交际能力将在我未来的人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3. 自我认知大学生活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我渐渐明白了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通过参加各样的社团和活动,我发现自己对某些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这些领域中获得了一些成绩。
这份自我认知帮助我更明晰地设定未来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遗憾1. 知识面的狭窄尽管大学给予了我很多学科知识,但我也意识到我还有许多未学习到的领域。
由于专业要求和自身兴趣的限制,我没有过多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
这使我感到遗憾,我渴望能够更多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2. 自我压力过大在大学中,我常常为追求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声誉而过度努力。
这导致我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忽视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回首那些日子,我意识到过于追求完美是一种错误,我应该学会放松和调整自己的心态。
3. 时间管理不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我却常常在一些琐事上浪费时间。
我没有合理规划我的学习和生活,导致有时感到慌乱和无所适从。
这让我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我希望将来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效率。
总结:大学生活既有收获,又有遗憾。
我学到了丰富的学科知识,提高了交际能力,也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精选导语:实现梦想往往是一个艰苦的坚持的过程,而不是一步到位,立竿见影。
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几乎都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毅力。
下面是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现代名人励志成长故事1:易建联他出生于广东鹤山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邮政职工。
父母的身高都在1。
70米以上。
因为遗传的缘故,他生下来就比同龄人高,这让他处处显得傲气凌人。
因为工作调动的关系,他两岁时随父亲来到深圳。
他3岁时,就学会了怎样把家里的电器弄得四分五裂,4岁时就把邻居的孩子打得跪地求饶。
他进幼儿园才一周,就成了园里的破坏大王。
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避而远之。
老师经常打电话到家里诉苦。
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他找不到玩耍的乐趣,索性玩起了篮球。
那个时候,也只有篮球才是他唯一的朋友,他有什么快乐和忧愁的事,都会在运球的时候大声说出来,在他看来,那是很正常的事,但别人暗地里却骂他疯子。
7岁那年,他进了深圳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读书,他拜学校最有名的老师学习篮球。
他不信自己不能闯出一番成就,他信誓旦旦对母亲说,你们看着吧,不出10年,我将成为中国篮球史上最有价值的球员。
在家人看来,他的话只是对理想的一点毫无意义的安慰。
因为,那时,他是一无所成。
10岁时,他身高已经有1。
80米。
他紧紧记得当年的那个誓言,他和几个同样爱好篮球的伙伴组建了一支篮球队,他取名叫“梦之队”。
队伍组成后他们就开始了紧张的训练。
父亲看在眼里,又喜又忧,喜得是他从儿子身上看到了当年那个顽强而又灵气逼人的自己,忧得是他担心顽皮的儿子会把上课的时间也拿来练球。
为了监督他的学业,父亲不得不经常请假去学校看望他。
12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去游乐园玩。
走到门口,父亲突然问他要不要到山上去,因为那里的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少年职业比赛。
但是等观光车的人太多,等了很久还没位子,父亲突然提出抄近路走,这样时间还能快一点。
他感到很惊讶,这里他来过几次,并没有发现父亲所说的近路。
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

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导语:我上了985,211,才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我是在很久以后才意识到原来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人心里也是在自卑的。
这个发现很偶然,是有一次我的学霸舍友回来,非常非常不开心,趴在桌子上很久很久没有起来。
我打着炉石呢,觉得不对劲回过头说你怎么了。
她抬起头来说,哎,我才发现人与人的差距这么大。
你不知道我今天参加讨论课,有个女生全英文演讲多精彩,那么流利,轮到我就磕磕巴巴的。
我说没事你也挺厉害,天天回来就学习,演讲不行,咱考试还考不了高分吗?我那很厉害的舍友说,不是这样的,你知道吗,不光英文,那个女生长得也特别好看,妆容也精致,站在台上那么的闪闪发亮,光亮照得我都要看不清自己了。
我说你多棒啊,好歹还能拼一拼全英文演讲,绩点又这么好,每天也很努力,我很羡慕你的,不像我天天就是搓炉石。
她说,你很厉害啊,文章写得又好,自己有那么大的公众号,一个女孩子自己创业,像我除了学习一点特长都没有。
我就苦笑了一下,其实不是呀,你不知道,有时候我觉得自己除了幸运上了复旦以外,真的一无所有了。
我当时是认真的。
说起来其实我在初中的时候,是自信得很不要脸的。
家庭条件在我们县不算差,学习成绩也好,英文老师刚讲完的课文,下了课我就能找她背出来,长得像个小机灵豆子,数学老师也老在上课夸我,“樊悦书就是聪明啊”。
那时候不学习,老看漫画也能考全校第一,记住一句樱木花道的“我是天才”,大喇喇地就写在课桌上。
觉得“嘿,我应该不差吧。
”上了高中就傻眼了,考了衡水一中以后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高一自我介绍的时候,有个男孩子站在讲台上“我喜欢数学,已经自学完大学数学了”,跟着来了个小姑娘,“读得书不多,比较喜欢海德格尔。
”再上来一个,全身的阿迪耐克,“我是石家庄某某中毕业的,全国英语演讲几等奖。
”我低下头看看自己身上的乔丹,想了想也没得过啥奖,原来觉得自己看书多现在海德格尔到底是个谁,完了,只能靠考试了。
结果第一次考试出来,学了大学数学的那哥们考了全校第60,我考了600开外,觉得自己没有认真学,开始努力,下个月考试成绩一出来,全校800名,这最后一点心理防线也被攻破了。
高考励志故事: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

高考励志故事: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看到这篇传奇故事,十分好奇主人公现在怎么样了。
网上没有查到他毕业后的信息,却搜到另一个同名同姓的清华学长大量资讯。
曾经的励志典型,结果令人扼腕叹息只因:年少成名,并非好事,容易让人迷失另一个李亮亮,之前平淡无奇,现在却声名鹊起,渐入佳境。
不由感叹世界奇妙~~下面一起分享这篇故事:在北大跌倒,从清华爬起!前言1999年8月,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学生李亮亮以646分的高考总分被北京大学录取,一年后,他在北大因考试作弊被劝退。
第二次高考,他以1分之差被挡在中国人民大学门外。
李亮亮破釜沉舟发起第三次冲刺,2002年8月,他终以全市第二名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大学数学系录取。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在清华园学习的李亮亮,并赴咸宁采访,了解到一个清华学子颇具传奇色彩的奋斗经历。
考试舞弊北大骄子被劝退咸宁市鄂南高级中学旁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
70多岁的李茂炳老人从箱子里翻出一大摞荣誉证书,证书上都写着儿子李亮亮的名字,这是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李亮亮1982年出生于咸宁市嘉鱼县,9岁时,父母离异。
1996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被保送入省重点鄂南高级中学。
为了儿子的学业,从一家小煤矿退休的父亲在鄂南高中旁租了间房陪读。
在这所尖子云集的重点高中,李亮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
在老师、同学眼中,他就是清华、北大的人。
1999年7月,李亮亮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了636分,要填报自己喜爱的北大数学或经济管理专业不可能了。
在班主任熊正维老师的建议下,他填报了北京大学化学系。
这一年,他以总分646(曾获全国数学竞赛国家一等奖可有10分加分)被北京大学地质系录取。
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而让李亮亮陷入两难。
父亲李茂炳以他老矿工的亲身体会,不同意儿子上地质系,要他复读。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这年9月,李亮亮还是踏进了北大校门。
进入自由自在的大学校园,李亮亮渐渐放松了对学习的要求。
他开始逃课、通宵上网、打游戏。
名校毕业等于零看看这些名人的成功故事

名校毕业等于零看看这些名人的成功故事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对于名校毕业有着追求和崇拜,认为只有通过进入名校才能获得成功。
然而,事实上,名校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证明,名校毕业并不等于“零”。
以下是一些名人的成功故事。
一、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并没有来自于名校,他在高考时曾经多次失败,最终上了师范学校。
在校期间,他学习英语,并且参加了很多篮球队的比赛。
他在大学毕业后,曾经应聘过一些工作,但都没有成功。
最终,他创办了阿里巴巴,并将它发展成了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
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不一定需要来自名校,也能创造辉煌。
二、乔布斯: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他曾经在美国一所名校读书,但在学业上表现平平。
在大学期间,他参加了一门书法课程,这对他的创业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毕业后创办了苹果公司,将其发展成了世界知名的科技巨头。
乔布斯的成功证明了,个人的努力和创造力比名校背景更重要。
三、李彦宏: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也没有来自于名校。
他在高考失利后只能进入了一所一般的大学,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在大学期间,他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专注于学习和研究相关知识。
毕业后,他创建了百度,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之一。
李彦宏的成功告诉我们,不论名校与否,只要有才华和努力,就能创造出一番成就。
四、王健林:万达集团的创始人王健林在名校毕业的时代并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努力工作并自学成才。
他在创业初期从事地产开发和饭店管理等行业,一步步积累经验和财富,最终将万达集团发展成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
王健林的成功告诉我们,不论学历如何,只要有拼搏和智慧,就能够在事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以上只是一些成功人士的例子,还有很多名人都没有来自于名校,却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证明名校毕业并不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创新思维、勇于挑战的能力,这才是决定我们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故事

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故事(共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故事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故事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名牌大学、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外形俊朗、为人诚恳亲和。
王超为什么要做保姆他找工作过程中经历了一些什么这个为前途拼搏的年轻人,始终用一种坚忍完成自我的历练,而他找工作的每一个脚印,呼应着社会转型期间的症结:教育脱节、结构性失业、低工资榨取劳动力、招聘欺诈、风险贷款缺乏。
【学校】无法递出简历的双选会身高175cm、专业过关、英语过关,熟练掌握C/C++语言以及IDS、PKI、漏洞扫描等安全知识技术与软件,还拿到了华为3COM认证网络工程师证书。
大学四年,王超在湖南大学一切都很顺利。
2006年3月,湖南大学举行第一次毕业生双选会,邻近省份和湖南其他高校的毕业生纷纷赶来。
王超做了第一份简历,但“根本就递不出去”。
计算机通信学院细分为“通讯工程”、“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王超是湖南大学第一届“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该专业2006届有三个班,王超所在班29人。
但是,这次双选会上只有一个公司挂出“信息安全、两名”的招聘需求。
当王超挤过去时,才发现这个单位实际上没有收下一份简历。
“可能是作秀,人这么多,多好的宣传效果啊。
”一个同学的解释,让王超醍醐灌顶。
王超将目光投向相近的“通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有十几个人的招聘需求。
然而,一说自己是“信息安全”的,对方就说“不对口,对不起,下一个”。
其中有一个公司来自四川,王超很快就和招聘负责人攀上老乡关系,但是最终还是同样原因得到“对不起”。
两个专业同一院系,所学课程差距不大。
然而,正是这一具有前瞻性并在开设之初被学校引以为傲的专业细分,使王超和一批同学以无法递出简历的尴尬结束第一次双选会。
【长沙】工资探到底线进入4月份,长沙一家计算机公司到湖南大学招两名实习生。
由于公司表示这种实习生多数可以留下工作,报名者众。
高学历失败的例子

1,刘志存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个专业也不算冷门,但是刘志存不喜欢坐在办公室工作,就回老家了,但是在老家找一个高薪且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多次求职都没能找到好的工作后,他就选择做环卫工人,而且已经做了四年。
2,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要知道北大可是名校,清华北大一直都是很多人向往去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出来的人,应该不愁找工作才对,陆步轩一开始是公务员,但是因为他欠债的缘故,才选择卖猪肉,还写过一本《北大屠夫》,只是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却做基层工作,让人感觉书白读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牌大学毕业生的经历,读完泪流满面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经历,读完泪流满面我是82年,大学毕业3年5个月。
现在一家大型资本市场咨询公司,自己带一个组,月薪16000,未算其他收入与分红。
也就是传统意义上才的白领打工仔。
在北京,有一套房,80平,按揭,有一辆车,丰田RAV4。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毕业于全国最好的学校(那十所为人耳熟能详的学校之一),学的却是一门偏到除了留校读硕读博没有其他选择的专业。
大四将毕业时,我发现考研对我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我在校园里混了将近4年,GPA不足2.5。
更关键的是,那时的我早已找不到一颗作为学生的静谧的心。
在经历了500强,四大,国字委的应聘失败后才,我决定出国,04年的6月,同学们或是留校,或是拿着新鲜的三方合同步出校园,我拖着行李回到了家乡——长三角的两座大城市,和我一起回去的还有档案关系和曾经妄想留在北京的户口。
那时的我是心灰意冷的,我羞于在任何一个亲朋面前提起我是XX大学毕业,那是一个在4年前让我身披无数光环的名称。
一年的时间,我失业在家,一个XX大学毕业的无业游民,我开始准备出国,GRE,TOEFL,烦琐无比的申请,一趟趟的回学校开材料。
成绩单上那一门门红色单蕊的挂科和蓝色的重修无疑在嘲笑我混过的4年,也无疑是我4年来星际,CS,WC3,篮球,燕京,小二,旷课,迟到的完美脚注。
赴美的申请是轻而易举的,一所3流大学给我发来了offer,于是,小康的家庭开始为我凑钱——没有奖学金的留学消费是巨大的,尤其是计算方法成人民币。
然而签证没有通过,05年末年的美国签证远没有现在这么好拿,3流大学的offer在签证官面前像空气一样水汽被无视。
而这时,雪上加霜,与我在一起五年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打到这句话时,恰好看见她的MSN上线,心里竟是一痛)我同意了,她是北京的孩子,同校,同级,我们非常大一时便在一起了,那时的我们,都是初恋,她算是全系最漂亮的女生吧,舞蹈出身。
毕业后,她去了四大,工作虽然很累,但不限初级的招聘,不菲的基本工资(毕业生,4850/月)和高额的加班费(正常上班8小时以外,3倍),对一个迷茫的毕业生来说,四大就是天堂。
毕业的一年后,她想买房,并有能力支付还款首付,而我无业,分文不名,出国梦断。
她与我坚持了八年,她的父母也早已将我当儿子看待,可我们最终还是分了,当她向我提出分手时,是以商量的口吻建议:我们先对分开一段时间吧……我同意了,那时的我,自卑的无以复加。
而她身边,围绕着太多成功的男人。
我心灰,于是母亲在家乡为我谋了个银行的差事。
我便便开始了自己短暂的出纳转捩点。
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金融没有的人,在银行里跟着柜员们学习本票支票电汇,为他们打起了上当,连自己的办公桌和电脑几乎书柜没有,更没有人知道我曾同就读于XX大学。
05年的我,竟能如此放平心态,这似乎是我今天回首那段往事往事,唯一值得自傲的地方——拿着极其微薄的工资,为银行的柜员们打杂,甚至其中的几个,是比我低了一届的大专生。
我没有椅子,每天打游击一般,站在他们身后看他们出票入票,一站就是一天,身著廉价的白色衬衫,在那些穿着工服打着领带的出纳身后,或许是很碍眼的。
而那时的我,最大的梦想竟是有一套那样的工服,很可笑,现在想来。
我或许是已经被挫折全然击垮了,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我顺利的让人瞠目结舌,小升初的保送,初中升高中其的免试,又直接保送到了XX大学,再加上运动能力好,身高186,加入任何一个团体都是篮球队的主力小前,长相也还算不错……那时的我不明白,什么叫福兮祸所依。
上天给了我整整22年的,无以复加的优越,该还了。
我现在,特别信这个。
我回到了北京,有一份月薪2500(试用期)的工作,在全世界同行业的最牛B的公司,项目执行。
一个电话拯救了我,我在毕业前在海投的简历中,竟有一份在一年半后被某位世界性500强的跨国集团公司的HR拿到了桌面上,并浏览了起来,于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管理工作机会的机会,欣喜若狂,欣喜若狂。
我到子公司的第一天,就开始出差,3个月的项目,公司去了一个team,6人,我是其中的投资项目支持。
压抑了1年的浊流在这里似乎次年得到释放。
500优待强公司的待遇是无与伦比的,直到现在,虽然我已经换新了很多公司,坐过无数有所不同的办公桌,有过无从记数的出差经历,职位也是一升再升,可单从出差物质待遇来说,都无法与我在500强公司做项目订定相提并论。
那3个月的差,我们辗转了全国17个城市,每人每天都有较高的打车额度与每顿饭吃饭额度(各200),住四,五星酒店,单人大床,一人一间,航班只坐国航,每天11点才开工。
这对一个刚从挫折中爬起来楞头毕业生来说,是怎样的冲击?我瞬间迷失在其中。
现在总是想起母亲对我丈夫说的一句话,当时我躺在希尔顿的起初大床上,接到了家中的电话,母亲得知了我的近况,在我的洋洋自得这儿,只是对我说,你其实什么都不是,因为你什么都不会。
你还回不来享受的时候,也无人知晓自得的时候,你现在需要学习。
可是,我真的太自得了。
这也注定了我第一份经正式工作的惨淡收场。
毫无意外的,我的第一份其他工作在我出差之后回来后,就夭折了——我不是通过试用期,无论我的直接领导怎样向VP争取机会,我还是被直接劝退。
事实上,一周我在公司的办公室里一共也没有挤满过一周第一份工作,因为玩忽职守而未通过玩忽职守合同期,500强公司,最小这是我所有挫折中最大的一次,直到现在,我见识也没有让任何一位认识我的人知道这番经历,我想,我时时刻刻也不会向他们透露,这是我25年人生里最为黑暗的一条深隙,深不见底。
我的性格蛋白质中总是有那样纵容自己的因子,我现在已经学会了收敛它们,可那时的我不会,在灰暗的一年后,环境的一天变化在一刻天差地别,那是一种爆发三户的冲击,我觉得自己终于摆脱了背运,于是我纵容自己吃喝玩乐,在关键问题上与teamleader相悖。
回想来,那时的我是多么的可怕,没有起码的职业素养,对不起自己拿的薪水,清寒对不起公司提供的优渥物质待遇,更忘记辜负了这个想要培植我的平台。
我被打回了原形,于是我开始颠沛,像所有北飘一样在广州飘着,档案被fesco扔了出来,我把它放到了北京人才。
我不能告诉父母我被解雇的事,我告诉他们我在北京极为重要,工作条件很优越,每天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可事实上,我已经三餐难以为继。
我不能去找我郑州在沈阳的朋友,我的哥们,我的同学,因为我困窘不能露出我窘迫的现状,而其他工作一年多的他们,早已小有经济基础,出来聚会的灯红酒绿并无我没有可能消费得起。
我退了原先租的房子,看到了北四环外一处600的两居合租,我住小间,没有暖气。
住大间的正要是一对刚毕业的学生,直到现在我也不愿再想起我的生命中出现过这样两个人,他们就像这段时光一样是我永远不愿放上记忆桌面的东西。
我开始找工作,05年的11月,天已很冷,我像大部分无业游民一样,像大部分2,3流大学失业毕业生一样,涌进人才市场,没有电脑,天天在网吧寄送简历,3个月的薪资很快就被我花光了,于是我开始向家里变着法的要钱,理由繁多,如一次要交半年房租,钱不够。
有一些申请表得到了回应,而更多的简历如石沉大海,一个非应届的,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专业领域没有专业特长的毕业生,很难有公司眷顾。
而回应我简历的,则基本是一些小公司目前。
我去面试了,这让我见多识广到了无数千奇百怪通才的,窝藏在居民小区里的作坊式小股份公司,那是我在大学时代所不敢想象的工作。
当然,我也见识到了小偷公司,打着招演员,招演艺人员行名义行行骗之实的公司。
还有保险推销员,我险险踏进那一行,我也直面了一个人的尊严是如何被另一群人踩在脚底的过程,脚下的那张脸上却依然满是倍儿真挚的笑容。
有一家很大的local公关公司对我表示了兴趣,他们想把我培养成一名文案。
应聘的程序严格而繁琐,我通过了笔试,英语笔试,英语口试与AD的面试,我意识到,宽度爬出深隙只有一步之遥。
可这一步最终却没有迈上去。
总经理提出要和我谈谈,她姓韩。
我坐在她宽大的办公室里,她只向我提了一个问题,你对于公关行业有什么看法。
我茫然,这个结构性问题如果今天再问我一场一次,我甚至可以不用构思的立刻提笔写下2000字以上的评论,可是,两年前,对这个问题,我的脑袋里只有空洞的空白。
韩总留下来了我一份作业,让我回去用ppt写一份proposal,关于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
我再也抗不住了,卡里只剩下不到300块钱,我绝对全貌不能告诉家里任何自己的真实情况,于是,当有一家小公司答应录用我时,我竟是如此感谢上天给了我一份工作,我在网吧里,泪流满面,至少,这是家在写字楼里办公的公司。
按他们副总的讲法,XX大学已经算是通过面试的钥匙了,ohmygod....我在网吧里守城了整整一天,按照自己的意念拼凑了一份ppt,那是一份在今天我无法想象的的东西,毫无条理的乱七八糟,不存在不任何可行的内容逻辑关联。
可糟糕那时我是那样差劲的就把“杰作”发了出去。
我想,韩总收到那样一份ppt,大约感受和现在的我一样吧。
我的甄选又失败了。
月薪3000,无四险一金,无工资卡,无工资条。
我开始了我的第二份工作。
最近80后的话题讨论的太多,我没有看过那部被热炒的《奋斗》,但那种毕业生所面临的迷茫让迷茫我不自觉的想把自己的经历所写出来,这是我所认识的人中绝无仅有的坎坷,却又似乎映射出每一个大学本科生的窘况,于是我想写。
这是家做网站的公司目前,经营着一个保龄球网站,主要的赚钱方式就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大款高官们出售各个球场的卡,养着一群装扮媚俗却又花枝招展的销售,不用想也大致知道她们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优惠卡回去推销出去的。
而我。
就在这个股份公司担任所谓的“活动频道”的主管。
11月的北京,草黄,没有人下场打球,当更不存在什么活动。
我便早晚给网站更新些新闻信息,顺带着看看网页,打打游戏。
我在文化论坛上总能看到许多80后的朋友抱怨小公司那种混日子的生活,斤斤计较的同事,欺上瞒下的leader。
我只想说,千万别慢慢沦陷在这样的公司里,在多年后渐渐发现自己开始习惯那样的生活,成为那样的同事。
我痛恨那里。
我是个爱笑的人,即使是现在,作为一个这儿处室里一个的头目,也帮常常被下面的那帮兄弟哼称为阳光男孩。
可是,我永远也记不起我在那个网站公司笑据闻过闲,每天与同事相对无言,看着彼此的扑克脸,再把目光移回自己的屏幕上,各干各的,沉默。
那时找工作依然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工作之一。
网站公司是我维持生计的依靠,但绝不会是长期的泊位。
在那段混迹于调皮小公司的日子里,大学时我的丈夫找到了我,询问她从商学院同学那里打听到我在500强公司(我被解雇的大事无人知晓),我们出现了和好的可能将,初恋,迈入结婚的殿堂,五年的风雨分合,何等的浪漫。
(经典语录)可现实却残酷,我回绝了她,我像是在一条漆黑的甬道里,前方看不到哪怕一点点光亮,我害怕她找到我,看见我深陷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