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告别五大投行时代
2008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的十件大事

据I 预估 ,金融风暴全球损失可能高达58 MF . 万亿
按照A E 这样乐观的估计 ,救市还远没有结束。 PC
“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 是一开始 比较缓慢 ,没有给人一种暴风雨就将来临的 感觉。1 月份随着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被收购,一场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美元,A E P C给 出解决问题的时间表是 1 个月 ,即使 展 ,一进入2 0 年 ,全球股市就步入下跌通道 ,只 8 08
国际油价在上半年持续飙升并在年中逼近每桶10 5美
元的历史 “ 天价” ,下半年却迅速跌落并来到每桶约
38 I中国经济信息 12 0 /0 9
M ac lz ∞ Ana y e
分
4 美元的四年来最低点 ,短短五个月内下跌 了1 0 0 O 美 积极 、适度宽松 ,同时表态 ̄ 2 1 年底投资4 U00 万亿元 元以上 ,实为历史罕见。
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经济资源 ,油价 的大起大落牵 八 ”的困境 ,企业的生存将更加艰难 。 口气 ,但所有论据都证明,油价跌得越多 ,持续时 乱投 医的迹象 ;4 万亿计划虽然 已抛出 ,但在政府表
间越长 ,对消费者就会更加不利。因为在价格低迷 以 决心的背后 ,各方争先表现必然会使得决策过程过于
界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的进程 ,扭转 了原本难 以改变 分股市跌幅都在4 %左右 。 0 的走势 ,造成 了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 世界头号经济体一 全球金融危机深不见底, 全球股市惨跌, 股主力 A
美国首当其冲, 权威研究机构 也全 无斗志 , 上半年跌幅居全球之首,上证指 数基本
在摩根 士丹利亚洲 主席罗奇看 来 ,当今世界 已 进入 “ 后泡沫时代” ,整个2 0 年世界 都将 维持 衰 09 退 ,至少要 ̄ 2 1 年才可能有缓慢 的复苏。 J0 0
华尔街严打行动升级8家投行被调查

些人补税 并交罚金后通 常能避 免刑事处罚 。不过 .尽 管 自
首 可 减 轻处 罚 ,但不 能 获 得赦 免 。
美 国国内收入署估计 ,以一个年收入5 万美元的百万美元
公司声誉 :但如果是公司受到指控 .情节可能就 比较严重 。 据 悉 .到 目前为 止 检察 官仍 在搜 集证 据 的阶段 ,尚 未发 出刑事传票或确认任 何一桩潜在案件 。而如果要赢得刑
导解 决 。
美 国严打逃税 问题 富人纷纷 自首
2 0 年 8 .美 09 月
国 和 瑞 士 银 行 就 后
华尔街严打行 动升级 8 家投行被 调查
华 尔街 ” 诈 门 ”牵 涉的 范 围正 在 不 断扩 大 。继 5 欺 月
1 3日大 摩 被 曝 遭 美 国 联 邦 机 构 调 查 后 ,美 国 媒 体 1 日 又 披 4 露 ,联 邦 检 察 机 关 正 与 证 券 监 管 部 门 配 合 , 对 其 他 多 家 华
导信息 展开调 查。
美国财政 部国 内收入署 指控大约 5 25 .9 名美 国客户通 过 -
设 在瑞 士银 行 的秘 密 账 户 匿藏 约 1O 美 元 .以 逃 避 税 收 。美 亿 5
华 尔 街 日报 披 露 ,美 国联 邦检 察 机 关 正 在 与 证 券 监 管 部 国 司 法 部 要 求 瑞 士银 行 公 布 这 些 客 户 的 名 单 ,瑞 士 银 行 今 年
门配合 ,对华尔街数家大银行是否在CD 交易 中误导 了投资者 2 承 认 帮 助 部 分 美 国 纳 税 人 匿藏 收 入 . 同 意 向美 国 政 府 支 O 月
展 开初 步 刑事 调 查 。
付 罚款 和 补 交 税 款 共 计 7 8 美 元 ,并 提 交 一 份 2 0 客 户 的 亿 5名
贝尔斯登 改写华尔街历史?

用 。一旦 信心 动摇 ,一 旦信 f
的大 厦也 会在 顷刻 之 间轰 然j
至 比 ‘ 1 ’中的世 贸 中心 9・ 1
投资银行到底值多少?
2 0 专 业 的投 行 员工 彻 夜 翻 看 资 产 负 0名 债 表 ,他 们 依 然一 头 雾 水 。
易 凯 资 本 CEO 王 冉 接 受 《 才 英
工作 人 员将 是 一 大 重 点 。
释 了定 价 似乎 有 些 离谱 的 原 因 ,“ 这并 不 是 一 个 典 型 的 定 价 。2 元 一 股 的 价 格 美 反 映 了摩 根 大 通 所 要 承 担 的 额 外 风 险 。 我 们 必须 给 自己 预 留 一 定 误 差 幅 度 ,这 样 ,即 使 我 们 错 了 ,也 不 会 将 这 个 公 司
置 于 险地 。 ”
纪 业 务 ,它 占 2 0 贝尔 斯 登 全 年 收人 07年 的 1 5 摩 根 大 通 这 些 掌 握 优 质 客 户 的 /,
经纪 人也 正在 吸引 着其他 的投资 银行。 面 对 可 能 几 倍 于 自己 的 签 约 红 利 ,如 何
对 中 国 企 业 的 启示
体系中参 与者在其他参与者心 目中的信
5 T EN 4 AL TS. 0 8 0 2 0 —5
维普资讯
洲 首 席 经 济 学 家 的 谢 国忠 表 示 , 贝 尔斯 登 的 例 子 显 示 ,金 融 机 构 的 资 本 会 计 核
算一 点 都 不可 靠 。 摩 根 大 通 CEO 杰 米 - 蒙 事 后 解 戴
街的历史。
这 一 切 都 缘 于 一 场 突 如 其 来 的 破 产 风 波 。20 0 7年 第 四 季 度 贝 尔 斯 登 宣 布
五大投行命运多舛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只剩高盛与摩根

五大投行命运多舛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只剩高盛与摩根『五大投行命运多舛』專業的金融知識、靈活的財務操作手法與金融創新的能力,常是投資銀行給予大眾的印象,投資銀行從業人員的高薪與地位曾廣受推崇,往往是名校學生所嚮往進入的行業之一;然而2008年的一場金融海嘯卻讓這些菁英們重重的栽了跟斗,具有百年歷史的Bear Stearns、Lehman Brothers等都因不堪虧損而宣告破產,市場甚至一度不看好投資銀行能夠繼續存活。
目前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只剩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與高盛(Goldman Sachs)以申請轉型商業銀行來熬過衝擊。
美國五大投資銀行現況這一場大海嘯讓金融機構的風險控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也讓華爾街與全球的金融菁英們重新評估風險之於利潤孰輕孰重。
筆者即將推出的「現在投資銀行」第三版完整的介紹投資銀行的業務內容與運作模式,書中對於投資銀行實務與時事知識的整理,更是讓讀者能在理論知識外,能對國際金融市場與我國投資銀行業務的現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次的改版除了以金融海嘯後的投資銀行做為重點,介紹金融海嘯的成因–資產證券化和金融海嘯,其對於投資銀行業務衝擊如此嚴重的原因,以及風暴過後投資銀行的新發展方向等。
另一個重點則在於國內投資銀行業務發展的討論,自再版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腳步變化快速,許多投資銀行業務在這幾年中開始成為熱門話題,如台商回台發行TDR之承銷業務、融資收購(Leverage Buyout)案件、專案融資案例-高鐵BOT案件以及我國金融資產證券化發展等。
雖然全球的金融機構(特別是從事投資銀行業務比重較高的金融機構),在此次的金融海嘯中受創慘重,紛紛採取保守的策略,並致力於去槓桿化等政策,但仔細檢視金融機構的業務內容後,可以發現投資銀行業務並未因此而消失,各種金融商品的交易與創新、為法人客戶提供的承銷、顧問服務等活動仍持續進行,並未因此停歇;在歷經一段時間的休養與回復後,2009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各個國家逐漸出現復甦的訊號下,投資銀行相關業務也隨著景氣的腳步再度活躍。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樊放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介绍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阐述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2012年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五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2012年的金融市场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它的经济特点是低位回稳,通过深入分析后金融危机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当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现状,深刻认识到我国外贸企业目前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调整方法用以解决当前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外贸企业;挑战与机遇发端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并累及世界经济的衰退。
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中美经济依存度高,美国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宏观经济的外部环境更显严峻,这种对我国经济的间接影响不可小窥。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贸易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金融危机下世界贸易的特点(1)初级产品处于价格高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工业原料、能源价格保持较高价位,波动更为剧烈,而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则稳中有升,油料油脂价格大幅上涨,工业生产资料石油、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上涨。
如果初级产品价格能够回落至较低水平,对于减轻广大进口国成本负担,刺激经济回升显然是利好消息。
但是,来自新兴市场的庞大需求,受能源、资源类商品开采难度增大、生产国投入不足以及耕地面积减少的制约,保持供给量的增长并非易事。
各国为避免对美元等货币贬值,将更多国际游资购买大宗商品期货作为保值避险工具。
这是导致近年来能源、资源类商品价格飙升的因素。
(2)贸易保护盛行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社会、债务危机。
加剧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向深层次推进。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由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欧美的社会危机、就业危机加剧。
在多种危机下的欧洲与美国,都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华尔街五大投行

“华尔街五大投行”本文包括:1. 引言2.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一:高盛3.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二:摩根士丹利4.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三:美林5.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四:雷曼兄弟6. 华尔街五大投行之五:贝尔斯登7. 五大投行各家的命运8. 了解更多信息9. 阅读所有信用与债务类文章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地,意味着美国昔日的前五大投行只剩下摩根和高盛作为独立机构一息尚存——其实它俩的幸免,也是靠着及时摘去“投资银行”的紧箍咒,转型为商业银行。
那么,我们通常提到的这华尔街五大投行指的是那几家呢?下文将为您详细解密。
Gettyimages供图美国华尔街高盛集团成立于1869年,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
其总部设在纽约,并在东京、伦敦和香港设有分部。
与雷曼兄弟一样,它也是犹太后裔创建的公司。
创业时,高盛只有一个办公人员和一个兼职记账员,员工每天沿街打折收购商人们的本票。
然后,在某个约定的日期里,由原来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额支付现金,其中的差额便是高盛的收入——高盛创始人就这样完成其最原始的资本积累。
更难想像的是,如今声名显赫的高盛曾经是华尔街上“笑柄”及“谬误”的代名词,并一度濒临倒闭:当时高盛曾以每日成立一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速度,进入类似现在互助基金的业务,并迅速扩张。
其股票发行量短期内膨胀1亿美元,公司股票则由每股几美元飙升至 100多美元,峰值时更曾达到200多美元的高价。
时值1929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股市大崩盘,高盛难善其身,股价一落千丈,跌至一块多钱,公司损失了92%的原始投资,声誉更在华尔街一落千丈。
其后,高盛用了整整三十年苦心经营,尤其是与摩根士丹利在“恶意收购”上兵戎相见,终于成为投行界的世界级顶级选手。
2008年9月21日晚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行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两家冤家对头终于共同终结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华尔街模式。
提起摩根士丹利,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摩根大通。
华尔街和五大投行兴衰的启示

103WISE CRACK钱话1 Jun. 2016文/杨德龙华尔街和五大投行兴衰的启示华尔街(Wall Street )位于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南部,原来是沿百老汇大街的一堵土墙,从东河(the East River)一直筑到哈德逊河(the HudsonRiver)。
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华尔街也就因此而得名 。
以后围墙拆除了,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别看这条小街,长不超过1609.3米,宽仅11米,狭窄的街道,在两边高楼大厦的遮盖下,显得越发阴暗,然而它却以“美国的金融中心”闻名于世。
它是美国财富的象征,是世界金融市场的晴雨表。
美国和世界的财团大亨把这里看作圣地,聚集在这里,做着暴富的美梦。
无论在世界的什么地方提到华尔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是,当你站在街中央,向四周看去,你会发现它表面上并不繁华。
街上冷冷清清,偶尔有人进出于交易大楼。
它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纽约的雄伟,简直就是一条陋街小巷。
事实上,大家熟知的五大投行都在华尔街。
然而,2008年金融风暴将华尔街几乎摧毁。
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美林被收购,加上之前倒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
如今,硕果仅存的这两大投行也将被迫转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已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
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几乎摧毁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过度衍生品化,导致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专业投行人士和投资者的信息越来越不对称,就像2008年引起金融危机的次贷,就是过度金融化的恶果。
在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有投资人问巴菲特如何评估金融衍生品带来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
巴菲特一贯反对金融衍生品,他说:“衍生品非常危险,以后也是。
监管人员未必会有办法有效监管,要非常小心。
我也认为衍生品价值很难评估。
别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通过衍生品欠我的钱。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学习心得体会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但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还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和工作,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学习心得体会时光飞逝,眨眼之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过去了三年了。
马上面临的就将是紧张的就业了。
在大一的时候,学校就充分考虑到了我们信息不足、缺乏经验的状况,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学校为了使将要我们能够提早对近年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的相关重要知识和信息有所接触和了解,特别开展了就业指导课,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对就业形势以及有关择业的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
就业是决定一个人以后要干什么的,要从事什么行业,要走什么的样的道路的事,所以它是一个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想,我们最开始意识到就业之难,是在高考志愿的取舍中。
众多的高校、各种各种样的专业,一大堆的志愿,一大堆的选择,一股脑而全摆在眼前,无从下手、无从抉择。
脑海里浮想着多年后的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
经过深思熟虑,工工整整、虔诚地填写好志愿,那应该是人生就业指导的第一部分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就业之前,了解当前社会就业情况、社会对求职者的要求、自身的职业特点及求职的相关经验对即将走进社会,叩开职业生涯的我们是非常实用的。
首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就业现状。
第二,对自己有了一个更清醒更深入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第三,激励了我从现实开始不断地丰富自己,为就业早做准备,就不会像一个苍蝇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通过这几年的就业指导课,很有感触。
似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原先的天真烂漫的想法从脑海中浮现,又消失,替代的是新的观念,稳重了,踏实了,似有惊醒梦中之人。
这才发觉,现实不如理想般美好,我们也不应该对现实渴求什么,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路,理想和现实是有着不可越过的鸿沟,但经过细心经营也会别有洞天,让人痴迷、让人向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尔街告别五大投行时代曾经有多少金融机构向往能够成为雷曼那样拥有悠久历史的投行,而今天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庆幸没有成为雷曼。
拥有85年历史的华尔街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Cos)贱价出售给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拥有94年历史的美林(Merrill Lynch)被综合银行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历史最悠久的投行——158年历史的雷曼(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139年的高盛(Goldman Sachs)和73年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同时改旗易帜转为银行控股公司。
拥有悠久历史的华尔街五大投行就这样轰然倒下,从此便成了历史。
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就是导致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灾难的罪魁祸首。
出售2007年8月,贝尔斯登内部的两支对冲基金试图在次级抵押市场中放手一搏,但血本无归,致使贝尔斯登的首席执行官詹姆士·凯恩(James Cayne)不得不批准提供32亿美元以挽救这两支基金。
随着与抵押相关资产价值的不断恶化,接下来的秋冬成为了贝尔斯登经历过的最严酷的季节。
秋季和冬季的持续严重亏损,致使到2008年3月都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愿意向其提供任何新的资金。
摩根大通前全球投行部及全球资产部负责人克莱顿·罗斯(Clayton Rose)指出短期融资之所以不能奏效似乎因为次贷危机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因此贝尔斯登所面临的挑战不是缺乏资金的投入,而是缺乏应对每日流动需求的有效流动性。
严重的资金短缺使得贝尔斯登不得不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以下简称为美联储)和摩根大通急求资金帮助。
曾在2007年1月股价高达170美元的贝尔斯登不得不以每股2美元的贱价出让。
2008年3月16日,摩根大通宣布将以2.372亿美元收购贝尔斯登,与此同时,美联储也愿意提供300亿美元,以支持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的收购,此项交易的完成方式将取决于摩根大通所承担的风险规模。
购买一家拥有395亿美元总资产的公司,摩根大通正面临着一个充满潜在回报和风险的局面。
资产的估值是否在一个正确的水平、之前的资产损失究竟有多少,是目前摩根大通面临的最大问题。
交易一日没完成,对监管机构、银行家、投资者以及贝尔斯登来说都是多一日的心惊胆战。
9月19日一家信用评级公司将贝尔斯登的股票评级下调至略高于“垃圾”级,这使得原本对贝尔斯登还存有一线希望的潜在投资者们纷纷掉头离去,贝尔斯登的生存岌岌可危。
如果未来交易伙伴未能与贝尔斯登牵手,那么破产将是贝尔斯登必然的归宿。
相对于贝尔斯登的贱价出售,美林公司价值500亿美元的出让价格显得着实风光许多。
2008年9月14日晚,美国银行同意以每0.8595股美国银行股份交换1股美林股份,这是相当于美林每股市价票面价值1.8倍的溢价转让。
是什么让这位今年6月还不愿用公司“零用钱”去购买投行的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刘易斯(Ken Lewis)改变主意的呢?刘易斯坦言,如果美国银行自己发展投行业务将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而收购美林是最快捷的方法,并且收购美林能够使美国银行成为全美最大的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尽管美林的投行业务受到重创,但其另一主营业务财富管理仍旧运营得有声有色,美林持有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49%、价值约为150亿美元的股份始终保持盈利,道琼斯预计今年第三季度贝莱德的每股盈利将为2.24美元。
因此,对于此次收购的受益者还有待商榷。
与摩根大通相似,美国银行也面临着潜在回报与风险并存的局面,收购美林可能为美国银行带来品牌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同时美林庞大的问题资产有可能威胁到美国银行风险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
加之两者均为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整合难度一定较大,对于美林来说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有很多。
尽管美林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John Thain)从上任伊始便着手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例如大额融资、剥离不良资产和出售大额持股等,以求减少美林在从去年开始的次贷危机中所受的重创,美林最终仍难保独立之身,由此可见,昔日的金融巨头们在次贷危机面前同样是如此的渺小。
破产如果没有美林,如果没有贝尔斯登,或许雷曼就不会破产,或许美国银行收购的就是雷曼。
相对于为贝尔斯登提供300亿美元支持,美国政府拒绝对雷曼伸出援手,致使美国银行和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Barclays Personal Banking)退出对雷曼的竞购。
而美林的出现又为美国银行提供了新的选择。
2008年9月15日,就在美国银行宣布收购美林的第二天,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依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之规定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由此看来,雷曼的命运更加悲惨。
为避免金融业道德风险的滋生,美国政府无法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金融机构伸出援手,加之对“两房”的支持,美国政府面对雷曼的破产已是有心无力。
但是抛开时点的问题,雷曼的破产似乎又是必然的。
第一,雷曼与贝尔斯登最大的区别是,贝尔斯登的问题是突然出现的,而雷曼已经连续亏损了数月,与其相关联的机构有时间清理交易、减少风险,所以雷曼破产所带来的损失是美国政府及相关联机构可以接受的。
第二,雷曼没有抓住美联储允许投行直接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救命稻草,坚持寻求资本市场融资,错失了自救的良机。
第三,持有大量MBS(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和CDO(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证券)等次贷金融产品及等级较低的住房抵押贷款是令雷曼在次贷危机中连连亏损的元凶,第三季度雷曼亏损达到39亿美元,资产减计总额为78亿美元;同时雷曼采用的以市定价的记账方法使其不断爆出巨额亏损。
第四,雷曼对于出让资产管理部门要价太高也是导致其破产的原因之一。
雷曼宣布破产之后,巴克莱银行立即在第二天以2.5亿美元收购了雷曼在北美市场的投行部和交易部,随后又以15亿美元购得雷曼位于纽约的总部资产和在新泽西州的两个数据中心。
巴克莱还将继续对雷曼在北美的固定收益、资产销售和研究部门进行收购。
另外,雷曼资产管理公司(Lehman Brothers Asset Management)和企业融资顾问公司雷曼兄弟欧洲(Lehman Brothers Europe)正在待售之中。
9月22日,日本最大券商野村证券与雷曼达成协议,以大约2.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雷曼在日本、中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地的业务,全部员工也将留用。
与雷曼亚太地区员工一样幸运的还有雷曼北美的员工,9月23日,巴克莱银行宣布将重开部分北美的原雷曼业务,并留用雷曼所有的员工。
转型随着华尔街三大投行的应声倒下,美国自次贷危机以来仅幸存的两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随9月21日晚美联储对这两大投行提出转为银行控股公司请求的批准成功转型,至此美国五大投行的格局被彻底打破,华尔街投行时代已然谢幕。
尽管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财务状况与其他三家投行相比更加稳健,抵御危机的能力也相对更强,但他们还是未能逃脱危机,摆脱向银行控股公司转型的命运。
他们的转型加速了独立投行模式的瓦解,从此投行业务将散布在综合银行和小型投行之中。
资产管理公司伯恩斯坦(Bernstein)的分析师布鲁诺·鲍尔森(Bruno Paulson)表示,“这五大投行的变动对投行业的前景和结构都产生了本质的影响。
”业内有银行家表示投行业的优势正逐渐从独立的投行向有强大投行部的综合银行转变,而近期业内的动荡加速了转变的进程。
大多数投行的主要业务模式是以大规模杠杆操作进行盈利,尽管投资金额不大,但资本回报率却高得惊人。
次贷危机暴露了独立投行模式的问题,而美联储为投行提供的紧急贷款只是短期行为,没有存款做基础的投行应在其状况没有进一步恶化,尚有一定价值的时候寻求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才有生的希望。
综合银行包揽零售银行、保险、抵押贷款、基金管理和投行业务,投行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发生的重大变故迫使人们开始重新考虑综合银行的优势,渣打银行和摩根大通便是从零售储蓄基础中获益的综合银行,即使是公认损失惨重的花旗银行也出现了股价看涨的局面,这同样是由于它有稳定的营业收入和存款。
但是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和较低的杠杆率。
来自监管者和股东的限制还会不断加剧,杠杆贷款额被降低,投行的获利能力也会被限制。
纳入综合银行后的投行业务操作会参考次贷危机中业务受损的状况进行调整,银行还是会涉及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但会更加谨慎;需要大规模资金的杠杆融资和关系型借贷将有大幅减少。
传统商业银行与投行的融合暂时变成一种趋势,这能为投行的拓展提供资金来源,使其更灵活有效地使用资金。
瑞士银行出具的一份报告显示,综合银行具备多元化的盈利来源和强大的零售存贷业务,有这两者的支持是目前综合银行能够在危机中生存的重要依据。
未来到目前为止,次贷危机并没有对小型专业投行造成明显的冲击,这完全得益于小型专业投行拥有健康的经济基础,并且没有过多地涉及次级抵押市场。
未来,独立小型专业投行还会在并购咨询和其他领域出现,但全方位服务的大型独立投行模式将不复存在。
美国金融格局在短期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政府注入7000亿美元来帮助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转型都为小型投行未来的生存带来了压力。
大型投行消失,小型投行受压,全球综合银行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又在慢慢提升,未来两年内投行的利润将减少一半以上。
在一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出具的报告显示,如果市场持续目前的状态,2010年全球投行仅能产出310亿美元的利润。
9月中旬,随着雷曼的破产和美林的出售,全球投行的市值减少了数十亿美元。
美国及欧洲多国相继宣布对金融股采取禁止放空的规定,使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这两家曾经被认为能幸存下来的独立券商的股票也随即直线下跌。
纽伯格伯曼公司(Neuberger Berman lnc.)是雷曼全资控股的资产管理公司,该公司前董事总经理兼纽约资产管理公司Integre Advisors的创始人曼尼·韦乔伯(Manny Weintraub)说:“所有券商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破坏,那个50%收益归雇员所有、即使交易没有做出也不会有任何风险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复存在。
”在经历了贝尔斯登贱价出售、美林匆忙出手以及雷曼破产之后,全球投资者已经对投行完全的失去了信心。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刘易斯更是不客气地预测:“以目前的状况,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坚持不了两年。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新华网北京10月23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孙杰李柯勇)一个多月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日大幅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