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三国鼎立

合集下载

初一历史第15周第18课三国鼎立

初一历史第15周第18课三国鼎立

初一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能够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自我评价;师生互动探究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剖析知识(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上勾划出来,完不成的作好标志)两段小字,小组成员一块讨论)◆知识点三、三国鼎立的形成(课本P105-P106)1.经过,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

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东汉结束。

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

年,称王,国号,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了许多,蜀国的业兴旺,吴国的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3.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二)、迁移应用训练技能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2)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三)、分层讨论合作释疑(对于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并交给老师,然后巩固记忆。

)1、小组的疑难问题:2、老师的问题: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意,因为那晚恰好刮东风。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四)、展示点评归纳提升①一种局面:②两大战役:③三分天下:④四个人物:⑤五个时间:(五)、复习巩固检测反馈1. 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ppt课件

赤 壁赤
曹操 20多万大军
刘备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之壁

前之 的 形战
曹 操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幻灯片
Hale Waihona Puke 5万军队势刘备
孙 权 孙权
赤壁 之 战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翦伯赞
袁绍

渡官
袁绍
白马
之渡

延津
前之
的战

曹操

曹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以少胜多
3-4

万 军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 2.赤壁之战
• (1)播放《赤壁之战》录象;(2)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寻找落实知识点 (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3)学生表演自编小剧本“三顾茅庐”和 “隆中对”;(4)学生分组讨论教材105页“动脑筋”,分析回答孙 刘胜利而曹操失败的原因,然后由老师来完善;(5)教师展示戏曲 舞台上的曹操扮相,让学生试着评价曹操,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 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四、说教法
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 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设疑辩论等教学方法, 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 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 法,并充分利用自学、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 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____三国鼎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____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自主学习两次战争中都有一个共同人物,你能找出来吗?他在两次战争中得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呢?在戏剧舞台上,曹操一般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

我们来认识下历史上真正的曹操曹操(155—220),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192年(初平三年),占据兖州(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打败青州黄巾军,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

196年(建安元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昌布等割据势力。

200年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以后,逐步统一黄河流域。

208年(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打败。

216年封魏玉。

他在北方实行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用人唯才,整饬吏治,抑制豪强兼并。

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写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今尚存有乐府诗二十余篇。

他用诗抒发自己革新政治、统一全国的抱负,对当时军阀割据混战,加以揭露批判,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写了《龟虽寿》一诗。

诗中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传说中的神龟,可以活3000年,但终有死亡的一天;能够腾云驾雾的蛇,也免不了化为尘土。

伏在马棚里的老骥,志在千里;年迈的战士,壮志不减当年)。

表现出为统一大业努力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子曹丕称帝后,被追尊为武帝。

课堂小结①一种局面:②两大战役:③三分天下:④四个人物:⑤五个时间:达标检测1.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是在A.211年B.222年C. 220年D. 263年2、下列人物没有生活在三国时期的是A.刘备B. 曹操C.诸葛亮D.孙权3、杜甫的诗句“功盖三分图,名成八阵图”赞扬的是A.刘备B.孙权C.曹操D. 诸葛亮4、三国时期的夷州指的是今天的A.台湾B.海南岛 C西藏 D. 广州5、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是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B.官渡之战曹操战败C.赤壁之战结束后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6、吴国都城建业在今A.江苏省境内B.湖北省境内C. 江西省境内D.安徽省境内课后拓展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表格,统计我们学过去的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

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请结合教材及《三国鼎
立形势图》,动手绘制一幅
三国鼎立简要示意图,要求
能体现方位,并标明政权
名称。
共同探究
220年
曹丕 魏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2年 建业
曹魏重视农耕
蜀锦行销三国
吴船远航夷洲
国家是分裂好,还是统一 更好呢?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早 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报!
说起曹操,“很 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 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 臣,但这不是观察曹 操的真正方法。其实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 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你认为呢?
作为军事家,曹操兼并群雄、统一北方; 作为政治家,曹操励精图治、改革弊政; 作为文学家,曹操开宗立派、慷慨悲壮。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之一
8
①一个局面:
为曹操 统一北 方奠定 基础
曹操 失败
为三国 鼎立奠 定基础
为什么我官渡之战 中能以少胜多,而在 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 呢?
胜利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经济上: 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
失败的原因:
战术上失误 心理上骄傲轻敌
地理上将士水土不服, 染传病盛行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的 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执教人:巩雪勤
学赤习壁之目战标
1、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认识曹操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 程的影响。
归纳比较
两次战役比较表
分析比较
名 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 200年
之战
曹操 袁绍
曹操
赤壁 208年
之战
孙刘联军
以少 胜多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主备人:于晓慧副备人:日期:【学习目标】1、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结果,三国的建立,三国经济概况;2、分析:曹操统一北方和三国鼎立形成的原因;3、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一)官渡之战1.背景:(1)__________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__________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不断增强。

(3) __________盘踞在河北一带,势力很大。

2.时间:__________3.交战双方:__________和__________4.结果:曹操采纳谋士的计策,火烧袁绍的__________,以少胜多,打败袁军。

5影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1)曹操基本统一了_______________,想要统一_______________。

(2)南方_________依附于荆州的割据势力,请_________辅佐。

________割据江东,统治比较稳固。

(3)在诸葛亮的努力下,孙权与刘备结成联军,与曹操在长江沿岸的______________一带对峙。

2.时间:________________ 3.双方:曹军和孙刘联军。

4.结果:________________指挥联军用_____________得办法,大败曹军。

5.影响: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1.背景:(1)曹操退守____________流域一带(2)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3)刘备乘机占领____________的大部分地区2.形成:3.经济基础:(1)魏:魏国修建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_,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2)蜀:蜀国的____________兴亡,________________行销三国。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

18课三国鼎立学校: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初中姓名:宋金花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2、学科:历史3、课时:1【教学课题】: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教材分析】:《三国鼎立》一课是人教版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

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的形成为西晋统一奠定了基础,是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

2、能够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3、使学生认识到三国取代东汉末年的割据混战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局部范围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指导、点拨。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目标展示百度视频:/programs/view/vGkiiLAZpLg/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新课,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学习的乐趣。

导入新课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让历史科代表引领大家朗读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届可的重难点,明确学习任务。

(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在自主学习环节,共分三大知识板块第一板块是:官渡之战;第二板块是:赤壁之战;第三板块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发展生产。

提示学生快速浏览教材,完成问题,并在课本上勾划出来,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魏国修建了许多,的业兴旺,吴国的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即今天的。

具体做法是:学生对照导学案精心自主学习,完成基础自探题,并找出疑难问题,然后再小组内交流,组内成员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解决。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历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时间:公元200年3、作战双方:袁绍、曹操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2、时间:公元208年3、作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4、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魏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蜀国:丝织业兴旺;吴国:造船业发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五、评价曹操:曹操招贤纳士,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为实现统一,进行赤壁之战。

他的行为顺应历史潮流。

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六、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

2、注重发展经济,实力增强。

3、招贤纳士,善用人才。

4、军事上战术灵活。

5、袁绍骄傲轻敌,拒纳良策。

七、官渡大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在赤壁大战中,兵强马壮的曹操失败了呢?1、曹军不习水战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战术正确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1、三国归晋263年魏灭蜀汉,266年,司马炎改魏为晋,西晋建立,定都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

2、西晋灭亡原因:1、统治腐朽皇帝弱智2、实行分封制引发内部混乱,八王之乱耗尽了西晋的国力3、民族矛盾激化3、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内迁各族趁西晋混乱,起兵反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4、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

5、淝水之战(草木皆兵)背景: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强大后统一黄河流域。

时间:383年双方:前秦──东晋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影响:1、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2、东晋在南方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或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6、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军队能够打胜仗。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的主要内容: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在消灭刘备和孙权。

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 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而孙权则控制江东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此外,本课还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如诸葛亮和曹操的政治智慧、医学家华佗的成就、数学家刘徽的贡献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具体表述上可能存在差异。

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建议阅读教材或请教专业教师。

《三国鼎立》说课稿

《三国鼎立》说课稿

《三国鼎立》说课稿《三国鼎立》说课稿1说课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材特点:本课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对于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

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围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师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教学设计我的设计原则是:(1)明确技术目的,服务教学目标(2)创设学习情境,利于知识建构(3)尊重学生个性,提供多种机会(4)调动学习热情,发挥主体作用(5)加强方法引导,注重学会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要求学生观察其中再现了哪些历史人物?指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

小说不等同于历史。

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怎样的?回答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疑激趣,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导学[官渡之战] 1.看图说史:①东汉末年人们生活环境②人们最大的愿望③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并预测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 2.明确学生任务:找到双方的优势劣势,分析出谁能取胜? 3.归纳出官渡之战的特点和作用并过渡描述回答思考认识读图回答认识袁、曹势力,引出二雄相争在官渡。

18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

18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



曹 军
赤壁
之战
孙、刘 孙 联军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赤壁 之 战 曹操战败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曹操为 什么会在赤壁之战中以优势兵力 败给孙吴联军?
官渡之战
曹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 实行屯田
招贤纳士
奖 励农耕
• • • •
造纸术 西汉 东汉 蔡伦 文化 《九章算术》东汉 春秋战国 地动仪 张衡 华佗 外科 麻沸散 五禽戏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医圣 • 佛教 西汉末年 道 教 东汉 张陵 老子 王充 《论衡》 无神论 • 司马迁 《史记》黄帝---汉武帝 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 • 雕塑艺术 秦兵马俑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袁绍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赤壁之战 孙 刘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联 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军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赤壁之战 曹操
•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战术失误
我们要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 ……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北方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挟(xié 天子以令诸侯” ) “唯才是举”
实行屯田
诗中“歌以咏志”中的“志”指的什么? 为实现这个志向,曹操做了什么努力? 这个“志”最终实现了没有?

刘 刘 刘
几人称雄!
如何评价曹操
曹操

第18课三国鼎立课堂实录及点评

第18课三国鼎立课堂实录及点评

第18课三国鼎立课堂实录及点评共1课时第18课三国鼎立初中历史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从两次战役的胜败得出骄兵必败,团结就是力量等启示2学情分析目前初中七年级有部分学生对这段历史多少有点了解,大部分学生对这段历史还是比较陌生,跟据学生的情况预先让学生搜集有关这段历史相关材料,便于学生更好的撑握本节知识。

可以利用网络来查询,也可以找资料。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放映《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观看的兴头上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么?学生齐答:《三国演义》。

那么,这三国是哪三国呀?(抢答)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硝烟弥漫、群雄四起的三国时期的历史吧!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一)官渡之战1、背景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关键词: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破坏严重。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曹操实力不断增强,袁绍 实力强大,袁绍想消灭曹操。
2、官渡之战 (关键词:200年、曹操大败袁绍, 以少胜多)
200年在官渡曹操大败袁绍,以少胜多。 意政权 (关键词:220年曹丕建魏、 的建立 : 221年刘备建蜀、222年孙权建吴) 220年曹丕建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建蜀, 定都成都;222年孙权建吴,定都建业(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三国时期 经济的发展 : (关键词:魏水利、蜀织锦、 吴造船) 魏国修建了水利工程,生产发展起来;蜀国 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达夷洲(台湾),加强了和台湾的联系。
二、赤壁之战
1背景: 曹操统一北方后想要统一南北
刘备(诸葛亮辅佐) 2、曹操南下攻打的对象: 和孙权(割据江东)
(关键词:208年、孙刘 3、赤壁之战的经过 ::
联合抗曹、以少胜多) 208年,孙刘联合抗曹,在赤壁用火 攻大败不习水战的曹军,以少胜多,意 义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

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视频剪辑,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走进那段充满了硝烟智谋和英雄的年代。

学生说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

教师板书:第19课三国鼎立二、第一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官渡之战(—)多媒体课件展示: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课堂设问一:那些军阀势力比较强大?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2、超链接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出示探究(1):东汉末年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的生存环境昰什么样的?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学生代表发言。

3、史料阅读现在你觉得谁有可能统一北方?4、官渡之战形势图欣赏学生的评书官渡之战5、探究2: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打败拥兵10万的袁绍而统一北方呢?说明了什么道理?(双方、多角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然后归纳总结。

三、第二回战长江孟德败绩据长江公瑾纵火—赤壁之战1、播放视频《火烧赤壁》2、探究3:赤壁之战中军事实力雄厚的曹操为什么反而失败了?教师指出思路同官渡之战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

18.三国鼎立

18.三国鼎立

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 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材料三:为了解决军粮问题,曹操采纳建议,招募流民屯田。屯 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 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材料四:课本第118页红色小字 袁绍骄傲自满,不善于用人
重视水利发展
鼓励养蚕织丝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 达夷州
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学史今用
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今台湾)有什么意义?
吴国的丹阳太守根据将士的见闻,写了《临海 水土志》,介绍了台湾的地理、风俗、民情。此后 台湾和大陆的联系日益密切。
图示小结
曹操 (统一北方)

军东 阀汉 混末 战年
孙权
考 考 你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 (结合材料分析思考)
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材料一:当时东汉的皇帝是汉献帝,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曹操知道只要把汉献帝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用他的名义来发 号施令。于是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挟天子以令诸侯 ” 材料二: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
政治: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经济:(3)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4)袁绍骄傲轻敌
曹操诗篇之统一北方后
壮烈志老 心士在骥 不暮千伏 已年里枥 。,。,
天下形势示意图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璋据长江上 游益州地区
刘表据长江中 游荆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中 下游扬州地区
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 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 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烈 士 暮 年 壮 心 不 已 。 ,
老 驥 伏 枥 志 在 千 里 , ,
(jì )
(lì )
看图说话
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右面画中的 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还有个成语 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曹 刘 刘 刘
赤 壁 大 战
刘 孙
孙、刘联军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蜀 吴
220 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小结: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东汉 末年 军阀 割据 混战
魏 赤壁之战 ( 208年) 蜀 吴
孙权
刘备
歌谣
200年曹袁官渡战 统一北方基础奠
208年赤壁起战火
三国鼎立魏蜀吴 三国经济有发展
孙刘抗曹少胜多
洛阳成都建业都 230年卫温去台湾
练习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D、牧野之战
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 达 夷洲 即今天的 台湾 。
你如何评价曹操呢?
动动手
请你设计三国鼎立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李占营
制作:廊坊市第二中学
电视剧《三国演义》你看过吗?你 能否说出下面几位人物的名字?
付 笑 谈 中
古 今 多 少 事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2、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
3、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对比图表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战役 公元208年 时间 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 曹操和袁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胜利 曹操失败 结果 特点 以少胜多 作用 奠定了曹操统 奠定了三国鼎立 一北方的基础 局面的形成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曹操 1、背景:赤壁之战后, 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 孙权 刘备 下。 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 乘机占领湖北、湖南 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曹丕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20 年,曹操的儿子 废掉汉献帝的, 魏 洛阳 刘备 成都 自称皇帝,国号 ,定都 ;吴 221年, 在 称帝,史称 ; 蜀 孙权 建业 222年, 称王,国号 ,后定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的统治者都注重发展生产。魏国修建 许多____________ ,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国 业 水利工程 丝织 兴旺,吴国 造船 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吴国船队曾到 达 夷洲 ,加强了内地与 台湾 地区的联系。
三四 万人

以少胜多
官 渡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战争特点
结果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赤壁之战

刘 刘 刘
赤壁

孙、刘联军 孙 大战
火烧赤壁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三国鼎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

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

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

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

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

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讲述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社会生产时,应突出强调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业和吴国的造船业,尤其是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等。

2.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可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洛阳
成都 建业
总结:
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东汉末年 军阀割据 混战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魏 蜀 吴
刘备
同学们 再见
第18课 三国鼎立
电视剧《三国演义》你看过吗?你能 否说出下面几位人物的名字?
付 笑 谈 中
古 今 多 少 事
一 壶 浊 酒 都 喜 相 逢
惯 看 秋 月 春 风
白 发 渔 樵 江 楮 上
几 度 夕 阳 红
青 山 依 旧 在
是 非 成 败 转 头 空
浪 花 淘 尽 英 雄
滚 滚 长 江 东 逝 水
曹 刘 刘 刘
赤 壁
大 战
刘孙、刘联军 孙源自讨论:曹操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在 占优势的条件下失败呢?孙刘联军 却以少胜多,打败了强大的曹操呢?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蜀 吴
220 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讨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 胜多的原因有哪些?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广收人才, 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 2、袁绍骄傲轻敌。
官渡之战的作用是什么?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你如何评价曹操呢?
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 看看右面画中的人物都是谁? 他们去做什么?这里面还有个 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 刘璋 刘表
袁术
官 渡 之 战
时间
公元200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 胜
分析官渡之战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袁绍 败 ④重用人才.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天下形势示意图
《龟虽寿》 曹操 (jì ) (lì ) 老骥伏枥, 志在千打曹操,曹操 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刘 刘 刘 刘
曹操
刘备
孙权 孙、刘联军
刘 赤壁
之战
孙、刘 联军
曹军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看图说话
张飞
诸葛亮 关羽 你能说出右图三 国故事中的人物 吗?这里面还有 一个成语故事, 你能说出来吗?
刘备
三顾茅庐
曹操 20多万大军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赤 赤 壁 之 壁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刘 备
刘备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以少胜多
刘备

刘备
孙刘联军 操 5万军队
③三国鼎立: 魏蜀吴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

A、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2、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 (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一战(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
补全歇后语 1、周瑜打黄盖 2、关公面前耍大刀 3、刘备借荆州 知识抢答: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自不量力 有借无还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罗贯中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刘备 关羽 张飞
第18课
三国鼎立

成都
洛阳
建业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匈 奴 袁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 国演义》,更而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 奸臣,但这不是观察 曹操于220年正月病逝,终 曹操的真正方法。 ……其实曹操是 年六十六岁。 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 —— 鲁迅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曹丕 220年

洛阳
建业
三国鼎立
开始于:
成都
刘备 221年


222年
孙权
220年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魏 蜀 吴
假如你是魏蜀吴 三国的国务院发言 人,能否介绍本国 的经济发展状况?


粉白脸 历史上的曹操 细眉长目。 真的就是一个 在脸谱中, 阴险疑诈的奸 白色象征 臣吗? 阴险疑诈
孙 权
孙权
赤 壁 之 战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孙刘联军和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利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 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4、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宋· 苏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