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著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教育学》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读书笔记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教育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学》读书笔记1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1806年发表的。该书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所有这些,在教育史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这就是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播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我们今天重新研究与评价该书的意义之所在。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
(3)《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范文模板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精选5篇范文模板
读书心得就是应用自己的话语,把读过的东西,浓缩成简略的文字,然后加以评价,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以下是整理的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教师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1)
本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写的《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许多有着教育爱和爱中的教育的故事。
《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mdash;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这里面不能忽视的是每个月老师读给那群少年听的精神讲话。这一个个小故事,不仅使书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样让我这个读者也被其中所体现出的强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读《爱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的确是这样又不仅
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hellip;hellip;
透过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样的师爱才最让学生感到温暖,把学生当亲人的老师。当安利柯的先生说道:你们以外,我没有别的家属在世界上,除了你们,我没有可爱的人!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欢喜我!我一个都不愿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给我荣耀!先生的这些话,让所有的学生都信服与他。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教育的本质》读书笔记与读后感心得体会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中对“教育”更加清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这个国度被称为:礼义之邦!这是每个人讲礼、讲义的国度.《礼记.学记》是先祖最好的教育学论著,作者倪敏达校长感叹自己师范院校毕业,做了十几年校长,回头学习传统文化后才能用一句话回答出什么是“教育”.他叹为观止啊,全世界找不到再好的教育学论著了,再学这么厚的十几本还是不如一千多字的《学记》,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学习。
《说文解字》里对“学"解释为:学者,觉也。所以这一门学问就是让我们觉悟的学问,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大学》讲自己怎么学,《礼记。学记》讲怎么教,教和学都有。有一个事实真相,我们身为老师要有所体会,那就是:讲课的永远是学生,听课的才是真正的老师.对于这一点,我今天是真正感受到了,能在教室后面坐几个小时听完老师的课,真是不容易。
郑和七次下西洋,不是去打仗的,到底是干什么事呢?其实他七次带着二万八千人的船队下西洋是去办教育!用《礼记。学记》的话来讲叫“化民成俗”—-教化人民形成良善的风俗,用胡总书记的话叫构建和谐社会。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把最好的科技文化传给古印度柯枝国,他们“咸仰天而拜”,整个国家都来拜我们中华先祖。因为仅仅几年我们帮助他们: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上去了,和谐社会实现了。历朝历代用伦理道德的教化致天下太平的例子很多。用今天我们教育厅领导讲的:我们中华先祖的基础教育一脉相承就是伦理道德
教育,也简称“五教"(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6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他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那么《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要怎么样写呢?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六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1)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感触很深。终于知道当一个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尤其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许多教学技巧,老师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不停地进步与发展。
这本书里有几条建议对我影响很深,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没有走上教师的岗位,但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它教会我怎么去做一个好老师。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
教育叙事之教育读书笔记感悟
教育读书笔记感悟
【篇一:《教育魅力》读后感】
《教育魅力》读后感
今年寒假品读了《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如《学记》所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师教育魅力包括了形象魅力,情感魅力,学识魅力,才干魅力和品格魅力。在这五种教师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情感魅力能使学生受感化,学识魅力能使学生真正信服,才干魅力则有利于凝聚学生,品格魅力既影响学生的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师教育魅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的长期过程,它是教师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的统一。
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现在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正如书中学生所说“幽默的老师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宽容的,他能和孩子们心贴心,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他应富有责任感,能给学
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魅力》一书中有一段美国学者威帝以学生口所吻阐述的教师的宽容标准:“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教师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所有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一方面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书中有一篇关于问题学生小肖的故事:小肖对待课业态度散漫,成绩倒数。但是,在看到卖艺的盲人时,他又慷慨地给予了盲人5元钱。这个故事说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孩子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宽容和打磨,而不是一味的苛求或放弃。
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读后感(通用8篇)
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读后感(通用8篇)
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读后感(通用8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教育名著的读书心得读后感篇1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积极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著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
教育著作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6篇)
教育著作读后感1000字
教育著作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6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著作读后感范文1000字(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著作读后感1000字1
《教育的奇迹》是一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仔细分析一下这些“笨小孩”“问题孩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一切都笨,一切都差,一切都有问题,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牛顿曾经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在牛顿的亲人中,除了年迈的祖母和改嫁的母亲外,还有一个亲舅舅。他叫威廉·艾萨库,毕业于剑桥大学,是一位牧师。威廉从牛顿安静、多思的性格中,下意识地感觉到牛顿身上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对学习毫无兴趣的牛顿,在期末考试中总是处在差等生的行列之中。班上的同学就给牛顿起了个绰号,叫他“笨蛋牛顿”。威廉舅舅对此很不满意。为了培养牛顿的学习兴趣,威廉经常给牛顿买学习用品、课外读物等。一有空闲,威廉就到农场给牛顿讲外面的世界。在舅舅的开导下,牛顿对读书有了一些兴趣。舅舅又给牛顿买来科学方面的书籍,对他进行有目的的引导。这些书都是关于数学、生物和科学简史等方面的。他想,读这些书也许能够培养牛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牛顿的成功是对威廉舅舅最好的回报。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让教育回归人性》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让教育回归人性》
悲伤时,读书给我欢愉;落寞时,读书给我勇气;烦心时,读书让我沉静;茫然时,读书为我导航。徜徉书海,品味书香,所有的迷惘与渴望,终会在某一刻豁然开朗。
从《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到《安静》、《生命的品质》,对周国平的散文一直是情有独钟。读他的文字,仿佛遇到了知音,知道你的困惑,理解你的感受,穿越字里行间与你展开心灵的对话。读《让教育回归人性》这本书,也是同样的感受。作为一名从事哲学研究的学者,周国平以哲学视角审视当前教育现象,提出独立而理性的思考,笔触深刻、剖析全面、见解独到。
一、教育的七条箴言
周国平列出最欣赏的七条教育理念,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教师应该把教学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些论点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本质,简明朴素。有趣的是,这些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论点多数出自哲学家之口。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因此
也更加容易参透教育的真谛。
二、思考比知道重要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学会思考,远比知道答案更重要。一个有心的教育者,会留意孩子随时出现的思维闪光,及时给予赞扬和肯定。儿童天性好奇、多问、爱琢磨,只要加以鼓励,给他方向,让他知道这些都是好品质,就会满怀信心地继续发扬。耐心倾听、重视并鼓励孩子发问,与孩子进行平等的讨论,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是父母和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所能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读书笔记(精选10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篇一
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时间也就这么浪费了。
近日,认真阅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深有感触。
作为一名教师,我想能从这本书学习点经验,所以比较关心书中对于理想教师的描述。朱教授在书中描述:理想的教师,就应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职责感的教师;就应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读完之后,我不由得按着书中理想教师的“标准”去问自己: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显然,我离理想的教师还有一大截,我还不是一个用心去教学的老师。
要想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位要做的便是要有丰富的学识,这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真理。以前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此刻随着各种新的课程标准的推行,恐怕一缸水、一池水都是不行的了,而就应是一条河流,而且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因为此刻的孩子读得书甚至比我们有些老师都多。否则,拿什么来教给孩子呢?
其次,用这天的自己与昨日的自己比——我这天备课是不是比昨日更认真?我这天上课是不是比昨日更精彩?我这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日更诚恳?我这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日更机智?这天我组织班群众活动是不是比昨日更搞笑?我这天帮忙“后进生”是不是比昨日更细心?我这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日更丰富?我这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日更深刻?这天我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推荐或意见是不是比昨日更虚心?我这天所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日更冷静?每日三问,自省吾身。虽然每一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一天都有遗憾,但每一天自问,坚持不懈,我们便不断地向“理想的教师”这一境界靠近。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
教育教学专著读书笔记
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儿童立场》
教师读书笔记、读后感——《儿童立场》回顾自己二十多年取得的成绩,我最深刻的体悟是:读书为我的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只有在前沿理论引领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最有效的,才能够收获丰硕的成果。只有在先进理念引领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才是最科学的,才能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儿童立场》一共有四个专辑,分别是: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可能性的召唤,心灵的谷仓与那口藏着的水井。书中,作者强调的儿童立场,是正确的、重要的,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儿童立场是价值的载体,而其价值应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去追索。情感要沸腾,思维也要沸腾,情感与思维沸腾了,学习生活便沸腾起来。于是,美就来到了课堂,来到儿童的心灵。儿童是美的,儿童立场便是美德,教育便是美的。
儿童研究视角的坚守、调整与发展走向是书中的核心观点。儿童研究坚守儿童就是儿童,真正的儿童应该是完整的儿童。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出现,淡然会改变儿童发展的内涵,但是儿童的特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儿童立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面对新时期的教育,更是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做智慧型的教师,要在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发展儿童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儿童研究专家。
教育专著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5篇
教育专著教师读书笔记1000字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教育专著读后感1
最近,读了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先生《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对其中教育条件的论述感受深刻。
是的,教育学是应该具备根本条件, 缺少了它们,教育生活就不可能了,至少是不可能成功了。
一、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
这是因为学生不是老师选择的,老师与学生的联系也不是血缘的那种关系,而是非常简单地,当孩子出现在教室里时老师与他相见。所以说老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心,且这种爱心真是教育者的伟大之处。老师对学生的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凡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总是一个好老师,一个成功的老师。反之,一个不太爱学生的老师其教育生涯总是不成功的。
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用心去爱每位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只有投入“情”和“爱”,才会尽心尽力去帮助学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遵循“师爱为本”的思想,用爱心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像春雨润物似的浸润、感染,关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他们感悟生活,做有心人,从周围的人和
事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不断地完善自己。爱护每位学生,展现教师人格魅力是我们教师的工作原则。今天的孩子不缺少物质上的爱,缺少的是精神上的。而精神上的爱是那些爱呢?概括起来就是几种爱:1、平等的爱;2、理解的爱;3、尊重的爱;4、信任的爱;5、民主的爱。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都能经常不断的与孩子进行民主平等尊重信任这样的交往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一定是服务型的而不是管理型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一个老师爱他的学生,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表扬,学生认为是鼓励,老师批评,学生认为是爱护。如果一个教师不爱他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那么表扬,学生认为是在哄人,批评,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找岔、整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6篇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一本书之后,你会有怎样的读书笔记以及读书感想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6篇_《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感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范文(1)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感触很深。终于知道当一个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好老师尤其不容易。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高深的学问,还要有许多教学技巧,老师要不停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使学生不停地进步与发展。
这本书里有几条建议对我影响很深,虽然我还是一名学生还没有走上教师的岗位,但我想这对我以后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它教会我怎么去做一个好老师。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我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上课、写反思、批改学生的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时间太少、事情太多。而应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书中所举的那个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用了终生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储备,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们只有主动地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
老师的读书笔记 《美丽的教育》读后感[学习资料]
老师的读书笔记《美丽的教育》读后感
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本书是著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写的《美丽的教育》一书,全书有八章,但与其他教育书籍不同的是,书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而纷繁多样的师生现实生活,与我们的教育实践更为贴近,看来感触更深。书中让我深深感受到的是,孙老师对学生那份浓浓的爱心。正如本书封面上写到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至高无上的,孩子对自己的班主任简直到了崇拜的程度。班主任提倡的东西将会酿成这个班的班风,班主任的好恶将回成为这个班学生的是非标准,班主任的要求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习惯,班主任常说的话将会成为这个班学生的座右铭,班主任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性格气质的形成都起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孙蒲远老师的感伤人格对其学生产生了非凡的影响力。这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学生心理学和教育学,也是新的教育诗篇。
阅读了《美丽的教育——写给年轻的班主任》一书,孙蒲远老师在建设班集体方面的经验对我有了很大启发:引导学生及家长特别注意欣赏和学习同学身上的优点,这几乎成了孙老师的第一法宝。她说:“老师在班上常说什么,常做什么,对集体舆论起着导向作用。你常常看到同学们的长处,常常强化这些地方,同学们的情绪就会是愉快和
稳重的。”人人都喜欢听好话,没有一个人愿意整天被包围在批评与指责中。我们班就有一个软硬不吃,经常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小男孩。确实这样的学生着实让我头痛,但与其整天他惹事,我来应付处理,还不如抓住教育的主动权,放开胸怀给自己一点信心,更给学生增加自信心。于是,我试着观察学生各方面的闪光点,一但发现优点,就以各种表扬的方式有书面的,口头的;个别的,集体的等等,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对班主任有了好感,老师所说的话就更有分量了做起工作来就变得事半功倍了,。正如孙老师说的:“老师对他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赏识,也许就能引起他创造的源泉;老师的一句鼓励,足可以唤起他抬起头走路的自尊;老师的一句赞扬,说不定就点燃了他内心要求上进的火花。”善于把表扬作为班主任工作艺术的教师,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因为这样做,容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变。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五篇]
第一篇: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读后感“教育史上的经典著作永远是教育工作者的最佳启蒙”。通过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阅读,我体会到了赫尔巴特所构建的科学教育学体系的历史价值及其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借鉴意义。
下面就几个方面,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拙见。
1、课程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培养新型人才为目的是方法的先导。首先应该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有计划、有组织去设计、去实施。一定要强调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注重改革的实效和教育目的的达成度。
2、赫尔巴特论证的教学法往往被人认为是教师的“教法”,而不包括学生的“学法”,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教法”是建立在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之上的。根据学生兴趣活动的四个阶段:注意、期望、要求、行动来规定教师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活动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统觉团的形成和扩大,他没有否认学生的主动性,而是更多地论述了教师如何去做,以促进学生的最大发展;而杜威也忧虑,“迎合学生的任性和兴趣”会有危险,需要有成人的指导来发展学生的民主,他没有否认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规范。
3、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教学法,首先,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知识或能力,二者之间的对立也就没有那么绝对。其次,对于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法,不能一切“拿来”,更不能一概否定,要辩证分析,取长补短。第三,现在各种教学法如雨后春笋,更要汲取各家之长,为我所用,切不可今日学习“魏书生”,明日又学“洋思经验”,一定要学其思想的内核,而非形式。如同今日我们仍然要研究赫尔巴特一样,主要是研究和学习其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读后感
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深感先生思想的谨慎、系统,既符合当时年代国文教学的时代性、先进性,又符合语文教学的一般思维,这些思想在今时今日依然在使用,“不明觉厉”。先生相当有远见,且笔力精湛。
书中讲了语文(书中为国文)的学法、教师须注意的地方、教材的使用,还对当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辩答。
虽然我很是觉得当时因信息不及现在发达,书不及现在多,教育不及现在普及,但学生还是上进要读的为多,固然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学生的问题,但教师的热诚却是依然的。
其实很多教师在平时应用着书中所写的一些教育教学方法,但并未有像先生这样条理清晰、目的明确、有理有据的完整阐释。
如在写作上,先生写道,“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
从阅读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学校里的定期作文,因为须估计教师批改的时间和精力,不能把次数定得太多,每星期一次作文算是最多了。就学生历练方面说,还嫌不够,为养成写作的习惯,非多作不可;同时为适应生活的需要,也非多作不可。作日记、作读书笔记、作记叙生活经验的文章、作抒发内部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写作的机会,决不放过,这也是应该而且必须做的。”
先生所说的几种写作,我们将之都写在“随笔”上,但随笔的量对于学生而言却是不够。对于随笔许多学生也常为敷衍,鲜有好文,且学生经历实少,也无新颖材料可书。
可比起写,目前最紧要的是“读”。学生的阅读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言的匮乏、思考的怠惰让学生的写作很难再上一步,所以我鼓励孩子多读多抄,但要将所读应用于写作却是需要阅历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论著读后感_读书笔记范文
教学读书笔记是关于教学的一种记录,可以是看到的书籍的感悟。大家在看到书籍后
有什么想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四月里,阅读了由北师大出版的《聚焦幼儿园教育教学:反思与评价》一书。该书
就幼儿园教学反思与评析这一热门话题,以“体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性”、“体现教师课堂教学
探索的丰富性”、“体现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过程性”、“体现教学的知识、策略及技能的个性
与共性”为目的,选取了近三十个真实案例,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评价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多个领域的活动组织过程,以及反思与评析。
这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生动而务实,都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
学实践。如有对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价值评价并形成教学主题的《蜗牛》;有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整合各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美丽的蝴蝶》;有让墙饰反映幼儿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秋天的故事》;有通过适宜的材料投放支持幼儿跨越学习难点的《赶小猪》;有迁
移已有经验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熟悉新材料的《七彩橡皮泥》等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充
分发挥墙饰的教育和互动功能的《采摘前后》。活动的展开与墙饰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在了
一起,在活动前让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玉米、花生等农作物长在哪里?长什么样?怎样采摘?,再把猜想画下来布置墙饰“采摘前的猜想”,然后带着问题去田间采摘农作物。回来后对比
猜想进行验证,并把新经验画下来,形成第二面墙饰——“采摘后我们知道”。第三步,引
发“它们做成什么?怎么吃?”的新问题,让幼儿去超市了解农作物在生活中的用途,形成第
三面墙饰“它们可以这样吃”。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将科学探究的线索,贯穿于整个采摘活动,通过猜想验证、整理信息、分享经验,充分发挥了墙饰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作用。这样一个活动,每个环节都相互支持、相互衔接,幼儿一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在三面墙饰不断充实的过程中,不仅扩展了幼儿的学习空间,还有机地整合了科学、社会、数
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所举的近三十个案例中,从每个活动的生成背景到组织过程,再到成果呈现都非常
的详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个活动后分三个层面的反思与评价。首先是执教者作为当事
者对自身教学组织的梳理与反思,然后是同伴作为旁观者对活动的评价与建议,最后是专
家理性的总结与指导。如果说执教者的反思多停留在实践层面的话,专家的总结则更具有
理论的高度。这样分层次的评价,既清晰又全面,引导我们能够从多个层面去认识和思考
教学的价值,既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也有很大的启发。
合上书本,还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因为这些案例的设计理念新颖,环节清晰,方
法灵活,我们不妨根据书中的建议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适当的改动,也尝试一下,我想,在实践中去理解书中的理念,应该会更有成效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深入了“学会学习”的课堂。课堂中利用小组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
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更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快乐的法宝。
但正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一书中所说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
不少,如重“学习”轻“合作”,学生“作”而不“合”;重“形式”轻“实效”,合作徒具其形;重“结果”
轻“过程”,学生合作不充分;重“学生”轻“教师”,教师“放”而不“导”。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思想,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尝试,采用到一些书中提到的策略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
感受。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
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1号,副组长为2号,两名组员依次为3号、4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
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促进共同发展。
二、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学前提要求
为了让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具讨论价值,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安排设计合作讨论
的问题,只有适当的、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才能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内容
的有效性。教学中我大都会在关键处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适合展开讨论的问题让学生
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汇报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可先由小组里的4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依此
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把握合作学习最佳时机,学时拓思维
首先是课文的重难点处。一般说来这些地方具有挑战性,学生也更愿意去讨论解决问题。如《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针对课题提问“为什么说叶欣是战士而不说是护士?”学生合作解决的意识和欲望都会更加强烈。其次,在学生对课文出现迷惑时,如《爱因斯坦
和小女孩》一文,当小女孩质疑“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学生也存在这样的疑问,不妨让他们抓住课文讨论下,这样有助于扩展他们的思维,形成
自己的认识。最后在学生讨论出现分歧和矛盾处,也要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