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重大专项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合集下载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

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摘要: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包括抗虫基因的研究、载体构建技术的研究、转化技术的研究及存在的问题等,并展望了转基因抗虫棉未来发展前景。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棉花研究进展引言棉花生长周期长、虫害多,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

据统计,在转基因抗虫棉商品化之前,全球每年用于防治棉花虫害的费用高达20亿美元,约占所有农作物防虫费用的四分之一。

[1]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不仅费用高,且已引发了棉虫的抗药性,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转基因植物所产生的杀虫蛋白主要是通过抑制害虫消化等生理功能而达到抗虫的目的。

与施药防治棉田害虫相比,转基因技术具有较多优势:不会在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残留;不会被雨水冲刷流失;对非靶标生物无毒性;保护作用无盲区;减少农药及用工投入[2]等。

雪花凝集素(Gulanthus nivalis agglutinin gene,GNA)是第一个转入重要作物、并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抗性的基因,转GNA的水稻可降低害虫的存活率,阻止害虫的发育[3]。

另外烟草阴离子过氧化物酶[4]、昆虫几丁质酶基因[5]也被用于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棉花抗虫基因工程研究领域,最成功的例子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基因的应用,其次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另外,凝集素、α-淀粉酶抑制剂、胆固醇氧化酶等转基因抗虫植物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自1996年商品化种植转基因作物开始,全球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已由1996年的170万hm2猛增到2008年的1.25亿hm2,增长了73倍,2008年全球市场价值已达75亿美元,约占全球商业种子市场的22%,其市场价值优势明显,转基因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印度Bt棉2002年引入,连年种植面积快速增加,至2008年达760万hm2,产量翻番,曾经是全球棉花产量很低的国家,现已成为棉花出口国。

蔬菜学必考题

蔬菜学必考题

蔬菜学必考题一、对蔬菜的种类或品种以及稀特蔬菜的认识?蔬菜按产品器官分类分成5种。

(1)根菜类。

这类莱的产品(食用)器官为肉质根或块根。

①肉质根类菜:萝卜、胡萝卜、大头菜(根用芥菜)、芜普、芜菁甘蓝和根用甜菜等。

②块根类菜:豆薯和葛等。

〔2〕茎菜类。

这类蔬菜食用部分为茎或茎的变态。

①地下茎类:马铃薯、菊芋、莲藕、姜、荸荠、慈菇和芋等。

②地上茎类:茭白、石刁柏、竹笋、莴苣笋、球茎甘蓝和榨菜等。

(3)叶莱类。

这类蔬菜以普通叶片或叶球、叶丛、变态叶为产品器官。

①普通叶菜类:小白菜、芥菜、菠菜、芹菜和苋菜等。

②结球叶莱类:结球甘蓝、大白菜、结球莴苣和包心芥菜等。

③辛番叶菜类:葱、韭菜、芜荽和茴香等。

④鳞茎菜类:洋葱、大蒜和百合等。

(4)花菜类。

这类蔬菜以花、肥大的花茎或花球为产品器官,如花椰菜、金针菜、青花菜、紫菜蔓、朝鲜蓟和芥蓝等。

(5)果菜类。

①茄果类:茄子、番茄和辣椒等。

②荚果类:豆类菜,菜豆、肛豆、刀豆、毛豆、豌豆、蚕豆、眉豆、扁豆和四棱豆等。

③瓠果类: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菜瓜、瓠瓜和蛇瓜等,以及西瓜和甜瓜等鲜食的瓜类。

稀特蔬菜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面积较小,人们不大认识,消费不多的蔬菜种类。

由于具有风味独特、外形新奇、营养丰富以及特殊的药用保健功效等特点,一时成为消费时尚,很多菜农也通稀特蔬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地方由于不顾销路,盲目发展稀特蔬菜种植,过种植导致效益不佳,甚至亏损。

二、以一种蔬菜为例,结合当前生长中的问题论述如何获得优质种苗?铁皮石斛优质种苗快速繁殖方法。

其方法为:(1)取铁皮石斛未展叶新芽,经灭菌将茎尖接种到固体培养基,建立无菌体系;(2)切取无菌体系幼苗的茎段或基部小组织块,在适宜的激素组合和培养基上,诱导出原球茎;(3)原球茎在液体和固体继代增殖培养基上交替培养,快速增殖形成原球茎团;(4)将原球茎团切开,转接到固体成苗培养基上分化植株,形成小苗;(5)将小苗转接到固体壮苗培养基上壮苗、生根,培育出完整的植株;(6)将无菌壮苗定植至适宜的炼苗基质中,获得优质种苗。

党员学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心得体会

党员学习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心得体会《“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作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前制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它有何新特点?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大家喜欢!范文1 8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该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对我国未来5年科技创新做了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细化落实。

规划共分8篇27章,从创新主体、创新基地、创新空间、创新网络、创新治理、创新生态六个方面提出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并从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拓展创新发展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普和创新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部署。

规划提出12项主要指标,其中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从现在的18位提升到第15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现在的%提高到60%,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提高到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作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前制定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它有何新特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认为,规划突出顶层设计,坚持有序推进,充分体现了需求驱动和创新驱动的紧密结合,特别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确立了迈向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目标,进而部署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司长许倞认为,首先这是一个科技创新的规划,它不仅关注科学技术研究、改革和发展,更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创新的全链条进行的一次整体规划。

其次,规划更加注重科技的超前引领性,更加关注依靠创新构建先发优势。

第三,规划非常关注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问题。

我国农业分子育种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分子育种发展现状

2023年第1期中 国 甜 菜 糖 业2023No.1文章编号:1002-0551(2023)01-0030-03我国农业分子育种发展现状张德财(依安东方瑞雪糖业有限责任公司,齐齐哈尔161500)摘 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的“4.0时代”,正迎来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

本文介绍了当前中国种业发展历程并对比了目前国际作物分子育种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分子育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分子育种;转基因;生物安全中图分类号:F32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2-0551.2023.01.0060 前言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培育优良品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种子是农业发展的芯片”,发展生物育种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业安全问题的重要支撑。

在我国已经成为共识。

生物育种发展已经被列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抢占生物育种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制高点,已经成为各国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农业安全的重大战略选择。

国际上将育种发展分为4个典型阶段(图1):育种1.0时代,人类驯化了大量野生植物进入农耕文明;育种2.0时代,育种家主要依赖经验并把统计学、数量遗传学和杂交育种策略应用到优良品种选育中;育种3.0时代,先进的生物技术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工程在育种中广泛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学科发展,育种进入由前沿科学技术引领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育种4.0时代。

传统常规育种大多依赖育种家经验,育种效率低、精准度差、育种周期长。

生物育种基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理论,依赖先进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密不可分,将成为支撑未来现代种业长足发展的决定力量。

〔2011〕农业部8号文件

〔2011〕农业部8号文件
一、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的形势
(一)农作物种业取得长足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作物品种选育水平显著提升,推广了超级杂交水稻、紧凑型玉米、优质小麦、转基因抗虫棉、双低油菜等突破性优良品种;良种供应能力显著提高,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全部实现商品化供种,主要农作物种子实行精选包装和标牌销售;种子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培育了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实行政企分开,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良种的培育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一)完善种子生产收储政策。建立政府支持、种子企业参与、商业化运作的种子生产风险分散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开展保险试点。加大高效、安全制种技术和先进适用制种机械的推广使用,将制种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完善种子收储政策,鼓励和引导相关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加大种子收储的信贷支持,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种子储备给予补助。
(二)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挑战。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种子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违法生产经营及不公平竞争现象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作物种业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

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

中国国务院于二00三年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并于二00六年完成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00六--二0二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确定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十六个重大专项,完成时限为十五年左右。

这16个重大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其中许多专项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目前公布的十三个: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核高基重大专项的主要目标是:在芯片、软件和电子器件领域,追赶国际技术和产业的迅速发展。

通过持续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战略核心产品。

通过核高基重大专项的实施,到2020年,我国在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和核心电子器件领域基本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体系,并在全球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环境得到大幅优化,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形成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为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做出重大贡献。

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专项“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分别是:重点实现90纳米制造装备产品化,若干关键技术和元部件国产化;研究开发出65纳米制造装备样机;突破45纳米以下若干关键技术,攻克若干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核心技术、共性技术,初步建立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产业创新体系。

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专项“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内容和目标分别是:研制具有海量通信能力的新一代宽带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低成本广泛覆盖的宽带无线通信接入系统、近短距离无线互联系统与传感器网络,掌握关键技术,显著提高我国在国际主流技术标准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占有比例,加大科技成果的商业应用,形成超过1000亿元的产值。

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国家

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国家

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国家一、中国是转基因研发投入资金最多的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经过长期渗透,从留学人员到企业高管,从新闻记者到科普作者,从科技专家到政府官员,顺利地建成控制科研、经济和政治决策部门的链条,转基因集团大踏步地进入中国就水到渠成了。

2021年,张启发等16位“专家”联名写信误导政府《关于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和产业化发展策略的建议》,最突出的谎言是“转基因作物对我国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21年7月9日,国务院通过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投入专项资金高达240亿元。

这在当时可与“国产大飞机”项目投入资金相比。

国家一次性投入农业转基因研究经费比常规育种研究经费要高出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有的单位获得相当于十几年总和的科研经费。

这在今世各国政府投入转基因研究经费国外多为企业投入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农业科研人员追求的目标:一是希望获得经费,二是盼望快出成果。

在巨额转基因研究经费的诱惑下可谓“天上掉馅饼”。

,有谁愿意在巨大利益面前自砸、也砸别人的饭碗呢?最型的例子就是袁隆平先生,2021年5月他在回答记者问说:“政府应该特别慎重批准转基因植物商业化。

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有可能导致何种突变而对环境和人造成危害。

”言之铮铮,令人敬佩。

但当巨额经费公布之后,袁先生突然来了个180度的转弯,2021年3月他在政协会上高调宣称:“如果转基因水稻要人体做实验,我第一个报名。

我是志愿者,我愿意吃转基因抗病抗虫食品。

”金钱挪移座位,利益指挥言论。

君不见,现今农业科研院所转基因专项主持人多数为科技官员掌控着上亿元的转基因经费,科研人员的课题能挂上个什么分子呀、基因呀等新鲜名词,白花花的银子即刻盆满罐流。

2021年8月17日,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为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发放了“准生证”,正式开启了中国主粮商业化的门槛。

跨国公司高度评价中国农业部批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安全证书“是一项里程碑式的决策”。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意见出台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产品供给能力意见出台

业 银行 到 中西 部地 区县域 设 立村 镇银 行 。有序 发 展
农村 资金 互助 组 织 , 引导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规范 开 展
6 明确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方 向 。着 眼 长 远 发 展 , 、
超 前 部署农 业 前沿 技 术和 基础 研 究 ,力争 在世 界 农
信 用 合作 。完 善 符合 农村 银 行业 金 融机 构和 业 务特
财 政经 常性 收 入增 幅 ,逐 步提 高农 业研 发投 入 占农

加 大 投 入强 度 和工 作 力度 ,持 续推 动 农 业
稳 定 发展
业 增 加 值 的 比重 ,建 立投 入 稳 定增 长 的长 效机 制 。 按 照增 加总 量 、扩 大范 围 、完善 机制 的要求 ,继 续
1 、毫 不 放 松 抓 好 粮 食 生 产 。保 障农 产 品有 效
系,逐步建立中央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转移
分 散机制 。
5 、稳 定 和 完 善农 村 土 地 政 策 。加 快 修 改完 善
林 、草 原 、水 土保 持 等生 态补 偿 制度 。研 究 建立 公
益 林补 偿标 准 动态 调整 机 制 ,进 一步 加 大湿 地保 护 力 度 。加 快 转 变 草 原 畜 牧 业 发 展 方 式 ,加 大 对 牧 业 、牧 区 、牧 民 的支 持力度 ,草 原生 态 保护 补助 奖
构 ,鼓 励 民间资本 进 入农 村 金 融服 务领 域 ,支 持 商
改革 任务 ,完 善相 关 配套 政策 。搞 好 国有林 场 、 国 有 林 区改 革试 点 。深 入推 进农 村综 合 改革 ,加 强农 村 改 革试验 区工作 。
二 、依 靠科 技创 新驱 动 。引领 支撑 现 代农 业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CE & TECHNOLOGY

用资金将近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拿 100多亿元,其余由地方和社会投资, 项目20%的资金将用于生物安全方面的 检测和设施建设。鉴于转基因作物的安 全性目前仍存在争议,相当部分的资金 投入到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的测试和相 关设施建设中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把生物技术 列入国家高技术攻关的“863”计划。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获得抗病毒的转 基因烟草、番茄、马铃薯、小麦、玉 米等植物,并成功地将苏云金芽孢杆菌 (Bt)杀虫基因导入棉花和水稻,获得 了抗虫棉和抗虫水稻。到2007年,转基 因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占到总量的近 七成。 今天我们种植的绝大部分作物已经 不是自然进化而生的野生种,而是经 过转移基因得到的新物种或新品种。 为了创造新品种以适应人类需要,人 们过去采用的是传统的人工选育或人 工杂交育种手段,其本质就是通过基 因不断转移、选择以改变植物固有的 遗传特性。根据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 际服务组织(ISAAA)在北京发布 的《全球转基因作物概况报告》,自 1996年开始产业化以来,全世界转基 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2年稳定增长, 2007年又较2006年增长了12%,总面 积已达1.143亿公顷,相当于1996年面 积的67倍。转基因生物育种已成为最 具活力的一项现代农业技术,其发展 势头已不可逆转。
转基因重大专项 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丁爽
7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 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这次会议,对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给 予高度肯定。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 育科技重大专项,对于增强农业科技自 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生物育种水平,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高我国农 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转 基因问题上升到国务院层面,并且得到 了高度肯定,这还是首次。作为农业领 域唯一一个重大科技专项,国务院给予 高度肯定,显示了我国政府已经把现代 生物技术作为未来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 重要途径之一。
转基因生物育种已 成为最具活力的一项现 代农业技术,其发展势 头已不可逆转。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 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未来 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 项之一。此专项将主要分为技术研发, 安全管理和商业化三大部分。当时申请 的中央财政拨款以及地方财政和社会投 资配套金额,均为120亿元人民币;主 要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 花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猪、牛、羊等主 要牲畜。 中国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 所研究员、曾参与《生物安全议定书》 起草与谈判的薛达元教授表示,转基因 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已经准备 了两年多,目前国家认为条件已经基本 成熟,可以正式启动。从投入上看,这 一专项在全球也是数一数二的,计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