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实验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使用弹簧测量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如何使用此工具并理解测量力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实验原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确定的。

胡克定律是一个基本的定律,它表明物体的变形是与施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的。

这个定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kx其中,F是物体的受力,k是一个常数,x是物体的变形程度。

实验步骤1.将测力计固定在平稳的平台上。

2.将需要测量的物体连接到测力计上。

3.将物体悬挂在测力计上,保证物体固定且垂直。

4.记录测量的力值。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我们可以测量出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我们可以看到测得的力值随着物体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可以通过调整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来获取正确的力值。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考虑一些因素,例如弹簧测力计的精度和物体的形态。

由于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变形程度,而不是物体的重量,因此,如果我们压缩或张开弹簧测力计时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实验结论通过使用弹簧测力计,我们可以测量一个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

在实验中要注意精度和形态等因素。

如果使用得当,弹簧测力计可以成为测量力的有效工具。

实验2:分析不同材料的导电性实验目的通过测试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了解不同材料之间电性的特性。

实验原理一些材料是导体,而另一些材料是绝缘体。

导体可以允许电子自由流动,而绝缘体则会阻止电子的流动。

在此实验中,我们将测试一些材料,以确定它们是导体或绝缘体。

实验步骤1.连接电线和电源。

2.将被测试的材料与电线连接。

3.测试材料是否会传导电流。

实验结果与分析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电性质。

导体允许电流通过,而绝缘体则会阻止电流的通过。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电池和电线来测试不同材料的电导性。

在测试不同材料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材料比其他材料更容易传导电流。

例如金属和一些有机物会传导电流,而大多数非金属材料(如橡胶和玻璃)则不会。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利用简单实验验证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实验目的:1. 了解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差异2. 通过实验验证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实验材料:1. 透明水槽2. 光源3. 直尺4. 反射板5. 毛玻璃板6. 笔记本纸实验步骤:1. 将透明水槽中填满透明水,并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

2. 在水箱的一侧设置光源,确保光线能够均匀地照射到水槽内。

3. 在水槽另一侧放置一块笔记本纸。

4. 将直尺竖直地插入水槽内的水中,使其与水平方向垂直。

5. 将反射板倾斜地放在水槽的侧壁上,调整角度使其与直尺上的刻度线对齐。

6. 在直尺上选择一个刻度标记点作为光线出射点。

7. 观察光线经过反射板后,通过水中的路径,并射到笔记本纸上的位置。

8. 用笔记本纸上的一笔标记下光线射到笔记本纸上的位置。

9. 重复实验3-8步,至少进行三次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通过水槽内的水传播的光线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偏折。

2. 每一次实验,测量光线射到笔记本纸上的位置,记录数据。

实验数据:实验次数光线射到笔记本纸上的位置 (cm)1 12.52 13.03 12.8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光线通过水传播时,其传播速度较慢,因为光线经过水的折射使得光线改变了传播方向。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光线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传播距离 (d) = 光线射到笔记本纸上的位置的平均值 (cm)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时间 (t) = d /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t0) = d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根据以上算式可知,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验证了光在不同介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

这是由于光线通过水时会发生折射,使光线改变传播方向,从而导致传播速度减慢。

这和光在空气中直线传播的特性不同。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验证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一个物体,天平,,标尺。

2. 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

3. 使用标尺测量物体的体积(V)。

4. 使用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ρ):ρ = m / V。

5. 根据结果判断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
我们使用上述步骤对不同物体进行了实验。

结果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物体的密度均为2 g/cm^3。

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验证了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这些物体,它们的密度均为2 g/cm^3。

这一结果可以为进一步研究物体性质提供基础。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顺利完成,我们了解到了物体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还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物理实验的奥秘,深入理解物质的特性。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时间:2015年10月13实验目的: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器材:玻璃棒2支,橡胶棒2支,丝绸1块,毛皮1块。

实验过程:1、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毛皮摩擦两根橡胶棒,手持一根橡胶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橡胶棒。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实验名称:电流和电路实验时间:2015年10月15实验目的:探究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因素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小灯珠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1、用把导线把干电池、小灯珠、开关连接起来。

(开关断开)2、检查一遍,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小灯珠有什么现象发生。

3、断开开关,拧下一个小灯珠,再闭合开关,观察剩下的那个小灯珠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因素:(1)必须有电源;(2)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1实验目的:练习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小灯珠2个,开关3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1、按照课本图15.3-3连接串联电路,观察开关控制两个小灯泡发光的情况。

2、按照课本图15.3-4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观察各开关控制个小灯泡的情况。

实验结论:电路中形成持续电流的因素:(1)必须有电源;(2)必须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名称: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时间:2015年10月22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器材:干电池2节,小灯珠1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1、电流表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2、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再从“–”接线柱流出。

3、必须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

(不清楚电流大小时可采用试触法)4、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

5、读数:(1)明确所选电流表的量程。

(2)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

(3)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总共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大了。

九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一、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二、练习使用电流表4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5四、练习使用电压表7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 8六、练习使用用滑动变阻器 10七、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1八、伏安法测电阻 13九、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4一、连接串联电路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C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

(选填:有关或无关)二、连接并联电路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

并联连接状态支路灯泡L1的情况(亮或不亮)支路灯L2的情况(亮或不亮)断开开关S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1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2时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经典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经典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经典15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温度(℃)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20某某年X月某某日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实验步骤: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理实验报告篇1器材:木头步骤:第一种: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通过v=m/p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

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初三物理质量实验报告

初三物理质量实验报告

初三物理质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了解质量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
- 电子天平
- 不同重量的物体
- 实验笔记本
实验步骤
1. 将电子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确保其为空载状态。

2. 打开电子天平的电源开关,等待天平的使用指示灯亮起。

3. 将待测物体放在电子天平的测量盘中心。

4. 等待电子天平显示稳定的数值,记录下物体的质量。

5.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
使用电子天平进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的质量数据。

我们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这与物体的大小和成分有关。

根据质量的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将物体分为轻重不同的类别,从而更好地了解物体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质量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测量方法。

我们知道通过使用电子天平,我们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并且根据质量的不同来分类物体。

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日常实验中,我们应该准确地运用质量的测量方法,以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 在进行质量测量时,确保电子天平的测量盘干净且平整。

- 在记录质量数据时,注意保持准确性,并进行合适的单位转换。

- 实验器材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电子天平的电源开关,以节约能源。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8篇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一器材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

(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

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

(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

初中九年级物理 电学实验报告单

初中九年级物理  电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一)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仪器:干电池(2节)、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3个(5Ω、10Ω、15Ω)、导线若干 数据及结论:
(友情提示: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有人连接电路,有人负责记录。

按电压由小到大的顺序记录数据。

每测得一组数据后,请及时的描点。

根据图象得出结论。

最后计算
U/I ,计算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即可。

) 1.猜想:
2.设计电路:
3.实验数据:
所选电阻R = Ω
4.描点连线:
5、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 。

提示:电压为0时电
流也是0,所以根据I =0和U =0也可以作出一个点。

实验报告单(二)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仪器:干电池(2节)、开关、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定值电阻3个(5、10Ω、15Ω)、导线若干 数据及结论:
(友情提示:组长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有人连接电路,有人负责记录。

按电阻由小到大的顺序记录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析。

最后计算IR ,计算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即可。


1.猜想:
2.设计电路:
3.我们的实验数据: U = V
4、结论:。

实验感悟(认真总结对你下次实验有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初中物理实验报告集锦15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

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

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

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

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

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

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

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

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

如图1所示。

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连接串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连接串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2、在并联电路里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干路开关控制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用电器。
教师评分:
日期
月日
(3)改变开关在电路中的位置,看它的作用是否改变。
2.连接并联电路
(1)在图乙中,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和断开各个开关,观察不同开关有什么作用,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是否发光。
实验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只有条电流路径;用电器(选填“同时”或“单独”)工作,它们之间(选填“会”或“不会”)相互影响;开关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开关的控制作用_________.
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第小组姓名: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
实验目的: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连接串联电路
(1)在图甲Βιβλιοθήκη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
(2)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取下一个灯泡,观察另一个是否发光。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操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测量,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深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一:光的折射定律的验证实验材料:光源、直尺、半圆透镜、光屏、刻度尺、直角三棱镜、透明介质。

实验步骤:1. 将直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固定好。

2. 将半圆透镜放在直尺的一端,确保透镜的平面与直尺垂直。

3. 将光源放置在透镜的一侧,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射向透镜的中心。

4.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并将其固定在直尺上。

5. 在光屏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透镜到光屏的距离。

6. 在光屏上,观察到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光线的折射角。

7.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下不同入射角对应的折射角。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比值近似为常数,这与折射定律的预期结果相符。

实验结果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

实验二:光的传播规律的探究实验材料:光源、直尺、平面镜、光屏、刻度尺。

实验步骤:1. 将直尺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固定好。

2. 将平面镜放在直尺的一端,确保镜面与直尺垂直。

3. 将光源放置在平面镜的一侧,调整光源位置,使得光线射向镜面的中心。

4. 在平面镜的另一侧,放置光屏,并将其固定在直尺上。

5. 在光屏上,用刻度尺测量出镜面到光屏的距离。

6. 在光屏上,观察到反射后的光线,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

7.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下不同入射角对应的反射角。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差值近似为常数,这与光的传播规律中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预期结果相符。

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光的传播规律。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传播规律的观察和测量,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传播规律。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力的作用以及不同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了解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学习如何使用仪器测定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物体、木块、滑轮、拉力计、计时器、测量尺、定滑轮等。

三、实验操作步骤1.将木块绑在一条细绳上,绳子沿着桌子垂直下悬,下端距桌子面约15cm的位置。

2.在木块上方固定一个滑轮,使那根绳子向滑轮上缠绕一周,绳子的下端再绕过滑轮下放。

3.将另一根绳挂在木块下端,另一端挂在拉力计上。

4.记录木块的质量,并在拉力计上施加一个向下的重力F(为方便计算,取数值为1N)。

5.使木块向下受力开始运动,同时启动计时器,并观察拉力计的示数,测定长度为1m的运动时间。

6.分别测量木块在摩擦系数μ不同的时候的运动时间T和制动面与木块、地面夹角。

7.轮流更量不同物体的质量,求出每个物体的加速度a与所受力F之比的数值K。

四、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利用计算公式 F=ma,以及木块的重力加速度g(取9.8),求出木块的实际重力Fg,木块所受摩擦力Ff,摩擦系数μ的值。

2.根据所测量的T、木块的长度、制动面与木块、地面夹角,计算出木块的速度v。

3.利用计算公式 K=F/m,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加速度a。

4.对实验数据进行图表处理,得到摩擦力与木块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物体在同一摩擦系数下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物体所受力F和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等。

五、实验结论1.摩擦力的大小主要与木块的质量有关。

2.质量和加速度成反比,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3.在同一摩擦系数条件下不同物体所受的拉力不同,拉力可以反映出物体所受的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拉力计测定;但加速度只与物体的自身特性有关,反应物体运动状态,不能直接测定。

4.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保留和四舍五入。

六、实验误差及改进方法1. 由于人的反应速度不同,用手操作计时器的误差较大,可以多次进行实验并求平均值,以微小的误差。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滑动特性,以及分析滑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实验装置
- 倾斜台
- 某物体
- 示波器
-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倾斜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将某物体放置在倾斜台的起点,并确定起点的高度。

3. 记录示波器上某物体的滑动过程。

4. 用计时器测量某物体滑行到终点的时间。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 随着起点高度的增加,某物体的滑行速度逐渐增加。

-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某物体的滑行速度逐渐增加。

- 摩擦力对滑行速度有一定影响。

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 起点高度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某物体滑行速度的重要因素。

- 摩擦力会对某物体的滑行速度产生一定影响。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研究某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滑动特性,深入了解了滑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起点高度和倾斜角度是影响滑行速度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明确了摩擦力对滑行速度的影响。

参考资料。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实验报告

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活动体验:在螺线管穿过的玻璃板上均匀地撒满铁粉,通电后轻轻敲打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提出问题: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哪种磁体的相似?磁场方向是怎么样的?
设计实验:自己制作通电螺线管,标出电流方向。

绕线方法一:
绕线方法二:
提示:在螺线管两极放置小磁针,通电以后小磁针的N 极指示的方向
就是该点磁场方向。

进行实验:将小磁针摆放在通电螺线管的两端,观察小磁针N 极的方
向,把N 极涂黑。

改变电流方向,重复上述过程
实验结论:
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如果没有小磁针,你怎么判断磁极呢?有哪几种方法呢?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改变电流方向
改变电流方向。

物理实验报告【8篇】

物理实验报告【8篇】

物理实验报告【8篇】物理实验报告(精选8篇)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到达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

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

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

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缺乏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看弧光产生。

并观看现象。

(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逝)。

实验现象: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

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

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物理实验报告篇2实验目的:观看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图: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参加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看.(观看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3.当水温到达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时间(分)00.511.522.53…温度(℃)4、观看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5、实验结果分析: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依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表达实验现象。

新人教版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全册)

新人教版物理实验报告(九年级全册)

物理实验报告1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实验器材:相同的烧杯2只、温度计2只、天平、水、食用油、两只相同的酒精灯、钟表。

或者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天平量取相等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记入表格中。

2、将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它们的初始温度,记入表格中。

3、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给它们加热、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测量一次温度,记入表格中。

4、分析比较,记录数据,看看它们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5、整理器材。

6、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结论: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物质质量/g 初始温度/°C 加热时间/ min 最后温度/°C水60 20 3 25食用油60 20 3 30回答问题:小华学习做饭的过程中,经常加热油和水,她猜想油的比热容比水小。

能够支持她这一猜想的事实是()A.同样情况下,油升温比水快B.油能把食物炸黄,而水不能C.油能漂在水面上D.油比水难蒸发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为什么水和沙子同样被阳光照射,沙子较烫,而水却是凉的?答:因为沙子比热容较小,同样吸热,升温较多。

2、由表中数据可以计算得到油的比热容为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评语:物理实验报告2级班号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组成串联电路实验目的:1、能自己独立并熟练地完成串联电路的连接;2、知道开关在串联中的作用;3、亲自体验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器材:电池盒、干电池、小灯泡2只、导线4根、开关1个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组成串联电路(1)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本文旨在介绍一次九年级物理实验的报告。

该实验的主题是“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们掌握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要点,并对物理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设计实验开始前,学生们首先制定了实验的整体设计方案,并列出了一些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根据实验方案,学生们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器材和材料,包括气球、水桶、吸管、空气泵等。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时,学生们使用空气泵将气球充气至一定的大小,然后在压缩气的情况下,使用吸管将气球中除了一个小口之外的其余空气挤出来。

接着,他们将气球放在水桶中,并缓缓地放气球上的唇使其减缓,然后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气球被放置在水中时,气球中的空气会受到周围水的挤压,因此气球的体积会缩小。

随着气球内部空气压力不断降低,气球的体积会不断缩小,直至气球内部压力最终与周围环境的水压力达成平衡。

实验分析根据物理原理,当气体处于一个受压状态时,气体的体积将会收缩。

这是由于空气分子不断碰撞,当气体受到外部压力时,分子碰撞的频率会增加,从而使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减小,因此气体的体积也会随之减小。

结论在实验中,学生们通过观察气球在水中的变化,探究了空气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了基本的物理原理。

通过实践,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实验探究的思维方法。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学生们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分析的一些基本操作有了更好的认识。

未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基本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探究的思维方式,提高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学校班级姓名目录一、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2二、练习使用电流表4三、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5四、练习使用电压表7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 8六、练习使用用滑动变阻器 10七、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 11八、伏安法测电阻 13九、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4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C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

(选填:有关或无关)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

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记录数据。

并联连接状态支路灯泡L1的情况(亮或不亮)支路灯L2的情况(亮或不亮)断开开关S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1时只断开支路开关S2时2.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和L2、、②L1、、③L2) 。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和L2、、②L1、、③L2) 。

三、练习使用电流表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研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器材:两节干电池(或其他电源),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条。

实验步骤与记录:1.测量串联电路中a、b、c,三处电流强度(图一)(1)测量电路图中a处电流,如(图二)所示。

(2)测量电路图中b处电流,如(图三)所示。

(3)测量电路图中c处电流,如(图四)所示。

测量处 a b c电流(A)结论:2.测量并联电路中A、B、C三处电流强度(图五)(1)测量A处电流强度(图六)(2)测量B处电流强度(图七)(3)测量C处电流强度(图八)(图五)测量处 A B C电流(A)结论:四、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实验报告年级 班 实验人: 组次: 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 、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

2.按照图14连接电路。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4.将电流表接入A 点,测出A 点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B 点,测出B 点的电流。

6.将电流表接入C 点,测出C 点的电流。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电流表的量程有 和 ,大量程的分度值是 ,小量程的分度值是 。

结论:串联电路中。

A五、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3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和3.8V),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状态正确。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4)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

(6)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干路的电流。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记录数据:流过灯泡L1的电流I1/A 流过灯泡L2的电流I2/A 流过干路的电流I/A结论:并联电路中。

六、练习使用电压表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题目]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1)练习用电压表测干电池电压和一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2)研究干电池串联和并联时的电压关系。

[实验器材]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学生电压表,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实验电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设计如下电路。

[实验步骤]这次实验分两个部分进行。

一、先取三节干电池,分别测出每节电池的电压。

再将这三节干电池按图1-1串联成电池组,测出串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得的数据记到表1内。

分析串联电池组的电压跟各节干电池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二、将两节相同的干电池按图1-2并联组成电池组,用电压表测这个并联电池组的电压,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内。

分析并联电池组的电压跟每节电池的电压之间的关系,写出结论。

干电池Ⅰ的电压(V) 干电池Ⅱ的电压(V)干电池Ⅲ的电压(V)串联电池组的电压(V)。

干电池Ⅰ的电压(V) 干电池Ⅱ的电压(V)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V)。

实验完毕,断开电源,整理仪器,进行总结。

[实验结论]由学生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得到的结论。

(1)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2)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七、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2)连接串联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发光。

(4)将电压表与L1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5)将电压表与L2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6)将电压表与整个L1 L2串联电路并联,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记入表格中。

(7)更换一只小灯泡,重复实验步骤(4)至(6)。

(8)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实验记录:1.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测量数据:实验次数L1灯两端的电压U1/V L2灯两端的电压U2/V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V12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八、探究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

预接电路(按图1连接好部分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

2.将电池和开关接入电路(注意开关正确状态)。

两端电压。

3.用电压表测出L14.用电压表测出L两端电压。

25.整理器材。

6.记录实验结果。

一、实验记录与结论结论:并联电路中。

九、练习使用用滑动变阻器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小灯泡(2.5V),开关,导线若干根。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

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3.正确连接电路。

4.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5.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记录小灯泡不同亮度时的电流值。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电流表连接入电路的量程,分度值。

2.断开开关,整理记录。

测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灯泡发暗光发较亮光发更亮光电流值I/A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报告年级班实验人:组次:试验时间:一、实验目的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

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向零,并记录两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

(2)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和电阻值。

(4)换接第二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5)换接第三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录电流值。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

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

十一、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一、实验目的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一个,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1)检查器材。

(2)按图正确连接电路。

(3)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

(5)保持R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三次,测出对应电流值并做记录。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1.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

2.数据记录(电阻= Ω)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12344、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